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查的成語故事
1.螢囊映雪
講的是車胤 車胤(公元333-401),字武子,東晉時期南平郡離縣人(今臨澧縣柏枝鄉)。
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裡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其囊螢夜讀 之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子,鼓舞後輩,永世垂範。他功名仕途一生,為國為民,鞠躬盡瘁,先後曾任:中書侍郎、待中、國子監博學、驃騎長史、太常、護軍將軍、丹陽尹、吏部尚書,兩次進爵後,被朝廷封為關內侯與臨湘候。職守功勛,頗極一時之盛。
2.鑿壁偷光
講的是匡衡,西漢的著名學者匡衡,出身於農民家庭,生活十分貧困。他從小就很渴望讀書,可是父母沒有能力供他上學,甚至連書本也買不起,匡衡只好向別人借書來看。
某天晚上,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讀一讀書,但由於家中窮得連燈油也沒有,根本沒法點燈讀書。正當匡衡發愁時,忽然發現絲絲的光線,正從牆壁的縫隙中透射過來,原來這是鄰居的燈光。匡衡心生一計,便用鑿子把那小縫挖大成一個小洞,然後捧著書,倚在牆邊,利用那點微弱的光線閱讀。從此,匡衡每晚就借鄰居的燈光,埋首苦讀,最後成為了著名的學者。
3.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
Ⅱ 成語故事查詢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周處年輕時候橫行鄉里,到了三十多歲還是游手好閑,他家鄉有兩害,南山猛虎和北海蛟龍(其實是一條鱷魚),有一次他聽鄉里的老人說起,決心為家鄉除害,於是殺猛虎、搏蛟龍,其中最凶險的是斗蛟龍,據說在水底三天三夜都沒有出來,鄉里人以為他死了,於是開始慶祝。誰知道最後周處沒有死,看見鄉親慶祝,於是很奇怪。一個老人告訴他:其實家鄉有三害,南山猛虎、北海蛟龍、鄉里周處,而三害之處猶以周處最為厲害。周處聽了之後很難過,於是跑到當時的大學者陸雲那傾訴自己的苦惱,說想改過自新,但是年華已老,悔之晚矣。陸雲於是開導他說:「朝聞道,夕死可矣。」意思是如果早晨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哪怕晚上立刻死去,也是不晚的。周處聽從了陸雲的教誨,從此改過自新,孝敬長輩,與鄰里和睦相處,「數年之後,三害並除」。同時他苦練本領,後來做了將軍,最終為國家戰死疆場,「終成忠臣」。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貴知過能改,只要明白了自己的缺點並努力改正,不論什麼時候都不為晚,這樣的人是可以有一番作為的。
http://..com/question/41885713.html?si=2
Ⅲ 根據成語故事就能查成語
沆瀣一氣
讀 音:hàng xiè yī qì
成語出處:宋·錢易《南部新書·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譚者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成語釋義:比喻氣味相投的人連結在一起.現常表示臭味相投的人勾結在一起.含貶義.
解釋 沆瀣:指唐時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
典故內容:隋唐時期,凡是讀書人要做官,都必須通過科舉考試.唐僖宗當政期間,在京城長安舉行了一次考試,各地已經取得一定資格的讀書人,來到長安應考.在眾多的考生中,有個叫崔瀣的很有才華,考下來自己感覺也不錯就等著發榜了.主將這次考試的官員名崔沆.他批閱到崔瀣的卷子,越看越覺得好,就把他錄取了.發榜那天,崔瀣見自己榜上有名,非常高興.按照當時的習俗,考試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門生,而主考官技術考試及第可人的座主,大家都尊稱他為恩師.發榜後,門生要去拜訪恩師.崔瀣自然也不例外.崔沆作為座主,見崔瀣這位與自己同姓的門生,顯得格外高興.也真是巧合,"沆" "瀣"二字合起來是一個詞.表示夜間的水氣.霧露.於是,愛湊趣的人就把二字合在一起編成兩句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意思是,他們師生兩人象是夜間的水氣.霧露連在一起.
