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含撥字的成語故事

含撥字的成語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03 16:34:11

① 含有"鼎"字的成語故事

問鼎中原。
鼎是我國青銅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視為立國重器,是國家和權力的象徵。直到現在,中國人仍然有一種鼎崇拜的意識,「鼎」字也被賦予「顯赫」、「 尊貴」、「盛大」等引申意義,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時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記績的禮器。周代的國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慶典或接受賞賜時都要鑄鼎,以旌表功績,記載盛況。
「問鼎」的典故語出《左傳·宣公三年》,大意是:楚莊王為討伐外族入侵者來到洛陽,在周天子境內檢閱軍隊。
周定王派大夫王孫滿去慰勞,楚莊王借機詢問周鼎的大小輕重。王孫滿說: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國君無道,鼎大也輕。周王朝定鼎中原,權力天賜。鼎的輕重不當詢問。楚莊王問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結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孫滿的嚴詞斥責。
後來就把圖謀篡奪王位叫做「問鼎」。

希望能幫到你!

② 寫出含有「三」字的成語故事4個

唱三嘆 兩面三刀 垂涎三尺 狡兔三窟 退避三舍 勇冠三軍 喙長三尺 孟母三遷 雀躍三百 一隅三反 三千珠履 個中三味 韋編三絕 日上三竿 長年三老 再衰三竭 網開三面 華封三足 約法三章 二滿三平 歲寒三友 五大三粗

③ 50個字的成語故事大全。

揠苗助長 yàmiáozhùzhǎng [釋義] 揠:拔起。把苗拔起;以幫助其生長。比喻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於求成;因而誤了事。 [語出] 宋·呂本中《紫微雜說》:「揠苗助長;苦心極力;卒無所得也。」 [正音] 揠;不能讀作「yǎn」;長;不能讀作「chánɡ」。 [辨形] 揠;不能寫作「偃」。 [近義] 欲速不達 [反義] 放任自流 循序漸進 [用法] 用作貶義;多用於勸說;批評的場合。一般作主語、判斷賓語。

④ 含鼎字的成語故事

三足鼎立
拼音:
sān

dǐng

簡拼:
szdl
近義詞:
鼎足之勢、鼎足三分
反義詞:
不打自敗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三方對立
解釋:
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
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竇融傳》:「欲三分鼎,連衡合從,也宜以時定。」
例子:
謁後語:
謎語:
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荊州牧劉表病死,劉表的兒子投降曹操。劉備被迫南撤,孫權派魯肅去聯絡劉備,諸葛亮認為可以聯吳抗曹。孫權多謀善斷,分析曹操犯了用兵之忌,於是與蜀軍在赤壁大破曹操號稱80萬大軍,從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⑤ 含有包字的成語

