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羹字相關的成語有哪些
① 有關雪的詩句和四字詞語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未有暗香來?(<<梅花>>王安石)
皚皚白雪
② 和的多音字可以組哪些詞
基本字義
--------------------------------------------------------------------------------
● 和
hé ㄏㄜˊ
1. 相安,諧調:~美。~睦。~諧。~聲。~合(a.和諧;b.古代神話中象徵夫妻相愛的兩個神)。~衷共濟。
2. 平靜:溫~。祥~。~平。~氣。~悅。~煦。惠風~暢。
3. 平息爭端:講~。~約。~議。~親。
4. 數學上指加法運算中的得數:二加二的~是四。
5. 連帶:~盤托出(完全說出來)。~衣而卧。
6. 連詞,跟,同:我~老師打球。
7. 介詞,向,對:我~老師請教。
8. 指日本國:~服(日本式服裝)。~文。大~民族。
9. 體育比賽不分勝負的結果:~棋。~局。
10. 姓。
其它字義
--------------------------------------------------------------------------------
● 和
hè ㄏㄜˋ
1. 和諧地跟著唱:曲高~寡。
2. 依照別人的詩詞的題材或體裁作詩詞:~詩。
其它字義
--------------------------------------------------------------------------------
● 和
huó ㄏㄨㄛˊ
◎ 在粉狀物中攪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面。~泥。
其它字義
--------------------------------------------------------------------------------
● 和
huò ㄏㄨㄛˋ
1. 粉狀或粒狀物攙和在一起,或加水攪拌:~葯。奶里~點兒糖。~弄。~稀泥。
2. 量詞,指洗衣服換水的次數或一劑葯煎的次數:衣裳洗了三~水。
其它字義
--------------------------------------------------------------------------------
● 和
hú ㄏㄨˊ
◎ 打麻將或斗紙牌時某一家的牌合乎規定的要求,取得勝利。
漢英互譯
--------------------------------------------------------------------------------
◎ 和
and sum summation together with kind peace
相關詞語
--------------------------------------------------------------------------------
◎ 和
戰
方言集匯
--------------------------------------------------------------------------------
◎ 粵語:wo4 wo6
◎ 客家話:[沙頭角腔] wo2 fo2 [海陸豐腔] fo2 fo5 wo2 [梅縣腔] fo2 fo5 wo1 wo2 [台灣四縣腔] fo2 fo5 wo2 [陸豐腔] fo3 [客英字典] fo2 fo5 [東莞腔] wo2 [客語拼音字匯] fo2 fo4 vo2 vo4 [寶安腔] fo2 | wo2 | fo5 [梅縣腔] fo5
◎ 潮州話:hua5(huâ) ho6(hõ) ho5(hô)
English
--------------------------------------------------------------------------------
harmony, peace; peaceful, calm
詳細字義
--------------------------------------------------------------------------------
◎ 和
咊 hé
〈形〉
(1) 和諧;協調。 [harmonious;coordinated]
和,相應也。——《說文》
和,諧也。——《廣雅》
音聲相和。——《老子》
樂從和。——《國語·周語下》
倡予和女。——《詩·鄭風·萚兮》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易·中孚卦》
與謳謠乎相龢。——《文選·王褒·洞簫賦》
和五聲。——《呂氏春秋·慎行論》
聖人為能和。
和樂之本也。
夔能和之。
(2) 又如:和合日(和諧、合好的吉日);和合會(合好;和諧);和令(和諧暢適);和比(和諧)
(3) 和順;平和 [gentle;mild]。如:和衷(和善。今稱和衷共濟,即指同心和善而共濟艱難);和昶(和暢);和直(平和爽直;和順正直);和正(和順端正)
(4) 和睦;融洽 [on friendly terms;harmonious]