可見,沆瀣一詞並不是什麼貶義詞,只是後來變成成語不是贊美的話了。這是因為崔瀣一經錄取,馬上就當官上任了。別人見他不僅當官特別快,而且官職也特別的好顯然與眾不同。別人不免懷疑,崔沆和崔瀣是有特殊關系的吧。有人更進一步斷定,那還用說,看他們的名字就明白了。因此,沆瀣一氣漸漸流傳為一個貶義的成語了。
近義詞:狼狽為奸、同流合污
反義詞:志同道合、肝膽相照、精誠團結、擇善而從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用法:比喻壞人門勾結在一起,干違背天地良心之事
Ⅳ 查二個成語故事的名字
打擊
Ⅳ 查成語故事:
屠龍之技
【拼音】tú lóng zhī jì
【成語故事】從前朱評漫想學一門別人都不會的絕技,就把家產變賣出門拜師學藝。三年後學成歸來,給人介紹如何殺龍的方法,大家都很羨慕他,孩子們要求看他的殺龍寶刀,一個老頭說殺龍的絕技雖然好,但現在根本沒有龍可殺,朱評漫這才恍然大悟。
【典故】朱泙漫學屠龍於支離益,殫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 《莊子·列禦寇》
【釋義】屠:宰殺。宰殺蛟龍的技能。比喻技術雖高,但無實用。
【用法】作賓語;指無實用價值的本領
【近義詞】屠龍之伎
【示例】屠龍之技,非日不偉。時無所用,莫若履豨。 唐·劉禹錫《何卜賦》
Ⅵ 幫我查什麼成語故事
邯鄲學步
邯鄲是戰國時期趙國的都城,據說這個地方的人走路的姿勢特別優美。燕國有位少年不辭辛苦來到邯鄲要學這里的人走路。他一邊觀察邯鄲人的走路姿勢,-邊學習模仿。可沒有幾天,他就堅持不下來了,越學越別扭,越走越不自然。不僅沒有學會邯鄲人走路,而且連自己原來走路的動作也忘了.只好爬著回到了燕國。
邯鄲學步:學步:學走路,比喻生搬硬套地模仿別人,鬧出笑話。
成語故事二:買櫝還珠
戰國時,有個楚國商人到鄭國賣珠寶。他用上等的木料做成一個盒子,然後用香料來熏烤,再刻上栩栩如生的玫瑰花圖案,鑲嵌上翡翠、珠玉等裝飾物,把這個盒子裝扮得無比精緻,然後才把一顆極其珍貴的珍珠裝在裡面。不-會兒,一個買主來了,他看到這個盒子,喜歡極了。於是,他買下了它。可是,這位買主卻打開盒子,取出珍珠還給商人,只拿著盒子走了。
買櫝還珠—櫝:木匣。比喻捨本逐末,或取捨不當。
成語故事三:杞人憂天
古時候,杞國有一個人,老是怕天會塌下來,地會陷下去。他擔心得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吃不香,睡不好。後來,他的朋友開導他:「天不過是一團積聚起來的大氣罷了,不用擔心它會塌下來。」那個人聽後更加擔心了,說:「照你這樣講,太陽、月亮豈不都要掉下來嗎?」朋友說:「日、月、星辰,不過是大氣積聚而成的一些會發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傷不到人。」那人聽後,又問:「那麼地會陷下去嗎?」朋友又說:「地不過是很厚很厚的泥土石塊罷了,怎麼會陷下去呢!」這下,那個人才放下心來。
Ⅶ 含有成語故事的成語
洛陽紙貴 望梅止渴 聞雞起舞 指鹿為馬 四面楚歌 三顧茅廬 完璧歸趙 如卧薪嘗膽 投筆版從戎 士別三日,刮目相看權 篝火狐鳴 高山流水 指鹿為馬 雞鳴狗盜、鑿壁偷光 圖窮匕見 破釜沉舟 請君入翁 江郎才盡樂不思蜀 煮豆燃萁 紙上談兵 再衰三竭 木牛流馬 世外桃源 投筆從戎 卧薪嘗膽 圍魏救趙 投鞭斷流 退避三舍 望梅止渴 草木皆兵 暗渡陳倉 拔山扛鼎 懸梁刺股 罄竹難書 怒發沖冠 毛遂自薦
Ⅷ 請幫忙查一些有包含成語故事的成語,帶解釋(100個)我很急呀!今天就要
1
鷸蚌相爭: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佔了便宜
望梅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守株待兔: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擒賊擒王:比喻做事要抓住要害。
驚弓之鳥:比喻經過驚嚇的人碰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
完璧歸趙: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走馬看花:騎在奔馬上看花。形容心境愉快。後多指大略地觀察一下。
自相矛盾:矛:進攻敵人;盾:保護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抵觸。
不恥下問:樂於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車水馬龍:形容來往車馬很多,連續不斷的熱鬧情景。
2
卧薪嘗膽: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坐井觀天: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見識少。
杯弓蛇影:將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誤認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
指鹿為馬: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老馬識途:老馬認識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葉公好龍: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愚公移山: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斗爭。
黔驢技窮: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也已經用完了。
塞翁失馬: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
畫龍點睛:作畫神妙。比喻寫文章或講話在關鍵處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
3
邯鄲學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來自己會的東西忘了。
殺雞取卵:比喻貪圖眼前的好處而不顧長遠利益。
胸有成竹:指畫竹子要在心裡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前已經拿定主意。
掩耳盜鈴: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螳螂捕蟬:比喻目光短淺,只想到算計別人,沒想到別人在算計他。
