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含讀的成語有哪些成語故事

含讀的成語有哪些成語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03 18:15:21

1. 有關讀書的成語故事都有哪些啊

暗室求物 傲賢慢士 白面書生 閉戶讀書 博覽群書 布衣韋帶 穿壁引光 春誦夏弦 簞食瓢飲 讀書得專間 廢書而嘆 焚膏屬繼晷 腹載五車 滾瓜爛熟 含英咀華 畫荻教子 開卷有益 立地書櫥 兩腳書櫥 磨穿鐵硯 囊螢照讀 牛角掛書 囊螢照書 七行俱下 然荻讀書 三餘讀書 十年寒窗 詩禮之家 十行俱下 書香門第 十年窗下 碩學通儒 書聲琅琅 大璞不完 孫康映雪 徒讀父書 五行並下 韋編三絕 學富五車 尋章摘句 一簞一瓢 一介書生 引錐刺股 鑿壁偷光 映月讀書 源頭活水 映雪讀書 招賢納士 晝耕夜誦 折節讀書 暗室求物

2. 帶有讀字的成語故事

讀書三到 [dú shū sān dào]
生詞本
基本釋義
形容讀書十分認真。
出 處
宋·朱熹《訓學齋規》:「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緊。」
網路釋義
我曾經說過:讀書有三到,那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課本上,那麼眼睛就不會看仔細,思想要是不集中,就只能隨隨便便地誦讀,那一定不能記住,即使記住了也不能長久。

3. 有哪些關於讀書的成語故事

1、韋編三絕

孔子為讀《易》而翻斷了多次牛皮帶子的簡。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2、鑿壁借光

史書記載,匡衡自小家境貧寒。白天,他靠砍柴割草,換點糧食度日;晚上,他想讀書,可是沒有錢買油燈。他看到鄰居家燈火明亮,就在牆上動手鑿個洞,引一點微弱的亮光。

每天晚上,他就靠這點兒亮光如飢似渴、專心致志地讀起來。後來,為了能讀到更多的書,他甚至願意給一位家中藏書豐富的人做奴僕而不計報酬,目的只有一個--希望讀到更多的書。

3、囊螢映雪

晉朝車胤恭謹勤苦,學習不知疲倦。學問淵博,通曉許多門知識。由於家裡窮,不能經常弄到油點燈,夏天他就用白絹袋裝幾十隻螢火蟲來照亮讀書,一直讀到天亮。

4、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

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

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5、手不釋卷

三國時代,東吳有一員大將名叫呂蒙字子明。年青時,家 境貧困,無法讀書。從軍後,雖作戰驍勇,常立戰功,卻苦於缺少文 化,不能把戰例經驗總結寫下來。有一天,吳主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是一員大將,掌權管事,更 應該好好地讀一些書,增加自己的才幹。」

呂蒙一聽主公要他學習,便為難地推託說:」軍隊里的事情又多 又雜,都要我親自過問,恐怕擠不出時間來讀書啊!」孫權說:「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並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 而只是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啟發罷了。」

