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的成語小故事大全
葉公好龍
龍的傳說——龍王:
龍是中國古代神話的四靈之一。《太上洞淵神咒經》中有「龍王品」,列有以方位為區分的「五帝龍王」,以海洋為區分的「四海龍王」,以天地萬物為區分的54名龍王名字和62名神龍王名字。唐玄宗時,詔祠龍池,設壇官致祭,以祭雨師之儀祭龍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龍之制。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詔天下五龍皆封王爵。封青龍神為廣仁王,赤龍神為嘉澤王,黃龍神為孚應王,白龍神為義濟王,黑龍神為靈澤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運河龍神為「延庥顯應分水龍王之神」,令河道總督以時致祭。在《西遊記》中,龍王分別是:東海敖廣、西海敖欽、南海敖潤、北海敖順,稱為四海龍王。
龍的傳說——龍珠:
人們在建築彩畫、雕刻、服飾綉品等載體上常見「龍戲珠」(有「單龍戲珠」、「二龍戲珠」等)圖案。有朋友問了:什麼是「龍珠」?「龍珠」因何而來?「龍戲珠」又是怎麼回事?
龍珠是與龍有關的珠。「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頜下。」這是《莊子》的說法了。《埤雅》也言「龍珠在頜」。《述異記》講,「凡有龍珠,龍所吐者……越人諺雲:『種千畝木奴,不如一龍珠。』」上述說法講了兩個意思:一是龍珠常藏在龍的口腔之中,適當的時候,龍會把它吐出來;二是龍珠的價值很高,用民諺來說,就是得一顆龍珠,勝過種一千畝柑橘。
那麼,龍珠從何而來呢?龍為什麼要戲珠呢?我們知道,珠,是水中的某些軟體動物,在一定的外界條件刺激下,其貝殼內分泌並形成的圓形顆粒,因其有亮麗的光澤而被人們所喜愛,因而被稱作珍珠。既然水中的動物能生出珠來,作為水族之長的龍,自然也要有珠而生了棗這該是龍珠神話產生的一個基本思路。
但是,事情好像還不是這么簡單。龍是模糊集合起來的神物,集合的對象有魚、鱷、蛇、豬、馬、牛,以及雷電、雲霧、虹霓等等。其中,鱷類和蛇類是卵生的。卵是圓形的,也可以說是顆粒狀的,是比珍珠大得多的顆粒。那麼,古人會不會把鱷卵蛇卵當作一種「珠」呢?回答是肯定的。古人能將鱷蛇作為主要的集合對象,對其卵自然不會忽略;對鱷和蛇來說,卵的意義是重大的,是生命之源,有卵便有鱷、有蛇,進而才有龍。因此,卵是完全可以以「珠」的身份進入龍的生活之中的。那麼,龍珠就是龍卵;龍戲珠,實際上就是龍戲「卵」,是龍這個神物,對生命的呵護、愛撫和尊重。其中體現和表達的,是古人的一種「生命意識」,即對轉承不息的生命現象的認識、理解和發揮。
民間吞珠化龍的傳說為我們的看法提供了注腳:某少年割草(或打水)得一寶珠,此珠放到米缸漲米,放到錢櫃生錢。某財主知道後,帶人來搶珠。少年情急中將珠放到口裡,卻一不小心咽了下去。於是口渴求飲,缸水喝乾了,又去喝河水、江水。喝著喝著,頭上冒出了角,眼睛朝外凸,身子變長出鱗棗化為龍了。這樣的傳說廣泛地流傳於四川、浙江、廣東等地,從中透示出「珠」的珍貴,以及珠和龍生命相依的關系。
太陽,是我們對「珠」的另一個理解。我們見到的一些龍戲珠圖案,尤其是那些二龍戲珠圖案,其珠多有火焰升騰,分明是一枚「火珠」或「火球」;下面是滔滔海水,可以理解為火球躍出海面。在人們的視野和觀念中,堪稱「火球」的,太陽可排在第一。那麼,很顯然,火球出海也就是太陽出海了。既然是太陽出海,為什麼要龍來「戲」呢?這里要引入古人眼中的四方神: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龍則是代表東方的神物。這樣看來,龍戲珠就有太陽崇拜的意思了,該是太陽崇拜和龍崇拜的交融。
龍分雌雄,這是二龍戲珠的圖案比較多的原因。如果珠作卵解,就是父母雙方共同呵護、愛撫他們的子女;如果珠作太陽解,就是雌雄二龍共迎旭日東升,讓燦爛的陽光普照大地。再者,二龍對稱,龍體彎長,珠形滾圓,在構圖上也具有一種美感。
龍的傳說——烏龍:
少華山下的龍潭堡,原先只有十來戶人家。村裡住著:一家姓劉的父女二人,靠做賣豆腐為生。女兒名珠鳳,出落得俏模俊樣。有一天珠鳳去挑水,鉤搭上掛上來一條小黑蛇。她把小黑蛇捉下來放到井台上,說:「怪可憐的,放了去吧!」小黑蛇對她點了點頭,一轉身竄到井裡去了。
珠鳳挑水剛進屋,聽見背後有人叫她。轉身一看,是個二十來歲的漂亮小伙。小伙拉住珠鳳的手,在她手心裡放了一粒滾圓滾圓的珠子,說:「我是渭河龍君的五太子,剛才在龍潭中戲游,不小心撞在你的鉤搭上掙脫不得,多謝大姐救命之恩。這是一顆龍珠,你把它放在水缸里,就不用天天挑水了。往後有啥為難事,大姐只管說一聲吧。」說完,頓時不見了影兒。珠鳳追出門外,只見井口一團白霧,聽得井水嘩啦啦響了幾聲。她覺得像是在夢中一般,再看手裡,分明是顆寶珠。進屋後,她將龍珠往水瓮里一丟,嘩棗,水花翻濺,泛起滿滿一瓮清水,嘗一口,比那井水還甜,珠鳳知是寶物,對誰也沒講,連她親大也瞞著。只是常常想起烏龍,每天都去井台上挑一擔水,偷偷往井裡看上幾眼。
離龍潭堡四五里的孫家堡住著一家財東尹立先。珠鳳他媽死的時候,劉老漢沒錢殮葬,借了尹財東十兩銀子。日子窮,還不起,卻常給尹家送些豆腐,全當付了利息。這十兩本銀尹財東也不催要,樂得一年到頭吃豆腐不花錢買。
珠鳳姑娘年長一年,越發出落。尹立先賊眼骨碌一轉,打起了珠鳳的鬼主意。先是請了個能說會道的媒婆,給珠鳳說媒下聘禮來了。劉老漢執意不肯,珠鳳心性剛烈,提起禮盒子摔到門外,媒婆碰了一鼻子灰。
