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字開頭的四字成語
⑴ 「簣」字開頭的四字成語
沒有「簣」字開頭的四字成語,成語有:
一簣之功、為山止簣、九仞一簣、功虧一簣、山虧一簣、未成一簣
⑵ 虧字的四字成語
有虧字的四字成語:
暗室虧心
【拼音】:à shì kuī xīn
【解釋】:在暗中做見不得人的虧心事。
【出處】:元·張養浩《折桂令》曲:「暗室虧心,縱然致富,天意何如。」
【示例】:我想來今生不報,來世償還,正所謂~,神目如電。
★明·范受益《尋親記·托夢》
【近義詞】:暗室欺心
【反義詞】:暗室不欺
【語法】:作謂語、定語;比喻暗中做壞事
大敗虧輸
【拼音】:dà bài kuī shū
【解釋】:虧輸:遭受損失,輸給別人。打了敗仗,損失很大。
【出處】: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四折:「某見唐元帥大敗虧輸,忙差尉遲恭接應唐元帥去了,未知輸贏勝敗。」
【示例】:北軍~,五千軍馬殺死大半,其餘四散逃竄。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九回
【近義詞】:損兵折將
【反義詞】:大獲全勝
【語法】:作謂語;指損失很大
功虧一簣
【拼音】:gōng kuī yī kuì
【解釋】:虧:欠缺;簣: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後一點沒能完成。
【出處】:《尚書·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示例】:倘朝廷內外不和,動輒掣肘,必將使剿賊大事,~。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近義詞】:功敗垂成、前功盡棄、山虧一簣
【反義詞】:大功告成、善始善終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功敗垂成
【成語故事】:周武王滅商建周之後,各地諸侯紛紛朝貢給他。太保召公對周武王說:「他們把珍寶、玉器貢獻給你,你也要封賞他們,治理國家要時刻思想自己的德行,大德從小德積累起來的,否則就會功虧一簣的。」周武王從此專心治理朝政
虧心短行
【拼音】:kuī xīn ǎn xíng
【解釋】:虧損天良,行為惡劣。
【出處】:元·高明《琵琶記》第五齣:「須聽,我沒奈何分情破愛,誰下得虧心短行?從今後,相思兩處,一樣淚盈盈。」
【反義詞】:問心無愧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行為惡劣
利不虧義
【拼音】:lì bù kuī yì
【解釋】:有利在前,能夠不虧損正義。
【出處】:《禮記·儒行》:「委之以貨財,淹之以樂好,見利不虧義。」
【近義詞】:見利思義
【反義詞】:見利忘義
【語法】:作賓語、定語;用於處事
吃啞巴虧
【拼音】:chī yǎ bā kuī
【解釋】:自己遭受暗算或受損吃虧,不敢聲張或無法申訴,只好自認吃虧。
【出處】: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14回:「且說苗家父子丟了銀子,因是暗昧之事,也不敢聲張,竟吃了啞巴虧了。」
【示例】:天不怕,地不怕,絕對不低著頭~。 ★老舍《駱駝祥子》
【近義詞】:有苦難言
【歇後語】:癩蛤蟆吞蒺藜
【語法】:作謂語、賓語;指只好自認吃虧
大敗虧輪
【拼音】:dà bài kuī lún
【解釋】:遭到很大的失敗和損失。
扭虧增盈
【拼音】:niǔ kuī zēng yíng
【解釋】:扭轉虧損,增加盈利。
【出處】:《中共中央關於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強化企業管理,提高科學管理水平……也是國有企業扭虧增盈、提高競爭能力的重要途徑。」
【示例】:《人民日報》1983.12.30:「這說明工業企業扭虧增盈的任務依然相當艱巨。」
【近義詞】:扭虧為盈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經濟
山虧一簣
【拼音】:shān kuī yī kuì
【解釋】:比喻功敗垂成。
【出處】:《書·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的節縮。
【示例】:語曰:『行百里者半九十。』井掘九仞,猶為棄井;~,遂無成功。
