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廣告成語大調查報告

廣告成語大調查報告

發布時間: 2020-12-03 11:15:34

1. 五年級下冊調查報告作文6篇:成語

照本宣科 zhào復běnxuānkē [釋義制] 照:按照;本:書本;文本;宣科:原指道士誦讀經文。照著本子念條文。比喻不能隨意發揮;死板地照現成文章或書本宣讀。 [語出] 元·關漢卿《西蜀夢》:「也不用僧人持究;道士宣科。」 [辨形] 照;不能寫作「昭」。 [近義] 照貓畫虎 照葫蘆畫瓢 [反義] 斷章取義 添油加醋 [用法] 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2. 商家亂用成語的調查報告。

所以說不應該這樣這是一種商家宣傳的手段,雖說運用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但是胡亂的運用也會造成不良後果,容易引起小朋友對意思的曲解

3. 商家亂用的成語的調查報告的結果怎麼寫

其本意是 號召力強。 成語豈能隨意改動 生活中隨處可見被人們改過的「成語」作廣告詞。這里卻是形容的 是搞白色石灰起家的了,走在建材商店有「家塗四壁」,容易被人們所記憶。這里卻變成了立體音響發音效果好了,而這些成語也就是被改的成語的廣告。 正因為以上這些原因;葯店中有「咳不容緩」,所以說改動成語深深危害了周圍的人們,流傳下來的成語全被修改成了人們產品銷售的推廣廣告,短時間改內會給人一種新穎時尚的感覺。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許多商家隨意的改動成語作為廣告。 其實改動成語包括兩種,就是直接改動成語中的個別字: 1。也就是這些被改動後使人覺得的溜口的廣告;某食品廣告為「大吃一斤」原成語為 大吃一驚 ?。某服裝店為「衣衣不舍」原成語為 依依不捨 ;某蚊香廣告為「默默無蚊」原成語是 默默無聞 ,但是成語的意思卻完全變了味。第二種就不那麼明顯了,並用諧音字代替,便亂改成語;美容店有「趁早下斑。可這些廣告有大部分都是改動成語詞語的; 這些廣告常常是人們所意料不到的,表示一個人從無道有的一個過程. 改動成語非常簡單方便。 這樣的廣告非常多 剛剛上小學的 的那些小學生,以假亂真使人出錯。 3. 改動成語是建立在原有成語的基礎上的:一呼四應,在人群中廣泛流傳的,成語的字沒有改變關於隨意改動成的調查報告 社會發展越來越快了。 某個石灰廠的廣告更是 白手起家 。 4;?.其所帶來的壞處遠遠多於他的 好處。(本人收集了一大批廣告改動的成語,還沾沾自喜的把這些被改的成語寫到作業裡面? 綜合一下有幾個原因,看到那些被 改的成語的廣告後認為這些改的的成語就是正宗流傳下來的成語。 我認為改動成語的廣告帶來的負面影響遠多於正面影響的比例是10000。 2,使人分不清楚哪些成語是正確的哪些成語是錯誤的. 改動成語被商家默認為一種合法的廣告手段了. 改動成語,人們的創新精神也隨處可見,常常會看到一些小學生甚至是大人們都會把一些成語寫錯。如以下幾個廣告,可以減少廣告設計的成本;服裝店有「可可伊衣」: 一個音響店為一個立體音響組合做的廣告為,讀起來是多麼的溜口;家店城的冰箱有「領鮮一步」,尤其是從廣告方面來看,一個 個被改動的成語的廣告對我們的影響是很大的,請勿痘留」。 最經典的一 個廣告就是某牙刷廣告:1,一到寫作業時候,久而久之就把這些錯誤的改動的成語存進腦子里了。可見,是多麼的新穎 ,它是把原模原樣的成語用在特定的廣告中:第一種就非常的明顯,改動成語的 廣告它唯一的好處就是促進該產品的 銷售。 電視上播放的這些廣告多了會使人們的大腦產生混亂。然而其帶來的壞處卻很多,雖然讀音一樣字卻不一樣,詳請見附表) 許多商家為了使自己的廣告能被別人記住,意思就更大大的不一樣了,名為一毛不拔。其本意大家 都知道。會被廣泛流傳。意思相差十萬八千里。本是形容人吝嗇的詞卻被用來形容牙刷質量好了,而換取而來的卻是一個鮮紅的「叉」,改動成語廣告的現象在愈演愈烈

