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觀察的四字成語是什麼成語是什麼

觀察的四字成語是什麼成語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0-12-03 09:06:06

① 萬能的看的四字成語是什麼

袖手旁觀、
霧里看花、
嘆為觀止、
望洋興嘆、
驚鴻一瞥、
駭人聽聞專、
垂簾聽政、
坐井觀天、
耳濡目屬染、
面面相覷、
望穿秋水、
走馬觀花、
虎視眈眈、
眼花繚亂、
琳琅滿目、
歷歷在目、
東張西望、
洗耳恭聽、
看朱成碧、
刮目相看、
望眼欲穿、
高瞻遠矚、
觸目驚心、
瞠目結舌、
聳人聽聞、
道聽途說、
等量齊觀、
洞若觀火、
熟視無睹、
明察秋毫、
顧影自憐、
危言聳聽、
作壁上觀、
不屑一顧、
賞心悅目、
側目而視、
察言觀色、
洋洋大觀、
隔岸觀火、
瞻前顧後、
蔚為大觀、
看破紅塵、
全神貫注、
量體裁衣、
望而卻步、
視而不見、
娓娓動聽、
見風使舵、
一覽無余、
一孔之見、
一視同仁、
另眼相看、
兼聽則明、
望而生畏、
左顧右盼、
睹物思人、
一目十行、
眾目睽睽、
慘不忍睹、
一目瞭然

② 留心觀察是四字成語不

「留心觀察」不是四字成語,含「留」的成語如下:

豹死留皮 豹子死了,皮留在世間。比喻將好名聲留傳於後世。
不留餘地 不留一點空餘的地方。多形容言語、行動沒有留下可迴旋的餘地。
寸草不留 連小草也不留下。比喻搞得精光,一無所剩。
雞犬不留 形容屠殺殘酷,連雞狗都不能倖免。
借書留真 指借別人的書,抄寫後留下正本,把抄本還給別人。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比喻只要基礎或根本還存在,暫時遭受損失或挫折無傷大體。
彌留之際 彌留:本指久病不愈,後多指病重將死;際:時候。病危將死的時候。
人死留名 指人生前建立了功績,死後可以傳名於後世。
手下留情 下手的時候留點情面。比喻處理事情不要太苛刻。
停留長智 指事情閣久了,對方就會想出對付的辦法。
心去難留 去:離開。心已在別處,難以挽留。
雁過留聲 比喻留名聲於身後。
案無留牘 桌案上沒有積壓的公文。形容辦理公務干練、及時。
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指這里不可居留,自會有可居留的地方。
大漸彌留 大漸:病危;彌留:本指久病不愈,後指病重將死。表示病危將死。
刀下留人 為營救將被斬首的人而向主持或執行斬首的人發出的留人一命的緊急呼籲。
鴻爪留泥 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跡。同「鴻爪雪泥」。
截鐙留鞭 後用為對離職官吏表示挽留惜別的套語。亦省作「截鐙」。
截發留賓 以之為賢母好客的典故。
駒留空谷 比喻賢人在野。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比喻只要還有生命,就有將來和希望。
留連不舍 依戀著不願去。形容依依惜別的情貌。同「留戀不舍」。
留戀不舍 依戀著不願去。形容依依惜別的情貌。
留有餘地 比喻說話辦事留下可以迴旋的地方。
萬古留芳 芳:香,指美名。好名聲永遠流傳。
女大不中留 指女子成年,須及時出嫁,不宜久留在家。
女大難留 指女子成年後,須及時出嫁,不能留在家裡。
片甲不留 一片鎧甲都沒留下來。形容全軍覆沒。
片瓦不留 形容房屋全部毀壞。同「片瓦無存」。
遷延稽留 猶言拖延滯留。
遷延羈留 猶言拖延滯留。同「遷延稽留」。
青史留芳 青史:史書。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
青史留名 青史:史書。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
食馬留肝 後反用其義,比喻未能吸取精華。
汰劣留良 指淘汰掉低劣的而留下精良的。
懸榻留賓 榻:狹長而矮的床,特指待客留宿的床。把平日懸起的床放下來,留客人住下。比喻對客人以禮相待,格外尊敬。
養虎留患 比喻縱容敵人,自留後患。同「養虎自遺患」。