★梁啟超《過渡時代論》
【近義詞】:功虧一簣、功敗垂成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功敗垂成
益謙虧盈
【拼音】:yì qiān kuī yíng
【解釋】:猶謙受益,滿招損。
【出處】:《清史稿·柴潮生傳》:「君咨臣儆,治世之休風,益謙虧盈,檢身之至理。」
【近義詞】:謙受益,滿招損
【語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盈則必虧
【拼音】:yíng zé bì kuī
【解釋】:盈:圓。虧:缺。月圓的時候就是月缺的時候。形容物極必反。
【出處】: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博志》:「全則必缺,極則必反,盈則必虧。」
【近義詞】:月盈則食
【語法】:作謂語、定語;用於勸誡人
月滿則虧
【拼音】:yuè mǎn zé kuī
【解釋】:月圓則缺。比喻事物發展到極點則開始衰退。
【出處】:《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語曰『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天地之常數也。」
【示例】:你如何連兩句俗語也不曉得?常言『~,水滿則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三回
【近義詞】:水滿則溢、月盈則食
【語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⑶ 虧字的四字成語
虧字的四字成語
:
功虧一簣、
吃啞巴虧、
虧法利私、
虧名損實、
虧於一簣、
益謙虧盈、
扭虧增盈、
行虧名缺、
功虧一匱、
盈則必虧、
利不虧義、
虧心短行、
月滿則虧、
大敗虧輸
⑷ 破字開頭的四字成語
破爛不堪、
破釜沉舟、
破鏡重圓、
破綻百出、
破門而入、
破罐破摔、
破涕為笑、
破口大罵、
破銅爛鐵、
破觚為圜、
破瓦寒窯、
破家鬻子、
破格任用、
破瓜之年、
破竹之勢、
破爛流丟、
破家為國、
破觚為圓、
⑸ 慌字開頭的四字成語
荒誕不經
如果您認可我的答案,請點擊下面的「選為滿意回答」按鈕,謝謝!
⑹ 欠字開頭的四字成語
【成語】:欠債還錢
【拼音】:qiàn zhài huán qián
【解釋】:欠了債要還錢。
⑺ 錢,字開頭的四字成語
錢可通神
發音
qián
kě
tōng
shén
釋義
比喻金錢的魔力極大。
出處
唐·張固《幽閑鼓吹》卷五十內二:「錢十容萬可通神矣,無不可回之事,吾懼禍及,不得不止。」
錢可通神的故事
示例
大小荊條,先決四十,再發有司,從公擬罪,錢可通神,法難縱你。(元·無名氏《鴛鴦被》第四折)
近義詞
有錢能使鬼推磨
⑻ 爛字開頭的四字成語
爛額焦頭 形容十分狼狽窘迫的樣子。
爛漫天真 形容心地純真,不虛偽。
爛熳天真 形容心地純真,不虛偽做作。
爛如指掌 猶言了如指掌。形容對情況了解得非常清楚。
爛若披錦 形容文辭華麗。
爛若披掌 形容對情況非常熟悉。
爛若舒錦 形容文辭華麗。同「爛若披錦」。
爛醉如泥 醉得癱成一團,扶都扶不住。形容大醉的樣子。
⑼ 差字開頭的四字成語
【差三錯四】顛倒錯亂。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這小廝本版說的丁一確二,這婆子生扭做權差三錯四。」
【差強人意】亦作「差強人意」。《後漢書·吳漢傳》:「諸將見戰陳不利,或多惶懼,失其常度,漢意氣自若,方整厲器械,激揚士吏。帝時遣人觀大司馬何為,還言方修戰攻之具,乃嘆曰:『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意謂還能振奮人們的意志。後謂尚能令人滿意。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六回:「我得了這一封信,似乎還差強人意。」
【差強人意】見「差強人意」。
【差若毫釐,謬以千里】同「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差若豪氂,繆以千里】豪,通「毫」。氂,通「厘」。繆,通「謬」。見「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差以豪厘,謬以千里】見「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差以毫釐,失之千里】見「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開始相差一小點,結果就會造成很大的錯誤。謬,也寫作「繆」。語本《漢書·司馬遷傳》:「故《易》曰:『差以豪氂,謬以千里。』」
