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件字的成語
Ⅰ 件的四字成語
含 件的成語只有2個:
1、開門七件事
kāi mén qī jiàn shì
【解釋】比喻每天的必需開支內。
【出處】元·武漢容臣《玉壺春》第一折:「早晨起來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清·艾衲居士《豆棚閑話》第十則:「只想這一班,做人家的開門七件事,一毫沒些抵頭。」
【結構】偏正式
【用法】作主語、賓語、分句;用於口語
【近義詞】衣食住行
【例句】你不比我們,你這生意是家家戶戶~少不來的。
2、紅頭文件
hóng tóu wén jiàn
【解釋】黨、政機關下發的文件,刊頭的名稱常印成紅字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四章:「這是中央的『紅頭文件』,還是田專員的信口開河?」
【結構】偏正式成語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政府公函
【例句】張平《抉擇》:「現在即便是一份一份的紅頭文件不斷地往下發,即便是三令五申、正言厲色……」
Ⅱ 含有文字的成語大全
含有文字的成語大全 :
圖文並茂、
文質彬彬、
咬文嚼字、
身無分文、
繁文縟節、
溫文爾雅、
文房四寶、
文過飾非、
文恬武嬉、
分文不取、
大做文章、
一紙空文、
表面文章、
斯斯文文、
能文能武、
以文會友、
文武雙全、
通文調武、
深文周納、
孤文只義、
深文巧劾、
蛇化為龍,不變其文、
以郄視文、
同文共規、
文君新寡、
文奸濟惡、
言之無文、
文質斌斌、
文案孔目
Ⅲ 帶有頭字的成語有哪些
帶有頭字的成語有垂頭喪氣、出人頭地、交頭接耳、埋頭苦幹、搖頭擺尾。
1、垂頭喪氣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chuí tóu sàng qì,形容因失敗或不順利而情緒低落、萎靡不振的樣子。
出自《新唐書.卷二○八.宦者傳下.韓全誨傳》:「自見勢去,計無所用,垂頭喪氣。」
譯文:知道大勢已經過去,沒有計謀可以用,垂頭喪氣。
2、出人頭地是一個成語,讀音是chū rén tóu dì,指高人一等。形容德才超眾或成就突出。
出自宋·歐陽修《與梅聖俞書》:「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
譯文:我就當避路,放他出來,高人一等。
3、交頭接耳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jiāo tóu jiē ěr,意思是形容兩個人湊近低聲交談。
出自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三折:「不許交頭接耳,不許笑語喧嘩。」
4、埋頭苦幹(mái tóu kǔ gàn)專心一意地刻苦工作。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出自魯迅《且介亭雜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乾的人。
5、搖頭擺尾,成語,作謂語、定語,原形容魚悠然自在的樣子。現用來形容人搖頭晃腦、輕浮得意的樣子。
出自宋·釋普濟《五燈會元》:「臨濟門下有個赤梢鯉魚,搖頭擺尾向南方去,不知向誰家齏瓮里淹殺?」
譯文:臨濟門下有個赤尾鯉魚,搖著頭搖擺尾巴向南方走,不知道向誰家的。
Ⅳ 含七字的成語大全
七七八八、
七言八語、
七上八下、
七搭八搭、
七腳八手、
七日來復、
七步成章、
七損八益、
七擒七縱、
橫七豎八、
五癆七傷、
七貞九烈、
七穿八洞、
七扭八歪、
三蛇七鼠、
七擔八挪、
七舌八嘴、
九宗七祖、
七老八十、
零七碎八、
七步之才、
七彎八拐、
七灣八拐、
七月流火、
七大八小、
七張八嘴、
七歪八扭、
七情六慾、
七穿八爛、
七折八扣
才高七步、
三徵七辟、
七破八補、
三毛七孔、
三江七澤、
污七八糟、
烏七八糟、
七了八當、
七尺之軀、
七死八活、
亂七八糟、
七竅冒火、
七滿八平、
七竅生煙、
七損八傷、
七返靈砂、
