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和祖di逖有關的成語

和祖di逖有關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2-06 01:08:39

A. 我們學習關於逖的成語故事是什麼,

聞雞起舞

【拼 音】:wén jī qǐ wǔ

【解 釋】:一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形容有志報國之士奮發圖強回;也比喻答抓緊時間不懈努力.雞:雞鳴報曉.

【出處】:《晉書·祖逖傳》:傳說東晉時期將領祖逖年青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煉。

B. 寫出歷史人物相關的成語諸葛亮( )租逖( )勾

草船借箭,聞雞來起舞,卧薪嘗膽源。
聞雞起舞,原意為聽到雞啼就起來舞劍,後來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即時奮起。《晉書·祖逖傳》記述:傳說東晉時期將領祖逖他年輕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煉。

C. 人和聞有關系的成語

【僾見愾聞】僾:隱約,彷彿;愾:嘆息。彷彿看見身影,聽到嘆息。多形容對已過世尊長的懷念。
【博見洽聞】博、洽:廣博。廣知事物,學識豐富。
【博洽多聞】洽:廣博;聞:見聞。知識豐富,見聞廣博。
【不求聞達】聞:有名望;達:顯達。不追求名譽和地位。
【博識洽聞】見多識廣,學識博大。
【不問不聞】聞:聽。人家說的不聽,也不主動去問。形容對事情不關心。
【不聞不問】聞:聽。人家說的不聽,也不主動去問。形容對事情不關心。
【博聞辯言】博:多。聞:傳聞。辯言:巧言。形容道聽途說,似是而非的言論。
【博聞多識】博:廣博;聞:見聞;識:學識。知識豐富,見聞廣博。
【博物多聞】指見多識廣,知識淵博。
【博聞強記】聞:見聞。形容知識豐富,記憶力強。
【博物洽聞】博、洽:廣博。廣知事物,學識豐富。
【博聞強識】聞:見聞。形容知識豐富,記憶力強。
【博聞強志】形容知識豐富,記憶力強。
【兵聞拙速】指用兵打仗當求速勝而不計戰法的巧拙。
【博學多聞】博學:廣博。學識廣博,見聞豐富。
【博學洽聞】博學:廣博。學問廣博,見識豐富。
【不相聞問】聞問:通消息,通音訊。指沒有聯系或斷絕往來。
【不相問聞】指沒有聯系或斷絕往來。
【臭不可聞】臭得使人受不了。比喻人名聲極壞。
【慘不忍聞】聞:聽。凄慘得叫人不忍心聽。
【充耳不聞】充:塞住。塞住耳朵不聽。形容有意不聽別人的意見。
【傳聞失實】傳聞:輾轉傳述聽到的。由於輾轉相傳,已不符合起初的情況。
【傳聞異辭】傳聞:原指久遠的事,後指聽來的傳說;異辭:原指措詞有所不同,後指說法不一致。指傳說不一致。
【杜耳惡聞】塞住耳朵不願聽。
【單見淺聞】指見識短淺。
【殫見洽聞】殫:盡,完全;洽:廣博。該見的都見過了,該聽的都聽過了。形容見多識廣,知識淵博。
【道路傳聞】在道路上傳播聽到的消息。指社會上廣為流傳的消息。
【多聞強記】聞:見聞。形容知識豐富,記憶力強。
【多聞闕疑】聞:聽;闕疑:有疑問的地方要保留。雖然見多識廣,有不懂之處,還應存有疑問。指謙虛謹慎的治學態度。
【獨學寡聞】獨學:指自學而無以指導切磋。獨自學習,無人切磋,則孤陋寡聞。形容孤偏鄙陋,見聞不多。
【耳不忍聞】不忍心聽,形容情景十分凄慘。
【耳聞目睹】聞:聽見;睹:看見。親耳聽到,親眼看見。
【耳聞目擊】擊:接觸。親自聽說,親眼看見。
【耳聞目見】親自聽見和親眼看見的。
【耳聞目覽】親自聽見和親眼看見的。
【耳聞目染】染:沾染。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耳聞眼睹】聞:聽見;睹:看見。親耳聽到,親眼看見。
【耳聞眼見】親自聽見和親眼看見的。
【耳聞則誦】聽過就能背出來。形容記憶力強。