【差之毫釐,繆以千里】見「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差之毫釐,失之千里】見「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差之毫氂,失之千里】見「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氂,亦作「厘」。
⑽ 以"敗"字開頭的四字成語
【敗井頹垣】猶言房毀牆坍。形容村舍荒涼。 魯迅 《題三義塔》詩:「奔霆飛熛殲人子,敗井頹垣剩餓鳩。」
【敗不旋踵】形容很快就遭到失敗。 唐 盧照鄰 《三國論》:「然而喪師失律,敗不旋踵,奔波 謙 瓚 之間,羈旅 袁 曹 之手,豈拙於用武,將遇非常敵乎?」《北史·楊敷傳》:「未議致身,先圖問鼎,假稱 伊 霍 之事,將肆 莽 卓 之心,人神同疾,敗不旋踵。」
【敗化傷風】見「 敗俗傷化 」。
【【敗材傷錦】《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子產 謂 子皮 曰:]『子有美錦,不使人學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學者制焉。其為美錦,不亦多乎?』」《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 謂 齊宣王 曰:『為巨室,則必使工師求大木。工師得大木,則王喜,以為能勝其任也。匠人斲而小之,則王怒,以為不勝其任矣。』」後以「敗材傷錦」喻用非其人,傷害國家。《後漢書·劉玄傳》:「今公卿大位莫非戎陳,尚書顯官皆出庸伍……臣非有憎疾以求進也,但為陛下惜此舉厝。敗材傷錦,所宜至慮。」
【敗事有餘,成事不足】謂非但辦不好事情,反而常常把事情搞壞。 茅盾 《子夜》九:「此等聚眾騷擾的行徑,分明是沒有教育的人民一時間的沖動罷了!敗事有餘,成事不足!」參見「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
【敗於垂成】謂臨近成功時遭到失敗。 宋 無名氏 《釋常談·敗於垂成》:「凡事欲成卻不成,謂之敗於垂成。」參見「 功敗垂成 」。
【敗柳殘花】比喻風塵女子。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三本第三折:「他是個女孩兒家,你索將性兒溫存……休猜做敗柳殘花。」《群音類選·清腔類·李子花》:「可惜了月貌花容,顛倒做敗柳殘花。」
【敗俗傷化】謂敗壞社會道德風氣。《漢書·敘傳下》:「侯服玉食,敗俗傷化。」《晉書·羊祜傳》:「 王夷甫 方以盛名處大位,然敗俗傷化,必此人也。」亦作「 敗俗傷風 」、「 敗化傷風 」。 漢 王符 《潛夫論·實貢》:「詐靜以惑眾,則敗俗傷風。」 明 孫仁孺 《東郭記·鑽穴隙》:「笑你個 齊 人太妄,可正是敗化傷風輕薄郎。」《西遊記》第七一回:「奈何他玷污了皇後,敗俗傷風,壞倫亂法,卻是該他死罪。」
【敗俗傷風】見「 敗俗傷化 」。
【敗國亡家】見「 敗國喪家 」。
【敗國喪家】使國破家亡。《晉書·列女傳·劉聰妻劉氏》:「自古敗國喪家,未始不由婦人者也。」 陳衍 《元詩紀事·黃菜葉謠》:「蓋三人皆 元 戚機臣,其殘膏積侈,敗國喪家,帝特惡焉。」亦作「 敗國亡家 」。 歐陽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一幕:「自古以來,因為奸臣陷害忠良,以致敗國亡家,這種例子也不少。」
【敗績失據】謂事業失敗而無所憑依。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賢良續刻第三則》:「歷數世,未嘗有敗績失據之過。」 梁啟超 《敬告國中之說實業者》:「及今幾經敗績失據,猶復漠然無所動於中。」
【敗鱗殘甲】龍身上散落的鱗甲。比喻紛飛的雪花。《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宋朝雜記上》引《西清詩話》載 宋 張元 《詠雪》:「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空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