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歷史人物寫成語故事
草船借箭
朝秦暮楚
焚書坑儒
退避三舍
望梅止渴
四面楚歌
背水一戰
老馬識途
馬革裹屍
圍魏救趙
負荊請罪
史無前例
破釜沉舟
完璧歸趙
指鹿為馬
草木皆兵
卧薪嘗膽
紙上談兵
一鼓作氣
三顧茅廬
⑵ 西漢的著名人物及其故事 和這個朝代的成語故事
王昭君
漢宣帝時匈奴貴族爭奪權力,勢漸衰落,五個單於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韓邪單於,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單於打敗。呼韓邪決心跟漢朝和好,親自朝見漢宣帝。 呼韓邪是第一個到中原來朝見的單於,漢宣帝親自到長安郊外去迎接他,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呼韓邪單於在長安住了一個多月。他要求漢宣帝幫助他回去。漢宣帝答應了,派了兩個將軍帶領一萬名騎兵護送他到了漠南。這時候,匈奴正缺少糧食,漢朝還送去三萬四千斛糧食。 呼韓邪單於十分感激,一心和漢朝和好。西域各國聽到匈奴和漢朝和好了,也都爭先恐後地同漢朝打交道。漢宣帝死了後,他的兒子劉 (音shi)即位,就是漢元帝。匈奴的郅支單於侵犯西域各國,殺了漢朝派去的使者。漢朝派兵打到康居,殺郅支單於。郅支單於一死,呼韓邪單於的地位穩定了。西元前33年,呼韓邪單於再一次到長安,要求和親。元帝許。漢朝和匈奴和親,都得挑個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兒。這回,漢元帝決定挑個宮女給他,他吩咐人到後宮去傳話:"誰願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當公主看待。"後宮的宮女都是從民間選來的,她們一進了皇宮,就像鳥兒被關進籠里一樣,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們放出宮去。但是聽說要離開本國到匈奴去,卻又不樂意。有個宮女叫王嬙(音qiang),號昭君,長得美麗,有見識。自願到匈奴去和親。元帝逐擇日讓呼韓邪單於和王昭君在長安成親。呼韓邪單於和王昭君向漢元帝謝恩的時候,漢元帝看到昭君又美麗又大方,使漢宮為之生色。 傳說漢元帝回到內宮,越想越懊惱。他再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模樣雖有點像,但完全沒有昭君本人那樣可愛。原來宮女進宮後,一般都是見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裡去聽候挑選。有個畫工名叫毛延壽,給宮女畫像的時候,宮女們送點禮物給他,他就畫得美一點。王昭君不願意送禮物,所以毛延壽沒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漢元帝一氣之下,把毛延壽殺了。 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離開了長安。她騎著馬,冒著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於的閼氏。封「寧胡閼氏」,希望她能為匈奴帶來安寧和平,昭君遠離自己的家鄉,長期定居在匈奴。她勸呼韓邪單於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打這以後,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難能可貴的是,當呼韓邪單於去世後,她又「從胡俗」,再嫁給呼韓邪單於的大閼氏的長子,雖然這和中原的倫理觀念相抵觸,但她從大局出發,珍惜漢與匈奴的友誼。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書沒有記載
卓文君