把持包辦 (bǎ chí bāo bàn)
解釋:攬權專斷代替別人辦理,不讓別人參與。
出處:攬權專斷代替別人辦理,不讓別人參與。
示例: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包辦代替 (bāo bàn dài tì)
解釋:指應該和有關的人一起商量或一起做的事,卻獨自辦理,不讓旁人參與。
出處: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二三:「媒婆真是包辦代替的老祖宗,可真是把人坑害死了。」
示例:我們工作同志作好參謀,不要指手劃腳,~。 ★陳殘雲《山谷風煙》第三四章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包藏禍心 (bāo cáng huò xīn)
解釋:包藏:隱藏,包含;禍心:害人之心。心裡懷著害人的惡意。
出處:《左傳·昭公元年》:「小國無罪,恃實其罪;將恃大國之安靖已,而無乃包藏禍心以圖之。」
示例:初與我為客侶,不意~,隱我血貲,悍不還,今願得而甘心,何父之有?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柳氏子》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包藏奸心 (bāo cáng jiān xīn)
解釋:猶言包藏禍心。
出處:三國·魏·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劉表自以為宗室外,包藏奸心,乍前乍卻,以觀世事。」
示例: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包打天下 (bāo dǎ tiān xià)
解釋:包:承擔全部任務,負責完成。將打天下的整個任務承擔下來。常指人逞強爭勝。
出處:《求是》1996年第17期:「這類機構並不影響各個公司、企業實施光彩事業項目,更不能包打天下。」
示例:她喜歡個人~。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包而不辦 (bāo ér bù bàn)
解釋:包:包攬。把事情包攬下來卻不辦理。
出處:楊植霖《若飛同志在綏遠獄中》:「一種是國民黨的包而不辦的辦法,一種是共產黨的發動群眾奮起抗戰的路線。」
示例:我不喜歡那些愛吹牛、~不幹實事的人。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包荒匿瑕 (bāo huāng nì xiá)
解釋:包荒:本指度量寬洪,能容忍。包含污穢,藏匿缺點。
出處:唐·李白《雪讒詩贈友人》:「包荒匿瑕,蓄此煩丑。」
示例: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包舉宇內 (bāo jǔ yǔ nèi)
解釋:包舉:統括;宇內:天地之間,即天下。並吞天下,佔有一切。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
示例: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包攬詞訟 (bāo lǎn cí sòng)
解釋:指招攬承辦別人的訴訟,從中謀利。
出處:《紅樓夢》第一○五回:「那參的京官就是大老爺,說的是包攬詞訟,所以火上澆油。」
示例:錢文貴在村子上~,出出歪主意,一定是可能的。 ★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三五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包羅萬象 (bāo luó wàn xiàng)
解釋:包羅:包括;萬象:宇宙間的一切景象,指各種事物。形容內容豐富,應有盡有。
出處:《黃帝宅經》卷上:「所以包羅萬象,舉一千從,運變無形而能化物,大矣哉,陰陽之理也。」
示例:你怎言~,遲早飛升。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十三回

包羅萬有 (bāo luó wàn yǒu)
解釋:猶包羅萬象。
出處:郭沫若《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他所關心的事,真是包羅萬有。」
示例: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包羞忍恥 (bāo xiū rěn chǐ)
解釋:包:包容,藏;忍:容忍,忍耐。容忍羞愧與恥辱。
出處:唐·杜牧《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示例:女子能留身後名,~漫公卿。 ★宋·吳曾《賢女浦》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包羞忍辱 (bāo xiū rěn rǔ)
解釋:包:包容。形容人有忍辱含垢的大氣量。
出處:明·王廷訥《獅吼記》:「在家做小伏低,好似啞子吃了黃連在心裡苦,到人前包羞忍辱。」
示例: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包胥之哭 (bāo xū zhī kū)
解釋:包胥:春秋時楚國大臣申包胥。比喻到別國哀求援兵。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定公四年》:「立依於庭牆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
示例:平西王吳三桂,介在東陲,獨效~。 ★《清史稿·睿忠親王多爾袞傳》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包元履德 (bāo yuán lǚ dé)
解釋:元:善。指心懷善意,行為具有高尚的品德。是古代對帝王的諛詞。
出處:《後漢書·梁統傳》:「陛下包元履德,權時撥亂。功逾文武,德侔高皇。」
示例: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大包大攬 (dà bāo dà lǎn)
解釋:把事情全部包下來。也表示有把握,負得起責任。
出處:王文《樊家窯的石雷陣》:「樊指導拍拍我的肩,大包大攬地說:『你就放心吧,保險不會出錯。』」
示例:他又在~了。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大膽包身 (dà dǎn bāo shēn)
解釋:指膽量極大。
出處:元·無名氏《隔江鬥智》第四折:「關雲長雄略蓋世,趙子龍大膽包身。」
示例: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大度包容 (dà dù bāo róng)
解釋:度:度量;包:容納。形容氣量大,能寬容人。
出處:宋·朱嘉《宋名臣言行錄·呂蒙正》:「小人情偽,在君子豈不知之;若以大度兼容,則萬事兼濟。」
示例:這事情自以為不辦為是。倘若嫂夫人是~的呢,自然沒得話說。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回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膽大包身 (dǎn dà bāo shēn)
解釋:膽比整個身體都大。形容膽量極大,無所畏懼。
出處:《舊唐書·李昭德傳》:「臣觀其膽,乃大於身,鼻息所沖,上拂雲漢。」
示例:你口快便施恩,則除是膽大自包身。我其實精皮膚捱不過那批頭棍。 ★元·鄭庭玉《包龍圖智勘後花園》第一折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膽大包天 (dǎn dà bāo tiān)
解釋:包:包容。形容膽子極大。
出處:清·楊潮觀《吟風閣雜劇·黃石婆授計逃關》:「因此上膽大包天,一鐵鍾,幾乎把秦王斷送。」
示例:我雖年幼,~,小小秦庭,何足道哉。 ★歐陽予倩《荊軻》第四幕