4.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研究調查報告

· 防微杜漸 · 一網打盡 · 一木難支
· 一發千鈞 · 三生有幸 · 三折其回肱
· 一事無成 · 一暴十寒 · 三令五申答
· 大公無私 · 一暴十寒 · 一敗塗地
· 士別三日 · 一丘之貉 · 上行下效
· 一錢不值 · 上下其手 · 一字千金
· 一飯千金 · 一鳴驚人 · 四面楚歌
· 九牛一毛 · 朝三暮四 · 守株待兔
· 洛陽紙貴 · 巧取豪奪 · 司空見慣
· 小時了了 · 買櫝還珠 · 火樹銀花
· 內助之賢 · 天涯海角 · 井底之蛙
· 屍位素餐 · 亡羊補牢 · 名落孫山
· 口蜜腹劍 · 雞鳴狗盜 · 一字千斤
· 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 · 賓至如歸
1.問題的提出

..有人說,姓氏是一種文化,於是我作了一次調查。

5. 關於成語的名人故事的研究報告

一、 問題的提出

我們課上老師提出了很多成語中的名人故事,我們對此很感興趣。於是,我們幾個對成語中的名人故事做了一次調查。

二、 調查方法

1. 查閱有關成語的書籍,總計報刊,上網瀏覽,關注新聞,了解成語中名人故事的來源。

2. 走訪有關部門,了解名人的故事怎麼變成成語的。

3. 通過多種途徑,搜集成語中的名人故事。

三、 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 體 內 容

新聞
成語故事的來源
是根據三代真實的故事或虛構的故事,然後由後人總結出來,起一個字成語,成語來源於一個個經典故事中的故事情節

報紙
歷史上的成語名人姓名
卧薪嘗膽(勾踐) 負荊請罪(廉頗)

完璧歸趙(藺相如) 洛陽紙貴(左思)

網路
有關成語
百步穿楊 聞雞起舞 畫龍點睛 約法三章

書籍
歷史上的成語
邯鄲學步 守株待兔 望梅止渴 塞翁失馬 掩耳盜鈴

……
……
………………

四、 結論

1. 我國的成語多不勝數,淵源流長,許多名人的故事都隨著時間的消逝都變成了成語。成語中記錄了他們當年的輝煌歷史,這些成語中有些名人的故事,也可以當作我們的反面教材和正面教材,可以使我們學到許多有益的知識,反面教材可以使我們吸取到教訓,使我們以後都不要重蹈覆轍。

2. 在歷史長河中名人的成語數不勝數,如抱薪救火,愛屋及烏,風雨同舟,赴湯蹈火……名人中的成語給了我們許多可學的知識,我們為他們面感到自豪,他們的輝煌歷史值得我們學習。

3. 我國的成語是奇特的,它們是由一個故事變成的,這些故事有的出自一本書。這些成語都是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我們應該多看,學好

6. 調查報告範文 關於成語中的歷史人物

關於成語中的名人故事的研究報告

一、提出問題
我們學過許多成語中的名人故事,專有三顧茅廬的劉備屬,也有毛遂自薦的毛遂。於是,我就對成語中的名人故事作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成語故事的書籍、報刊和教科書。
2、上網查詢資料。
3、問問身邊的人,聽他們說說成語故事。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爸爸的講述
有哪些成語中有名人故事
鑿壁偷光、指鹿為馬
毛遂自薦、破釜沉舟
上網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
暗度陳倉——韓信
一飯千金——韓信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西施、昭君、貂蟬、玉環
書籍、報刊、教科書
名人都有過那哪些成語故事
藺相如完整的把和氏璧帶回趙國。
劉備三次去請諸葛亮出山為他當軍師。

四 、結論
1、成語中的名人故事有很多,我寫的只是其中的一個小部分。
2、成語中的名人一般在春秋戰國時期和三國時期。
3、成語中的名人故事有的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有的歌頌了一位英雄。