尹財東知道了,氣得直翻白眼,罵道:「老東西給臉不要臉,十兩銀子的財十幾年咧欠著不還。哼!連本帶利紋銀百兩,三天內交來啥說不說,交不來銀子棗哼哼!」他眯起眼一聲冷笑:「叫珠鳳姑娘來頂賬!」話傳到劉老漢耳朵里,他也沒了主意。珠鳳只是爬在炕沿上哭,左思右想沒辦法」等到半夜她大睡定,跑到井台兒上,牙一咬,心一橫,大叫一聲:「媽,兒跟你來了!」眼睛一閉,縱身撲進井裡。
珠鳳只覺得頭暈目眩,像是騰雲駕霧一般。忽聽得耳朵邊有人呼喊:「珠鳳,珠鳳妹妹!」慢慢睜開眼一看,原來自己不曾落到水裡,卻躺在烏龍的胳膊上。「烏龍哥!」她像見到親人一般,伏在烏龍的懷里大哭起來。烏龍勸她說:「珠鳳,你的事我都知道,你不要難過。狗財東為富不仁,天理難容,看我收拾這條老狗」……我送你回去吧!」珠鳳不肯,他在她耳邊一陣悄聲絮語,說得珠鳳含淚帶笑,連連點頭。
聽得珠鳳投井、鄉親們打著火把下井救人。烏龍見有人下來,輕聲對珠鳳說:「好妹妹,我不送你了。」雙手將珠鳳托起。下井的人摸到珠鳳,連忙綁上繩子,把她救了上來。
夜深人靜,珠風把她和烏龍的事從頭到尾給父親學了一遍,老漢聽了暗暗驚喜,卻又半信半疑。珠風從瓮里撈起龍珠,老漢見果然不是世俗之物,才信了珠鳳的話。珠鳳跳井得救的消息傳到尹立先耳里,老賊捋著鼠須一陣奸笑:「嘿,分明是天公作美。我尹某人家財萬貫,金銀滿箱,再能有這么個美人幾,可真是……啊,嘿……」賊眼一轉,吩咐下人分頭准備去了。第二天一大早,老賊帶著一夥家丁朝珠鳳家奔去。走到半路,一陣狂風卷著沙石吹得天昏地暗,帶來的財禮早颳得沒了影兒,尹賊連人帶馬翻倒在地。狂風過後,老賊一看,財禮雖空,人馬俱在,就揉了揉被摔歪的鼻子,帶著一幫家院,揮棍舞棒,直奔劉老漢家來搶珠鳳。
烏龍見老賊三番事過,仍不知改,待老賊沖到井台邊,便現出真形,口含龍珠,噴出一股清泉。一時間電閃雷嗚,惡浪滔天,尹賊一夥狼哭鬼嚎,隨波翻滾,被沖入渭水河中,餵了魚鱉。一會兒雲消霧散,滿天霞光,雲端里舞起一條黑色巨龍,龍背上坐著珠鳳姑娘。飛到山頂,烏龍卧下歇息,珠鳳向父親和鄉親們揮手告別。
從此,人們就把這村子叫做龍泉村,後來又改成龍潭堡,把龍歇息的山頭也起名叫做烏龍山,年代久了,都叫做五龍山了。
龍的傳說——百葉龍:
很久很久以前,在浙江北部的苕溪岸邊,住著一對勤勞善良的青年夫婦。妻子懷胎一年,生下一個怪胎,似人非人,似蛇非蛇。
老族長知道後,大發雷霆,一口咬定這是不祥之物,逼著夫妻倆立即把嬰兒卡死。夫妻倆不忍心,就咬咬牙,叫男人掇起腳盆,將嬰兒倒入門前的荷花池中。
幾天後,妻子下床,到荷花池中淘米,猛然看見她那兒子從荷花叢中游到石埠上,向娘討奶吃。娘總是愛兒子的,於是抱起來餵了奶,就這樣,她一天三次淘米,就喂兒子三次奶。一天,兩天,一直過了三百六十天,兒子漸漸長大,卻現出龍的樣子來。
這消息又傳到老族長的耳朵中,他知道怪胎非但沒卡死,反而長大了,大為惱怒,於是想出一條毒計,要宰掉它。
一天中午,這個老頭兒身邊藏把砍柴刀,偷偷躲在池邊樹叢里。等到那個女人淘米時,果然看見有條小龍游上岸來向她討奶吃。
老頭兒見狀舉刀就砍,小龍連忙躍人荷花池中。可是遲了,這一刀,把小龍的尾巴砍了下來,霎時間鮮血淋漓。剛好池中停著一隻美麗的大蝴蝶,那蝴蝶見小龍無故受害,沒了尾巴,心裡十分同情,就立即飛過去,用自己的身子接在它的尾巴上,於是變成了一條美麗的龍尾巴。
就在這時候,狂風大作,烏雲翻滾,滿池荷花的花瓣紛紛揚揚飛旋起來,那條龍一下子長到十幾丈長,驟然從池中躍起來,身上插滿了荷花花瓣,直向天空飛騰而去。
那老頭兒見到這股氣勢,嚇得昏過去,死了。小龍的娘一見兒子飛人雲層,含著眼淚連喚三聲小龍,但是小龍已經飛得無影無蹤了
自此以後,苕溪兩岸每逢乾旱,小龍就會飛來降雲播雨,使鄉親們獲得豐收。長興一帶老百姓為了感謝它,就用彩布做荷花瓣龍鱗和蝴蝶龍尾,製成長興著名的「百葉龍」,每年春節,人們都要舞龍,用來紀念和慶賀。
龍的傳說——二郎逐蹇龍:
(廣元縣)又二十里為神宣驛,即古籌筆驛也。相傳武侯出師駐此。……神宣驛者,世傳二郎神持劍逐蹇龍過此,故名。(明,曹學*《蜀中名勝記》卷二四)
二郎,李冰子。《朱子語類》卷三:「蜀中灌口二郎廟,當是因李冰開鑿離堆有功立廟,今來現許多靈怪,乃是他第二兒子……」(按李冰於「二郎」之名已早見於此書。有關二郎神話,古籍不載,僅見於近人記述。)《都江堰功小傳》雲:「二郎為李冰仲子,喜馳獵,與其友七人斬蛟。又假飾美女,就婚孽鱗,以入祠勸酒。」《灌志文征》卷五《李公父子治水記》亦有記載。現代民間所傳關於二郎之神話則甚多,茲節述其一:秦災蜀,秦王命李冰為蜀郡守,二郎亦偕其父同至蜀。時蜀地多水患,二郎奉父命往尋洪水禍源,思有以治之。二郎跋山涉水,自秋徂冬,從冬及春,沓無消息。一日入山林,遇猛虎,二郎射虎死,方割取虎頭。七獵人出,二郎舉虎頭示之,七人咸驚。乃求共往偵水患,二郎允之。遂同至灌縣城邊一小河,聞茅屋內有哭聲,覘之,乃老嫗哀其幼孫將往祭水怪孽龍者,知洪水患害,乃在於斯耳。遂與七人同往白父,李冰授以擒龍之法,眾人依計而行。至祭日,二郎持三尖兩刃刀,與七友同入江神廟,伏神座後。頃之,孽龍隨風雨入廟攫祭物。二郎率七友遽出,齊戰孽龍,龍不支,竄出廟。四山鑼鼓喧天,人聲如潮。龍懼入水,二郎與七友亦俱入水;龍上岸,亦俱上岸,遂擒孽龍。二郎與七友斗疲,暫憩於王婆岩下,而置龍於河中。河有龍洞,通崇床州河,孽龍乃伺機逃。二郎以三尖兩刃刀置河上,傾耳近柄而聽之,驚曰:「龍遁矣!」乃與七友急往覓龍,終復擒之於新津縣童子堰。方返至王婆岩,遇前日茅屋泣孫老嫗,持鐵鎖鏈來謝贈之。二郎即以此鎖鏈鎖孽龍,系之於伏龍觀石柱下深潭中,後遂無水患。(《中國神話傳說詞典》)
龍的傳說——孽龍與病龍:
