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含有被的成語及釋義

含有被的成語及釋義

發布時間: 2020-12-04 09:39:35

1. 含一的成語及解釋

安於一隅ān yù yī yù
成語解釋:隅:角落。安心在某一個角落。形容苟安一角,不求進取。
成語出處:宋·陳亮《上孝宗皇帝第二書》:「臣恭惟皇帝陛下厲志復仇,不肯即安於一隅,是有功於社稷也。」
百聞不如一見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成語解釋:聞:聽見。聽得再多,也不如親眼見到一次。
成語出處:《漢書·趙充國傳》:「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遙度,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
例句:從前畫師所繪的獅子形,統是全身有毛,我觀現在這獅子並不是這么樣子,所以百聞不如一見。(《慈禧太後演義》第三十六回)
百不失一bǎi bù shī yī
成語解釋:一百次中無一次失誤。表示射箭或打槍命中率高,或做事有充分把握。
成語出處:漢·王充《論衡·須頌》:「從門應庭,聽堂室之言,什而失九,如升堂窺室,百不失一。」
例句:他把運算元一動,便曉得這人姓名,窮通壽夭,百不失一。(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七)
並為一談bìng wéi yī tán
成語解釋: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當作同樣的事物談論。
成語出處:唐·韓愈《平淮西碑》:「萬口和附,並為一談。」
不管三七二十一bù guǎn sān qī èr shí yī
成語解釋:不顧一切,不問是非情由。
成語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二:「若三日沒有銀時,老身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公子不公子,一頓孤拐,打那光棍出去。」
不可一世bù kě yī shì
成語解釋:一世:一時。認為當代的人都不行。形容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到了極點。
成語出處:宋·羅大經《鶴林玉露補遺》卷一五:「荊公少年,不可一世。」
例句:蓋興會飆舉,不可一世矣。(柳亞子《燕子龕遺詩序》)
背城借一bèi chéng jiè yī
成語解釋:背:背向;借:憑借;一:一戰。在自己城下和敵人決一死戰。多指決定存亡的最後一戰。
成語出處:《左傳·成公二年》:「請收合余燼,背城借一。」
例句:合家細弱,依棲於此,屢被封家女子,橫見摧殘,今欲背城借一,煩君屬檄草耳。(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絳妃》)
百無一能bǎi wú yī néng
成語解釋:什麼都不會做。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十二回:「宋江道:『我自百無一能,雖有忠心,不能得進步。』」
高人一等gāo rén yī děng
成語解釋:高過一般人。
成語出處:《禮記·檀弓上》:「獻子加於人一等矣。」
例句:他常常自以為高人一等,實際上很平庸。
傲睨一世ào nì yī shì
成語解釋:睨:斜視。高傲地旁觀,對當代的一切都不看在眼裡。形容傲慢自負,目空一切。
成語出處:《宋史·沈遼傳》:「遼字睿達,幼挺拔不群,長而好學尚友,傲睨一世。」宋·高斯得《恥堂存稿·留趙給事奏札》:「但其再來,遂負虛驕之氣,傲睨一世,自以人莫能及。」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bǎi chǐ gān tóu,gèng jìn yī bù
成語解釋:佛家語,比喻道行、造詣雖深,仍需修煉提高。比喻雖已達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滿足,還要進一步努力。
成語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師示一偈曰:『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例句:故聊復言之,恐或可以少助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之勢也。(宋·朱熹《答鞏仲至書》)
百星不如一月bǎi xīng bù rú yī yuè
成語解釋:一百顆星星發出的亮光不如一個月亮發出的光明亮。比喻量多不如質優。
成語出處:《淮南子·說林訓》:「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之開,不如一戶之明。」
不堪一擊bù kān yī jī
成語解釋:不堪:經不起。形容力量薄弱,經不起一擊。也形容論點不嚴密,經不起反駁。
例句:這篇文章論點不嚴密,不堪一擊。
背城一戰bèi chéng yī zhàn
成語解釋: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敵人決一死戰。多指決定存亡的最後一戰。
成語出處:《左傳·成公二年》:「請收合余燼,背城借一。」
例句:他皺著眉頭問道:「可是我們怎麼背城一戰呢?」(茅盾《子夜》十八)
一塵不染yī chén bù rǎn
成語解釋:原指佛教徒修行時,排除物慾,保持心地潔凈。現泛指絲毫不受壞習慣,壞風氣的影響。也用來形容非常清潔、干凈。
成語出處:唐·釋道世《法苑珠林》:「若菩薩在乾土山中經行,土不著足,隨嵐風來,吹破土山,令散為塵,乃至一塵不著佛身。」宋·張耒《臘月小雪後圃梅開》:「一塵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風露身。」
例句:特別是夏季,綠樹紅樓,一塵不染。(臧克家《老舍永在》)
彼一時,此一時bǐ yī shí,cǐ yī shí
成語解釋:那是一個時候,現在又是一個時候。表示時間不同,情況有了變化。
成語出處:《孟子·公孫丑下》:「彼一時,此一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
例句:彼一時,此一時。他如今在天上,我得收拾門下,免死溝壑,便為萬幸了,還敢妄言甚麼。(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
畢其功於一役bì qí gōng yú yī yì
成語解釋:把應該分成幾步做的事一次做完。
例句: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是兩個性質不同的革命過程,不能畢其功於一役。
不值一錢bù zhí yī qián
成語解釋:比喻毫無價值。
成語出處:《史記·魏其安侯列傳》:「生平毀程不識不直一錢。」
例句:此兩公俱以直臣起家致大位,晚途遭詬,不值一錢,憲體至是掃地矣。(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御史大夫被論》)
別具一格bié jù yī gé
成語解釋:別:另外。另有一種獨特的風格。
成語出處:清·呂留良《與施愚山書》:「詠見贈詩,風力又別具一格。」
例句:這個畫家的人物畫拙中見巧,別具一格。
百不一存bǎi bù yī cún
成語解釋:一百個裡面沒有留下一個。表示喪失殆盡。
成語出處:《南史·蔡廓傳附蔡興宗》:「時士庶危懼,衣冠咸欲遠徙,後皆流離外難,百不一存。」
更進一竿gèng jìn yī gān
成語解釋:更:再,又;竿:竹竿。又前進了一步。
成語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師示一偈曰:『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一鱗半甲yī lín bàn jiǎ
成語解釋:原指龍在雲中,東露一鱗,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成語出處:唐·高仲武《中興閑氣集·蘇渙》:「三年中作變律詩九首,上廣州李帥,其文意長於諷刺,亦有陳拾遺一鱗半甲。」
說一不二shuō yī bù èr
成語解釋:說怎麼樣就怎麼樣。形容說話算數。
成語出處:清·張春帆《宦海》第四回:「這個時候的邵孝廉,就是個小小的制台一般,說一是一,說二是二,庄制軍沒有一回駁過他的。」
例句:窮苦人們起來,在村裡說一不二!(梁斌《紅旗譜》十八)
百無一用bǎi wú yī yòng
成語解釋:百樣之中無一有用的。形容毫無用處。
成語出處:清·黃景仁《雜感》:「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bù jīng yī shì,bù zhǎng yī zhì
成語解釋:智:智慧,見識。不經歷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長對那件事情的見識。
例句:俗語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我如今知道了,你又該來支問著我了!(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回)
不拘一格bù jū yī gé
成語解釋:拘:限制;格:規格,方式。不局限於一種規格或一個格局。
成語出處:清·龔自珍《己亥雜詩》:「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例句:不但體裁,風格,題材,表現手法可以鼓勵勇於創新,甚至連主題,也可以是不拘一格的。(秦牧《「果王」的美號》)

