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山的詩句的成語是什麼意思
A. 潺湪是什麼意思另外求溪水和群山的形容詞,成語和詩句也行。
潺湲
chányuán
水慢慢流動的樣子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湪
tuàn
水名。
湪
nuǎn
古同「渜」,熱水,特指洗過澡的水。
潺湪,應該是誤寫吧,正確的應該是潺湲。
----------
潺潺溶溶【意思解釋】波光盪漾貌。
涓涓【意思解釋】〈書〉細水慢流的樣子
清洌可鑒 釋義 洌:水清。鑒:照。清澈得可以照見人影。
清澈見底 涓涓細流 潺潺流水 溪流淙淙 波光粼粼
----------
巍峨 雄偉 連綿 險峻
崇山峻嶺 層巒疊嶂 高聳入雲 聳入雲霄 連綿起伏 巍然屹立 橫峰側嶺 童山濯濯(光禿禿的山)
-----
詩句:
南遊吟草-郁達夫
武夷三十六雄峰,九曲清溪境不同。
山水若從奇處看,西湖終是小家容。
----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 辛棄疾
一水奔流疊嶂開,溪頭千步響如雷。
扁舟費盡篙師力,咫尺平瀾上不來。
山上風吹笙鶴聲,山前人望翠雲屏。
蓬萊枉覓瑤池路,不道人間有幔亭。
玉女峰前一棹歌,煙鬟霧髻動清波。
遊人去後楓林夜,月滿空山可奈何。
見說仙人此避秦,愛隨流水一溪雲。
花開花落無尋處,彷彿吹簫月夜聞。
千丈攙天翠壁高,定誰狡獪插遺樵。
神仙萬里乘風去,更度槎丫個樣橋。
山頭有路接無塵,欲覓王孫試問津。
瞥向蒼崖高處見,三三兩兩看遊人。
巨石亭亭缺嚙多,懸知千古也消磨。
人間正覓擎天柱,無奈風吹雨打何。
自有山來幾許年,千奇萬怪只依然。
試從精舍先生問,定在包犧八卦前。
山中有客帝王師,日日吟詩坐釣磯。
費盡煙霞供不足,幾時西伯載將歸?
行盡桑麻九曲天,更尋佳處可留連。
如今歸棹如掤箭,不似來時上水船。
-----
初入武夷--李商隱
未到名山夢已新,千峰拔地玉嶙峋。
幔亭一夜風吹雨,似與遊人洗俗塵。
----
泰山吟(六首)
【唐】李白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開。六龍過萬壑,澗谷隨縈回。
馬跡繞碧峰,於今滿青苔。飛流灑絕巘,水急松聲哀。
北眺崿嶂奇,傾崖向東摧。洞門閉石扇,地底興去雷。
登高望蓬瀛,想像金銀台。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
玉女四五人,飄搖下九核。含笑引素手,遺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曠然小宇宙,棄世何悠哉。
清曉騎白鹿,直上天門山。山際逢羽人,方瞳好容顏。
捫蘿欲就語,卻掩青去關。遺我鳥跡書,飄然落岩間。
其字乃上古,讀之了不閑。感此三嘆息,從師方未還。
平明登日觀,舉首開去關,精神四飛揚,如出天地間。
黃河從西來,窈窕入遠山。憑崖望八極,目盡長空閑。
偶然值青童,綠發雙去鬟。嘆我晚學仙,蹉跎凋朱顏。
躊躇忽不見,浩盪難追攀。
清齋三千日,裂素寫道經。吟誦有所得,眾神衛我形。
雲行信長風,瘋若羽翼生。攀崖上日觀,伏檻窺東溟。
海色動遠山,天雞已先鳴。銀台出倒景,白浪翻長鯨。
安得不死葯,高飛向蓬瀛。
日觀東北傾,兩崖夾雙石。海水落眼前,天光搖空碧。
千峰爭攢聚,萬壑絕凌厲。緬彼鶴上仙,去無雲中跡。
長松入雲漢,遠望不盈尺。山花異人間,五月雪中白。
終當遇安期,於此煉玉液。
朝飲王母池,暝投天門闕。獨把綠綺琴,夜行青山月。
山明日露白,夜靜松風歇。仙人游碧峰,處處笙歌發。
寂聽娛清暉,玉真連翠微。想像鸞鳳舞,飄搖龍門衣。
捫天摘匏瓜,恍惚不憶歸。舉手弄清淺,誤攀織女機。
明晨坐相失,但見五去飛。
泰山吟
【晉】謝道韞
峨峨東岳高,秀極沖青天。
岩中間虛字,寂寞幽以玄。
非工復非匠,雲構歲自然。
器象爾何物?遂令我屢遷。
逝將宕斯字,可以盡天年。
泰山吟
【晉】陸機
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峻極周一遠,層雲郁冥冥。
梁父亦有館,蒿里亦有亭。
幽岑延萬鬼,神房集百靈。
長吟泰山側,慷慨激楚聲。
泰山吟
【南朝】謝靈運
泰宗秀維岳,崔崒刺雲天。
岞崿既嶮巘,觸石輒遷綿。
登封瘞崇壇,降禪藏肅然。
石聞何噸藹,明堂秘靈篇。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李白
我本楚狂人,狂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雲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樑。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遙見仙人彩雲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盧敖游太清。
望廬山五老峰
