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描寫混亂的四字成語

描寫混亂的四字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2-11 04:04:28

『壹』 形容賬目混亂的四字成語

謎底:一塌糊塗、稀里糊塗、亂七八糟。

一塌糊塗
yī tā hú tú
【解釋】形容混亂或敗壞到了不版可收拾的程度。

【出處】郭沫若《革命春秋·學生時代》:「新開設的中學,更是一塌糊塗,笑話百出。」

【結構】偏正式。

【用法】用作貶義。有時表示程度之深。一權般作謂語、定語、賓語。

【正音】塌;不能讀作「tà」。

【辨形】塌;不能寫作「蹋」。

【近義詞】亂七八糟、一團漆黑

【反義詞】條理井然、井然有序

【例句】爸爸媽媽不在家;小弟弟把屋裡弄得~;不堪入目。

『貳』 形容秩序混亂的四字詞語

雜亂無章 亂作一團
驚恐萬狀
不可開交 亂七八糟 雜亂無章 手忙腳亂
烏煙瘴氣
七顛八倒

『叄』 形容極度混亂的四字詞語

形容極度混亂的詞語:一片狼藉:場面非常的混亂不堪,到處亂七八內糟,雜亂不堪

人喧馬嘶容:人在說話喧嘩,馬在嘶叫。這個四字成語多用來形容紛亂擾攘、熱鬧歡騰或戰爭混亂的情景。

人仰馬翻:人被打倒在地上,馬也翻滾倒地,場面非常的混亂不堪

烏煙瘴氣:烏煙:黑煙;瘴氣:熱帶山林中的一種濕熱空氣,舊時認為是瘴癘的病原。比喻環境嘈雜、秩序混亂或社會黑暗。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2回

『肆』 形容混亂的四字詞語

【人仰馬翻】【雞飛狗跳】【亂作一團】 【混亂不堪】【稀里嘩啦】【亂棍交加】

『伍』 形容亂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1.亂七八糟luàn qī bā zāo:形容無秩序,無條理,亂得不成樣子。

2.亂手忙腳內shǒu máng jiǎo luàn:形容容做事慌張而沒有條理。也形容驚慌失措。

3.亂作一團luàn zuò yī tuán:混雜在一起,形容極為混亂。

4.橫七豎八héng qī shù bā:形容某東西擺放雜亂,毫無規律。

5.污七八糟wū qī bā zāo:形容十分雜亂.

6.一片狼藉yí piàn láng jí:形容亂七八糟,

7.雜亂不堪:困厄、窘迫 ; 指多而散亂堆積或比喻行為.

8.烏煙瘴氣wū yān zhàng qì:烏煙:黑煙;瘴氣:熱帶山林中的一種濕熱空氣,舊時認為是

瘴.癘的病原。比喻環境嘈雜、秩序混亂或社會黑暗。

9.斷瓦殘垣àn wǎ cán yuán:形容建築物倒塌殘破的景象。

10.十室九空shí shì jiǔ kōng:意思是十家有九家一無所有。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後的荒涼景象。

