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含詞有關的成語
⑴ 有關「竹」的古詩詞和成語,越多越好
1.竹柏異心
【拼音】: zhú bǎi yì xīn
【解釋】: 比喻志向不合或表象不同。
【出處】: 《楚辭·東方朔〈七諫·初放〉》:「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異心。」王逸註:「竹心空,屈原自喻志通達也;柏心實,以喻君暗塞也。言己性達道德,而君閉塞,其志不合,若竹柏之異心也。」
【造句】:是則竹柏異心而同貞,金玉殊質而皆也。
2.竹籃打水
【拼音】: zhú lán dá shuǐ
【解釋】: 比喻白費氣力,勞而無功。
【出處】: 唐·寒山《詩》:「我見瞞人漢,如籃盛水走,一氣將歸家,籃里何曾有?」
【造句】:如果酒店試圖滿足每個人的不同需求,那麼必將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徒勞無益。
3.品竹調絲
【拼音】: pǐn zhú tiáo sī
【解釋】: 泛指吹彈管弦樂器。
【出處】: 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二折:「品竹調絲,稱商換羽。」
【造句】:從此,乾隆皇帝每下江南,必御臨佳地品竹調絲,不亦樂乎。
4.枯竹空言
【拼音】: kū zhú kōng yán
【解釋】: 竹:竹簡。乾枯的竹簡和空洞的言論。指毫無實用價值的古書和空泛的議論。
【出處】: 漢·桓寬《鹽鐵論·利議》:「諸生無能出奇計,遠圖匈奴安邊境之策,抱空竹,守空言。」
【造句】:這分明是枯竹空言。
5.磬竹難書
【拼音】: qìng zhú nán shū
【解釋】: 罄:用盡;竹:竹簡,用以寫字;書:寫。用盡竹子也難寫完。形容罪行多得寫不完。後泛指事實多,寫不完。
【出處】: 《呂氏春秋·明理》:「此皆亂國之所生也,不能勝數,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舊唐書·李密傳》:「磬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造句】:日本強盜對中國人民犯下的血腥罪行擢發難數,磬竹難書,令人發指。
6.《竹石》 清代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譯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鬆,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縫中。
經歷成千上萬次的折磨和打擊,它依然那麼堅強,不管是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它都能經受得住,還會依然堅韌挺拔。
7.《竹里館》 唐代 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譯文】:
獨自閑坐幽靜竹林,時而彈琴時而長嘯。
密林之中何人知曉我在這里?只有一輪明月靜靜與我相伴。
⑵ 與板和詞有關的成語
板上釘釘bǎn shàng dìng dīng
[釋義] 比喻事情已經決定,不能改變。
[語出] 王蒙《蝴蝶》:「海雲是專已經定性、已經作屬了板上釘釘的正式結論的階級敵人。」
[用法] 主謂式;作定語;比喻已經定下的事情
⑶ 有關於詞的成語
詞的成語
:
陳詞濫調、
念念有詞、
詞不達意、
義正詞嚴、
大放厥詞、
支吾其詞、
振振有詞、
理屈詞窮、
強詞奪理、
誇大其詞、
各執一詞、
一面之詞、
不能贊一詞、
清詞妙句、
言訥詞直、
繁言蔓詞、
官樣詞章、
詞華典瞻、
淫詞穢語、
語近詞冗、
理正詞直、
慷慨陳詞、
詞窮理極、
閃爍其詞、
玩弄詞藻、
不以詞害意、
舞詞弄札、
百喙一詞、
砌詞捏控、
虛費詞說
片詞只詞、
迫切陳詞、
甘言媚詞、
詞人才子、
眾口一詞、
詞約指明、
空費詞說、
淫詞艷曲、
側詞艷曲、
詞無枝葉、
諂詞令色、
清詞麗句、
才盡詞窮、
興詞構訟、
詞不悉心、
行詞告狀、
飾詞矯情、
陳言膚詞、
遣詞造句、
艷曲淫詞、
造言捏詞、
包攬詞訟、
片語只詞、
詞清訟簡、
懦詞怪說、
情詞悱惻、
博學鴻詞、
詞鈍意虛、
冗詞贅句、
不贊一詞
⑷ 含有成語的詩詞有哪些
曹植《白馬篇》捐躲赴國難,視死忽如歸。——視死如歸
釋義:把死看成像回家一樣。多指當自己的祖國出現國難的時候,為了祖國和正義而勇於犧牲自己的生命,把死看成像回家一樣 。
.陶淵明《移居》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奇文共賞