農歷的庚辰龍年和公元的2000年碰到了一塊,算來是3000年一遇,於是,這「龍」就成了特別珍稀的「千禧龍」。企業家、文化人都紛紛圍繞著「龍」做文章。總體上講,龍當然是好的,不好,怎麼會將我們民族、國家、炎黃子孫、華夏兒女都比作龍呢?具細些說,對龍族的成員就不能一好而蔽之了,這里得講點辯證法,就像人間有好人壞人之分一樣,龍族也有孽龍、歹龍、惡龍、禍害一方的龍。即就是好龍、善龍、祥龍、忠於職守的龍,也不能保證生生世世都不生瘡、不患病呀。
好龍和孽龍差不多是同時出現的。
早在傳說中的女媧氏時代,中原一帶,就曾張牙舞爪過一條為非作歹的黑龍,這條黑龍被女媧氏斬殺。到了舜帝的時候,九嶷山一帶一下子冒出了九條興妖作怪的惡龍,舜帝從遙遠的北方來到湖南,幫助老百姓除掉了這九條惡龍。滔滔黃河過龍門。龍門附近有一條卧龍溝,當年曾有十條惡龍盤踞在溝中,時不時地爬出來傷害人畜。勤政愛民的治水英雄大禹經過這里,見惡龍呈凶,便持長弓,搭神箭,將這十條惡物一一射殺。也是這位治水英雄,將一條作惡多端的太湖孽龍鎖在了湖底龍洞,並在洞口壓上了一口大鐵鍋。
可見,神話英雄們對付孽龍的辦法是毫不留情地予以斬除。
為什麼非斬除不可呢?英雄們明白:對歹惡的估息,就是對良善的犯罪;只有除掉孽龍,龍的隊伍才能純凈,才能擔負起布雨理水,為眾生造福的重任。
巫山的錯開峽和斬龍台是很有名的。相傳大禹當年引導洪水到這里,一龍行錯了水道,被大禹撥劍斬之。玩忽職守,與孽龍無異。
斬龍台,一座警示台。
四川的都江郾也是很有名的。都江郾有一座伏龍觀,觀里敬祀著一位頗具神話色彩的真實人物棗李冰。相傳秦時蜀地水患不息,一條孽龍興風作浪為害一方,逼得老百姓不得不用牲牢甚至幼兒相祭。蜀郡太守李冰和兒子二郎經過調查研究,制定了縝密的擒龍計劃。當孽龍隨風雨入廟攫取祭物的時候,李冰子二郎率眾勇士突然出擊,齊戰孽龍。孽龍搏戰不過,終被擒服,李冰將其以鐵鏈系之,鎖在伏龍觀石柱下的深潭中。蜀地遂無水患。
像李冰這樣的太守還真是不多。
馬師皇是黃帝時代有名的馬醫了。相傳有一條患了病的龍,從天上下來,耷拉著耳朵,張著大口,求馬師皇醫治。馬師皇用銅針扎其嘴唇,又服之以湯葯,幾天後,龍病情好轉,點頭謝恩,騰雲而去。
流傳最廣遠的還是葯王孫思邈醫龍的故事。說是孫葯王五十歲那年的某天晚上,正在燈下潛心地攻讀醫書,忽然雷鳴電閃,暴雨傾盆。有人篤篤地敲門,葯王開門一看,原來是一個身穿黃袍的乾瘦老頭來求醫。老頭衣不沾水,一進屋便雷停雨息。葯王為其切脈,說:「這脈像起如騰雲駕霧,落如倒海翻江,你是龍吧?」老頭頓首嘆道:「真是神脈啊!」葯王說:「你的病是吃出來的,如今肚子很餓,卻什麼都吃不進去,對吧?」龍又點點頭。葯王說:「後天現出真身來吧。」第三天,龍來了,從後山腳直穿到葯王的院中。葯王在龍頭上深深地扎了一針,又給龍灌了一桶湯葯,龍上吐下瀉地折騰了一陣,又在洞子里養了幾天,好了,飛走了。
如今的疽瘡和病變不算少了,多麼需要醫術高超的當代馬師皇、當代孫思邈!
龍的傳說——雪山龍:
大雪山的頂上有個龍池。據說,凡是向它祈求晴雨的,它總能滿足人們的要求。
老人們說:當年,健馱邏國有個羅漢,常常到龍池的龍王那兒去做客。羅漢神通廣大,坐在床上,就騰雲駕霧地飛去了。他的徒弟小沙彌就躲在床底下,緊緊抓住床腳,跟著師父一起去。一直要等到了龍宮里,小沙彌才出來。
羅漢師徒兩人到了龍宮,龍王就請他們留下來吃飯。龍王拿出天上的甘露飯來招待羅漢,而拿給小沙彌的卻是人世間普普通通的飯菜。
羅漢吃完了甘露飯,坐下來為龍王講經。小沙彌呢,就到廚房間去替師父洗飯缽。飯缽里有師父吃剩下來的飯粒,噴香噴香的。小沙彌想:怎麼我剛才吃的飯菜一點也不香呢?喔,原來你這個龍王看我不起。好,今天要你知道我的厲害,我殺了你,自己來當龍王。
小沙彌這樣想的時候,龍王已覺得頭里疼得不得了。等到羅漢講經完畢,龍王就再三道歉,請求原諒。沙彌還是不答應,回到寺院里以後,就立誓要實現這個願望。
當天晚上,小沙彌死了,變成一條龍,騰空而起,飛到雪山頂上的龍池裡,和龍王狠狠地打了一場,終於把龍王殺死了,住進龍宮,發號施令,把龍王原先的部屬都收歸自己管轄。
沙彌還不滿足。他想,龍王不給我吃天上的甘露飯。你師父也是知道的,為啥也不開腔呢?所以,他連師父也怪上了,就颳起狂風來,把連片的樹木連根拔起,想要砸毀師父的寺院。
這時,迦膩色迦王知道了這件事,就來過問。羅漢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告訴了迦膩色迦王。迦膩色迦王就給沙彌在雪山下專門造一個寺院,修一座佛塔,有一百來尺高。想給他們做做和事佬。可是沙彌不答應,老是呼風喚雨來搗亂,寺院和佛塔造了七次,被沙彌龍毀了六次。
迦膩色迦王也發火了,心想我堂堂一個國王,連小小的沙彌也制服不了,像話嗎?就點起了大批兵馬,來到雪山下,非要把龍池填平了不可。
沙彌龍害怕起來,搖身一變,變成個老波羅門,去對國王說:
「你是個堂堂的國王,所向無敵,至高無上,怎麼無緣無故去和一條龍打起仗來呢,龍不過是一種動物,它力大無窮,騰雲駕霧,上天入地,也不是我們人類的對手。國王今天興師動眾,去跟一條龍打,實在不值得。打贏了)你也講不響;打輸了,你更加下不了台。我勸你還是趕快收兵回去吧。」
迦膩色迦王不聽他的話,堅持要打。
沙彌龍回到龍池,發起威來,頓時雷聲隆隆,電光閃閃,狂風拔起了大樹,沙石像雨滴一般打過去。天昏地暗,國王的軍馬被打得狼狽不堪,四下逃散。
國王只好去請求如來佛來保護他,說道:
「我這個國工從來沒有打過敗仗,今天卻輸在一條龍的手裡,我的命太不好了。祈求我祖如來,大慈大悲,保佑我打敗惡龍。」
於是,國王的兩個肩膀上冒出了熊熊的火焰來,狂風平息了,雲霧散開時,沙彌龍再也施不出威,只好逃回龍池。
國王命令每個軍士挑一擔石頭來,發誓要填平龍池。沙彌龍又變成婆羅門,去對國王說:
「我就是雪山龍池裡的龍王,被你打敗了,只好來請求饒恕。你要是真的殺了我,我懷恨在心,生生世世也要尋找機會報仇的,你看著辦吧。」
迦膩色迦王就和沙彌龍講和了,跟它訂了誓約,如果以後再犯,就不再饒恕它。