放下包袱 (fàng xià bāo fú)
解釋:放:安放,擱置。丟開思想包袱,消除精神上的負擔。
出處:毛澤東《學習和時局》:「為了爭取新的勝利,要在黨的幹部中間提倡放下包袱和開動機器。」
示例:中國不在意這個問題,請他們~。 ★鄧小平《我們有信心把中國的事情做得更好》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狗膽包天 (gǒu dǎn bāo tiān)
解釋:狗膽:指壞人的膽子;包天:包住天,形容特大。形容壞人的行為無所顧忌,為所欲為。
出處:郭戈《金瓶梅傳奇》第九回:「荔枝兒冷冷一笑,咯咯咬得銀牙響,著惱說道:『哪個充你小姐?青天白日,你們狗膽包天,膽敢搶奪民女,不怕朝廷三尺王法?』」
示例:你真是~,竟敢捉弄起我們來了! ★《解放日報》1981.5.12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歸了包堆 (guī le bāo ī)
解釋:所有的都包括在內,總共。
出處:老舍《四世同堂》:「歸了包堆今天你這一趟你一共要多少錢?」
示例: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含垢包羞 (hán gòu bāo xiū)
解釋:指忍受恥辱。同「含垢忍恥」。
出處:明·袁宏道《廣庄·人間世》:「使諸君子有一毫道理不盡,我根潛伏,惡能含垢包羞,與世委蛇若此?」
示例: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兼包並容 (jiān bāo bìng róng)
解釋:把各個方面全都容納包括進來。同「兼容並包」。
出處:章炳麟《討滿洲檄文》:「苟無大害於我軍事者,一切均當兼包並容,有違節制,悉以軍律治罪。」
示例: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兼包並畜 (jiān bāo bìng xù)
解釋:把不同內容、不同性質的東西收下來,保存起來。同「兼收並蓄」。
出處:郭沫若《十批判書·稷下黃老學派的批判》:「這樣便能夠兼包並畜以成其大。」
示例: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兼容並包 (jiān róng bìng bāo)
解釋:容:容納;包:包含。把各個方面全都容納包括進來。
出處:《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故馳騖乎兼容並包,而勤思乎參天貳地。」
示例:貧僧豈不知,聖賢學問,~,釋氏左道旁門,難於抗衡。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解衣包火 (jiě yī bāo huǒ)
解釋:比喻不解決問題,只招致危險。
出處:《資治通鑒·晉安帝義熙十三年》:「關中華戎雜錯,風俗勁悍;裕欲以荊揚之化,施之函秦,此無異解衣包火,張羅捕虎。」
示例: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酒囊飯包 (jiǔ náng fàn bāo)
解釋:譏諷無能的人,只會吃喝,不會做事。
出處:清·李漁《意中緣·卷簾》:「念區區酒囊飯包,又誰知生來命高,沒生涯,終朝醉飽,都倚著那妖嬈。」
示例: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騎馬頂包 (qí mǎ dǐng bāo)
解釋:包:包裹。騎著馬頂著包。比喻分不清事物之間的關系。
出處:《嘻談續錄》:「恐馬負太沉,頂在頭上,可省馬力。」
示例:

