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富裕的成語
Ⅰ 形容日子富裕的成語
成語故事一:邯鄲學步
邯鄲是戰國時期趙國的都城,據說這個地方的人走路的姿勢特別優美。燕國有位少年不辭辛苦來到邯鄲要學這里的人走路。他一邊觀察邯鄲人的走路姿勢,-邊學習模仿。可沒有幾天,他就堅持不下來了,越學越別扭,越走越不自然。不僅沒有學會邯鄲人走路,而且連自己原來走路的動作也忘了.只好爬著回到了燕國。
邯鄲學步:學步:學走路,比喻生搬硬套地模仿別人,鬧出笑話。
成語故事二:買櫝還珠
戰國時,有個楚國商人到鄭國賣珠寶。他用上等的木料做成一個盒子,然後用香料來熏烤,再刻上栩栩如生的玫瑰花圖案,鑲嵌上翡翠、珠玉等裝飾物,把這個盒子裝扮得無比精緻,然後才把一顆極其珍貴的珍珠裝在裡面。不-會兒,一個買主來了,他看到這個盒子,喜歡極了。於是,他買下了它。可是,這位買主卻打開盒子,取出珍珠還給商人,只拿著盒子走了。
買櫝還珠—櫝:木匣。比喻捨本逐末,或取捨不當。
成語故事三:杞人憂天
古時候,杞國有一個人,老是怕天會塌下來,地會陷下去。他擔心得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吃不香,睡不好。後來,他的朋友開導他:「天不過是一團積聚起來的大氣罷了,不用擔心它會塌下來。」那個人聽後更加擔心了,說:「照你這樣講,太陽、月亮豈不都要掉下來嗎?」朋友說:「日、月、星辰,不過是大氣積聚而成的一些會發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傷不到人。」那人聽後,又問:「那麼地會陷下去嗎?」朋友又說:「地不過是很厚很厚的泥土石塊罷了,怎麼會陷下去呢!」這下,那個人才放下心來。
杞人憂天—憂:擔心。比喻不必要的或無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成語故事四:黔驢技窮
很久以前,黔地無驢,後來有人從外地買回-頭,在當地沒什麼用,只好放在山下。山裡的老虎也沒見過驢子,以為是個怪物,根本不敢接近,只是遠遠地觀察。有一次,驢子突然吼叫一聲,老虎嚇得掉頭就跑,但是日子一長,考慮發現驢子沒什麼本事,就吃了它
黔驢技窮—黔:今貴州一帶。窮,完。比喻炫耀拙劣的伎倆而本事有限。
成語故事五:鄭人買履
從前,有個鄭國人,要買一雙鞋子。他先用一根繩子量了量自己的腳,然後把量好尺碼的繩子放在座位上。可走的時候忘記帶了。來到集市上,走進一家某鞋店,這才發現那根繩子忘在家裡,趕忙回家去取,可等他回來,集市早已散了,鞋也沒買成。有個過路的人知道了這件事後就問他:「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呢?」那個鄭人卻說:「我寧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鄭人買履—鄭:鄭國。履:鞋子。諷刺那些只相信教條,不相信客觀實際的人。
成語故事六:自相矛盾
從前,楚國有個賣兵器的人,在市場上賣矛和盾。他先是說:「我的盾,堅固無比,世界上任何鋒利的東西都刺不穿它。」見沒有人買,就放下盾,拿起矛,又說:「我這把矛鋒利無比,無論怎樣堅固的盾,它都能刺穿。」周圍的人都很納悶兒,又覺得吹得很可笑,就問:「既然這么說,那麼,用你的矛來刺你的盾,結果會怎樣呢?」這個賣兵器的人被問得張口結舌,一句話也說不上來。
自相矛盾—相:相互,比喻自己說話、辦事前後矛盾,相互抵觸。
成語故事七:葉公好龍
從前,有一個人名叫葉子高,大家都叫他葉公。葉公有個嗜好—喜歡龍。他的武劍上畫著龍,屋子內外的牆上繪著龍,柱子上雕著龍,連衣服、被帳上也都綉著龍。有一天,天上的真龍聽說了,就來到他家裡,把頭伸進窗戶探望,把尾巴拖在廳堂上。葉公看見真龍來了,嚇得轉身就跑,失魂落魄。看來,葉公並不是真的喜歡龍,只不過是喜歡外表像龍而實際不是龍的東西罷了。
葉公好龍—好:喜歡。比喻表面上喜歡或贊賞,實際上並不愛好。
成語故事八: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相傳,呂洞賓等八位神仙去赴西王母的蟠桃會,途經東海的時候,見水深浪高,無法通行。這時,呂洞賓提議 ,他們各自向海投一樣東西,然後各顯神通過海。於是,鐵拐李把拐杖投到海里,站在上面渡過東海;韓湘子把自己的簫投到海里,簫韓湘子渡海而過;呂洞賓、藍采和、張果老、漢鍾離、曹國舅、何仙姑也分別把自己的劍、驢、鼓、玉朝笏、蓮花投到海里,站在上面排浪而過。八位神仙各自依靠自己的本領渡過了東海。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互相比賽,各自展示自己的本領。