李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
吾將此地巢雲松。
望廬山瀑布水(其一)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
青溪
王維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
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沙溪館
趙嘏
翠濕衣襟山滿樓,竹間溪水繞床流。
行人莫羨郵亭吏,生向此中今白頭。
姑孰溪
李白
愛此溪水閑。
乘流興無極。
漾楫怕鷗驚。
垂竿待魚食。
波翻曉霞影。
岸疊春山色。
何處浣紗人。
紅顏未相識。
溪漲
杜甫
當時浣花橋,溪水才尺餘。
白石明可把,水中有行車。
秋夏忽泛溢,豈惟入吾廬。
蛟龍亦狼狽,況是鱉與魚。
茲晨已半落,歸路跬步疏。
馬嘶未敢動,前有深填淤。
青青屋東麻,散亂床上書。
不意遠山雨,夜來復何如。
我游都市間,晚憩必村墟。
乃知久行客,終日思其居。
游越溪
鄭紹
溪水碧悠悠,猿聲斷客愁。
漁潭逢釣楫,月浦值孤舟。
訪泊隨煙火,迷途視鬥牛。
今宵越鄉意,還取醉忘憂。
滿江紅
洪適
雨過春深,溪水漲,綠波溶溢。
年年是,楊花吹絮,草茵凝碧。
駒隙光陰身易老,槐安夢幻醒難覓。
算六分,春色五分休,才留一。
雁鶩靜,文書畢。
塵外趣,壺中日。
喜蘭亭修禊,郊坰忺出。
合璧連珠同嘯詠,怒猊渴驥尤清逸。
酒酣時,樑上暗塵飛,無痕跡。
B. 求描寫山峰·山巒·山景的詩句,成語
描寫「山」的詩句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庄》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木蘭詩》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李白《望天門山》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林升《題臨安邸》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
高山安可仰,徒此依清芬——李白『贈孟浩然』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關山月})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爬山越嶺 越:過;嶺:山嶺。爬過高山,越過峻嶺。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
佔山為王
逢山開道,遇水造橋
恩重丘山 恩:恩惠。恩情像高山一樣厚重,形容恩義極為深重
疊石為山
眾喣山動 〖解釋〗眾人吹氣,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眾喣漂山」。
眾喣飄山 〖解釋〗眾人吹氣,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眾喣漂山」。
眾喣漂山 〖解釋〗喣:吹氣。許多人吹氣,能使山漂走。比喻說壞話的人多了,能使人受到很大的損害。也比喻人多力量大。
淵停山立 〖解釋〗喻人品德如淵水深沉,如高山聳立。
義海恩山 〖解釋〗情深似海,恩重如山。喻恩情道義深厚。
移山造海 〖解釋〗移動山嶽,造出大海。比喻人類征服自然的偉大力量和氣魄。
移山填海 〖解釋〗移動山嶽,填平大海。指仙術法力高超。現多比喻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偉大力量和氣魄。
移山跨海 〖解釋〗移動山嶽,跨越大海。比喻力量巨大。
移山竭海 〖解釋〗移動山嶽,使大海乾竭。比喻力量巨大。
移山回海 〖解釋〗移動山嶽,旋轉大海。比喻竭盡全力,克服巨大困難。
移山拔海 〖解釋〗移動大山,拔起大海。形容力量巨大。
學如登山 〖解釋〗學習象登山一樣。比喻要努力攀登,逐步提高。
嘯聚山林 〖解釋〗嘯聚:互相呼召著聚合起來。指反抗反動統治而聚眾起事。
嘯傲湖山 〖解釋〗嘯傲:隨意長嘯吟詠游樂。在江湖山野中自由自在地吟詠游賞。
死重泰山 〖解釋〗比喻死得光榮。
泰山磐石 〖解釋〗比喻安定穩固。
聳膊成山 〖解釋〗肩膀聳起成了一個「山」字。形容人聳肩縮頸的相貌。也形容人體瘦削的樣子。
山中無好漢,猢猻稱霸王 〖解釋〗俗語,比喻沒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當主要角色。同「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山遙路遠 〖解釋〗形容路途遙遠。
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解釋〗俗語,比喻沒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當主要角色。
