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斯相關的成語天
❶ 李斯五嘆分別是那五嘆,用四字成語表述
李斯五嘆:嘆不得富貴,嘆物極將衰,嘆不能自主,嘆不勝怨悔,嘆無可奈何。 李斯的第一嘆是其由賤而貴的原動力。李斯年輕時在郡中當小官,看見官吏住房的廁所里老鼠吃臟東西,遇到人或狗,經常嚇得四處逃竄,而倉庫里的老鼠吃的是堆積著的糧食,住在高樓大廈之下,不受人和狗的驚擾,相比之下,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意思是說有的人高貴賢能,有的人沒有出息,就像這老鼠一樣,這是由他所處環境的優劣所決定的啊。這就是李斯的第一嘆:「廁鼠之嘆」。由此,身為小吏的李斯表現出了對權力的極度渴望,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人的高貴和低俗和他所處的環境息息相關,因此人應當往上爬,躋身權貴之列,為自己創造優越的環境。李斯的這一嘆,嘆出了他的人生哲學,正是這一人生哲學的推動,他才感到改變自身處境的緊迫性,因而師從荀卿,學習入仕的本領,然後背井離鄉屈身於權臣呂不韋門下,尋找接近秦始皇機會,向權力的頂峰一步步地攀爬。 李斯第二次感嘆時,其所處環境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當年的楚國上蔡小吏經過奮斗、鑽營,已經位極人臣,尊貴顯赫,家族也榮耀一時,女兒全部嫁入皇室,兒子都尚配公主,權力達到頂峰無人能及。其長子三川郡守李由告假回到洛陽家中,李斯在家中大宴賓客,文武百官前來祝賀,門庭若市,車馬絡繹不絕。當此時,李斯喟然而嘆曰:「夫斯乃上蔡布衣,閭巷之黔首……當今人臣之位無居上者,可謂富貴極矣。物極則衰,吾未知所稅駕也!」意思是說,他只是一介平民,受皇帝的提拔才達到現在的地位,現在朝中做官的人已沒有誰比他的職位高,可以說富貴到了極點,事物達到極盛就會衰減,不知自己將來的結局會怎樣啊。李斯的這一感嘆是感謝秦始皇的提拔重用,還是告誡自己要小心謹慎、克己奉公?非也。身處高位的李斯深知富貴權勢來之不易,如何能使這樣的待遇長久保持下去成了困擾他的心病,地位越高,恐懼越深。李斯的這種與生俱來的對權勢的患得患失不僅引來了第三嘆,並最終導致了他的可悲的下場。 李斯的第三次嘆息是其人生旅程中的轉折點,標志著李斯一步步淪入為虎作倀的罪惡深淵。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於沙丘。中車府令趙高對李斯軟硬兼施,威逼利誘,迫使李斯就範,演出了一出篡權的丑劇。在與趙高結束辯難時,李斯乃仰天而嘆,垂淚嘆息曰:「嗟乎!獨遇亂世,既以不能死,安託命哉!」意思是說他怎麼唯獨遇到這喪亂之世,既然不能以死效忠,又往何處寄託命運呢。以忠臣自居的李斯,為自己對秦始皇的背叛、對仁義道德的玷污找到了一個堂而皇之的借口:不是我不忠,實在是環境所迫啊。李斯的這一對亂世的嘆息掩蓋不了他自私自利的內心世界。一方面,其出色的政治智慧使他清楚趙高所作所為的性質及危害;一方面,竭盡全力追逐權勢的邪欲又死死扼住其良知和理智,最終從高謀,投入了趙高和胡亥的懷抱。李斯的這一嘆,源於廁鼠之嘆,又導向臨刑之嘆。其為自身的榮華富貴、為長久封侯蔭庇子孫而謀的私心昭然若揭。一個具有高度政治素質的權臣,最終聽命於一個宦官,其見風使舵、隨波逐流的投機鑽營者的本色可見一斑。這一嘆,使中國的歷史少了一位可以流芳千古的諍臣,多了一個追名逐利、助紂為虐的政客。此後的李斯已成為趙高手中的一枚棋子,一道障礙。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沒有了利用價值的政客李斯最終沒能逃脫趙高的手心。曾經的恐懼竟然成真了。此時的李斯披枷帶鎖,面容憔悴,天上地下的反差一下子擊倒了他,一時之間無法排遣,只有向天發泄,於是就有了這第四嘆。司馬遷在《史記》中是這樣描述的:斯仰天而嘆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為計哉!……吾以忠死,宜矣。……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趙高為佐,吾必見寇至咸陽,麋鹿游於朝也。」大意是說,實在可悲呀,既是無道的昏君,怎麼能為他施謀定計呢?願意為之身死卻選錯了效忠的人。二世倒行逆施,一定會被盜賊攻入咸陽的。這一嘆有對趙高的不屑與怨恨,有對胡亥的詛咒,唯獨沒有對自身的反省,一個舍職阿主、曲意逢迎的李斯虛偽的本來面目暴露無遺:前者對二世極盡逢迎之能事,今者對其惡毒詛咒,望其滅國,還自比忠臣義士關龍逢、比干、伍子胥輩,豈不讓九泉之下的伍子胥們暴跳如雷嗎? 虛偽的李斯咒罵歸咒罵,仍然心存僥幸,自認為有功於秦,渴望主子二世能「還他一個清白」。於是上獄中書,想以自己的辯才打動胡亥,但書信被趙高扣下,最終喪失了活命的機會,不僅如此,還禍及子孫與宗族,「腰斬咸陽市,而夷三族」。臨刑前,李斯面對兒子,老淚縱橫,發出最後一次感嘆:「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意思是說,他真想再和兒子一起牽著黃狗,出城到上蔡東門那邊去打獵捉兔,難道還可能嗎?最後的感嘆極為復雜,是慨嘆秦二世的昏聵,是後悔不該聽信趙高之言擁立二世,是慨嘆人生的無常,還是面對死亡仍在追念往日的繁華夢?或許這幾者兼而有之?李斯的這一臨刑之嘆是必然的,一個以喪失廉恥為代價而追逐名利、以「小我」為中心的人不管他們的前期是多麼的輝煌,那隻是暫時的,最後的歸宿 [趣讀史記]從李斯四嘆看中國歷史上大奴才的雙重性格
