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和張良相關的成語故事

和張良相關的成語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06 00:29:05

成語故事運籌帷幄

[成語故事]

西漢初年,天下已定,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舉行盛大的宴會,喝了幾輪酒後,他向群臣提出一個問題:「我為什麼會取得勝利?而項羽為什麼會失敗?」高起、王陵認為高祖派有才能的人攻佔城池與戰略要地,給立大功的人加官奉爵,所以能成大事業。而項羽恰恰相反,有人不利,立功不授獎,賢人遭疑惑,所以他才失敗。漢高祖劉邦聽了,認為他們說的有道理,但是最重要的取勝原因是能用人。他稱贊張良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古人有名,有字,子房為張良的字)。」意思是說,張良坐在軍帳中運用計謀,就能決定千里之外戰斗的勝利。這說明張良心計多,善用腦,善用兵。

運籌帷幄

yùnchóuwéiwò

  • [釋義]運籌:籌劃;策劃。帷幄:軍中營帳。原指在營帳中謀劃制定作戰的方法策略。

  • [語出]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 [正音]籌;不能讀作「shòu」。

  • [辨形]帷;不能寫作「惟」;幄;不能寫作「握」。

  • [反義]握籌布畫運籌決策

  • [用法]含褒義。可用在軍事、政治、體育等方面。一般作謂語、定語。

  • [結構]補充式。

❷ 成語故事《孺子可教》

孺子可教
拼音: rú zǐ kě jiào 簡拼: rzkj
近義詞: 反義詞: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解釋: 指年輕人可培養。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例子:
謁後語:
謎語:
成語故事:
張良是秦朝末年人。因為行刺秦始皇沒有成功,他逃到下邳隱藏起來。

有一天,張良在一座橋上遇到一位老人,穿得破破爛爛的。那老人看見張良,把鞋子扔到橋下,對張良說﹕「小夥子,下去把鞋子給我撿上來。」 張良下橋把鞋子撿了上來,老人說﹕「給我穿上。」 張良跪在地上給他穿上鞋。老人笑著走了。走出老遠,又回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小夥子可以教啊! 五天後的早上到橋上來見我。」

五天後一大早,張良就來到橋上,但老人已經先到了。他責備張良來晚了,叫他五天後再來。第二次,雞一叫張良就趕到橋上,但老人又先到了。 這次老人大發脾氣,叫他五天後再來。這次,張良半夜就來了﹐等了一會兒,老人才到。老人非常高興,送給張良一本書,並告訴說 ,讀了這部書大有用處。 張良回家一看,原來是部兵法書,他日夜攻讀,後來幫助劉邦出謀劃策,統一了天下。

「孺子可教」指孩子是可以教誨的,後形容年輕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出自《史記•世家第二十五》)

❸ 張良擇留成語故事

張良擇留

漢高帝分封各功臣時,張良並無戰功,但高帝說,漢軍能於千里外獲勝,完全是張良在帳幕中計劃、調度的功勞。所以要他自選齊國三萬戶受封,而張良卻說他在留縣和高帝相會,是上天旨意,又幸而計謀都受高帝採用而奏效,所以只願受封留縣。見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後遂以張良擇留指不居功、不求厚賞。

❹ 張良受書的成語故事

孺子可教

張良,字子房。他原是韓國的公子,姓姬,後來因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隱匿,才改名為張良。
有一天,張良來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橋上散步,在橋上遇到一個穿褐色衣服的老人。那老人的一隻鞋掉在橋下,看到張良走來,便叫道:「喂!小夥子!你替我去把鞋揀起來!」
張良心中很不痛快,但他看到對方年紀很老,便下橋把鞋撿了起來。那老人見了,又對張良說:「來!給我穿上!」
張良很不高興,但轉念想到鞋都拾起來,又何必計較,便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老人站起身,一句感謝的話也沒說,轉身走了。
張良愣愣地望著老人的背影,猜想這老人一定很有來歷,果然,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來,說:「你這小夥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五天後的早上,請到橋上來見我。」張良聽了,連忙答應。
第五天早上,張良趕到橋上。老人已先到了,生氣地說;「跟老人約會,應該早點來。再過五天,早些來見我!」
又過了五天,張良起了個早,趕到橋上,不料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說:「你又比我晚到,過五天再來。」
又過了五天,張良下決心這次一定比老人早到。於是他剛過半夜就摸黑來到橋上等候。天蒙蒙亮時,他看到老人一步一挪地走上橋來,趕忙上前攙扶。老人這才高興地說;「小夥子,你這樣才對!」
老人說著,拿出一部《太公兵法》交給張良,說:「你要下苦功鑽研這部書。鑽研透了,以後可以做帝王的老師。」
張良對老人表示感謝後,老人揚長而去。後來,張良研讀《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漢高祖劉邦手下的重要謀士,為劉邦建立漢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留侯張良者,其先韓人也。良嘗從容步游於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歐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良因怪之,跪曰:「諾。」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後,何也?」去,曰:「後五日早會。」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復怒曰:「後,何也?」 去,曰:「後五日復早來。」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後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遂去,無他言,不復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節選自《史記·留侯世家》

