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斧相關的成語
Ⅰ 常見成語和相關主人公
1,抱薪救火(謀士蘇代) 2,勢如破竹(杜預) 3,高山流水(俞伯牙) 4,望洋興嘆(河伯) 5,負荊請罪(藺相如) 6,投筆從戎(班超)
7,江郎才盡(江淹) 8,對牛談琴(公明儀) 9,圖窮匕見(荊軻)
10,破釜沉舟(項羽) 11,指鹿為馬(趙高) 12,紙上談兵(趙括)
13,濫竽充數(南郭先生) 14,葉公好龍(葉子高) 15,退避三舍(重耳)
16,洛陽紙貴(左思) 17,草木皆兵(秦王苻堅) 18,按圖索驥(孫陽)
19,後來居上(西漢汲黯) 20,邯鄲學步(壽陵少年) 21,如火如荼(夫差)
22,望梅止渴(曹操) 23,請君入瓮(周興) 24,胸有成竹(文同)
25,唇亡齒寒(晉獻公) 26,雞鳴狗盜(孟嘗君) 27,枕戈待旦(祖逖)
28,精衛填海(精衛) 29,不學無術(霍光) 30,不寒而慄(義縱)
戰國:
1.完璧歸趙(藺相如) 2.圍魏救趙(孫臏) 3.退避三舍(重耳)
4.毛遂自薦(毛遂) 5.負荊請罪(廉頗) 6.紙上談兵(趙括)
7.一鼓作氣(曹劌) 8.千金買骨(郭隗) 9.諱疾忌醫(蔡桓公)
10.卧薪嘗膽(勾踐) 11.殺妻求將(吳起) 12.驚弓之鳥(更羸)
13.高山流水(俞伯牙)
秦 :
1.一字千金(呂不韋) 2.指鹿為馬(趙高) 3.焚書坑儒(秦始皇)
4.窮圖匕見(荊軻) 5.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漢 :
1.一飯千金(韓信) 2.四面楚歌(項羽) 3.約法三章(劉邦) 4.孺子可教(張良) 5.背水一戰(韓信) 6.破釜沉舟(項羽) 7.手不釋卷(呂蒙) 8.金屋藏嬌(劉徹) 9.暗渡陳倉(韓信) 10.十面埋伏(項羽) 11.投筆從戎(班超) 12.馬革裹屍(馬援)
13.多多益善(韓信) 14.老當益壯(馬援) 15.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16.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三國:
1.鞠躬盡瘁(諸葛亮) 2.三顧茅廬(劉備) 3.煮豆燃萁(曹植) 4.刮目相看(呂蒙) 5.初出茅廬(諸葛亮) 6.樂不思蜀(劉禪) 7.七步成詩(曹植) 8.言過其實(馬謖) 9.七擒七縱(諸葛亮) 10.寶刀不老(黃忠) 11.才高八斗(曹植) 12.一身是膽(趙雲)
13.封金掛印(關羽) 14.單刀赴會(關羽) 15.望梅止渴(曹操)
17.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晉:
1.木三分(王羲之) 2.聞雞起舞(祖逖) 3.東山再起(謝安) 4.洛陽紙貴(左思)
5.草木皆兵(苻堅) 6.鑿壁偷光(匡衡) 7.狗尾續貂(司馬倫)
南北朝:
1.畫龍點睛(張僧繇) 2.江郎才盡(江淹)
宋:
1.精忠報國(岳飛) 2.東窗事發(秦qín檜guì) 3.胸有成竹(文與可)
成語與人物
(1)四面楚歌:項羽 (2)破釜沉舟:項羽 (3)約法三章:劉邦
(4)項庄舞劍:劉邦 (5)一飯千金:韓信 (6)胯下之辱:韓信
(7)運籌帷幄:張良 (8)借箸代壽:張良 (9)才高八斗:曹植