❷ 關於李斯的成語
李斯溷鼠,出自中抄國的古文,喻襲指人熱衷名利。
《史記·李斯列傳》:「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於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乃從荀卿學帝王之術。」
李斯是楚國上蔡人。他年輕的時候,曾在郡里當小吏,看到辦公處附近廁所里的老鼠在吃臟東西,每逢有人或狗走來時,就受驚逃跑。後來李斯又走進糧倉,看到糧倉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積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更不用擔心人或狗驚擾。於是李斯就慨然嘆息道:「一個人有出息還是沒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
❸ 和李斯有關的成語
和李斯有關的成語
李斯溷鼠,出自中國的古文,喻指人熱衷名利。 《史記·李斯列傳》:「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
❹ 李斯成語有哪些
裹足不前 發音 guǒ zú bù qián 釋義 裹:纏。停步不前,好象腳被纏住了一樣。 出處 秦·李斯回《諫逐客書》:答「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娛心悅目 發音 yú xīn yuè mù 釋義 娛、悅:使愉快。使心情愉快,耳目舒暢。 出處 秦·李斯《...
❺ 和李斯相關的成語有
和李斯相關的成語
比較常見的有這些:
裹足不前
發音
guǒ
zú
bù
qián
釋義
裹:纏。停步不前,回好象答腳被纏住了一樣。
出處
秦·李斯《諫逐客書》:「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娛心悅目
發音
yú
xīn
yuè
mù
釋義
娛、悅:使愉快。使心情愉快,耳目舒暢。
出處
秦·李斯《諫逐客書》:「所以飾後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後可。」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直取其清淡雅論,剖玄析微,賓主往復,娛心悅耳,非濟世成俗之要也。」
❻ 與「李斯」有關的成語,都有哪些
與「李斯」有關的成語有:裹足不前、娛心悅目
❼ 與李斯相關的成語
沒有與李斯相關的成語抄,有古文:
李斯溷鼠,出自中國的古文,喻指人熱衷名利。
《史記·李斯列傳》:「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於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乃從荀卿學帝王之術。」
❽ 和李斯相關的成語有
和李斯相關的成語
比較常見的有這些:
裹足不前
發音 guǒ zú bù qián
釋義 裹:纏。停內步不前,好象腳被纏住容了一樣。
出處 秦·李斯《諫逐客書》:「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娛心悅目
發音 yú xīn yuè mù
釋義 娛、悅:使愉快。使心情愉快,耳目舒暢。
出處 秦·李斯《諫逐客書》:「所以飾後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後可。」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直取其清淡雅論,剖玄析微,賓主往復,娛心悅耳,非濟世成俗之要也。」
❾ 一個手和一個天打一成語
拓展資料
【結構】主謂式。
【用法】用作貶義。用於掌權人。一般作賓語、定語。
【辨形】手;不能寫作「首」。
【近義詞】欺君罔世、欺上瞞下、橫行霸道
【反義詞】和平共處
【例句】如今人民已當家做主;地主老財~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
❿ 與李斯有關的成語
裹足不前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guǒ zú bù qián,形容有所顧慮而止步不敢向前。出自戰國·秦·李斯《諫逐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