2. 含有「類」字的成語及解釋

不倫不類
不像這一類,也不像那一類。形容不正派或不規范
物以類聚
各種東西都按種類聚集在一起。比喻壞人互相勾結
有教無類
意思是不論對哪一類人都給以教育

3. 帶有競字的成語及解釋

【成語】: 千帆競發
【拼音】: qiān fāng jìng fā
【解釋】: 競:競爭。數不盡的船隻競相出發。形內容事物容蓬勃向上,生機勃勃地向前發展。
【出處】: 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成語】: 物競天擇
【拼音】: wù jìn tiān zé
【解釋】: 物競:生物的生存競爭;天擇:自然選擇。生物相互競爭,能適應者生存下來。原指生物進化的一般規律,後也用於人類社會的發展。
【出處】: 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因為物競天擇的公理,必要順應著那時勢時,才能夠生存。」

4. 含有人物的成語及解釋

李廣不侯
李廣難來封自
女媧補天
毛遂墮井
墨子泣絲
毛遂自薦
呂安題鳳
魯戈回日
魯戈揮日
誇父逐日
孔武有力

事後諸葛亮

東施效顰

周郎顧曲

後羿射日

嫦娥奔月

韓信點兵

孔融讓梨

葉公好龍
正龍拍虎
邯鄲學步(指代)

