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和尚一詞的意思是什麼成語是什麼意思

和尚一詞的意思是什麼成語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0-12-05 21:18:15

成語指著和尚罵賊禿是什麼意思,成語指著和尚罵

對著和尚罵賊禿,
出自《彷徨·肥皂》,形容指桑罵槐的行為。
成語例子:你簡直是對著和尚罵賊禿,不把我村長當作官

⑵ 形容和尚的成語是什麼

慈眉善目
【讀音】:cí méi shàn mù
【解釋】: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樣子。
【出處】:老舍《老張的哲學》:「圓圓的臉,長滿銀灰的鬍子,慈眉善目的

⑶ 和尚是什麼成語

和尚路口是
半路出家 [bàn lù chū jiā]
基本釋義
原指成年後才出家做和尚或內尼姑。比喻中途改行,從事容另一工作。
貶義
出 處
《亨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先前讀書;後來看看不濟;卻改行做生意;便是半路出家一般;買賣行中本不是你等伎倆;又把本錢消折去了。」

和尚打傘是

無法無天 [wú fǎ wú tiān]
基本釋義
舊指不顧國法和天理,任意干壞事。現多形容違法亂紀,不受管束。
貶義
出 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珍大奶奶是個老實頭;個個人都叫他養得無法無天的。」

⑷ 形容和尚成語是什麼

一心入空門
削發抄入山門
與亊無爭靜身心
形容「和尚」的成語有:遁跡空門
六根清凈
一塵不染
六塵不染
束身自修
遁跡空門 [
dùn

kōng
mén
] 指出家。避開塵世而入佛門。同「遁入空門」。
六根清凈 [
liù
gēn
qīng
jìng
] 佛家以達到遠離煩惱的境界為六根清靜。比喻已沒有任何慾念。
一塵不染 [

chén

rǎn
] 指佛教徒修行時,排除物慾,保持心地潔凈。
六塵不染 [
liù
chén

rǎn
] 佛教語,六塵:指色、聲、香、味、觸、法。指排除物慾,保持心地潔凈。

⑸ "和尚"是什麼意思

和,為三界統稱,尚,乃至高無上的意思,「和尚」之稱華藏世界只有釋迦能回稱得答.

「和尚」原來是從梵文這個字出來的,它的意思就是「師」。和尚本是一個尊稱,要有一定資格堪為人師的才能夠稱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稱的。這個稱呼並不限於男子,出家女眾有資格的也可以稱和尚。但是後來習俗上這個字被用為對一般出家人的稱呼,而且一般當作是男眾專用的名詞,這是和原來的字義不合的。

⑹ 與和尚.對應的詞語是什麼

尼姑

⑺ 和尚一詞原本的字義是什麼為什麼

「和尚」原來是從梵文這個字出來的,它的意思就是「師」。和尚本是一個尊稱,內要有一定資格堪為容人師的才能夠稱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稱的。這個稱呼並不限於男子,出家女眾有資格的也可以稱和尚。但是後來習俗上這個字被用為對一般出家人的稱呼,而且一般當作是男眾專用的名詞,這是和原來的字義不合的。

