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誠信成語和名言
㈠ 有關誠信的成語以及名言警句
1.人而無信,不來知其可也—源—孔子
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荀子
信猶五行之土,無定位,無成名,而水金木無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為衣兮信為裳。——盧照齡
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相報——李嘉誠
創業不像讀書,一天可以過好多年,創業必須一步一個腳印走。——周晉峰
求珍品,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講堂譽,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同仁堂"里看誠信
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
一個企業要永續經營,首先要得到社會的承認、用戶的承認。企業對用戶真誠到永遠,才有用戶、社會對企業的回報,才能保證企業向前發展——張瑞敏
真誠到永遠——海爾著名廣告語
信用是一種現代社會無法或缺的個人無形資產。誠信的約束不僅來自外界,更來自我們的自律心態和自身的道德力量。——何智勇
走上社會後,我們深感信用危機的嚴重性和危害性。但埋怨沒有用,更不能等待。重樹社會信用必須靠每個人的努力,要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郭輝
一絲一毫關乎節操,一件小事、一次不經意的失信,可能會毀了我們一生的名譽。——林達生
品牌包含了公司多年來積累的誠信聲譽,是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英國商人
㈡ 堅守誠信的成語和名言
一、堅守誠信的成語:一諾千金
讀音:yí nuò qiān jīn
釋義:指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極有信用。也叫千金一諾。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季布欒布列傳》:「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譯文:的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的一個諾言。
近義詞:言而有信。
反義詞:言而無信。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常與「出言不苟」連用。
二、堅守誠信的名言:
1、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准則,不做假賬。——朱鎔基
2、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相報。——李嘉誠
3、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禮記·儒行》
意思是:不要把金玉當成寶物,而忠誠與信用才是寶出自。
4、不誠實誠無不動者,修身則身正,治事則事理。——(宋)楊時《二程粹言·論道篇》
意思是:沒有真誠所涉及不到的,用真誠提高自己以養就能規范,從真誠去處理事情就能完美。
5、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出自《弟子規》
意思是:說話辦事,信誠在先;欺騙與胡說,那怎麼可以呢?
(2)教育誠信成語和名言擴展閱讀
堅守誠信的典故:
漢朝的開國功臣韓信,處幼時家裡很貧窮,常常衣食無著,他跟著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飯剩菜過日子。小韓信白天幫哥哥幹活,晚上刻苦讀書,刻薄的嫂嫂還是非常討厭他讀書,認為讀書耗費了燈油,又沒有用處。
於是韓信只好流落街頭,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為別人當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讀書,還每天給他飯吃。面對老婆婆的一片誠心,韓信很感激,他對老人說:「我長大了一定要報答你。」老婆婆笑著說:「等你長大後我就入土了。」
後來韓信成為著名的將領,被劉邦封為楚王,他仍然惦記著這位曾經給他幫助的老人。他於是找到這位老人,將老人接到自己的宮殿里,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對待她。
㈢ 關於誠信的成語和名言
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
——海涅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誠實是力量的一種象徵,它顯示著一個人的高度自重和內心的安全感與尊嚴感。
——艾琳·卡瑟
民無信不立。
——孔子
人類最不道德處,是不誠實與怯懦。
——高爾基
沒有誠實何來尊嚴。
——西塞羅
當信用消失的時候,肉體就沒有生命。
——大仲馬
真話說一半常是彌天大謊。
——富蘭克林
㈣ 有關誠信的成語,名言,詩句
言而有信、君子一言, 駟馬難追、言必信一,行必果。我可討人喜歡了-請給我點個贊!
