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令有關成語
① 令律的成語有哪些
抱令守律來 [bào lìng shǒu lǜ]
生詞源本
基本釋義
死守著律令,不知變通。
貶義
出 處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但知抱令守律,早刑時舍,便雲我能平獄。」
近反義詞
近義詞
抱殘守缺 因循守舊
反義詞
推陳出新
網路釋義
抱令守律是指死守著律令,不知變通。出自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
② 有關法律的成語有哪些
執法如山、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執法不阿、知法犯法、橫行不法、斯公罔法、舞文弄法、以身試法、法外開恩、法外施仁、徇私枉法、貪贓枉法、逍遙法外、法出多門、法成令修、法出一門等。
一、執法如山 [ zhí fǎ rú shān ]
【解釋】:執行法律象山一樣不可動搖。
【出自】:清·李綠園《歧路燈》:「本道言出如箭;執法如山;三尺法不能為不肖者宥也。」
【譯文】:本道言出如箭;執法堆積如山;三尺法不能為不肖的人寬恕的
二、法成令修 [ fǎ chéng lìng xiū ]
【解釋】:指有法律為依據,行政命令也恰當。
【出自】:唐·韓愈《曹成王碑》:「法成令修,治出張施。」
【譯文】:法律要成為命令時常修正,研究好才能張貼實施。
三、法出多門 [ fǎ chū ō mén ]
【解釋】:門:門徑。指各部門各自為政,自立法制,使法令不能統一,無從執行。
【出自】:北宋·歐陽修《新唐書·劉賁傳》:「或正刑於外則破律於中,法出多門,人無所措。」
【譯文】:有人正刑在外就破律在中,方法從多家,人無所措
四、法外施仁 [ fǎ wài shī rén ]
【解釋】:舊時指寬大處理罪犯。
【出自】: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當朝的聖人最惱的貪官污吏,也還演算法外施仁,止於把他革職,發往軍台效力。」
五、法外施恩 [ fǎ wài shī ēn ]
【解釋】:施:施行,給予。超越法律而給予恩惠。指寬大處理,免施刑罰。
【出自】:清·梁章鉅《歸田瑣記·鰲拜》:「仍照皇祖所降諭旨,給予一等男爵,世襲罔替,已足以示國家法外施恩,舊勛之意矣。」
【譯文】:仍照皇祖所降諭旨,給我一等男爵,世襲罔替,已經足以顯示國家法外施恩惠,舊勛的意思了
③ 關於守的成語有哪些
成語(點擊查看詳解)解釋安份守己安守本分,規矩老實安貧守道道:主張、學說。安於貧窮,恪守信仰拘俗守常指受世俗平庸見解的束縛橛守成規拘守已有的規章制度安常守分分:本分,自己分內的。習慣於平穩的生活,安守本分。安常守故習慣於日常的平穩生活,保守舊的一套。指守舊不知變革。安分守己分:本分。規矩老實,守本分,不做違法的事。熬更守夜指熬夜。熬清守淡忍受清苦乏味的生活。白頭相守指夫妻恩愛相守到老。抱殘守缺抱著殘缺陳舊的東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進。抱誠守真抱:存在心裡。志在真誠,恪守不違。抱令守律死守著律令,不知變通。閉關自守關閉關口,不和外人來往。比喻因循保守,不願接觸外界事物。待時守分待:等待;時:時機;分:本分。為了等待好的時機而暫時安分守己。杜門自守關閉大門,安分守已。分守要津要:重要;津:渡口。分別把守交通要道。奉公守法奉:奉行;公:公務。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辦事守規矩。攻守同盟原指國與國之間訂立盟約,戰時彼此聯合進攻或防衛。現多指壞人互相訂約,為掩蓋罪惡而一致行動。恭默守靜默:沉默;守:遵守,保持。恭恭敬敬地沉默,不講話,保持肅靜。歸正守丘傳說狐狸將死時,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鄉。