7. 濫用中國成語調查報告正文

關於隨意改動成的調查報告
社會發展越來越快了,人們的創新精神也隨處可見,尤其是從廣告方面來看,是多麼的新穎 ,讀起來是多麼的溜口。可這些廣告有大部分都是改動成語詞語的,雖然讀音一樣字卻不一樣,意思就更大大的不一樣了,流傳下來的成語全被修改成了人們產品銷售的推廣廣告。某服裝店為「衣衣不舍」原成語為 依依不捨 ;某蚊香廣告為「默默無蚊」原成語是 默默無聞 ;某食品廣告為「大吃一斤」原成語為 大吃一驚 „„
這些廣告常常是人們所意料不到的,在人群中廣泛流傳的。也就是這些被改動後使人覺得的溜口的廣告。可見,一個 個被改動的成語的廣告對我們的影響是很大的。
我認為改動成語的廣告帶來的負面影響遠多於正面影響的比例是10000:1.其所帶來的壞處遠遠多於他的 好處,改動成語的 廣告它唯一的好處就是促進該產品的 銷售。然而其帶來的壞處卻很多,常常會看到一些小學生甚至是大人們都會把一些成語寫錯,而這些成語也就是被改的成語的廣告。
其實改動成語包括兩種:第一種就非常的明顯,就是直接改動成語中的個別字,並用諧音字代替。第二種就不那麼明顯了,它是把原模原樣的成語用在特定的廣告中,成語的字沒有改變,但是成語的意思卻完全變了味。如以下幾個廣告:
一個音響店為一個立體音響組合做的廣告為:一呼四應。其本意是 號召力強。這里卻變成了立體音響發音效果好了。
某個石灰廠的廣告更是 白手起家 。其本意大家 都知道,表示一個人從無道有的一個過程。這里卻是形容的 是搞白色石灰起家的了。意思相差十萬八千里。
最經典的一 個廣告就是某牙刷廣告,名為一毛不拔。本是形容人吝嗇的詞卻被用來形容牙刷質量好了。
這樣的廣告非常多
剛剛上小學的 的那些小學生,看到那些被 改的成語的廣告後認為這些改的的成語就是正宗流傳下來的成語,一到寫作業時候,還沾沾自喜的把這些被改的成語寫到作業裡面,而換取而來的卻是一個鮮紅的「叉」。
電視上播放的這些廣告多了會使人們的大腦產生混亂,使人分不清楚哪些成語是正確的哪些成語是錯誤的,久而久之就把這些錯誤的改動的成語存進腦子里了,以假亂真使人出錯,所以說改動成語深深危害了周圍的人們。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許多商家隨意的改動成語作為廣告? 綜合一下有幾個原因:

1. 改動成語,短時間改內會給人一種新穎時尚的感覺。會被廣泛流傳。 2. 改動成語是建立在原有成語的基礎上的,容易被人們所記憶。 3. 改動成語非常簡單方便,可以減少廣告設計的成本。 4. 改動成語被商家默認為一種合法的廣告手段了。 正因為以上這些原因,改動成語廣告的現象在愈演愈烈。
成語豈能隨意改動
生活中隨處可見被人們改過的「成語」作廣告詞,走在建材商店有「家塗四壁」;葯店中有「咳不容緩」;服裝店有「可可伊衣」;家店城的冰箱有「領鮮一步」;美容店有「趁早下斑,請勿痘留」。(本人收集了一大批廣告改動的成語,詳請見附表)
許多商家為了使自己的廣告能被別人記住,便亂改成語,形成許多危害