㈤ 有關誠信的成語,名言,詩句
誠信是人最美麗的外套,是心靈最聖潔的鮮花。
誠信像一面鏡子,一旦打破,你的人格就會出現裂痕。
誠信是前進的路,隨著開拓的腳步延伸。
誠信是做人之根本,立業之基。
㈥ 有關誠信的成語,名言,故事
1.成語
一言九鼎 言而有信 取信於民 信誓旦旦 信守不渝
一諾千金 赤誠相待 背信棄義 信口開河 威信掃地
抱誠守真 誠至金開 修辭立誠 赤誠相待 金口玉言
言而有信 拾金不昧 路不拾遺 駟馬難追 駟不及舌
說一不二 一言為定 徙木為信 海枯石爛 指天誓日
言行一致 心口如一 表裡如一 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
言必信,行必果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2.名言警句
(1)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2)寧可失錢,不可失信 ——英國
(3)幫人要幫心,幫心要知心,知心要誠心。
(4)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論語
(5)信用重於黃金 ——德國
(6)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海涅
(7)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自己要誠信。 ——莎士比亞
(8)成書在理不在勢,服人以誠不以言。——宋·蘇軾
(9)誠,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宋·周敦頤
(10)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資治通鑒
(11)誠實的人從來討厭虛偽的人,而虛偽的人卻常常以誠實的面目出現。 ——斯賓諾莎
3. 故事
故事一:一個士兵,非常不善於長跑,所以在一次部隊的越野賽中很快就遠落人後,一個人孤零零地跑著。轉過了幾道彎,遇到了一個岔路口,一條路,標明是軍官跑的;另一條路,標明是士兵跑的小路。他停頓了一下,雖然對做軍官連越野賽都有便宜可沾感到不滿,但是仍然朝著士兵的小路跑去。沒想到過了半個小時後到達終點,卻是名列第一。他感到不可思議,自己從來沒有取得過名次不說,連前50名也沒有跑過。但是,主持賽跑的軍官笑著恭喜他取得了比賽的勝利。過了幾個鍾頭後,大批人馬到了,他們跑得筋疲力盡,看見他贏得了勝利,也覺得奇怪。但是突然大家醒悟過來,在岔路口誠實守信,是多麼重要。
故事二:曾參殺豬 曾參,春秋末期魯國有名的思想家、儒學家,是孔子門生中七十二賢之一。他博學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養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辦事,年幼的孩子吵著要去。曾參的妻子不願帶孩子去,便對他說:「你在家好好玩,等媽媽回來,將家裡的豬殺了煮肉給你吃。」孩子聽了,非常高興,不再吵著要去集市了。這話本是哄孩子說著玩的,過後,曾參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參卻真的把家裡的一頭豬殺了。妻子看到曾參把豬殺了,就說,「我是為了讓孩子安心地在家裡等著,才說等趕集回來把豬殺了燒肉給他吃的,你怎麼當真呢。」曾參說:「孩子是不能欺騙的。孩子年紀小,不懂世事,只得學習別人的樣子,尤其是以父母作為生活的榜樣。今天你欺騙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靈,明天孩子就會欺騙你、欺騙別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無信,明天孩子就會不再信任你,你看這危害有多大呀。」
故事三:一個顧客走進一家汽車維修店,自稱是某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在我的帳單上多寫點零件,我回公司報銷後,有你一份好處。」他對店主說。但店主拒絕了這樣的要求。顧客糾纏說:「我的生意不算小,會常來的,你肯定能賺很多錢!」店主告訴他,這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做。顧客氣急敗壞的嚷道:「誰都會這么乾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個顧客馬上離開,到別處談這種生意去這時顧客露出微笑並滿懷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運輸公司的老闆,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固定的、信得過的維修店,你還讓我到哪裡去談這筆生意呢?」
面對誘惑,不怦然心動,不為其所惑,雖平淡如行雲,質朴如流水,卻讓人領略到一種山高海深。這是一種閃光的品格——誠信。
㈦ 關於誠信的成語 名人名言
君子一言快馬一鞭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一言九鼎
尾生抱柱
曾子殺豬
一諾千金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回也答。
——孔子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處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當必有誠。——潘序倫
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荀子
㈧ 有關誠信的成語以及名言警句都有什麼
成語:
一諾千金[ yī nuò qiān jīn ]
