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吞虎咽相近的成語故事
狼狽為奸、豺狼當道、狼狽不堪、狼吞虎咽、杯盤狼藉。
一、狼狽為奸
白話釋義:傳說狽是一種獸,前腿特別短,走路時要趴在狼身上,沒有狼,它就不能行動。比喻互相勾結做壞事。
朝代:清
作者:吳趼人
出處:《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詩翁畫客狼狽為奸。」
翻譯:詩人好翁和畫匠互相勾結做壞事。
二、豺狼當道
白話釋義:比喻壞人當權。當(dāng)道:在路中間。
朝代:東漢
作者:史學家班固
出處:《漢書·孫寶傳》:「豺狼橫道,不宜復問狐狸。」
翻譯:豺狼橫行道,壞人當權,不應該再去問狐狸這類小人了。
三、狼狽不堪
白話釋義:狼狽:窘迫的樣子。困頓、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窘迫的樣子。
朝代:清
作者:名教中人
出處:《好逑傳》:「又被他打得狼狽不堪。」
四、狼吞虎咽
白話釋義:狼吞虎咽
朝代:清
作者:李寶嘉
出處:《官場現形記》:「不上刻工夫;狼吞虎咽;居然吃個精光。」
五、杯盤狼藉
白話釋義:形容宴飲將畢或已畢,桌上杯盤碗筷等亂七八糟的樣子。狼藉(jí):雜亂的樣子。
朝代:清
作者:李綠園
出處:《歧路燈》第八十八回:「這杯盤狼藉;言語喧嘩。」
翻譯:酒杯、菜盤雜亂堆放著,吵吵鬧鬧的。
② 成語故事 狼吞虎咽 高清
狼吞虎咽
láng tūn hǔ yàn
【解釋】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劉東山誇技順城門》:「十人自來吃酒……須臾之間,狼飧虎咽,算來吃夠有六七十斤肉。」
【結構】聯合式。
【用法】用於形容吃東西的樣子。一般作謂語、狀語、定語。
【正音】咽;不能讀作「yīn」或「yè」。
【辨形】吞;不能寫作「舌」。
【近義詞】大吃大喝、飢不擇食、食不甘味
【反義詞】細嚼慢咽
【辨析】~和「飢不擇食」有相似之處。而~偏重在外表的形體動作。但「飢不擇食」偏重在餓得急了;顧不上選擇食物;除吃東西外;還可形容對其他方面的迫切需要。
【例句】大家見他~吃東西的樣子;都忍不住笑了。
③ 狼吞虎咽的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
唐三藏和三個徒弟去西天取經時,路過祭賽國時,看到十多個和尚都扣上了枷鎖行乞。經打聽,是因為金光寺的塔頂上的舍利子被盜。臨近的國家都因為看到舍利子的光芒紛紛朝見,後來因為三年前舍利子被盜,鄰近的國家都不朝見了。國王一氣之下,就把他們都上了枷鎖。
悟空後來在塔頂上捉到了兩個妖精,經詢問舍利子是萬聖龍王偷走的。後來唐三藏師徒就想國王匯報此事,國王大喜,就設宴款待金光寺的和尚。宴席上,豬八戒一會兒就吃光了所有的水果等食物。後來狼吞虎咽就此而來。
狼吞虎咽是個漢語成語、是個聯合片語,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拼音: láng tūn hǔ yàn
釋義: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引證解釋
1、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劉東山誇技順城門》:「十人自來吃酒……須臾之間,狼飧虎咽,算來吃夠有六七十斤肉。」
譯文:十個人一起來喝酒……不一會兒,吃得又快又急,總共算下來,吃了差不多有六七十斤肉。
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五回:走了這半日,肚中飢餓,狼吞虎咽吃了一回。
譯文:走了半日路,飢腸轆轆,吃飯時更是又快又急。
清 李寶嘉 《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四回:只見他拿筷子把蹄子一塊一塊夾碎,有一寸見方大小,和在飯里,不上一刻工夫,狼吞虎咽,居然吃個精光。
《歧路燈》第四十六回:「紹聞只得陪差人吃飯,只呷了幾口湯兒,看那差人狼吞虎咽的吃。」
許思窈 《斑斕一季》:我們猛灌飯,狼吞虎咽中還大聲叫喚著:「可兒好樣的,一定要走,走是對的,是對的。」
(3)狼吞虎咽相近的成語故事擴展閱讀
近義詞
飢不擇食是一個漢語成語,
拼音是:jī bù zé shí,
釋義:指如果肚子餓了,就不再挑揀什麼東西,不管什麼都吃。
引證釋義
擇:挑揀。肚子餓了,就不再挑揀什麼東西,不管什麼都吃。比喻需要急迫,顧不得選擇。
宋·釋普濟:「又一日訪龐居士,至門首相見。師乃問:'居士在否?'士曰:'飢不擇食'。」
譯文:又有一天去拜訪龐居士(在家修行的人),到了門口見到人。和尚於是問:「居士在家嗎?」
居士回答說:「飢不擇食」。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三十:「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飢不擇食。』」
譯文:問:「什麼是和尚家風呢?」。禪師說:「肚子餓了,便不再挑揀食物。」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回:飢不擇食,寒不擇衣,慌不擇路,貧不擇妻。
譯文:在很餓的時候不會挑剔食物是否好吃,在很冷的時候不會挑剔衣服的材質,在勢急心慌的時候,顧不上選擇道路,在貧困的時候,不會挑剔妻子的好壞。
老舍《文博士》一三:「她既是這么個女子,就無怪乎她好像飢不擇食似的,這么急於交個有博士學位的男朋友。」
徐遲《牡丹》六:「魏紫先還是挑好戲看,以後飢不擇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狼吞虎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飢不擇食
④ 狼吞虎咽的成語故事
狼吞虎咽 [láng tūn hǔ yàn]
[釋義] 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不上刻工夫;狼吞虎咽;居然吃個精光...