七竅玲瓏、
七魄悠悠、
七顛八倒、
七縱七禽、
七子八婿、
嘎七馬八、
七長八短、
長七短八、
七步成詩、
倚馬七紙、
七手八腳、
七行俱下、
七十二行、
七開八得
五勞七傷、
七步八叉、
七返還丹、
七事八事、
五侯七貴、
七口八嘴、
七搭八扯、
七推八阻、
打蛇打七寸、
七橫八豎、
七拉八扯、
七斷八續、
七輿大夫、
七停八當、
說七說八、
七嘴八舌、
七孔生煙、
七生七死、
七棱八瓣、
零七八碎、
三魂七魄、
七扭八拗、
七上八落、
七郄八手、
雜七雜八、
七老八小、
七嘴八張、
屋如七星、
七慌八亂、
七足八手
七窩八代、
七病八痛、
七支八搭、
七撈八攘、
七拱八翹、
亂七八遭、
七瘡八孔、
七零八落、
七病八倒、
七相五公、
七灣八扭、
七縱八橫、
七青八黃、
七高八低、
歪七豎八、
七死七生、
七拼八湊、
七首八腳、
七男八婿、
七零八碎、
七男八壻、
昂藏七尺、
七老八倒、
七零八亂、
七竅流血、
七縱七擒、
七郤八手、
七子八壻、
七穿八穴、
夾七夾八
三寸鳥,七寸嘴、
開門七件事、
七十二變,本相難變、
人生七十古來稀、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七次量衣一次裁、
不問三七二十一、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三分似人,七分似鬼、
三分像人,七分似鬼、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一子出家,七祖升天、
三屍神暴跳,七竅內生煙、
三屍亂爆,七竅生煙、
一子出家,七祖升天、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圖
Ⅳ 含「頁」字的成語有哪些
沒有含復「頁制」字的成語。
Ⅵ 含有是字的成語!
【比比皆是】比比:一個挨一個。到處都是,形容極其常見。
【比肩皆是】到處都是。形容同類的事物或情況很多。
【播弄是非】挑撥是非。是非:糾紛,口舌。
【搬弄是非】搬弄:挑拔。把別人的話傳來傳去,有意挑拔,或在背後亂加議論,引起糾紛。
【不寧唯是】寧:語助詞,無義;唯:只是;是:這樣。不只是這樣。即不僅如此。
【百無是處】猶言一無是處。形容全都是錯的,沒有一點對的地方。
【百無一是】干一百件事,也沒有做對一件。形容全都做錯了,一無是處。
【從惡是崩】學壞象高山崩塌一樣迅速。比喻學壞很容易。
【觸目皆是】觸目:接觸到視線。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到處都是。
【寸陰是競】寸陰:指短暫的時間;是:文言助詞,用在動詞與賓語之間,起把賓語提前的作用;競:爭取。一寸光陰也應當爭取,不能浪費。形容時間極其寶貴
【寸陰是惜】日影移動一寸的時間也應當愛惜。表示時間極其寶貴。
【顛倒是非】是:對;非:錯。把錯的說成對的,對的說成錯的。把是非弄顛倒了。
【獨是獨非】指不採納眾議,是與非自己說了算,獨斷專行。
【大是大非】指帶有原則性、根本性的是非問題。
【點頭稱是】表示贊成或肯定。
【點頭道是】表示贊成或肯定。
【獨行其是】是:對的。不考慮別人的意見,只照自己認為對的去做。
【耳目非是】指聲色不同於平常。
【俯拾即是】俯:低頭,彎腰;即:就。只要低下頭來撿取,到處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俯拾皆是】只要低下頭來撿取,到處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Ⅶ 含有一字的成語大全
帶「一」的常見的詞語有:
1、傲睨一切ào nì yī qiè
【成語解釋】:睨:斜視。斜著眼看一切事物。形容傲慢藐視一切
【成語出自】: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02回:「他當紅的時候,是傲睨一切的,多少同寅,沒有一個在他眼裡的。」
【成語簡拼】:anyq
【成語字數】:4個字
【感情色彩】:傲睨一切是貶義詞
【成語結構】:動賓式
【成語年代】:近代
【常用程度】:常用
【成語示例】:更有那放盪不羈,傲睨一切,偏低首下心,作兒女之態。★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一回