【方聞之士】有道而博聞的人。
【亘古奇聞】亘古:從古代到現代;奇:稀有不常見的。從古到今很少聽到或見到的事情。
【亘古未聞】指從古到今都沒有聽說的
【亘古新聞】亘古:從古代到現代。從古到今很少的事情。
【廣見洽聞】洽:廣博。看的廣,聽的多。形容見識廣博。
【寡見少聞】聽的少,見的少。形容學識淺薄,見聞不廣。
【鼓角相聞】鼓:戰鼓;角:號角。戰鼓聲、號角聲不斷傳出。形容軍隊駐地警戒,備戰不懈,紀律森嚴。
【寡見鮮聞】形容學識淺薄,見聞不廣,知識貧乏。
【孤陋寡聞】陋:淺陋;寡:少。形容學識淺陋,見聞不廣。
【詬如不聞】詬:辱罵。被人辱罵卻好像沒有聽見一樣,不動聲色,形容寬宏大量,有涵養。
【寡聞少見】聽的少,見的少。形容學識淺薄,見聞不廣。
【穢德彰聞】穢德:丑惡的品質和行為;彰:明顯。丑惡的品質和行為已經為人所共知。
【恢奇多聞】恢奇:特別奇特。形容人壯偉傑出,見多識廣,不同尋常。
【駭人聽聞】駭:震驚。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害怕。
【駭人聞見】使人目見耳聞感到震驚。同「駭人視聽」。
【駭人聞聽】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害怕。同「駭人聽聞」。
【呼天不聞】向天呼喚求助,但天卻聽不到。比喻求告無門,無處訴說。
【罕聞寡見】罕、寡:少。見識不廣,知識有限。
【晉惠聞蛙】比喻愚昧寡聞。
【驚見駭聞】耳聞目見後內心震驚。同「驚耳駭目」。
【寂寂無聞】指毫無聲息,默默無聞,沒有名氣。
【雞犬不聞】形容極為荒涼冷僻。
【雞犬相聞】指人煙稠密。
【舉世聞名】舉世:全世界。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久聞大名】聞:聽到。早就聽到對方的盛名。多用作初見面時的客套話。
【曠古奇聞】曠古:自古所沒有的。自古以來從未聽到過的奇異事情。
【曠古未聞】曠古:自古以來。自古以來沒有聽說過。
【款啟寡聞】款啟:見識狹小。形容學問淺、見識少。
【款學寡聞】形容學問淺、見識少。
【目睹耳聞】睹:看見;聞:聽見。親耳聽到,親眼看見。
【目見耳聞】指親眼看見,親耳聽到。
【目擊耳聞】親眼看到,親耳聽到。
【漠漠無聞】聞:出名。指無聲無息,無人知曉。
【默默無聞】無聲無息,沒人知道。指沒有什麼名聲。
【沒沒無聞】無聲無息,沒人知道。指沒有什麼名聲。
【昧昧無聞】聞:出名。指無聲無息,無人知曉。
【沒世無聞】指終身不為人知。
【昧死以聞】昧:冒。聞:使聽到。冒著死罪來稟告您。表示謹慎惶恐。
【名聞利養】佛家語。指名聲遠聞,以利養身。
【名聞天下】形容名聲極大。