⑤ 狼和虎組成語並說明其中的故事
狼吞虎咽的成語典故
來源: 作者: 點擊: 331 次
20
【釋義】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回》。
蔡慶盤纏用盡無法歸還,就去找楊林。楊林說:「你來得正好,李應被濟州太守關入獄中,我們去營救吧。」於是他們到獄中設法讓李應越獄逃出。
在黎明十分,他們來到城邊,出城後到路旁酒店,叫酒保打了五斤酒,切上大盤牛肉。由於走了半日,肚中飢餓,他們狼吞虎咽地吃了一頓,忽見酒座上坐著一名軍官和四個家丁。他們虎背熊腰,凶神惡煞一般。當他們兩人聽說是來捉拿重犯李應的,便趕緊算了酒錢出門便走。
正在出門時又進來一個鋪兵,鋪兵一進門就大聲呼叫:「快拿酒來。」並且說:「昨夜李應越獄走了,還殺死了兩個更夫。」
聽了這話,那軍官驚跳起來說:「李應越獄了?我看方才算酒錢的就像李應!」www.BangNiShouji.com" target="_blank">http://www.BangNiShouji.com
鋪兵說:「我看也像。」說著就追出去了。
他們三人與軍官、鋪兵、家丁展開了一場廝殺搏鬥,以死相拼殺死軍官、鋪兵,脫險後奪路而走。
⑥ 成語狼騰虎咽的故事
名稱:狼吞虎咽
拼音:láng tūn hǔ yàn
出處:《初刻拍案驚奇•劉東山誇技順城門》
釋義:回形容吃答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近義詞:大吃大喝、飢不擇食、食不甘味
反義詞:細嚼慢咽
用法:貶義 謂語
結構:聯合式
例句:走了這半日,肚中飢餓,狼吞虎咽吃了一回。
狼吞虎咽
是個聯合片語,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語出《水滸後傳》第五回:「走了這半天,肚中飢餒,狼吞虎嚥喫了一回。」亦作「 狼吞虎咽 」。
《官場現形記》第三四回:「只見他拿筷子把蹄子一塊一塊夾碎,有一寸見方大小,和在飯里,不上一刻工夫,狼吞虎咽,居然吃個精光。」
⑦ 狼吞虎咽這個成語故事,我們的感想,收獲是什麼
狼吞虎咽是個聯合片語,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感想和收獲是做事情要有章法,有計劃的一步一步進行,不要急躁,急躁反而會有不好的結果。
⑧ 用下面的成語編個有趣的故事.骨瘦如柴,狼吞虎咽,披頭散發,無能為力,將心
老王胃不好,即使吃飯狼吞虎咽卻也骨瘦如柴,只有三根頭發,一天他要去專參加朋屬友結婚,於是打算整個發型。就到理發店裡對理發師說,搞個發型,發型師一看,好嘛~三根頭發,搞個偏分好了,誰知道搞著搞著,頭發掉了一根,沒辦法,那就弄中分吧,結果弄著弄著,又掉一根!真是無能為力了。
老王看著煩了,就對理發師說:「算了!將心比心,別整了,我還是披頭散發的去吧!」
⑨ 一 請寫出漢語里有關狼的成語和諺語,介紹你所知道的有關狼的故事。 二 英語里有不少有關狼的諺語,例如,
1,狼的成語:杯盤狼籍 杯盤狼藉 豺狼成性 豺狼當道 豺狼當路 豺狼當塗 豺狼橫道 豺狼虎豹
豺狼野心 豺狼之吻 鴟視狼顧 除狼得虎 狗肺狼心 狗行狼心 官虎吏狼 鬼哭狼嗥
鬼哭狼嚎 鬼吒狼嚎 鬼吒狼嚎 鬼抓狼嚎 虎狼之勢 虎穴狼巢 進退狼狽 拒虎進狼
拒狼進虎 狼狽不堪 狼狽萬狀 狼狽為奸 狼狽周章 狼奔豕突 狼奔鼠竄 狼奔鼠偷
狼奔兔脫 狼飡虎食 狼飡虎咽 狼餐虎噬 狼餐虎咽 狼吃襆頭 狼蟲虎豹 狼顧鴟張
狼顧鴟踤 狼顧狐疑 狼顧虎視 狼顧麕驚 狼顧鳶視 狼嗥狗叫 狼嗥鬼叫 狼嚎鬼叫
狼號鬼哭 狼艱狽蹶 狼猛蜂毒 狼前虎後 狼飧虎咽 狼貪虎視 狼貪鼠竊 狼突鴟張
狼突豕竄 狼吞虎餐 狼吞虎噬 狼吞虎咽 狼心狗肺 狼心狗行 狼煙大話 狼煙四起
狼眼鼠眉 狼羊同飼 狼子獸心 狼子野心 粒米狼戾 前門拒虎
2,狼的故事:狼的真實故事!