沙彌龍說:「我是一條龍,龍性發作的時候,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請你再把寺院造起來,我一定不摧毀了。你可以常派一個人望著山頂上。如果發現山上湧起了黑雲,就趕緊敲響牛骨頭,我聽到了這聲音,就可以控制住自己了。」於是,迦膩色迦王就在那裡造了座寺院,建起了佛塔。派人看望山頂雲氣的習慣,一直流傳到現在。(玄奘《大唐西域記》譯寫《龍的傳說》)
Ⅱ 成語故事大全 寓言故事的成語 畫龍點睛
在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畫家叫張僧繇。一天,梁武帝要張僧繇在寺廟的牆壁上畫專四條金龍。只用了屬三天的時間,張僧繇就畫好了,並且非常像真龍。大家聽說後,都去觀看,發出陣陣贊嘆聲。可是,當人們仔細一看,卻發現每條金龍都沒有眼睛。張僧繇解釋說:「如果我給龍加上眼睛,它們就會飛走的!」前去觀看的人都不信,堅持要他加上眼睛。張僧繇沒有辦法,只好給其中兩條金龍加上了眼睛。奇怪的現象出現了:霎時間,電閃雷鳴,點了眼睛的兩條金龍騰地一聲飛上了天! 畫龍點睛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抓住關鍵,就能解決問題.
Ⅲ 龍的成語故事
龍的故事我知道 葉公好龍,龍馬精神、龍飛鳳舞、龍鳳呈祥、龍頭蛇尾、龍行虎步、龍爭虎鬥、龍呤虎嘯、龍肝鳳髓、龍肝豹胎、龍駒鳳雛、龍戰虎爭、龍眉鳳目、龍躍鳳鳴、龍蛇飛動、龍蛇混雜、龍盤虎踞、龍章鳳姿、龍騰虎躍、龍潭虎穴、龍潭虎窟、龍蟠虎踞、龍驤虎步、龍驤虎步
早已討厭過著隱居生活的龍們終於驟集在一起,召開一個關於龍的前途的討論會。
「我覺得咱們不能再隱居下去了,應該向世界公開我們身份。」一條年輕的龍首先發言。
「可是,隱居是老祖宗定下的規矩,咱們怎麼能隨便更改呀?」一條上了年紀的龍眉頭緊皺。
「那怎麼辦?難道要咱們世世代代都過著這種生活?我可受不了。」又有龍發表見解。
「就是,同樣是動物,你們看,熊貓、老虎、還有狼,他們都能光明正大的活在世界上,多好呀!哪像咱們......唉!」
「大概老祖宗是怕咱們受到傷害,才立下這樣的規矩吧。」
「不管怎麼說,我反對過著這種隱居的生活!」
「你反對也沒用,規矩是老祖宗立下的。」老龍說。
「規矩是死的,咱們龍可是活的!」年輕的龍冒出了這么一句。
「要不,這樣吧,咱們通過投票來決定要不要繼續過著隱居的生活,怎麼樣?」有龍提議。
龍們都沒意見。
於是,經過投票,反對隱居的票數一舉擊敗了贊成隱居的票數。
龍們決定向世界公開身份。
整個寂寞已久的龍家族頓時沸騰起來。
二
當龍們出現在街頭上時,人類都被嚇壞了,他們紛紛抱頭鼠竄,全世界進入了緊張狀態。
「怎麼回事?」一臉茫然的龍們瞪大了眼睛看著眼前的場面。
「人類是不是害怕咱們?」一條龍猜測。
「這怎麼可能?他們不是自稱是『龍的傳人』嗎?」另一條龍這么說。
「龍的傳人?是什麼意思?」一條頭腦比較簡單的龍不解。
「就是說人類是咱們的後代!」一條見多識廣的龍解釋。
「人類是咱們的後代?」
「沒錯,聽說過去的皇帝都歡喜拿咱們龍當標志呢。」
「那他們怎麼一見到咱們,就嚇得亂跑?」
「大概人類是在歡迎咱吧。」
「這么歡迎咱們?」
「也許人類的歡迎儀式就是這樣。」
恍然大悟的龍們得意了。
人類對龍們動用了導彈。
然而,導彈根本就傷害不了龍們。
「人類還挺講禮貌,居然放鞭炮歡迎咱們!」把導彈誤以為是鞭炮的龍們陶醉了。
數百架飛機吊著大網撲向了龍們。
毫無防備的龍們被一張張大網牢牢地套住了。
人類歡呼起來。
三
龍們愣住了,他們做夢也沒想到,人類竟然會用這種方式來歡迎他們的祖先?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龍們惑然。
「咱們應該派一個代表去向人類問個明白。」老龍提議。
那條年輕的龍成了龍們的代表。
「我們是龍——也就是你們人類的祖先,你們怎麼能這樣對待我們?」龍代表質問人類。
「你們是龍?」一位畫家使用懷疑的目光打量著龍們。
「是呀。」龍代表肯定。
「你別蒙人了,龍怎麼會是你們這個樣子?」畫家不信。
「我們本來就是這個樣子。」龍代表認真的說。
「就算你們真的是龍,可你們一點也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龍,就不能算是龍了。」
「你們想像中的龍?那是什麼樣子呀?」龍代表反問。
畫家拿來一幅龍的畫像。
「這畫上的龍一點也不像我們呀!」
「就是,咱們那有角呀!」
「你看,他們還把身子畫得那麼長,真夠難看的!」
「可不是嘛......」
龍們七嘴八舌。
「這就是你們想像中的龍?」龍們覺得好笑。
「沒錯。」畫家點頭。
「你們以前又沒見過我們,怎麼知道我們是什麼模樣?」
「我們認為龍就應該是這個樣子。」
「可我們才是真正的龍呀!」
「要我們承認你們是龍,除非你們長得跟畫里的龍一樣。」
龍們嘆息,他們沒想到自己還不如畫像上的龍。
經過一番思想斗爭,龍們決定再度隱居。
大網難不住龍們,他們輕輕一掙扎,大網頓時裂開了。
龍再次在人間消失。
龍王輸棋
東海有一個著名的乘山漁場,黃魚、鯧魚、帶魚、烏賊,一年四季也捕不完。傳說很早
以前,這裏海水混濁,魚蝦零落。孤島荒礁,根本成不了漁場。
到後來,島上出現了一個奇怪的孩子,小小年紀,下棋贏了神仙,才使家鄉改變了面
貌,有了生機。
這個奇特的孩子名叫陳棋,從小愛下棋,不論是到海邊趕潮,還是上山砍柴,總要跟小
夥伴們殺上幾盤。他白天講下棋,晚上夢下棋,天長日久,下棋的本領越來越大。大夥送他
一個美號:東海棋怪。誰知七傳八傳,傳到東海龍王敖廣的耳朵里去了。
原來敖廣也是個棋迷,曾跟棋仙南斗學過棋藝。除了天上南北兩斗,還未遇過敵手。他
想:小小漁童敢稱「東海棋怪」,把我堂堂龍王放到哪裡去了!