山河易改,本性難移 〖解釋〗指習慣成性,很難改變。
山寒水冷 〖解釋〗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山高皇帝遠 〖解釋〗指王法管轄不到。
入寶山而空回 〖解釋〗寶山:聚藏寶物的山。進入滿藏寶物的山間卻空著手而回來。比喻雖遇到了很好的機會,卻一無所得。
留得青山在,依舊有柴燒 〖解釋〗比喻能保留最根本的條件,其他問題就可得到解決。同「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解釋〗比喻只要還有生命,就有將來和希望。
箕山之志 〖解釋〗舊時用以稱譽不願在亂世做官的人。同「箕山之節」。
箕山之風 〖解釋〗指隱士的風范。
箕山之操 〖解釋〗舊時用以稱譽不願在亂世做官的人。同「箕山之節」。
箕山掛瓢 〖解釋〗用為隱居不仕之典。
積甲如山 〖解釋〗兵甲堆疊如山。極言其多。同「積甲山齊」。
海沸山搖 〖解釋〗比喻聲勢或力量極大。同「海沸山裂」。
海沸山裂 〖解釋〗海水沸騰,山石崩裂。比喻聲勢或力量極大。亦作「海沸山搖」。
高山仰之 〖解釋〗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對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同「高山仰止」。
高山峻嶺 〖解釋〗峻:山高而陡。又高又險的山嶺。
登山越嶺 〖解釋〗形容長途跋涉,旅途艱辛。
登山涉水 〖解釋〗爬山過水。比喻歷盡艱難。
一山不藏二虎 【出處】歐陽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點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這是他太狂妄。」 【解釋】比喻兩人不能相容【示例】【故事】
山陬海筮
C. 贊美山的四字詞語和詩句
巋然矗立(形容山穩健挺拔)
直上雲霄(形容山高)
連綿不絕(形容山脈)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橫看成嶺側成峰(蘇軾:《題西林壁》)
D. 描寫「山峰、山巒、山景」的詩句或者成語有哪些
成語有:
1、高聳入雲:聳: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雲端。形容建築物專、山峰等高峻挺屬拔。
2、千山一碧:千山一碧:許多山峰都是綠色的。形容綠的范圍很廣,面積非常大。是描寫綠的范圍廣的詞。指眾多高山長滿了鬱郁蔥蔥的樹林,從遠處看呈現出碧綠連山的場景。
3、重巒迭巘:山峰一個連著一個,連綿不斷。同「重巒迭嶂」。
4、崇山峻嶺: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險峻的山嶺。
5、峰巒疊嶂:就是山峰多層層堆疊。
6、山川米聚:指從高處下望山川起伏,如米之聚集。
詩句有:
1、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2、人間萬事,毫發常重泰山輕。
3、泰山不要欺毫末,顏子無心羨老彭。
E. 描寫山、水的成語和詩句
安如泰山 挨山塞海 半壁江山 兵敗如山倒 拔地搖山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表裡山河 拔山超海 拔山扛鼎 拔山蓋世
白山黑水 寶山空回 逼上樑山 冰山難靠 背山起樓
跋山涉水 巴山蜀水 不識泰山 巴山夜雨 崇山峻嶺
出山泉水 春山如笑 殘山剩水 藏之名山,傳之其人 地崩山摧
地動山搖 大好河山 調虎離山 堆積如山 帶礪山河
東山高卧 刀山火海 堆山積海 刀山劍樹 登山臨水
倒山傾海 道山學海 登山小魯 東山再起 恩德如山
恩山義海 恩重如山 恩重泰山 放虎歸山 覆海移山
逢山開路 翻山越嶺 隔行如隔山 高山景行 高山流水
隔山買老牛 關山迢遞 高山仰止 關山阻隔 高卧東山
湖光山色 火海刀山 鴻毛泰山 回山倒海 河山帶礪
海誓山盟 還我河山 華屋山丘 海嘯山崩 舉鼎拔山
積甲山齊 軍令如山 聚米為山 劍樹刀山 江山好改,秉性難移
江山如故 江山如畫 積土為山,積水為海 荊山之玉 錦綉河山
錦綉山河 開門見山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崑山片玉 開山祖師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力可拔山 礪山帶河 綠水青山 廬山真面目
累土至山 名落孫山 漫山遍野 名山大川 名山勝川
名山事業 南山可移 排山倒海 被山帶河 排山壓卵
青山不老 窮山惡水 青山綠水 千山萬壑 千山萬水
青山一發 丘山之功 氣吞山河 氣涌如山 氣壯山河
日薄西山 肉山脯林 人山人海 人心齊,泰山移 山崩地裂
壽比南山 山崩鍾應 山長水遠 山高水長 山高水低
山光水色 山雞舞鏡 山溜穿石 山盟海誓 山明水秀
山木自寇 山南海北 山棲谷隱 山窮水盡 山清水秀
水軟山溫 山銳則不高 剩水殘山 升山採珠 壽山福海