【近義詞】:傲睨萬物
【反義詞】:謙虛敬慎
【成語語法】:作謂語、定語;用於人的態度
2、傲睨一世ào nì yī shì
【成語解釋】:睨:斜視。高傲地旁觀,對當代的一切都不看在眼裡。形容傲慢自負,目空一切。
【成語出自】:《宋史·沈遼傳》:「遼字睿達,幼挺拔不群,長而好學尚友,傲睨一世。」
【成語簡拼】:anys
【成語字數】:4個字
【感情色彩】:傲睨一世是褒義詞
【成語結構】:動賓式
【成語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生僻
【成語示例】:遼字睿達,幼挺拔不群,長而好學尚友,傲睨一世。 ★《宋史·沈遼傳》
3、付之一嘆fù zhī yī tàn
【成語解釋】:嘆一口氣。多指對不滿意的某件事表示無可奈何。
【成語出自】: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前日之事,我也不計較長短,付之一嘆罷了。」
【成語簡拼】:fzyt
【成語字數】:4個字
【感情色彩】:付之一嘆是褒義詞
【成語結構】:動賓式
【成語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成語示例】: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8回:「沈中堂看了,還當是軍機沒有這個權力阻當這件事,也只有付之一嘆,沒有別的說話。」
4、風靡一時fēng mǐ yī shí
【成語解釋】:風靡:草木隨風倒下,引伸為很風行。形容事物在一個時期里極其盛行,象風吹倒草木一樣。
【成語出自】:明·沈德符《野獲編》第15卷:「於是一時風靡,議論如出一口。」
【成語簡拼】:fmys
【成語字數】:4個字
【感情色彩】:風靡一時是褒義詞
【成語結構】:補充式
【成語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成語示例】:《牡丹亭》的故事曾經那麼風靡一時,賺了不少人的熱淚,就是一個例證。(秦牧《幻想的彩翼》)
5、耳目一新ěr mù yī xīn
【成語解釋】:耳目:指見聞。聽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鮮。
【成語出自】:北齊·魏收《魏書·河南王傳》:「齊人愛詠,咸日耳目更新。」
【成語簡拼】:emyx
【成語字數】:4個字
【感情色彩】:耳目一新是褒義詞
【成語結構】:主謂式
【成語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成語示例】:如今一上船,便覺得另是一番風味,耳目一新。(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二回)
例句:
一、帶著他的殘篇斷簡、他的傲睨一切的神色、他的沉思,還有他那無法克服的憂郁和他俯視的目光——會解釋說,他占據了許多「立場」,並會以他所能擁有的正義的、非人的方式捍衛精神生活,直到永遠。
二、復禎眼裡緊緊盯住了那枚龍紋笏板,純金色的,泛著傲睨一切的光,即使躺在這小宮殿里灰暗的地板上,也磨滅不了那團光暈。
三、站在最前面的是一位傲睨一切,高大魁梧的藍發少年,站在那兒就像是扎在那兒的木樁。
四、登上天界,昂首天外,且只手擎天,傲睨一切。
五、能擁有悠久的壽命,傲睨一切的力量。
Ⅷ 含「某」字的成語有哪些
沒有含「某」的成語。
Ⅸ 含有「待」字的成語有哪些
含有「待」字的成語有坐以待旦、嗷嗷待食、拭目以待、以佚待勞、百廢待舉、指日可待等。
Ⅹ 含同字的成語
二人同心 比喻只要兩個人齊心協力,就會無往不勝
恩同再生 恩:恩德。比喻恩情極大,像使自己再生一樣
自厝同異 〖解釋〗指自找矛盾,互相不和。
眾啄同音 〖解釋〗猶眾口一詞。所有的人都說同樣的話。
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解釋〗幸福共同分享,苦難共同分擔。指患難與共,和衷共濟。