他越想越不服氣,搖身一變,變作一個漁夫,逕自來到乘山找陳棋。
傍晚,乘山島的海灘邊,東一堆,西一堆,擺了好幾個棋攤。敖廣東瞧瞧西看看,只見
奕棋的有粗擴豪放的漁翁,有愣頭愣腦的捕魚人,有傻里傻氣的小漁童,也不知哪個是「東
海模怪」。不遠處,他看到五、六個漁童簇在一塊岩石上奕棋,想必那個「棋怪」也在其
中,於是走上前去,蹲在一旁觀望。眼看一個漁童將要輸了,忍不住比手劃腳起來:
「出車,快出車!」
誰知惹惱了那些漁童,七嘴八舌指責起來:
「下棋的規矩你懂不懂?誰叫你多嘴啦!」
敖廣冷笑看說:「再不出車,這局棋就完了!」
這時,出來了一個粗眉大眼的漁童,笑謎謎的對敖廣說:「這位老大叔熟知棋路,想來
也是位棋手吧?」
「嗯嗯!」敖廣見漁童相貌不俗,便問:「你莫非就是什麼棋怪?」
「我明陳棋。剛才聽老大叔說,這盤棋不出車就是輸了?」
敖廣正想找陳棋較量,便介面道:
「正是,不信我們可以就這個殘局來試一試。」
說完,兩人便對奕起來。陳棋一不出車,一不下士,就是用一隻拐腳馬,一走兩走,把
敖廣逼人了絕路。老龍王額頭出汗,眼睛也紅了。
陳棋站起來說:
「不用解了,你輸了!」
「再來一局,三局定勝負!」
「這位老大叔。」陳棋笑笑說:「你下棋的本領我已經有數了,不必再下了吧!」
敖廣見陳棋這樣藐視他,不覺火冒三丈:
「什麼?你知道我是誰嗎?我是東海龍王!」
說著,一抹臉現了本相,兩根金色的龍須高高翹起,七??八角的頭顱煞是嚇人。
陳棋仰面大笑道:
「哈哈哈,只怕輸了,你大王臉上無光。」
敖廣又氣又惱,搖著頭叫道:
「小漁童,你別吹牛!若是輸給你,我情願向乘山島年年進獻魚鮮!」
「說話算數!」
「當然算數!」
「好!」
陳棋同龍王擺開了棋局。龍王求勝心切,用「當頭炮」發起猛攻。誰知陳棋沉看應戰,
沒幾看,就把龍王的一隻車吃掉了。龍王一陣心慌,陣腳大亂,連連失子,很快就被「將」
死了。龍王又輸了一局,還是不服,重整旗鼓再戰,這一回他改變戰術,穩扎穩打,步步為
營,每一隻都走得十分小心。可是龍王終究不是陳棋的對手,眼看又是失子。龍王急了,伸
手來搶:
「不行,不行,這看棋不算數!」
「呵!」觀棋的漁童拍手起鬧:
「龍王賴棋,龍王賴棋。耍賴變烏龜!」
龍王臉色血紅:全想如再輸一盤,那就得年年進獻魚鮮。真要是這樣,到底有點心痛。
想來想去,只得到師父那裡去討救兵。便開言道:
「陳棋,你等一等,待大王去去就來。」
說完驚起祥雲騰空而去。不到一頓飯工夫,龍王就把蓬萊仙島的南斗仙翁請來了。南斗
仙翁拄看拐棍,踏看方步,飄飄然降落雲頭,從寬大的袖籠里掏出一副仙山玉樹雕成的特大
棋盤。盤內棋子黃白兩色,黃的是金,白的是銀,晶瑩透亮,像天上燦爛的群星。龍王有了
師父壯膽,頓時來了神,有意在陳棋和眾漁童面前擺威風,命兩條小金龍把棋盤高高頂在頭
上,他自己龍頭一擺,一下子變得像小山一樣高,說起話來聲音像打雷:
「小陳棋,你還敢與大王比試嗎?」
陳棋笑笑說:
「龍王,你別逞強,等我來打敗你!」
說完,領著小夥伴們登上乘山最高的一座山峰,這才剛夠撩著那副大棋盤。
棋戰重新開始。敖廣有南斗替他出主意,果然棋藝大進。陳棋也使出平生本領,奮勇搏
敵。這盤棋殺得好不熱鬧,但聞得棋盤上硝煙滾滾,殺聲陣陣;
雙方躍馬跳卒,車攻炮轟,你來我往,難解難分。一局棋從申時下到卯時,還不見勝負。
這時,南斗在旁邊出了一個點子,敖廣走了三隻妙棋,漁童們也暗暗著慌,私下裡七嘴
八舌亂了陣。敖廣翻看白眼,好不得意,只管緊緊催促:
「小陳棋,你還有啥高招?快快服輸罷!」
可是陳棋依然面不改色,托看腮幫子凝思了一會,就從容不迫的下了起來。
七走八走,誰也沒料到陳棋的一匹馬深入敵方偷吃了一隻象,接看挺車向前,一個「悶
攻將」把龍王「將」煞了。龍王目瞪口呆,氣急敗壞,欲擺棋重來。南斗卻拍了拍高高的額
頭,咬看龍王的耳朵說:
「罷了,這著棋是當年北斗走贏我的一步絕招!怪不得前幾天聽北斗說,他的棋盤里少
了一隻棋,原來跑到這里來了。」
龍王的龍眼瞪得滾圓:
「啊!陳棋是北斗棋盤上的一隻棋?」
南斗點點頭說:
「走吧!走吧!我們不是它的對手。」
龍王實在太懊喪了!氣哼哼的把棋盤一掀,跟看南斗走了。
那盤棋連棋帶盤骨碌碌一古腦兒掉進東海。因為是仙山玉樹做成的,到底有點仙氣,滾
到東海里,就變成了星羅棋布的小島。
東海龍王輸了棋,只得兌現諾言,年年進獻魚鮮。從此,乘山洋海水澄清,魚群興旺,
一座座島嶼都成了漁民保養生息的好地方。
龍外孫
東海漁民很喜愛打扮自己的漁船,船舷兩側都畫著漂亮的圖案,唯獨在船屁股上面的是
條海泥鰍,這是啥道理呢?這里還有一個故事。
從前,東海龍宮有條敲更魚,生得相貌醜陋,黑不溜丟。他經年累月在龍宮里敲更報
時。眼看龍子龍孫成雙配對,生兒育女,他卻是年過三十,光棍一條。一年到頭,抱著個冷
鑼,在龍宮里敲呀敲呀……三更半夜,在深宮大院間走著走著……想起自己心酸的身世,不
禁熱淚盈眶,他一邊敲更,一邊唱起悲涼的五更調。他唱的是自己凄慘的心情,言詞真實,
曲調哀傷,催人淚下。有一天晚上,皎潔的月亮像龍女手上的玉鐲懸掛高空,照得宮院里似
同白晝。這時,悲涼的敲更聲從遠處傳來,驚動了深居高樓的彩珠公主。彩珠公主雖有沉魚
落雁之貌,閉月羞花之容,但是其母已失寵於龍王,連累她也受到冷遇。眼看年齡已到婚配
之期,還未受聘。平常,她叉寸步不離珠樓,從不與外界接觸。寂寞、孤獨、悲涼,一齊充
塞著她的心胸。每當她聽到那冷落的更聲、凄涼的曲調,心裡常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似乎
敲更魚嘆詠的五更調,正是自己心頭想要吐出來的苦水。久而久之,就有一種好奇心、同情
心,想看看唱曲的究竟生得如何模樣。剛巧,這一個月夜,彩珠公主在珠樓的陽台上賞月,
同敲更魚打了個照面。彩珠公主害羞的看了敲更魚一眼,就躲進珠樓去了,敲更魚卻像拋了
錨的船,老是傻乎乎地呆在那裡。敲更魚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難道一陣風把月亮里的嫦
娥吹下海來了?還是天上的仙女到龍宮里採珠來了?他也偷看過一些美麗的龍女公主,卻沒
有一個能與她比美。
他想,這龍女也許還會在珠樓上再次出現,就一直獃獃地抬著頭,朝陽台望著。望呀望
呀,一更過去了,龍女還是沒有出來。難道真的是天上婦娥回到月宮里去了?眼看五更將
近,他只得抱著更鑼,快快地離開了珠樓,到大潮元帥府去報潮。