成語故事九:百發百中
春秋時期,楚國有個神箭手名叫養由基。他射箭技藝精湛,在楚晉兩國的戰斗中,曾一箭射死晉國大將魏錡。於是,有人提出要和養由基比試比試,看看誰能射中百步之外柳樹上的葉子。養由基聽罷二話不說,選中三片柳葉作為靶子,走出百步,拉弓放箭,三箭都命中了柳葉。一旁觀看的人都驚呆了。想和養自基比試的人也連連稱贊道:「真是百發百中啊!」
百發百中—中:射中。比喻射箭或射擊技術精湛、高明。
成語故事十:半途而廢
戰國時期,有個叫樂(yuè)羊的人,他到鄰國求學,准備成就一番事業。可學習不到一年,他就因為想家而棄學回來了。回到家中,妻子正在織布,得知他回來的原因後,妻子拿起一把剪刀,把織布機上的織線全部剪斷了,然後說:「布是一絲一絲織成的,如果從中間把它剪斷了,那麼,前面的功夫不就白費了嗎?」樂羊聽到這里.明白了妻子的意思,馬上告別了妻子,回到鄰國繼續求學,直到七年後學有所成才回家。
半途而廢—廢:停止。比喻工作沒做完就停止了。
成語故事十一:對牛彈琴
春秋時期,魯國有個著名的音樂家,名叫公明儀。他善於彈
琴,而且彈得非常非常出色。有一天,他在彈琴的時候,抬頭看見一頭牛正在吃草,於是就決定彈一首曲子給牛聽。一曲終了,牛卻毫無反應.照樣原地吃草。他又彈奏了幾首,牛還是不加理會。最後,公明儀明白了,不是牛聽不見琴聲,而是牛聽不懂這種曲調。
對牛彈琴:比喻對不懂道理的人大講道理,白費口舌。
成語故事十二:比肩接踵
春秋時,齊國的相國晏子出使楚國。楚王見晏子身材矮小,就傲慢地對他說:「你們齊國難道就沒有人了嗎?怎麼派你這么矮的人來呢?」晏子不緊不慢地回答道:「我們齊國的人比肩接踵,伸開袖子可以遮住太陽,揮揮汗水就像下雨一樣。不過,我們齊國有個規定,派賢能的出使君主賢能的國家,無才無能的人出使君主無才無能的國家。像我這樣其貌不揚的人,只能派來見您。」
楚王不知
成語故事十三:病入膏肓
春秋時,晉國國君景公得了重病,派人去泰國請一位叫緩的醫生來看病。當緩還沒有到晉國的時候,晉景公在病床上做了個夢,夢見兩個小孩兒在談話。一個說:「來的這個醫生很厲害,我們逃到哪裡去呢?」另一個說:「我們躲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看他怎樣?」緩來後,看了看晉景公的病情,說:「大王的病醫治不好了。病魔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葯力是達不到的。」不久,晉景公就去世了。
病入膏肓:比喻危機不可挽救。
成語故事十四:不可救葯
周厲王時有一個大臣名叫凡伯。凡伯能文能武,不僅把國事管理得井井有條,而且詩文也寫得極為漂亮。他經常勸說周王任用賢人,遠離小人。可昏庸的周厲王是非不分,常常把凡伯的話誤解為挑撥離間,漸漸地疏遠了他。此時,小人得志,把持朝政。凡伯氣怒之下,寫了一首詩,痛斥奸臣作惡多端,無法挽救。
不可救葯:葯:治療,比喻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Ⅱ 形容生活富有的成語
形容生活富有的成語有:
一、鍾鳴鼎食 [ zhōng míng dǐng shí ]
1.【解釋】:鍾:古代樂器;鼎:古代炊器。擊鍾列鼎而食。形容貴族的豪華排場。
2.【出自】:《史記·貨殖列傳》:「灑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馬醫淺方,張里擊鍾。」唐·王勃《滕王閣序》:「閭閻撲地,鍾鳴鼎食之家。」
3.【示例】:誰知這樣~的人家兒,如今養的子孫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回
二、鼎食鳴鍾 [ dǐng shí míng zhōng ]
1.【解釋】:鼎:古代炊器;鍾:古代樂器。擊鍾列鼎而食。形容貴族的豪華生活排場。
2.【出自】:宋·王禹偁《賢人不家食賦》:「將期乎鼎食鳴鍾,寧虞往吝。」
3.【示例】:擁侯封~,賴朝廷破格推崇。 ◎明·張景《飛丸記·埋輪沒產》
三、乘堅策肥 [ chéng jiān cè féi ]
1.【解釋】:堅:堅固的車子;策:鞭打;肥:肥壯的馬。坐牢固的車,駕肥壯的馬。形容生活豪華。
2.【出自】:《漢書·食貨志上》:「乘堅策肥,履絲曳縞。」
3.【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形容生活奢華
四、乘堅驅良 [ chéng jiān qū liáng ]
1.【解釋】:堅:堅固的車子;良:好馬。坐牢固的車,駕肥壯的馬。形容生活豪華。
