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籠的四字成語有哪些成語

籠的四字成語有哪些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2-10 00:05:43

㈠ 架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霸王風月
百星不如一月
閉月羞花
賓餞日月
賓餞日月
冰壺秋月
冰壼秋月
不日不月專
步月登雲
裁月鏤雲
參辰屬日月
殘冬臘月
長年累月
常年累月
嘲風弄月
嘲風詠月
撐霆裂月
成年累月
喘月吳牛
春花秋月
蹉跎日月
蹉跎歲月
帶月披星
待月西廂
戴月披星
得月較先
雕風鏤月
調風弄月
二分明月
芳年華月
飛霜六月
風高放火,月黑殺人
風光月霽
風花雪月
風前月下
風清月白
風清月皎
風清月朗
風清月明
風情月思
風情月意
風情月債
風月無邊
風月無涯
風雲月露
光風霽月
海底撈月
海中撈月
寒冬臘月
皓月千里
河傾月落
河斜月落
烘雲託月
烘雲托月
猴年馬月
壺天日月
壺中日月
花殘月缺
花朝月夕
花朝月夜
花辰月夕
花晨月夕
花好月圓
花前月下
花容月貌
花顏月貌
華星秋月
荒時暴月
積年累月
積日累月
積歲累月
霽風朗月
霽月光風
今月古月
近水樓台先得月
經年累月
鏡花水月
九天攬月
曠日引月
朗月清風
累月經年
臨風對月
流星趕月
六月飛霜
鏤月裁雲
驢年馬月
落月屋樑
面如滿月
明月清風
明月入懷
抹月秕風
抹月批風
沐日浴月
拿雲捉月
拈花弄月
年該月值
年深月久
年頭月尾
牛衣歲月
弄月嘲風

㈡ 籠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籠中之鳥 比喻受困而不自由的人,也比喻易於擒拿的敵人。
籠絡人心 籠絡:籠回和絡原是羈絆牲口的工答具,引伸為用手段拉攏。耍弄手段,拉攏別人。
水晶燈籠 比喻遇事能明察是非的人。
天下為籠 籠:牢籠。舊時比喻為世事所束縛。
葯籠中物 葯籠中備用的葯材。比喻備用的人才。
鳥入樊籠 樊籠:鳥籠,比喻不自由的境地。飛鳥進了籠子。比喻自投羅網,陷入困境。
豪取智籠 猶言巧取豪奪。
黑漆皮燈籠 ①塗以黑漆的燈籠。形容社會腐敗黑暗。②形容懵然無知。
檻花籠鶴 柵欄中的花、籠中的鶴。比喻受到約束的人或物。

㈢ 關於「盒」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韞櫝藏珠、龜玉毀櫝、金釵鈿盒、買櫝還珠、鈿合金釵。
1、韞櫝藏珠
讀音:yùn dú cáng zhū
解釋:韞:蘊藏。櫝:木匣子。指珠寶藏在木匣里,等待高價出售。比喻懷才待用或懷才隱退。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子罕》:「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
白話釋義:有一塊美玉,是藏在櫃子里邊,還是尋求那些識貨的商人把它賣了呢?是藏它呢還是賣它呢?
2、龜玉毀櫝
讀音:guī yù huǐ dú
解釋:龜甲和寶玉在匣中被毀壞。比喻輔佐之臣失職而使國運毀敗。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季氏》:「虎兒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
白話釋義:老虎和犀牛從籠子里出來傷人,龜玉在匣子里被毀壞,是誰的過錯呢?
3、金釵鈿盒
讀音:jīn chāi diàn hé
解釋:指的是金釵和鈿盒,相傳為唐玄宗與楊貴妃定情之信物。泛指情人之間的信物。
出處:元男呂《香遍滿閨情》:金釵鈿盒重新整,翠被香溫敘舊情。
白話釋義:金釵和鈿盒重新整理,翡翠羽製成的背帔上的香味是舊情的味道。
4、買櫝還珠
讀音:mǎi dú huán zhū
解釋:櫝:木匣;珠:珍珠。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熏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白話釋義:有個楚國人把珍珠裝在木匣子里,到鄭國去賣。有個鄭國人認為匣子漂亮,就買下木匣,把珍珠退給了賣主。
5、鈿合金釵
讀音:diàn hé jīn chāi
解釋:鈿盒和金釵,相傳為唐玄宗與楊貴妃定情之信物。泛指情人之間的信物。
出處:唐·白居易《長恨歌》:「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白話釋義:只有將以前的東西代表情義,鈿盒和金釵寄送過去。