卓文君生在漢代這種大而化之的年代,又生在一個四川臨邛巨賈之家,金山銀山地養著。她長得眉如遠山,面若芙蓉,通曉琴棋書畫,十七歲出嫁,半年後便因丈夫去世返回娘家。這時候,一個貧窮的小子做客卓家,用那把著名的「綠綺琴」彈唱那首著名的《鳳求凰》,把這個十七歲的小寡婦內心撩撥起來,半夜三更就夜奔他去了,第二天索性雙雙跑到這個窮小子的成都老家。當然,我們都知道這個窮小子就是西漢有名的才子司馬相如。可是那時的卓文君還不知道啊,她只顧得上收拾司馬相如那個家徒四壁的爛攤子了。
司馬相如豪情不減地典衣沽酒,今朝有酒今朝醉;卓文君也荊釵布裙,風風火火開始新生活。幾個月後,他們乾脆賣掉車馬,回到臨邛開了一間小酒家,卓文君淡妝素抹,當壚沽酒,司馬相如更是穿上犢盤鼻褲,與酒保傭人一起洗盤子,忙裡忙外地跑堂。
卓文君是一個罕見的女人,居然不慕虛榮,司馬相如也是一個罕見的文人,居然一點都不自卑一點都不羞愧。這對才子佳人開的小酒店遠近聞名,門庭若市,逼得卓王孫不得不分給他們童僕百人,錢百萬緡,並厚備妝奩,接納了這位把生米已經煮成熟飯的女婿。從此這對小夫妻又過上了整天飲酒作賦,鼓琴彈箏的悠閑生活。
這時,司馬相如寫下的《子虛賦》、《上林賦》,才華四濺,好大喜功的皇帝驚為天人,拜司馬相如為郎官,後來又再拜為中郎將。司馬相如衣錦榮歸,著實讓岳父卓王孫風光了一把。
西漢竇太後
西漢時期漢文帝的皇後,漢景帝的母親。其出身貧寒,後被選入宮中,呂後將一些宮女分給諸侯王的時,竇氏被分給了漢文帝。與漢文帝育有一女二男,長子劉啟即後來的漢景帝,最寵愛的是小兒子劉武。
竇太後後期失明,喜歡黃老之術,景帝及竇氏兄弟也不得不讀《老子》而尊黃老之術。「黃老」是指黃帝和老子,道家也尊黃老為祖,主張無為而治,寬政待民,竇氏歷經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史家將文帝、景帝在位的時期稱為「文景之治」。
對於竇太後推行道家治國理念的前提,主要是西漢經歷過白登山之變之後,發現自己現行國力尚未強大到當時的北方匈奴政權進行對抗甚至滅掉對方的水平,國內剛剛經歷過戰爭,急需恢復國民經濟發展生產,因此,從曹參起,歷經呂後、文、景執政,西漢中央政府普遍在全國推行黃老治國的理念,全面實行輕徭賦墾荒地的國家經濟基本方針,後雖經過七國叛亂的干擾,但國家總體經濟形勢已經不可逆轉的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到了武帝時期,國家經濟實力已經空前強大,已經具備了和北方匈奴政權相抗衡的實力,但是此時,竇太後做出了一個判斷:如果此時開戰,不但無法取得勝利,反而可能將文景以來積累下來的成果毀於一旦。有大臣不解,太後接著進行了分析:國民經濟實力盡管大增,但是發展成果根基尚淺,很容易被大規模戰爭所動搖,而且當時的軍隊建設由於發展經濟為前提也有所懈怠,軍隊的訓練和將領的選拔有所鬆弛;況且此時匈奴的實力尚未削弱,其軍隊戰鬥力非常強悍,而且如果北擊匈奴,沒有強大的騎兵部隊是無法剿滅的,而且當時西漢的養馬業更是比較鬆弛,馬也比不上匈奴的汗血寶馬,耐久力不行,更為重要的是,當時西漢尚未和西域取得聯系,一旦發兵必然是孤軍深入,而且對於匈奴內部的情報掌握也不穩定,綜合這些因素,盡管漢朝已經非常強悍,但是仍舊處於無法剿滅匈奴的階段上。漢武大帝幾次要求出兵均遭否決的原因也在這里。
趙飛燕
趙飛燕,原名宜主,是西漢漢成帝的皇後和漢哀帝時的皇太後。趙飛燕是一位在中國歷史上傳奇的人物。在《漢書》中對她的描述僅僅只有少數幾句,但關於她的野史卻有許多。在中國民間和歷史上,她以美貌著稱,所謂「環肥燕瘦」講的便是她和楊玉環,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體態輕盈瘦弱的美女。
有一次,在湖裡的船上,趙飛燕跳舞時幾乎要摔下船去,皇帝急忙喊人拉住她,結果把她的裙子拉破了,以後,很多人就學趙飛燕,故意讓裙子後邊有個缺口,還起名叫「留仙裙」,人一走起來,隱約可以看見雙腿,現在婦女的裙後開叉,據說就是這個時候傳下來的。 趙飛燕可能算是我國古代最為傑出的著名舞蹈家,又是身材最為苗條,姿容最為秀麗的絕色