水色山光 山水相連 山頹木壞 使蚊負山 水秀山明
山搖地動 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山雨欲來風滿樓 山餚野蔌 山珍海錯
山陬海噬 山珍海味 山中宰相 鐵案如山 退如山移
泰山北斗 泰山不讓土壤 他山攻錯 梯山航海 泰山鴻毛
泰山樑木 泰山其頹 銅山鐵壁 銅山西崩,洛鍾東應 泰山壓頂
泰山壓卵 他山之石 童山濯濯 鐵證如山 穩如泰山
萬水千山 巫山雲雨 挾山超海 仙山瓊閣 愚公移山
移山倒海 野蔌山餚 遊山玩水 樂山樂水 猿穴壞山
陽煦山立 有眼不識泰山 雲雨巫山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坐吃山崩
坐吃山空 執法如山 縱虎歸山 拄笏看山 坐山觀虎鬥
枕山棲谷 指山說磨 這山望著那山高 鑄山煮海 重於泰山
水:
水天一色 湖光山色 一江春水 碧水微瀾 清澈見底 涓涓細流 潺潺流水
碧波盪漾 波光粼粼 車水馬龍 水波不興 水波粼粼
碧海青山,碧海青天,水木清華,水石清華,水色一天,水中撈月
柔情似水 年華似水 山清水秀,青山綠水
還有帶水的成語:水字成語
水到渠成 水漲船高 水泄不通 水落石出 水乳交融
水火無情 水深火熱 水性楊花 水月鏡像 水中撈月
飲水思源 逆水行舟 流水不腐 細水長流 順水推舟
混水摸魚 萍水相逢 覆水難收 車水馬龍 似水流年
F. 描寫山水的詩句 成語
一.描寫山的詩句:
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題西林石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王維的<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二.描寫水的詩句:
李白<將進酒>中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白居易的<憶江南>中的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
三.描寫山.水的詩句:
王維的<青溪>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我心素己閑.清川淡如此.請貿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王維的<漢江臨眺>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山 :
1.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2.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4.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庄>)
5.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
6.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7. 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水 :
1.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3.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蘇軾)
4.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
5. 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酈道元<三峽>)
6.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吳均<與朱元思書>)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望廬山瀑布
孟浩然 李白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一.天地山水
1.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南朝)齊.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2.天蒼蒼. 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齊)北朝民歌<敕勒歌>
3.雄雞一唱天下白--唐.李賀<致酒行>