釋義:遇到非常優秀的文章大家共同閱讀思考,品味出其中的奇妙。遇到不同的觀點大家共同相互討論分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千呼萬喚
釋義:意思是千呼萬喚,終於出來了,但是還用抱著的琵琶遮住了半張臉,有比較勉強,不願見人之意。用來比喻事情不太明朗或不願說清楚而遮遮掩掩。
崔護《題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桃花
釋義:去年的今天,正是在長安南庄的這戶人家門口,姑娘你那美麗的面龐和盛開的桃花交相輝映,顯得分外緋紅。
李清照《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物是人非
釋義:當年的風景依舊,當年的人卻已面目全非,什麼事情都沒有必要再提了.心中感慨萬千,未先開口已淚流滿面。
葉紹翁《游園不值》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紅杏出牆
釋義: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的意思是那滿園的美麗春色怎能關得住,一枝紅色杏花已經早早探出牆來。
劉商《胡笳十八拍》天翻地覆誰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天翻地覆
釋義:變化巨大有誰知道,且看現在的徹底改變。
李商隱《無題》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心有靈犀
釋義:身上沒有彩鳳那雙可以飛翔的翅膀,心靈卻像犀牛角一樣,有一點白線可以相通。
白居易《長恨歌》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天旋地轉
釋義:天旋地轉,叛亂平息,收復長安,聖駕得回京城,又走到這個芳魂飄逝的地方,叫人徘徊不能忍心離去。
吳象之《少年行》一擲千金渾是膽,家無四壁不知貧。——家無四壁
釋義:如果坐飛機是和生活賭博,那麼重倉就是和金錢為仇。
⑸ 和詞有關的成語
陳詞抄濫調、
念念有詞、
詞不達意、
義正詞嚴、
大放厥詞、
理屈詞窮、
振振有詞、
支吾其詞、
強詞奪理、
誇大其詞、
各執一詞、
一面之詞、
不能贊一詞、
清詞妙句、
言訥詞直、
繁言蔓詞、
淫詞穢語、
詞華典瞻、
官樣詞章、
理正詞直、
語近詞冗、
側詞艷曲、
詞窮理極、
興詞構訟、
閃爍其詞、
空費詞說、
玩弄詞藻、
舞詞弄札、
不以詞害意、
慷慨陳詞
⑹ 與詩歌有關的成語
【白玉映沙】:像白玉的光映照在沙土上。比喻詩文出類拔萃。
【半身不遂】:遂:通「隨」,順從。原為醫學病症名,指半邊身體不能隨意轉動。有時比喻詩文部分好,部分不好,不夠勻稱。
【筆飽墨酣】:筆力飽滿,用墨充足。形容詩文酣暢渾厚。
【筆底春風】:形容繪畫、詩文生動,如春風來到筆下。
【筆精墨妙】:筆觸精到,著墨巧妙。形容書法、繪畫、詩文等的技法巧妙,筆意精微。
【筆墨橫姿】:指書畫詩文美妙多姿。
【筆下生花】: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寫作的詩文極佳。
【別出機杼】:別:另外;機杼:織布機,比喻詩文的構思和布局。指寫作另闢途徑,能夠創新。
【冰柱雪車】:原為唐朝劉義的兩首詩名。後用以贊美別人的詩文優美。
【不吃煙火食】:煙火食:熟食。道教以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舊時用來稱贊詩文立意高超,言詞清麗,不同一般。
【不食煙火】:①指不吃熟食。道家修煉主張絕粒卻谷,不吃世間煙火物。②指詩文立意高超,言詞清麗,不同凡俗。
【裁月鏤雲】:剪裁明月,雕刻雲霞。比喻詩文中辭藻潤飾,景物描繪的新巧。
【裁雲剪水】:裁行雲,剪流水。比喻詩文構思精妙新巧。
【殘編裂簡】:指殘缺不全的書籍或零散不整的詩文字畫。
【殘章斷簡】:指殘缺不全的書籍或零散不整的詩文字畫。編,用來穿聯竹簡的皮條或繩子。簡,竹簡,古代用來書寫的竹片。同「斷編殘簡」。
【唱高和寡】:曲調高深,知音很少。比喻高雅深奧的詩文和其他藝術作品很難被大眾理解接受。
【超然象外】:以:用法等同「於」。超脫於物象以外。指詩文的意境雄渾、超脫。也比喻置身世外,脫離現實的空想。
【超以象外】:以:用法等同「於」。超脫於物象之外。形容詩文意境雄渾、超脫。也比喻置身世外,脫離現實的空想。
【沉吟章句】:沉吟:沉思吟味。章句:章節和句子,亦指詩文。默默地琢磨構思詩文。
【沉鬱頓挫】:郁:低沉鬱積。指詩文的風格深沉蘊籍,語勢有停頓轉折。
【沉著痛快】:堅勁而流利,遒勁而酣暢。形容詩文、書法遒勁流利。
