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含者的四字成語

含者的四字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2-05 06:21:11

⑴ 含有人的四字成語

暗箭傷人 放冷箭傷害人。比喻暗地裡用某種手段傷害人。
百年樹人 樹:種植,栽培。比喻培養專人才是長期屬而艱巨的事。
傍人籬壁 比喻依賴別人。
傍人門戶 傍:依靠,依附;門戶:門第。比喻依賴別人,不能自立。

⑵ 含「之」字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1. 之死靡它【zhī sǐ mǐ tā】:之:到;靡:沒有;它:別的。到死也不變心。形容愛情專一,致死不變。現也形容立場堅定。

    【出處】:《詩經·鄘風·柏舟》:「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諒人只。」

    【造句】:丈夫死後,她便立志之死靡它,以報答丈夫生前對她深深的愛戀。

  2. 之乎者也【zhī hū zhě yě】:這四個字都是文言虛詞,諷刺人說話喜歡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話或文章。

    【出處】:《敦煌零拾·嘆五更》:「之乎者也都不識;如今嗟嘆始悲吟。」

    【造句】:我們不是聖人,更不是滿口之乎者也的窮酸秀才。

  3. 持之以恆【chí zhī yǐ héng】:持:堅持;恆:恆心。長久堅持下去。

    【出處】:宋·樓鑰《攻媿集·雷雨應詔封事》:「凡應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誠;持之以久。」

    【造句】:學習上沒有什麼秘訣,只有不懈努力、持之以恆才能取得好成績。

  4. 言之有理【yán zhī yǒu lǐ】:說的話有道理。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八回:「陳老道:『言之有理。』」

    【造句】:孔子的論語真是言之有理,給後人留下很大的精神財富!

  5. 置之度外【zhì zhī dù wài】:度:考慮。放在考慮之外。指不把個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出處】:《後漢書·隗囂傳》:「且當置此兩子於度外耳。」

    【造句】:為了對歷史和未來負責,他把個人的一切置之度外,甚至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6. 付之一笑【fù zhī yī xiào】:用笑一笑來回答。比喻不計較,不當一回事。

    【出處】:宋·朱熹《朱文公文集·與王漕書》第二十七卷:「亦意高明見其迂闊;不過付之一笑而已。」

    【造句】:弗拉赫提先生對與前自由黨政府政策的比較付之一笑。

  7. 置之不理【zhì zhī bù lǐ】:之:代詞,它;理:理睬。放在一邊,不理不睬。

    【出處】: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十六回:「各人聽了,反不以為是,就有說他是嫌錢多的,又有說他是願貧不願富的,鄧儀卿種種置之不理而已。」

    【造句】:醫生勸小張戒煙,他卻置之不理,結果得了很嚴重的肺病。

  8. 不毛之地【bù máo zhī dì】:不生長草木莊稼的荒地。形容荒涼、貧瘠。

    【出處】:《公羊傳·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喪人;錫(賜)之不毛之地。」

    【造句】:自從郊外那片不毛之地忽然湧出石油之後,本來冷僻的小鎮就匆匆繁華起來了。

  9. 當務之急【dāng wù zhī jí】:當務:指應當辦理的事。當前任務中最急切要辦的事。

    【出處】:《孟子·盡心上》:「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

    【造句】: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如何改善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

  10. 取而代之【qǔ ér dài zhī】:指奪取別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現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秦始皇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造句】:金黃的麥田漸漸被甩在了後面,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層林盡染的山峰。

⑶ 帶有如的四字成語

帶有如的四字成語:度日如年、心急如焚、如夢初醒、骨瘦如柴、一如既往等。
一:度日如年[ dù rì rú nián ]
1、【解釋】:過一天象過一年那樣長。形容日子很不好過。
2、【出自】:宋·柳永《戚氏》:「孤館度日如年。」(意思:在驛館里形影單只,度日如年。)
3、【示例】:露宿街頭的乞丐飢寒交迫,度日如年。
二:心急如焚[ xīn jí rú fén ]
1、【解釋】:心裡急得象著了火一樣。形容非常著急。
2、【出自】: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六章:「李自成心急如焚,只覺得樹木伐得太慢。」
3、【示例】:劉昆倉心急如焚,恨不得一步到司令部報到。
三:如夢初醒[ rú mèng chū xǐng ]
1、【解釋】:象剛從夢中醒來。比喻過去一直糊塗,在別人或事實的啟發下,剛剛明白過來。
2、【出自】:《醒世姻緣傳》第五十三回:"嫂子在上,多謝教言良誨,我晁思才如夢初醒。"
3、【示例】:看了這封信,他才如夢初醒,方知自己上當受騙。
四:骨瘦如柴[ gǔ shòu rú chái ]
1、【解釋】:形容消瘦到極點。
2、【出自】:清 吳敬梓 《儒林外史》第五回:"後來就漸漸飲食不進,骨瘦如柴,又捨不得銀子吃人參。"
3、【示例】:劉姥姥看著鳳姐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心裡也就悲慘起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一三回
五:一如既往[ yī rú jì wǎng ]
1、【解釋】:一:完全;既往:從前,已往。指態度沒有變化,完全象從前一樣。
2、【示例】:可是,中國又窮又弱的現狀一如既往,絲毫無所改變。 張揚《第二次握手》
3、【示例】:雖然我離開家鄉十幾年了,但我還是一如既往的嚮往家鄉恬靜的生活。