魂不守舍舍:住宅,比喻人的軀殼。靈魂離開了軀殼。指人之將死。也形容精神恍惚。監守自盜竊取公務上自己看管的財物。堅守不渝堅守約章或諾言,決不改變。居官守法舊指做官要遵守法律法規。恪守成憲謹守既定的法令,毫不通融。恪守不渝嚴格遵守,決不改變。墨守成規墨守:戰國時墨翟善於守城;成規:現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規則、方法。指思想保守,守著老規矩不肯改變。逆取順守逆:背叛;順:合理。背叛國君奪取天下,遵循常理治理國家。守望相助守望:防守瞭望。為了對付來犯的敵人或意外的災禍,鄰近各村落互相警戒,互相援助。守正不阿正:公正;阿:偏袒。處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講情面。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守口如瓶守口:緊閉著嘴不講話。閉口不談,象瓶口塞緊了一般。形容說話謹慎,嚴守秘密。守如處女,出如脫兔處女:未嫁的女子;脫兔:逃跑的兔子。指軍隊未行動時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樣持重;一行動就象飛跑的兔子那樣敏捷。守身如玉保持節操,象玉一樣潔白無瑕。也泛指愛護自己的身體。守土有責指軍人或地方官有保衛國土的責任。守經達權經:正道,原則;權:權宜,變通。形容堅持原則而能變通、不固執。玩忽職守不認真、不負責地對待本職工作。以攻為守以進攻作為防禦的手段。因循守舊因循:沿襲;守舊:死守老的一套。死守老一套,缺乏創新的精神。因陋守舊陋:不合理;守舊:保持舊的。指因襲不合理的老一套而不加改進。知雄守雌雄:雄強;雌:雌伏,不倔強。棄剛守柔。比喻與人無爭。知白守黑意思是對是非黑白,雖然明白,還當保持暗昧,如無所見。這是道家的消極處世態度。安分守已規矩老實,守本分,不做違法的事。熬清守談忍受清苦乏味的生活。抱殘守闕①守著殘缺的東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②謂篤守古學古保殘守缺①指漢代今文經學派儒生墨守殘缺不全的今文經典而拘執一家之言。後常閉境自守指封閉四境,嚴加防守。閉門自守①閉門不出,潔身自保。②堅壁不出,嚴加防守。持盈守成保持已成的盛業。待兔守株比喻墨守成規不知變通或妄想不勞而獲,坐享其成。封己守殘固步自封,抱殘守缺。甘貧守分甘貧:甘願貧困。守分:保守本分,不思非分之想,不作非分之事。甘受貧困,遵守本分。黃人守日《太平御覽》卷八七二引《符瑞圖》:「日,二黃人守者,外國人方自來降也。」後遂以「黃人守日」比喻朝政清明,國力強盛。魂不守宅見「魂不守舍」。潔身自守保持住個人自身的純潔。斤斤自守斤斤:拘謹的樣子。謹小慎微,自求無過。墨守成法見「墨守成規」。神不守舍神魂離開了身體,比喻喪魂失魄,心神不安定。守道安貧堅守正道,安於貧窮。舊時用來頌揚貧困而有節操的士大夫。守分安常信守本分,安於故常。守節不移堅守節操,決不改變。亦作「守節不回」。守瓶緘口猶言守口如瓶。謂閉口不言。守闕抱殘見「守缺抱殘」。守缺抱殘亦作「守闕抱殘」。守住殘缺的東西不放。比喻泥古守舊,不思變革。
④ 關於令的成語大全
令人捧來腹、
不令而信、
奉令承教、
令人源咋舌、
明法審令、
令人起敬、
令不虛行、
令人發豎、
猜拳行令、
令名不終、
令人生畏、
挾天子以令天下、
威重令行、
目使頤令、
令人切齒、
令月吉日、
破家縣令、
令原之戚、
政令不一、
利令智昏、
令出如山、
令人齒冷、
諂詞令色、
慾令智昏、
挾主行令、
令人痛心、
巧言令色、
令人神往、
發號施令、
三令五申、
令人發指、
軍令如山、
令行禁止、
朝令夕改、
奉令唯謹、
更令明號、
及時應令、
急急如律令、
委國聽令、
利令志惛、
無令擅為、
一著權在手,看取令行時、
令聞嘉譽、
下逐客令、
令人吃驚、
令人莫測、