從此,敲更魚像中了邪,天天晚上到珠樓下面來探望。地想,總有一天龍女會再次露
面。三個月過去了,龍女還沒有露面。這是什麼緣故呢?敲更魚神思昏昏,百思不解。還是
彈塗魚消息靈通,跑來告訴他,說是龍女賞月,被人知道了,報告龍王,龍顏大怒,呵責龍
母,並將彩珠公主軟禁起來。敲更魚這才死了心。然而,他已相思成疾,瘦得像根燈芯草,
不久就鬱郁悶悶地死了。臨終,他向好朋友彈塗魚傾訴了心事。他說:「生不能再見公主一
面,死了也得陪伴在她的身旁。」他要求彈塗魚把它的??體偷偷埋葬在彩珠公主的珠樓
下,彈塗魚依照他的心願做了。
說也怪,過了不久,葬敲更魚的地方居然長出一棵大海樹來。樹乾的顏色好像鐵樹,枝
干挺拔猶如翠竹,這樹一個勁兒往上長,不到半個月,枝頭碰著了珠樓的窗口。一天晚上,
海樹突然開花了。樹頂的那一朵特別大,花瓣似黑玉,香氣襲人,十里外都聞得到。一陣陣
沁人心脾的花香,把彩珠公主醉倒了!她再也按耐不住盪漾的春心,伸手在窗口採摘此花,
用嘴細細的嚼著。花葉似仙霞般甜蜜。嚼著嚼著,不知不覺把整個花朵吃到肚裡去了。
不久,彩珠公主懷孕了!肚子一天大似一天,這件事被龍宮聽聞,一陣風似地傳揚開
來,傳到了龍王爺的耳朵里。龍王爺是個暴君,當然不能容忍這種醜事。他氣勢洶洶地提著
魚腸劍來到珠樓,彩珠公主嚇得嘴唇發白,抱著大肚子直發抖。龍王爺越看越氣,舉劍欲
刺,這時,彩珠公主的肚皮里突然傳出聲音:「別殺!別殺!我自己出來!」
說著,從公主口裡飛出一朵青雲,青雲里翻騰著一條似龍非龍、似魚非魚的小東西,這
就是海泥鰍。海泥鰍皮膚黑似漆,全身光溜溜。一張嘴,噴出滿嘴污泥,把個好端端的珠樓
弄得一塌糊塗。龍王爺急忙命令各路兵將捉拿,可是海泥鰍光滑似油,誰也捉不住他。正當
蟹將軍舉著雙戰前來敲打時,他卻啪答一聲跳進了龍王爺的耳朵里,從耳朵里又竄到了龍王
爺的肚子里,在那龍王爺肚裡亂咬亂扯起來,咬得龍王哇哇直叫。龍王乃是金枝玉葉,怎經
得起這番折騰。沒奈何,只得向他討饒:
「我的外孫兒呀!你別在我肚裡鬥了,請你快快出來,本王封你當油袍將軍,管轄東海
魚草的魚皇帝!」
海泥鰍這才從龍王鼻孔里鑽出來。從此以後,在東海里不論是穿鱗袍的有鱗魚,還是穿
油袍的無鱗魚,都要讓他三分。哪怕是最凶惡的大魚,見到他也要急忙迴避,不敢擾亂,都
怕他鑽到自己的肚子里去作怪。大概就是這個緣故,東海漁民都喜歡在自己的船屁股上畫一
條海泥鰍,以求大吉大利,出海平安。
四
從前有個叫葉公的人非常喜歡龍。在他的家裡,牆上畫著龍,柱子上雕著龍,穿的 蓋的上面都綉著龍。天上的真龍聽說葉公喜歡龍,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長長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頭探進窗戶里張望。葉公看到天上的真龍後,嚇得魂飛膽破,臉色 都變色了,急忙躲起來。原來,葉公喜歡的不是真龍,而是那些畫的、綉的、刻的 假龍。 這個故事,用很生動的比喻,辛辣地諷刺了葉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們只唱高調、不務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通過這個故事,我們要丟棄理論脫離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樹立實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風。
龍的詞語:
筆走龍蛇 藏龍卧虎 車水馬龍 成龍配套 乘龍佳婿 乘龍快婿 打鳳撈龍 得婿如龍 二龍戲珠 風虎雲龍 伏虎降龍 伏龍鳳雛 龜龍鱗鳳 龜龍片甲 虎鬥龍爭 虎踞龍盤 虎卧龍跳 虎穴龍潭 畫龍點睛 活龍活現 驥子龍文 蛟龍得水 矯若驚龍 來龍去脈 老態龍鍾麟鳳龜龍 龍飛鳳舞 龍鳳呈祥 龍肝豹胎 龍肝鳳腦 龍肝鳳髓 龍駒鳳雛 龍馬精神 龍鳴獅吼 龍盤虎踞龍蟠鳳逸 龍蟠虎踞 龍蛇飛動 龍蛇混雜 龍生九子 龍潭虎窟 龍潭虎穴 龍騰虎躍 龍跳虎卧 龍驤虎步 龍驤虎視 龍行虎步 龍血玄黃 龍鳴虎嘯 龍躍鳳鳴 龍章鳳姿 龍爭虎鬥 攀龍附鳳 盤龍之癖 炮鳳烹龍 配套成龍 烹龍炮鳳 暴腮龍門 喬龍畫虎 群龍無首 人中之龍 生龍活虎 屍居龍見 痛飲黃龍 屠龍之技 土龍芻狗 望子成龍 卧虎藏龍 匣里龍吟 降龍伏虎 葯店飛龍 葉公好龍 一龍一蛇 一龍一豬 一世龍門 游雲驚龍 魚龍混雜 魚龍曼衍 元龍高卧 元龍豪氣 雲龍風虎 還有畫龍點睛
張僧繇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張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畫師。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樂寺的牆壁上畫龍。不一會兒,兩條栩栩如生的龍就出現在牆壁上了。這時皇帝發現這兩條龍都沒有眼睛,就問張僧繇這是為什麼。張僧繇回答說:「畫上眼睛的話,它們就會飛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畫上眼睛,張僧繇只好給其中的一條龍點上了眼睛。霎時間,電閃雷鳴,那條龍真的飛走了。
成語「畫龍點睛」比喻說話或做事關鍵部位處理得好,使整體效果更加傳神。
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葉公好龍
從前有位葉公,特別喜歡龍。他屋內的梁、柱、門、窗,都請巧匠雕刻上龍紋,雪白的牆上也請工匠畫一條條巨龍,甚至他家穿的衣服、蓋的被子、掛的蚊帳上也都綉上了活靈活現的金龍。
方圓幾百里都知道葉公好龍。天上的真龍聽說以後,很受感動,親自下來探望葉公。巨龍把身子盤在葉公家客堂的柱子上,尾巴拖在方磚地上,頭從窗戶里伸進了葉公的書房。葉公一見真龍,登時嚇得面色蒼白,轉身逃跑了。
【提示】
識別一個人,不是看他的宣言,而要看他的行動。葉公平時總說他愛龍,甚至作出很多愛龍的表現,但是,一旦真龍出現,他那怕龍的本質便立即暴露無遺了。
Ⅳ 我要龍的成語故事
1、葉公好龍