顏色愈和。——《史記·魏公子列傳》
言和而色夷。——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5) 又如:和友(和睦友愛);和比(和睦;和諧);和居(和睦相處);和勉(和睦互勉)
(6) 喜悅 [happy]。如:和悅(和樂喜悅);和喜(和洽喜悅);和愉;和懌(和悅)
(7) 暖和;和煦;晴和 [warm]
海上風和日暖。——劉斧《青鎖高議》
春和景明。——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天稍和。——明· 袁宏道《滿井游記》
久而乃和。——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和無寡。——《論語·季氏》
(8) 又如:和清(溫和清朗);和媚(溫和美好)
(9) 適中;恰到好處 [moderate]。如:和售(以平價相買賣);和成(適量的飲食);和口(適口;可口);和味(適口之食)
(10) 指身體健康舒適 [comfortable]
和於身也。——《戰國策·趙策》
(11) 又如:和宜(合適,舒服);和勝(病癒);和舒(和暢舒適)
(12) 日語的,日本的 [Japanese]。如:漢和辭典;和服
(13) 攙和,混和 [mix]
松脂蠟和紙灰。——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淚珠和筆墨齊下。——清· 林覺民《與妻書》
詞性變化
◎ 和 hé
〈動〉
(1) 調和;調治;調適 [be in harmonious proportion;compromise]。如:和味(調和食物的滋味);和羹(五味調和的羹湯);和弱(調和抑制);和通(調和;和暢)
(2) 和解;息爭而歸和平 [become reconciled]
與楚以和。——《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3) 又如:和番(以婚姻安撫外族,和睦異族);和盟(和好結盟);和鄰(與鄰國媾和交好);和寧(和解,平息);和釋(和解;消除)
(4) 弈棋或賽球等的結局不分勝負 [end in a draw]。如:這盤棋和了
(5) 交易 [trade]。如:和售(平價交易);和價(謂官定的平價);和糴(古代官府以議價交易為名向民間強制征購糧食);和市(指與少數民族交易)
(6) 合。匯合;結合 [converge]。如:和合
◎ 和 hé
〈名〉
(1) 兩個以上數相加的總數 [sum]。如:五和七的和是十二
(2) 和平 [peace]。如:講和;求和;議和
◎ 和 hé
〈介〉
(1) 與;跟 [with]。如:和人群一同去
(2) 向;對;跟 [to]——表示動作的對象。如:我很願意和大家講一講;和他父親談及此事
(3) 跟 [as]——引進用來比較的對象。如:他的論點和你的相反;我的意見和他們的有別
◎ 和 hé
〈連〉
(1) 與 [and]。如:他和他的兒子在這里;北京、天津、上海和廣州
(2) 加在一起 [and]。如:你的咖啡有奶油和糖
(3) 表示選擇,相當於「或」 [or]。常用於「無論、不論、不管」後。如:去和不去,由你自己決定
(4) 另見 hè;hú;huó;huò;huo
常用片語
和藹 和藹可親 和暢 和風 和風細雨 和服 和好 和緩 和會 和解 和局 和樂 和美 和睦 和暖 和盤托出 和平 和平 和平鴿 和棋 和氣 和氣 和洽 和親 和善 和尚 和聲 和氏璧 和事老 和數 和順 和談 和婉 和弦 和諧 和煦 和顏悅色 和議 和易 和衷 和約 和衷共濟 基本詞義
--------------------------------------------------------------------------------
◎ 和 hè
〈動〉
(1) 應和;跟著唱 [join in (the singing)]
荊軻和而歌。——《戰國策·燕策》
拊石而和之。——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當哭相和也。——清· 林覺民《與妻書》
(2) 又如:唱和;曲高和寡;和歌(應和他人之歌聲而唱歌)
(3) 附和;響應 [follow;echo;respond to]。如:和從(附和順從);一倡百和;一唱百和
(4) 以詩歌酬答;依照別人詩詞的題材作詩詞 [compose a poem in reply to one by another poet using the same rhyme words]。如:和章(酬和他人的詩章);和答(酬答別人的詩);和酬(以詩酬答他人)
(5) 答應;允許 [agree]。如:和應(猶應和)
(6) 另見 hé;hú;huó;huò;huo
基本詞義
--------------------------------------------------------------------------------
◎ 和 hú
〈動〉
(1) 打麻將或斗紙牌時某一家的牌合乎規定的要求,取得勝利 [win in gambling]