秋行夏令、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令聞令望、
令行如流、
令人噴飯、
從令如流、
挾天子以令諸侯、
一卒之令、
抱令守律、
令儀令色、
令人欽佩、
令驥捕鼠、
令人滿意、
令人作嘔、
法成令修、
循令從事
⑤ 法律相關的成語
法律相關的成語有:目無法紀、目無王法、逍遙法外、知法犯法、作姦犯科。
1、目無法紀
意思是不把國家法律放在眼裡。形容胡作非為,無法無天。
出自:清 李寶嘉 《官場現形記》第四十八回:此番蔣中丞因該匪等膽敢抗拒官軍,異常兇悍,實屬目無法紀,又加了一個札子給他三個,叫他們如遇土匪,迎頭痛剿。
示例:巴金《家》:「今天要檢查日貨,明天又捉商人遊街,簡直目無法紀。」
2、目無王法
王法∶古時指國家的法律、法令。不把國家的法律放在眼裡。指人不受約束地胡作非為。
出自: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他如何敢拿了去,要起贖身的價銀來,目無王法已極。」
示例:恐怕也只有仗著自己身份的朱游郜了,他目無王法的毆打日本人事件還沒有完,現在又弄出更大的事件,簡直是胡鬧到家了。
3、逍遙法外
逍遙法外,指犯罪的人沒有遭受法律應有的懲罰,仍舊自在無事。
出自:鄧小平 《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三:「任何犯了法的人都不能逍遙法外。」
示例:巴金《探索集·再說小騙子》:「那些造神召鬼、製造冤案、虛報產量、逼死人命等等、等等的大騙子是不會長期逍遙法外的。」
4、知法犯法
知道法律,又違反法律。指明知故犯。
出自: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好僧官老爺!知法犯法!」
示例:我今年八十三歲,他們這樣欺侮老人,是知法犯法!
5、作姦犯科
為非作歹,觸犯法令;指干違法亂紀的事。
出自: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八:今兒子既在你處,必然是你作姦犯科,誘藏了我娘子,有甚麼得解說?
示例:此外,在絡繹不絕的自流人群之中,難免泥沙俱下、清濁雜陳,有各種各樣的渣滓混跡其中,各種不法之徒在移入地為非做歹,作姦犯科,這在中外人口遷移史上都是屢見不鮮的。
⑥ 法律的成語大全
【罷馬不畏鞭箠】:罷:同「疲」;箠:鞭子,這里指鞭打。非常疲乏的馬,就是用鞭子抽打也不會走動。比喻極端窮困的人並不害怕嚴厲的法律和刑罰。
【不法之徒】:對抗或違反法律的人,歹徒或逃犯,流竄或犯有暴力行為罪行的亡命之徒。
【不公不法】:不公平待人,不遵守法律。形容為非作歹,仗勢欺人的行為。
【大綱小紀】:指大大小小的法律條文。
【法不阿貴】:法:法律;阿:偏袒。法律即使是對高貴的人,有權勢的人也不徇情。形容執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不容情】:在法律面前不能容許人情寬容。
【法不徇情】:法:法律;徇:偏私;情:人情,私情。法律不徇私情。指執法公正,不講私人感情。
【法不責眾】:責:責罰;眾:多數人。指某種行為即使應受到法律的懲罰,但很多人都那樣干,也就不好懲罰了。
【法成令修】:指有法律為依據,行政命令也恰當。
【法出一門】:指法律統一,前後一致,不能隨意變通。
【法貴必行】:法律貴在切實執行。
【法外施恩】:施:施行,給予。超越法律而給予恩惠。指寬大處理,免施刑罰。
【法無二門】:指法律統一,前後一致,不能隨意變通。同「法出一門」。
【法無可貸】:指按法律不可寬恕。
【非刑逼拷】:非刑:法律外的殘酷肉刑。指使用殘酷的肉刑進行審訊逼供。
【非刑弔拷】:非刑:法律外的殘酷肉刑。指使用殘酷的肉刑進行審訊逼供。
【非刑拷打】:非刑:法律外的殘酷肉刑。指使用殘酷的肉刑進行審訊逼供。
【廢教棄制】:教:指政教;制:法律制度。廢掉政教和法律制度。
【護法善神】:宋呂惠卿的別號。指法律的維護者。