有福同享,有禍同當 〖解釋〗指患難與共,和衷共濟。同「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異塗同歸 〖解釋〗通過不同的道路,到達同一個目的地。比喻採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
異路同歸 〖解釋〗通過不同的道路,到達同一個目的地。比喻採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
異口同韻 〖解釋〗指大家說得都一樣。同「異口同音」。
心同止水 〖解釋〗形容心境平靜,毫無雜念。同「心如止水」。
未可同日而語 〖解釋〗指兩者相差很大,不能相提並論。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解釋〗王子犯了法,和老百姓一樣處以罪刑。指王法對於王子、平民是一樣的。
通同作弊 〖解釋〗作弊:用欺騙的手段做違法亂紀或不合規定的事情。串通一起做壞事。
率土同慶 〖解釋〗猶言普天同慶。天下的人或全國的人共同慶祝。
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 【出處】【解釋】指各地各有各的風俗習慣。【示例】【故事】
畢力同心 〖解釋〗猶言齊心協力。
百口同聲 〖解釋〗大家所說的都一樣。
白藋同心 〖解釋〗猶言心如野草。形容不羨榮華的品節。
眾口同聲 大家所說的都一樣
眾虎同心 許多虎一條心做事。比喻眾多有本事的人團結一致,力量會更大。
與受同科 行賄和受賄的人受到同等的處罰。
玉石同碎 猶玉石俱焚。
玉石同沉 比喻善惡一齊受害。
一心同體 猶言同心同德。
易同反掌 見「易如反掌」。
一民同俗 謂使人民的思想風俗齊同。
一門同氣 謂同門兄弟。
一脈同氣 謂出於同源。指同胞兄弟姐妹的親密關系。
一口同音 猶言眾口一詞。
一口同聲 猶一口同音。
熏蕕同器 熏:香草;蕕:臭草。香草與臭草收藏在同一容器內。比喻好人與壞人共處。
熏蕕不同器 熏蕕:香草和臭草。比喻好和壞不能共處。
詢謀僉同 謂咨詢和商議的意見都一致。
行同能偶 品行相同,才能相等。
行同狗豨 豨:豬。人的行為丑惡,如同豬狗一樣。形容人的行為卑鄙惡劣到了極點。亦作「行如禽獸」、「行若狗彘」、「行同犬彘」。
行合趨同 行為志趣相同。
協心同力 見「協心戮力」。
小異大同 小部分不同,大部分相同。
文子同升 謂家臣奴僕與主人同居官職。語出《論語·憲問》:「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與文子同升諸公。子聞之,曰:『可以為文矣。』」
未敢苟同 不敢隨便同意
枉直同貫 謂曲直不分。
同舟遇風 比喻同遭逆境。
同舟共命 比喻命運相同,利害一致。
同源異派 見「同源異流」。
同源異流 謂起始、發端相同而趨向、終結不同。
同源共流 有同一源頭、流向。比喻同一,統一。
同浴譏裸 在一起洗澡卻譏笑別人赤身露體。比喻自己跟別人有同樣的問題,卻以此而譏嘲別人。
同憂相救 謂憂患相同者互相救助。
同音共律 音律相同。比喻關系密切。
同業相仇 猶言同行是冤家。形容同行業的人不易相處。
同休共戚 亦作「同休等戚」。①謂同歡樂共憂患。形容關系密切,利害一致。②偏指共患難。
同休等戚 見「同休共戚」。
同心一意 心志一致。
同心一力 同「同心協力」。
同心一德 同「同心同德」。
同心葉力 同「同心協力」。
同心協濟 見「同心共濟」。
同心協德 同「同心同德」。
同心同德 心:思想;德:信念。指思想統一,信念一致。
同心僇力 見「同心戮力」。
同心竭力 同「同心畢力」。
同心合意 同「同心一意」。
同心合德 同「同心同德」。
同心合膽 見「同心共膽」。
同心共濟 亦作「同心協濟」。謂齊心協力,克服困難。
同心共膽 亦作「同心合膽」。心志一致。
同心斷金 《易·系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後以「同心斷金」形容心齊力量大。
同心敵愾 同懷強烈的憤恨以對付敵人。
同心並力 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同心畢力 齊心盡力。
同文共規 見「同文共軌」。
同堂兄弟 同祖的兄弟,即堂兄弟。
同聲相應 同類的事物相互感應。指志趣、意見相同的人互相響應,自然地結合在一起。
同聲相求 謂志趣相同者互相吸引、聚合。