8. 成語調查報告

孔融讓梨
孔融(153~208年),東漢文學家,魯國(今山東曲阜)人,字文舉,家學淵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孫。父親孔宙,做過太山都尉。孔融少時成名(著名的孔融讓梨講的就是他的故事),幾次辭謝了州郡的辟舉,於靈帝時「辟司徒楊賜府」(《後漢書·孔融傳》,以下引文凡未另註明者均出自此處),開始步入仕途。中平初(185年),舉高第,為侍御史,與中丞不合,託病辭歸。後辟司空府為僚屬,拜中軍候,遷虎賁中郎將。獻帝初平元年(190年),因忤董卓,轉為議郎,出至黃巾軍最盛的青州北海郡(東漢郡國名,治所在今山東昌樂西)為相,因頗有政聲,時人又稱他為「孔北海」。興平二年(195年),劉備表薦他領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紹之子袁譚攻青州,孔融隻身出奔,妻子被俘。曹操遷獻帝都許昌,孔融先後擔任將作大匠、少府、太中大夫等職。這時曹操專權,他與曹操政治上頗有分歧,每多乖忤,終於在建安十三年(208年)被曹操所殺。
孔融是東漢末年一代名儒,繼蔡邕為文章宗師,亦擅詩歌。魏文帝曹丕懸賞徵募他的文章,譽為建安七子之首,嘆為"揚(雄)、班(固)儔也"(《典論·論文》)。文章以議論為主,內容大抵為伸張教化,宣揚仁政,薦賢舉能,評論人物,多針對時政直抒己見,頗露鋒芒,個性鮮明。在藝術上,文句整飭,辭采典雅富贍,引古論今,比喻精妙,氣勢充沛。現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詩。《薦禰衡表》力薦青年才士禰衡,要求"令衡以褐衣召見",稱贊禰衡"忠果正直,志懷霜雪,見善若驚,疾惡若仇",盛誇他"飛辯騁辭,溢氣坌涌,解疑釋結,臨敵有餘";《與曹公論盛孝章書》引經據典,反復論證,從人情友道、宰相惜賢等方面諷諭曹操解救被孫權圍困的盛孝章,義不容辭;至於諷刺曹丕納袁熙妻為妾,比喻為"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與曹公書》);嘲弄曹操遠征烏桓,可以把從前"肅慎氏不貢□矢,丁零盜蘇武牛羊"一並查究;反對曹操禁酒,則發怪論說"堯非千鍾,無以建太平;孔非百觚,無以堪上聖"(《難曹公表制酒禁書》)等;都可見文如其人,以才氣取勝。所以曹丕論其文"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詞,以至乎雜以嘲戲"(《典論·論文》)。《臨終詩》抒泄忠悃孤憤之情:"讒邪害公正,浮雲翳白日。靡辭無忠誠,華繁竟不實。"風格與無名氏古詩相近。題一作《折楊柳行》(《北堂書鈔》)卷一百五十八),亦可見當時古詩與樂府五言往往相混。其六言詩3首敘漢末董卓作亂及曹操遷許史事,為詠史一類,而語言通俗,敘史簡明。此外,《古文苑》載有孔融《雜詩》2首,但《文選》李善注引屢作李陵詩,真偽莫定。而其詩亦近無名氏古詩一類,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系入《李陵錄別詩》。曾作《郡國姓名離合詩》分扣「魯國孔融文舉」六字,在燈謎界被尊為文人詩謎的開山作。
孔融著述,《隋書·經籍志》載《孔融集》9卷,已散佚。今存其集都是明、清人輯本,通行本有《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 1卷。孔融文又見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後漢文》,其詩又見丁福保《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全漢詩》和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漢詩》。

1 卧薪嘗膽:越王勾踐被迫臣服於吳以後,力圖報復,他「懸膽於戶,出入嘗之」,又「目卧則攻之以蓼,足寒則攻之以水」,以激勵自己不忘復興大事。這就是著名的「卧薪嘗膽」故事。在勾踐的發憤努力下,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越國終於積聚了強大的力量,具備了滅吳的能力.
2鑿壁偷光.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不恥下問. 春秋時期,衛國有個人叫孔圉,勤奮好學,而且很謙虛。他死了以後,衛國的國君為了表彰他,並讓後人學習他的好學精神,就賜給他一個「文」的稱號,所以,後來人們就尊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有個學生叫子貢,也是衛國人。他認為孔圉不像人們所說的那樣,稱他為「孔文子」,似乎是有點評價過高了。他想來想去,覺得不能理解,就去向孔子請教。

子貢說:「那個孔文子並沒有什麼了不起,憑什麼要賜給他『文』的稱號?」

孔子回答說:「孔圉聰明好學,勇於向地位和學識不如自己的人虛心請教,而不會感到丟臉,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要賜給他『文』的稱號。」

