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離離的成語有哪些
㈠ 離離原上草全詩
「離離原上草」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原文如下: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白話釋義:原野上長滿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野火無法燒盡滿地的野草,春風吹來大地又是綠茸茸。遠處芬芳的野草遮沒了古道,陽光照耀下碧綠連荒城。今天我又來送別老朋友,連繁茂的草兒也滿懷離別之情。
注釋:
賦得:借古人詩句或成語命題作詩。詩題前一般都冠以「賦得」二字。這是古代人學習作詩或文人聚會分題作詩或科舉考試時命題作詩的一種方式,稱為"賦得體"。
離離:青草茂盛的樣子;一歲一枯榮:枯,枯萎。榮,茂盛。野草每年都會茂盛一次,枯萎一次;遠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濃郁的香氣。遠芳:草香遠播。侵,侵佔,長滿。遠處芬芳的野草一直長到古老的驛道上;晴翠:草原明麗翠綠;王孫:本指貴族後代,此指遠方的友人;萋萋:形容草木長得茂盛的樣子。
(1)含有離離的成語有哪些擴展閱讀:
賞析:
這是一首應考習作,相傳白居易十六歲時作。按科舉考試規定,凡指定的試題,題目前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相類似。《賦得古原草送別》即是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詩的首句「離離原上草」,緊緊扣住題目「古原草」三字,並用疊字「離離」描寫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歲一枯榮」,進而寫出原上野草秋枯春榮,歲歲循環,生生不已的規律。第三、四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句寫「枯」,一句寫「榮」,是「枯榮」二字意思的發揮。
不管烈火怎樣無情地焚燒,只要春風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極為形象生動地表現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第五、六句「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畫春草蔓延,綠野廣闊的景象,「古道」「荒城」又點出友人即將經歷的處所。
最後兩句「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點明送別的本意。用綿綿不盡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彌漫原野的惜別之情,真正達到了情景交融,韻味無窮。
此二句不但寫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寫出一種從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寫枯,一句寫榮,「燒不盡」與「吹又生」是何等唱嘆有味,對仗亦工緻天然,故卓絕千古。而劉句命意雖似,而韻味不足,遠不如白句為人樂道。
如果說這兩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寫「草」,那麼五、六句則繼續寫「古原草」而將重點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別」題意,故是一轉。上一聯用流水對,妙在自然;而此聯為的對,妙在精工,頗覺變化有致。「遠芳」、「睛翠」都寫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體、生動。
芳曰「遠」,古原上清香彌漫可嗅;翠曰「晴」,則綠草沐浴著陽光,秀色如見。「侵」、「接」二字繼「又生」,更寫出一種蔓延擴展之勢,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競爭之強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則扣題面「古原」極切。
雖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卻使古原恢復了青春。比較「亂蛬鳴古塹,殘日照荒台」僧古懷《原上秋草》的秋原,就顯得生氣勃勃。
㈡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描寫草木茂盛的詞語有哪些
「離離原上草」,緊緊扣住題目「古原草」三字,並用疊字「離離」描寫春草的茂盛。
㈢ 離離原上草開頭20個成語接龍
草木皆兵、兵臨城下、下里巴人、人山人海、海闊天空、空前覺後、後來居上、上下一心、心想事成、成人之美、美不勝收、收回成命、命中註定、定傾扶危、危機四伏、伏虎降龍、龍馬精神、神清氣爽、爽心悅目、目中無人
㈣ 離離的詞語解釋
【名稱】:離離
【拼音】:lí lí
【注音】:ㄌㄧˊ ㄌㄧˊ
㈤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這個是什麼成語
生生不息
shēng shēng bù xī
【解釋】生生:中國哲學術語,指變化和新生事物的發生;不已:沒回有終止。答不斷地生長、繁殖。
