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勵志學畫的成語

勵志學畫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2-09 12:26:35

⑴ 讀了徐悲鴻勵志學畫這篇課文,用哪些成語來贊揚徐悲鴻

栩栩如生_網路漢語
栩栩如生 [xǔ xǔ rú shēng]
[解釋] 栩栩:活潑生動的樣子。指藝術形象非版常逼真,如同活權的一樣。
[出自] 《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

⑵ 關於「學習」的經典勵志成語有哪些

懸梁刺股(xuán liáng cì gǔ)抄、鑿壁借光(záo bì tōu guāng)、

孜孜不倦(zī zī bù juàn)、 秉燭達旦(bǐng zhú dá dàn)、

篤學好古(dǔ xué hào gǔ)、

⑶ 徐悲鴻勵志學畫中的徐悲鴻做事有恆心可用什麼成語來形容

鍥而不復舍
qiè ér bù shě
【解釋】鍥:制鏤刻;舍:停止。不斷地鏤刻。比喻有恆心,有毅力。

【出處】《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結構】偏正式。

【用法】用作褒義。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正音】鍥;不能讀作「qì」;而;不能讀作「ěr」。

【辨形】鍥;不能寫作「契」。

【近義詞】堅持不懈、堅韌不拔

【反義詞】半途而廢、知難而退

【辨析】~和「持之以恆」都可形容有「恆心」。但是~是帶有比喻性;更加形象;而「持之以恆」是直陳性的。

【例句】能否做成學問;除必要的天賦外;很大程度取決於有無~的精神。

⑷ 小學生八字成語勵志學習(書法)

: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學海無涯 ,知難而進

⑸ 學習勵志的成語

人定勝天 《逸周書·文傳》:「人強勝天。」宋·劉過《襄陽歌》:「人定兮勝天,半壁久無胡日月。」人定:指人謀。指人力能夠戰勝自然。
有志者事竟成 《後漢書·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終究會成功。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佛家語,比喻道行、造詣雖深,仍需修煉提高。比喻雖已達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滿足,還要進一步努力。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師示一偈曰:『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聞雞起舞 《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白手起家 一切靠自己艱苦奮斗,創立了一番事業。

卷土重來 人馬奔跑時捲起的塵土。形容失敗後組織力量,重圖恢復。

晨鍾暮鼓 古代佛寺中晨敲鍾,暮擊鼓以報時,用以使人驚悟的言論。

破釜沉舟 比喻行事果決,抱持著只往前看而不回頭的決心。

投筆從戎 《後漢書·班超傳》:「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從戎:從軍,參軍。扔掉筆去參軍。指文人從軍

金石為開 漢·劉向《新序·雜事四》:「熊渠子見其誠心,而金石為之開,況人心乎?」金石:金屬和石頭,比喻最堅硬的東西。連金石都被打開了。形容一個人心誠志堅,力量無窮。