古代的春秋時期,陳國有個叫葉公的人非常喜歡龍。在他的家裡,牆上畫著龍,柱子上雕著龍,穿的蓋的上面都綉著龍。天上的真龍聽說葉公喜歡龍,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長長的尾巴伸在堂上,把頭探進窗戶里張望。葉公看到天上的真龍後,嚇得魂飛膽破,臉色都變色了,急忙躲起來。原來,葉公喜歡的不是真龍,而是那些畫的、綉的、刻的 假龍。
這個故事,用很生動的比喻,辛辣地諷刺了葉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們只唱高調、不務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通過這個故事,我們要丟棄理論脫離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樹立實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風。
2、屠龍之技
從前,有個人一心想學到一種出奇的本領。他聽說支離益會宰龍,心想:這可是世上罕見的本領。於是他就去拜支離益做老師。
他學呀學,學了整整三年,把家產都折騰光了,才把宰龍的本領學到手。可是本領學到手又有什麼用呢?天下根本沒有龍,他那絕妙的本領到哪兒去施展呢?
「屠龍之技」比喻毫無實際用途的本領。
3、畫龍點睛
南北朝時,有個畫家叫張僧繇。一天,他在金陵安樂寺的牆壁上畫了四條龍。這四條龍張牙舞爪,形象逼真,但奇怪的是都沒有畫上眼睛。遊客看了,覺得缺少神韻,很是可惜,就請張僧繇把眼睛補上去。張僧繇推辭說,畫上眼睛,龍就會飛走。遊客不信,都以為張僧繇在嚇唬人。在大家的一再要求下,張僧繇只好提起筆來,輕輕一點。霎時間,只見烏雲密布,電閃雷鳴,兩條被點上眼睛的龍騰空飛去。遊客驚嘆不已,無不佩服張僧繇神奇的點睛之筆。
「畫龍點睛」贊美了畫家畫龍的技藝。「畫龍點睛」現在已成為一句成語。比喻說話和作文時加上一兩句關鍵的話,使內容更加精闢有力
Ⅳ 關於「龍的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1.葉公好龍
葉公喜歡龍,衣帶鉤、酒器上都刻著龍,居室里雕鏤裝飾的也是龍。他這樣愛龍,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後,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裡,龍頭搭在窗檯上探望,龍尾伸到了廳堂里。葉公一看是真龍,轉身就跑,嚇得他像失了魂似的,驚恐萬狀,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來,葉公並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的東西而不是龍。
造句:他憤憤地大談社會如何腐敗,暗地裡卻收受賄賂,這種做法和葉公好龍沒有兩樣。
2.畫龍點睛
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牆壁上畫了四條龍,但沒有畫眼睛,他常常說:「點了眼睛龍就飛走了。」人們都認為很荒唐,就點了其中一條龍的眼睛。一會兒,雷電打破牆壁,那條龍乘雲飛上了天,沒有被點上眼睛的龍都在。
造句:求質量不求數量,求精品不求次品,精彩在於畫龍點睛而不是畫蛇添足。
3.亢龍有悔
乾卦爻位到了上九,以六爻的爻位而言,已位至極點,再無更高的位置可占,孤高在上,猶如一條乘雲升高的龍,它升到了最高亢、最極端的地方,四顧茫然,既無再上進的位置,又不能下降,所以它反而有了憂郁悔悶了。這一爻,在物理而言,便將有物極必反的作用。在人事而言,便將有樂極生悲的現象。
造句:蕭峰直接祭出降龍二八掌法大招,一招亢龍有悔,蕭峰一掌接一掌,連續疊加20餘次。
4.龍生九子
龍生九子之傳說龍生九子是指龍生九個兒子,九個兒子都不成龍,各有不同。所謂「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九是個虛數,也是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龍有九子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種動物一直沒有說法,直到明朝才出現了各種說法。
造句:相傳龍生九子裡面,也有一隻龍子像鰲魚一樣,俗語都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可是龍生九子,卻沒有一隻是像龍的。
5.乘龍快婿
弄玉欲辭其父,蕭史不可,曰:「既為神仙,當脫然無慮,豈容於眷屬生系戀耶?」於是蕭史乘赤龍,弄玉乘紫鳳,自鳳台翔雲而去。今人稱佳婿為「乘龍」,正謂此也。
造句:弄玉欲辭其父,蕭史不可,曰:「既為神仙,當脫然無慮,豈容於眷屬生系戀耶?」於是蕭史乘赤龍,弄玉乘紫鳳,自鳳台翔雲而去。今人稱佳婿為「乘龍」,正謂此也。
Ⅵ 龍爭虎鬥的成語故事
沒找到
龍爭虎鬥 [lóng zhēng hǔ dòu]
【解釋】:形容斗爭或競賽很激烈。
【出版自】:漢·班固《答賓權戲》:「分裂諸夏,龍戰虎爭。」
【示例】:我不信你敢差排呂太後,枉以後~,都是俺鸞交鳳友。
◎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二折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分句;含褒義
龍爭虎鬥造句
1.安妮:嗯,大家都以為比賽會是一場龍爭虎鬥。
2.在之後16天的比賽中,整個城市都可以看到,在此期間,所有運動員將位為84枚金牌上演精彩的龍爭虎鬥。
3.幾個月前,共和黨差點四分五裂,至少有5名領跑的黨內候選人分別走不同的保守主義路線,他們都為了爭奪第一而龍爭虎鬥。
Ⅶ 關於龍的成語故事
畫龍點睛:
傳說中國古代有一個叫張僧繇的畫家,他在一個寺院的牆上畫了四條龍,這四條龍都沒畫上眼睛。有人問他,為什麼不給龍畫上眼睛呢,他說,畫上眼睛,龍就會飛去。聽的人不相信,偏要讓他畫上。張僧繇沒有辦法,只好用毛筆在龍頭上點上了眼睛。誰知道,剛點完兩條龍的眼睛天上就電閃雷鳴,颳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牆壁也震破了,那兩條龍騰空而起,飛到天上去了,牆上就只剩下沒點眼睛的兩條龍了。 「畫龍點睛」贊美了畫家畫龍的技藝。「畫龍點睛」現在已成為一句成語。比喻說話和作文時加上一兩句關鍵的話,使內容更加精闢有力。