(10)煮豆燃萁:曹植 (11)洛陽紙貴:左思 (12)斷虀畫粥:范仲淹
(13)韋編三絕:孔子 (14)一字千金:呂不韋 (15)東床坦腹:王羲之
(16)學富五車:惠施 (17)一毛不拔:楊朱 (18)一箭雙雕:長孫晟
(19)小時了了:孔融 (20)不求甚解:陶潛 (21)如魚得水:諸葛亮
(22)江郎才盡:江淹 (23)投筆從戎:班超 (24)刮目相看:呂蒙
(25)卧薪嘗膽:勾踐 (26)家徒壁立:司馬相如 (27)殺彘教子:曾參
(28)割席絕交:管寧 (29)圖窮匕見:荊軻 (30)嘔心瀝血:李賀
(31)撲朔迷離:花木蘭 (32)舉案齊眉:梁鴻 (33)詠絮之才:謝道韞
(34)引錐刺股:蘇秦 (35)鑿壁借光:匡衡 (36)目不窺園:董仲舒
一些成語和相關主人公
漢語中的不少成語和歷史人物有關,「舌粲蓮花」便是說的詩人李白。李白有:「天才俊逸之譽,每與人談論,皆成句讀,如春葩麗藻,粲於齒牙之下。時人號曰李白粲花之論。」
1、四面楚歌(項羽) 2、初出茅廬(諸葛亮) 3、望梅止渴(曹操)
4、投筆從戎(班超) 5、畫龍點睛(張僧繇) 6、完璧歸趙(藺相如)
7、卧薪嘗膽(勾踐) 8、三顧茅廬(劉備) 9、程門立雪(楊時)
10、墨守成規(墨翟) 11、一字千金(呂不韋) 12、蕭歸曹隨(蕭何、曹參)
13、口蜜腹劍(李林甫) 14、雙管齊下(張燥) 15、指鹿為馬(趙高)
16、入木三分(王羲之) 17、負荊請罪(廉頗) 18、前度劉郎(劉禹錫)
19、目不窺園(董孝景) 20、鐵杵成針(李白) 21、紙上談兵(趙括)
22、聞雞起舞(祖逖) 23、圖窮匕見(荊軻) 24、背水一戰(韓信)
25、痛飲黃龍(岳飛) 26、雞鳴狗盜(孟嘗君) 27、廣陵絕響(蔡邕)
28、投鞭斷流(符堅) 29、馬革裹屍(馬援) 30、舉案齊眉(孟光)
31、煮豆燃箕(曹植) 32、圍魏救趙(孫臏) 33、高山流水(俞伯牙)
34、一諾千金(季布) 35、覆水難收(姜子牙) 36、坦腹東床(王羲之)
37、衣錦夜行(項羽) 38、江郎才盡(江淹) 39、暗渡陳倉(劉邦)
40、洛陽紙貴(左思)
Ⅱ 紙醉金迷成語的故事跟意思
據《清異錄·金迷紙醉》中記載,唐昭宗時,有個醫生叫孟斧,經常出專入皇宮給皇帝治病,對宮屬中的情況很熟悉。唐朝末年,流落到四川,但他仍然十分羨慕帝王的奢侈生活和宮廷的豪華,生活起居都極力模仿宮廷生活的樣式,就連住所也仿效著宮廷的裝飾。他的住宅里有一個小房間,窗明幾凈,所有的傢具都包上一層金紙,滿屋金光閃閃,光彩奪目。他的一個要好的朋友見了,回去就對人說:「只要在那個房間里稍坐一會,就能令人陶醉沉迷。」
「紙醉金迷」(或「金迷紙醉」)比喻追求驕奢淫逸、腐朽糜爛的生活方式。
Ⅲ 成語紙醉金迷的主人公是誰
唐朝時有一個高明的醫生叫孟斧。當時他住在國都長安,經常被請到宮中幫皇帝和內妃子們治病。因為經常出容入皇宮,所以他對皇宮的一切很熟悉,尤其孟斧看到皇宮里的人們總是過著荒淫奢侈的華麗生活,更是印象深刻。後來黃巢領導的起義軍叛變攻打長安,他嚇得急忙逃出長安,躲到四川。
在四川,孟斧因為想念皇宮中的生活,就根據記憶,模仿皇宮的裝飾布置自己的家。他把家中布置的跟皇宮一樣華麗,其中有一間光線很好的房間,孟斧把房間里所有東西的表面,全部都糊上一層黃金作成的薄紙。在陽光的照射下,滿屋子金光閃閃,讓人覺得像是住在金子做成的屋子裡。所有到過這屋子的人都說:「在這個屋子裡休息一會兒,就會沉迷陶醉在滿屋的金紙里。」
Ⅳ 打一成語(和賭有關)!