❺ 有關「尊師重道」的成語故事

百世之師 程門立雪 寸草春暉 恩同父母

恩逾慈母 經師人師 敬老慈幼 敬老尊賢

門牆桃李 良師益友 師道尊嚴 貪賢敬老

萬世師表 嚴師益友 一字之師 尊師重道

飲水思源 洗耳恭聽

三人行,必有我師

❻ 張良有哪些故事典故

1、運籌帷幄

劉邦稱帝後,曾問群臣自己為何得天下。高起、王陵都稱贊他是因為大仁大義。劉邦道:「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並認為,自己能任用張良、蕭何、韓信三人,因此得天下。

2、退隱黃袍山

相傳漢相張良助劉邦平定天下後,即尋其師黃石公居住的通城縣張師山。張良在張師山相距約50公里處訪得一風景宜人的黃袍山隱居下來,張良並修建了「良山道觀」,在道觀不遠處創辦了「伐桂書院」,以授當地孩子文字。

伐桂書院遺址位於湖北省通城縣黃袍山大堝山谷中,伐桂書院古石碑仍存。黃袍山後人為了紀念張良,為其修建了圮橋和石墓。

明清朝時期有一帝王訪此山,親書「圮直德眙」,以紀念這位漢朝時期的智相。「圯直德眙」古匾現高掛於通城縣黃袍山大堝的黃庭堅故居「魯直第」的側堂之上。

3、暗度陳倉

張良送劉邦到褒中。此處群山環抱,沿途都是懸崖峭壁,只有棧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別無他途。張良觀察地勢,建議劉邦待漢軍過後,全部燒毀入蜀的棧道,表示無東顧之意,以消除項羽的猜忌,同時也可防備他人的襲擊。

這樣,就可以乘機養精蓄銳,等待時機,再展宏圖了。劉邦入漢中後,勵精圖治,積極休整。同年八月,劉邦用大將韓信之謀,避開雍王章邯的正面防禦,乘機從故道「暗渡陳倉」,從側面出其不意地打敗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一舉平定三秦,奪取了關中寶地。

略定三秦,劉邦倚據富饒、形勝的關中地區,便可以與項羽逐鹿天下了。一個「明燒」,一個「暗渡」,張、韓攜手,珠聯璧合,成為歷史上的一段膾炙人口的佳話。

4、張良與道教

張良曾遇黃石公授書,讀後便能應機權變,輔佐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張良還以此修之於身,能煉氣絕粒,輕身羽化。與綺里季、東園公、甪里先生、夏黃公,為雲霞之交。後解形於世,葬龍首原。赤眉軍起義,有人發其墓,但見黃石枕,化而飛去,不見其屍形衣冠,得《素書》一篇及《兵略》數章。

相傳張良登仙後,位為太玄童子,常從太上老君於太清之中。其八世孫張道陵亦得道。又據《巢縣志》記載,巢縣白雲山有子房洞。相傳為張良辟穀隱修之地,後人置祠,歲奉香火。又陳縣天授觀為奉祠之所,宋政和間封為「凌虛真人」。

5、黃石公授書張良

張良刺殺秦王未遂,被全國通緝,不得不隱姓埋名,逃亡到下邳,躲避風聲,一天,張良在沂水圯橋頭閑逛,看見一位穿著道家服裝的老者。

那老者看見張良走來,故意把自己腳上的鞋子掉到橋下,張良拿著鞋來到橋上,老者又伸出腳來讓張良為他穿上:張良再次強壓怒火,為老者穿了鞋。那位老者也沒有道謝,站起來一笑而去,張良心裡萬分驚訝,獃獃地望著老者的背影。