【化外之民】:化:開化;民:民眾。文明地區以外的民眾,即沒有開化的民眾。舊時統治階級的偏見,指中國教化達不到、法律管不著的少數民族。
【急急如律令】:本是漢代公文用語,後來道士或巫師亦用於符咒的末尾。如同法律命令,必須立即遵照執行。
【結繩而治】:原指上古沒有文字,用結繩記事的方法治理天下。後也指社會清平,不用法律治國的空想。
【禁網疏闊】:指法律過於寬容。
【居官守法】:舊指做官要遵守法律法規。
【口含天憲】:天憲:指朝廷法令。比喻說話就是法律,可以決定人的生死。
【口銜天憲】:比喻說話就是法律,可以決定人的生死。同「口含天憲」。
【例直禁簡】:法律或禁令簡單明了,人民就容易理解和遵守。
【賣法市恩】:市:買。指玩忽法律而隨意寬恕罪犯以求得好處。
【明正典刑】: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法律。依照法律處以極刑。舊時多用於處決犯人的公文或布告中。
【目無法紀】:不把國家法律放在眼裡。形容胡作非為,無法無天。
【目無三尺】:不把法制放在眼裡。形容違法亂紀,胡作非為。三尺,指法律。古代把法律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故稱。古代把法律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故稱。
【目無王法】:不把國家的法律放在眼裡。指人不受約束地胡作非為。
【弄法舞文】:弄、舞:耍弄,玩弄;法:法律;文:法令條文。指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條文,以達到徇私舞弊的目的。
【欺公罔法】:欺騙公眾,無視法律。
【奇請比它】:比喻在法律正文以外,另引條文進行判案。
【竊鉤竊國】:偷鉤的要處死,篡奪政權的人反倒成為諸侯。舊時用以諷刺法律的虛偽和不合理。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偷鉤的要處死,篡奪政權的人反倒成為諸侯。舊時用以諷刺法律的虛偽和不合理。
【人心似鐵,官法如爐】:即使人心像鐵一樣堅硬,也抗不過像熔爐一樣的法律。
【深文附會】:牽強而苛細地援引法律條文陷人以罪。同「深文傅會」。
【深文傅會】:牽強而苛細地援引法律條文陷人以罪。
【深文羅織】:深文:制定或援用法律條文苛細嚴峻;羅織:虛構種種罪名,對無辜者加以誣陷。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條文,把無罪的人定成有罪。
【深文曲折】:歪曲地援引法律條文,不露痕跡地陷人於罪。
【深文周納】:周納:羅織罪名。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條文,把無罪的人定成有罪。也指不根據事實,牽強附會地給人硬加罪名。
【深文周內】:歪曲或苛刻地援引法律條文,陷人以罪。
【繩之以法】:根據法律制裁。
【十法九例】:十種法律倒有九種是民間的成例。
【王法無情】:王法:封建時代稱國家法律。國家的法律是不講情面的。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王子:借指有權勢的人;庶民:平民百姓。有權勢的人犯法,和老百姓一樣處以罪刑。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網漏吞舟】:網:漁網,比喻法網;吞舟:吞舟的大魚,比喻大奸。網里漏掉吞舟大魚。比喻法律太寬,使重大的罪犯也能漏網。
【網漏吞舟之魚】:網:漁網,比喻法網;吞舟:吞舟的大魚,比喻大奸。網里漏掉吞舟大魚。比喻法律太寬,使重大的罪犯也能漏網。
【枉法取私】:枉:歪曲,違反;法:法律;取:謀取;私:私利。曲解、破壞法律以謀取私利。指官吏違法亂紀,包庇壞人壞事。
【枉法營私】:枉:歪曲,違反。指曲解破壞法律以謀私利。
【枉用三尺】:枉:歪曲;用:使用;三尺:古代用三尺長的的竹簡記載法律。指為了達到個人不正當的目的而曲解使用法律。