(2) 另見 hé;hè;huó;huò;huo
基本詞義
--------------------------------------------------------------------------------
◎ 和 huó
〈動〉
(1) 揉和。在粉狀物中加水攪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 [mix]。如:和揉(在粉狀物中加液調勻揉合);和解(猶溶解);和丸(比喻母親教子勤學);和熊(為母親教子勤學之典)
(2) 另見 hé;hè;hú;huò;huo
基本詞義
--------------------------------------------------------------------------------
◎ 和 huò
〈動〉
(1) 摻合;混雜 [blend]。如:和葯(調制葯物);豆沙里和點兒糖;和羹;和泥兒
(2) 不同的人混雜到一起 [mix]
與他們甚麼相干?怎麼也和在里頭?——《文明小史》
(3) 蒙哄,欺騙 [wheedle]。如:和哄(哄騙);和欺(哄騙)
詞性變化
◎ 和 huò
〈量〉
(1) 用於時間,相當於「會兒」 [moment]
韋義方去懷里摸索一和,把出席帽兒來。——《古今小說》
(2) 用於洗東西或煎中葯換水,相當於「次」、「道」 [time]。如:衣裳已洗四和;頭和葯
(3) 另見 hé;hè;hú;huó;huo
常用片語
和弄 和稀泥 基本詞義
--------------------------------------------------------------------------------
◎ 和 huo
——用於「攙和」( chānhuo)、「攪和」 jiǎohuo、「暖和」 nuǎnhuo、「熱和」 rèhuo、「軟和」( ruǎnhuo)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字部】和 ·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5
〔古文〕咊龢《廣韻》《正韻》戸戈切《集韻》《韻會》胡戈切,𠀤音禾。《廣韻》順也,諧也,不堅不柔也。《書·堯典》協和萬邦。又《舜典》律和聲。《易·乾卦》保合太和。《中庸》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又《書·堯典》乃命羲和。《注》羲氏,和氏,主歷象授時之官。 又《詩·小雅》和鸞雝雝。《傳》在軾曰和,在鑣曰鸞。《疏》和,亦鈴也,以其與鸞相應和,故載見曰和鈴央央是也。《廣韻》本作鉌。 又《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小笙謂之和。《注》和,十三簧。 又《周禮·夏官·大司馬》以旌為左右和之門。《注》軍門曰和,今謂之壘門,立兩旌以為之。《戰國策》與秦交和而舍。 又《諡法》不剛不柔曰和。 又和夷,地名。《書·禹貢》和夷底績。 又雲和,地名。《周禮·春官·大司樂》雲和之琴瑟。 又《廣韻》州名,在淮南,漢屬九江郡,齊為和州。 又《韻會》西和州,秦蒙恬築長城始此,唐為岷州,宋攺西和州。 又《廣韻》姓也。本自羲和之後,一雲卞和之後,晉有和嶠。 又《正字通》養和,今之靠背也。李泌采異木蟠枝以隱背,號曰養和。又《松陵集》皮日休以五物送魏不琢,有烏龍養和,桐廬養和。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卧切,禾去聲。《廣韻》聲相應。《易·中孚》鳴鶴在隂,其子和之。 又《爾雅·釋樂》徒吹謂之和。 又《集韻》調也。《禮·檀弓》竽笙備而不和。又《禮運》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為質也。《注》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加以滑甘,是謂六和。又《禮器》甘受和。《釋文》和,戸卧反。《周禮·天官》內饔掌王及後世子膳羞之割烹煎和之事。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
【卷二】【口部】
相譍也。從口禾聲。戶戈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
相應也。從口。禾聲。古唱和字不讀去聲。戶戈切。十七部
③ 形容「有骨氣」帶梅字的詞語有哪些
1、鶴子梅妻
【拼音】:hè zǐ méi qī
【解釋】:指宋隱士林逋以鶴為子、以梅為妻事。亦喻指妻子兒女。
【出自】:清·董以寧《河滿子·同程村閑話》詞:「若比孤山林處士,但非鶴子梅妻。」
【造句】:他是一個隱士,一個鶴子梅妻的人。
2、梅妻鶴子
【拼音】:méi qī hè zǐ
【解釋】:以梅為妻,以鶴為子。 比喻清高或隱居。宋·林逋隱居西湖孤山,植梅養鶴,終生不娶,人謂「梅妻鶴子」。
【出自】:〖出處〗宋·沈括《夢溪筆談·人事二》:「林逋隱居杭州孤山,常畜兩鶴,縱之則飛入雲霄,盤旋久之,復入籠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諸寺。有客至逋所居,則一童子出應門,延客坐,為開籠縱鶴。良久,逋必棹小船而歸。蓋嘗以鶴飛為驗也。」