【摛藻雕章】:鋪張辭藻,雕琢文句。形容以華麗的辭章寫作詩文。
【摛章繪句】:鋪張辭藻,雕琢文句。形容以華麗的辭章寫作詩文。
【尺頰生香】:吃過美味之後,牙齒和兩頰逐漸感覺到香甜的味道。比喻言辭、詩文意味深長,令人回味。
【出塵之想】:塵:世俗。超出世俗之外的思想境界。也形容詩文字畫的意境、風格不同流俗。
【出水芙蓉】:芙蓉:荷花。剛開放的荷花。比喻詩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艷麗的女子。
【初發芙蓉】:芙蓉:荷花。剛開放的荷花。比喻詩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艷麗的女子。
【純綿裹鐵】:純:純凈。比喻書法或詩文柔中帶剛,外似平緩,內藏銳氣。
【啜英咀華】:「啜」念chuò。比喻品賞、體味詩文的精華。
【錯彩鏤金】:錯:塗飾;鏤:雕刻。形容詩文的詞藻十分華麗。
【島瘦郊寒】:島、郊:指唐代詩人賈島和孟郊。賈島、孟郊的詩中多凄苦哀婉之詞,故以此指他們的詩歌和風格。亦形容與賈孟相類似詩文的風格與意。
【得江山助】:得到江河山川的幫助才能寫出好的詩文。比喻好的詩文是不能脫離現實的。
【點石化金】:把鐵變成金子,本為古代方士的法術。也比喻將詩文稍作改動,就成為極好的著作。後比喻修改詩文,化腐朽為神奇。
【獨繭抽絲】:比喻詩文條理清晰,脈絡分明。亦比喻單相思。
【短章醉墨】:短章:指篇幅較短的詩文篇章。指酒後信筆所寫的簡短文字。
【斷幅殘紙】:幅:指小箋。指殘留或星散的寫有詩文墨跡的小幅紙。
【頓挫抑揚】:形容詩文作品或音樂聲響等高低起伏、停頓轉折,和諧而有節奏。
【翻空出奇】:形容詩文、字畫等一反前人窠臼,以獨特的想像取勝。
【豐肌膩理】:膩理:細膩的肌理。豐潤細膩的肌理。多指詩文書畫等筆法細膩,而剛健不足。
【風骨峭峻】:峭峻:山又高又陡。形容人很有骨氣,剛直不阿。也比喻詩文書畫雄健有力的風格。
【風花雪夜】:原指舊時詩文里經常描寫的自然景物。後比喻堆砌詞藻、內容貧乏空洞的詩文。
【風花雪月】:原指舊時詩文里經常描寫的自然景物。後比喻堆砌詞藻、內容貧乏空洞的詩文。也指愛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風雲變態】:變態:改變常態。風雲改變常態。形容詩文變化多姿。
【風雲月露】:指綺麗浮靡,吟風弄月的詩文。
【鳳采鸞章】:形容詩文的文采華麗。
【鳳彩鸞章】:形容詩文的文采華麗。
【芙蓉出水】:芙蓉:荷花。剛開放的荷花。比喻詩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艷麗的女子。
【斧鑿痕】:斧:斧頭;鑿:鑿子;痕:痕跡。原指用斧頭、鑿子在木石上加工留下的痕跡。多用來比喻詩文字畫等造作,不自然。
【斧鑿痕跡】:斧:斧頭;鑿:鑿子;痕:痕跡。原指用斧頭、鑿子在木石上加工留下的痕跡。多用來比喻詩文字畫等造作,不自然。
【富麗堂皇】:富麗:華麗;堂皇:盛大,雄偉。形容房屋宏偉豪華。也形容詩文詞藻華麗。
【高雅閑談】:高奧奇妙,儒雅端正,安閑恬淡。一般多形容詩文風格。
【光焰萬丈】:光焰:光輝。燦爛的光輝射向遠方。原形容詩文美妙,留傳後世。現多形容新生事物前程遠大。
【鬼設神施】:設、施:指設計。如神鬼所做的一般。形容詩文十分精妙。
【函蓋乾坤】:佛教語。原指泯合無間。後指言語詩文契理或一心專志而絕無雜念。
【好語如珠】:指詩文中警句妙語很多。
【好語似珠】:指詩文中警句妙語很多。
【泓崢蕭瑟】:形容詩文意境深遠。引申指幽雅恬靜。
【虹霓吐穎】:吐氣成虹霓。形容有豐富的詩文才華。
【鴻筆麗藻】:形容詩文筆力雄健,詞藻華麗。
【虎穴得子】:比喻詩文貼切中肯。
【換骨奪胎】:比喻詩文活用古人之意,推陳出新。
【迴文織錦】:比喻有關相思的絕妙詩文。
【昏昏欲睡】:昏昏沉沉,只想睡覺。形容極其疲勞或精神不振。也比喻詩文、談話等內容空洞乏味,使人提不起興趣。
【渾然天成】:形容詩文結構嚴密自然,用詞運典毫無斧鑿痕跡。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
【渾然自成】:形容詩文結構嚴密自然,用詞運典毫無斧鑿痕跡。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同「渾然天成」。
【火齊木難】:火齊:寶石名;木難:寶珠名。比喻珍奇難得之物。多指詩文書畫等。
【擊節稱賞】:節:節拍;賞:贊賞。形容對詩文、音樂等的贊賞。
【擊節稱嘆】:節:節拍;擊節:打拍子;嘆:贊嘆。指打著拍子欣賞詩文或藝術作品。
【擊節嘆賞】:節:節拍;賞:贊賞。形容對詩文、音樂等的贊賞。
【急脈緩灸】:比喻用和緩的辦法應付急事。也比喻詩文在進行中,故意放鬆一筆,以造成抑揚頓挫之勢。