解釋:諾:許諾。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極有信用。
出自:《史記·季布欒布列傳》:「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信誓旦旦[ xìn shì dàn dàn ]
解釋:信誓:表示誠意的誓言;旦旦:誠懇的樣子。誓言說得真實可信。
出自:《詩經·衛風·氓》:「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言而有信[ yán ér yǒu xìn ]
解釋:說話靠得住,有信用。
出自:《論語·學而》:「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言之鑿鑿[ yán zhī záo záo ]
解釋:鑿鑿:確實。形容說得非常確實。
出自: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段氏》:「言之鑿鑿,確可信據。」
一言九鼎[ yī yán jiǔ dǐng ]
解釋: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相傳為夏禹所鑄。 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形容所說的話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
名言:
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孔子)
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
養心莫善於誠。(荀子)
巧詐不如拙誠。(韓非子)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意誠而後心正。(《大學》)
與人以實,雖疏必密;與人以虛,雖戚必疏。(漢·韓嬰《韓詩外傳》)
自謀不誠,則欺心而棄己,與人不誠,則喪德而增怨。(宋·楊時《河南程氏粹言·論學篇》)
㈨ 誠信的名言或成語
1. 遵守諾言就象保衛你的榮譽一樣。 ——(法)巴爾扎克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中國俗語
對人以誠信,人不欺我;對事以誠信,事無不成。
——(中)馮玉祥
信用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
——(日)松下幸之助
良心是我們每個人心頭的崗哨,它在那裡值勤站崗,監視著我們別做出違法的事情來。 ——(英)毛姆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中國諺語
走正直誠實的生活道路,必定會有一個問心無愧的歸宿。
——(蘇)高爾基
不要說謊,不要害怕真理。 ——(俄)列夫.托爾斯泰
坦白是誠實和勇敢的產物。 ——(美)馬克.吐溫
失足,你可以馬上恢復站立;失信,你也許永難挽回。
——(美)富蘭克林
一個人嚴守諾言,比守衛他的財產更重要。——(法)莫里哀
對自己真實,才不會對別人欺詐。 ——(英)莎士比亞
信用難得易失。費10年功夫積累的信用往往會由於一時的言行而失掉。 ——(日)池田大作
人際關系最重要的,莫過於真誠,而且要出自內心的真誠。真誠在社會上是無往不利的一把劍,走到哪裡都應該帶著它。
——(中)三毛
信用就像一面鏡子,只要有了裂縫就不能像原來那樣連成一片。 ——(瑞士)阿米爾
閃光的東西,並不都是金子;動聽的語言,並不都是好話。
——(英)莎士比亞
守信用勝過有名氣。 ——(美)羅斯福
誠實比一切智謀更好,而且它是智謀的基本條件。
——(德)康德
失掉信用的人,在這個世界上已經死了。 ——(英)哈伯特
(以上名人名言摘自
1. 遵守諾言就象保衛你的榮譽一樣。 ——(法)巴爾扎克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中國俗語
對人以誠信,人不欺我;對事以誠信,事無不成。
——(中)馮玉祥
信用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
——(日)松下幸之助
良心是我們每個人心頭的崗哨,它在那裡值勤站崗,監視著我們別做出違法的事情來。 ——(英)毛姆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中國諺語
走正直誠實的生活道路,必定會有一個問心無愧的歸宿。
——(蘇)高爾基
不要說謊,不要害怕真理。 ——(俄)列夫.托爾斯泰
坦白是誠實和勇敢的產物。 ——(美)馬克.吐溫
失足,你可以馬上恢復站立;失信,你也許永難挽回。
——(美)富蘭克林
一個人嚴守諾言,比守衛他的財產更重要。——(法)莫里哀
對自己真實,才不會對別人欺詐。 ——(英)莎士比亞
信用難得易失。費10年功夫積累的信用往往會由於一時的言行而失掉。 ——(日)池田大作
人際關系最重要的,莫過於真誠,而且要出自內心的真誠。真誠在社會上是無往不利的一把劍,走到哪裡都應該帶著它。
——(中)三毛
信用就像一面鏡子,只要有了裂縫就不能像原來那樣連成一片。 ——(瑞士)阿米爾
閃光的東西,並不都是金子;動聽的語言,並不都是好話。
——(英)莎士比亞
守信用勝過有名氣。 ——(美)羅斯福
誠實比一切智謀更好,而且它是智謀的基本條件。
——(德)康德
失掉信用的人,在這個世界上已經死了。 ——(英)哈伯特
(以上名人名言摘自《誠信真好》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㈩ 關於誠信的成語,名人名言
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 —— 孟德斯鳩
