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見一點而說全面的成語是什麼

見一點而說全面的成語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0-12-07 06:19:30

A. 說沒有一點瑕疵,很完整的成語是什麼

十全十美來shíquánshímě自i
[釋義] 十分完美;毫無欠缺。
[語出] 清·陳朗《雪月梅傳》:「賢侄出門也得放心;豈不是十全其美。」
[辨形] 十;不能寫作「拾」。
[近義] 盡善盡美 完美無缺
[反義] 一無是處 一無可取
[用法] 用作褒義。可以用於人或事物。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補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和「完美無缺」都可形容事物完美。但~多形容事物外部條件完美;「完美無缺」多形容事物本身沒有缺點。
[例句] 新生事物在它剛出現的時候常常不是~的;但它有發展前途;能戰勝並代替舊事物。
[英譯] bedonetoperfection

B. 形容「什麼都知道一點」的成語有哪些

略知一二、略知皮毛、略識之無、一孔之見、一知半解
一、略知一二 [ lüè zhī yī èr ]

【解釋】:一二:形容為數不多。略微知道一點。
【出自】: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四十二回:「花子道:『武藝也略知一二。』」
二、略知皮毛 [ lüè zhī pí máo ]

【解釋】:比喻稍知表面的情況或稍有膚淺的知識。
【出自】:清·李汝珍《鏡花緣》第17回:「才女才說學士大夫論及反切尚切瞠目無語,何況我們不過略知皮毛,豈敢亂談,貽笑大方!」
三、略識之無 [ lüè shí zhī wú ]

【解釋】:之、無:指最簡單的字。形容識字不多。
【出自】:唐·白居易《與元九書》:「仆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於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仆者,仆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後有問此二字者,雖百十其試,而指之不差。」
【譯文】:我出生六七個月時,奶媽抱著弄在書寫屏下。有指『無』、『之』字給我的,我雖然口不能說,心已默識。後來有人問這兩個字的人,雖然老十的考試,而指的不差。
四、一孔之見 [ yī kǒng zhī jiàn ]

【解釋】:從一個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狹隘片面的見解。
【出自】:漢·桓寬《鹽鐵論·相刺》:「持規而非矩,執准而非繩,通一孔,曉一理,而不知權衡。」
【譯文】:堅持計劃而不是規矩,抓准而不是繩子,通過一個孔,只懂得一個道理,卻不知道權衡。
五、一知半解 [ yī zhī bàn jiě ]

【解釋】: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徹。
【出自】: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辨》:「有透徹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譯文】:有透徹的理解,不過不透徹

C. 看見這一點,就知道全部是這樣的 是什麼成語

管中窺copy豹,可見一斑。這個是有關豹子的,但是他的意思是認識事物不全面,就好像透過小孔看豹子,只能看到一個斑點一樣。或者比喻小有所成。而至於您說的知道一點就知道全部的成語的話, 舉一反三或者一目瞭然,洞若觀火之類的,都有這個意思。希望能幫到您:)

D. 形容一件事沒有完整說卻亂說,只說一點或者只說中間誤導人的成語是什麼

斷章取義
[讀音][àn zhāng qǔ yì]
[解釋]不顧文章 或講話的原意,孤立地取一段或一句版的意思。《左傳 襄公二權十八年》:「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
[例句]~,無限上綱,是一種惡劣的文風!
[近義]望文生義以文害辭穿鑿附會
[反義]照本宣科實事求是

E. "從一點而知全局」用什麼成語來形容

1.【詞目】一葉知秋
【釋copy 義】 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來。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
【拼音】:yī yè zhī qiū
【近義詞】:以小見大
2.【詞目】見微知著
【釋 義】微:隱約;著:明顯。見到事情的苗頭,就能知道它的實質和發展趨勢。
【拼音】:jiàn wēi zhī zhù
3.窺一斑而知全豹 :是一個人看事很有見解,從一點可以推出全部,很能舉一反三。

F. 有個成語,說的是看到了一個事物的一點,就知道這個事物全部的

管中窺豹來,可見一斑。
這個自是有關豹子的,但是他的意思是認識事物不全面,就好像透過小孔看豹子,只能看到一個斑點一樣。或者比喻小有所成。
而至於您說的知道一點就知道全部的成語的話,
舉一反三或者一目瞭然,洞若觀火之類的,都有這個意思。
希望能幫到您:)