4.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5.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6.野曠沙岸凈. 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謝靈運<初去郡>
7.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李白<將進酒>
8. 一夫當關. 萬夫莫開--唐.李白<蜀道難>
9.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唐.李白<望天門山>
10.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廬山瀑布>
11.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2.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唐.錢起<陪考功王員外城東池亭宴>
13.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唐.韓愈<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
14.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唐.杜甫<望岳>
15.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唐.王維<漢江臨泛>
16.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宋.蘇軾<題西林壁>
17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18.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陸游<游山西村>
19.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宋.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20.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宋.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21.雲來山更佳.雲去山如畫.山因雲晦明.雲共山高下--元.張養浩<雙調雁兒落兼得勝令>
一.天地山水
1.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南朝)齊.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2.天蒼蒼. 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齊)北朝民歌<敕勒歌>
3.雄雞一唱天下白--唐.李賀<致酒行>
4.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5.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6.野曠沙岸凈. 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謝靈運<初去郡>
7.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李白<將進酒>
8. 一夫當關. 萬夫莫開--唐.李白<蜀道難>
9.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唐.李白<望天門山>
10.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廬山瀑布>
11.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2.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唐.錢起<陪考功王員外城東池亭宴>
13.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唐.韓愈<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
14.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唐.杜甫<望岳>
15.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唐.王維<漢江臨泛>
16.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宋.蘇軾<題西林壁>