題主的「打一成語」就是謎面?如果是的話,猜測就是「孤注一擲」這個成語哦,因為孤注一擲就是憑運氣最後一搏,這種心理活動與「賭博」一致,所以是與「賭」有關才成語哦!
Ⅳ 歷史成語有哪些
歷史成語及其相關的歷史人物
煮豆燃萁(曹植) 破釜沉舟(項羽) 紙上談兵(趙括) 背水一戰(韓信)
指鹿為馬(趙高) 圍魏救趙(孫臏) 卧薪嘗膽(勾踐) 負荊請罪(廉頗)
聞雞起舞(祖逖) 三顧茅廬(劉備) 望梅止渴(曹操) 完璧歸趙(藺相如)
驚弓之鳥(更贏) 程門立雪(楊時) 毛遂自薦(毛遂) 胸有成竹(文與可)
草船借箭(諸葛亮) 鐵杵成針(李白) 精兵簡政(毛澤東) 四面楚歌(項羽)
草木皆兵(符堅) 赤壁之戰(周瑜) 約法三章(劉邦) 老馬識途(管仲)
濫竽充數(南郭) 老驥伏櫪(曹操) 逼上樑山(林沖) 草船借箭(諸葛亮)
明鏡高懸(秦始皇) 開門見山(寓公) 名落孫山(孫山) 懸梁刺股(蘇秦)
班門弄斧(梅之濱) 紙醉金迷(孟斧) 按圖索驥(伯樂) 暗箭傷人(公孫子都)
百步穿楊(養由基) 杯弓蛇影(杜宣) 鞭長莫及(伯仲) 病入膏肓(緩)
不寒而慄(火縱) 車水馬龍(馬皇後) 出爾反爾(孟子) 出人頭地(歐陽修)
唇亡齒寒(宮之奇) 打草驚蛇(王魯) 大義滅親(石 鵲 ) 東窗是發
東山再起(謝安) 分道揚鑣(元志) 風聲鶴唳(符堅) 汗流浹背(曹操)
鶴立雞群 雞鳴狗盜(孟嘗君) 驕奢淫逸(州吁) 口蜜腹劍(李林甫)
口若懸河(郭象) 鹿死誰手(石勒) 洛陽紙貴(左思) 門庭若市(鄒忌)
南轅北轍(季梁) 怒發沖冠(藺相如) 破鏡重圓(徐德言) 騎虎難下(楊堅)
巧取豪奪(米芾) 日暮途遠(伍子胥) 如火如荼(夫差) 投筆從戎(班固)
兔死狗烹(范蠡) 退避三舍(垂耳) 望洋興嘆(河伯) 嫣然一笑(宋玉)
偃旗息鼓(趙雲) 陽春白雪(宋己) 葉公好龍(葉公) 夜郎自大(夜郎)
一敗塗地(劉邦) 一籌莫展(蔡幼學) 一鼓作氣(曹 ) 一箭雙雕
一目十行(蕭綱) 一竅不通(紂王) 一丘之貉(楊惲) 一日千里(周穆王)
以德報怨(孔子) 以身試法(王尊) 越俎代庖(許由) 亦步亦趨(顏回)
易如反掌(褚遂良) 朝三暮四(狙公) 中流砥柱(大禹) 趾高氣揚(屈瑕)
眾叛親離(鄒吁) 自慚形穢(王濟) 捉襟見肘(曾參) 鞠躬盡瘁(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 精忠報國(岳飛) 江郎才盡(江郎) 鑿壁偷光(匡衡)
樂不思蜀(劉禪)
Ⅵ 關於奢華的成語
乘輕驅肥 乘好車,驅良馬。形容生活奢華。
出處:《晉書·傅咸傳》:「古者大夫乃不徒行,今之賤隸乘輕驅肥。」
黜奢崇儉 革除奢華,崇尚儉仆。
出處: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七:「嘉慶某年,御制《觀龍舟詩》。命詞臣賡和。眾皆窘於水嬉嬉字韻,獨錢唐陳太史嵩慶句雲:『萬國魚龍呈曼衍,九重珠玉戒荒嬉。』蓋上方以『黜奢崇儉論』示廷臣也。」
膏梁錦綉 膏、梁:肥肉和細糧。泛指美味的食物;錦綉:精緻華麗的絲織品。形容富貴人家衣食精美的奢華生活。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回:「所以這李紈雖青春喪偶,且居於膏梁錦綉之中,意如『槁木死灰』一般。」