【違條犯法】:違犯法律條文。
【違條舞法】:違犯法律條文。同「違條犯法」。
【舞文弄法】:舞、弄:耍弄,玩弄;文:法令條文;法:法律。歪曲法律條文,舞弊徇私。
【舞文玩法】:歪曲法律條文,舞弊徇私。同「舞文弄法」。
【析律二端】:割裂曲解法律條文,隨意加重或減輕罪名。指官吏徇私枉法。
【析律貳端】:指曲解法律條文,妄生不實端緒,以加重人罪。
【析律舞文】:指故意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條文。
【逍遙法外】:逍遙:優游自得的樣子。指犯法的人沒有受到法律制裁,仍然自由自在。
【逍遙事外】:①指犯法者沒有受到法律制裁。亦泛指做壞事或與壞事有牽連的人不受追查。②指置身事外,毫不關心。
【刑期無刑】:刑罰在於教育人恪守法律,從而達到不用開的目的。
【徇情枉法】:徇:曲從;枉:使歪曲。曲從私情,歪曲和破壞法律,胡亂斷案。
【言出法隨】:言:這里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話一說出口,法律就跟在後面。指法令一經公布就嚴格執行,如有違犯就依法處理。
【言文刻深】:法律條文嚴峻刻薄。
【以法為教】:以:用;教:教育。引用法律條文充當教育的內容。
【以殺去殺】:用嚴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
【以殺止殺】:用嚴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
【以身試法】:身:親身,親自;試:嘗試。試著親身去做觸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
【以身試禍】:身:親身,親自;試:嘗試。試著親身去做觸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
【以身試險】:身:親身,親自;試:嘗試。試著親身去做觸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
【以戰去戰,以殺去殺】:去:消除。用戰爭去消滅戰爭,用嚴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
【意指為獄】:意指:意之所在;獄:監獄。不依據法律,只以上司的意圖量刑判罪。
【因私枉法】:因:因為;枉:歪曲,破壞。因為私人感情而破壞法律。指因私不能秉公辦事。
【引律比附】:古代法律用語。援引律令,類比定罪。
【玉律金科】:律:規章,法則;科:舊指法律條文。原形容法令條文的盡善盡美。現比喻必須遵守、不能變更的信條。
【正法直度】:度:標准。嚴正法律,統一標准。
【知法犯法】:知道法律,又違反法律。指明知故犯。
【執法不阿】:阿:迎合。執行法律公正無私,不屈從權勢。
【執法不公】:拒絕公正,在實施法律中的不公正。
【執法犯法】:指執行法律的人違背法律。
【執法如山】:執行法律象山一樣不可動搖。
⑦ 關於法律的。成語
金科玉律 科、律:法律條文。形容法令條文的盡善盡美。現比喻不能變更的信條
目無法紀 不把法律放在眼裡。形容胡作非為,無法無天
目無王法 不把國家法律放在眼裡。形容胡作非為,無法無天
法不阿貴 法:法律;阿:偏袒。法律即使是對高貴的人,有權勢的人也不徇情。形容執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不徇情 法:法律;徇:偏私;情:人情,私情。法律不徇私情。指執法公正,不講私人感情。
化外之民 化:開化;民:民眾。文明地區以外的民眾,即沒有開化的民眾。舊時統治階級的偏見,指中國教化達不到、法律管不著的少數民族。
結繩而治 原指上古沒有文字,用結繩記事的方法治理天下。後也指社會清平,不用法律治國的空想。
金科玉條 科、條:法律條文。原指完美的法律條文。後指不能更改、必須遵守的信條。
居官守法 舊指做官要遵守法律法規。