項庄舞劍,意在沛公;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愚公移山,炎黃子孫,女媧補天。

5. 帶有和的成語及解釋大全

風和日麗 和風習習,陽光燦爛。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氣。
風和日暖 風很平靜,陽光暖人。
割地求和 割讓土地,求得和平。
和而不唱 贊同別人的意見,不堅持自己的說法。
和而不同 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處,但不隨便附和。
和光同塵 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種光彩;同塵:與塵俗相同。指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消極處世態度。也比喻同流合污。
和藹可親 和藹:和善。態度溫和,容易接近。
和風細雨 和風:指春天的風。溫和的風,細小的雨。比喻方式和緩,不粗暴。
和顏悅色 顏:面容;悅:愉快;色:臉色。臉色和靄喜悅。形容和善可親。
和氣致祥 致:招致。和睦融洽,可致吉祥。
和衷共濟 衷:內心;濟:渡。大家一條心,共同渡過江河。比喻同心協力,克服困難。
和璧隋珠 比喻極珍貴的東西。
和盤托出 和:連同。連盤子也端出來了。比喻全都講出來,毫不保留。
和如琴瑟 比喻夫妻相親相愛。
和衣而卧 和:連著;卧:躺下。穿著衣服躺下睡覺。
和睦相處 彼此和好地相處。
渾俗和光 渾俗:與世俗混同;和光:混合所有光彩。比喻不露鋒芒,與世無爭。也比喻無能,不中用。
惠風和暢 惠:柔和;和:溫和;暢:舒暢。柔和的風,使人感到溫暖、舒適。
鸞鳳和鳴 比喻夫妻相親相愛。舊時常用於祝人新婚。
民和年豐 百姓安居,年成很好。
琴瑟調和 比喻夫妻恩愛。
曲高和寡 曲調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就少。舊指知音難得。現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時和年豐 和:和平;年:年成;豐:盛,多。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心平氣和 心情平靜,態度溫和。指不急躁,不生氣。
塤篪相和 舊時比喻兄弟和睦。
一倡百和 和:呼應,附和。一人首倡,百人附和。形容附和的人極多。
一唱一和 一個先唱,一個隨聲應和。原形容兩人感情相通。現也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互相呼應。
一團和氣 本指態度和靄可親。現也指互相之間只講和氣,不講原則。
調和陰陽 謂使陰陽有序,風調雨順。舊多指宰相處理政務。
鼎鼐調和 相傳商武丁問傅說治國之方,傅以如何調和鼎中之味喻說,遂輔武丁以治國。後因以「鼎鼐調和」比喻處理國政。
鳳協鸞和 形容夫妻和睦,感情融洽。
更唱迭和 ①彼此唱和。②亦作「更唱迭和」。相互以詩詞酬答。③指互相呼應配合。
鼓腹含和 吃飽肚子,和樂相處。形容太平歡樂。
和藹近人 和藹:和善。態度溫和,容易接近。
和風麗日 謂天氣溫暖而晴朗。
和容悅色 同「和顏悅色」。
和顏說色 見「和顏悅色」。
狐唱梟和 喻壞人互相呼應。
混俗和光 同於塵俗,不露鋒芒。謂不求特異,與世無爭。
兩頭和番 謂兩面撥弄、攪和。
民和年稔 猶言民樂年豐。
內峻外和 內心嚴厲而外貌和藹。
你唱我和 和:依照別人詩詞的題材、體裁和韻腳來寫作詩詞。①指用詩詞相互酬答。②指雙方意見相同,互相支持。
琴瑟和好 比喻夫婦情深和美。亦作「琴瑟靜好」、「琴瑟之好」、「琴瑟之歡」、「琴瑟之樂」、「琴瑟和同」、「琴瑟和調」。
情投意和 投:契合。形容雙方感情融洽,心意完全一致。亦作「情孚意合」、「意同情合」、「情投意洽」、「情親意合」、「意合情投」、「情投氣合」。
日和風暖 見「日暖風和」。
日麗風和 和風習習,陽光燦爛。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氣。
日暖風和 風很平靜,陽光暖人。
上和下睦 謂長幼之間或上下級之間相處得很好。
隨聲附和 自己沒有主見,別人怎幺說,就跟著怎幺說。
隨聲趨和 見「隨聲附和」。
隋珠和璧 隋侯之珠與和氏之璧
。泛指珍寶。
隨珠和璧 隨侯珠與和氏璧的並稱。傳說古代隨國姬姓諸侯見一大蛇傷斷,以葯敷之而愈;後蛇於江中銜明月珠以報德,因曰隨侯珠,又稱靈蛇珠。楚人卞和於荊山得一璞玉,先後獻給武王
、文王,均以為石,和以欺君罪被砍斷兩足;成王登位,使人剖璞,果得夜光寶玉,因命之曰和氏璧。事見《韓
隋珠和玉 即隋珠和璧。
響和景從 見「響答影隨」。
雄唱雌和 比喻相互附和。
言歸和好 同「言歸於好」。
言和意順 言語和順,情意相諧。
一唱百和 形容附和的人極多
一倡一和 ①《詩·鄭風·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謂一個先唱,一個和聲,形容兩人感情相通。後多比喻兩人相互配合,彼此呼應。倡,亦作「唱」。②謂鳴聲相呼應。
一迎一和 一味迎合。
魚水和諧 形容夫婦關系和好諧調如魚水。
政清人和 政治清明,人心歸向,上下團結。
政通人和 政事通達,人心和順。形容國家穩定,人民安樂。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 比喻遇事敷衍,得過且過地混日子。
風和日美 〖解釋〗微風和暢,陽光明麗。同「風和日麗」。
風和日暄 〖解釋〗微風和暢,陽光溫暖。見「風和日暖」。
更唱疊和 〖解釋〗指相互以詩詞酬答。同「更唱迭和②」。
畫荻和丸 〖解釋〗用以稱贊母親教子有方。同「畫荻丸熊」。
秋高氣和 〖解釋〗形容秋空高朗、天氣晴和。
時和歲豐 〖解釋〗四時和順,五穀豐收。用以稱頌太平盛世。同「時和年豐」。
時和歲稔 〖解釋〗四時和順,五穀豐收。用以稱頌太平盛世。同「時和年豐」。
天時地利人和 〖解釋〗指作戰時的自然氣候條件,地理環境和人心的向背。