膏粱錦綉 膏粱:肥肉和細糧,指美味佳餚;錦綉:精緻華麗的絲織品。形容富貴人家的奢華生活。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回:「所以這李紈雖青春喪偶,且居於膏粱錦綉之中,意如槁木死灰一般。」
膏粱文綉 指富貴人家的奢華生活。亦泛指精細貴重的東西。
出處:語本《孟子 ·告子上》:「《詩》雲:『既醉以酒,既飽以德。』言飽乎仁義也,所以不原人之膏粱之味也;令聞廣譽施於身,所以不原人之文綉也。」岐註:「膏粱,細粱如膏者也;文綉,綉衣服也。
擊鍾鼎食 打鍾列鼎而食。形容貴族或富人生活奢華。
出處:漢·張衡《西京賦》:「擊鍾鼎食,連騎相過。」三國·魏·嵇康《卜疑》:「寧聚貨千億,擊鍾鼎食;枕藉芬芳,婉臠美色乎?」
誇多斗靡 誇:誇耀;斗:競爭;靡:奢華。原指寫文章以篇幅多、辭藻華麗誇耀爭勝,後也指比賽生動豪華奢侈。
出處:唐·韓愈《送陳秀才彤序》:「讀書以為學,纘言以為文,非以誇多而斗靡也。」
饌玉炊珠 食品貴如玉,燃料貴似金。原形容物價昂貴,生活艱難;後形容生活奢華。
出處:語出《戰國策·楚策三》:「楚國之食貴於玉,薪貴於桂。」
Ⅶ 與錢有關的成語
油錢香分、一字千金、錢過北斗、一食萬錢、見錢眼開
一、油錢香分
白話釋義:舊指布施版給廟宇道觀的權香火錢。
朝代:清
作者:曹雪芹
出處:《紅樓夢》第八一回:「得人家油錢香分也不計其數。」
二、一字千金
白話釋義:一字千金」稱贊詩文精妙,價值極高。
朝代:西漢
作者:司馬遷
出處:《史記·呂不韋列傳》:「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翻譯:秦相呂不韋叫門客著《呂氏春秋》,書寫成後出布告,稱有能增減一字的,就賞給千金
三、錢過北斗
白話釋義:北斗;北斗星。形容錢財很多。
朝代:清
作者:吳敬梓
出處:《儒林外史》:「趙氏在家掌管家務,真個是錢過北斗
四、一食萬錢
白話釋義:一頓飯要花掉很多錢。
朝代:晉
作者:唐房玄齡
出處:《晉書》卷三十三〈何曾列傳〉
五、見錢眼開
白話釋義:見到錢財,眼睛就睜得大大的。形容人非常貪財。
朝代:清
作者:李寶嘉
出處:《官場現形記》第十九回:「現在這位中丞;面子上雖然清廉;骨底子也是個見錢眼開的人。」
Ⅷ 關於含有一個故事的成語10個
1、紙醉金迷(唐朝)
解釋:原意是讓閃光的金紙把人弄迷糊了。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華環境。
成語故事:唐朝時有一個高明的醫生叫孟斧。當時他住在國都長安,經常被請到宮中幫皇帝和妃子們治病。因為經常出入皇宮,所以他對皇宮的一切很熟悉,尤其孟斧看到皇宮里的人們總是過著荒淫奢侈的華麗生活,更是印象深刻。
後來黃巢領導的起義軍叛變攻打長安,他嚇得急忙逃出長安,躲到四川。在四川,孟斧因為想念皇宮中的生活,就根據記憶,模仿皇宮的裝飾布置自己的家。
他把家中布置的跟皇宮一樣華麗,其中有一間光線很好的房間,孟斧把房間里所有東西的表面,全部都糊上一層黃金作成的薄紙。在陽光的照射下,滿屋子金光閃閃,讓人覺得像是住在金子做成的屋子裡。所有到過這屋子的人都說:在這個屋子裡休息一會兒,就會沉迷陶醉在滿屋的金紙里。
