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毅相關的成語一
㈠ 「馬」字成語及意思 快快快
開足馬力
走馬到任 〖解釋〗指新委官員急速到任。後亦泛指接任新職。同「走馬上任」。
倚馬千言 〖解釋〗倚馬:靠著戰馬。倚靠在即將出發的戰馬前起草文件,千言立就。形容才思敏捷。
衣馬輕肥 〖解釋〗穿著輕暖的皮袍,坐著由肥馬駕的車。形容生活的豪華。
系馬埋輪 〖解釋〗指敵人進攻時,系住馬,埋車輪於地,以示固守不退。
素絲良馬 〖解釋〗以之為禮遇賢士之辭。
司馬牛之嘆 〖解釋〗比喻對孑然一身、孤立無援的感嘆。
射人先射馬 〖解釋〗比喻作事要抓住要害。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解釋〗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同「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解釋〗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同「塞翁失馬」。
戎馬倥傯 〖解釋〗指在戰爭中軍務緊迫繁忙。
人語馬嘶 〖解釋〗人叫喊,馬嘶鳴。形容紛亂擾攘或熱鬧歡騰的情景。
犬馬之戀 〖解釋〗比喻臣子眷戀君上。
裘馬聲色 〖解釋〗衣輕裘,乘肥馬,醉心歌舞,迷戀女色。謂貪圖享受,生活糜爛。
求馬於唐市 〖解釋〗到空無所有的市集去買馬。比喻求非所求,必無所獲。同「求馬於唐肆」。
秋高馬肥 〖解釋〗秋高氣爽,馬匹肥壯。古常以指西北外族活動的季節。
騎曹不記馬 〖解釋〗指有名士習氣,不理事務。
駑馬戀棧 〖解釋〗駑馬:劣馬,跑不快的馬;棧:指馬棚。劣馬惦著的只是馬棚里的飼料。比喻無能的人只貪圖安逸,無遠大志向。
牛頭不對馬面 〖解釋〗比喻答非所問或對不上號。
拿下馬來 〖解釋〗比喻將人制服。
盲人騎瞎馬 〖解釋〗瞎子騎著瞎馬。形容亂闖瞎撞,非常危險。
馬上得天下 〖解釋〗喻指武功建國。
馬毛蝟磔 〖解釋〗蝟,同「蝟」。形容狂風大作,氣候惡劣。
驢頭不對馬嘴 〖解釋〗比喻答非所問或兩下不相合。同「驢唇不對馬嘴」。
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 〖解釋〗路途遙遠,才可以知道馬的力氣的大小;經歷的事情多了,時間長了,才可識別人心的善惡好歹。
厲兵粟馬 〖解釋〗磨快兵器喂飽馬。指准備作戰。
襟裾馬牛 〖解釋〗像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沒有頭腦和無知。
風馬雲車 〖解釋〗指神靈的車馬。
風馬牛 〖解釋〗風:放逸,走失。指齊楚兩地相離甚遠,馬牛不會走失至對方地界。後用以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干。同「風馬牛不相及」。
風馬不接 〖解釋〗猶言風馬牛不相及。
東風射馬耳 〖解釋〗射:射出。比喻把別人的話當作耳邊風,充耳不聞,無動於衷。
㈡ 謎語:樂毅去,齊逐燕師
樂毅去,齊逐燕師(成語)趁火打劫
〔注析〕據《史記·田單列傳專》載:燕將樂毅率師攻齊屬,破齊七十餘城,唯剩莒及田單所守之即墨未下。燕昭王卒,惠王即位,使騎劫代樂毅為將,仍圍即墨。樂毅去趙。田單「收城中得千餘牛,為絳繒衣,畫以五彩龍文,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葦於尾,燒其端。鑿城數十穴,夜縱牛,壯士五千人隨其後。牛尾熱,怒而奔燕軍,燕軍夜大驚」,遂潰敗。此即歷史上有名的「火牛陣」戰例。謎面系拿捏故事大意而成。謎底別解打家劫舍之「打劫」為「打擊騎劫」意,「趁火」則言乘火牛縱火之機也。
㈢ 和樂毅相關的成語有哪些
恩怨分明
㈣ 春秋五霸的齊國,為何被樂毅打的只剩2城