⑷ 含有身的四字成語

身體力行
[ shēn tǐ lì xíng ]
解釋:親身體驗,努力實行。
奮不顧身

[ fèn bù gù shēn ]
解釋:奮勇向前,不考版慮個人安權危。
大顯身手

[ dà xiǎn shēn shǒu ]
解釋:充分顯示出本領和才能。

⑸ 帶有人的四字成語。

【暗錘打人】比喻暗中對人進行攻擊。
【暗箭傷人】放冷箭傷害人。比喻暗地裡用某種手段傷害人。
【暗箭中人】暗:暗中;箭:放箭;中:中傷。放冷箭傷害人。比喻暗中用陰險的手段攻擊或陷害別人。
【矮人觀場】比喻只知道附和別人,自己沒有主見。也比喻見識不廣。
【愛人好士】愛護、重視人才。
【矮人看場】比喻只知道附和別人,自己沒有主見。也比喻見識不廣。
【矮人看戲】比喻只知道附和別人,自己沒有主見。也比喻見識不廣。
【愛人利物】愛護人民,力求有利於人民。
【愛人以德】愛人:愛護別人;德:德行。按照道德標准去愛護人。泛指對人不偏私偏愛,不姑息遷就。
【不步人腳】不跟著別人的腳步走。比喻不因循守舊。
【暴不肖人】暴:凶暴;不肖:不賢。凶暴而不賢的人。
【不齒於人】齒:象牙齒一樣排列。不能列於人類。指被人看不起。
【不懂人事】不懂得為人處世。
【不得人心】心:心願,願望。得不到群眾的支持擁護;得不到眾人的好評。
【不當人子】表示歉意或感謝的話,意思是罪過,不敢當。
【北道主人】北道上接待過客的主人。與「東道主人」同義。
【不乏其人】乏:缺少;其:那,那些。那樣的人並不少。
【不甘後人】不甘心落在別人後面。
【不敢後人】不願意落在別人後面。表示不敢懈怠,奮力前進。
【彼何人斯】斯:助詞,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啊」。他是個什麼人啊。
【薄寒中人】薄寒:輕微的寒氣。中人:傷人。指輕微的寒氣也能傷害人的身體。也比喻人在衰老或患難之中時經不住輕微的打擊。
【不近人情】不合乎人的常情。也指性情或言行怪僻。
【不可告人】不能告訴別人。指見不得人。
【薄命佳人】薄命:福薄命苦。福薄命苦的美女。
【不落人後】不落在別人的後面。形容人要強心盛,事事佔先。
【百年樹人】樹:種植,栽培。比喻培養人才是長期而艱巨的事。
【避人耳目】指避免走漏消息。
【步人後塵】後塵:走路或行車時後面揚起的塵土。指跟在人家後面走。比喻追隨模仿,學人家的樣子,沒有創造性。
【傍人門戶】傍:依靠,依附;門戶:門第。比喻依賴別人,不能自立。
【傍人籬壁】傍:依靠;籬壁:籬笆牆。依靠著別人家的籬笆牆。比喻依賴或模仿別人。
【傍人籬落】比喻依賴他人。
【逼人太甚】指對人逼迫不留餘地。
【巴人下里】①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國流行的民間歌曲。用以稱流俗的音樂。巴,古國名,在今四川東部一帶,古為楚地。下里,鄉里。②泛指粗俗的。
【避人眼目】指避免走漏消息。同「避人耳目」。
【百世一人】指極難得的人才。
【悲天憫人】悲天:哀嘆時世;憫人:憐惜眾人。指哀嘆時世的艱難,憐惜人們的痛苦。
【婢學夫人】婢女學作夫人,比喻刻意去學,卻總不能像。
【不省人事】省:知覺。指昏迷過去,失去知覺。也指不懂人情世故。
【不恤人言】不管別人的議論。表示不管別人怎麼說,還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
【不一其人】那樣的人不止一個。
【別有人間】猶別有天地。
【不因人熱】因:依靠。漢時梁鴻不趁他人熱灶燒火煮飯。比喻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賴別人。
【不饜人望】饜:滿足。不能滿足眾人的期望。
【婢作夫人】婢:侍女;夫人:主婦。舊時指在文藝方面雖刻意模仿別人,但才力和作品的規模總趕不上。
【百載樹人】培育人才需要百年。指育才是百年大計,要付出艱苦的勞動。同「百年樹人」。
【成敗論人】論:評論,衡量。以成功和失敗作為評論人物的標准。
【楚楚動人】楚楚:鮮明整潔的樣子。形容美好的樣子引人憐愛。
【楚楚可人】形容姿容清秀,使人愜意。
【倉卒主人】倉卒:匆忙。客人突然到來,倉促中招待不周,難盡主人之禮。
【春風風人】風人:吹拂人。和煦的春風吹拂著人們。比喻及時給人教益和幫助。
【才乏兼人】才:才能;兼人:一個人抵得上兩個人;乏:缺少。缺少一個能抵得上兩個人才能的人。指沒有特殊的才能。多用作自謙語。
【春歸人老】春:春光,比喻花容月貌。指女人青春已過,人老珠黃。
【穿井得人】穿井:打井。指家中打井後省得一個勞力,卻傳說成打井時挖得一個人。比喻話傳來傳去而失真。
【醇酒婦人】醇酒:味厚的酒。比喻頹廢腐化的生活。
【齒頰掛人】指為人們所稱道。
【從井救人】從:跟從。跳到井裡去救人。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行為。現多比喻冒險救人。
【長嬌美人】嬌:美好。身材修長容顏嬌好的美女。
【醇酒美人】指酒色。
【慘絕人寰】人寰:人世。世界上再沒有比這更慘痛的事。形容慘痛到了極點。
【草芥人命】視人命如草芥而任意摧殘。同「草菅人命」。
【草菅人命】草菅:野草。把人命看作野草。比喻反動統治者隨意謔殺人民。
【恥居人下】以地位在人之下為恥。
【才兼萬人】一個人的才能抵得上許多人。用於吹噓之詞,指有特殊的才能。
【察己知人】指情理之中的事情,察度自己,就可知之別人。
【出口傷人】說出話來污辱人;說出的話有損人的尊嚴。
【寸馬豆人】寸、豆:比喻小。一寸長的馬,像豆子大小的人。形容畫中遠景人、物極小。
【聰明過人】智力超過一般的人。
【春滿人間】生機勃勃的春意溢滿人間。
【滄浪老人】指隱者、漁父。
【才氣過人】才:才能;氣:氣魄。才能氣魄勝過一般的人。
【差強人意】差:尚,略;強:振奮。勉強使人滿意。
【乘人不備】乘:趁著。趁著別人沒有防備干某事。
【持人長短】指抓住他人的缺點過失作為把柄,加以攻擊。
【詞人才子】詞人:善於文辭的人。舊指有才華的文人墨客。
【侈人觀聽】指加強人們在觀感聽覺上的印象。
【稠人廣坐】坐:同「座」。指人很多的地方,即公共場合。
【稠人廣座】指人很多的場合。
【稠人廣眾】指人很多的場合。
【詞人墨客】墨客:文人。泛指風雅的文人。
【催人淚下】催:催促,促使。形容事跡十分感人,使人不禁流下眼淚。