葉公好龍
古代的春秋時期,陳國有個葉公,他非常喜愛龍,他家裡的梁、柱、門、窗和日用擺設上都雕刻著龍,連衣服被子上也綉著龍,屋裡的牆壁上也畫著龍,葉公的家簡直成了龍的世界。天上的真龍知道了,很感動,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這條真龍的龍頭從窗口伸進來,尾巴拖到客堂里。誰知葉公一見到真龍,嚇壞了,呼叫著逃走了。
原來,葉公愛的不是真龍,而是似龍非龍的假龍。「葉公好龍」現在也是一句成語,比喻表面愛好某種事物,而實際上並不是真正愛好。
屠龍之技
從前,有個人一心想學到一種出奇的本領。他聽說支離益會宰龍,心想:這可是世上罕見的本領。於是他就去拜支離益做老師。
他學呀學,學了整整三年,把家產都折騰光了,才把宰龍的本領學到手。可是本領學到手又有什麼用呢?天下根本沒有龍,他那絕妙的本領到哪兒去施展呢?
「屠龍之技」比喻毫無實際用途的本領。
龍陽泣魚
《戰國策·魏策四》:「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餘魚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對曰:『臣無敢不安也。』王曰:『然則何為出涕?』曰:『臣為王之所得魚也。』王曰:『何謂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後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惡,而得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內,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趨王。臣亦猶曩臣之前所得之魚也,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出乎?』」後遂以「龍陽泣魚」為失寵之典。
龍去鼎湖
典出《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涘,龍涘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涘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後因以「龍去鼎湖」謂帝王去世。
Ⅷ 關於龍的成語故事。
畫龍點睛:
傳說中國古代有一個叫張僧繇的畫家,他在一個寺院的牆上畫了四條龍,這四條龍都沒畫上眼睛.有人問他,為什麼不給龍畫上眼睛呢,他說,畫上眼睛,龍就會飛去.聽的人不相信,偏要讓他畫上.張僧繇沒有辦法,只好用毛筆在龍頭上點上了眼睛.誰知道,剛點完兩條龍的眼睛天上就電閃雷鳴,颳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牆壁也震破了,那兩條龍騰空而起,飛到天上去了,牆上就只剩下沒點眼睛的兩條龍了. 「畫龍點睛」贊美了畫家畫龍的技藝.「畫龍點睛」現在已成為一句成語.比喻說話和作文時加上一兩句關鍵的話,使內容更加精闢有力.
葉公好龍
古代的春秋時期,陳國有個葉公,他非常喜愛龍,他家裡的梁、柱、門、窗和日用擺設上都雕刻著龍,連衣服被子上也綉著龍,屋裡的牆壁上也畫著龍,葉公的家簡直成了龍的世界.天上的真龍知道了,很感動,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這條真龍的龍頭從窗口伸進來,尾巴拖到客堂里.誰知葉公一見到真龍,嚇壞了,呼叫著逃走了.
原來,葉公愛的不是真龍,而是似龍非龍的假龍.「葉公好龍」現在也是一句成語,比喻表面愛好某種事物,而實際上並不是真正愛好.
屠龍之技
從前,有個人一心想學到一種出奇的本領.他聽說支離益會宰龍,心想:這可是世上罕見的本領.於是他就去拜支離益做老師.
他學呀學,學了整整三年,把家產都折騰光了,才把宰龍的本領學到手.可是本領學到手又有什麼用呢?天下根本沒有龍,他那絕妙的本領到哪兒去施展呢?
Ⅸ 兒童成語故事 《葉公好龍》 幼兒故事大全
【成來語】: 葉公好龍源
【拼音】: shègōng hào lóng
【解釋】: 葉公:春秋時楚國貴族,名子高,封於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出處】: 漢·劉向《新序·雜事》記載:葉公子高非常喜歡龍,器物上刻著龍,房屋上也畫著龍。真龍知道了,來到葉公家裡,把頭探進窗子。葉公一見,嚇得拔腿就跑。
【舉例造句】:葉公好龍,好其是而非者。 ★清·梁啟超《敬告國人之誤解憲政者》
【拼音代碼】: yghl
【近義詞】:表裡不一、言不由衷
【反義詞】:名副其實、名實相符
【燈謎】: 傾古雄才愛中華
【用法】: 作定語、賓語;指表裡不一
【英文】: professed love of what one actually fears
【故事】: 春秋時期,楚國葉地諸侯子弟沈諸梁自稱葉公,他特別喜歡龍,他的屋樑、柱子、門窗及所有傢具甚至連衣服上都雕刻或綉制龍的圖案。天上的真龍得知後,專程去探望葉公,從窗戶上探進頭去。葉公一見真龍,嚇得魂不附體,連忙逃跑
Ⅹ 龍生九子的成語故事
龍生九子是指龍生九個兒子,九個兒子都不成龍,各有不同。所謂「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九又是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龍有九子這個說法由來已久
老大贔屓(bìxì)
老二螭吻/鴟尾(chǐwěn/chǐweǐ)
老三蒲牢(pǔláo)
老四狴犴(bìàn)
老五饕餮(tāotiè)
老六蚣蝮(bāxià)
老七睚眥(yázī)
老八狻猊(suāní)
老九椒圖(shūt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