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積薄發是成語嗎
『壹』 有個成語是厚積薄發,還是薄發厚積
厚積薄發
厚積薄發:厚積:指大量地、充分地積蓄;薄發: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內出。多多積蓄,容慢慢放出。形容只有準備充分才能辦好事情。此句源於「君子厚積而薄發」一句。意思是經過長時間有準備的積累即將大有可為,施展作為。蘇軾《雜說送張琥》:「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吾告子止於此矣。」
『貳』 有與「厚積薄發」意思相近的成語嗎
養精蓄銳、未雨綢繆、嚴陣以待、居安思危、引而不發
一、養精蓄銳
白話釋義:養足精神,積蓄力量。銳:銳氣,力量。
出處:《三國演義》第三十四回:「養精蓄銳,劉表、孫權可一鼓而下也。」
朝代:明·
作者:羅貫中
翻譯:養足精神,積蓄力量,劉表、孫權也可以一戰而拿下的。
二、未雨綢繆
白話釋義:在天還沒下雨的時候,就修補好房屋的門窗
出處:《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朝代:明
作者:朱柏廬
翻譯:在天還沒下雨的時候,就修補好房屋的門窗,不渴的時候就要挖好井。
三、嚴陣以待
白話釋義:擺好嚴整的陣勢等待著要犯的敵人
出處:《資治通鑒·漢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親勒六軍,嚴陣以待之。」。
朝代:宋
作者:司馬光
翻譯:甲日辰時,擺好嚴整的陣勢等待著要犯的敵人。
四、居安思危
白話釋義:處在安樂的環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險。
出處:《白兔記·寇反》:「古人有言:『得寵思辱,居安慮危。』」
朝代:明
作者:無名氏
翻譯:古人說過:地位高的時候要想著沒地位的時候,處在安樂的環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險。
五、引而不發
白話釋義:拉開弓,搭上箭,不射出去,做出躍躍欲射的姿勢,以便讓人學習,體會射箭的技能。
出處:《孟子·盡心上》:「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
朝代:春秋
作者:孟子
翻譯:君子拉開弓,搭上箭,不射出去,做出躍躍欲射的姿勢。
『叄』 求成語 厚積薄發 的來歷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許知行此題,出自許知行關於讀書作文的名言:「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以筆者的理解,這里的「約取」,不單指少取,主要是指慎取、精取,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所謂「取」,就是對書中所言之事、所論之理、所抒之情的認可和接受。「取」不貴其多,而貴其精,應以「少少許勝多多許」。歷觀中外讀書經驗,如果說博覽群書重要,那麼慎取、精取則更重要。有些書,即使是佳作,也往往並非字字珠璣,句句真理,而是玉瑕共存,精粗混雜。因此,不能對其不加分析,兼收並蓄,必須認真思考,分清優劣,去粗取精,棄偽存真。越是博覽,越須慎取精取。否則,不加分析,盲目濫取,那就「盡信書,不如無書」,輕則無益,重則有害了。知貴精,不貴多。真正有學識者,不是記住很多死知識的人,而是積累了知識精萃的人。古今學界有識之士,治學都很注重「博觀而約取」。觀而有選,取而有擇,有的放矢,唯真是取。唐代韓愈,在《原道》中批評有些人讀書作文,「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王安石提倡:讀書要「深思而慎取」。清代精於讀書之道的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解釋杜甫詩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時說:「蓋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圇用其糟粕也……讀書如吃飯,善吃者長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愛因斯坦在談到讀書時有段很精闢的話:「在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處的東西,把其他一切統統拋掉,也就是拋掉使頭腦負擔過重並將自己誘離要點的一切。」無疑,這是基於切身體悟的真知灼見,發人深思,堪資借鑒。要做到博觀精取,首先要能識精。這就要對所觀之書熟讀精思,反復玩味,慧眼識珠,知其精義。宋代朱熹的「剝皮、去肉、見髓」之法,頗有見地。他說:書之精華,「猶如數重物色包裹里許」,須要一重重剝開,「去其皮,見其肉;去其肉,見其骨;去其骨,見其髓。」明白了「皮、肉、骨、髓」之所在,方能心中有數,取其精髓。否則,盲目濫取,也就難得其精了。這里,筆者記起英國文學家柯爾律治的讀書四喻。他說:有的人「像濾豆漿的布袋,豆漿都流了,留下的是豆渣」;有的人「好像是計時的沙漏,注進水,流出來,到頭來一點疤痕也沒留下」;有的人「像海綿什麼都吸收,擠一擠,流出來的東西原封不動,甚至還弄臟了些」;還有的人「像是寶石礦床的苦工,把礦渣甩在一邊,只撿純凈寶石」。此喻形象貼切,給人啟迪。有些人讀書不懂「約取」之道,或如「布袋」,取粗去精;或如「沙漏」,不留痕跡;或如「海綿」,啥都吸收。如此閱讀,效果可想而知。我們讀書應當像寶石礦的苦工那樣,辨明瑕玉,甩掉「礦渣」,只取寶石。博觀:指大量的看書,多多閱讀,了解事物;約取:指少量的慢慢的拿出來。 厚積:指大量地、充分地積蓄;薄發: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積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準備充分才能辦好事情。 其實上面兩句話的意思差不多,總的意思就是指要經過長時間有準備的積累即將大有可為,施展作為。
稼說——送許知行