樂毅,子姓,樂氏,名毅,字永霸。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魏將樂羊的後裔。公元前284年,樂毅統帥的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攻下城池七十有餘,一戰震驚天下。
原本在戰國諸國當中,齊國可以算是實力最為強大的一個了。但就是這一戰,原本強大的齊國,卻被樂毅打得只剩了兩座城池,險些亡國。如果不是後來燕國國君犯了猜疑的毛病,換下了樂毅,估計後來也就沒有齊國的存在了。
而樂毅本人,也憑借這一戰,成了中國古代最傑出的軍事家之一。君不見,後來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就曾自比管仲和樂毅嗎?由此可見,在諸葛亮心裡,樂毅其實是一位偶像般的存在。
樂毅之所以能夠橫掃齊國,除了他自身軍事才能確實極為突出之外,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齊國自己作死。如果不是齊國惹得其他幾國都不開心,最後被圍攻。相信單憑燕國一個國家的話,就算樂毅再怎麼強,恐怕也很難長驅直入,險些滅掉齊國的。
而且,齊國地勢平坦,防守起來難度很大,幾乎是一旦攻破就可以長驅直入。加上君主管理不善,謀略才智不佳,失敗自然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場戰斗,對後來的歷史影響也是很大的。齊國後來雖然收復了故土,但有了之前齊閔王的教訓,百年不敢再對外擴張,開始搞閉關鎖國這一套。所以再之後,對於秦國一點點吞並其他幾國的戰爭,齊國可以說是不聞不問,只是冷眼旁觀。所以最後才會出現戰國末期,其他幾國全部被秦國滅掉之後,齊國只能投降的局面。
㈤ 瘋狂猜成語之出奇制勝的成語故事
出奇制勝的典故:
在春秋戰國時期,樂毅和田單都是十分有名的將領。兩人都擅長布陣打仗,精通兵法。有一次,他們倆碰巧在戰場上對壘,田單帶領齊國的軍隊,樂毅帶領燕國部隊。兩軍在即墨這個地方交戰。樂毅把田單的軍隊包圍了,田單和他的軍隊被困在了城裡,樂毅為了減少士兵的傷亡,沒有再繼續攻打。田單在城中,也沒有放鬆一點,他為了鼓舞戰士的士氣,不讓他們驚慌,就和他們同吃同睡,讓他們知道將領和自己在一起。
但是,三年過去了,田單的軍隊供給成了很大的問題,他們還是堅持不住了。而就在這時,燕國的國君死了,新的國君隨即即位。田單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突圍的好辦法。他先派人到燕國散布謠言(rumors),說樂毅的種種壞話,揚言樂毅要起兵反燕或是要歸順他國。新即位的燕王不了解情況,加上樂毅兵權在握,屢立戰功,人多勢眾,遭到了燕國大臣的妒嫉(envy),新燕王怕他功高蓋主就把樂毅撤職了。樂毅在戰地知道自己得罪了權貴,恐怕凶多吉少,就直接逃到趙國避難去了。
田單順利地達到了第一個目的。於是又派人到與自己對壘的燕軍中散播謠言說:「即墨人最怕被別人挖祖墳。祖墳一挖,他們就會驚慌失措,一定會使軍心大亂。」樂毅走後,擔任燕軍將領的是一個無能的小人,只會溜須拍馬,他聽到了這樣的傳言就真的相信了,叫人去挖了即墨人的祖墳,結果即墨的軍民非常氣憤,立誓要報仇雪恨,跟燕軍拚命,打仗的士氣一下子就提高了。田單看敵軍首領昏庸無能,齊軍士氣涌動,作戰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就假裝向燕軍投降。那個燕國將領還以為是自己叫人挖墳導致齊軍投降,非常高興。而就在此時,田單在城裡命令士兵把刀子綁在牛角上,把鞭炮綁在牛尾巴上用彩色的綢子包住牛的全身。當齊軍步行到燕軍的附近時,單田就下令點燃鞭炮。牛聽到鞭炮的聲音都受了驚,發瘋似地沖向燕軍,嚇得燕軍四處逃跑。就這樣燕軍被打敗了。司馬遷後來在寫史書時評價這次戰爭時說了「出奇制勝」這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