【急脈緩受】:比喻用和緩的辦法應付急事。也比喻詩文在進行中,故意放鬆一筆,以造成抑揚頓挫之勢。同「急脈緩灸」。
【家弦戶誦】:家家都不斷歌誦。形容有功德的人,人人懷念。也形容詩文流傳很廣。
【江郎才盡】: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比喻才情減退。
【江山之助】:江山:山水風景;助:幫助。自然景色的幫助。形容清雅、拔俗的詩文、繪畫都藉助於自然山水的熏陶感染。
【江左夷吾】:管夷吾,春秋時期政治家管仲,相齊桓公成霸業。後來詩文中多以之稱有輔國救民之才的人。
【郊寒島瘦】:本指孟郊、賈島簡嗇孤峭的詩歌風格。後用以形容詩文類似的意境。
【金章玉句】:指華麗的詩文。
【金鳷擘海】:比喻詩文雄健有力,精深透徹。
【錦綉肝腸】:意思是滿腹詩文,善出佳句。
【錦綉心腸】:意思是滿腹詩文,善出佳句。同「錦綉肝腸」。
【鯨呿鰲擲】:呿:張口。鯨魚張口,海龜騰躍。比喻詩文氣勢雄偉奇特,意境荒誕虛幻。
【拘攣補衲】:拘攣:互相牽扯;補衲:縫補連綴。形容詩文勉強拼湊而不自然。
【膾炙人口】:膾:切細的肉;炙:烤熟的肉。膾和炙都是人們愛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愛吃。比喻好的詩文受到人們和稱贊和傳訟。
【朗朗上口】:指誦讀詩文時的聲音響亮而順口。
【老嫗能解】:嫗:老年婦女。相傳唐朝詩人白居易每作一首詩就念給老年婦女聽,不懂就改,力求做到她們能懂。形容詩文明白易懂。
【雷同一律】:雷同:相互間的聲音、說法大致相同;一律:本指同一音律,後指一樣。多指詩文套用一種形式,毫無變化。
【力透紙背】:透:穿過。形容書法剛勁有力,筆鋒簡直要透到紙張背面。也形容詩文立意深刻,詞語精練。
【琳琅觸目】:原指所見皆名流。後指眼前所見都是珍貴的物品或美好的詩文。
【劉郎前度】:詩文中以之稱去而復來的人。
【流膾人口】:指(詩文等)被人廣為傳頌稱美。
【鏤金錯彩】:鏤:雕刻;錯:塗飾。形容詩文的詞藻十分華麗。
【落紙煙雲】:筆墨落到紙上如同雲煙一樣變幻多姿。形容書法或詩文高超玄妙,變化多姿。
【落紙雲煙】:筆墨落到紙上如同雲煙一樣變幻多姿。形容書法或詩文高超玄妙,變化多姿。
【麻姑擲豆】:指神仙用法術點化事物。也比喻運筆法點綴文字,使詩文作品新穎,別具一格。
【麻姑擲米】:指神仙用法術點化事物。也比喻運筆法點綴文字,使詩文作品新穎,別具一格。
【賣文為生】:指以出賣詩文所得來維持生計。
【美女簪花】:簪:插戴。形容書法娟秀。也比喻詩文清新秀麗。
【美人香草】:舊時詩文中用以象徵忠君愛國的思想。
【孟詩韓筆】:孟郊的詩,韓愈的文筆。指詩文佳作。
【綿里裹鐵】:絲綿里包裹著鐵。比喻書法或詩文作品柔中有剛或平緩中含著銳氣。
【妙語如珠】:指詩文中警句妙語很多。
【明白如話】:形容詩文通俗易懂,像嘮家常一樣。
【排奡縱橫】:排奡:矯健的樣子。指詩文書畫筆力矯健奔放,不受約束。
【潘江陸海】:形容人詩文方面的才華橫溢。
【盤空硬語】:硬:指行文遒勁有力。語言遒勁有力像能在空中盤旋一樣。形容詩文氣勢磅礴,矯健雄渾。
【片箋片玉】:箋:精美的紙張。一片紙如同一片美玉。形容詩文秀美華麗。
【飄飄欲仙】:欲:將要。飄飛上升,像要超脫塵世而成仙。多指人的感受輕松爽快。亦形容詩文、書法等的情致輕快飄逸。
【平淡無奇】:奇:特殊的。指事物或詩文平平常常,沒有吸引人的地方。
【平澹無奇】:指事物或詩文平平常常,沒有吸引人的地方。同「平淡無奇」。
【破瓜之年】:瓜字可以分割成兩個八字,所以舊詩文稱女子十六歲時為「破瓜之年」。
【泣鬼神】:使鬼神為之哭泣。比喻詩文感人至深。
【敲金擊玉】:敲鍾擊磬。喻詩文聲調鏗鏘動聽。
【輕瑩秀徹】:瑩:光潔明亮;秀:秀麗;徹:透徹。比喻詩文的意境新、詞藻精、語句俊雅。
【清詞妙句】:清新絕妙的詩文詞句。形容詩詞所用的語言清新華美。
【清麗俊逸】:指詩文清美新穎,不落俗套。
【清如冰壺】:冰壺:盛冰的玉壺,喻指清白潔凈。比喻為人高潔,不同凡俗。也比喻詩文格調清新。
【清水出芙蓉】:芙蓉:荷花的別稱。形容詩文清麗,猶如出水的芙蓉一樣清新。
【清新俊逸】:指詩文清美新穎,不落俗套。
【清瑩秀徹】:瑩:光潔明亮;徹:通透。清潔光亮、秀麗透徹。形容詩文意境清新,詞藻華美。
【窮而後工】:工:精巧,精彩。舊時認為文人越是窮困不得志,詩文就寫得越好。
【秋水芙蓉】:芙蓉:荷花。比喻詩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艷麗的女子。
【屈艷班香】:屈:指屈原;班:指班固。象《楚辭》、漢賦那樣詞藻艷麗,情味濃郁。稱贊詩文優美。
【冗詞贅句】:冗:繁雜;贅:多餘無用的。指詩文中多餘無用的話。
【潤筆之絹】:為人作詩文書畫所得的報酬。