口含天憲 天憲:指朝廷法令。比喻說話就是法律,可以決定人的生死。
明正典刑 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法律。依照法律處以極刑。舊時多用於處決犯人的公文或布告中。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偷鉤的要處死,篡奪政權的人反倒成為諸侯。舊時用以諷刺法律的虛偽和不合理。
竊鉤竊國 偷鉤的要處死,篡奪政權的人反倒成為諸侯。舊時用以諷刺法律的虛偽和不合理。
欺公罔法 欺騙公眾,無視法律。
深文周納 周納:羅織罪名。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條文,把無罪的人定成有罪。也指不根據事實,牽強附會地給人硬加罪名。
繩之以法 根據法律制裁。
舞文弄法 舞、弄:耍弄,玩弄;文:法令條文;法:法律。歪曲法律條文,舞弊徇私。
網漏吞舟 網:漁網,比喻法網;吞舟:吞舟的大魚,比喻大奸。網里漏掉吞舟大魚。比喻法律太寬,使重大的罪犯也能漏網。
舞文弄墨 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筆。故意玩弄文筆。原指曲引法律條文作弊。後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逍遙法外 逍遙:優游自得的樣子。指犯法的人沒有受到法律制裁,仍然自由自在。
言出法隨 言:這里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話一說出口,法律就跟在後面。指法令一經公布就嚴格執行,如有違犯就依法處理。
以身試法 身:親身,親自;試:嘗試。試著親身去做觸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
以殺去殺 用嚴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
約法三章 原指訂立法律與人民相約遵守。後泛指訂立簡單的條款。
執法如山 執行法律象山一樣不可動搖。
知法犯法 知道法律,又違反法律。指明知故犯。
徇情枉法 徇:曲從;枉:使歪曲。曲從私情,歪曲和破壞法律,胡亂斷案。
作姦犯科 奸:壞事;科:法律條文。為非作歹,觸犯法令。
例直禁簡 〖解釋〗法律或禁令簡單明了,人民就容易理解和遵守。
法出一門 謂法律統一,前後一致,不能隨意變通。
法無可貸 謂按法律不可寬恕。
急急如律令 本是漢代公文用語,後來道士或巫師亦用於符咒的末尾。如同法律命令,
禁網疏闊 指法律過於寬容。
目無三尺 不把法制放在眼裡。形容違法亂紀,胡作非為。三尺,指法律。古代把法律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故稱。古代把法律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故稱。
弄法舞文 弄、舞:耍弄,玩弄;法:法律;文:法令條文。指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條文,以達到徇私舞弊的目的。
深文傅會 牽強而苛細地援引法律條文陷人以罪。
深文曲折 歪曲地援引法律條文,不露痕跡地陷人於罪。
深文周內 歪曲或苛刻地援引法律條文,陷人以罪。
違條犯法 違犯法律條文。
舞弄文墨 亦作「舞文弄墨」。①玩弄法律條文,曲解其意。②玩弄文辭;耍筆桿子。
析律貳端 指曲解法律條文,妄生不實端緒,以加重人罪。
析律舞文 指故意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條文。
逍遙事外 ①謂犯法者沒有受到法律制裁。亦泛指做壞事或與壞事有牽連的人不受追查。②謂置身事外,毫不關心。
刑期無刑 刑罰在於教育人恪守法律,從而達到不用開的目的。
引律比附 古代法律用語。援引律令,類比定罪。