你們知道嗎?我曾親眼看到一隻狼,為了自己的孩子,屹立在N多獵槍前,仰天長嘯......
那是去年的冬天,我去朋友的牧場,朋友說牧場晚上會有狼出現,所以不許我們出去,但是牧場的夜景真的很美,我們便決定帶槍出去.我發現遠處有東西便走近,看到很小的像小貓一樣大小的動物,當時並不知道是狼!
當我抱起小狼的時候,身後的朋友們竟然把我手中的小狼狠狠的仍在地上,並告訴我,那就是狼!
我傻了,真的,我竟然抱著一個狼!可是它那麼可愛,那麼小......
朋友准備殺了這小狼,此時此刻,我聽到整個牧場傳出的嚎叫聲,我知道,那是狼嚎......
一隻好大好大的狼就站在我們不遠處,我想,也許它是小狼的媽媽,很多男人用槍對著它,它一步步走進我們,我並不覺得怕了,反而有些開心,原來,狼張得並不像書上說的那麼可怕......
它走的越來越進,一個朋友開槍了,它沒有停下,依舊這么走來,我怕了,怕朋友會打死它,雖然在荷蘭打死狼是犯法的,但是為了生命,我的朋友會殺了它的!
我看到狼的眼睛,一種絕望的眼神,夾雜著乞求,現在回響起來,我不知道自己當時是什麼一種想法!
我看到它走近,用身體當在小狼前面,一直注視著我們的一舉一動,朋友的父親示意大家後退,狼並沒有動,我們退到大約15米遠處時,狼又一次向我們走近,朋友對天開槍了,狼停下了,我不明白它要做什麼,只知道它在保護那隻小狼,身邊的女孩一直在哭,也許是怕死......
小狼跟在大狼的後面,突然躥到它前面,朋友向小狼開槍了,當我聽見槍聲時,幾乎也聽到了一聲凄涼的叫聲,我閉上眼睛,以為小狼會死,但當我睜開眼睛的時候,大狼的身上已經變紅,我已經混亂了,朋友的父親命令不準任何人再向它們開槍,我的淚莫名的流下,我求朋友的父親讓它們走,不要傷害它們!於是,朋友的父親示意大家一直後退,我們漸漸遠離了它們,它們沒有動,依舊在原地,直到我們退出了它們的視線范圍......
次日清晨,我又一次回到那裡,看到地上的血跡,我知道它們走了,朋友的父親竟然也來了,我問他,它們會怎樣?他告訴我,它們會記得我!
朋友的父親是個很有經驗的牧場主,在荷蘭的時候,我一直住在朋友家的牧場,學了很多東西,也第一次見到狼,從此改變我對狼的態度,它們並不可怕,也並不凶,同樣有一顆愛心!
3,狼的英語諺語:
He sets the fox to keep the geese.
引狼入室。
When the fox preaches, take care of your geese.
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the wolf at the door
比喻家庭面臨的財政問題
Don』t trust a goat with the kitchen-garden,or a wolf with sheepfold. 不能請羊管菜園,不能請狼管羊圈。
Who keeps company with wolves, will learn to howl. 和狼在一起,就會學狼叫。
Man is a wolf to man. 人對人是狼。(人心狠,人吃人)
A growing youth has a wolf in his belly. 年輕人,在成長,吃起飯來像餓狼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匹著羊皮的狼
He holds a wolf by the ears. 擰狼耳,即騎虎難下
The wolf may lose his teeth,but never his nature.狼的牙齒會掉,本性卻改不了
keep the wolf from the door (拒狼門外)
have a wolf in one's stomach (肚裡有狼)是指「飢腸轆轆」
have a wolfish appetite 是「有狼一般的食慾」
to wolf down one's food 是「狼吞虎咽的吃東西」
Keep the wolf from the door 是「得免飢寒」
We were in those days very poor,and keeping the wolf from the door proved no easy task 那時,我們很窮,求溫飽很不容易。
人們對狼的評價,:負面:狡黠,殘忍,冷酷,野性。 正面:團結,勇敢。
人們對狼的態度:敬畏。
⑩ 成語故事動畫《狼吞虎咽》
狼吞虎咽是個成語、是個聯合片語,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語出《水滸後傳》第五回:"走了這半天,肚中飢餒,狼吞虎咽吃了一回。"亦作" 狼吞虎咽 "。《官場現形記》第三四回:"只見他拿筷子把蹄子一塊一塊夾碎,有一寸見方大小,和在飯里,不上一刻工夫,狼吞虎咽,居然吃個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