緣木求魚:爬到樹上去找魚。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頭,不可能達到目的。
拔苗助長: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如魚得水: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很合適的環境。
圍魏救趙: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弄巧成拙:本想耍弄聰明,結果做了蠢事。
4
懸梁刺股:形容刻苦學習
魚目混珠:拿魚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毛遂自薦:毛遂自我推薦。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
鐵杵成針: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狡兔三窟:狡猾的兔子准備好幾個藏身的窩。比喻隱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朝三暮四:原指玩弄手法欺騙人。後用來比喻常常變卦,反復無常。
與虎謀皮:比喻跟惡人商量要他放棄自己的利益,絕對辦不到。
引狼入室:把狼招引到室內。比喻把壞人或敵人引入內部。
如虎添翼:比喻強有力的人得到幫助變得更加強有力。
庸人自擾:指本來沒事,自己找麻煩。
5
對牛彈琴:譏笑聽話的人不懂對方說得是什麼。用以譏笑說話的人不看對象。
雪中送炭:比喻在別人急需時給以物質上或精神上的幫助。
愛屋及烏:比喻愛一個人而連帶地關心到與他有關的人或物。
一字千金:形容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按圖索驥:比喻墨守成規辦事;也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
好好先生:與人無爭,只求相安無事的人。
囊螢照書:形容家境貧寒,勤苦讀書。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酒囊飯袋:只會吃喝,不會做事。譏諷無能的人。
曲高和寡:舊指知音難得。現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6
雞犬不寧:形容騷擾得厲害,連雞狗都不得安寧。
刮目相看: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口若懸河:形容能說會辨,說起來沒個完。
枯魚之肆:比喻無法挽救的絕境。
瓮中捉鱉:形容手到擒來,輕易而有把握。
狐假虎威: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一毛不拔:原指楊朱的極端為我主義。後形容為人非常吝嗇自私。
一馬當先:形容領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眾前面,積極帶頭。
害群之馬:危害馬群的劣馬。比喻危害集體的人。
名落孫山:名字落在榜末孫山的後面。指考試或選拔沒有錄取。
7
夜郎自大:比喻人無知而又狂妄自大。
買櫝還珠: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虎頭蛇尾:比喻開始時聲勢很大,到後來勁頭很小,有始無終。
一竅不通:沒有一竅是貫通的。比喻一點兒也不懂。
空中樓閣:比喻虛幻的事物或脫離實際的空想。
畫蛇添足: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
九牛一毛:比喻極大數量中極微小的數量,微不足道。
我行我素:不管人家怎樣說,仍舊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
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顯露出來。
逼上樑山:比喻被迫起來反抗。現也比喻被迫採取某種行動。
8
刻舟求劍: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亡羊補牢: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陽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
盲人摸象:比喻對事物只憑片面了解或局部經驗,就亂加猜測出全面的判斷。
魂不附體:形容極端驚恐或在某種事物誘惑下失去常態。
狼吞虎咽: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汗牛充棟:書運輸時牛累得出汗,存放時可堆至屋頂。形容藏書非常多。
鴉雀無聲:連烏鴉麻雀的聲音都沒有。形容非常靜。
嫁禍於人:把自己的禍事推給別人。
鶴立雞群: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里顯得很突出。
9
一舉兩得:做一件事得到兩方面的好處。
望梅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談虎色變:比喻一提到自己害怕的事就情緒緊張起來。
狼狽為奸:比喻互相勾結干壞事。
畫餅充飢:畫個餅來解除飢餓。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混水摸魚:比喻乘混亂的時候從中撈取利益。
投鼠忌器:比喻做事有顧忌,不敢放手干。
雞犬升天:比喻一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關的人也跟著得勢。
雞鳴狗盜:指微不足道的本領。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為。
相敬如賓:形容夫妻互相尊敬,象對等賓客一樣。
10
白駒過隙:象小白馬在細小的縫隙前跑過一樣。形容時間過得極快。
蜀犬吠日:原意是四川多雨,狗不常見太陽,出太陽就要叫。比喻少見多怪。
門可羅雀:形容十分冷落,賓客稀少。
半途而廢:指做事不能堅持到底,中途停頓,有始無終。
黃粱美夢:比喻虛幻不能實現的夢想
樑上君子:竊賊的代稱。現在有時也指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人。
東施效顰:比喻胡亂模仿,效果極壞。
班門弄斧: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
玩火自焚:比喻干冒險或害人的勾當,最後受害的還是自己。
閉門造車:關起門來造車子。比喻脫離實際,只憑主觀辦事。
Ⅸ 查一個成語故事
囊螢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