17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18.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陸游<游山西村>
19.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宋.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20.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宋.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21.雲來山更佳.雲去山如畫.山因雲晦明.雲共山高下--元.張養浩<雙調雁兒落兼得勝令>
G. 求帶「山」字的成語、詩句,越多越好
安如泰山 安如太山 安若泰山 挨山塞海 半壁河山
半壁江山 兵敗如山倒 半壁山河 兵藏武庫,馬入華山 拔地搖山
百二河山 百二山川 百二山河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跋履山川
表裡山河 避溺山隅 拔山超海 巴山度嶺 拔山扛鼎
拔山蓋世 白山黑水 拔樹撼山 拔山舉鼎 寶山空回
逼上樑山 不識廬山真面目 冰山難靠 背山起樓 跋山涉川
跋涉山川 巴山蜀水 跋山涉水 不識泰山 冰山易倒
巴山越嶺 巴山夜雨 尺山寸水 重山復嶺 重山復水
崇山峻嶺 叢山峻嶺 重山峻嶺 愁山悶海 出山泉水
春山如笑 殘山剩水 楚水吳山 藏之名山,傳之其人 藏之名山
藏諸名山 藏諸名山,傳之其人 地崩山摧 地動山摧 地動山搖
篤定泰山 盪海拔山 大好河山 調虎離山 堆積如山
帶礪河山 帶礪山河 東山復起 東山高卧 刀山火海
堆山積海 刀山劍樹 登山臨水 倒山傾海 登山涉水
道山學海 登山小魯 登山越嶺 登山陟嶺 東山再起
東山之志 恩德如山 恩山義海 恩同山嶽 恩重如山
恩重泰山 放虎歸山 放火燒山 覆海移山 逢山開道
逢山開路 范水模山 翻山越嶺 扛鼎拔山 隔行如隔山
功若丘山 冠山戴粒 高山峻嶺 高山景行 高山流水
隔山買老牛 關山迢遞 觀山玩水 高山仰止 高山仰之
關山阻隔 高卧東山 海沸山崩 海沸山裂 海沸山搖
湖光山色 火海刀山 航海梯山 號令如山 海盟山咒
鴻毛泰山 回山倒海 河山帶礪 海誓山盟 火山湯海
懷山襄陵 河山之德 回山轉海 還我河山 華屋山丘
海嘯山崩 海約山盟 舉鼎拔山 久歸道山 積甲如山
寄跡山林 積甲山齊 軍令如山 聚米為山 劍樹刀山
箕山掛瓢 江山好改,本性難移 江山好改,秉性難移 江山如故 江山如畫
積土為山,積水為海 積土成山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江山易改,秉性難移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
箕山之操 箕山之風 箕山之節 荊山之玉 箕山之志
錦綉河山 錦綉江山 錦綉山河 開門見山 開山鼻祖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開山老祖 崑山片玉 開山始祖 跨山壓海
開山祖師 崑山之玉 礪帶河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力可拔山 樂山愛水 礪山帶河 離山調虎 臨水登山
流水高山 廬山面目 連山排海 綠水青山 廬山真面目
廬山真面 累土至山 馬放南山 悶海愁山 猛虎出山
猛虎深山 木壞山頹 名落孫山 馬入華山 邈若河山
邈若山河 漫山遍野 滿山遍野 名山大川 模山范水
彌山亘野 名山勝川 盟山誓海 名山勝水 名山事業
漫山塞野 邈以山河 南山可移 南山鐵案 披發入山
排山倒海 被山帶河 爬山涉水 排山壓卵 青山不老
窮山惡水 青山綠水 窮山僻壤 千山萬壑 千山萬水
千水萬山 青山一發 塹山堙谷 丘山之功 敲山振虎
敲山震虎 氣吞山河 氣涌如山 氣壯河山 氣壯山河
入寶山而空回 日薄西山 日落西山 肉山脯林 肉山酒海
刃樹劍山 人山人海 如山壓卵 人心齊,泰山移 山崩川竭
聳膊成山 山崩地坼 山崩地裂 山崩地塌 山崩地陷
山包海容 山崩海嘯 壽比南山 山崩水竭 水碧山青
山崩鍾應 山川米聚 山長水闊 山長水遠 山膚水豢
山復整妝 山公倒載 山高皇帝遠 山高水長 山高水低
山光水色 水光山色 山高水險 山河表裡 涉海登山
山呼海嘯 誓海盟山 山寒水冷 山河易改,本性難移 山積波委
水盡山窮 山砠水厓 山雞舞鏡 山節藻梲 水闊山高
山枯石死 山虧一簣 山溜穿石 山林隱逸 山鳴谷應
山盟海誓 水滿金山 水漫金山 山明水秀 水明山秀
山眉水眼 山木自寇 山南海北 山棲谷隱 山棲谷飲
山窮水斷 山窮水盡 山窮水絕 水窮山盡 山清水秀
山容海納 水軟山溫 山銳則不高 深山長谷 剩水殘山
剩山殘水 升山採珠 壽山福海 深山老林 誓山盟海
深山密林 深山窮谷 深山窮林 水剩山殘 水色山光
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三山五嶽 四山五嶽 屍山血海 山水相連