沒想到老者已經在此等候他了。老者大怒,對張良說:「你與老人約定,為什麼遲到,回去吧。五天以後早些來!」這樣又過了五天,到了約定的日子,雞一打鳴,張良就來到橋上,沒想到老者有先在橋上等他。

老者這次怒容滿面地斥責張良:你為什麼又遲到?以後一定要早些來。五天後,張良半夜就來到橋上,過了一會兒,他看見那位老者走過來了。這次,老者高興地說;「應苡如此!」然後拿出一部書,對張良說:「你熟讀這部書,就可以輔佐帝王,十年之後定會成功。十三年後你再來見我,我就是谷城山下的黃石。

天亮以後,張良拿出書一看,原來是《廣太公兵法》。從此,張良日夜研讀此書,俯察天下大事,後來成為一個深明韜略、文武兼備的「智囊」。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舉兵反秦。此後,各地起義武裝風起雲涌。

張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人,舉起了反秦大旗。後來因自感勢單力孤,難以立足,於是率眾准備投靠景駒,途中正好遇到劉邦率領義軍在下邳一帶活動。兩人一見傾心,張良屢次以《太公兵法》進說劉邦,劉邦多能領會其義,並經常採納張良的建議。於是,張良改變了投靠景駒的打算,決定跟隨劉邦。

❼ 張良說我出謀劃策的歷史典故或原因有

霸王別姬

【成語故事】楚漢相爭時,西楚霸王項羽在和劉邦為了爭奪帝位,進行長達十幾年的戰爭。最後項羽在烏江兵敗,自知大勢已去,在突圍前夕,不得不和虞姬決別,最後自刎身亡

項庄舞劍

【成語故事】公元前208年,項羽率40萬大軍開往咸陽,被劉邦的守軍擋住。項伯請劉邦到鴻門赴宴。劉邦到鴻門後,項羽設計讓項庄舞劍助興,意在乘機殺了劉邦。項伯也舞劍助興,百般保護劉邦,劉邦手下樊噲沖進營帳來保護劉邦,劉邦借機逃離

十面埋伏 【成語故事】楚漢相爭時期,漢王劉邦重用淮陰人韓信,先後活捉魏王豹、趙王歇、燕王藏荼、齊王田廣。他被劉邦封為齊王後率30萬大軍和彭越的軍隊會師,把項羽圍困在垓下,他採取十面埋伏的戰術,逼使項羽在烏江自刎,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暗渡陳倉【成語故事】秦末項羽滅了秦以後,自封西楚霸王,背叛誰先攻入咸陽的人為王的約定,劉邦極為不滿,領兵進入四川,沿途燒了巴蜀的棧道,封為漢王,劉邦得到韓信的幫助,明裡在修棧道,背地繞道輕取項羽的大將章邯,進而取得中原為王

四面楚歌【成語故事】楚漢相爭時期,項羽攻佔秦都以後,燒殺擄掠,人民怨聲載道。漢王劉邦趁機出擊想衣錦還鄉的項羽,讓大軍把項羽圍在垓下,並設下「四面楚歌」之計,項羽以為漢軍已經攻佔楚地,以為天要滅他,只好邊飲酒邊唱歌,悲壯自刎身亡
汗馬功勞【成語故事】西漢初期,蕭何跟隨劉邦打天下,出謀劃策,劉邦當了皇帝後就讓蕭何做丞相,其他武將不服,劉邦說:「打獵的時候,追逐野獸的狗,而指明野獸方向的是人,你們只是有功勞的狗,而蕭何則是這個獵人。」
拔幟易幟【成語故事】西漢初年,韓信率漢軍攻打趙軍,即將到達井陘口,先挑選輕騎2000人,人持一紅色旗幟,抄小路埋伏在趙營附近,接著背水列陣引誘趙軍。趙軍傾巢而出,漢軍佯敗而退,先前埋伏的士兵沖進趙軍營中掛上漢軍紅旗,趙軍因此大敗