美人。唐代大詩人李白在應玄宗之詔創制「清平調三章」歌頌楊貴妃的艷美時,其中有「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之絕句。可見她的美,在大詩人李白心中,佔有絕對的席位。我國歷代文人學士在吟詩作賦時多提到她的名字,並且創作了不少以趙飛燕為題材的小說、詩歌、繪畫等文藝作品,唐代詩人徐凝作《漢宮曲》題寫了:
水色簫前流玉霜, 趙家飛燕侍昭陽。 掌中舞罷簫聲絕,三十六宮秋夜長。
故而使得她精美絕倫的舞蹈技藝,廣為傳誦和發揚。趙飛燕,被稱之我國古代最傑出的舞蹈家是當之無愧的。
趙合德
趙飛燕的妹妹美麗而體態豐滿,也受皇帝喜歡,皇帝叫趙合德「溫柔鄉。」這也是現在的一個形容詞。
【溫柔鄉】典出漢·伶玄《趙飛燕外傳》:漢成帝非常喜歡趙飛燕的妹妹趙合德,漢成帝沉迷於趙氏姐妹之中。成帝說自己願意終老在溫柔鄉里,不再像漢武帝那樣去追求白雲鄉(仙境)了。
陰麗華
陰麗華是一個很重大局、不願與人爭一時之短長的人。漢明帝永平三年,有司奏請儀立皇後,明帝不語,而已經身為皇太後的陰麗華則表示:「馬貴人德冠後宮,即其人也」(見《後漢書·皇後紀·明德馬皇後》),皇太後開了口,群臣與後宮諸多嬪妃都無話可說。馬貴人,就是為東漢開基立下赫赫戰功、以「馬革裹屍」而聞名的伏波將軍馬援的小女兒。馬貴人十幾歲即入太子宮,無論品、貌均是皇後的最佳人選,但她自明帝為太子時就陪伴左右,卻始終不能生下一兒半女。而明帝身邊還有陰貴人、賈貴人等其他嬪妃,其中這個陰貴人正是出自陰氏家族。陰麗華並沒有利用自己太後的權利和馬氏不能生育這一點趁機將自己宗族的陰貴人推上後位,而是以大局為念,力挺德才最為突出的馬援之女為後,這是極為難能可貴的。縱觀西漢與東漢,後系家族把持朝政,為本家謀求私利,是兩漢政治的一大特色。陰氏不但自己追隨光武帝一生,賢德而識大體,還把另一個被後世史家譽為「千古賢後」的明德馬皇後扶上了東漢王朝的後位。而明德馬皇後作為一代賢後,深深的影響了明、章兩朝的政體。
呂雉
漢高祖劉邦的皇後(前202年—前195年在位),高祖死後,被尊為皇太後(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後和皇太後。又稱為漢高後、呂後、呂太後。同時呂雉也是封建王朝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子,掌握漢朝政權長達十六年。
呂後為人有謀略,漢初,呂後助劉邦殺韓信,彭越等異姓王,消滅分裂勢力鞏固統一的局面。前195年,劉邦死,漢惠帝立,尊呂後為皇太後,惠帝仁弱,實際由呂後掌政,前188年,惠帝崩,立少帝,臨朝稱制八年,少帝因其生母為呂後所殺,有怨言。呂後遂殺少帝,立常山王劉義為帝。「號令一出太後」,呂後先後掌權達十六年。是中國歷史上三大女性統治者(呂後、武則天、慈禧太後)的第一個。呂後當政內,創自劉邦的休養生息的黃老政治進一步得到推行。劉邦臨終前,呂後問劉邦身後的安排。她問蕭何相國後誰可繼任,劉邦囑曹參可繼任;曹參後有王陵、陳平,但不能獨任;周勃忠誠老實,文化不高,劉家天下如有危機,安劉氏天下的必是周勃,可任太尉。呂後雖實際掌握大權,但她是遵守劉邦臨終前所作的重要人士安排遺囑的,相繼重用蕭何,曹參,王陵,陳平,周勃等開國功臣。而這些大臣們都以無為而治,從民之欲,從不勞民。在經濟上,實行輕賦稅。對工商實行自由政策。在呂後統治時期,不論政治,法制,經濟和思想文化各個領域,均全面為「文景之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呂後有政治家的風度,匈奴冒頓單於乘劉邦之死,下書羞辱呂後,說﹕「你死了丈夫,我死了妻子,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呂後採納季布的主張,壓住怒火,平心靜氣復書說﹕「我已年老棄衰,發齒也墮落了,步行也不方便。」然後贈與車馬,婉言謝絕,終於化干戈為玉帛,匈奴自愧失禮,遣使向漢朝認錯。
呂後晚年,因沒有子孫,怕高祖的子孫欺凌呂氏,故大封外戚諸呂為侯。前180年,呂後崩,終年六十二,與漢高祖合葬長陵。諸呂欲為亂,周勃、陳平等誅平。