【潤筆之資】:為人作詩文書畫所得的報酬。
【三臡八菹】:泛指精美的餚饌。亦借喻精美的詩文。
【神龍見首】:指詩文跌宕多姿。
【神施鬼設】:施、設:指設計。如神鬼所做的一般。形容詩文十分精妙。
【沈詩任筆】:①南朝梁沈約以詩著稱,任昉以表、奏、書、啟諸體散文擅名,時人稱為「沈詩任筆」。筆,指無韻之文。②用以泛指詩文。
【生吞活剝】:原指生硬搬用別人詩文的詞句。現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機械的搬用經驗、理論等。
【首尾相赴】:頭和尾相互接應。指作戰相互接應。也形容詩文結構嚴謹。
【首尾相應】:頭和尾相互接應。指作戰相互接應。也形容詩文結構嚴謹。
【束上起下】:猶承上啟下。多用於詩文評語。
【搠筆巡街】:搠筆:插著毛筆;巡街:在大街上走。指貧窮的文人在街上賣詩文。
【搜奇檢怪】:搜尋新奇,挑選怪異。形容寫作詩文刻意雕琢。
【搜奇抉怪】:抉:挑選。搜尋新奇,挑選怪異。形容寫作詩文刻意雕琢。
【搜索腎胃】:形容竭力思索。指構思詩文。
【碎玉零璣】:比喻精美簡短的詩文。
【探驪獲珠】:驪:黑龍。《莊子·列禦寇》記載:有個靠編織蒿草簾為生的人潛入深水,得一顆價值千金的珠。比喻詩文寫作抓住了關鍵。
【堂皇富麗】:堂皇:盛大,雄偉;富麗:華麗。形容房屋宏偉豪華。也形容詩文詞藻華麗。
【天機雲錦】:天上織出的錦綉。比喻詩文華美精妙,渾成自然。
【天馬行空】:天馬:神馬。天馬奔騰神速,象是騰起在空中飛行一樣。比喻詩文氣勢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實。
【調脂弄粉】:①指婦女塗抹脂粉,整容打扮。②喻指詩文的富麗香艷。
【吐鳳噴珠】:形容詩文的華麗。
【吐屬不凡】:吐屬:談吐,措辭。指言談話語或詩文的遣辭用意不同凡響。
【吐屬大方】:吐屬:談吐,措辭。指言談話語或詩文的遣辭用意得體自然。
【唾玉鉤銀】:唾:出言;鉤銀:形容字的筆劃剛勁有力。字如銀鉤,出言如美玉。用作對他人書法詩文的贊美之辭。
【王後盧前】:指詩文齊名。
【王楊盧駱】:指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四人擅長詩文,對初唐文學革新有貢獻。
【文選爛,秀才半】:文選:指《昭明文選》。意思是熟讀了《文選》,就可以成為半個秀才。諷刺科舉取士的話。現也含有熟讀詩文對寫作有益之意。
【文字獄】:統治者從作者的詩文中摘取字句,羅織罪名而造成的冤獄。
【無縫天衣】:神話指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針線縫合,沒有縫兒。常以比喻詩文等事物沒有一點瑕疵。
【吸風飲露】:道家及詩文中常用以指神仙的絕食五穀。
【犀角燭怪】:藉以贊美詩文的深刻。
【掀雷決電】:掀:鼓盪;決:指迅速跳動。指雷鳴電閃。形容詩文氣勢宏偉,驚人耳目。
【香草美人】:舊時詩文中用以象徵忠君愛國的思想。
【香銷玉沉】:香、玉:舊詩文中美女的代稱。比喻美女死亡。
【興雲致雨】:興雲:布下雲彩。致雨:使下雨。神話傳說,神龍有布雲作雨的能力。借喻樂曲詩文,聲勢雄壯,不同凡響。
【雄文大手】:擅長寫作宏偉詩文的高手。
【須彌芥子】:意思是偌大一個須彌山塞進一粒小小的菜籽之中剛剛合適。形容佛法無邊,神通廣大。也形容詩文波詭變幻,才思出眾。
【須彌黍米】:意思是偌大一個須彌山塞進一粒小小的米粒之中剛剛合適。形容佛法無邊,神通廣大。也形容詩文波詭變幻,才思出眾。
【雪碗冰甌】:甌:盆碗之類的器皿。形容碗、盆器皿潔白乾凈。也比喻詩文清雅。
【壓卷之作】:壓:超過。指詩文書畫中能超過其它同類作品的、最出色的作品。
【言有盡而意無窮】:指詩文含義深刻,令人品味不盡。
【言有盡而音意無窮】:語言有窮盡而含意沒有窮盡。指詩文等蘊含著深刻含義。
【揚風扢雅】:品評詩文。
【一倡三嘆】:指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後多用以形容音樂、詩文優美,富有餘味,令人贊賞不己。倡,亦作「唱」。
【一辭莫贊】:贊:贊美。沒有一句妥貼的贊美話能表達。形容詩文寫得極好。
【一覽全收】:覽:看。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見了。形容建築物的結構沒有曲折變化,或詩文內容平淡,沒有回味。
【一覽無遺】:覽:看;遺:遺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見了。形容建築物的結構沒有曲折變化,或詩文內容平淡,沒有回味。
【一覽無余】:覽:看;余:剩餘。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見了。形容建築物的結構沒有曲折變化,或詩文內容平淡,沒有回味。