曷嘗觀於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餘。其田美而多,則可以更休,而地方得完。其食足而有餘,則種之常不後時,而斂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實,久藏而不腐。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畝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鋤耰銍艾,相尋於其上者如魚鱗,而地力竭矣。種之常不及時,而斂之常不待其熟,此豈能復有美稼哉?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過今之人也,其平居所以自養而不敢輕用以待其成者,閔閔焉如嬰兒之望長也。弱者養之以至於剛,虛者養之以至於充。三十而後仕,五十而後爵,信於久屈之中,而用於至足之後;流於既溢之餘,而發於持滿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吾少也有志於學,不幸而早得與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謂不早也。吾今雖欲自以為不足,而眾且妄推之矣。嗚呼!吾子其去此而務學也哉。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吾告子止於此矣。子歸過京師而問焉,有曰轍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語之。
『肆』 厚積薄發,後面接句什麼成語
「厚積而薄發」的前一句是「博觀而約取」。
「厚積而薄發」出自蘇軾關於回讀書作文的名言:「答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成語】:厚積薄發
【讀音】:hòu jī bó fā
【釋義】:厚積:指大量地、充分地積蓄;薄發: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積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準備充分才能辦好事情。
【出處】: 蘇軾《稼說送張琥》
『伍』 類似於「厚積薄發」的成語有哪些
類似於「厚積薄發」的成語有:
動須相應[ dòng xū xiāng yìng ]:(圍棋術語)發動攻勢必回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和答時機。
蓄勢待發[xù shì dài fā]:指隨時准備進攻。原意是指半蹲著的人隨時准備站起來沖出去。
韜光養晦[ tāo guāng yǎng huì ]:隱藏才能,不使外露。「韜光」的字面意思是收斂光芒,引申意義為避免拋頭露面。
養精蓄銳[ yǎng jīng xù ruì ]:養:保養;精:精神;蓄:積蓄;銳:銳氣。保養精神,蓄集力量。
深入淺出[ shēn rù qiǎn chū ]:指講話或文章的內容深刻,語言文字卻淺顯易懂。
『陸』 厚積薄發是成語嗎
成語
詞目
厚積薄發
發音
hòu
jī
bó
fā
釋義
厚積:指大量地、充分地積蓄;薄發:指少專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積屬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準備充分才能辦好事情。
示
例:所以,黃現璠著述中呈顯出「史料豐富」、「厚積薄發」、「言必有據」、「考證周詳」、「行文朴實」、「議論精簡」等方面的文風特點。(
陳吉生教授撰《
試論壯族著名史學家黃現璠對20世紀中國「新史學」實踐與建設的貢獻》,載《廣西民族研究》2007年笫一期,80頁一104頁)
反義詞
入不敷出
『柒』 厚積薄發是成語嗎
是。
厚積薄發 [hòu jī bó fā]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厚積:指大量地內、充分地容積蓄;薄發: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積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準備充分才能辦好事情。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動須相應
成語接龍
發縱指示 示貶於褒 褒善貶惡 惡衣糲食 食子徇君 君命無二二三其德 德言工容 容光煥發 發憤忘食 食言而肥 肥冬瘦年年誼世好 好夢不長 長噓短嘆 嘆老嗟卑 卑躬屈膝 膝
『捌』 厚積薄發成語意思
厚積薄發
【拼音】: hòu jī bó fā
【解釋】: 厚積:指大量地、充分地內積蓄;薄發容: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積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準備充分才能辦好事情。
【出處】: 宋·蘇軾《送張琥》:「嗚呼,吾子其去此而務學也哉!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吾告子止於此矣。」
『玖』 「厚積薄發」類似的成語有哪些
【成語】: 養精蓄銳
【拼音】: yǎng jīng xù ruì
【解釋】: 養:保養;精:精神;蓄:積蓄;銳:銳氣。保養精神,蓄集力量。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4回:「且待半年,養精蓄銳,劉表,孫權可一鼓而下也。」
【成語】: 一觸即發
【拼音】: yī chù jí fā
【解釋】: 觸: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開弓等著射出去。比喻事態發展到了十分緊張的階段,稍一觸動就立即會爆發。
【出處】: 清·梁啟超《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三:「積數千年民族之精髓,遞相遺傳,遞相擴充,其機固有磅礴郁積,一觸即發之勢。」
【成語】: 箭在弦上
【拼音】: jiàn zài xián shàng
【解釋】: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為形勢所迫,不得不採取某種行動。
【出處】: 三國·魏·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發。」
【成語】: 劍拔弩張
【拼音】: jiàn bá nǔ zhāng
【解釋】: 張:弓上弦。劍拔出來了,弓張開了。原形容書法筆力遒勁。後多形容氣勢逼人,或形勢緊張,一觸即發。
【出處】: 南朝·梁·袁昂《古今書評》:「韋誕書法如龍威虎振,劍拔駑張。」
【成語】: 日積月累
【拼音】: rì jī yuè lěi
【解釋】: 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不斷積累。指長時間不斷地積累。
【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三:「日積月累,有了一大包銀子。
『拾』 厚積薄發 類似的成語
蓄勢復待發
讀音:xù shì dài fā
解釋:指隨時制准備進攻。原意是指半蹲著的人隨時准備站起來沖出去。
韜光養晦,卧薪嘗膽,蓄勢而發,大刀闊斧。
韜光養晦,卧薪嘗膽,蓄勢而發;風卷殘雲,摧枯拉朽,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