2、糟糠之妻(東漢)
解釋:糟糠:窮人用來充飢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借指共過患難的妻子。
成語故事:東漢時,有一個叫宋弘的人。他學識淵博,為人正直,很得漢光武帝劉秀的賞識,被封為太中大夫。
劉秀的姐姐湖陽公主死了丈夫。劉秀和她談論了滿朝的大臣,想看看她愛慕哪一位,以便給她改嫁。湖陽公主說:「滿朝大臣,只有宋弘才貌雙全。」為此,劉秀召見了宋弘,對他說:「俗話說,一個人地位高了,就要改交一批富朋友;發了財就要停妻另娶,這可是人之常情啊!」
宋弘回答說:「我聽說,一個人在貧賤時交的朋友是不能忘記的;和自己共患難的結發之妻是不能拋棄的。」劉秀見此情形,對湖陽公主說:「看來沒有什麼希望使宋弘停妻另娶了。」
3、一箭雙雕(南北朝)
解釋:原指射箭技術高超,一箭射中兩只雕。後比喻做一件事達到兩個目的。
成語故事:南北朝時,北周有個叫長孫晟的武將,善於射箭,又智謀超人。他曾被派遣護送公主到西北突厥族去成婚。突厥族國王攝圖很器重他,把他留了下來,常讓他隨自己一起去打獵。
一次,攝圖看見兩只大雕在空中爭奪一塊肉,便交給長孫晟兩支箭,請他將雕射下來。長孫晟跨馬前奔,拉開弓,只聽嗖的一聲,一箭竟穿過兩只大雕的胸脯。雕頓時雙雙落下。這個成語原指射箭技術高超。現指一舉兩得。
4、以卵擊石(春秋戰國)
解釋:拿蛋去碰石頭。比喻不估計自己的力量,自取滅亡。
成語故事:有一年,墨子前往北方的齊國。途中遇見一個叫「曰」的人,對墨子說:「您不能往北走啊,今天天帝在北邊殺黑龍,你的皮肢很黑,去北方是不吉利的呀!」
墨子說:「我不相信你的話!」說完,他繼續朝北走去。但不久,他又回來了,因為北邊的淄水泛濫,無法渡過河去;名叫「曰」的那人得意地對墨子說:「怎麼樣?我說你不能往北走嘛!遇到麻煩了吧?」
墨子微微一笑,說:「淄水泛濫,南北兩方的行人全都受阻隔。行人中有皮膚黑的,也有皮膚白的,怎麼都過不去呀?」「曰」聽後支吾著說不出話來。
墨子又說:「假如天帝在東方殺了青龍,在南方殺了赤龍,在西方殺了白龍,再在中央殺了黃龍,豈不是讓天下的人都動彈不得了嗎?所以,你的謊言是抵擋不過我的道理的,就像拿雞蛋去碰石頭,把普天下的雞蛋全碰光了,石頭還是毀壞不了。」
「曰」聽了羞傀地走了。
5、憂心如焚(西周)
解釋:如焚:象火燒一樣。心裡愁得象火燒一樣。形容非常憂慮焦急。
成語故事:西周從周厲王起一撅不振,政權越來越不穩定。到公元前781年周幽王當政時,情況更是糟糕。他統治期間,對百姓加重剝削:再加上地震與旱災,人民流離失所,痛苦不堪。
幽王又驕奢淫逸,根本不把人民生活放在心上。他重用太師尹氏,讓他掌管朝廷大權,致使政治日趨混亂,國勢日趨衰敗,人心離散。
當時,有個名叫家父的大臣對這種狀況非常憂慮,希望周幽王能看到政治上的危機,保持周王朝的天下。於是他寫了一首詩,一方面揭露大師尹氏的罪惡,一方面表達老百姓的憂憤。
這首詩共十節,第一節寫道:「巍峨的終南山啊,層巒迭嶂岩石壘壘。太師尹氏威名顯赫,人民的眼睛都盯著你看。心裡憂愁得像火在煎熬,但也不敢將你笑談。
眼看王業已衰國運將斷,為何你卻看不見!」周幽王不聽家父等人的勸諫,後來申侯聯合大戎等攻周,他終於被殺死在騙山腳下,西周也因此而滅亡。
6、卧薪嘗膽(春秋)