【一氣渾成】:形容詩文首尾貫通,完滿自然,不見雕鑿。
【一紙千金】:一紙價值千金。極言詩文價值之高。
【一字師】:指訂正一字之誤讀,即可為師。亦指更換詩文中一、二字的老師。
【一字之師】:改正一個字的老師。有些好詩文,經旁人改換一個字後更為完美,往往稱改字的人為「一字師」或「一字之師」。
【遺篇墜款】:指散佚的詩文篇章和書畫款識。
【意在筆前】:①指寫字構思在落筆以前。②作詩文先作思想上的醞釀,然後著筆。亦作「意在筆先」。
【溢於楮墨之表】:楮墨:紙墨。詩文、繪畫作品所要表達的某種思想感情超出紙墨之外。
【蠅聲蛙噪】:蒼蠅、青蛙無休止地鳴叫。比喻低劣的、無病呻吟的詩文。
【蠅聲蛙躁】:蒼蠅、青蛙無休止地叫。比喻低劣的、無病呻吟的詩文。
【郢中白雪】:指高雅的樂曲或詩文。
【游戲筆墨】:指以游戲態度所寫的詩文。
【游戲翰墨】:指以游戲態度所寫的詩文。同「游戲筆墨」。
【餘味無窮】:形容美妙的詩文、歌曲或可口的食物耐人回味。
【余響繞梁】:形容歌聲高亢圓潤,余韻無窮。亦比喻詩文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玉尺量才】:玉尺:玉制的尺,舊時比喻選拔人才和評價詩文的標准。用恰當的標准來衡量人才和詩文。
【玉佩瓊琚】:玉佩:玉做的佩飾。瓊琚:赤玉做的佩飾。①泛指玉制的佩飾。②對詩文作品的美稱。
【玉碎花銷】:玉、花:舊詩文中美女的代稱。比喻美麗的女子死亡。
【月旦評】:指品評人物或詩文字畫等。
【月露之體】:喻指辭藻華美而內容空乏的詩文。
【長歌代哭】:長歌:放聲歌詠,借指寫詩文。用放聲歌詠來代替痛哭泣,藉以抒發胸中的悲憤。
【長歌當哭】:長歌:長聲歌詠,也指寫詩;當:當作。用長聲歌詠或寫詩文來代替痛哭,藉以抒發心中的悲憤。
【臻微入妙】:形容詩文或書法的功力達到最微妙的佳境。
【咫尺萬里】:形容畫幅雖小,意境深遠。後也指詩文的含意深遠。
【質木無文】:指詩文質朴而少文采。也用以形容人品朴實無華。
【質直渾厚】:質樸厚重。常用以形容詩文書畫的筆力、風格。
【朱弦疏越】:形容詩文質朴而有餘意。
【珠圓玉潔】:比喻詩文圓熟明潔。
【自出新裁】:指出於自己心中的設計或籌劃。多指詩文、技藝等的構思有獨創性。同「自出心裁」。
【字字珠璣】:珠:圓的珍珠;璣:不圓的珍珠。形容詩文語言精煉,每個字都像珍珠一樣珍貴。
⑺ 與正有關的成語
成語:風華正茂、就地正法、名正言順、義正詞嚴、正經八百。
1、風華正茂 [ fēng huá zhèng mào ]
解釋:風華:風采、才華;茂:旺。形容青年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精神面貌。
引證:近代 毛澤東《沁園春·長沙》:「恰同學年少,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譯文:同學們正值青春年少,青春煥發、風采動人和才華橫溢的時候;大家躊躇滿志,意氣奔放,正強勁有力。
2、就地正法 [ jiù dì zhèng fǎ ]
解釋:正法,執行死刑。在犯罪的當地執行死刑。
引證: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十五回:「因為案情重大,並且是積案累累的,就辦了個就地正法。」
3、名正言順 [ míng zhèng yán shùn ]
解釋:名:名分,名義;順:合理、順當。原指名分正當,說話合理。後多指做某事名義正當,道理也說得通。
引證:春秋 孔子《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利。」
譯文:名分不正,說起話來就不順當合理,說話沒有道理,辦起事情來就不順利。
4、義正詞嚴 [ yì zhèng cí yán ]
解釋:義:道理。詞:言辭。道理正當公允,嚴肅的措詞。亦作「義正辭嚴」、「辭嚴義正」、「辭嚴意正」、「詞嚴理正」、「正義嚴辭」。
引證:清·林則徐《會諭同知再行諭飭義律繳土交凶稿》:本大臣、本部堂聲罪致討,義正詞嚴,斷斷不能再緩矣。
譯文:本大臣、本部堂宣布罪狀並加討伐,道理正當公允,絕對不能再推遲了。
5、正經八百 [ zhèng jīng bā bǎi ]
解釋:正經的,嚴肅認真的。猶名副其實。
引證:近代 張天民《創業》第二章:「秦發憤卻當了真,正經八百地說:『抗美援朝的時候起的。』」
⑻ 有關褒義詞的成語
褒義詞成語大全
描寫女性的褒義詞成語
小巧玲瓏
雍容華貴
嫵媚動人
小家碧玉
大家閨秀
秀外慧中
清純可愛
沉魚落雁
閉月羞花
柔情似水
善解人意
雅緻婉約
美艷絕倫
艷絕千秋
傾城傾國
清新淡雅
美輪美奐
螓首蛾眉
目若秋水
膚若凝脂
氣似幽蘭
烏珠顧盼
朱唇素手