養虎遺患【成語故事】秦朝被推翻後,楚軍與漢軍訂立和約,以鴻溝為界,西邊歸漢,東邊歸楚,宣布停戰。項羽領兵東歸,劉邦西進。張良和陳平對劉邦說:「目前漢軍勢力日益強大,諸侯也支持,可抓住時機消滅楚軍,不能養虎遺患。」
破釜沉舟【成語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將章邯帶20萬大軍進攻諸侯國趙國,趙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讓宋義掛帥,項羽輔佐率軍救援,宋義故意拖延時機,項羽殺了宋義並率軍渡過漳水去援趙,他們把鍋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決戰,終於擊敗秦軍
分我杯羹【成語故事】楚漢相爭時期,項羽擔心長期對峙下去對他不利,於是抓了劉邦的父親,揚言劉邦不投降就殺了他父親燉成肉羹吃,劉邦聽說後說我們兩人是結拜兄弟,我的父親也是你的父親,如果殺了的話就分一杯羹給他。項羽聽從項伯的勸告沒有動手殺人
大逆不道【成語故事】秦朝末年,楚漢相爭,楚軍與漢軍在廣武城相遇,項羽想與劉邦單獨角斗來結束戰事,劉邦活不肯應戰,只是列舉項羽十大罪狀,說項羽是大逆不道。項羽氣得渾身發抖,命令士兵向漢軍放箭,劉邦中箭,漢軍只好退回皋城防
解衣推食【成語故事】楚漢相爭時期,項羽手下的韓信因得不到重用就投靠劉邦。劉邦認為韓信是一個很好的人才,就把他的衣服送給韓信,還給韓信送去精美的食物、兵馬。韓信帶兵滅掉齊國。項羽派武涉去勸韓信自立為王,被韓信拒絕
借箸代籌【成語故事】楚漢相爭時期,劉邦與項羽爭執不下時,謀士鸝食其也沒有別的好辦法,這時張良進來拜謁。劉邦問怎樣才能盡快戰勝西楚霸王項羽。張良見劉邦桌上有筷子,就拿起筷子在桌上畫起來,指點江山。劉邦頓時茅塞頓開、喜笑顏開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成語故事】楚漢相爭時,項羽屯兵40萬在新豐鴻門,謀士范增設計要除掉劉邦。劉邦依約赴鴻門宴,范增請項庄舞劍助興,意圖殺害劉邦。張良叫來樊噲,劉邦借上廁所的機會與樊噲商議如何逃走,樊噲說:「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❽ 張良 蕭何 曹參......有關的典故或成語

與張良有關的成語中「孺子可教」。
「孺子可教」指孩子是可以教誨的,年輕人是可以培養,後形容年輕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張良是秦朝末年人。因為行刺秦始皇沒有成功,他逃到下邳隱藏起來。
有一天,張良在一座橋上遇到一位老人,穿得破破爛爛的。那老人看見張良,把鞋子扔到橋下,對張良說:「小夥子,下去把鞋子給我撿上來。」 張良下橋把鞋子撿了上來,老人說:「給我穿上。」 張良跪在地上給他穿上鞋。老人笑著走了。走出老遠,又回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小夥子可以教啊! 五天後的早上到橋上來見我。」
五天後一大早,張良就來到橋上,但老人已經先到了。他責備張良來晚了,叫他五天後再來。第二次,雞一叫張良就趕到橋上,但老人又先到了。 這次老人大發脾氣,叫他五天後再來。這次,張良半夜就來了,等了一會兒,老人才到。老人非常高興,送給張良一本書,並告訴說 ,讀了這部書大有用處。 張良回家一看,原來是部兵法書,他日夜攻讀,後來幫助劉邦出謀劃策,統一了天下。 (出自《史記•世家第二十五》)

與蕭何有關的成語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釋 義】蕭何,漢高祖劉邦的丞相。成事由於蕭何,敗事也由於蕭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由這一個人造成的。
【用 法】作賓語、分句;指成敗都在於一個人。
【文言文】韓信為人告反,呂後預召,恐其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稱陳豨已破,紿信曰:『雖病強入賀。』信入,即被誅。信之為大將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又出其謀,故俚語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語。