6. 帶有競字的成語及解釋

【成語】:
千帆競發
【拼音】:
qiān
fāng
jìng

【解釋】:
競:競爭。數不盡的船隻競相出發回。形容事物蓬勃向答上,生機勃勃地向前發展。
【出處】:
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成語】:
物競天擇
【拼音】:

jìn
tiān

【解釋】:
物競:生物的生存競爭;天擇:自然選擇。生物相互競爭,能適應者生存下來。原指生物進化的一般規律,後也用於人類社會的發展。
【出處】:
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因為物競天擇的公理,必要順應著那時勢時,才能夠生存。」

7. 帶有佩字的成語及解釋

  1. 韋弦之佩:韋:熟牛皮,弦:弓弦。原指西門豹性急,佩韋自戒;董安於性緩,佩弦自戒。原形容隨時警戒自己。後常比喻有益的規勸。

  2. 水佩風裳:以水作佩飾,以風為衣裳。本寫美人的妝飾。後用以形容荷葉荷花之狀貌。

  3. 被朱佩紫:穿紅袍,掛紫綬。指身為大官

  4. 玉佩瓊琚:玉佩:玉做的佩飾。瓊琚:赤玉做的佩飾。①泛指玉制的佩飾。②對詩文作品的美稱。

  5. 紆佩金紫:身佩印綬。指身居高位。金,指印;紫,指綬色。

  6. 紆青佩紫:比喻顯貴。同「紆青拖紫」。

  7. 銜華佩實:銜:包含;華:比喻文采;佩:佩帶;實:果實,比喻文章的思想內容。形容文章的形式和內容都完美。也形容草木開花結果。

  8. 我黼子佩:指夫妻同享榮華。

  9. 戴雞佩豚:戴雄雞形的帽子,佩野豬形的飾物。雄雞野豬皆好鬥,古時以冠帶像其形,表示好勇。

  10. 帶牛佩犢:原指漢宣帝時渤海太守龔遂誘使持刀劍起義的農民放棄武裝斗爭而從事耕種。後比喻改業歸農。

  11. 帶金佩紫:金:金印。紫:紫綬。帶著金印,佩著紫綬。形容地位非常顯赫。

  12. 懷黃佩紫:指懷里揣著金印,腰間佩著紫綬。指身居高官顯位。同「佩紫懷黃」。

  13. 佩韋佩弦:韋:熟牛皮,弦:弓弦。原指西門豹性急,佩韋自戒;董安於性緩,佩弦自戒。原形容隨時警戒自己。後常比喻有益的規勸。

  14. 銜華佩實:銜:包含;華:比喻文采;佩:佩帶;實:果實,比喻文章的思想內容。形容文章的形式和內容都完美。也形容草木開花結果。

  15. 紆青佩紫:比喻顯貴。同「紆青拖紫」。

8. 帶有談字的成語及解釋

紙上談兵、無稽之談、誇誇其談、抵掌而談、混為一談、娓娓而談、談古論今、經驗之談、泛泛而談、街談巷議、說地談天、捫虱而談、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