回眸生花
纖纖玉指
素麵桃花
冰清玉潔
溫宛可人
含笑盈盈
描寫人物神態的成語
神采奕奕
眉飛色舞
昂首挺胸
炯炯有神
心曠神怡
心平氣和
目不轉睛
眉開眼笑
描寫英雄人物的成語
一身正氣
臨危不懼
光明磊落
堂堂正正
大智大勇
力挽狂瀾
急中生智
仰不愧天
鎮定自若
化險為夷
直言不諱
無所顧忌
真心誠意
侃侃而談
推心置腹
振振有辭
對答如流
自圓其說
描寫人的容貌或體態的成語
閉月羞花
沉魚落雁
出水芙蓉
明眸皓齒
美如冠玉
傾國傾城
國色天香
鶴發童顏
眉清目秀
和藹可親
心慈面善
冰清玉潔
雍容華貴
文質彬彬
威風凜凜
如花似玉
容光煥發
落落大方
描寫人的語言的成語
談笑風生
高談闊論
豪言壯語
誇誇其談
描寫謙虛的成語
不驕不躁
功成不居
戒驕戒躁
洗耳恭聽
虛懷若谷
慎言謹行
描寫學習的成語讀書學習
學無止境
學而不厭
真才實學
發奮圖強
廢寢忘食
爭分奪秒
力爭上游
披荊斬棘
日積月累
孜孜不倦
專心致志
神情專注
聞雞起舞
自強不息
只爭朝夕
不甘示弱
全力以赴
似懂非懂
描寫人物品質的成語
奮不顧身
舍己為人
堅強不屈
赤膽忠心
不屈不撓
忠貞不渝
誓死不二
威武不屈
捨死忘生
肝膽相照
克己奉公
一絲不苟
兩袖清風
見禮忘義
永垂不朽
頂天立地
豁達大度
兢兢業業
描寫人物行為的褒義詞成語:
(
1
)高尚:
高尚
暗室不欺
不同流俗
不欺暗室
不忘溝壑
赤子之心
德厚流光
高情遠致
高山景行
功德無量
厚德載物
懷瑾握瑜
蕙心紈質
見危授命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精金良玉
敬老慈幼
良金美玉
明德惟馨
年高德劭
前人栽樹,
後人乘涼
青天白日
山高水長
拾金不昧
玉潔松貞
沅茝灃蘭
雲中白鶴
志士仁人
傑出
風流人物
風華正茂
伏龍鳳雛
蓋世英雄
蓋世無雙
桂林一枝
鶴立雞群
鶴鳴之士
加人一等
矯矯不群
金榜題名
舉世無雙
絕世超倫
崑山片玉
人中之龍
首屈一指
鐵中錚錚
頭角崢嶸
無出其右
裒然舉首
一代風流
一世龍門
庸中佼佼
尊貴
⑼ 跟「和」有關的詞語、成語
彼唱此和 比喻一方倡導,另一方效仿
趁水和泥 利用現成的水來攪泥。比喻乘機行事
和氣生財 指待人和善能招財進寶
彼倡此和 和:附和;應和。比喻一方倡導,別一方效法;或互相配合,彼此呼應。
倡而不和 倡:同「唱」。和:響應。領唱無人應和。形容有人領導,但無人響應的冷清局面。
春風和氣 春天和煦的春風吹拂著人們。比喻對人態度和藹可親。
春和景明 春光和煦,風景鮮明艷麗。
此唱彼和 這里唱,那裡隨聲附和。比喻互相呼應。
地利人和 地利:地理的優勢;人和:得人心。表示優越的地理條件和群眾基礎。
調和鼎鼐 鼎:古代烹調食物的器具,三足兩耳;鼐:大鼎。於鼎鼐中調味。比喻處理國家大事。多指宰相職責。
風和日麗 和風習習,陽光燦爛。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氣。
風和日暖 風很平靜,陽光暖人。
割地求和 割讓土地,求得和平。
和而不唱 贊同別人的意見,不堅持自己的說法。
和而不同 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處,但不隨便附和。
和光同塵 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種光彩;同塵:與塵俗相同。指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消極處世態度。也比喻同流合污。
和藹可親 和藹:和善。態度溫和,容易接近。
和風細雨 和風:指春天的風。溫和的風,細小的雨。比喻方式和緩,不粗暴。
和顏悅色 顏:面容;悅:愉快;色:臉色。臉色和靄喜悅。形容和善可親。
和氣致祥 致:招致。和睦融洽,可致吉祥。
和衷共濟 衷:內心;濟:渡。大家一條心,共同渡過江河。比喻同心協力,克服困難。
和璧隋珠 比喻極珍貴的東西。
和盤托出 和:連同。連盤子也端出來了。比喻全都講出來,毫不保留。
和如琴瑟 比喻夫妻相親相愛。
和衣而卧 和:連著;卧:躺下。穿著衣服躺下睡覺。
和睦相處 彼此和好地相處。
渾俗和光 渾俗:與世俗混同;和光:混合所有光彩。比喻不露鋒芒,與世無爭。也比喻無能,不中用。
惠風和暢 惠:柔和;和:溫和;暢:舒暢。柔和的風,使人感到溫暖、舒適。
鸞鳳和鳴 比喻夫妻相親相愛。舊時常用於祝人新婚。
民和年豐 百姓安居,年成很好。
琴瑟調和 比喻夫妻恩愛。
曲高和寡 曲調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就少。舊指知音難得。現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時和年豐 和:和平;年:年成;豐:盛,多。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心平氣和 心情平靜,態度溫和。指不急躁,不生氣。