『陸』 形容極度混亂的四字成語

白黑不分 比喻清濁混亂,是非不明。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劉向傳》:「今賢不肖渾淆,白黑不分,邪正雜糅,忠讒並進。」
兵戈擾攘 兵戈:武器,指戰爭;擾攘:紛亂。形容戰爭時期社會秩序的動盪混亂。
出處:《後漢書·馮衍傳下》:「遭擾攘之時,值兵革之際。」
兵荒馬亂 荒、亂:指社會秩序不安定。形容戰爭期間社會混亂不安的景象。
出處:元·無名氏《梧桐葉》第四折:「那兵荒馬亂,定然遭驅被擄。」
兵慌馬亂 形容戰爭期間社會混亂不安的景象。
出處:明·陸華甫《雙鳳記》第二一折:「亂紛紛東逃西竄,鬧烘烘兵慌馬亂,一路奔回氣尚喘。」
撥亂反正 撥:治理;亂:指亂世;反:通「返」,回復。消除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秩序。
出處:《公羊傳·哀公十四年》:「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
撥亂反治 猶撥亂反正。指消除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秩序。
出處:元·馬致遠《陳摶高卧》第一折:「區區見五代之亂,天下塗炭極矣,常有撥亂反治之志。」
撥亂為治 猶撥亂反治。指消除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秩序。
出處: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故一·土魯番表文》:「皇上撥亂為治,如月恆之無不臨。」
不知所言 形容說話內容混亂,無法理解。同「不知所雲」。
出處:《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不知所雲 雲:說。不知道說得是些么。形容說話內容混亂,無法理解。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雲。」
滄海橫流 滄海:指大海;橫流:水往四處奔流。海水四處奔流。比喻政治混亂,社會動盪。
出處: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滄海橫流,玉石同碎。」《晉書·王尼傳》:「滄海橫流,處處不安也。」
趁哄打劫 猶言在混亂中劫掠。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十六回:「他也不救火,他也不叫水,拿著那袈裟,趁哄打劫,拽回雲步,徑轉山洞而去。」
粉飾太平 粉飾:塗飾表面。把社會黑暗混亂的狀況掩飾成太平的景象。
出處:宋·蘇軾《再上皇帝書》:「豈有別生義理,曲加粉飾而能欺天下哉。」
黑白混淆 把黑的說成白的,將白的說成黑的。比喻故意顛倒是非,製造混亂。
出處:《後漢書·楊震傳》:「白黑溷淆,清濁同源。」
紅紫亂朱 古以朱為正色,紫為雜色。紅紫亂朱指雜色混亂正色。比喻邪道取代正道。
出處:《論語·陽貨》:「子曰:惡紫之奪朱也。」《孟子註疏·趙岐·題辭》:「正塗壅底,仁義荒怠,佞偽馳騁,紅紫亂朱。」
狐裘尨茸 用以比喻國政混亂。尨茸,蓬亂的樣子。同「狐裘蒙戎」。
出處:《左傳·僖公五年》:「狐裘尨茸,一國三公,吾誰適從?」
狐裘蒙戎 狐裘的皮毛凌亂。用以比喻國政混亂。蒙茸,蓬亂的樣子。
出處:《詩·邶風·旄丘》:「狐裘蒙戎,匪車不東。叔兮伯兮,靡所與同。」
狐裘蒙茸 用以比喻國政混亂。蒙茸,蓬亂的樣子。同「狐裘蒙戎」。
出處:《史記·晉世家》:「狐裘蒙茸,一國三公,吾誰適從?」
晦盲否塞 國政混亂,下情不能上達。
出處:宋·朱熹《大學章句序》:「晦盲否塞,反覆沉痼,以及五季之衰,而壞亂極矣。」
昏天暗地 形容天色昏暗。也比喻社會黑暗混亂。同「昏天黑地」。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十三卷:「鬼帥再變五色雲霧,昏天暗地。」
昏天黑地 形容天色昏暗。也比喻社會黑暗混亂。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五:「鄭蕊珠昏天黑地,不認得這條路是那裡,離家是近是遠。」
渾水摸魚 渾水:不清的水。比喻乘混亂的時候從中撈取利益。
出處:老舍《四世同堂》四十五:「其餘那些人,有的是渾水摸魚,乘機會弄個資格。」
混水撈魚 比喻乘混亂的時候從中撈取利益。同「混水摸魚」。
混水摸魚 比喻乘混亂的時候從中撈取利益。
出處:茅盾《蝕·動搖》:「他又覺得南鄉農民的辦法,『也不無可取之處』,只要加以變化,自己就可混水摸魚,擇肥而噬。」
混淆黑白 混淆:使界限模糊。故意把黑的說成白的,白的說成黑的,製造混亂。指故意製造混亂,使人辨別不清。
出處:《後漢書·楊震傳》:「白黑溷淆,清濁同源。」
雞飛狗走 走:跑。雞亂飛,狗亂跑。形容因極端驚恐而混亂不堪。
出處:清·吳趼人《痛史》第十三回:「你看前兩天那種搜索的樣子,只就我們歇宿的那一家客寓,已經是鬧得雞飛狗走,鬼哭神號。」
禁暴正亂 禁:制止。正:糾正。抑制強暴勢力,治理混亂局面;或禁除暴行,根治叛亂。亦作「禁暴止亂」、「禁暴誅亂」、「禁亂除暴」、「救亂除暴」、「撥亂誅暴」、「止暴
九合一匡 合:聚集。匡:救助,幫助,拯救。「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省略語。原指春秋時代齊桓公多次會合各國諸侯,稱霸華夏,使混亂不安的政局得以安定。後用以形容有卓越非凡的治國才能。
匡亂反正 消除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秩序。
出處:《史記·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禮廢樂崩,追修經術,以達王道,匡亂世反之於正。」
理不忘亂 國家得以平安治理的時候,不能忘記混亂的日子。
亂世英雄 亂世:動亂的不安定的時代;英雄:才能勇武超過常人的人。混亂動盪時代中的傑出人物。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鑒》:「曹公少時見喬玄。玄謂曰:『天下方亂,群雄虎爭,撥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實是亂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賊。」
亂作一團 混雜在一起,形容極為混亂。
出處:魯迅《熱風·隨感錄三十三》:「他拿了儒、道士、和尚、耶教的糟粕,亂作一團,又密密的插入鬼話。」
馬仰人翻 形容極忙亂或混亂的樣子。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十五回:「賈璉家下無人,請了王仁來在外幫著料理。那巧姐兒是日夜哭母,也是病了。所以榮府中又鬧得馬仰人翻。」
七慌八亂 形容非常慌張混亂。
烏煙瘴氣 烏煙:黑煙;瘴氣:熱帶山林中的一種濕熱空氣,舊時認為是瘴癘的病原。比喻環境嘈雜、秩序混亂或社會黑暗。
出處:毛澤東《團結一切抗日力量,反對反共頑固派》:「這樣,汪精衛派和國民黨的反共頑固派兩家裡應外合,把時局鬧得烏煙瘴氣了。」
心慌撩亂 心裡慌張忙亂,心緒混亂。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十九回:「卻才上胡梯,踏了個空,爭些兒跌了一交,因此心慌撩亂。」
一匡天下 匡:糾正;天下:原指周天子統治所及的地方,即整個中國。糾正混亂局勢,使天下安定下來。
出處:《論語·憲問》:「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左祍矣。」
一塌胡塗 形容混亂或敗壞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同「一塌糊塗」。
出處:曹禺《北京人》第二幕:「我的運氣不好,處處倒楣,碰釘子,事業一到我手裡就莫名其妙地弄得一塌胡塗。」
一塌糊塗 形容混亂或敗壞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
出處:郭沫若《革命春秋·學生時代》:「新開設的中學,更是一塌糊塗,笑話百出。」
一榻胡塗 形容混亂或敗壞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同「一塌糊塗」。
出處:魯迅《書信集·致曹靖華》:「《鐵流》在北平有翻版了,壞紙錯字,弄得一榻胡塗。」
以假亂真 以:用;亂:混亂。用假的東西去冒充或混雜真的東西。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餘分閏位,謂以偽亂真耳。」
皂絲麻線 比喻不清不白,關系混亂。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三:「我在家中,我自照管著他,有甚皂絲麻線?」
賊喊捉賊 做賊的人喊捉賊。比喻壞人為了自己逃脫,故意製造混亂,轉移目標,把別人說成是壞人。
整頓乾坤 乾坤:卦名,象徵天地,陰陽等。治理國家,使混亂的局面變得有秩序。
政令不一 發出的命令不統一。形容軍務或政務混亂。
出處:《左傳·昭公二十三年》:「帥賤多寵,政令不壹。」《三國志·魏志·武帝紀 》:「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吾奉也。」
前言不搭後語 說得話前後連接不上。多形容思想混亂,不能自圓其說。

