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聊齋典故里的成語

聊齋典故里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2-09 18:22:17

㈠ 出自聊齋志異的成語有哪些

1.鐵案如山:形容證據確鑿,定的案象山那樣不能推翻。
《聊齋志異·胭脂》:「鐵案如山,宿遂延頸以待秋決矣。」
2.神搖意奪:形容不能自持。
《聊齋志異·畫壁》:「朱注目久,不覺神搖意奪,恍然凝思,身忽飄飄"
3.深信不疑:非常相信,沒有一點懷疑。
《聊齋志異·夢狼》:「慰藉翁者,咸以為道路訛傳,惟翁則深信不疑。」
4.傷天害理:形容做事凶惡殘忍,喪盡天良。
《聊齋志異·呂無病》:「堂上公以我為天下之齷齪教官,勒索傷天害理之錢"
5.若有所失:好象丟了什麼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樣子。也形容心裡感到空虛。
《聊齋志異·黃九郎》:「生邑邑若有所失,忘啜廢枕,日漸委悴。」
6.強顏歡笑:心裡不暢快,但臉上勉強裝出喜笑的樣子。
《聊齋志異·邵女》:「『汝狡兔三窟,何歸為?』柴俯不對。女肘之,柴始強顏歡笑。

㈡ 聊齋志異狼二則含有一個成語是什麼

成語:緣木求魚。出自《聊齋志異 狼三則》中的第一則。

緣木求魚:緣木,爬樹。爬到樹上去找魚。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頭,不可能達到目的。
出處《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成語示例
若想善出此關,大王乃緣木求魚,非徒無益,而又害之也。——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三回
緣木求魚,狼則罹之。——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狼三則
《狼三則》選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狼三則》都是寫屠夫在不同情況下遇狼並殺狼的故事。第一則著重表現狼的貪婪本性,第二則著重表現狼的欺詐伎倆。第三則著重表現狼的爪牙銳利,但最終卻落得個被屠夫殺死的下場,作者藉此肯定屠夫殺狼的正義行為和巧妙高明,突出狼的貪婪。
第一則

原文
有屠人貨肉歸,日已暮。歘一狼來,瞰擔上肉,似甚垂涎,隨屠尾行數里。屠懼,示之以刃,少卻;及走,又從之。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懸諸樹而蚤取之。遂鉤肉,翹足掛樹間,示以空擔。狼乃止。屠歸。昧爽往取肉,遙望樹上懸巨物,似人縊死狀。大駭。逡巡近視,則死狼也。仰首細審,見口中含肉,鉤刺狼齶,如魚吞餌。時狼革價昂,直十餘金,屠小裕焉。
緣木求魚,狼則罹之,是可笑也。
譯文
一個屠夫賣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經晚了。(在這時,)突然出現了一匹狼。狼窺視著屠夫擔子上的肉,嘴裡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來了,(就這樣)尾隨著屠夫走了好幾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於是就拿著屠刀來(比劃著)給狼看,狼稍稍退縮了幾步,(可是)等到屠夫繼續朝前走的時候,狼又跟了上來。屠夫沒辦法了,於是他在心裡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掛在樹上(這樣狼夠不著),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來取肉。於是(屠夫)就把肉掛在鉤子上,踮起腳(把帶肉的鉤子)掛在樹上,然後把空擔子拿給狼看了看。狼才停下來(不再跟著屠夫了)。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第二天拂曉,屠夫前去(昨天掛肉的地方)取肉,遠遠地就看見樹上掛著一個巨大的東西,就好像有個人在樹上弔死的樣子,(屠夫)大吃一驚。(他)小心地(在四周)徘徊著向樹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來(樹上懸掛著的)是一條死狼。(屠夫)抬起頭來仔細觀察發現,狼的嘴裡含著肉,掛肉的鉤子刺穿了狼的上顎,就好像魚兒咬住了魚餌一樣。當時市場上狼皮(非常)昂貴,(這張狼皮)能值十幾兩銀子,屠夫的生活略微寬裕了。
(就像)爬上樹去捉魚一樣,狼本來想吃肉,結果遭遇了禍患,這真是可笑啊!
第二則