色膽包天 (sè dǎn bāo tiān)
解釋:形容貪戀淫慾膽量很大。
出處: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三十九回:「常言道:色膽包天,這回鈕逢之竟要把天來包一包。」
示例:你真是~,敢吃老娘豆腐?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山包海匯 (shān bāo hǎi huì)
解釋:猶言包羅萬象。形容內容豐富,應有盡有。
出處: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二》:「山包海匯,各適厥用,然妍媸錯焉。類書之謂也。」
示例: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山包海容 (shān bāo hǎi róng)
解釋:比喻器量宏大,胸襟開闊。
出處:宋·惠洪《溈山軾禪師贊》:「視其心胸,山包海容。」又《韓廉使奉御贊》:「究其心胸,山包海容,表裡不隔,八窗玲瓏。」
示例: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土包子 (tǔ bāo zǐ)
解釋:指沒有見過大世面的人,如果是說別人,有輕蔑意。如果是說自己,有自謙意。
出處:毛澤東《整頓黨的作風》:「有些人輕視本地幹部,譏笑本地幹部,他們說:『本地人懂得什麼,土包子!』」
示例:我就是土生土長的柳村人,~一個。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萬象包羅 (wàn xiàng bāo luó)
解釋:萬象:宇宙間的一切景象,指各種事物;包羅:包括。形容內容豐富,應有盡有。
出處:《黃帝宅經》卷上:「所以包羅萬象,舉一千從,運變無形而能化物,大矣哉,陰陽之理也。」
示例:~為一平,方知截教有鴻瀠。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四十四回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無所不包 (wú suǒ bù bāo)
解釋:沒有什麼不被包括。形容包含的東西非常多。
出處:清·無名氏《杜詩言志》卷一:「『盪胸』句,言其量之無所不包。」
示例:寫總結要突出重點,不要面面俱到,~。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閻羅包老 (yán luó bāo lǎo)
解釋:包老:包公。指剛正耿直的人。
出處:《宋史·包拯傳》:「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
示例:便~難彈破,除取旨前來撒和。 ★明·湯顯祖《牡丹亭·硬拷》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一攬包收 (yī lǎn bāo shōu)
解釋:指總攬一切。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六:「指台抹凳,擔湯擔水,一攬包收,多是他上前替力。」
示例:幸得夫人賈氏才智超群,不但家務內政~,即張繼在署演試兵將,惟仗簾內夫人照悉一切。 ★清·俞萬春《盪寇志》第三十二回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一手包辦 (yī shǒu bāo bàn)
解釋:一手:指一個人;包辦:總攬一切,獨自辦理。指一人獨攬,不讓別人插手。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你一手包攬,我只晴我的手頭錢。」
示例:我既在教育部,即等於全由我~似的。 ★魯迅《華蓋集續編·不是信》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一手包攬 (yī shǒu bāo lǎn)
解釋:一個人辦理全部事情,不容許別人插手。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43回:「你一手包攬,我只賒我的頭錢。」
示例:請不要~,得給他留一個機會。

遮羞包丑 (zhē xiū bāo chǒu)
解釋:指掩蓋感到羞恥和醜陋的東西。
出處:錢鍾書《圍城》:「這一張文憑,彷彿有亞當、夏娃下身那片樹葉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
示例: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紙包不住火 (zhǐ bāo bù zhù huǒ)
解釋:比喻事實是掩蓋不了的。
出處:從維熙《第十個彈孔》:「他知道紙是包不住火的,瞞過初一也瞞不過十五。」
示例:~,你一手遮天是長久不了的。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紙里包不住火 (zhǐ lǐ bāo bù zhù huǒ)
解釋:形容事實真相是無法掩藏的。
出處:
示例:我還有心思算卦!今天的事,~,多田總會知道的。(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第九章)