⑹ 勵志學生的成語

聞雞起舞 《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白手起家 一切靠自己艱苦奮斗,創立了一番事業。
卷土重來 人馬奔跑時捲起的塵土。形容失敗後組織力量,重圖恢復。
晨鍾暮鼓 古代佛寺中晨敲鍾,暮擊鼓以報時,用以使人驚悟的言論。
破釜沉舟 比喻行事果決,抱持著只往前看而不回頭的決心。
投筆從戎 《後漢書·班超傳》:「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從戎:從軍,參軍。扔掉筆去參軍。指文人從軍
金石為開 漢·劉向《新序·雜事四》:「熊渠子見其誠心,而金石為之開,況人心乎?」金石:金屬和石頭,比喻最堅硬的東西。連金石都被打開了。形容一個人心誠志堅,力量無窮。
勤能補拙 宋·邵雍《弄筆吟》:「弄假像真終是假,將勤補拙總輪勤。」勤奮能夠彌補不足。
人定勝天 比喻人力可以戰勝自然。
有志竟成 有堅定的志向,只要努力從事,一定可以成功的意思。
良葯苦口 能治病的好葯,味苦難吃。比喻直言勸戒批評的話,雖然聽起來不舒服,但對人卻是有益的。
懸梁刺股 形容刻苦學習。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東漢·班固《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
問心無愧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二回:「就是將來外面有點風聲,好在這錢不是老爺自己得的,自可以問心無愧。」問心:問問自己。捫心自問,毫無愧色。
志在四方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二十五回:「妾聞『男子志在四方』。君壯年不出圖仕,乃區區守妻子坐困乎?」 四方:天下。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
磨杵作針 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將鐵棒磨成細針。比喻只要有恆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前車之鑒 《荀子·成相》:「前車已覆,後未知更何覺時!」漢·劉向《說苑·善說》:「前車覆,後車戒。」鑒:鏡子,為教訓。前面車子翻倒的教訓。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做為以後的教訓。
大器晚成 有本事的人,要經過磨練,到晚年才成功。用以形容才器大者立業遲。
卧薪嘗膽 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路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奮發圖強 發憤:決心努力;圖:謀求。決心奮斗,努力謀求強盛。
精益求精 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還求更好。《論語·學而》:「《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宋·朱熹註:「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復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力爭上游 努力奮斗,爭取先進再先進。
勤能補拙 指勤勉努力能彌補天資上的不足。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意思是自己已經盡力而為,至於能否達到目的,那就要看時運如何了。
笨鳥先飛 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後,做事比別人先動手。元·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一折:「我和你有個比喻:我似那靈禽在後,你這等坌(笨)鳥先飛。」
不甘後人 不甘心落在別人後面。
手不釋卷 《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典故: 釋:放下;卷:指書籍。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愚公移山 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斗爭。《列子·湯問》記載: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認為不能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
胸懷大志 懷:懷藏。胸有遠大志向。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業精於勤 業:學業;精:精通;於:在於;勤:勤奮。學業精深是由勤奮得來的。唐·韓愈《進學解》:「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發憤忘食 努力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奮。《論語·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尚書·君陳》:「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後漢書·魯丕傳》:「性沉深好學,孳孳不倦。」《三國志·蜀書·向朗傳》:「乃更潛心典籍,孜孜不倦。」
孜孜不倦 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學習勤奮不知疲倦。
水滴石穿 水不停地滴,石頭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恆心,不斷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漢書·枚乘傳》:「泰山之溜穿石,單極之綆斷干。水非石之鑽,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
繩鋸木斷 出處: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典故: 用繩當鋸子,也能把木頭鋸斷。比喻力量雖小,只要堅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焚膏繼晷 出處: 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 典故: 膏:油脂,指燈燭;繼:繼續,接替;晷:日光。點上油燈,接續日光。形容勤奮地工作或讀書。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出處: 《論語·秦伯》:「子日:『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典故: 學習好像追趕什麼,總怕趕不上,趕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學習勤奮,進取心強。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山不轉水轉 來自那英演唱的同名電視劇主題曲(1990。比喻情況總是在變化的,一時不順利也不必懊惱和悲傷。
咸魚翻身 咸魚本來不能「翻身」,說咸魚翻身有起死回生、否極泰來的意思,指處境短時間內由壞變好。
亡羊補牢 出處: 《戰國策·楚策》:「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典故: 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勇往直前 出處: 宋·朱熹《朱子全書·道統一·周子書》:「不顧旁人是非,不計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說出人不敢說的道理。」
持之以恆 持:堅持;恆:恆心。長久堅持下去。
堅持不懈 堅持到底,一點不忪懈。
跛鱉千里 出處: 《淮南子·說林訓》:「跬步不休,跛鱉千里。」 典故: 跛腳的鱉只要半步也不停留,也能走千里。比喻只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很差,也能成功。