原文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 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譯文
一個屠戶在晚上回家,擔子里的肉賣完了,只有剩下的骨頭。屠戶在路上遇到了兩只狼,緊隨著他走了很遠。
屠戶害怕,把骨頭投給狼。一隻狼得到骨頭停止了,另一隻狼仍然跟從他。屠戶又把骨頭投給它,後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住了腳步,但是之前得到骨頭的狼又跟上了。骨頭已經沒有了,但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
屠戶的處境很危急,擔心前後受到狼的攻擊。屠戶看見田野中有個麥場,場主在裡面堆柴,覆蓋成小山似的。屠戶於是奔向麥場,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擔子拿著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著屠戶。
一會兒,一隻狼徑直走開,其中一隻狼像狗一樣蹲坐在前面。過了一會兒,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戶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頭,又劈砍幾刀殺死了狼。屠戶正想要走,轉身看柴草堆後面,一隻狼在其中打洞,意圖想要鑽洞進入柴草堆來攻擊屠戶的後面。狼的身體已經鑽進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戶從後面砍斷狼的大腿,也殺死了這只狼。屠戶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惑敵人。
狼也是狡猾的動物,但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給人增加笑料罷了。
第三則

原文
一屠暮行,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遺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shàn)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顧無計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shǐ)之法吹之。極力吹移時,覺狼不甚動,方縛以帶。出視,則狼脹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張不得合。遂負之以歸。
非屠戶烏能作此謀也!

譯文
有一個屠夫,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緊緊地追趕著。路旁有個農民留下的田間休息處,他就跑進去躲藏在裡面。狼從苫房的草簾中伸進兩只爪子。於是屠夫急忙捉住狼爪,不讓它離開,但是沒有辦法可以殺死它。只有一把不滿一寸長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豬的方法往裡吹氣。(屠夫)用力吹了一陣兒,覺得狼不怎麼動了,才用繩子把狼腿捆起來。出去一看,只見狼渾身膨脹,就像一頭牛。四條腿直挺挺地不能彎曲,張著嘴也無法閉上。屠夫就把它背回去了。
(如果)不是屠夫,誰有這個辦法呢?

分析
《狼》選自蒲松齡《聊齋志異 ·狼三則》。
《狼三則》都是寫屠夫在不同情況下遇狼殺狼的故事。第一則著重表現狼的貪婪本性,第二則著重表現狼的欺詐伎倆。第三則著重表現狼的爪牙銳利,但最終卻落得個被殺死的下場,作者藉此肯定屠戶殺狼的正義行為和巧妙高明的策略。三個故事都有生動曲折的情節,各自成篇,然而又緊密相關,構成一個完整統一體,從不同側面闡發了主題思想。
蒲松齡是同情人民疾苦,憎惡貪官污吏的作家,在《聊齋志異》另一篇故事《夢狼》中,把貪官寫成牙齒尖利的老虎,把衙役寫成吃人血肉的狼;它們大吃大嚼,造成「白骨如山」的慘象。作者「竊嘆天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夢狼》),認為他們「可誅」「可恨」(《王大》)。《狼三則》形象地揭露狼的貪婪本質,兇狠狡詐的特性,表現了對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縮,只能勇敢機智地把它們殺死的主題思想。本則所寫屠戶遇狼,始而遷就退讓,幾乎被吃,繼而奮起殺狼,使自己轉危為安的生動曲折過程,更是突出了這一主題。《狼三則》的故事是富有深意的,可以說是對《夢狼》的補充,實際上寄寓了作者鞭撻貪官污吏的思想。如此,對付現實生活中階級敵人也必須如此。要敢於斗爭,又要善於斗爭,以奪取勝利。

道理總結
對於像狼一樣的惡勢力,不能屈服,不能幻想,妥協讓步。必須敢於斗爭,善於斗爭,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對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縮,只能勇敢機智地把它們殺死。
對付野獸必須如此,對付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困難也必須如此。要敢於斗爭和堅持,取得勝利。
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要勇敢地面對,勇敢機智地進行斗爭;因為退縮,忍讓是沒有出路的。
一切像狼一樣的惡人,都是以害人始害己終,自取滅亡。
諷喻像狼一樣的惡人,無論怎樣狡猾奸詐,最終都會失敗。
對付能把狡詐姦猾的狼殺死的"屠夫",那就敬而遠之吧。
永遠不要向惡勢力低頭
在面對困難時,不應坐以待斃,而應該充分利用有限的客觀條件,積極開動腦筋,變被動為主動,擺脫困境。