⑹ 含豐富的四字成語

豐富多彩
[fēng

ō
cǎi]
生詞本內
基本釋義
內容豐富,花容色繁多。


峻青《秋色賦》:「一個不久前才由機關、工廠的業余戲劇愛好者所組織進來的呂劇團,演出了豐富多彩的節目,非常令人興奮。」


學校給我們寒假安排了~的活動。
近反義詞
近義詞
五花八門
多姿多彩
林林總總
反義詞
一星半點

⑺ 包含之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成語】:
之乎抄者也
【拼音襲】:
zhī

zhě

【解釋】:
這四個字都是文言虛詞,諷刺人說話喜歡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話或文章。
【出處】:
宋·文瑩《湘山野錄》:「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成語】:
操之過急
【拼音】:
cāo
zhī
guò

【解釋】:
操:做,從事。處理事情,解決問題過於急躁。
【出處】:
《漢書·五行志中之下》:「遂要崤阸,以敗秦師,匹馬觭輪無反者,操之急也。」
【成語】:
當之無愧
【拼音】:
dāng
zhī

kuì
【解釋】:
無愧:毫無愧色。當得起某種稱號或榮譽,無須感到慚愧。
【出處】:
宋·歐陽修《回丁判官書》:「夫人有厚己而自如者,恃其中有所以當之而不愧也。」