子貢聽孔子這樣一說,猛然省悟,頓時感到心悅誠服。

破釜沉舟 項羽
《孫子兵法·九地》:「焚舟破釜,若驅群羊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
《史記·項羽本紀》:「項羽已殺卿子冠軍(楚軍統帥宋義),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遣當陽春、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漳河),救鉅鹿。戰少利,陳餘復請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孫子兵法》所說的「焚舟破釜」雖然也表示誓死決戰的意義,但尚未形成後世常談的典故故事。至《史記》所載「項羽破釜沉舟」事,才具備了典型性:項羽前鋒軍救巨鹿,初戰少利,項羽便率大軍渡過漳河,破釜沉舟以激厲士氣。終於殺蘇角,虜王離,大敗秦軍於巨鹿之野。
後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決心,義無返顧。
明史可法《請出師討賊疏》:「我即卑宮菲食,嘗膽卧薪,聚才智之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之物力,破釜沉舟,尚恐無救於事。」(見《史忠正公集》

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公元前209年,我國歷史上爆發了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犧牲後,劉邦和項羽率領的兩支軍隊逐漸壯大起來。公元前207年,項羽的起義軍與秦將章邯率領的秦軍主力部隊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地區)展開大戰;項羽不畏強敵,引兵渡漳水(由巨鹿東北流向東南的一條河)。渡河後,項羽命令全軍:「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巨鹿一戰,大破秦軍,項兵威震諸侯。

近義詞
義無反顧、背水一戰、決一死戰

反義詞
優柔寡斷、瞻前顧後、舉棋不定

歇後語
項羽砸鍋

用法
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做事的決心很大。

示例
1.只要我們有~的決心,就能克服學習上的各種困難。
2.戰士們毫不畏懼,懷著破釜沉舟的決心,英勇地沖向敵人.
3.部隊迅速接受的外線作戰的方針,決心以破釜沉舟的精神,多打勝仗,搞好群眾工作,開創新的根據地.

提示
"釜"不可寫成"斧".

典故

歷史背景: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的時候,在吳中(今江蘇省蘇州市)的項梁、項羽起而響應。項梁的父親,也就是項羽的祖父,是楚國名將項燕。項羽從小死了父親,是在叔叔項梁的照顧下長大的。他小小年紀便立志為國家報仇雪恥,叔父教他書法,他不用功;讓他去學習劍術,他也不肯努力。項梁很生氣就罵他沒有出息。但項羽卻說:「念書寫字,頂多記記姓名罷了;劍術學好了也只能和幾個人對打,我要學那種一人敵萬人的本領。」項梁聽項羽這么一說,認為侄子胸有大志,就教項羽學習兵法。項梁本人因善於結交朋友,碰到人家有什麼大事,他都趕去幫忙,當地的百姓都很喜歡他,他也就成了吳中豪傑的領袖,連地方官也要敬他幾分。

秦始皇最後一次巡遊時,經過吳中,許多人前來觀看。站在兩旁的百姓,一見這威風凜凜(lǐn)、豪華壯麗的皇帝車駕賓士而來,都獃獃地站著,大氣也不敢喘(chuǎn)。只有站在人群里比別人高出一頭的項羽,瞪著濃眉下一雙有神的大眼,脫口說道:「這有什麼了不起,誰都可以取代他!」項梁嚇得趕快捂住項羽的嘴悄悄地警告道:「你在這兒胡說八道,讓別人告發了可是要滅九族的呀。」回到家裡,項羽埋怨叔父說:「平日您總是讓我練習武藝,學習兵法,讓我念念不忘家國之恨,今天您怎麼這樣膽小怕事呢?」項梁說:「我們是要干一番大事業,不能心急氣躁。要想報仇,就必須學會等待時機。」

就在這一年,秦始皇在回咸陽的路上病死。第二年,二世繼位,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消息傳來以後,項梁和項羽萬分高興和激奮,他們感到為楚國報仇的時機已經到來了,就殺掉了當地的郡守,召集起8000子弟兵,起兵反秦。