㈢ 聊齋志異打一成語瘋狂看圖猜成語

命懸一線 懸崖勒馬 馬勒戈壁 千鈞一發
【解釋】:懸崖:高而陡的山崖;勒馬:收內住韁容繩,使馬停步。在高高的山崖邊上勒住馬。比喻到了危險的邊緣及時清醒回頭。
【出自】: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此書生懸崖勒馬,可謂大智矣。」
【示例】:您鑄成大錯在前,已經對不起天地祖宗,趕快~吧!
◎華而實《漢衣冠》三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分句;用於勸誡人

㈣ 聊齋志異打成語

鬼話連篇

【拼音】: guǐ huà lián piān

【解釋】: 鬼話:不真實的話。連篇:一篇接一篇。滿口說的全是蒙騙人的胡言亂語。

【出處】: 蔡東藩《前漢演義》第四回:「鬼話連篇,捏造出許多洞府,許多法術。」

【舉例造句】: 他最愛瞎掰,經常鬼話連篇。

【拼音代碼】: ghlp

【近義詞】: 謊話連篇

【反義詞】:實話實說

【歇後語】: 酆都城裡說大書

【燈謎】: 閻王爺作報告

【用法】: 作狀語、定語、賓語;指謊話連篇

【英文】: a bunch of malarkey

㈤ 聊齋志異中的全部成語都有哪些

聊齋志異的成語

  • 傲骨嶙嶙
  • 暗無天日
  • 岸然道貌
  • 盎盂相敲
  • 變化不窮
  • 不容內置辯
  • 傳為笑談容
  • 闡幽明微
  • 齒牙餘惠
  • 滌故更新
  • 道貌岸然
  • 頓足失色
  • 砥志研思
  • 惡籍盈指
  • 恩同山嶽
  • 惡作劇
  • 返哺之恩
  • 蜚短流長
  • 忿火中燒
  • 伏首貼耳
  • 匪伊朝夕
  • 付之梨棗
  • 官虎吏狼
  • 鼓舌掀簧
  • 故態復作
  • 顧影弄姿
  • 昏昏欲睡
  • 汗流浹踵
  • 汗流接踵
  • 豁然頓悟
  • 恍如夢寐
  • 呼天吁地
  • 憨狀可掬
  • 急不可待
  • 健步如飛
  • 急不擇路
  • 飢腸轆轆
  • 雞飛蛋打
  • 金光蓋地
  • 斤斤自守
  • 僵李代桃
  • 精神煥發
  • 強顏歡笑
  • 快人快事
  • 曠世無匹
  • 了不長進
  • 卵覆鳥飛
  • 略高一籌
  • 屢試不爽
  • 廬山面目
  • 略勝一籌
  • 面目全非
  • 面如灰土
  • 朴訥誠篤
  • 品頭題足
  • 切膚之痛
  • 若隱若現
  • 若有所失
  • 俗不可耐
  • 爽然自失
  • 聲色狗馬
  • 聲色犬馬
  • 傷天害理
  • 深信不疑
  • 神搖意奪
  • 矢志不移
  • 鐵案如山
  • 溫文爾雅
  • 問罪之師
  • 笑不可仰
  • 心懷忐忑
  • 形跡可疑
  • 言不由中
  • 以耳代目
  • 一人飛升,仙及雞犬
  • 羊入虎群
  • 與世長辭
  • 月夕花晨
  • 意興索然
  • 雁影分飛
  • 欲言又止
  • 言之鑿鑿
  • 早出暮歸
  • 自愧弗如
  • 眾口紛紜
  • 祖龍之虐
  • 自鳴得意
  • 朱門綉戶
  • 罪孽深重
  • 眾說紛紜
  • 指矢天日
  • 枝葉扶蘇
  • 鑽穴逾隙