【名聞遐邇】名聲傳揚到各地,形容名聲很大。
【碌碌無聞】碌碌:平庸的樣子。形容人平平庸庸,沒有名望。
【瞭然無聞】瞭然;完全。完全沒有聽見。
【覽聞辯見】指見識多,能說會道。
【令聞廣譽】令:美、善;聞:名聲。美好的名聲,很大的榮譽。
【令聞嘉譽】對有功德的人記載其功績,進爵嘉獎。
【令聞令望】令聞:美好的名聲;令望:有美好的威儀,使人景仰。有美好的名聲和品德,使人仰慕效法。
【洽博多聞】指知識和見聞廣博。
【洽博德聞】謂知識和見聞廣博。
【千古奇聞】奇聞:驚奇動聽的事情。少有的使人驚奇的事情。
【前古未聞】指從來沒有聽說過。
【強記博聞】指記憶力強,見聞廣博。
【淺見寡聞】淺見:膚淺的見解;寡聞:聽到的很少。形容見聞不廣,所知不多。
【強識博聞】指記憶力強,見聞廣博。同「強記博聞」。
【前所未聞】前:先前。從來沒有聽說過。
【洽聞博見】見聞廣博,知識豐富。
【洽聞強記】見聞廣博,記憶力強。
【淺聞小見】聞:見識。學問淺薄,見解不高。
【區聞陬見】見聞不廣,學識淺陋。
【如是我聞】如是:指佛經經文內容如此;我聞:阿難自稱我聞之於佛。佛教傳說,後為佛經開卷語。
【仁心仁聞】聞:出名,有聲望。有仁慈的心腸,有仁愛的聲譽。
【聳動聽聞】聳:通「悚」,驚動。誇大或捏造事實,使人聽了感到驚異或震動。
【束教管聞】指學識淺陋,見聞不廣。
【所見所聞】看到的和聽到的。
【澌滅無聞】澌滅:消失干凈。形容徹底消失,沒有人知道。
【聳人聽聞】聳:驚動。誇大或捏造事實,使人聽了感到驚異或震動。
【聲聞過情】名聲超過實際。
【聲聞過實】聲聞:聲望,名聲;過:超過;實:實際。名聲超過實際情況。指名不副實。
【聲聞九皋】九皋:深澤。比喻負有盛名,為世人所稱譽。
【上聞下達】聞:聽見;達:通曉,明白。使上級知道,下級的人明白。
【山陽聞笛】比喻沉痛懷念故友。
【使之聞之】聞:聽見。故意讓人聽見。
【聽而不聞】聞:聽。聽了跟沒聽到一樣。形容不關心,不在意。
【逖聽遠聞】謂視聽范圍很遠很廣。
【逷聽遠聞】「逷」同「逖」。指視聽范圍很遠很廣。
【天下奇聞】奇聞:罕見的見聞。天下少有的令人驚奇的事情。
【聞寵若驚】猶言受寵若驚。因為得到寵愛或賞識而又高興,又不安。
【聞道猶迷】聞:聽到,引申為知道;道:道路,指正道;猶:還;迷:迷失。已經知道哪是正路,還是往迷路上走。比喻知錯不改,一錯到底。
【聞風而動】風:風聲,消息。一聽到風聲,就立刻起來響應。
【聞風而起】聞:聽到;風:風聲,消息。一聽到風聲,就立刻起來響應。