呂蒙問:「可我不知道應該去讀哪些書?」

孫權聽了,微笑著說:「你可以先讀些《孫子》、《六韜》等兵法書, 再讀些《左傳)、《史記》等歷史書,這些書對於以後帶兵打仗很有好處。」

停了停,孫權又說:「時間嘛,要自己去擠出來。從前漢光武帝在 行軍作戰的緊張關頭,手裡還總是拿著一本書不肯放下來呢!你們 年輕人更應該勉勵自己多讀點書。」

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習,並堅持不懈。

4. 跟讀書有關的成語故事

1.牛角掛書

《新唐書·李密傳》:「(李密)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jiān)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越國公楊素適見於道,按轡躡其後,曰:『何書生勤如此?』密識素,下拜。問所讀,曰:『《項羽傳》。』因與語,奇之。歸謂子玄感曰:『吾觀密識度,非若等輩。』玄感遂傾心結納。」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韉騎牛,在牛角上掛一卷《漢書》,一邊走一邊看書。越國公楊素正巧在路上看見,慢慢地跟在他後面,問:「哪來的書生這般勤奮?」李密認識楊素,從牛背上下來參拜。楊素問他讀的是什麼,他回答說:「《項羽傳》。」楊素於是和他交談,覺得很驚奇。回家後對兒子楊玄感說:「我看李密的見識風度,不是你們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傾心結交李密。後人遂以「書橫牛角」、「角掛經」、「繭栗掛漢書」、「束書牛角」、「書掛(牛)角」、「牛角之懸」來形容勤奮讀書。或以「掛犢之才」、「牛角書生」來指勤奮學習而才思卓捷的書生。

2.負薪讀書

事出《漢書·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買臣字翁子,吳人也。家貧,好讀書,不置產業,常艾薪樵,賣以給食,擔束薪,行且誦書。其妻亦負戴相隨,數止買臣毋歌嘔道中。買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買臣笑曰:『年五十當富貴,今已四十餘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貴報女功。』」此典一般以「負薪」或「負樵」的形式出現。有時,此典也用來形容未遇時的貧居生活。

3.帶經而鋤

語出《漢書·公孫弘、卜式、倪寬傳》:「(倪寬)受業孔安國,嘗為弟子都養(為弟子們做飯),時行憑作(有時還要下地幹活),帶經而鋤,休息輒誦讀,其精如此。」此典常以「帶經鋤」的形式出現。形容生活貧苦依然堅持學習的典故。

4.挾策讀書

語出《莊子·外篇·駢拇第八》:「臧與谷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策讀書,問谷奚事,則博塞以游。」後人便以「挾策」、「挾冊」、「挾策讀書」、「挾策亡羊」、「讀書亡羊」表示專心致志地勤奮讀書。

5.高鳳流麥

語出《後漢書·逸民傳·高鳳》:「高鳳字文通,南陽葉人也。少為書生,家以農畝為業,而專精誦讀,晝夜不息。妻嘗之田,曝麥於庭,令鳳護雞。時天暴雨,而鳳持竿誦經,不覺潦水流麥。妻還怪問,鳳方悟之。其後遂為名儒,乃教授業於西唐山中。」後人於是以「流麥」、「麥流」、「棄麥」、「麥不收」、「中庭麥」、「高鳳」等來形容專心讀書。

5. 有讀書的成語故事

關於讀書的成語(描寫讀書的成語)

[暗室求物]在沒有光亮的房間尋找東西。比內喻讀書不得要領,難見成容效。
[傲賢慢士]賢:有才德的人。士:讀書人和有才乾的人。用傲慢的態度對待有德有才的人。
[老虎借豬,相公借書]相公:舊指讀書人。比喻東西正合自己的心願,到手後就據為己有。也比喻各有各的愛好。
[惟有讀書高]高:高尚。只有讀書求進取才是高尚的行徑
[書香銅臭]書香:讀書的家風;銅臭:銅錢上的臭味。指集書香和銅臭於一體的書商
[囊螢積雪]囊螢:晉代人車胤收集螢火蟲讀書;積雪:晉代人孫康映雪讀書。形容刻苦攻讀,勤學上進
[囊螢照雪]囊螢:把螢火蟲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貧寒,勤苦讀書
[開卷有得]開卷:打開書本,指讀書;得:收獲。打開書來看就會有收獲
[滾瓜爛熟]形容讀書或背書流利純熟。

6. 成語故事有哪些

成語故事有:

1、濫竽充數成語故事:這則成語的濫是失實,與真實不符,引申為矇混的意思;竽是一種簧管樂器;充數是湊數。指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裡充數,或是以次充好,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辭。

這個成語來源於《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竿,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潛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戰國時期,齊宣王非常喜歡聽人吹竽,而且喜歡許多人一起合奏給他聽,所以齊宣王派人到處搜羅能吹善奏的樂工,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樂隊。而那些被挑選入宮的樂師,受到了特別優厚的待遇。