㈥ 聊齋志異的成語

道貌岸然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黃巾氅服,岸然道貌。」
聲色犬馬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續黃梁》:「聲色狗馬,晝夜荒淫,國計民生,罔存念慮。」
朱門綉戶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封三娘》:「娘子朱門綉刻戶,妾素無葭莩親,慮致譏嫌。」
聲色狗馬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續黃梁》:「聲色狗馬,晝夜荒淫,國計民生,罔存念慮。」
略勝一籌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辛十四娘》:「小生所以忝出君上者,以起處數語,略高一籌耳。」
溫文爾雅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陳錫九》:「此名士之子,溫文爾雅,烏能作賊?」
傷天害理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呂無病》:「堂上公以我為天下之齷齪教官,勒索傷天害理之錢,以吮人癰痔者耶?」
強顏歡笑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邵女》:「『汝狡兔三窟,何歸為?』柴俯不對。女肘之,柴始強顏為笑。」
若隱若現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珠兒》:「李驚,方將詰問,則見其若隱若現,恍惚如煙霧,宛轉間已登榻。」
雞飛蛋打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阿霞》:「人之無良,舍其舊而新是謀,卒之卵覆鳥亦飛,天之所報亦慘矣。」
俗不可耐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沂水秀才》:「一美人置白金一鋌,可三四兩許,秀才掇內袖中。美人取巾握手笑出曰:『俗不可耐。』」
惡作劇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嬰寧》:「觀其孜孜憨笑,似全無心肝者,而牆下惡作劇,其黠孰甚焉!」
二八女郎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瞳人語》:「見車幔洞開,內坐二八女郎,紅妝艷麗。」
言之鑿鑿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段氏》:「言之鑿鑿,確可信據。」
飢腸轆轆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西湖主》:「而枵腸轆轆,飢不可堪。」
若有所失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黃九郎》:「生邑邑若有所失,忘啜廢枕,日漸委悴。」
深信不疑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夢狼》:「慰藉翁者,咸以為道路訛傳,惟翁則深信不疑。」
神搖意奪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畫壁》:「朱注目久,不覺神搖意奪,恍然凝思,身忽飄飄,如駕雲霧。」
羊入虎群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邵九娘》:「竊意羊入虎群,狼藉已不堪矣。」
鐵案如山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胭脂》:「鐵案如山,宿遂延頸以待秋決矣。」
形跡可疑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房文淑》:「鄧以形跡可疑,故亦不敢告人,托之歸寧而已。」
返哺之恩 《春秋運斗樞》:「飛翔羽翮為陽,陽氣仁,故烏反哺也。」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青鳳》:「君如念妾,還祈以樓宅相假,使妾得以返哺之私。」
切膚之痛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冤獄》:「帶一名於紙尾,遂成附骨之疽,受萬罪於公門,競屬切膚之痛。」
朴訥誠篤 《聊齋志異·蕙芳》:「馬生其名混,其業褻,蕙芳奚取哉?於此見仙人之貴朴訥誠篤也。」
面目全非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陸判》:「舉手則面目全非。」
屢試不爽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冷生》:「言未已,驢已蹶然伏道上,屢試不爽。」
自鳴得意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江城》:「姊妹相逢無他語,惟各以閫威自鳴得意。」
暗無天日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老龍船戶》:「剖腹沉石,慘冤已甚,而木雕之有司,絕不少關痛癢,豈特粵東之暗無天日哉!」
蜚短流長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封三娘》:「造言生事者,蜚短流長,所不堪受。」
眾說紛紜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阿纖》:「君無二心,妾豈不知?但眾口紛紜,恐不免秋扇之捐。」
與世長辭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賈奉雉》:「仆適自念,以金盆玉碗貯狗矢,真無顏出見同人,行將遁跡山林,與世長辭矣。」
精神煥發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蓮香》:「生覺丹田火熱,精神煥發。」
憨狀可掬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種梨》:「鄉人饋饋,憨狀可掬,其見笑於市人,有以哉。」
官虎吏狼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夢狼》:「竊嘆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顧影弄姿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江城》:「二姊葛氏,為人狡黠善辨,顧影弄姿,貌不及江城,而悍妒忌與埒。姊妹相逢無他語,惟各以閫威自鳴得意。」
急不可待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青蛾》:「逆害飲食,但思魚羹,而近地則無,百里外始可購致。時廝騎皆被差遣。生性純孝,急不可待,懷貲獨往。」
傲骨嶙嶙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葉生》「行蹤落落,對影長愁;傲骨嶙嶙,搔頭自愛。」