⑥ 10字左右的成語故事

*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 三日打魚,兩日曬網
*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 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 彼一時,此一時
* 不見棺材不落淚
*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 此地無銀三百兩
*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 四海之內皆兄弟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 進人若將加諸膝,退人若將墜諸淵
* 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 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 內舉不失其子,外舉不失其仇
* 笑罵由他笑罵,好官我自為之
*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 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 老龜煮不爛,移禍於枯桑
* 此處不留人,會有留人處
* 人面逐高低,世情著冷暖
* 卧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

* 留得青山在,依舊有柴燒
*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 拼得工夫深,鐵杵磨成針
* 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 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
*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繩
* 卧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
* 千夫諾諾,不如一士諤諤
*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 為虺弗摧,為蛇若何
*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 一言為重,百金為輕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 一言興邦,一言喪邦
*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 項庄之劍,志在沛公
*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 項庄舞劍,志在沛公
* 項庄舞劍,意在沛公
*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 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 三十六策,走為上策
* 一佛出世,二佛涅盤
*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 一登龍門,身價十倍
*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 一人立志,萬夫莫奪
*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 南山有鳥,北山張羅
* 和氏之璧,隋侯之珠
*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 浮圖七級,重在合尖
*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 南山可移,判不可搖
*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 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 寧為雞口,毋為牛後
* 經師易遇,人師難遭
*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 鞠躬盡力,死而後已
*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 安於故俗,溺於舊聞
*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 矢在弦上,不得不發
* 不知有漢,何論魏晉
* 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 百萬買宅,千萬買鄰
*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 十年生聚,十年教訓
*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 白頭如新,傾蓋如故
* 卧榻之側,豈容鼾睡
*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 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 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 棄之可惜,食之無味
* 磨而不磷,涅而不緇
* 三十六策,走是上計
*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 不痴不聾,不做家翁

* 刻畫無鹽,唐突西施
*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 好船者溺,好騎者墮
*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 簸之揚之,糠秕在前
* 道不拾遺,夜不閉戶
* 鷸蚌相持,漁翁得利
*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 春風風人,夏雨雨人
*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餘音繞梁,三日不絕
* 星星之火,遂成燎原
*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同病相憐,同憂相救
*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
* 生公說法,頑石點頭
* 黃狸黑狸,得鼠者雄
* 兩虎相鬥,必有一傷
* 小杖則受,大杖則走
* 桂林一枝,崑山片玉
*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 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

*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 寧為雞口,無為牛後
* 銅山西崩,洛鍾東應
*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 天低吳楚,眼空無物
*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 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 一人飛升,仙及雞犬
*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 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 貪天之功以為己力
* 朝聞道,夕死可矣
* 道不同,不相為謀
* 不知人間有羞恥事
*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 死諸葛嚇走生仲達
* 死諸葛能走生仲達
* 糟糠之妻不下堂
* 四海之內皆兄弟

* 是可忍,孰不可忍
* 無面目見江東父老
* 一日夫妻百日恩
* 不敢越雷池一步
* 三過其門而不入
* 不怕官,只怕管
* 強龍不壓地頭蛇
* 一不做,二不休
* 名不正,言不順
* 烏頭白,馬生角
* 歌於斯,哭於斯
* 不以一眚掩大德
* 言必信,行必果
* 今朝有酒今朝醉
* 丁是丁,卯是卯
* 多行不義必自斃
* 老而不死是為賊
* 冒天下之大不韙
* 上樑不正下樑歪
* 賠了夫人又折兵
* 拒人於千里之外
* 車如流水馬如龍
* 近水樓台先得月
* 狡兔死,良狗烹
* 決勝於千里之外
* 不為五斗米折腰
* 死諸葛走生仲達
* 無顏見江東父老
* 嫩草怕霜霜怕日
* 別有天地非人間