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 —— 但丁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 劉備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 —— 張衡
土扶可城牆,積德為厚地。 —— 李白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入於污泥而不染、不受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侵蝕,是最難能可貴的革命品質。
—— 周恩來
一個人最傷心的事情無過於良心的死滅。 —— 郭沫若
害羞是畏懼或害怕羞辱的情緒,這種情緒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為。
—— 斯賓諾莎
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 —— 德謨克利特
感情有著極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為的重要前提。 —— 凱洛夫
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
—— 羅曼·羅蘭
理智要比心靈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 高爾基
共產主義不僅表現在田地里和汗水橫流的工廠,它也表現在家庭里、飯桌旁,在親
戚之間,在相互的關繫上。 —— 馬雅可夫斯基
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過受到的誘惑不足而已;這不是因為他們生活單調
刻板,就是因為他們專心一意奔向一個目標而無暇旁顧。 —— 鄧肯
人類被賦予了一種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長。 —— 列夫·托爾斯泰
人在智慧上應當是明豁的,道德上應該是清白的,身體上應該是清潔的。 —— 契
訶夫
良心是由人的知識和全部生活方式來決定的。 —— 馬克思
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會偷竊,可是,即使把百萬金元給了盜
賊,也沒法兒指望他從此不偷不盜。 —— 克雷洛夫
精神上的道德力量發揮了它的潛能,舉起了它的旗幟,於是我們的愛國熱情和正義
感在現實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 黑格爾
把「德性」教給你們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錢。這是我的經驗之談。在
患難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殺的,除了藝術以外也是道德。 —— 貝多芬
如果道德敗壞了,趣味也必然會墮落。——狄德羅
我願證明,凡是行為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 —— 貝多芬
裝飾對於德行也同樣是格格不入的,因為德行是靈魂的力量和生氣。 —— 盧梭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國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禮。 —— 盧梭
讓我們把不名譽作為刑罰最重的部分吧! —— 孟德斯鳩
對於事實問題的健全的判斷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礎。 —— 誇美紐斯
德行的實現是由行為,不是由文字。 —— 誇美紐斯
教育的唯一工作與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概念之中——道德。 —— 赫爾巴特
美德有如名香,經燃燒或壓榨而其香愈烈,蓋幸運最能顯露惡德而厄運最能顯露美
德也。 —— 培根
陰謀陷害別人的人,自己會首先遭到不幸。 —— 伊索
智者寧可防病於未然,不可治病於已發;寧可勉勵克服痛苦,免得為了痛苦而追求
慰藉。 —— 托馬斯·莫爾
我們有力的道德就是通過奮斗取得物質上的成功;這種道德既適用於國家,也適用
於個人。 —— 羅素
養成他們有耐勞作的體力,純潔高尚的道德,廣博自由能容納新潮流的精神,也就
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沒的力量。 —— 魯迅
只有在不僅消滅了階級對立,而且在實際生活中也忘卻了這種對立的社會發展階段
上,超越階級對立和超越這種對立的回憶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為可能。 —— 恩
格斯
我們有無產階級道德,我們應該發展它,鞏固它,並且以這種無產階級道德教育未
來的一代。 —— 加里寧
當前的任務是,即使在最困難的條件下,也要挖掘礦石,提煉生鐵,鑄造馬克思主
義世界觀以及與這一世界觀相適應的上層建築的純鋼。 —— 列寧
自覺心是進步之母,自賤心是墮落之源,故自覺心不可無,自賤心不可有。 ——
鄒韜奮
知恥近乎勇。 —— 孔丘
辱,莫大於不知恥。 —— 王通
革命道德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它是從日常的堅持不懈的斗爭和鍛煉中發展和鞏固
起來的,正如玉石越磨越亮,黃金越煉越純一樣。 —— 胡志明
孩子是要別人教的,毛病是要別人醫的,即使自己是教員或醫生。但做人處事的法
子,卻恐怕要自己斟酌,許多人開來的良方,往往不過是廢紙。 —— 魯迅
不是不能見義,怕的是見義而不勇為。 —— 謝覺哉
要留心,即使當你獨自一人時,也不要說壞話或做壞事,而要學得在你自己面前比
在別人面前更知恥。 —— 德謨克利特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 諸葛亮