罪孽深重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魯公女》:「罪孽深重,死無歸所。」
雁影分飛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馬介甫》:「甚而雁影紛飛,涕空沾於荊樹,鸞膠再覓,變遂起於蘆花。」
盎盂相敲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卷十一·青蛙神》:「且盎盂相敲,皆臣所為,無所涉於父母。」
心懷忐忑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巧娘》:「聽松聲謖謖,宵蟲哀奏,中心忐忑,悔至如燒。」
健步如飛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鳳陽士人》:「麗人牽坐路側,自乃捉足,脫履相假,女喜著之,幸不鑿枘,復起從行,健步如飛。」
眾口紛紜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阿纖》:「君無二心,妾豈不知?但眾口紛紜,恐不免秋扇之捐。」
昏昏欲睡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賈奉雉》:「是秋入闈復落,邑邑不得志,頗思郎言,遂取前所指示者強讀之,未至終篇,昏昏欲睡,心惶惑無以自主。」
笑不可仰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仙人島》:「芳雲又掩口語姝,兩人皆笑不可仰。」
卵覆鳥飛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阿霞》:「人之無良,舍其舊而新是謀,卒之卵覆而鳥亦飛,天之所報亦慘矣!」
滌故更新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馬介甫》:「夫人之所以懼者,非朝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譬之昨死而今生,須從此滌故更新;再一餒,則不可為矣。」
枝葉扶蘇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種梨》:「萬目攢視,見有勾萌出,漸大;俄成樹,枝葉扶蘇,倏而花,倏而實,碩大芳馥,累累滿樹。」
不容置辯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三生》:「吾合休矣。既而俘者盡釋,惟某後至,不容置辯,立斬之。」
矢志不移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仇大娘》:「仲叔尚廉利其嫁,屢勸駕,邵氏矢志不搖。」
略高一籌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辛十四娘》:「小生所以忝出君上者,以起處數語,略高一籌耳。」
匪伊朝夕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嬰寧》:「我有志,匪伊朝夕。」
月夕花晨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局詐》:「程為人風雅絕倫,議論瀟灑,李悅焉。越日折柬酬之,歡笑益洽。從此月夕花晨,未嘗不相共也。」
欲言又止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語甚凄楚,驚問之,欲言而止者再。」
急不擇路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張鴻漸》:「張是夜越莽穿榛,急不擇途;及明,困殆已極。」
岸然道貌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黃巾氅服,岸然道貌。」
斤斤自守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錦瑟》:「生斤斤自守,不敢少致差(蹉)跌。」
惡籍盈指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龍飛相公》:「此非所能效力,惟善可以已之。然君惡籍盈指,非大善不可復挽。」何垠註:「惡籍盈指,猶言惡事紀載已滿,不勝指也。」
以耳代目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司文郎》:「王具白請教之意。僧笑曰:『是誰多口,無目何以論文?』王請以耳代目。」
恩同山嶽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梅女》:「萍水之人,何敢遽以重務浼君子。但泉下搞骸,舌不得縮,索不得除,求斷屋樑而焚之,恩同山嶽矣。」
一人飛升,仙及雞犬 語出漢·淮南王劉安舉家升天的傳說。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促織》:「天將以酬長厚者,遂使撫臣、令尹、並受促織恩蔭。聞之:『一人飛升,仙及雞犬。』信夫!」
祖龍之虐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書痴》:「異史氏曰:『天下之物,積則招妒,好則生魔:女之妖,書之魔也。事近怪誕,治之未為不可;而祖龍之虐,不已慘乎!其存心之私,更宜得怨毒...
鑽穴逾隙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果報》:「安丘某生通卜筮之術,其為人邪盪不檢,每有鑽穴逾隙之行,則卜之。」
故態復作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八大王》:「今老將就木,潦倒不能橫飛,故態復作,我自不懈耳。」
品頭題足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阿寶》:「[生]遙見有女子憩樹下,惡少年環如牆堵。眾曰:『此必阿寶也。』趨之,果寶也。審諦之,娟麗無雙。少傾人益稠。女起遽去。眾情顛倒...
問罪之師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葛巾》:「日已向辰,喜無問罪之師。」
鼓舌掀簧 清·胡泉《貂裘換酒·題〈聊齋志異〉》詞:「筆墨久拋荒,懶勞神鵰蟲小技,鼓舌掀簧。」
砥志研思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胡四娘》:「程入闈,砥志研思,以求必售。」
快人快事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附各本序跋題辭〈陳序〉》:「維時雪停段君,踴躍付梓,快人快事,其有古人不見我之思乎?」
廬山面目 清·段雪亭《遺稿例言》:「苟非自作聰明,即欲省其鉛槧,致令廬山面目,漸失其真。」
了不長進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酒狂》:「甥了不長進,今且奈何。」
僵李代桃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胭脂》:「彼逾牆鑽隙,固有玷夫儒冠;而僵李代桃,誠難消其冤氣。」
甌飯瓢飲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曾友於》:「汝父母皆不知,我豈惜甌飯瓢飲乎?