【聞風而逃】風:風聲。聽到風聲,立即逃跑。
【聞風而興】一聽到風聲,就立刻起來響應。同「聞風而起」。
【聞風而至】一聽到消息就來。形容行動迅速。
【聞風破膽】聽到一點風聲就嚇破了膽。形容對某種力量的極度惶恐。
【聞風喪膽】喪膽:嚇破了膽。聽到風聲,就嚇得喪失的勇氣。形容對某種力量非常恐懼。
【聞風逃遁】風:風聲,消息;逃遁:遠逃。聽到一點風聲就逃得遠遠的。
【聞風響應】聽到風聲就起而贊同支持。
【聞風遠遁】風:風聲,消息;遠遁:遠逃。聽到一點風聲就逃得遠遠的。
【聞風遠揚】風:風聲,消息。指聽到一點風聲就逃得遠遠的。
【聞風自遁】聞:聽到;風:風聲,消息;遁:逃跑。聽到風聲自己逃跑了。形容非常怕對方。
【聞過則喜】過:過失;則:就。聽到別人批評自己的缺點或錯誤,表示歡迎和高興。指虛心接受意見。
【聞呼即至】聞:聽到;呼:呼喚;即:立刻;至:到。聽到呼喚立刻就到。形容動作迅速。
【聞雞起舞】聞:聽到。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聞名喪膽】聽見名字就嚇破了膽。形容威名很大,使人聽到即甚為恐懼。
【聞名遐邇】遐:遠;邇:近。形容名聲很大,遠近都知道。
【聞雷失箸】比喻借別的事情掩飾自己的真實情況。
【聞融敦厚】待人溫和寬厚。
【聞所不聞】聽到從未聽到過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
【聞所未聞】聞:聽到。聽到了從來沒有聽到過的事。形容事物新奇罕見。
【聞聲相思】聲:名聲。指思慕、欽仰有聲望的人。
【望聞問切】中醫用語。望,指觀氣色;聞,指聽聲息;問;指詢問症狀;切;指摸脈象。合稱四診。
【聞香下馬】聞:嗅;香:酒香味。聞到酒的香味,盡管正騎馬趕路,也要下馬品嘗。形容酒非常好。
【聞義而徙】聞:聽到;義:正義;徙:遷移。聽到符合道義的事就心動神往,虛心相就。
【聞噎廢食】聽到有人吃飯噎了一下,自己就連飯也不吃了。比喻因為怕出問題,索性不幹。
【聞一知二】聽到一點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於類推。
【聞一知十】聽到一點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於類推。
【聞一增十】聞:聽到;增:增加。聽到一點誇張十倍。形容把聽到的事大肆渲染。
【聞者咋舌】聞:聽到;咋舌:咬住舌頭。聽到別人講的話,咬住自己的舌頭。形容聽到的人都震驚得不敢出聲。
【腥德發聞】腥德:穢惡的行徑。指丑惡的行徑為人所知。
【先斷後聞】指先處理後奏聞。
【洗耳不聞】比喻不願意聽或不願過問世事。
【遐邇聞名】遐:遠;邇:近。形容名聲很大,遠近都知道。
【遐爾聞名】形容名聲大,遠近都知道。
【遐邇著聞】遠近聞名。形容名聲很大。
【遐邇著聞】遠近聞名。形容名聲很大。
【喜見樂聞】聞:聽。喜歡聽,樂意看。指很受歡迎。
【喜聞樂見】喜歡聽,樂意看。指很受歡迎。
【謏聞淺說】謏聞:小有名聲。小有名聲,學識淺陋。
【謏聞之陋】謏聞:小有名聲。僅有小小的名聲,很淺陋。
【腥聞在上】腥聞:原指酒肉的腥味,引伸為丑惡的名聲。比喻醜名遠揚。
【先行後聞】比喻未經請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實,然後再向上級報告。
【先斬後聞】原指臣子先把人處決了,然後再報告帝王。現比喻未經請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實,然後再向上級報告。
【杳不可聞】再也聽不到。形容聲音斷絕。
【湮沒罕聞】湮:埋沒;無聞:沒有知道。名聲被埋沒,沒人知道。
【湮滅無聞】名聲被埋沒,沒人知道
【湮沒無聞】湮:埋沒;無聞:沒有知道。名聲被埋沒,沒人知道。
【鴉雀無聞】連烏鴉麻雀的聲音都沒有。形容非常靜。
【軼事遺聞】世人不大知道的事跡和傳說。多指不見於正式記載的。
【有聞必録】把聽到的都記下來。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論「人言可畏」》:「『有聞必錄』或『並無能力』的話,都不是向上的負責的記者所該採用的口頭禪,因為在實際上,並不如此--它是有選擇的,有作用的。」
【有聞必錄】聞:聽到的;錄:記錄。聽到什麼,不管對不對,全都記錄下來。
【異聞傳說】不同尋常的奇異的消息。
【逸聞趣事】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興趣的傳聞和故事。
【一聞千悟】形容悟性極高。指略一指點,即完全了悟。
【遺聞瑣事】指前代或前人遺留下來而少為人知的傳聞,多指不見於正式記載的。同「遺聞逸事」。
【逸聞瑣事】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興趣的傳聞和故事。
【一無所聞】一點也沒有聽說,絲毫也不知道。
【飫聞習見】飫聞:飽聞;習見:常見。指見聞甚多。
【飫聞厭見】飫聞:飽聞;厭見:飽見。指見聞甚多。
【遺聞軼事】散失,遺留下來的事跡。
【遺聞逸事】指前代或前人遺留下來而少為人知的傳聞,多指不見於正式記載的。
【軼聞遺事】世人不大知道的事跡和傳說。多指不見於正式記載的。同「軼事遺聞」。
【逸聞軼事】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興趣的傳聞和故事。
【厭聞飫聽】指充分聽取。
【囿於見聞】拘泥於所見所聞。
【湮墜無聞】湮:埋沒;無聞:沒有知道。名聲被埋沒,沒人知道。
【直諒多聞】直:正直;諒:信實;多聞:學識淵博。為人正直信實,學識廣博。
【置若罔聞】置:放,擺;若:好象;罔:沒有。放在一邊,好像沒有聽見似的。指不予理睬。
【昭然著聞】昭然:明白的樣子;著聞:眾所聞知。指明明白白,大家都知道
【昭然著聞】昭然:明白的樣子;著聞:眾所聞知。指明明白白,大家都知道
【朝聞夕改】早晨聞過,晚上即改正。形容改正錯誤之迅速。
【朝聞夕沒】早晨聞道,晚上可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
【朝聞夕死】早晨聞道,晚上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
【尊聞行知】尊:尊重。重視聽到的意見,實行已懂的道理

D. 關於「天下」的成語有哪些

關於來「天下」的成語有自天下太平、天下第一、天下歸心、無敵天下、澄清天下等。

1、天下太平[tiān xià tài píng] 處處平安無事。指大治之世。

造句:當今天下太平,國家昌盛,人民安居樂業。

2、天下第一[tiān xià dì yī] 形容沒有人能比得上。

造句:他在史學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在當時被公認為天下第一。

3、天下歸心[tiān xià guī xīn] 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悅誠服。