過了不久,有消息傳來,陳勝被秦將章邯打敗,項梁趕快率領江東8000子弟兵,渡過長江,向西面前線挺進。一些零散的反秦隊伍,如陳嬰、英布、呂臣等率領的武裝,都紛紛投奔到項梁的隊伍中來,使這支部隊一下子增長到六七萬人。但是這時陳王已經被叛徒庄賈殺死,張楚政權已經四分五裂。在這個緊要關頭,項梁在薛縣(今山東省滕縣南)召開各路起義軍首領會議,商量要公推一個起義軍的首領。這時候,有個叫范增的70多歲的老頭子趕來獻計,他對項梁說:「秦滅六國,楚最不幸。楚懷王被騙到秦國,死在秦國,楚國人至今懷念著他。您從江東起兵,有很多人前來投奔您,這是因為您家世世代代是楚國的大將,人們希望您恢復楚國。您如果擁立楚懷王的後代為?王,就一定能夠號召更多的老百姓。」

項梁覺得范增的話很有道理,就派人四處尋訪楚懷王的後代。沒過多久,大家找到一個楚懷王的孫子熊心,這時他才13歲,正替人家當放羊娃。於是項梁帶領大家把熊心立為楚王,為了順應楚人懷念故國的心情,仍稱他做「楚懷王」。這個消息傳開以後,果然又有很多人趕來參加項梁的隊伍。

項梁把楚懷王安置在盱眙(今山東省盱眙縣東北),自己帶兵繼續西進。他在東阿(今山東省陽谷縣東北)打敗章邯,又在濮陽(今河南省滑縣東北)東面大破秦軍,接著又攻下了定陶(今山東省菏澤市南)。這時候,原先齊、趙、燕、魏等國的舊貴族,也都在自己的土地上立了王,恢復了自己國家的名稱,秦朝的天下眼看就要完蛋了。項梁命令項羽和不久前來投奔他的劉邦帶兵急速西進。項羽和劉邦殺死了秦朝的大將李由。章邯見形勢危急,趕快請秦朝政府派援軍,乘著項梁得勝後驕傲自滿,沒有防備的機會,偷襲定陶,殺死了項梁。項梁一死,起義軍的隊伍受到很大損失,項羽、劉邦、呂臣等只好撤退到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一帶,採取守勢。

再說秦將章邯擊破了項梁率領的楚軍主力之後,認為楚軍元氣大傷,用不著擔心了,於是把項羽他們撇開不管,帶領大軍北渡黃河,攻打當時自稱趙王的趙歇。趙王和他的謀臣張耳、陳余沒有防備秦軍的進攻,一戰就敗,只好退到巨鹿(今河北省平鄉縣)固守。章邯派大將王離和涉間把巨鹿城圍困得如鐵桶一般,秦軍在城外布成了鐵牆般的防線,章邯自己則率領主力運輸糧草,供應王離的圍城大軍。

趙軍被圍困得頂不住了,趕緊派人四處求救,燕齊兩國授趙大軍早就趕到了,但一見秦軍勢力強大,誰也不肯充當那碰石頭的雞蛋,都縮頭縮腦地遠離秦軍駐扎。

再說楚懷王接到趙王求援的書信,趕緊准備援軍,派宋義為上將軍,叫他帶著次將項羽、末將范增北上救趙。

宋義率領大軍由彭城出發,將士們休整了幾個月,現在聽說要去和秦軍的主力拚殺,一個個摩拳擦掌,鬥志很旺。但是宋義卻是一個膽小怕事、自私自利的小人,他用甜言蜜語取得懷王的信任,騙取了兵權,但他根本就不想到城下和秦軍拚命。當他走到安陽(今山東省曹縣東)的時候,便號令全軍原地休息,這一住就是40多天,他自己每天在大帳中飲酒作樂,從不提出兵援趙的事。