『柒』 形容很亂的四字詞語

形容很亂的四字詞語
比較常見的有雜亂無章、杯盤狼藉、一片狼藉、烏煙瘴氣、橫七豎八、七零八落、零零碎碎、

『捌』 形容混亂的四字成語

白黑不分 比喻清濁混亂,是非不明。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劉向傳》:「專今賢不肖渾淆,屬白黑不分,邪正雜糅,忠讒並進。」
兵戈擾攘 兵戈:武器,指戰爭;擾攘:紛亂。形容戰爭時期社會秩序的動盪混亂。
出處:《後漢書·馮衍傳下》:「遭擾攘之時,值兵革之際。」
兵荒馬亂 荒、亂:指社會秩序不安定。形容戰爭期間社會混亂不安的景象。
出處:元·無名氏《梧桐葉》第四折:「那兵荒馬亂,定然遭驅被擄。」
兵慌馬亂 形容戰爭期間社會混亂不安的景象。
出處:明·陸華甫《雙鳳記》第二一折:「亂紛紛東逃西竄,鬧烘烘兵慌馬亂,一路奔回氣尚喘。」
撥亂反正 撥:治理;亂:指亂世;反:通「返」,回復。消除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秩序。
出處:《公羊傳·哀公十四年》:「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
撥亂反治 猶撥亂反正。指消除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秩序。
出處:元·馬致遠《陳摶高卧》第一折:「區區見五代之亂,天下塗炭極矣,常有撥亂反治之志。」

『玖』 形容「一切混亂到極點,糟糕到極點」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狼狽不堪、一塌糊塗、焦頭爛額、糟糕透頂、 爛額焦頭、 手足無措 、內外交困 、破頭爛額 、頭破血流 、驚慌失措

『拾』 形容「混亂到極點糟糕到極點」的四字成語

形容「混亂到極點糟糕到極點」的四字成語有:

心亂如麻 一塌糊塗 心煩意亂 心神不定 亂七八糟 凌亂不堪版等等。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