同聲同氣 見「同聲共氣」。
同生共死 生死與共,形容情誼極深。
同聲共氣 比喻親密無間,志趣相合。
同日而言 同「同日而論」。
同日而論 猶言相提並論。
同日而道 同「同日而論」。
同氣相求 比喻志趣相同的人自然結合在一起。
同年而語 猶言相提並論。
同年而校 猶言相提並論。
同明相照 謂二光相互映照而愈明。比喻傑出人物得賢者揄揚而聲名更顯。
同力協契 猶言同心協力。
同利相死 謂有共同利益,就能捨命相助。
同類相求 謂物之同類者互相聚合。
同類相妒 形容同類者不易相處。
同類相從 謂物之同類者互相依從。
同歸殊塗 語出《易·系辭下》:「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原謂天下萬事初雖異,然終究同歸於一。後泛指途徑不同而結果相同。
同符合契 比喻完全相合,完全相同。
同惡相助 亦作「同惡相恤」。謂對共同憎惡者,必相互援助以對付之。
同惡相恤 見「同惡相助」。
同惡相黨 共為惡者相結為黨。
同惡共濟 見「同惡相濟」。
同德協力 為同一目標而共同盡力。
同德同心 見「同心同德」。
同垂不朽 一同流傳,永不磨滅。
同床共枕 謂同床並頭而眠。多指夫妻生活。
同床各夢 比喻共同生活或共做一事而各有打算。
同船合命 比喻處境相同,利害相關。
同仇敵慨 見「同仇敵愾」。
同塵合污 謂行為同於流俗之人,合於污濁之世。
同敝相濟 猶同惡相濟。
同胞共氣 喻指親兄弟。
所見略同 所持的見解大致相同。
殊致同歸 同「殊塗同歸」。
殊塗同致 猶殊途同歸。
殊塗同會 猶殊途同歸。
殊塗同歸 語出《易·系辭下》:「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孔穎達疏:「言天下萬事終則同歸於一,但初時殊異其塗路也。」本謂由不同途徑達到同一目的地。後以喻採用不同方法得到相同結果。
樹同拔異 謂提倡相同的,排斥不同的。
殊路同歸 同「殊塗同歸」。
殊方同致 猶殊途同歸。
視同一律 同等看待。
誓同生死 立誓同生共死。形容十分密切,不可拆散。
視同秦越 先秦時秦越兩國,一在西北,一在東南,相去極遠。後因稱疏遠隔膜、互不相關為「視同秦越」。
視同陌路 見「視若路人」。
視同拱璧 看作兩手合抱的璧玉。比喻十分珍貴。
上下同欲 上下有共同的願望,謂眾心齊一。
上下同心 上下一心。
賞同罰異 謂獎賞和自己的意見相同的,懲罰和自己的意見不同的。
仁同一視 猶言一視同仁。
人神同嫉 見「人神共嫉」。
清濁同流 清水和濁水一渠同流。形容美醜、善惡混雜,好壞不分。
情同一家 比喻情誼深厚,如同一家。
齊心同力 見「齊心協力」。
棄同即異 ①謂拋棄同姓同族而親近異姓異族。②丟掉共同之說而接近新奇之說。
溥天同慶 遍天下的人一同歡慶。
判然不同 判:顯然的區別。區分的清清楚楚,完全不一樣。
牛驥同皂 亦作「牛驥同槽」。謂牛與千里馬同槽而食。比喻賢愚不分。
牛驥同槽 見「牛驥同皂」。
名同實異 名稱相同,而實質不一樣。
貓鼠同乳 見「貓鼠同眠」。
貓鼠同處 見「貓鼠同眠」。
連枝同氣 《呂氏春秋·精通》:「故父母之於子也,子之於父母也,一體而兩分,同氣而異息。」舊題漢蘇武《詩》之一:「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後以「連枝同氣」比喻同胞兄弟姐妹或情如兄弟的親密關系。
李郭同舟 《後漢書·郭太傳》:「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貧賤……乃游於洛陽。始見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於是名震京師。後歸鄉里,衣冠諸儒送至河上,車數千兩。林宗唯與李膺同舟而濟,眾賓望之,以為神仙焉。」後因以「李郭同舟」、「李郭同船」比喻知已相處,不
李郭同船 見「李郭同舟」。
狼羊同飼 比喻把壞人同好人一樣對待。
迥乎不同 見「迥然不同」。
交口同聲 猶言眾口一詞。
禍福同門 謂禍福皆人自取。
胡越同舟 猶言吳越同舟。謂關系疏遠者,同處危難則相互救助。語本宋蘇軾《大臣論下》:「故曰同舟而遇風,則胡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
河同水密 比喻彼此關系密切。