【造句】:兆熊說:『像是像,不過,有最重要的一點不像。人家和靖居士是梅妻鶴子,你卻是妻兒成群。
④ 和組詞有哪些詞語有哪些
和
[hé]
1.相安,諧調:~美。~睦。~諧。~聲。~合(a.和諧;b.古代神話中象回征夫妻相愛的兩個神)答。~衷共濟。
2.平靜:溫~。祥~。~平。~氣。~悅。~煦。惠風~暢。
3.平息爭端:講~。~約。~議。~親。
4.數學上指加法運算中的得數:二加二的~是四。
5.連帶:~盤托出(完全說出來)。~衣而卧。
6.連詞,跟,同:我~老師打球。
7.介詞,向,對:我~老師請教。
8.指日本國:~服(日本式服裝)。~文。大~民族。
9.體育比賽不分勝負的結果:~棋。~局。
10.姓。
[hè]
1.和諧地跟著唱:曲高~寡。
2.依照別人的詩詞的題材或體裁作詩詞:~詩。
[huò]
1.粉狀或粒狀物攙和在一起,或加水攪拌:~葯。奶里~點兒糖。~弄。~稀泥。
2.量詞,指洗衣服換水的次數或一劑葯煎的次數:衣裳洗了三~水。
[huó] 在粉狀物中攪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面。~泥。
[hú] 打麻將或斗紙牌時某一家的牌合乎規定的要求,取得勝利。
⑤ 和字可以和什麼字組成詞語
(he二聲)和平 和諧 和解 和好 和睦 和氣 和善 和約 和尚 和談 和藹 溫和 飽和 言和 和緩專 心平氣和屬 和顏說色 和風細雨(he四聲)唱和 應和 一唱一和 隨聲附和(huo二聲)和面 和泥(huo四聲)和弄 和葯(hu二聲)和牌
⑥ 形容梅花在寒冬中不屈不饒的成語有哪些
1. 望梅閣老
成語發音:wà méi gé lǎo
成語釋義:比喻徒有虛名之官。
2. 止渴望梅
成語發音:zhǐ kě wàng méi
成語釋義:猶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同「止渴思梅」。
成語出處:清·孫雨林《皖江血·拒敵》:「止渴望梅,究有何益,此誠吾黨大不幸了!」
3. 鹽梅相成
成語發音:yán méi xiāng chéng
成語釋義:鹽味與酸味相調和。比喻濟世的賢臣。
成語出處: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二:「竊意二老(太公、伯夷)受文王之養,平居暇日,同堂合席,念王室之如毀,固欲起而救亂;思冠冕裂,又恐因而階亂,故水火相濟,鹽梅相成,各以一事自任。」
4. 望梅止渴
成語發音:wàng méi zhǐ kě
成語釋義: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成語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成語示例:鸞拆書看了,雖然不曾定個來期,也當畫餅充飢,~。(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四)
5. 驛路梅花
成語發音:yì lù méi huā
成語釋義:表示對親友的問候及思念。
成語出處:唐·牟融《送范啟東還京》詩:「官橋楊柳和愁折,驛路梅花帶雪看。」
6. 鹽梅之寄
成語發音:yán méi zhī jì
成語釋義:比喻可託付重任。
成語出處:語出《書·說命下》:「若作和羹,樂惟鹽梅。」孔傳:「鹽咸梅醋,羹須咸醋以和之。」
成語示例:暨夫帝遷明德,義非簡在,~,自有攸歸。
★《隋書·劉虻鄭譯等到傳論》
7. 摽梅之年
成語發音:biào mén zhī nián
成語釋義:摽梅:梅子成熟後落下來。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齡。
成語出處:《詩經·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8. 青梅竹馬
成語發音:qīng méi zhú mǎ
成語釋義:青梅:青的梅子;竹馬:兒童以竹竿當馬騎。形容小兒女天真無邪玩耍游戲的樣子。現指男女幼年時親密無間。
成語出處:唐·李白《長干行》詩:「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成語示例:那少年時期的~,在他心靈里留下了多少難忘的記憶啊!(魏巍《東方》第一部第九章)
9. 雪胎梅骨
成語發音:xuě tāi méi gǔ
成語釋義:比喻高潔。
10. 鹽梅舟楫
成語發音:yán méi zhōu jí
成語釋義:鹽和梅調和,舟和楫配合。比喻輔佐的賢臣。
成語出處:元柯丹邱《荊釵記·春科》:「際風雲,鹽梅舟楫,一德務臣君。」
⑦ 和能組成的詞語
風能 電能 動能 才能
能力 能耐 能人 能夠
⑧ 瘋狂猜成語炙和羹是什麼
殘羹冷炙,。
殘羹冷炙
⑨ 成語謎語:施展鹽梅和羹手(打一成語)的相
施展鹽梅和羹手(打一成語)
謎底:以理服人
解釋
用道理說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