造句:他有著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豪邁胸懷。

4、無敵天下[wú dí tiān xià] 天下都沒有對手。

造句:再創世界紀錄菲爾普斯無敵天下稱"不想再玩了"。

5、澄清天下[chéng qīng tiān xià] 指整肅政治,清除奸佞,使天下復歸太平。

造句:逖少輕財好俠,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E. 與聞有關的成語有哪些

『包含有「聞」字的成語』

「聞」字開頭的成語:(共24則) [w] 聞寵若驚聞風而動聞風而起聞風而逃聞風而興聞風而至聞風破膽聞風喪膽聞風響應聞風遠遁聞風遠揚聞過則喜聞雞起舞聞雷失箸聞名不如見面聞名喪膽聞名遐邇聞融敦厚聞所不聞聞所未聞聞聲相思聞噎廢食聞一知二聞一知十

第二個字是「聞」的成語:(共44則) [b] 百聞不如一見不聞不問博聞辯言博聞多識博聞強記博聞強識博聞強志兵聞拙速[c] 傳聞不如親見傳聞異辭[d] 多聞強記多聞闕疑[e] 耳聞不如面見耳聞不如目見耳聞目睹耳聞目擊耳聞目見耳聞是虛,眼觀為實耳聞則誦[g] 寡聞少見[j] 久聞大名[l] 覽聞辯見[m] 名聞遐邇[q] 千聞不如一見洽聞強記區聞陬見[r] 如聞其聲,如見其人[s] 聲聞過情[w] 望聞問切[x] 喜聞樂見腥聞在上[y] 異聞傳說逸聞趣事一聞千悟遺聞瑣事逸聞瑣事逸聞軼事遺聞軼事遺聞逸事軼聞遺事厭聞飫聽[z] 朝聞道,夕死可矣朝聞夕改朝聞夕死

第三個字是「聞」的成語:(共8則) [b] 不求聞達不相聞問[h] 駭人聞見駭人聞聽[j] 晉惠聞蛙舉世聞名[x] 遐爾聞名遐邇聞名

「聞」字結尾的成語:(共68則) [a] 安於故俗,溺於舊聞[b] 博洽多聞不問不聞博物多聞博物洽聞博學多聞博學洽聞不相問聞[c] 臭不可聞慘不忍聞充耳不聞[d] 杜耳惡聞單見淺聞殫見洽聞獨學寡聞[g]亘古奇聞亘古新聞廣見洽聞寡見少聞寡見鮮聞孤陋寡聞詬如不聞[h] 駭人聽聞[j] 驚見駭聞寂寂無聞雞犬不聞雞犬相聞[k] 曠古奇聞曠古未聞款學寡聞[l] 碌碌無聞瞭然無聞[m] 目睹耳聞目擊耳聞目見耳聞默默無聞沒沒無聞沒世無聞昧死以聞[q] 洽博多聞千古奇聞前古未聞強記博聞淺見寡聞強識博聞前所未聞[r] 如是我聞仁心仁聞[s]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束教管聞所見所聞聳人聽聞視之不見,聽之不聞[t] 聽而不聞遬聽遠聞逖聽遠聞[w] 聞所不聞聞所未聞[x] 先斷後聞遐邇著聞先行後聞[y] 杳不可聞湮沒無聞鴉雀無聞軼事遺聞一無所聞[z] 直諒多聞置若罔聞

「聞」字在其他位置的成語:(共2則) [j] 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y]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F. 袓逖相火的成語

關於「祖逖」的成語:
1、聞雞起舞
【解釋】: 聞:聽到。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專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屬時奮起。【出處】: 《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2、中流擊楫
【解釋】: 擊:敲打;楫:漿。比喻立志奮發圖強。【出處】: 《晉書·祖逖傳》:「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G. 類似浮光掠影、驚鴻照影、雲蒸霞蔚、煙波浩渺、波光流瀲、窵遠、流璨、幽逖的唯美古風詞語

澄碧、鶼鶼啼夢、絳紅、祭紅、比翼連枝、庄生曉夢、此情可待成追憶、數萼含雪、顰專眉、懨懨無語、碧雲日暮兮屬,對素月而凝眸。 長闥深扃,嗟青鸞之絕信、水光盪浮、嫉色庸庸、山中人兮芳杜若、杏花微雨、山無陵, 江水為竭、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用我三生煙火,換你一世迷離、
我自是年少,韶華傾負

H. 秋逖的厲史成語故事

聞雞起舞

【拼 音】:wén jī qǐ wǔ

【解 釋】:一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形容有志報國之士專奮發圖強;也比喻抓緊屬時間不懈努力.雞:雞鳴報曉.