⑧ 關於守紀律的成語
安常守分 分:本分,自己分內的。習慣於平穩的生活,安守本分。
安常守故 習慣於日常的平穩生活,保守舊的一套。指守舊不知變革。
安分守己 分:本分。規矩老實,守本分,不做違法的事。
熬更守夜 指熬夜。
熬清守淡 忍受清苦乏味的生活。
抱殘守缺 抱著殘缺陳舊的東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進。
抱誠守真 抱:存在心裡。志在真誠,恪守不違。
抱令守律 死守著律令,不知變通。
待時守分 待:等待;時:時機;分:本分。為了等待好的時機而暫時安分守己。
奉公守法 奉:奉行;公:公務。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辦事守規矩。
恭默守靜 默:沉默;守:遵守,保持。恭恭敬敬地沉默,不講話,保持肅靜。
歸正守丘 傳說狐狸將死時,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鄉。
魂不守舍 舍:住宅,比喻人的軀殼。靈魂離開了軀殼。指人之將死。也形容精神恍惚。
居官守法 舊指做官要遵守法律法規。
因陋守舊 陋:不合理;守舊:保持舊的。指因襲不合理的老一套而不加改進。
因循守舊 因循:沿襲;守舊:死守老的一套。死守老一套,缺乏創新的精神。
知白守黑 意思是對是非黑白,雖然明白,還當保持暗昧,如無所見。這是道家的消極處世態度。
知榮守辱 守:安於。雖然知道怎樣可得到榮譽,卻安於受屈辱的地位。
知雄守雌 雄:雄強;雌:雌伏,不倔強。棄剛守柔。比喻與人無爭。
安分守已 規矩老實,守本分,不做違法的事。
⑨ 帶律令的成語有哪些
律令, lǜ lìng 律度法令;法規
律令格式, 基本解釋
⑩ 法律相關的成語有哪些
關於法律的成語:
【罷馬不畏鞭箠】:罷:同「疲」;箠:鞭子,這里指鞭打。非常疲乏的馬,就是用鞭子抽打也不會走動。比喻極端窮困的人並不害怕嚴厲的法律和刑罰。
【不法之徒】:對抗或違反法律的人,歹徒或逃犯,流竄或犯有暴力行為罪行的亡命之徒。
【不公不法】:不公平待人,不遵守法律。形容為非作歹,仗勢欺人的行為。
【大綱小紀】:指大大小小的法律條文。
【法不阿貴】:法:法律;阿:偏袒。法律即使是對高貴的人,有權勢的人也不徇情。形容執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不容情】:在法律面前不能容許人情寬容。
【法不徇情】:法:法律;徇:偏私;情:人情,私情。法律不徇私情。指執法公正,不講私人感情。
【法不責眾】:責:責罰;眾:多數人。指某種行為即使應受到法律的懲罰,但很多人都那樣干,也就不好懲罰了。
【法成令修】:指有法律為依據,行政命令也恰當。
【法出一門】:指法律統一,前後一致,不能隨意變通。
【法貴必行】:法律貴在切實執行。
【法外施恩】:施:施行,給予。超越法律而給予恩惠。指寬大處理,免施刑罰。
【法無二門】:指法律統一,前後一致,不能隨意變通。同「法出一門」。
【法無可貸】:指按法律不可寬恕。
【非刑逼拷】:非刑:法律外的殘酷肉刑。指使用殘酷的肉刑進行審訊逼供。
【非刑弔拷】:非刑:法律外的殘酷肉刑。指使用殘酷的肉刑進行審訊逼供。
【非刑拷打】:非刑:法律外的殘酷肉刑。指使用殘酷的肉刑進行審訊逼供。
【廢教棄制】:教:指政教;制:法律制度。廢掉政教和法律制度。
【護法善神】:宋呂惠卿的別號。指法律的維護者。
【化外之民】:化:開化;民:民眾。文明地區以外的民眾,即沒有開化的民眾。舊時統治階級的偏見,指中國教化達不到、法律管不著的少數民族。
【急急如律令】:本是漢代公文用語,後來道士或巫師亦用於符咒的末尾。如同法律命令,必須立即遵照執行。
【結繩而治】:原指上古沒有文字,用結繩記事的方法治理天下。後也指社會清平,不用法律治國的空想。
【禁網疏闊】:指法律過於寬容。
【居官守法】:舊指做官要遵守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