中國古代的史學家,對歷史的評價都是逃不出儒家思想的框框套套,兩千年來,儒家思想成為評價歷史功過的一把鐵尺。我們有幸生活在思想活躍的年代,使我們對歷史能從一個新的角度去分析、探討。我覺得評論歷史人物時候,不應在遵從以前的看法,應該從此歷史人物對當時和以後的影響來評論,所謂「民為天,社稷次之、君輕」。只要他對百姓好,把當時的國家治理得好,不管是女人還是男人,人民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私人生活是次要的。
呂雉為人有謀略而性殘忍,在劉邦翦除異姓諸侯王的過程中起了很大作用。高帝十年(前197),陳豨謀反,劉邦率兵親往平定,呂雉留守長安,聽說韓信陰謀詐赦諸官徒奴發兵策應陳稀,遂與蕭何商議,騙韓信入宮後處死,並夷三族。劉邦擊陳豨,至邯鄲,向彭越徵兵。彭越稱病不往,被劉邦廢為庶人,徙居蜀地。呂後認為不可遺患,又指使人誣告彭越謀反,夷滅其宗族。
呂後生漢惠帝劉盈及魯元公主。劉邦嫌劉盈柔弱,生前曾打算另立寵姬戚夫人之子趙王如意為太子。由於大臣反對,呂後又多方設法為劉盈輔翼,廢立太子之事未成。劉邦死後,呂雉以惠帝年少,恐功臣不服,密謀盡誅諸將;後畏懼諸將擁有兵力,不敢下手。她毒死趙王如意,砍斷戚夫人手足,挖眼熏耳,用葯使之變啞,置於廁中,名曰「人彘」。對其他劉氏諸王,亦加殘害。惠帝不滿呂後所為,憂郁病死後,呂雉臨朝稱制,封侄呂台、呂產、呂祿等為王,擅權用事,排斥王陵等老臣,拔擢親信。但其稱制的八年期間,繼續執行漢高祖以來與民休息的政策,獎勵農耕,廢除夷三族罪和妖言令等苛法。因此人民生活比較安定,殘破的社會經濟也得以恢復。
由於劉邦曾與諸大臣共立「非劉氏不王」的誓約,呂雉封諸呂為王,遭到劉氏宗室和大臣的強烈反對。她病危時告誡諸呂部署應變,命呂祿領北軍,呂產居南軍,嚴密控制京城和皇宮的警衛。諸呂在呂後死後陰謀作亂,被太尉周勃,丞相陳平和朱虛侯劉章等迅速翦滅。
⑶ 成語故事的歷史人物
負荊請罪-廉頗
東山再起-謝安
鞠躬盡瘁-孔明
高山流水-伯牙、子期
約法三章-劉邦內
紙上談兵-趙括容
孺子可教-張良
完璧歸趙-藺相如
望梅止渴-曹操
聞雞起舞- 祖逖
投筆從戎- 班超
請君入瓮- 周興、來俊臣
⑷ 歷史成語故事主要人物
太陽底下點燈——(多餘)
泰山頂上觀日出—高瞻遠矚
談心不點燈-- 說黑內話
討飯過年——吃容的不多說的多
提著醋瓶要飯--窮酸
三顧茅廬,劉備
負荊請罪,廉頗
卧薪嘗膽,勾踐
鞠躬盡瘁,諸葛亮
完璧歸趙,藺相如
破釜成舟,項羽
鑿壁偷光,匡衡
入木三分,王羲之
樂不思蜀,劉禪
魏國李悝
楚國吳起
齊國鄒忌
秦國商鞅
趙括
王齕
范雎
尊(師)重道 (清)(正)廉潔 嚴(己)寬人 天下為(公)
好了~!
⑸ 填寫典故成語相關的歷史人物 急急急急!!! 謝謝大家了!
1、楊時
2、文與可
3、匡衡
4、光武帝劉秀
5、張良
6、俞伯牙、鍾子期
7、曹植
8、諸葛亮
9、楚莊王
10、趙高
11、范成大
12、秦始皇嬴政
13、更羸
14、孔子
15、邵雍
⑹ 急需一些關於中國古代歷史人物的成語故事。
囊螢映雪
刻舟求劍
卧冰求鯉
聞雞起舞
草木皆兵
卧薪嘗膽
負荊請罪
胡服騎射
。。。。
⑺ 有關歷史人物的成語故事
破釜沉舟——項羽;卧薪嘗膽——越王勾踐;退辟三舍——晉文公;問鼎中原——楚莊王;圍魏救趙——孫臏;紙上談兵——趙括;作法自斃——商鞅;
⑻ 紅樓夢的20個成語故事的歷史人物
宏篇巨著《紅樓夢》,人物繁多,個個栩栩如生。那麼,《紅樓夢》中究竟寫了多少人物呢?
《紅樓夢》,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體長篇小說,成書於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夢覺主人序本正式題為《紅樓夢》。它的原名《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等。《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續作是由高鶚完成。
宏篇巨著《紅樓夢》,人物繁多,個個栩栩如生。那麼,《紅樓夢》中究竟寫了多少人物呢?