合膽同心 猶言同心同德。
好惡不同 愛好和憎惡各不相同。形容人的志趣、志向和思想感情各異。
分甘同苦 見「分甘共苦」。
分床同夢 比喻雖所做之事不同,但打算一樣。
伐異黨同 伐:討伐,攻擊。指結幫分派,偏向同夥,打擊不同意見的人。
恩同山嶽 猶恩重如山。
道同志合 猶言道合志同。
道同義合 猶言道合志同。
道同契合 猶言道合志同。
道合志同 謂彼此的志趣理想一致。
黨同妒異 猶言黨同伐異。
操戈同室 指兄弟相殘或內部紛爭。
不同流俗 流俗:流行的習俗。與世俗習氣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不同戴天 戴:加在頭上或用頭頂著。不願和仇敵在一個天底下並存。形容仇恨極深
不謀同辭 指事前沒有商量而意見完全一致。
冰炭不同爐 比喻兩種對立的事物不能同處。
比眾不同 與大家相比,大不一樣。
本同末離 本旨相同而途徑不同。
白首同歸 歸:歸向、歸宿。一直到頭發白了,志趣依然相投。形容友誼長久,始終不渝。後用「白首同歸」,表示都是老人而同時去世。
八紘同軌 指天下一統。八紘,指八方極遠之地。
共貫同條 【解釋】串在同一錢串上,長在同一枝條上。比喻脈絡連貫,事理相通。
一心同歸 齊心趨向同一目的。
一心同功 同心協力,共赴事功。
同德一心 指全心全意為共同目標努力。
一辭同軌 猶眾口一詞。所有的人都說同樣的話。
同聲一辭 猶言眾口一辭。指大家說得都一樣。
同然一辭 猶異口同聲。指大家說得都一樣。
志同道合 道:途徑。志趣相同,意見一致。
與民同樂 原指君王施行仁政,與百姓休戚與共,同享歡樂。後泛指領導與群眾一起游樂,共享幸福。
與眾不同 跟大家不一樣。
有福同享 幸福來共同分離。
異口同聲 不同的嘴說出相同的話。指大家說得都一樣。
異曲同工 工:細致,巧妙;異:不同的。不同的曲調演得同樣好。比喻話的說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達到目的。
異口同音 不同人說同樣的話,形容看法、意見完全一致。
異名同實 名稱不同,實質一樣。
英雄所見略同 所見:所見到的,指見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見解基本相同同。這是對意見相同的雙方表示贊美的話。
異途同歸 通過不同的途徑,到達同一個目的地。比喻採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
一視同仁 原指聖人對百姓一樣看待,同施仁愛。後多表示對人同樣看待,不分厚薄。
一體同心 一體:一個整體;同心:齊心。比喻關系密切,共同一心。
一軌同風 車軌相同,風俗一致。比喻國家統一。
薰蕕不同器 薰:香草,比喻善類;蕕:臭草,比喻惡物。香草和臭草不可以放在一個器物里。比喻好和壞不能共處。
薰蕕同器 薰:香草,比喻善類;蕕:臭草,比喻惡物。香草和臭草放在一起。比喻善惡同處,惡者掩善。
行同狗彘 舊時指人無恥,行為和豬狗一樣。
協力同心 心:思想;協:合。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味同嚼蠟 象吃醋一樣,沒有一點兒味。形容語言或文章枯燥無味。
同舟敵國 同舟共濟的人成了敵人。
吳越同舟 吳越:指吳國人和越國人。比喻團結互助,同心協力,戰勝困難。
同甘共苦 甘:甜。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擔當艱苦。
同門異戶 名義一樣,實質不同。
同病相憐 憐:憐憫,同情。比喻因有同樣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同仇敵愾 同仇:共同對敵;敵:對抗,抵拒;愾:憤怒。指全體一致痛恨敵人。
同惡相求 壞人與壞人相互勾結。
同盤而食 同吃一個盤中的食物。形容兄弟之間骨肉情深。
同歸於盡 盡:完。一起死亡或一同毀滅。
同心合力 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同床異夢 異:不同。原指夫婦生活在一起,但感情不和。比喻同做一件事而心裡各有各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