⑺ 關於勵志好學的成語大全

  1. 懸梁刺股、鑿壁借光、孜孜不倦、 秉燭達旦 篤學好古、牛角掛書,

  2. 囊螢映雪、發奮圖強、持之以恆、 廢寢忘食、夜以繼日. 好學不倦、

  3. 韋編三絕、聞雞起舞 全神貫注、 聚精會神、一絲不苟、專心致志、

  4. 孜孜不倦、鍥而不舍、持之以恆、 堅持不懈、滴水穿石、孜孜不倦

  5. 博覽群書 豁然開朗 學而不厭 博學強記 不恥下問 孜孜不倦

  6. 循序漸進 融會貫通 各抒己見 集思廣益 迎刃而解 手不釋卷

  7. 書聲琅琅 程門立雪 穿壁引光 春誦夏弦 讀書破萬卷 讀書三到

  8. 讀書三餘 耳聞則誦 古為今用 囫圇吞棗 開卷有益 名落孫山 取長補短

  9. 取精用弘 然荻讀書 融會貫通 入主出奴 三餘讀書 生吞活剝 書聲琅琅

  10. 熟能生巧 似懂非懂 萬世師表 文行出處 不恥下問, 勤學苦練,勤能補拙,

  11. 將勤補拙,篤學不倦,篤實好學, 篤信好學,學而不厭, 學而時習之 ,

  12. 篤學好古, 頓學累功,閉戶讀書, 刺股讀書,映雪讀書,映月讀書,

  13. 據鞍讀書,折節讀書,囊螢照書,
    廢寢忘食 頓學累功 閉戶讀書

  14. 不愧下學、不愧下學、博學多才、 博學多聞、博學洽聞、刺股讀書

  15. 不學無術、不學無識、飽學之士、

⑻ 勵志學習的四字詞語

學習勵志來四字成語:自

懸梁刺股,鑿壁借光、孜孜不倦、 秉燭達旦 篤學好古、牛角掛書, 囊螢映雪、發奮圖強、持之以恆、 廢寢忘食、夜以繼日. 好學不倦、 韋編三絕、聞雞起舞 全神貫注、 聚精會神、一絲不苟、專心致志、 孜孜不倦、鍥而不舍、持之以恆、 堅持不懈、滴水穿石、孜孜不倦 博覽群書 豁然開朗 學而不厭 博學強記 不恥下問 孜孜不倦 循序漸進 融會貫通 各抒己見 集思廣益 迎刃而解 手不釋卷 書聲琅琅 程門立雪 穿壁引光 春誦夏弦 讀書破萬卷 讀書三到 讀書三餘 耳聞則誦 古為今用 囫圇吞棗 開卷有益 名落孫山 取長補短 取精用弘 然荻讀書 融會貫通 入主出奴 三餘讀書 生吞活剝 書聲琅琅 熟能生巧 似懂非懂 萬世師表 文行出處 不恥下問,勤學苦練,勤能補拙, 將勤補拙,篤學不倦,篤實好學, 篤信好學,學而不厭, 學而時習之 , 篤學好古, 頓學累功,閉戶讀書, 刺股讀書,映雪讀書,映月讀書

⑼ 關於勵志學習的成語,帶故事

帶有勵志的成語故事 勤能補拙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時候的天賦卻不高。有一天在家讀書,對一篇文章重復不知道多少遍了,還在朗讀,因為,他還沒有背下來。這時候他家來了一個賊,潛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後撈點好處。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見他睡覺,還是翻來復去地讀那篇文章。賊人大怒,跳出來說,「這種水平讀什麼書?」然後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 賊人是很聰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聰明,但是他只能成為賊,而曾先生卻成為毛澤東主席都欽佩的人。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偉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造出來。
帶有勵志的成語故事 程門立雪
這個成語文講的是宋朝的楊時苦心求學的故事:楊時考中了進士,卻不去做官,而到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程顥死後,楊時又在洛陽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那時,他已經四十歲了。有一天楊時去拜見程頤,程頤正在睡覺,楊時與他的朋友游酢為了不影響老師休息,恭恭敬敬地站在門口等候。外面大雪紛飛,寒風刺骨,等到程頤醒來時,門外的雪已積了一尺多厚了。同學們,這是一段古人認真求學的歷史,後來人們把這個故事凝聚成一個成語———「程門立雪」,用來比喻尊敬老師,誠心求學的態度或行為。
帶有勵志的成語故事 手不釋卷
三國時代,東吳有一員大將名叫呂蒙字。年青時,家境貧困,無法讀書。從軍後,雖作戰驍勇,常立戰功,卻苦於缺少文化,不能把戰例經驗總結寫下來。有一天,吳主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是一員大將,掌權管事,更應該好好地讀一些書,增加自己的才幹。」 呂蒙一聽主公要他學習,便為難地推託說:」軍隊里的事情又多又雜,都要我親自過問,恐怕擠不出時間來讀書啊!」 孫權說:「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並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而只是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啟發罷了。」 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習,並堅持不懈。由於讀書很多,學習了很多知識,最後事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帶有勵志的成語故事 聞雞起舞
祖逖和劉琨都是晉代著名的將領,兩人志同道合,氣意相投,都希望為國家出力,干出一番事業。他們白天一起在衙門里供職,晚上合蓋一床被子睡覺。當時,西晉皇族內部互相傾軋,爭權奪利,各少數民族首領乘機起兵作亂,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祖逖和劉琨對此都很為焦慮。一天半夜,祖逖被遠處傳來的雞叫聲驚醒,便把劉琨踢醒,說:「你聽到雞叫聲了嗎?」劉琨側耳細聽了一會,說:「是啊,是雞在啼叫。不過,半夜的雞叫聲是惡聲啊!」祖逖一邊起身,一面反對說:「這不是惡聲,而是催促我們快起床鍛煉的叫聲。」劉琨跟著穿衣起床。兩人來到院子里,拔出劍來對舞,直到曙光初露。後來,祖逖和劉琨都為收復北方竭盡全力,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帶有勵志的成語故事 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孫敬懸梁苦讀)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蘇秦刺股苦學)
帶有勵志的成語故事 以荻畫地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歐陽修以荻畫地)
帶有勵志的成語故事 鑿壁偷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匡衡家窮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帶有勵志的成語故事 囊螢映雪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這個時間背誦詩文。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隻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帶有勵志的成語故事 立木為信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