㈦ 形容聊齋志異的成語

1.鐵案如山:形容證據確鑿,定的案象山那樣不能推翻。《聊齋志異·胭脂》:「鐵案如山,宿遂版延權頸以待秋決矣。」2.神搖意奪:形容不能自持。《聊齋志異·畫壁》:「朱注目久,不覺神搖意奪,恍然凝思,身忽飄飄"3.深信不疑:非常相信,沒有一點懷疑。《聊齋志異·夢狼》:「慰藉翁者,咸以為道路訛傳,惟翁則深信不疑。」4.傷天害理:形容做事凶惡殘忍,喪盡天良。《聊齋志異·呂無病》:「堂上公以我為天下之齷齪教官,勒索傷天害理之錢"5.若有所失:好象丟了什麼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樣子。也形容心裡感到空虛。《聊齋志異·黃九郎》:「生邑邑若有所失,忘啜廢枕,日漸委悴。」6.強顏歡笑:心裡不暢快,但臉上勉強裝出喜笑的樣子。《聊齋志異·邵女》:「『汝狡兔三窟,何歸為?』柴俯不對。女肘之,柴始強顏歡笑.

㈧ 關於聊齋的成語

1.鐵案如山:形容證據確鑿,定的案象山那樣不能推翻。《聊齋志異·胭回脂》:「鐵案答如山,宿遂延頸以待秋決矣。」2.神搖意奪:形容不能自持。《聊齋志異·畫壁》:「朱注目久,不覺神搖意奪,恍然凝思,身忽飄飄"3.深信不疑:非常相信,沒有一點懷疑。《聊齋志異·夢狼》:「慰藉翁者,咸以為道路訛傳,惟翁則深信不疑。」4.傷天害理:形容做事凶惡殘忍,喪盡天良。《聊齋志異·呂無病》:「堂上公以我為天下之齷齪教官,勒索傷天害理之錢"5.若有所失:好象丟了什麼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樣子。也形容心裡感到空虛。《聊齋志異·黃九郎》:「生邑邑若有所失,忘啜廢枕,日漸委悴。」6.強顏歡笑:心裡不暢快,但臉上勉強裝出喜笑的樣子。《聊齋志異·邵女》:「『汝狡兔三窟,何歸為?』柴俯不對。女肘之,柴始強顏歡笑.

㈨ 出自《聊齋志異》的成語有什麼

1.鐵案如山:形容證據確鑿,定的案象山那樣不能推翻。《聊齋志異·胭脂》:「鐵案如山,宿遂延頸以待秋決矣。」2.神搖意奪:形容不能自持。《聊齋志異·畫壁》:「朱注目久,不覺神搖意奪,恍然凝思,身忽飄飄"3.深信不疑:非常相信,沒有一點懷疑。《聊齋志異·夢狼》:「慰藉翁者,咸以為道路訛傳,惟翁則深信不疑。」4.傷天害理:形容做事凶惡殘忍,喪盡天良。《聊齋志異·呂無病》:「堂上公以我為天下之齷齪教官,勒索傷天害理之錢"5.若有所失:好象丟了什麼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樣子。也形容心裡感到空虛。《聊齋志異·黃九郎》:「生邑邑若有所失,忘啜廢枕,日漸委悴。」6.強顏歡笑:心裡不暢快,但臉上勉強裝出喜笑的樣子。《聊齋志異·邵女》:「『汝狡兔三窟,何歸為?』柴俯不對。女肘之,柴始強顏歡笑.

㈩ 聊齋志異打一成語是什麼成語玩命猜

應該是鬼話連篇。
聊齋裡面講的都是鬼狐妖魅,取的是這意思。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