G. 有個成語,說的是看到了一個事物的一點,就知道這個事物全部的

管中窺豹
【拼音】guǎn zhōng kuī bào
【釋義】從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塊斑紋。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見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片面看問題。
【結構】偏正式
【近義詞】窺豹一斑、管窺所及、以管窺天
【反義詞】洞若觀火、一目瞭然
【同韻詞】砥礪名號、啞然失笑、大喊大叫
【燈謎】眼中唯有金錢[1]
成語典出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王子敬(王獻之)數歲時,嘗看諸門生樗蒱,見有勝負,因曰:『南風不競』門生畢輕其小兒,乃曰:『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成語典故
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後他也成為了一位著名的書法家,與父親並稱「二王」。但對樗(chū)蒲(pú)(古代的一種游戲)卻不精通。一次,他看到幾個人正在玩樗蒲,就在一旁指手畫腳地說:「你要輸了。」那個人不高興地看了他一眼說:「這個小孩就像從管子里看豹,只看見豹身上的一塊花斑,看不到全豹。」王獻之看到他們這樣說自己,不禁大憤,說道:「遠慚荀奉倩,近愧劉真長。」就甩開袖子走。
成語故事
晉朝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從小開始學習寫字、繪畫,聰明過人,深得父親的喜愛。一次父親的朋友及門生在玩骰子時,王獻之在旁觀看,說了一句「南風不競!」門生聽了笑道:「小孩子是管中窺豹,只看到一個斑點。」[2]‍
成語辨析
【正音】豹:不能讀作「bāo」。 【辨形】豹:不能寫作「貂」。[3]
成語舉例
向管中窺豹尋知外,坐井觀天又出來,運斧般門志何大,出削個好歹。元·周德清《一枝花·遺張伯元》
成語示例
◎作為一名觀眾,對人藝這座藝術大廈中的舞台美術創作,只憑自己的直覺和感受,浮光掠影,走馬看花,不免管中窺豹,顧此失彼.與其他院團的舞台一樣,人藝的舞台美術創作,35年來走過的是一條彎彎曲曲的路,留下了搖搖擺擺的腳印,包括單一的、概念的和人為的腳印,其創作的面還有待於開闊。 ◎向管中窺豹尋知外,坐井觀天又出來,運斧般門志何大,出削個好歹。(元·周德清《一枝花·遺張伯元》) ◎李明在老師的熱心的幫助下,思想有了轉變,這從他近來寫的一篇日記里,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有的人孤陋寡聞,管中窺豹,卻喜誇誇其談,炫耀自己。

H. 比喻一點細微錯誤都不能有的成語是什麼 我只說大概意思

一絲不苟

【拼音】: [yī sī bù gǒu]

【釋義】:苟:苟且,馬虎。指做事認真細致,一點兒不馬虎。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上司訪知;見世叔一絲不苟;升遷就在指日。」

【造句】:第十三車隊工作~,車輛的每一個小毛病,隨時發現,隨時修理。

【近義詞】:謹小慎微小心謹慎盡心竭力精益求精小心翼翼一板一眼一毫不苟矜持不苟鄭重其事

【反義詞】:草草了事粗枝大葉粗心大意敷衍了事東塗西抹丟三忘四丟三落四掠影浮光浮光掠影

【典 故】:

明朝時候,皇上下令禁止宰殺耕牛,就是信奉回教的人也不例外。一天,鄉紳張靜齋與舉人范進相約去拜訪高要縣知縣湯奉。湯知縣置酒招待他們。席間有位老者給湯知縣送來了他與其他幾個信回教的人拼湊起來的五十斤牛肉。湯知縣一向貪贓受賄,而且他也是信奉回教的人,但是上面有禁令,一時也不知該不該收下這份禮。於是問張靜齋:「你是做過官的,有關禁止宰殺耕牛的事正該與你商量。剛才有幾個信奉回教的人為了開禁,送來五十斤牛肉,請求我對他們稍微寬鬆些。你看是接受還是不接受?」張靜齋搖頭道:「這可千萬使不得。你我都是做官的人,心中應當只有皇上,哪裡顧得上信奉同一教的人?想起洪武年問的劉老先生(指劉伯溫);洪武私訪到他家,正巧江南張王(指張士誠)送來一個菜壇子。、當面打開一看,是一壇金子。皇上大為惱火,第二天就把劉老先生貶為青田縣知縣,後來又用毒葯把他毒死了。湯知縣見張靜齋說得頭頭是道,不由得不信,於是急忙請教該如何處置為好。張靜齋說道:「世叔可在這件事大作文章。把那位老者抓起來,打他幾十板子,再用一面大枷枷了,把送來的牛肉堆在大枷上面,並且在旁邊出一張告示,說明他們大膽妄為,知法犯法。如上司知道你辦事這樣一絲不苟,那麼你陞官發財就指日可待了。」湯知縣聽了,連連點頭:「十分有理。」便照此辦理了。

I. 可以看出一點是什麼成語

【成語】:管中窺豹

【拼音】:guǎn zhōng kuī bào

【解釋】:從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塊斑紋。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見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示例】:向~尋知外,坐井觀天又出來,運斧般門志何大,出削個好歹。 ★元·周德清《一枝花·遺張伯元》

【近義詞】:窺豹一斑、管窺所及、以管窺天

【反義詞】:洞若觀火、一目瞭然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片面看問題

【英文】:have a limited view of something as looking at a leopard through a bamboo tube

【成語故事】:晉朝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從小開始學習寫字、繪畫,聰明過人,深得父親的喜愛。一次父親的朋友及門生在玩骰子時,王獻之在旁觀看,說了一句「南風不競!」門生聽了笑道:「小孩子是管中窺豹,只看到一個斑點。」

(管中窺豹,管中窺豹)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王子敬數歲時,嘗看諸門生摴蒲,見有勝負,因曰:『南風不競。』門生輩輕其小兒,乃曰:『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謂從管子中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塊斑紋。後用以比喻只見到事物的一小部分。

唐歸仁《悼羅隱》詩:「管中窺豹我猶在,海上釣鼇君也沉。」

宋陸游《江亭》詩:「濠上觀魚非至樂,管中窺豹豈全斑。」

魯迅《華蓋集續編·有趣的消息》:「﹝陶孟和的著作﹞幸而在《現代評論增刊》上提前發表了幾節,所以我們竟還能管中窺豹似的,略見這一部新書的大概。」

歇後語:略見一斑

J. 意思是「從一點就可以看到全部」的成語是什麼

這個成語是:以小見大。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