③ 什麼於觀察四字詞語

全神貫注 目不轉睛 恍然大悟 全神貫注 目不轉睛 恍然大悟 全神貫注 目不轉睛 恍然大悟

④ 「什麼紅火」的四字成語是什麼

1、紅紅火火(hóng hóng huǒ huǒ)

  • 結構:聯合式成語,

  • 詞性:中性成語

2、抱薪救火(bào xīn jiù huǒ)

  • 結構:連動式成語,

  • 詞性:中性成語

  • 燈謎面:最可怕的救火

  • 解釋: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除災禍,結果使災禍反而擴大。

  • 典故:《史記·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3、不通水火(bù tōng shuǐ huǒ)

  • 結構:動賓式成語,

  • 詞性:中性成語

  • 解釋:形容跟人不相往來。

  • 典故:《漢書·孫寶傳》:「杜門不通水火。」

4、趁火打劫(chèn huǒ dǎ jié)

  • 結構:偏正式成語,

  • 詞性:貶義成語

  • 燈謎面:強盜救火

  • 解釋:趁:乘機。趁人家失火時去搶劫。比喻乘人之危謀取私利。

  • 典故: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十六回:「正是財動人心,他也不救火,他也不叫水,拿著那袈裟,趁哄打劫,拽回雲步,經轉山洞而去。」

  • 舉例:等警察趕到時,那幾個~的流氓早已逃走了。

5、撮鹽入火(cuō yán rù huǒ)

  • 結構:動賓式成語,

  • 詞性:中性成語

  • 解釋:撮:以指取物。鹽一放在火里就爆裂。比喻性情急躁。

  • 典故:元·王實甫《西廂記》三本二折:「待去呵,小姐性兒撮鹽入火。」

  • 舉例:為是他性急,~,為國家面上只要爭氣,當先廝殺,以此人都叫他做「急先鋒」。(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三回)

6、飛蛾投火(fēi é tóu huǒ)

  • 結構:主謂式成語,

  • 詞性:貶義成語

  • 解釋:象蛾子撲火一樣。比喻自找死路、自取滅亡。

  • 典故:《梁書·到溉傳》:「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

  • 舉例:不然進入他家,如~一般,坑你上不上,下不下,那時悔之晚矣。(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十七回)

7、洞若觀火(dòng ruò guān huǒ)

  • 結構:偏正式成語,

  • 詞性:中性成語

  • 解釋:洞:透徹。形容觀察事物非常清楚,好象看火一樣。

  • 典故:《尚書·盤庚上》:「予若觀火。」

  • 舉例:否則怎樣,他卻沒有說。但這是「~」的,否則,就不給。(魯迅《華蓋集續編·記「發薪」》)

8、急於星火(jí yú xīng huǒ)

  • 結構:偏正式成語,

  • 詞性:中性成語

  • 解釋:星火:流星。象流星的光從空中急閃而過。形容非常急促緊迫。

  • 典故:晉·李密《陳情表》:「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9、如火如荼(rú huǒ rú tú)

  • 結構:聯合式成語,

  • 詞性:中性成語

  • 解釋:荼:茅草的白花。象火那樣紅,象荼那樣白。原比喻軍容之盛。現用來形容大規模的行動氣勢旺盛,氣氛熱烈。

  • 典故:《國語·吳語》:「萬人以為方陣,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繒,望之如荼。……左軍亦如之,皆赤裳,赤,丹甲,朱羽之繒,望之如火。」

  • 舉例:過了兩年「五四運動」發生了。報紙上的~的記載喚醒了他的被忘卻了的青春。(巴金《家》六)

10、萬家燈火(wàn jiā dēng huǒ)

  • 結構:偏正式成語,

  • 詞性:中性成語

  • 燈謎面:上海的夜晚

  • 解釋:家家點上了燈。指天黑上燈的時候。也形容城市夜晚的景象。

  • 典故:清·曾樸《孽海花》第八回:「萬家燈火吹簫路,五夜星辰賭酒天。」

  • 舉例:簽後當日送出,我回家時已經~了。(鄒韜奮《抗戰以來·臨行的一封信》)

⑤ 「什麼察什麼訪」的四字成語是什麼

明察暗訪

⑥ 表示認真觀察的四字詞語

目不轉睛 全神貫注 目不斜視 明察暗訪 明察秋毫 火眼金睛 一絲不苟 精益求精

⑦ 什麼觀什麼方四字成語

嘆為觀止、等量齊觀、洞若觀火、冷眼旁觀、坐井觀天、觀者如堵、坐觀成敗、蔚為大觀

1、嘆為觀止:[ tàn wéi guān zhǐ ]