【出處】《周易·系辭上》:「生生之謂易。」宋·周敦頤《太極圖說》:「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例句】在天地,則氣化流行,~。(清·戴震《孟子字義疏證·道》)
㈥ 荒草離離詞語解釋
離離 [ lí lí ]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 lí lí ]
1.盛多貌。《詩·小雅·湛露》:「其桐其椅,其實離離。」毛 傳:「離離,垂也。」鄭玄 箋:「其實離離,喻其薦俎禮物多於諸侯也。」孔穎達 疏:「言二樹當秋成之時,其子實離離然垂而蕃多,以興其 杞 也其 宋 也二君於王燕之時,其薦俎眾多。」《文選·張衡<西京賦>》:「神木靈草,朱實離離。」薛綜 註:「離離,實垂之貌。」前蜀 貫休《經弟妹墳》詩:「淚不曾垂此日垂,山前弟妹冢離離。」宋 葉適《哀鞏仲至》詩:「君文蚤貴重,蜀 錦載胡車,離離三千首,雅正排淫哇。」
2.濃密貌。三國 魏 曹操《塘上行》:「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唐 陳昌言《白日麗江皋》詩:「鬱郁長堤土,離離淺渚毛。」明 高啟《與杜進士寅登白蓮閣對雨》詩:「遠愁高樹共離離,風逆潮聲上浦遲。」清 陳夢雷《青青河畔草》詩:「離離萬丈松,青青河畔草。」李瑛《戰斗的城》詩:「如今,我看見當年簽約的樓閣,早埋進離離的荒草。」
3.井然有序貌。《尚書大傳》卷三:「《書》之論事也,昭昭若日月之明,離離若參辰之錯行。」三國 魏 何晏《景福殿賦》:「皎皎白間,離離列錢。」隋 虞世基《講武賦》:「始軒軒而鶴舉,遂離離以雁行。」宋 蘇軾《寄蘄簟與蒲傳正》詩:「蘭溪 美箭不成笛,離離玉筯排霜脊。」
4.曠遠貌;空貌。宋 蘇軾《郭熙畫秋山平遠》詩:「離離短幅開平遠,漠漠疎林寄秋晚。」明 唐寅《金粉福地賦》:「碧瑣離離,素女窺月中之影;白榆歷歷,青龍伏天上之形。」
5.明亮貌;光鮮貌。五代 齊己《還人卷》詩:「金梭札札文離離,吳 姬 越 女羞上機。」明 唐寅《七夕贈織女》詩:「神雲矯矯月離離,帝子飃颻即故期。」孫世偉《克庵寄示蒞閩以來詩稿哀時感物憂讒畏譏賦此以志同聲之感並呈朴庵》:「西維星象離離變,南海秋潮暗暗沉。」
6.引申為光彩、光榮。清 曾國藩《彭母曾孺人墓誌銘》:「離離令問,匪邇伊遙。」
7.清晰貌;分明貌。唐 李白《扶風豪士歌》:「撫長劍,一揚眉,清水白石何離離。」王琦 註:「即水清石見之意。」明 李東陽《赤壁圖歌》:「奸雄僭竊何足數,青史離離後人看。」
8.隱約貌。唐 盧綸《奉和戶曹叔夏夜寓直寄呈同曹諸公並見示》:「亂螢光熠熠,行樹影離離。」唐 李賀《長歌續短歌》:「夜峯何離離,月明落石底。」明 張居正《人日對雪贈朱鎮山》詩:「九逵密如綉,雙闕影離離。」
9.若斷若續貌;相連貌。隋 盧思道《孤鴻賦》:「行離離而高逝,響噰噰而相續。」唐 元稹《善歌如貫珠賦》:「吟斷章而離離若間,引妙囀而一一皆圓。」宋 蘇軾《文與可飛白贊》:「離離乎其遠而相屬,縮縮乎其近而不隘也。」元 楊謙《不礙雲山樓歌》:「海之山兮離離,障我流兮東之。」
10.懶散疲沓貌。《荀子·非十二子》:「勞苦事業之中,則儢儢然,離離然。」楊倞 註:「離離,不親事之貌。」王先謙 集解引 郝懿行 曰:「儢儢離離,謂不耐煩苦勞頓,嬾散疏脫之容也。」
11.飄動貌;搖盪貌。《文選·張衡<思玄賦>》:「拽雲旗之離離兮,鳴玉鸞之譻譻。」張銑 註:「離離,飛貌。」唐 白居易《雜興》詩之一:「東風二月天,春雁正離離。」明 方孝孺《游石鏡山》詩:「離離莫雲合,矯矯孤鴈鳴。」清 洪亮吉《游幕府山十二洞及泛舟江口記》:「隨波離離,影界水陸,下拂魚尾,上憇鳥足者,名曰葑田。」
12.輕細貌。唐 謝偃《樂府新歌應教》詩:「細細輕裙全漏影,離離薄扇詎障塵。」
13.悲痛貌;憂傷貌。《楚辭·劉向<九嘆·思古>》:「曾哀凄欷,心離離兮。」王逸 註:「離離,剝裂貌。」唐 韓愈《秋懷詩》之五:「離離掛空悲,戚戚抱虛警。」清 孫枝蔚《寄懷方爾止》詩:「離離怕見花枝動,藹藹長教酒盞親。」
14.獨特貌;孤獨貌。唐 盧照鄰《病梨樹賦》:「愍茲珍木,離離幽獨。」唐 常建《客有自燕而歸哀其老而贈之》詩:「離離一寒騎,嫋嫋馳白天。」清 劉火炤《泗州道上》詩:「極目離離土一丘,漢 皇陵廟此山頭。」
15.象聲詞。唐 李德裕《唐故左神策軍護軍中尉劉公神道碑銘》:「落槭槭之霜葉,叫離離之晚鴻。」唐 溫庭筠《罩魚歌》:「風颸颸,雨離離,菱茭刺,鸂鶒飛。」清 金人瑞《境智二童子》詩:「滿口離離含黑墨,杏花壇上讀書回。」
㈦ 成語:萋萋離離
沒有這個成語。有一個
荒草萋萋。
正確的釋義:形容雜草叢生的樣子。萋萋,形容詞.形容草長得茂盛的樣子。
造句:這里荒草萋萋渺無人煙,是動物和昆蟲的樂園!
㈧ 離離原上草用草來接成語一隻往後接
草長鶯飛cǎo zhǎng yīng fēi
[釋義] 鶯:黃鸝。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語出] 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版:「暮春三月權,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用法] 聯合式;作定語、分句;形容春天的景象
[例句] 這樣看來,花香鳥語,~,都是大自然的語言。(竺可楨《大自然的語言》)
㈨ 解釋幾個詞語 1、稱道不置的置2、離離原上草的離3、相得益彰的彰4、持就火煬之的煬
1、稱道不置的置:停止。
2、離離原上草的離:繁盛的。
3、相得益彰的彰:顯著。
4、持就火煬之的煬:烘乾,烘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