解釋: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憑著自己國力強大,領兵攻打越國。結果越國戰敗,越王勾踐於是被抓到吳國。吳王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與喂馬這些奴僕才做的工作。
越王心裡雖然很不服氣,但仍然極力裝出忠心順從的樣子。吳王出門時,他走在前面牽著馬;吳王生病時,他在床前盡力照顧,吳王看他這樣盡心伺候自己,覺得他對自己非常忠心,最後就允許他返回越國。
越王回國後,決心洗刷自己在吳國當囚徒的恥辱。為了告誡自己不要忘記復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堅硬的木柴上,還在門上吊一顆苦膽,吃飯和睡覺前都要品嘗一下,為的就是要讓自己記住教訓。除此之外,他還經常到民間視察民情,替百姓解決問題,讓人民安居樂業,同時加強軍隊的訓練。
經過十年的艱苦奮斗,越國變得國富兵強,於是越王親自率領軍隊進攻吳國,也成功取得勝利,吳王夫差羞愧得在戰敗後自殺。後來,越國又趁勝進軍中原,成為春秋末期的一大強國。
7、有志者事竟成(東漢)
解釋: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終究會成功。
成語故事:有一次,劉秀派耿合去攻打占據山東青州十二郡的豪強張步。張班兵強馬壯,是耿合的一個勁敵。張步聽說耿合率兵來攻。就派大將軍費邑等分兵把守歷下、祝阿、臨淄,准備迎擊。
耿合先攻下祝阿,以後用計相繼攻下歷下和臨淄。張步著急起來,親自帶兵反攻臨淄,於是在臨淄城外進行了一場生死搏鬥的大血戰。在戰斗中,耿合大腿中了一箭,可是他勇敢地用佩刀砍斷箭桿,帶傷仍堅持戰斗。
劉秀聞訊,親自帶兵前來支援。在援兵還未到達的時候,部將陳俊認為張步兵力強大,建議暫時休戰,等到援兵來後再發動進攻。可是耿合卻認為不能把困難留給別人,經過一場激烈的戰斗,耿合終於把張步打得大敗。
幾天後,劉秀來到臨淄,慰勞軍隊。他在許多將官面前誇獎耿合說:「過去韓信破歷下開創基業,現在將軍攻克祝阿,連戰連捷,兩功相仿,從前你在南陽曾建議請求平定張步,我當時以為你口氣太大,恐怕難以成功,如今才知道,有志者事竟成啊!」
8、眾叛親離(春秋)
解釋:叛:背叛;離:離開。眾人反對,親人背離。形容完全孤立。
成語故事:春秋時,衛國第十三代君主衛桓公有兩個兄弟,一個是公子晉,一個是公子州吁。州吁有些武藝,喜歡打仗。他見哥哥桓公是個老實人,便陰謀篡位。
就在公元前719年,衛桓公動身上洛陽去參加周天子平王的喪禮,州吁在西門外擺下酒席,給他送行。他端著一杯酒,對桓公說:「今天哥哥出門,兄弟敬你一杯。」我很快就會回來,兄弟太費心了!
衛桓公說。接著,衛桓公也斟了一杯酒回敬。州吁趁衛桓公不備突然拔出匕首,把衛桓公殺了。州吁殺了衛恆公,做了衛國國君。他害怕國內人民反對,便借對外打仗的辦法轉移國內人民的視線。他拉攏陳國、宋國、蔡國,一起去攻打鄭國。但由於鄭國嚴密防守,進攻以失敗告終。
魯國的國君隱公聽到這些情況後,問大夫眾仲說:「州吁這樣干,能長久得了嗎?」眾仲回答說:「州吁只知道依仗武力。到處興風作亂,老百姓是不會擁護他的;他為人十分殘忍,殺戮無辜,誰還敢去親近他呢?