⑻ 含有讀字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1、讀書得間[ dú shū dé jiàn ],間:間隙。比喻竅門。讀書得了竅門。形容讀書能尋究竅門,心領神會。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四回:「颺翁!你真可謂讀書得間了!你說的一點不錯。」

2、百讀不厭[ bǎi dú bù yàn ],厭:厭煩,厭倦。讀一百遍也不會感到厭煩。形容詩文或書籍寫得非常好,不論讀多少遍也不感到厭倦。

——出處:宋·蘇軾《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釋義:一本書可以不厭其煩地讀上好多遍,讀的遍數多了,深入思考了,自然了解書中的意思。

3、不忍卒讀[ bù rěn zú dú ],卒:盡,完。不忍心讀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內容悲慘動人。

——出處:清·百一居士《壺天錄》上卷:「令人不忍卒讀。」

釋義:不忍心讀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內容悲慘動人。.

4、徒讀父書[ tú dú fù shū ],徒:只。父書:父親之言論。白讀父親的兵書。比喻人只知死讀書,不懂得運用知識,加以變通。

——出 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括徒能讀其父書,不知合變也。」

釋義:趙括只能讀懂他父親的傳記,(但卻)不懂得合時而變。

5、唐駿讀博[ táng jùn dú bó ],知名人士或公眾人物為某種目的驅動而作假或默認作假,事情敗露後不能坦誠面對而採取推脫做法;指做情不靠譜、造假,忽悠公眾;事發後而又成為眾人笑柄的人;或社會精英群體缺乏誠信;

——出處:網路成語

⑼ 含四字成語的詩句有哪些

1、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無題》

翻譯:身上無彩鳳的雙翼,不能比翼齊飛;內心卻象靈犀一樣,感情息息相通。

成語:心有靈犀 [ xīn yǒu líng xī ] 靈犀:舊說犀牛是靈獸,它的角中有白紋如線,貫通兩端,感應靈異。指雙方心意相通,對於彼此的意蘊都心領神會。比喻戀愛著的雙方心心相印。現多比喻雙方對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領神會。

2、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翻譯:千呼萬喚她才緩緩地走出來,懷里還抱著琵琶半遮著臉面。

成語:千呼萬喚 [ qiān hū wàn huàn ] 形容再三催促。

3、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登科後》

翻譯:迎著浩盪春風得意地縱馬賓士,好像一日之內賞遍京城名花。

成語:春風得意 [ chūn fēng dé yì ] 形容考上進士後得意的心情。後來用「春風得意」稱進士及第,也用來形容人官場騰達或事業順心時揚揚得意的樣子。

4、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題都城南庄》

翻譯:今日再來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處,只有桃花依舊,含笑怒放春風之中。

成語:人面桃花 [ rén miàn táo huā ] 形容男女邂逅鍾情,隨即分離之後,男子追念舊事的情形。

5、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離思》

翻譯:曾經到臨過滄海,別處的水就不足為顧;除了巫山,別處的雲便不稱其為雲。

成語:曾經滄海 [ céng jīng cāng hǎi ] 比喻曾經經歷過很大的場面,眼界開闊,對比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裡。

⑽ 含有近義詞的四字成語

左鄰右舍、高瞻遠矚、調兵遣將、察言觀色、見多識廣。

一、左鄰右舍

白話釋義:泛指鄰居。

朝代:明

作者:吳承恩

出處:《西遊記》:「唬得我一家並左鄰右舍;俱不得安生。」

翻譯:嚇唬得我一家還有鄰居都不能安心生活。

二、高瞻遠矚

白話釋義:站得高,看得遠。比喻眼光遠大。瞻(zhān):往上或往前看。矚(zhǔ):注視。

朝代:清

作者:夏敬渠

出處:·《野叟曝言》二回:「一路高瞻遠矚;要領略湖山真景。」

翻譯:一路站得高,看得遠。勢要領略湖山的美好景色。

三、調兵遣將

白話釋義:調動兵馬,派遣將領。也比喻組織安排人力。

朝代:明

作者:施耐庵

出處:·《水滸傳》:「早早調兵遣將;剿除賊寇報仇。」

翻譯:趕快調兵遣將;剿除盜賊來報仇

四、察言觀色

白話釋義:觀察言語臉色來揣摩對方的心意。

朝代:春秋

作者:多人所作

出處:《論語·顏淵》:「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

翻譯:所謂通情達理的人,正直而好義;觀察言語臉色來揣摩對方的心意。

五、見多識廣

白話釋義:閱歷深,經驗多。

朝代:明

作者:馮夢龍

出處:·《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見多識廣;比男子漢眼力倒勝十倍。」

翻譯:閱歷深,經驗多。比男子漢眼睛力倒強十倍。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