一、清朝嘉慶年間姜祺統計共四百四十八人。
二、民國初年蘭上星白編了一部《紅樓夢人物譜》,共收七百二十一人,人各有傳,字數長短不一,此書中又收《紅樓夢》所述及的古代帝王二十三人,古人一百一十五人,後妃十八人,列女二十二人,仙女二十四人,神佛四十七人,故事人物十三人,共二百六十二人,每人略考其生平及傳說。連上二者合計,共收九百八十三人。
三、近年,徐恭時作新統計。基礎工作是:在歷年閱讀過程中,先以庚辰本作底本,逐回逐段地把人名材料作成札記,廣覽諸家表譜,相互核對,最後把人物歸類。統計出:
(一)寧榮兩府本支:男十六人,女十一人,寧榮兩府眷屬女三十一人。
(二)賈府本族:男三十四人,女八人。
(三)賈府姻婭:男五十二人,女四十三人。
(四)兩府僕人:丫環七十三人,仆婦一百二十五人,男僕六十七人,小廝二十七人。
(五)皇室人物:男九人,女六人。宮太監二十七人,宮女七人。
(六)封爵人物:男三十七人,眷屬十四人。
(七)官吏:有姓名及職名冠姓的男二十六人,只有職稱的三十八人,胥吏男三人。
(八)社會人物:各階層男一百零二人,女七十一人。醫生男十四人,門客男十人。優伶男六人,女十七人。僧道男十七人,尼婆四十九人。連宗男四人,女四人。
(九)外國人:女二人。
(十)警幻天上:女十九人,男六人。總計:男四百九十五人,女四百八十人,
合計:九百七十五人。其中有姓名稱謂的七百三十二人,無姓名稱謂的二百四十三人。
四、《紅樓夢》中的主要人物還可歸譜如下:
十二金釵:林黛玉、薛寶釵、賈元春、賈迎春、賈探春、賈惜春、李紈、妙玉、史湘雲、王熙鳳、賈巧姐、秦可卿。
十二丫環:晴雯、麝月、襲人、鴛鴦、雪雁、紫鵑、碧痕、平兒、香菱、金釧、司棋、抱琴。
十二家人:賴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烏進孝、包勇、吳貴、吳新登、鄧好時、王柱兒、余信。
十二兒:慶兒、昭兒、興兒、隆兒、墜兒、喜兒、壽兒、豐兒、住兒、小舍兒、李十兒、玉柱兒。
十二賈氏:賈敬、賈赦、賈政、賈寶玉、賈璉、賈珍、賈環、賈蓉、賈蘭、賈芸、賈薔、賈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葯官、玉官、寶官、齡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七尼:妙玉、智能、智通、智善、圓信、大色空、凈虛。
七彩:彩屏、彩兒、彩鳳、彩霞、彩鸞、彩明、彩雲。
⑼ 成語故事歷史相關人物
1、四面楚歌的故事(主要人物:項羽)
故事: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於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裡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禁地了嗎? 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么多呢?」說著,心裡已喪失了鬥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裡面喝酒;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yú姬jī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一會,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釋義:這個故事裡面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吃驚,接著又失敗自殺的情節,以後的人就用「四面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周圍環境,而導致自己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在我們學習和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腳踏實地的做事,若是日常行為表現不好,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運嘍。
2.破釜沉舟的故事(主要人物:項羽)
釋義:一般用來比喻決心戰斗到底,勇往直前,拚死一戰。表示下了極大的決心,捨出一切,必欲達到目的的作法。
故事:秦朝末年,秦派兵攻打復國後的趙國。趙軍不敵,退守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被秦軍包圍。被項梁、項羽叔侄等各路義軍擁立的楚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讓他們帶領軍隊前去援救趙國。但是,宋義把兵帶到安陽就不再前進了,在此停留了四十六天。項羽非常焦急,再三要求他渡江北上,與趙軍里應外合,一舉打敗秦軍。而宋義則希望趙、秦兩軍打得精疲力盡之時再發兵,以坐收漁翁之利。於是他嚴令軍中不準輕舉妄動。與此同時,宋義又宴請賓客,大吃大喝,而士兵、百姓卻忍飢挨餓。項羽實在忍不下去,便殺死了宋義,將士們馬上擁戴項羽為上將軍。之後,項羽立即派出兩名將軍,率兩萬人馬渡河解救巨鹿。取得小勝後,項羽下令全軍渡河救援趙軍。在全軍渡河之後,他採取了一系列果斷的行動:把所有船隻鑿沉,把煮飯的鍋都打破,把營房都燒掉,只攜帶三天的干糧,以此表示決一死戰的決心,不給士兵留一點兒退路。項羽領軍到達巨鹿外圍,立即包圍了秦軍,經過九天激戰,最終取得巨鹿之戰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