【出處】:《晉書·祖逖傳》:傳說東晉時期將領祖逖年青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煉。

I. 雞成語有志之士

表現有志之士的雞的成語是:聞雞起舞

東晉范陽遒縣(今河北淶水)人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後來,「祖逖……與習空劉琨俱為司州主簿,情好綢繆,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因起舞(劍)。逖琨並有英氣,每語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謂曰:『若四海鼎沸,豪傑並起,吾與足下當相避於中原。』」是說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同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你聽見雞叫了嗎?」劉琨說:「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祖逖說:「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征北中郎將,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舞劍之風

兩晉南北朝時期,雖然隨著騎戰方式的出現,劍在戰場上被刀所替代,但在軍中內外仍有使用刃劍的傳統,舞劍用劍之風依舊不絕。據記載,「秦王(拓跋)翰,少有高氣,年十五,便請征伐,昭成(皇帝)壯之,使領騎二千。長統兵,號令嚴信,多有克捷。……子儀,七尺五寸,容貌甚偉,美髯,有算略,少能舞劍,騎射絕人。……膂力過人,弓力將十石」。此外,被傳為佳話的祖逖與劉琨聞雞起舞的故事,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舞劍之風。壯美的舞劍,勇武的氣質,折射出了北朝文化的厚重和多姿多彩。

隨著劍術表演性的提高,舞劍也成為宴飲戲樂的觀賞項目。《晉書·王如傳》載:「(王) 如詣(王)棱,因閑宴,請劍舞為歡,棱從之。如於是舞刀為戲,漸漸來前。棱惡而呵之不止,吒左右使牽去,如直前害棱。(王)敦聞陽驚,亦捕如誅之。」王如請讓王棱舞劍為飲酒助興,而王如心懷叵測,以舞刀同王棱持劍對舞為由,伺機將王棱殺害。這完全是大將軍王敦導演的又一出「鴻門宴」。但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舞劍習俗的廣為普及和習劍、愛劍之風的盛行。

人物簡介

祖逖(266~321),字士雅。河北范陽逎縣(今河北淶水)人(有傳言他是在燕山上出生),漢族。中國東晉初有志於恢復中原而致力北伐的大將。父親祖武,任過上谷(今河北懷來縣)太守。父親去世時,祖逖還小,他的生活由幾個兄長照料。祖逖的性格活潑、開朗。他好動不愛靜,十四五歲了,沒讀進多少書。幾個哥哥為此都很憂慮。但他為人豁落,講義氣,好打不平,深得鄰里好評。他常常以他兄長的名義,把家裡的穀米、布匹捐給受災的貧苦農民,可實際上他的哥哥們並沒有這個意思。著名的「聞雞起舞」就是他和劉琨的故事。313年,以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的身份進行北伐。當他北渡長江,船至中流之時,眼望面前滾滾東去的江水,感慨萬千。想到山河破碎和百姓塗炭的情景,想到困難的處境和壯志難伸的憤懣,豪氣干雲,熱血涌動,於是敲著船楫朗聲發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中流擊楫)意思是若不能平定中原,收復失地,決不重回江東!祖逖所部紀律嚴明,得到各地人民的響應,數年間收復黃河以南大片土地,使得石勒不敢南侵,進封鎮西將軍。後因朝廷內亂,北伐失敗。文天祥《正氣歌》有一句: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即是指祖逖。

劉琨(271-318),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無極)人。中國西晉時期名將。漢中山靖王之後,美姿儀,弱冠以文采征服京都洛陽,「人稱洛中奕奕,慶孫越石」。廁身以帥哥才子聞名的文學政治團體「金谷二十四友」之中,因年紀最小,排名最後。為司州主簿時,與祖逖聞雞起舞,八王之亂又經永嘉之亂,神州陸沉,北方淪陷,只有劉琨堅守在並州,是當時北方僅存的漢人地盤。後因愛慕劉琨發兵幫助的鮮卑首領拓跋猗盧被兄弟殺死,沒有兵力與各族爭斗,投奔遼北,後因遼北內部爭權而死。詩僅存4首,卻與左思齊名。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