君子憂道不憂貧。 —— 孔丘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 子貢
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 荀況
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 —— 韓非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諸葛亮
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 魏徵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 李商隱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豪華盡出成功後,逸樂安知與禍雙? ——
王安石
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念慕富貴,枉道速禍。 —— 司馬光
奢則妄取苟取,志氣卑辱;一從儉約,則於人無求,於己無愧,是可以養氣也。
—— 羅大經
半截粉條猶愛惜公家物件總宜珍。諸生不解余衷曲,反謂余為算細人。 ——
徐特立
讓自己完全受財富支配的人是永不能合乎公正的。 —— 德謨克利特
誰在平日節衣縮食,在窮困時就容易度過難關;誰在富足時豪華奢侈,在窮困時
就會死於飢寒。 —— 薩迪
奢侈總是跟隨著淫亂,淫亂總是跟隨著奢侈。 —— 孟德斯鳩
奢侈的必然後果——風化的解體——反過來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 —— 盧梭
禮儀的目的與作用本在使得本來的頑梗變柔順,使人們的氣質變溫和,使他尊重
別人,和別人合得來。 —— 約翰·洛克
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戈兵。 —— 管仲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不故加之而不怒。 —— 蘇軾
我們應該注意自己不用言語去傷害別的同志,但是,當別人用語言來傷害自己的
時候,也應該受得起。 —— 劉少奇
禮貌使人類共處的金鑰匙。 —— 松蘇內吉
講話氣勢洶洶,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 薩迪
不論你是一個男子還是一個女人,待人溫和寬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稱。一個人的真
正的英勇果斷,決不等於用拳頭制止別人發言。 —— 薩迪
火氣甚大,容易引起憤怒底煩擾,是一種惡習而使心靈向著那不正當的事情,那
是一時沖動而沒有理性的行動。 —— 彼得·阿柏拉德
青年人應當不傷人,應當把個人所得的給予各人,應當避免虛偽與欺騙,應當顯
得懇摯悅人,這樣學著去行正直。 —— 誇美紐斯
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 —— 約翰·洛克
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 —— 孟德斯鳩
壞事情一學就會,早年沾染的惡習,從此以後就會在所有的行為和舉動中顯現出
來,不論是說話或行動上的毛病,三歲至老,六十不改。 —— 克雷洛夫
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高貴的感情。 —— 梅里美
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貴的東西。 —— 岡察爾
脾氣暴躁是人類較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發脾氣就等於在人類進步的階梯上
倒退了一步。 —— 達爾文
蜜蜂從花中啜蜜,離開時營營的道謝。浮誇的蝴蝶卻相信花是應該向他道謝的。
—— 泰戈爾
曾參,春秋末期魯國有名的思想家、儒學家,是孔子門生中七十二賢之一。他博學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養性,德行高尚。
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辦事,年幼的兒子吵著要去。曾參的妻子不願帶兒子去,便對他說:「你在家好好玩,等媽媽回來,將家裡的豬殺了煮肉給你吃。」兒子聽了,非常高興,不再吵著要去集市了。
這話本是哄兒子說著玩的,過後,曾參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參卻真的把家裡的一頭豬殺了。妻子從集市上回來後,氣憤地對丈夫說:「我是哄兒子說著玩的,你怎麼就真把豬殺了呢?」曾參說:「孩子是不能欺騙的!他不懂事,還沒有辨別能力,接觸到的是父母,所以什麼都跟父母學。你現在哄騙他,等於是在潛移默化地教他學會欺騙。再說,你現在欺騙了孩子,孩子以後自然也就不相信你了,你以後還怎麼教育孩子?」
郭汲不失信於孩子
郭汲,東漢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他一貫注重恩德,在當時聲譽很好。
郭汲在並州任職時,一次下去考察,途經美稷縣,當地的孩子們聞訊後,自發地聚集到一起夾道歡迎他。郭汲不知情,就問:「小朋友,你們這是在干什麼呀?」孩子們回答說:「聽說您要來,我們特來歡迎!」郭汲聞言趕忙下馬,一一答謝。在美稷縣辦完事後,孩子們又聞訊趕來送郭汲,並問他什麼時候返回。郭汲立即讓隨從計算返程的日期,告訴了他們。
由於事情辦得十分順利,返回美稷縣的日子比預期早了一天,但為了不失信於孩子們,郭汲下令在縣城外的野亭露宿一晚,等到第二天才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