與曹參有關的成語是「蕭規曹隨」。
曹參是漢朝的開國功臣,他和他的戰友韓信、張良、蕭何一起緊密團結在泗水亭長、大流氓劉邦周圍,打下了一個大大的江山,建立了大漢朝。在曹參還是一個社會閑雜人等的時候,就和蕭何關系好得能穿一條褲子。待到劉邦開國做了皇帝,各自都是出將入相的大人物。蕭何官居相國,地位比曹參要高,他們老哥倆的關系也就疙疙瘩瘩,大不如從前了。等到蕭何風燭殘年、即將離世,推薦繼任者時,沒想到蕭何到底難忘舊情,只薦舉了曹參一人。這樣,蕭何前腳奔赴黃泉,曹參後腳就做了相國。
曹參做了相國,卻不像一般人那樣非得搞個「新官上任三把火」,什麼都要來新的。曹參是大小事務都按老規矩辦,他的前任、老朋友蕭何怎麼定的他就怎麼做,一點也沒有「制度創新」意識。這樣還不夠,在選人用人上他有自己的獨特標准,凡是生性純朴又不善言辭的,他委以重任,能說會道語言苛刻的,追求能吏名聲的一律炒他魷魚。身為相國,曹參哪裡有一點日理萬機的模樣,終日泡在酒壇子里,具體事務能不管的都不管。他的同僚和朋友看他上任多日,一點新氣象都沒有,就替他著急,於是就到他的相國府上,想勸說幾句。沒想到客人一到府上,曹參就以好酒相待,客人剛想開口說事,曹參就舉起酒杯要一干而盡,直到把客人灌醉而去。長此以往,成了習慣。
相國府後面有個小花園,小花園緊臨著官吏宿舍。相國府里的大小官員也跟相國一樣,每日飲酒唱歌,鬧騰個沒完,這就叫上行下效。同僚厭惡這些事,覺得這樣下去不好。於是就把曹參找來,指望他來管束部下,曹參趕到小花園之後,不僅不做處理,反而吩咐手下加個酒杯,要跟他們一起飲酒唱歌,把同僚的鼻子都氣歪了。
一來二去,曹參的「荒唐」行徑傳到了皇帝惠帝的耳里,惠帝平日里看曹參自打坐上了相國的高位,吊兒郎當的樣子也覺得不對勁。一日,把曹參叫來想狠「克」他一頓,好讓他勤快點。曹參知道惠帝的意思,一進門就脫下帽子謝罪,對惠帝說:「陛下英明神武,但和先帝相比,誰更強一些呢?」惠帝說:「朕怎能比得上先帝呢。」曹參說:「那我跟前任蕭何相比,誰更賢良呢?」惠帝說:「你好像比不上蕭何。」曹參說:「陛下天生慧眼,說得太對了。陛下您看,高祖與蕭何打下江山,法令頒行天下,清楚明了。如今陛下把手籠在袖子里,不用去做什麼就能天下太平。身為朝臣,我等只要謹守職責,厲行前法不就足夠了嗎?」惠帝是個明白人,一聽這話就說:「好,你不用說了。」
曹參輕松瀟灑的當了三年相國,老百姓休養生息,安居樂業,國力一天比一天強盛。他死後,皇帝封他為懿侯。老百姓覺得曹參與前任相國雖然反差很大,但幹得有聲有色,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有這樣的相國真是百姓的好福氣,自發地給他寫了一首歌,廣為流傳,成了當時的流行歌曲。歌是這樣唱的:

「蕭何制定好法律,一一明確公正,官民標准統一;
曹參代之為相,堅守善法,毫不失職。
天下感戴他清凈無為而治,人民得以安寧享太一。」

後人將曹參的故事總結為四個字,就是成語「蕭規曹隨」。曹參雖然懶,卻懶得有水平。

❾ 成語故事獨當一面

張良是西漢初大臣,字子房。公元前208年,張良聚眾歸劉邦後,成為劉邦的重要謀士,為劉邦奪取天下,出了不少的計謀。劉邦曾誇贊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深受劉邦的尊重。
有一次,劉邦、項羽交戰到了彭城,劉邦的軍隊大敗而還,撤到下邑。劉邦非常惱火,跳下馬對張良說:「誰能替我出這口氣,我就把關東讓給誰,快告訴我,誰能有這種力量。」張良說:「九江的英布是西楚的猛將,現在與項羽發生矛盾。還有西楚大將彭越和齊國聯合,准備背叛項羽,這兩個人,可以利用。至於大王的將領,只有韓信可以立此大功,獨當一面。如果大王把關東交給他們這三個人,你這口氣一定能出,西楚必敗。」
劉邦立刻按張良的話去做,最後果然打敗了項羽。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