* 英雄無用武之地
* 皇天不負有心人
* 聽其言而觀其行
* 生子當如孫仲謀
* 一夜夫妻百日恩
* 黑雲壓城城欲摧
* 初生之犢不畏虎
* 畫虎不成反類狗
* 蜚鳥盡,良弓藏
* 解鈴還須系鈴人
* 貂不足,狗尾續
* 千里姻緣一線牽
* 識時務者為俊傑
* 人心不足蛇吞象
* 山雨欲來風滿樓
* 身在曹營心在漢
* 挾天子以令諸侯
* 宰相肚裡好撐船
* 畫鬼容易畫人難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醉翁之意不在酒
* 置之死地而後生
* 不識廬山真面目
* 此地無銀三百兩
* 不見棺材不下淚
* 半部論語治天下

⑦ 收集三個成語故事二十字左右

懸梁刺骨
孫敬字文寶,非常喜歡學,早晚多不休息,等到晚上困了的時候,就用繩子把回頭發系在樑上.後來成為當答世大儒。

卧薪嘗膽
吳國與越國打仗,吳王夫差戰敗,其後他每天睡在乾柴上,天天吃苦膽,最終以弱勝強,打敗了越王勾踐,這就是有名的卧薪嘗膽。

望梅止渴
曹操在征討張綉時軍隊飢渴難耐,這時曹操登上高山觀望聲稱前邊有梅林,度過軍隊嘩變的危機,後人稱這次事件為望梅止渴。

⑧ 成語故事(四個字)

詞目 葉公好龍 使用頻率 常用
發音 yè ɡōnɡ hào lónɡ
釋義 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出處 漢·劉向《新序·雜事》記載:葉公子高非常喜歡龍,器物上刻著龍,房屋上也畫著龍。真龍知道了,來到葉公家裡,把頭探進窗子。葉公一見,嚇得拔腿就跑。
近義詞 表裡不一、言不由衷
反義詞 名副其實、名實相符
英文 professed love of what one actually fears
故事 春秋時期,楚國葉地諸侯子弟沈諸梁自稱葉公,他特別喜歡龍,他的屋樑、柱子、門窗及所有傢具甚至連衣服上都雕刻或綉制龍的圖案。天上的真龍得知後,專程去探望葉公,從窗戶上探進頭去。葉公一見真龍,嚇得魂不附體,連忙逃跑
燈謎面 傾古雄才愛中華
用法 主謂式;作定語、賓語;含貶義

⑨ 連根拔起成語故事簡短30字

一網打盡
yī wǎng dǎ jìn
【解釋】比喻一個不漏地全部抓住或徹底肅清。

【出處】宋版·魏泰《東軒筆權錄》卷四:「聊為相公一網打盡。」

【結構】偏正式。

【用法】多用於人;有時也用於魚。一般作謂語、定語。

【正音】打;不能讀作「dá」;盡;不能讀作「jǐn」。

【辨形】盡;不能寫作「勁」。

【近義詞】斬草除根、全軍覆沒

【反義詞】一介不取

【例句】在群眾的協助下;公安人員把一個流氓集團;~;逮捕法辦。

⑩ 含鼎字的成語故事

三足鼎立
拼音:來 sān zú dǐng lì 簡拼自: szdl
近義詞: 鼎足之勢、鼎足三分 反義詞: 不打自敗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三方對立
解釋: 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
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竇融傳》:「欲三分鼎,連衡合從,也宜以時定。」
例子:
謁後語:
謎語:
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荊州牧劉表病死,劉表的兒子投降曹操。劉備被迫南撤,孫權派魯肅去聯絡劉備,諸葛亮認為可以聯吳抗曹。孫權多謀善斷,分析曹操犯了用兵之忌,於是與蜀軍在赤壁大破曹操號稱80萬大軍,從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