這樣老百姓反對他、親信的人也會逐漸離開他,他的政權怎麼會長久呢?」眾仲接著又說:「兵,就像火一樣。一味地用兵,而不知道加以收斂和節制,其結果必定是玩火自焚。依我看,失敗的命運正等著他呢!」果然,不到一年,衛國的老臣石醋,藉助陳國的力量,把州吁殺了。
9、養虎為患(遠古)
解釋:比喻縱容敵人,留下後患,自己反手其害。
成語故事:遠古的時候,地廣人稀。那時的人們除了種地之外,靠山近水的大都以漁、獵為生。每當北風吹來,大雪飄飄之際,人們便進山打獵。這次進山他們收獲不小,竟用陷阱連著捕獲了一雄一雌兩只猛虎。
大家將兩只猛虎綁住,一個獵人便循著猛虎的蹤跡,在深山的洞穴里找到了一隻小虎崽。這只小虎崽還剛剛睜開雙眼,連奶還沒有斷,他睜著雙眼看著獵人,一點也不害怕。
獵人看到小虎崽毛絨絨、胖乎乎。憨態可掬,分外喜愛。獵人一時高興便將小虎意抱回了家中。獵人的妻子和小孩看到獵人帶回一隻小虎崽,覺非覺好玩,小孩子去撫摸小虎崽,小虎崽更不怕他,就與他玩耍開了。
小虎崽在獵人家人的飼養下,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長大,變成了一隻大老虎。但它並不傷人,吃飽了便在村裡村外閑逛,逛累了就找個樹陰趴下睡一覺,這樣,人虎處得十分融洽,虎見人不避,人見虎也不躲,都習以為常。
春風吹拂,冰消雪化,河水解凍了,人們收起獵具,開始下河捕魚了。
獵人沿河捕魚,十幾天後才回家,可到家一看,不禁大吃一驚,他發現家中飼養的那隻老虎嘴角上殘留著血潰,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卻都不見了。獵人感到一種不祥正向他逼近,他被一種巨大的恐懼籠罩了。還沒等他回過神來,那隻老虎猛地向他撲去,只幾口便將他咬死了。
10、坐觀成敗(漢朝)
解釋:冷眼旁觀人家的成功或失敗。
成語故事:漢武帝晚年,身體很不好,人也開始昏庸起來。他寵信奸臣江充。江充利用漢武帝懷疑有人要謀害他的心理,說武帝得病,是那些恨他的官吏和百姓在地下埋了木頭人暗加詛咒的結果。於是,武帝便派江充去調查這件事。
江充心狠手辣,借機誣陷平時和自己作對的人,把他們一個個全殺了,前後竟殺了幾萬人。當時,太子劉據和江充也是對頭。
於是,江充向在甘泉宮養病的漢武帝誣告太子宮中也埋有大量的木頭人,想置太子於死地。太子忍無可忍,發兵把江充殺了。江充的同黨急忙去向漢武帝稟告,並欺騙武帝說太子起兵造反。武帝信以為真,便派丞相劉屈嫠帶兵去捉拿太子。
太子被逼率軍抵抗,雙方激戰了好幾天,劉據兵敗逃走,後來在湖縣被殺。
劉據在發兵抵抗丞相的部隊時,用的是「皇上病重、奸臣作亂」、特來肅清權奸的名義,他曾親自到當時負責守衛京城的北軍使者護軍任安的營寨中,授給他兵符,要他發兵支持自己。任安拜受了兵符,卻不發兵,閉寨不出。這是因為他吃不準交戰雙方誰是誰非。
後來,漢武帝帶病回京,他知道了這個情況後,起先認為任安只是假裝接受了兵符,並沒有依附太子,就沒追究他。任安軍隊里有一個管理錢糧的小官,他以前曾受過任安的鞭打。懷恨在心,向武帝告發任安,說任安曾答應太子出兵,聽從太子的命令,因此任安是太子的支持者。
武帝看了這封告發信,說:「任安是個資格很老的大臣了!他老奸巨滑,眼見戰事發生,卻腳踏兩只船,坐觀成敗,准備哪一方打贏,就投靠那一方,如此懷有二心的人,留他不得!」於是,武帝下令逮捕了任安,把他殺了。
(8)孟斧相關的成語擴展閱讀
成語出處:
如「功敗垂成」出自晉陽之戰,「完璧歸趙」出於《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破釜沉舟」出於《史記·項羽本紀》,「草木皆兵」出於《晉書·苻堅載記》,「一箭雙雕」出於《北史·長孫晟傳》,「口蜜腹劍」出於《唐書·李林甫傳》,都是歷史上的故事。
如「狐假虎威」出於《戰國策·楚策》,「鷸蚌相爭」出於《燕策》,「畫蛇添足」出於《齊策》,「刻舟求劍」出於《呂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於《韓非子·難勢》,都是古代的寓言。
至於截取古書的文句用為四字成語的更為普遍。如「有條不紊」取自《尚書·盤庚》「若綱在綱,有條而不紊」,「舉一反三」取自《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痛心疾首」取自《左傳》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