當時,有一個游手好閑、不務正業的浪盪子弟,名叫南郭。他聽說齊宣王有這種嗜好,就一心想混進那個樂隊,便設法求見宣王,向他吹噓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樂師,博得了宣王的歡心,把他編入了吹竽的樂師班裡。可笑的是,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會吹竽。

每當樂隊給齊宣王吹奏的時候,他就混在隊伍里,學著別的樂工的樣子,搖頭晃腦,東搖西擺,裝模做樣地在那兒吹奏。

因為他學得維妙維肖,又由於是幾百人在一起吹奏,齊宣王也聽不出誰會誰不會。就這樣,南郭混了好幾年,不但沒有露出一絲破綻,而且還和別的樂工一樣領到一份優厚的賞賜,過著舒適的生活。

後來,齊宣王死了,他兒子齊潛王繼位,潛王同樣愛聽吹竽。只有一點不同,他不喜歡合奏,而喜歡樂師門一個個單獨吹給他聽。

南郭先生聽到這個消息後,嚇得渾身冒汗,整天提心吊膽的。心想,這回要露出馬腳來了,丟飯碗是小事,要是落個欺君犯上的罪名,連腦袋也保不住了。所以,趁潛王還沒叫他演奏,就趕緊溜走了。

5、紙上談兵成語故事:趙括從小學習兵法,自以為天下沒有人能夠與其匹敵。他的父親趙奢曾經評論說:「打仗是非常危險的事情,而趙括把它說得太容易了,假使將來趙國不任命他為將軍,那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拜他為將軍,導致趙軍大敗的人必定是趙括無疑。」

後來趙括果然代替廉頗做了大將軍,長平一戰被秦將白起打敗,四十萬趙軍全部被消滅,趙括自己也戰死了。

7. 關於讀書的成語及它的成語故事

退避三舍 洛陽紙貴 草木皆兵 按圖索驥 後來居上 邯鄲學步 守株待兔
如火如荼 望梅止渴 探驪得珠 望洋興嘆 掩耳盜鈴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請君入瓮 高山流水 胸有成竹 唇亡齒寒 聞雞起舞 指鹿為馬 不寒而慄
不學無術 雞鳴狗盜 勢如破竹 枕戈待旦 抱薪救火 樑上君子 脫穎而出
嗟來之食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精衛填海 靡靡三音 入木三分 八仙過海
人琴俱亡 三令五申 下逐客令 門可羅雀 寸草春輝 天衣無縫 不名一錢
未雨綢繆 出爾反爾 樂極生悲 樂不思蜀 禮賢下士 對牛彈琴 曲高和寡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囫圇吞棗 投筆從戎 敝帚自珍 餘音繞梁
杯弓蛇影 畫龍點晴 夜郎自大 盲人摸象 庖丁解牛 吐哺握氣 誇父逐日
拋磚引玉 圍魏救趙 過門不入 曲突徙薪 投鞭斷流 為虎作倀 一衣帶水
推敲 車載斗量 分道揚鑣 開卷有益 天經地義 井底之蛙 馬革裹屍 我日那個要成語的 ``自己不會找呀``