塤篪相和 舊時比喻兄弟和睦。
一倡百和 和:呼應,附和。一人首倡,百人附和。形容附和的人極多。
一唱一和 一個先唱,一個隨聲應和。原形容兩人感情相通。現也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互相呼應。
一團和氣 本指態度和靄可親。現也指互相之間只講和氣,不講原則。
遠來和尚好看經 比喻外地來的人比本地人更受重視。
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鍾 俗語。比喻遇事敷衍,得過且過。
跑了和尚跑不了廟 指縱然一時躲掉,但由於其他無法擺脫的牽累,最後還是無法脫身。
跑了和尚跑不了寺 指縱然一時躲掉,但由於其他無法擺脫的牽累,最後還是無法脫身。同「跑了和尚跑不了廟」。
丈二和尚 (歇後語)摸不著頭腦。指弄不清是怎麼回事。
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 俗語。比喻遇事敷衍,得過且過。也有無可奈何,勉強從事的意思。
白雪難和 白雪:指楚國一首歌曲名。
調和陰陽 謂使陰陽有序,風調雨順。舊多指宰相處理政務。
鼎鼐調和 相傳商武丁問傅說治國之方,傅以如何調和鼎中之味喻說,遂輔武丁以治國。後因以「鼎鼐調和」比喻處理國政。
鳳協鸞和 形容夫妻和睦,感情融洽。
更唱迭和 ①彼此唱和。②亦作「更唱迭和」。相互以詩詞酬答。③指互相呼應配合。
鼓腹含和 吃飽肚子,和樂相處。形容太平歡樂。
和藹近人 和藹:和善。態度溫和,容易接近。
和風麗日 謂天氣溫暖而晴朗。
和容悅色 同「和顏悅色」。
和顏說色 見「和顏悅色」。
狐唱梟和 喻壞人互相呼應。
混俗和光 同於塵俗,不露鋒芒。謂不求特異,與世無爭。
兩頭和番 謂兩面撥弄、攪和。
民和年稔 猶言民樂年豐。
內峻外和 內心嚴厲而外貌和藹。
你唱我和 和:依照別人詩詞的題材、體裁和韻腳來寫作詩詞。①指用詩詞相互酬答。②指雙方意見相同,互相支持。
琴瑟和好 比喻夫婦情深和美。亦作「琴瑟靜好」、「琴瑟之好」、「琴瑟之歡」、「琴瑟之樂」、「琴瑟和同」、「琴瑟和調」。
情投意和 投:契合。形容雙方感情融洽,心意完全一致。亦作「情孚意合」、「意同情合」、「情投意洽」、「情親意合」、「意合情投」、「情投氣合」。
日和風暖 見「日暖風和」。
日麗風和 和風習習,陽光燦爛。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氣。
日暖風和 風很平靜,陽光暖人。
上和下睦 謂長幼之間或上下級之間相處得很好。
隨聲附和 自己沒有主見,別人怎幺說,就跟著怎幺說。
隨聲趨和 見「隨聲附和」。
隋珠和璧 隋侯之珠與和氏之璧。泛指珍寶。
隨珠和璧 隨侯珠與和氏璧的並稱。傳說古代隨國姬姓諸侯見一大蛇傷斷,以葯敷之而愈;後蛇於江中銜明月珠以報德,因曰隨侯珠,又稱靈蛇珠。楚人卞和於荊山得一璞玉,先後獻給武王、文王,均以為石,和以欺君罪被砍斷兩足;成王登位,使人剖璞,果得夜光寶玉,因命之曰和氏璧。事見《韓
隋珠和玉 即隋珠和璧。
響和景從 見「響答影隨」。
雄唱雌和 比喻相互附和。
言歸和好 同「言歸於好」。
言和意順 言語和順,情意相諧。
一唱百和 形容附和的人極多
一倡一和 ①《詩·鄭風·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謂一個先唱,一個和聲,形容兩人感情相通。後多比喻兩人相互配合,彼此呼應。倡,亦作「唱」。②謂鳴聲相呼應。
一迎一和 一味迎合。
魚水和諧 形容夫婦關系和好諧調如魚水。
政清人和 政治清明,人心歸向,上下團結。
政通人和 政事通達,人心和順。形容國家穩定,人民安樂。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 比喻遇事敷衍,得過且過地混日子。
風和日美 〖解釋〗微風和暢,陽光明麗。同「風和日麗」。
風和日暄 〖解釋〗微風和暢,陽光溫暖。見「風和日暖」。
更唱疊和 〖解釋〗指相互以詩詞酬答。同「更唱迭和②」。
畫荻和丸 〖解釋〗用以稱贊母親教子有方。同「畫荻丸熊」。
秋高氣和 〖解釋〗形容秋空高朗、天氣晴和。
時和歲豐 〖解釋〗四時和順,五穀豐收。用以稱頌太平盛世。同「時和年豐」。
時和歲稔 〖解釋〗四時和順,五穀豐收。用以稱頌太平盛世。同「時和年豐」。
天時地利人和 〖解釋〗指作戰時的自然氣候條件,地理環境和人心的向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