㈣ 含有籠字的籠的四字詞語

籠的四字詞語 :
籠絡人心、
籠而統之、
鳥入樊籠、
天下為籠、
鐵獄銅籠、
葯籠中物、回
苞籠萬象、
籠鳥答池魚、
籠山絡野、
葯籠中需、
籠街喝道、
窮鳥觸籠、
籠中之鳥、
籠禽檻獸、
檻花籠鶴、
豪取智籠、
檻猿籠鳥、
籠鳥檻猿、
水晶燈籠、
籠中窮鳥

㈤ 帶有鵝字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關於「鵝」的成語有:

鵝存禮廢、鵝湖之會、鵝毛大雪、千里鵝毛、鴨步鵝行。

㈥ 有動物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有動物的四字成語:雞鳴狗盜、狼子野心、狼狽為奸、狼吞虎咽、狗仗人勢。
1、雞鳴狗盜
【解釋】:鳴:叫;盜:偷東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領。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為。
【出自】:報仇的這樁事,是樁光明磊落,見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須這等狗仗人勢,遮遮掩掩。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七回
【語法】:聯合式;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偷偷摸摸、狗盜雞鳴、旁門左道、鼠竊狗盜
【反義詞】光明磊落、正人君子
2、狼子野心
【解釋】:狼子:狼崽子。狼崽子雖幼,卻有凶惡的本性。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習性難改。
【出自】:哪曉得這班降兵,本來原是游勇出身,狼子野心,哪裡肯安安頓頓的守著規矩過日子,便漸漸的放肆起來。 清·張春帆《宦海》第八回
【語法】:復雜式;作主語、謂語、賓語;含貶
【近義詞】心狠手辣、狼心狗肺、野心勃勃、養鷹颺去、豺狐之心
【反義詞】赤子之心、心地善良、耿耿忠心
3、狼狽為奸
【解釋】:狼和狽一同出外傷害牲畜,狼用前腿,狽用後腿,既跑得快,又能爬高。比喻互相勾結干壞事。
【出自】:帝國主義與封建勢力永遠是互相勾結,狼狽為奸的。 聞一多《謹防漢奸合法化》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近義詞】黨同伐異、同流合污、表裡為奸、勾勾搭搭、朋比為奸、沆瀣一氣、臭味相投、氣味相投、通同作惡、一丘之貉、同惡相濟、貓鼠同眠、官官相護、狐朋狗友、黨豺為虐
【反義詞】情投意合、志同道合、同心協力、患難之交
4、狼吞虎咽
【解釋】: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出自】: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劉東山誇技順城門》:「十人自來吃酒……須臾之間,狼飧虎咽,算來吃夠有六七十斤肉。」
【示例】:走了這半日,肚中飢餓,狼吞虎咽吃了一回。 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五回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狀語、定語;形容吃東西的樣子
【近義詞】狼吞虎餐、飢不擇食、大吃大喝、狼餐虎噬、食不甘味、風卷殘雲、大快朵頤
【反義詞】細嚼慢咽
5、狗仗人勢
【解釋】:仗:倚仗、仗勢。比喻壞人依靠某種勢力欺侮人。
【出自】:明·李開元《寶劍記》第五齣:「(丑白)他怕怎的?(凈白)他怕我狗仗人勢。」
【示例】:你就狗仗人勢,天天作耗,在我們跟前逞臉。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四回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近義詞】諂上驕下、恃勢凌人、狐假虎威、有恃無恐
【反義詞】童叟不欺

㈦ 關於「舞獅」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1、鳳舞龍蟠(fèng wǔ lóng pán)

釋義:鳳凰飛舞,蛟龍盤曲。形容相配得當。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四回:「不想這一拜,恰恰的合成一個『名花並蒂』,儼

然是金廂玉琢,鳳舞龍蟠!」

造句:街道上的舞獅可真是搭配的鳳舞龍蟠,動作協調,好看極了!