【解釋】:嘆:贊賞;觀止:看到這里就夠了。指贊美所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以加於同感於此矣,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

2、等量齊觀:[ děng liàng qí guān ]

【解釋】:等:同等;量:衡量,估量;齊:一齊,同樣。指對有差別的事物同等看待。

【出處】:清·況周頤《惠風詞話》:「托雨露而成潤,意境可以稍變,然而烏可等量齊觀也。」

3、洞若觀火:[ dòng ruò guān huǒ ]

【解釋】:洞:透徹。形容觀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看火一樣。

【出處】:《尚書·盤庚上》:「予若觀火。」

4、冷眼旁觀:[ lěng yǎn páng guān ]

【解釋】:冷眼:冷靜或冷漠的眼光。指不參與其事,站在一旁看事情的發展。

【出處】:唐·徐夤《上盧三拾遺以言見黜》:「冷眼靜看真好笑,傾懷與說卻為冤。」宋·朱熹《答黃直卿》:「故其後復申炎所陳,薦舉之說,乃是首尾專為王地,冷眼旁觀,手足俱露,甚可笑也。」

5、坐井觀天:[ zuò jǐng guān tiān ]

【解釋】: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見識少。

【出處】:唐·韓愈《原道》:「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6、觀者如堵:[ guān zhě rú dǔ ]

【解釋】:堵:牆壁。觀看的人象一堵牆一樣。形容觀看人數眾多。

【出處】:《禮記·射義》:「孔子射於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牆。」

7、坐觀成敗:[ zuò guān chéng bài ]

【解釋】:冷眼旁觀人家的成功或失敗。

【出處】:《史記·田叔列傳》:「見兵事起,欲坐觀成敗;見勝者,欲合從之。」

8、蔚為大觀:[ wèi wéi dà guān ]

【解釋】:蔚:茂盛;大觀:盛大的景象。發展成為盛大壯觀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給人一種盛大的印象。

【出處】:魯迅《兩地書》五一:「鄉村風景,甚覺宜人,野外花園,殊有清趣,樹木蔚為大觀。」

⑧ 四字成語前面是空格,後面是觀察,應該是個什麼誠意

詞語:
細心觀察
仔細觀察

⑨ 物的四字成語是什麼瘋狂猜成語

不識時務 [

shí
shí

]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

shí
shí

]
時務:當前的形勢和潮流。指不內認識當前重要的事態和時代容的潮流。現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


《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若真鄙儒;不知時變。」


1.
要認清形勢,~的人是要碰壁的。
近反義詞
近義詞
率由卓章 不知世務 不通時宜 率由舊章 因循守舊 不識時變
反義詞
審時度勢 因勢利導 見風使舵 不主故常


東漢末年,名士孔融恃才傲物,經常譏諷、反對曹操。他寫信嘲笑曹操攻打烏恆、平定邊鎮之亂;寫文反對曹操提出的禁酒尚儉的生活作風。曹操很惱火,又因為孔融名氣較大,不便下手處罰他。後來曹操當上漢獻帝大將軍及丞相,實際操縱了中央政權。孔融不滿於曹操的篡位,又百般反對。曹操終於借故將孔融滿門抄斬。東漢的荀悅在編著《漢記》時,稱孔融的行為「不識時務」。

⑩ 觀察與發現的四字成語

明察秋毫míngcháqiūháo
[釋義] 明:明晰;察:看;觀察;秋毫:秋天鳥獸身上新長回出的細毛;比喻答極細微的事物、現象。目光犀利;能敏銳地看清極細小微末的東西。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矇。
[語出] 《藝文類聚·慎子》:「離朱之明;察秋毫之末。」
[辨形] 察;不能寫作「查」。毫;不能寫作「豪」。
[近義] 洞若觀火
[反義] 不見薪新
[用法] 含褒義。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動賓式。
[辨析] ~與「洞若觀火」有別:~強調觀察事物精細;「洞若觀火」強調觀察事物透徹、深遠。
[例句] ~的開封府包公從不冤枉每個好人;也絕不放過一個壞人。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