2.【出自】:《後漢書·和熹鄧皇後紀》:「今末世貴戚食祿之家,溫衣美飯,乘堅驅良。」
五、錦衣玉食 [ jǐn yī yù shí ]
1.【解釋】:錦衣:鮮艷華美的衣服;玉食:珍美的食品。精美的衣食。形容豪華奢侈的生活。
2.【出自】:《魏書·常景傳》:「錦衣玉食,可頤其形。」
3.【示例】:況~者未必能安於荊釵布裙也,與其後悔,莫若無成。 ◎清·沈復《浮生六記·坎坷記愁》
Ⅲ 形容很有錢的成語
錦衣玉食/出手闊綽/衣食無憂/腰纏萬貫/富可敵國/財大氣粗。
Ⅳ 形容富裕的成語
富可敵國 [fù kě dí guó]
生詞本
基本釋義
敵:匹敵。私人擁有的財富可與國家的資財相匹內敵。形容極為富容有。
出 處
《漢書·鄧通傳》:「鄧氏錢布天下,其富如此。」
富貴榮華 [fù guì róng huá]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舊時形容有錢有勢。
貶義
出 處
宋·沈作喆《寓簡》:「一涉世俗;雖榮華富貴中;無一切如意事」。
例 句
他入黨可不是為了追求~。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功名利祿
反義詞
升義之祿
Ⅳ 形容生活富裕的成語
安富尊榮 安:安逸;富:富有;尊:尊貴;榮:榮耀。安定富足,尊貴榮華。也指安於富裕安樂的生活。
出處:《孟子·盡心上》:「君子居是國也,其君用之,則安富尊榮。」
安國富民 使國家安定,使人民富裕。
出處:《漢書·汲黯傳》:「公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業,下不能化天下之邪心,安國富民,使囹圄空虛。」
長命富貴 既長壽又富裕顯貴。
出處:《舊唐書·姚崇傳》:「經雲:『求長命得長命,求富貴得富貴。』」
吃著不盡 著:穿衣。吃的穿的,享用不盡。比喻生活富裕。
出處:宋·魏泰《東軒筆錄》卷十四:「王沂公曾青州發解,及南省程試,皆為首冠。中山劉子儀為翰林學士,戲語之曰:『狀元試三場,一生吃著不盡。』沂公正色答曰:『曾平生之志,不在溫飽。』」
發財致富 因獲得大量財物而富裕起來。
出處:魏巍《東方》第六部第五章:「只要努力,每個人都有發財致富的機會。」
發家致富 發展家業,使家庭變得富裕起來。
出處:魏巍《東方》第三部第一章:「這個村子裡的『大能人』,更關心的卻是個人的發家致富。」
豐衣足食 足:夠。穿的吃的都很豐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
出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五:「堂頭官人,豐衣足食,所住無不克。」
富國彊兵 使國家富裕,軍力強盛。亦作「富國強兵」。
富國裕民 使國家和人民富裕。
出處:劉大白《龜——為任君茂梧題畫》詩:「你大肚彭亨,好像個財神。但身沒半文,說什麼富國裕民!」
各安生業 各自安於賴以生活的職業。生業:謀生之業。
出處:《北史·隋煬帝紀》:「輕徭薄賦,比屋各安其業。」
各得其所 原指各人都得到滿足。後指每個人或事物都得到恰當的位置或安排。
出處:《周易·系辭下》:「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各得其宜 指人或事物都得到適當的安置。
出處:《荀子·正論》:「聖王在上,圖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民載其事而各得其宜。」
Ⅵ 用一個成語或四字詞語形容一個及其富裕的家庭
家財萬貫
富甲天下
腰纏萬貫
衣輕乘肥
飫甘饜肥
鍾鳴鼎食
乘堅策肥
吃著不盡
炊金饌玉
綽綽有餘
堆金積玉
肥馬輕裘
富貴榮華
富可敵國
豐衣足食
家給人足
入結家足
粟紅貫朽
席豐履厚
鮮衣怒馬
鮮衣美食
象箸玉杯
窮的就剩下錢了
Ⅶ 形容「富裕」詞語有什麼
闊綽、富可敵國、腰纏萬貫、富甲天下、陶朱之富、多錢善賈、錢可通神、百萬富翁、黃金萬兩、家財萬貫
Ⅷ 形容人富裕的成語哪些
乘堅策肥
吃著不盡
炊金饌玉
綽綽有餘
堆金積玉
肥馬輕裘
富貴榮華
富可敵國
豐衣足食
家給人足
入結家足
粟紅貫朽
席豐履厚
鮮衣怒馬
鮮衣美食
象箸玉杯
腰纏萬貫
衣輕乘肥
飫甘饜肥
鍾鳴鼎食
Ⅸ 關於富裕的成語
貧窮:一貧如洗、家徒四壁、身無分文、貧困交加、徒有四壁、家貧親老、衣衫回襤褸、貧病交加、家貧如答洗、赤貧如洗.
財富:家財萬貫、錦衣玉食、瓊樓玉酒、穿金戴銀、一擲千金、榮華富貴、家有千金、富可敵國、富貴逼人、富貴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