⑻ 關於和尚的成語

口頭禪 原指和尚常說的禪語或佛號。現指經常掛在口頭上而無實際意義的詞句。
出處:宋·王懋《野客叢書》附錄:「平生不學口頭禪,腳踏實地性虛天。」
把素持齋 把:遵守。齋:齋戒。指信佛者遵守吃素,堅持戒律。
出處:元·無名氏《女姑姑》三折:「念佛心把素持齋,不食葷啖柏。」
半路出家 原指成年後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從事另一工作。
出處:《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先前讀書,後來看看不濟,卻去改業做生意。便是半路出家的一般。」
半路修行 原指成年後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從事另一工作。
出處:參見「半路出家」。
持齋把素 把:遵守。齋:齋戒。謂信佛者遵守吃素,堅持戒律。
出處:元·無名氏《女姑姑》第三折:「念佛心把素持齋,不食葷啖柏。」
當頭棒喝 佛教禪宗和尚接待初學的人常常用棒一擊或大喝一聲,促他醒悟。比喻嚴厲警告,促使人猛醒過來。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黃檗運禪師法嗣·臨濟義玄禪師》:「上堂,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亦豎拂子,僧便喝,師亦喝。僧擬議,師便打。」
遁跡空門 指出家。避開塵世而入佛門。同「遁入空門」。
出處:《天雨花》第五回:「逼得我,此一身,走投無路,因此上,來披剃,遁跡空門。」
遁跡桑門 指避開塵世而出家為僧。桑門,即沙門。
出處:清·鈕琇《觚剩·樹怪》:「石濤和尚以前朝宗室,遁跡桑門,結茅於微之黃山。」
遁入空門 遁:逃遁;空門:指佛教,因佛教認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開塵世而入佛門。
出處:姚雪垠《李志成》第二十八章:「天下重見昇平,他自己決不留戀寶貴,功成身退,遁入空門做一個與世無爭的人。」
剪發被褐 指出家為僧尼。同「剪發披緇」。
剪發披緇 削發,身著僧尼服裝。指出家為僧尼。亦作「剪發被褐」。
開山老祖 開山:指在名山創立寺院;老祖:第一代創業的人。原指開創寺院的和尚。後借指某一事業的創始人。
出處:宋·辛棄疾《水龍吟》詞:「只應白發是開山祖。」
開山始祖 原指開創寺院的和尚。後借指某一事業的創始人。同「開山祖師」。
開山祖師 開山:指在名山創立寺院;祖師:第一代創業和尚。原指開創寺院的和尚。後借指某一事業的創始人。
出處:宋·辛棄疾《水龍吟》詞:「只應白發是開山祖。」
看破紅塵 舊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樂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極的生活態度。現也指受挫折後消極迴避、無所作為的生活態度。
出處:漢·班固《西都賦》:「闐城溢郭,旁流百廛,紅塵四合,煙雲相連。」
老僧入定 和尚靜坐,使心定於一處,不起雜念,叫入定。形容人靜靜地端坐著。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回:「看時,卻是個黑瘦老者,危然端坐,彷佛老僧入定一樣。」
面壁功深 面壁:佛家語,指面對牆壁默坐靜修。和尚面壁靜修,道行很深。比喻某人在某一方面造詣很深。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一:「寓止於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之測,謂之壁觀婆羅門。」
念念有詞 念念:連續不斷地念叨。舊指和尚念經,現指低聲自語或含糊不清地說個不停。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手裡捻珠,口內念念有詞,往那巽地上吹了一口氣,忽的吹降去,便是一狂風。」
僧多粥少 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夠分配。
出處: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六十二回:「師爺的席面是看得見的東西,再要來一個撞席的,便就僧多粥薄,相公就不夠吃了。」
四大皆空 四大:古印度稱地、水、火風為「四大」。佛教用語。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虛的。是一種消極思想。
出處:《四十二章經》二十:「佛言當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
天花亂墜 傳說梁武帝時有個和尚講經,感動了上天,天上紛紛落下花來。形容說話有聲有色,極其動聽(多指誇張而不符合實際)。
出處:《心地觀經·序品》:「六欲諸天來供養,天華(花)亂墜遍虛空。」
削發披緇 緇:黑色,借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剃光頭發,穿上僧衣。表示出家為僧。
出處:明·周楫《西湖二集·黨闍黎一念錯投胎》:「戴了儒衣儒冠,便是孔子;削發披緇,便是釋牟尼佛。」
沿門托缽 缽:和尚吃東西用的器具。原指僧徒化緣。比喻挨家乞討。
出處:清·無名氏《杜詩言志》卷一:「故讀者於此等處最要分別,不然則視少陵為隨地驀緣,沿門托缽者流矣。」
在家出家 指不出家當和尚,清心寡慾,在家修行。
出處:《法苑珠林》卷一0七:「在家出家,平等而受。」
丈二和尚 (歇後語)摸不著頭腦。指弄不清是怎麼回事。

⑼ 食前和尚,成語是什麼意思

食前方丈 shí qián fāng zhàng
成語解釋 方丈:一丈見方。吃飯時面前一丈見方的專地方擺滿了食物。屬形容吃的闊氣。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數百人,我得志,弗為也。」
成語例子 見著老人家的食前方丈侍妾數百人的行徑,不禁羨慕。(清 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七回)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孟子要求自己的學生積極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要學生不要氣餒,不要被對方顯赫威勢所嚇倒。面對這些王公大臣高堂大屋、食前方丈、侍妾數百,馬上想到自己一旦得志,絕不像他們這樣做,自己就不會心怯.

⑽ 形容"和尚"的成語是什麼

形容"和尚"的成語:

弄性尚氣、 口尚乳臭、 白衣尚書、 一息尚在、 尚方寶劍、 兼權尚計回、 注玄尚白答、 移風易尚、 禮尚往來、 好奇尚異、 尚堪一行、 一息尚存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