2、龍騰虎躍(lóng téng hǔ yuè)

釋義:象龍在飛騰,虎在跳躍。形容跑跳時動作矯健有力。也比喻奮起行動,有所作為。

出處:唐·嚴從《擬三國名臣贊序》:「聖人受命,賢人受任,龍騰虎躍,風流雲蒸,求之精

微,其道莫不咸系乎天者也。」

造句:他的心情十分敞朗,堅信只要度過這段困難日子,局勢就會好轉,任自己龍騰虎躍。

3、龍盤虎踞(lóng pán hǔ jù)

釋義:盤:曲折環繞;踞:蹲、坐。好像盤繞的龍,蹲伏的虎。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勢雄偉險要。

出處:晉·吳勃《吳錄》:「劉備曾使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嘆曰:『鍾山龍盤,石頭虎

踞,此帝王之宅。』」唐·李白《永王東巡歌》:「龍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訪古丘。」

造句:南京古稱金陵,龍盤虎踞,非常險要。

4、張燈結綵(zhāng dēng jié cǎi)

釋義:掛上燈籠,繫上綵綢。形容節日或有喜慶事情的景象。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九回:「告諭城內居民,盡張燈結綵,慶賞佳節。」

造句:國慶節期間,廣場上張燈結綵,好不熱鬧。

5、鑼鼓喧天(luó gǔ xuān tiān)

釋義:喧:聲音大。鑼鼓震天響。原指作戰時敲鑼擊鼓指揮進退。後多形容喜慶、歡樂的景象。

出處: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四折:「早來到北邙前面,猛聽的鑼鼓喧天,那軍不到三千,擁出個將一員,雄糾糾威風武藝顯。」

造句:周庸祐一一回發,賞封五塊銀子,各人稱謝。少時,鑼鼓喧天,笙簫徹耳。

6、龍飛鳳舞(lóng fēi fèng wǔ)

釋義:原形容山勢的蜿蜒雄壯,後也形容書法筆勢有力,靈活舒展。

出處:宋·蘇軾《表忠觀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龍飛鳳舞,萃於臨安。」

造句:抬頭看見北牆上掛著四幅大屏,草書得龍飛鳳舞,出色驚人。

㈧ 帶虎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 餓虎吞羊 〕飢餓的老虎活吞一隻羊羔。比喻迅猛貪婪
〔 虎鬥龍爭 〕比喻群雄互相爭斗
〔 虎落平陽 〕老虎離開深山;落在平地里。比喻有權有勢者或有實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權勢或優勢。
〔 畫虎不成 〕畫老虎畫不好(畫得像只狗)。比喻好高騖遠;一無所成;反貽笑柄。
〔 畫虎類犬 〕畫虎畫得像只狗。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倫不類。
〔 拒虎進狼 〕比喻一害剛去,又來一害
〔 踞虎盤龍 〕形容地勢雄偉壯麗
〔 龍騰虎躍 〕騰、躍:跳起;跳躍。像龍那樣飛騰;像虎那樣跳躍。形容非常活躍的姿態。
〔 龍行虎步 〕行走的姿態像龍那樣威武;像老虎那樣矯健。多形容人的舉止行動威儀莊重;
〔 馬馬虎虎 〕形容做事不認真;不仔細。
〔 猛虎插翅 〕比喻強有力者又添了某種有利條件
〔 猛虎添翼 〕比喻強大者又添了某種有利條件
〔 幫虎吃食 〕比喻幫助惡人做壞事。
〔 藏龍卧虎 〕龍、虎:比喻不平常的人物。隱藏著的龍;睡卧著的虎。比喻潛藏著未被發現的人才
〔 打馬虎眼 〕故意裝糊塗蒙騙人。
〔 調虎離山 〕設計讓老虎離開原來的山頭。比喻用計謀引誘對方離開原來有利的地勢。
〔 餓虎撲食 〕飢餓的老虎撲向食物;比喻迅速地猛烈地向前沖去。
〔 放虎歸山 〕歸:返回。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把敵人放走;留下後患。也作「縱虎歸山」。
〔 風虎雲龍 〕虎嘯生風,龍起生雲。指同類事物相互感應。舊時也比喻聖主得賢臣,賢臣遇明君。
〔 伏虎降龍 〕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惡龍屈服。
〔 虎口逃生 〕從老虎嘴裡逃脫出來。比喻從險境中逃出來。也作「虎口餘生」。
〔 虎頭虎腦 〕形容長得壯健憨厚的樣子。