「分庭抗禮」取自《莊子·漁父》「萬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嘗不分庭抗禮」,「奴顏婢膝」取自晉代葛洪《抱朴子·交際》「以岳峙獨立者為澀吝疏拙,以奴顏婢膝者為曉解當世」,「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其他採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為數很多。如「憂心忡忡」出自《詩經·召南·草蟲》,「外強中干」出自《左傳》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勞」出自《孫子·軍爭》,「水落石出」出自蘇軾《後赤壁賦》,「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閣序》,
「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韓愈《平淮西碑》。「吳下阿蒙」出自司馬光《資治通鑒》(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Ⅸ 成語中的主人公
背水一戰
【成語故事】西漢三年劉邦派大將韓信和張耳率軍攻打趙國,趙王劉內歇和大將陳余率容20萬大軍在井陘口迎戰。陳余不聽謀士李左車的建議,與韓信硬拼,韓信用計將其引至河邊,然後派兵輕取趙軍大營,殺死陳余,活捉劉歇,消滅趙國
草船借箭
【成語故事】三國時期,曹操率大軍攻打東吳,孫權劉備聯合抗曹,周瑜心胸狹隘,很忌妒諸葛亮,設計讓諸葛亮三天之間完成造箭十萬支。諸葛亮向魯肅借了20隻船及草人,趁夜色大霧之機,開船向曹營,曹操率軍拚命向草人上射箭,圓滿完成任務
破釜沉舟
【成語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將章邯帶20萬大軍進攻諸侯國趙國,趙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讓宋義掛帥,項羽輔佐率軍救援,宋義故意拖延時機,項羽殺了宋義並率軍渡過漳水去援趙,他們把鍋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決戰,終於擊敗秦軍
毛遂自薦
【成語故事】戰國時趙孝成王九年,秦兵攻打趙國,趙孝成王命令平原君趙勝到楚國去求救,平原君的門客毛遂主動自薦隨同前去。平原君與楚王談判半天沒有成效,毛遂手拿寶劍走上宮殿,陳述利害關系,終於打動楚王出兵聯合抗擊秦國的侵略
Ⅹ 猜成語圖片答案一張白紙 一個黃金
紙醉金迷
zhǐ zuì jīn mí
【解釋】原意是讓閃光的金紙把人弄迷糊了。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華環境。
【出處】宋·陶谷《清異錄·居室》:「(癰醫孟斧)有一小室,窗牖煥明,器皆金飾,紙光瑩白,金彩奪目,所親見之,歸語人曰:『此室暫憩,令人金迷紙醉。』」
【結構】聯合式。
【用法】含貶義。一般作謂語、定語。
【正音】醉;不能讀作「zú」。
【辨形】紙;不能寫作「祗」。
【近義詞】燈紅酒綠、醉生夢死、花天酒地
【反義詞】粗茶淡飯、質朴無華
【辨析】~與「燈紅酒綠」有別:~側重形容奢華;「燈紅酒綠」側重於形容淫樂。
【例句】十七歲的諾貝爾到歐美各國去學習;他勤奮刻苦;從不為那裡~的生活所動。
【英譯】liveinluxury
【成語故事】唐朝時有一個高明的醫生叫孟斧。當時他住在國都長安,經常被請到宮中幫皇帝和妃子們治病。因為經常出入皇宮,所以他對皇宮的一切都很熟悉,尤其孟斧看到皇宮里的人們總是過著荒淫奢侈的華麗生活,更是印象深刻。後來黃巢領導的起義軍叛變攻打長安,他嚇得急忙逃出長安,躲到四川。
在四川,孟斧因為想念皇宮中的生活,就根據記憶,模仿皇宮的裝飾布置自己的家。他把家中布置得跟皇宮一樣華麗,其中有一間光線很好的房間,孟斧把房間里所有東西的表面,全部都糊上一層黃金做成的薄紙。在陽光的照射下,滿屋子金光閃閃,讓人覺得像是住在金子做成的屋子裡。所有到過這屋子的人都說:「在這個屋子裡休息一會兒,就會沉迷陶醉在滿屋的金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