8. 關於讀書的成語故事。

成語:韋編三絕
孔子為讀《易》而翻斷了多次牛皮帶子的簡。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成語:鑿壁借光
西漢時有一位著名的經學家名叫匡衡,關於他鑿壁偷光讀書的故事,至今仍被人們傳為佳話。
史書記載,匡衡自小家境貧寒。白天,他靠砍柴割草,換點糧食度日;晚上,他想讀書,可是沒有錢買油燈。他看到鄰居家燈火明亮,就在牆上動手鑿個洞,引一點微弱的亮光。每天晚上,他就靠這點兒亮光如飢似渴、專心致志地讀起來……後來,為了能讀到更多的書,他甚至願意給一位家中藏書豐富的人做奴僕而不計報酬,目的只有一個--希望讀到更多的書。
成語:囊螢映雪
《晉書·車胤傳》:「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釋譯:晉朝車胤恭謹勤苦,學習不知疲倦。學問淵博,通曉許多門知識。由於家裡窮,不能經常弄到油點燈,夏天他就用白絹袋裝幾十隻螢火蟲來照亮讀書,一直讀到天亮。
清張英《淵鑒類涵》卷二0二:「孫康家貧,無油,嘗映雪讀書」。《尚友錄》卷四:「孫康,晉京兆人,性敏好學,家貧無油,於冬月嘗映雪讀書。」是說:晉朝人孫康家裡窮,無油點燈,曾經在下雪天的夜晚用雪光照著讀書。
後用以比喻刻苦勤學。《初學記》卷二引《害耿憤際蒞宦縫為俯力宋齊語》也載此事。
成語: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成語:手不釋卷
三國時代,東吳有一員大將名叫呂蒙字子明。年青時,家境貧困,無法讀書。從軍後,雖作戰驍勇,常立戰功,卻苦於缺少文化,不能把戰例經驗總結寫下來。
有一天,吳主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是一員大將,掌權管事,更應該好好地讀一些書,增加自己的才幹。」
呂蒙一聽主公要他學習,便為難地推託說:」軍隊里的事情又多又雜,都要我親自過問,恐怕擠不出時間來讀書啊!」孫權說:「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並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而只是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啟發罷了。」
呂蒙問:「可我不知道應該去讀哪些書?」
孫權聽了,微笑著說:「你可以先讀些《孫子》、《六韜》等兵法書,再讀些《左傳)、《史記》等歷史書,這些書對於以後帶兵打仗很有好處。」停了停,孫權又說:「時間嘛,要自己去擠出來。從前漢光武帝在行軍作戰的緊張關頭,手裡還總是拿著一本書不肯放下來呢!你們年輕人更應該勉勵自己多讀點書。」
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習,並堅持不懈。-------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
成語:隨月讀書
南齊有一讀書人叫江泌,他白天要工作,只有晚上有時間讀書,但家貧買不起燈,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讀書。他每當讀到月光西斜時,就搬一張梯子擱在牆腳下,站在梯上讀,月光逐漸下墜,他也一級一級升高,一直爬到屋頂。有時讀累了,一不小心從梯上掉下來,他連忙爬起來,連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爬到梯上,繼續讀下去。
成語:牛角掛書
隋朝時的李密非常專心向學,分秒不願浪費,有一次他要去綏山,怕途中耽擱太多時間,出發之前他用蒲草編織鞍子放在牛背上,把要閱讀的書掛在牛角上,一邊騎牛一邊讀書,十分專注。連當時大臣楊素經過,絲毫不覺。勤學專注之功令人敬佩。

9. 有關讀書的成語故事都有哪些

懸梁刺骨、鑿壁偷光、囊螢映雪、韋編三絕、牛角掛書、隨月讀書。
還有很多呢。

10. 有關於讀書的成語故事

廢寢忘食fèiqǐnwàngshí
[釋義] 廢:停止。顧不上睡覺;忘掉了吃飯。形容學習或工作專積極努屬力;用心專一。
[語出] 南北朝·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南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元帝在江、荊間、復所愛習;召置學生;親為教授;廢寢忘食;以夜繼朝。」
[正音] 寢;不能讀作「qìn」;食;不能讀作「sí」。
[辨形] 廢;不能寫作「費」;寢;不能寫作「寐」。
[近義] 旰食宵衣 兢兢業業 焚膏繼晷 夜以繼日 發憤忘食
[反義] 心不在焉
[用法] 多含褒義。用來形容人非常專心努力。一般作謂語、狀語、定語。
[結構] 聯合式。
[例句] 總理為了國家大事;日理萬機;~。
[英譯]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