㈨ 籠能組什麼四字詞語

苞籠萬象:形容內容豐富,無所不包
籠山絡野:指籠罩、圍繞高山平原
窮鳥觸籠:比喻處境窘迫而掙扎不脫
籠中之鳥:比喻受困而不自由的人,也比喻易於擒拿的敵人
池魚籠鳥:比喻受束縛而失去自由的人.
籠鳥檻猿:比喻受拘禁沒有自由的人
檻花籠鶴:比喻受到約束的人或物

㈩ 帶「籠」的四字詞語都有哪些

  1. 籠絡人心

    【讀音】lǒng luò rén xīn

    【解釋】籠絡:籠和絡原是羈絆牲口的工具,引伸為用手段拉攏。耍弄手段,拉攏別人。

    【出處】《宋史·胡安國傳》:「自蔡京得政,士大夫無不受其籠絡,超然遠跡不為所污如安國才實鮮。」

  2. 檻花籠鶴

    【讀音】jiàn huā lóng hè

    【解釋】柵欄中的花、籠中的鶴。比喻受到約束的人或物。

    【出處】清·龔自珍《好事近·行篋中有像一幅以詞為贊》:「倘然生小在侯家,天意轉孤負。作了檻花籠鶴,怎笑狂如許!」

  3. 籠鳥檻猿

    【讀音】lóng niǎo jiàn yuán

    【解釋】籠中鳥檻中猿。比喻受拘禁沒有自由的人。

    【出處】唐·白居易《山中與元九書因題書後》詩:「籠鳥檻猿俱未死,人間相見是何年!」

  4. 籠中之鳥

    【讀音】lóng zhōng zhī niǎo

    【解釋】比喻受困而不自由的人,也比喻易於擒拿的敵人。

    【出處】《鶡冠子·世兵》:「一目之羅,不可以得雀;籠中之鳥空窺不出。」

  5. 水晶燈籠

    【讀音】shuǐ jīng dēng lóng

    【解釋】比喻遇事能明察是非的人。

    【出處】宋·范鎮《東齋記事補遺》:「劉隨待制為成都通判,嚴明通達,人謂之水晶燈籠。」

  6. 葯籠中物

    【讀音】yào lóng zhōng wù

    【解釋】葯籠中備用的葯材。比喻備用的人才。

    【出處】《新唐書·儒學傳下·元行沖》:「君正吾葯籠中物,不可一日無也。」

  7. 苞籠萬象

    【讀音】bāo lóng wàn xiàng

    【解釋】苞:通「包」,包含;籠:收羅;象:形狀,樣子。包含容納一切。形容內容豐富,無所不包。

    【出處】隋·劉善經《四聲論》:「夫四聲者,無響不到,不言不攝,總括三才,苞籠萬象。」

  8. 鳥入樊籠

    【讀音】niǎo rù fán lóng

    【解釋】比喻不自由的境地。飛鳥進了籠子。比喻自投羅網,陷入困境。

    【出處】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三折:「恰便似魚鑽入絲網,鳥撲入樊籠。」

  9. 籠鳥池魚

    【讀音】lóng niǎo shi yú

    【解釋】關在籠里的鳥,養在池中的魚。比喻受困失去自由的人。

  10. 天下為籠

    【讀音】tiān xià wéi lóng

    【解釋】籠:牢籠。舊時比喻為世事所束縛。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