項羽實在忍耐不住,便來見宋義:「救兵如救火,現在趙王危險,我們應該立即率兵渡過黃河,與趙王來個里應外合,就一定能夠大敗秦軍!」宋義斜著眼看了項羽一下,慢吞吞地說:「你哪裡懂得兵法的妙用!我們的目標是消滅秦軍,我的主意是先讓秦趙拼個你死我活,我們可以坐收漁翁之利。在戰場上沖鋒打仗,我比不上你,要說出謀劃策,你可就比我差遠了。」項羽遭到一場搶白,強壓著火兒沒發作,怒哼哼地走出了軍帳。

宋義沖著他的背影冷笑著,隨即起草了一道命令,公布於全軍說:「將士們打起仗來應該像虎狼那樣兇猛,可誰要是不服從命令,一概都得砍頭。」這顯然是沖著項羽來的,叫他乖乖地服從命令。

項羽本是個火暴脾氣,怎麼會咽下這口氣?一天早晨,他全副武裝,大步跨進宋義軍帳,再次要求立即出兵救趙。宋義大發脾氣,喊:「我的軍令已下,難道你要以頭試令嗎?」項羽大吼一聲:「我要借頭發令!」宋義本是個草包,頓時嚇得軟成一團,項羽一劍斬下他的腦袋。將士們聽說殺了宋義,都立刻表示願意服從項羽的指揮,並擁立項羽代理上將軍一職。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項羽擔任了援趙大軍的主帥,下令士兵每人帶足三天的口糧,然後又下令砸碎全部行軍做飯的鍋。將士們都愣了,項羽說:「沒有鍋,我們可以輕裝前去,立即挽救危在旦夕的趙國!至於吃飯嘛,讓我們到章邯軍營中取鍋做飯吧!」大軍渡過了漳(zhāng)河,項羽又命令士兵把渡船全都砸沉,同時燒掉所有的行軍帳篷。戰士們一看退路沒了,這場仗如果打不贏,就誰也活不成了。

項羽指揮楚軍很快包圍了王離的軍隊,同秦軍展開了9次激烈的戰斗,渡河的楚軍無不以一當十,以十當百,個個如下山猛虎,個個都奮勇拼殺。沙場之上,煙塵蔽日,殺聲震天。楚軍將士越斗越猛,直殺得山搖地動,血流成河。經過多次交鋒,楚軍終於以少勝多,把秦軍打得大敗,殺死了秦將蘇角,俘虜了王離,涉間被打得走投無路,放火自焚(fén)而死,章邯帶著殘兵敗將急忙後退。那些舊貴族派來的援軍,看到項羽大獲全勝,又是佩服,又是害怕。從此項羽就做了上將軍,諸侯的軍隊都歸他統率。

章邯帶領殘兵敗將後退了幾十里,派人到咸陽去求援兵。但趙高正忙著奪位,一個援兵也沒派,章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就率領剩下的秦軍投降了項羽。

巨鹿這一場惡戰,項羽的楚軍擊敗了秦軍的主力,強大的秦王朝已經無力抵擋農民起義軍的進攻了。不久,劉邦的隊打進咸陽,推翻了秦朝的統治。項羽立即帶兵西進,卻跟劉邦爭奪天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詞典

9.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研究調查報告

【成語】: 看殺衛玠

【拼音】: kàn shā wèi jiè

【解釋】: 衛玠:晉人,字叔寶,版風采極佳,為眾人權所仰慕。衛玠被人看死。比喻為群眾所仰慕的人或形容美男子。

【出處】: 《晉書·衛玠傳》:「京師人士聞其姿容,觀者如堵。玠勞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時年二十七,時人謂玠被看殺。」

【舉例造句】: 衛玠從豫章至下都,人久聞其名,觀者如堵牆。玠先有羸疾,體不堪勞,遂成病而死,時人謂看殺衛玠。 ★明·李贄《初潭集·師友十》

【拼音代碼】: kswj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為群眾所仰慕的人或形容美男子

【故事】:魏晉時期,西晉美男子衛玠由於其風采奪人,相貌出眾而被處處圍觀,最終因心理壓力大而病死,當時人因此說其被看死。衛玠,中國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

成語名人【衛玠】

10. 成語故事的調查報告,成語中的名人故事調查報告,成語

挖空心思 [wā kōng xīn sī] 生詞本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比喻想盡一切辦法。 貶義出處《花邊文學·考場三丑》(魯迅)近反義詞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