深山野墺 深山幽谷 山頹木壞 山童石爛 使蚊負山
山行海宿 水秀山明 水宿山行 山陰乘興 山搖地動
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山餚海錯 山遙路遠 水遠山長 山遙水遠
水遠山遙 山餚野湋 山雨欲來風滿樓 山餚野蔌 山陰夜雪
山吟澤唱 山止川行 山珍海錯 山陬海噬
H. 求帶「山」字的成語、詩句,越多越好
帶「山」的成語大盤點:
挨山塞海、安如太山、安如泰山、安若泰山、巴山度嶺
巴山蜀水、巴山夜雨、巴山越嶺、拔地搖山、拔山超海
拔山蓋世、拔山舉鼎、拔山扛鼎、拔樹撼山、跋履山川
跋山涉川、跋山涉水、跋涉山川、白山黑水、百二河山
百二山川、百二山河、半壁河山、半壁江山、半壁山河
寶山空回、背山起樓、被山帶河、逼上樑山、避溺山隅
表裡山河、冰山難靠、冰山易倒、不識泰山、殘山剩水
藏之名山、藏諸名山、尺山寸水、崇山峻嶺、愁山悶海
出山泉水、楚水吳山、春山如笑、叢山峻嶺、大好河山
帶礪河山、帶礪山河、盪海拔山、刀山火海、刀山劍樹
倒山傾海、道山學海、登山臨水、登山涉水、登山小魯
登山越嶺、登山陟嶺、地崩山摧、地動山摧、地動山搖
調虎離山、東山復起、東山高卧、東山再起、東山之志
篤定泰山、堆積如山、堆山積海、恩德如山、恩山義海
恩同山嶽、恩重如山、恩重泰山、翻山越嶺、范水模山
放虎歸山、放火燒山、逢山開道、逢山開路、覆海移山
高山景行、高山峻嶺、高山流水、高山仰之、高山仰止
高卧東山、功若丘山、關山迢遞、關山阻隔、觀山玩水
冠山戴粒、海沸山崩、海沸山裂、海沸山搖、海盟山咒
海誓山盟、海嘯山崩、海約山盟、航海梯山、號令如山
河山帶礪、河山之德、鴻毛泰山、湖光山色、華屋山丘
懷山襄陵、還我河山、回山倒海、回山轉海、火海刀山
火山湯海、積甲如山、積甲山齊、積土成山、箕山掛瓢
箕山之操、箕山之風、箕山之節、箕山之志、寄跡山林
劍樹刀山、江山如故、江山如畫、錦綉河山、錦綉江山
錦綉山河、荊山之玉、久歸道山、舉鼎拔山、聚米為山
軍令如山、開門見山、開山鼻祖、開山老祖、開山始祖
開山祖師、扛鼎拔山、跨山壓海、崑山片玉、崑山之玉
樂山愛水、樂山樂水、累土至山、離山調虎、力可拔山
礪帶河山、礪山帶河、連山排海、臨水登山、流水高山
廬山面目、廬山真面、綠水青山、馬放南山、馬入華山
滿山遍野、漫山遍野、漫山塞野、悶海愁山、盟山誓海
猛虎出山、猛虎深山、彌山亘野、邈若河山、邈若山河
邈以山河、名落孫山、名山大川、名山勝川、名山勝水
名山事業、模山范水、木壞山頹、南山可移、南山鐵案
爬山涉水、排山倒海、排山壓卵、披發入山、氣吞山河
氣涌如山、氣壯河山、氣壯山河、千山萬壑、千山萬水
千水萬山、塹山堙谷、敲山振虎、敲山震虎、青山不老
青山綠水、青山一發、窮山惡水、窮山僻壤、丘山之功
人山人海、刃樹劍山、日薄西山、日落西山、肉山脯林
肉山酒海、如山壓卵、三山五嶽、山包海容、山崩川竭
山崩地坼、山崩地裂、山崩地塌、山崩地陷、山崩海嘯
山崩水竭、山崩鍾應、山長水闊、山長水遠、山川米聚
山膚水豢、山復整妝、山高水長、山高水低、山高水險
山公倒載、山光水色、山寒水冷、山河表裡、山呼海嘯
山雞舞鏡、山積波委、山節藻梲、山砠水厓、山枯石死
山虧一簣、山林隱逸、山溜穿石、山眉水眼、山盟海誓
山明水秀、山鳴谷應、山木自寇、山南海北、山棲谷飲
山棲谷隱、山清水秀、山窮水斷、山窮水盡、山窮水絕
山容海納、山水相連、山童石爛、山頹木壞、山行海宿
山餚海錯、山餚野蔌、山餚野湋、山搖地動、山遙路遠
山遙水遠、山陰乘興、山陰夜雪、山吟澤唱、山珍海錯
山珍海味、山止川行、山峙淵渟、山中宰相、山重水復
山陬海澨、涉海登山、深山長谷、深山老林、深山密林
深山窮谷、深山窮林、深山野墺、深山幽谷、升山採珠
剩山殘水、剩水殘山、屍山血海、使蚊負山、誓海盟山
誓山盟海、壽比南山、壽山福海、水碧山青、水光山色
詩句
山行--- 唐朝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古風----李白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李白;古風)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陸游《後赤壁賦》
夕陽山外山,春水渡邊渡。(一個對聯)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望廬山瀑布》)
百川沸騰,山冢碎甭。高谷為岸,深谷為陵。 (《詩經》)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中無. (王維 《漢江臨泛》)
晉·陶淵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宋·郭熙: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欲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
唐·司空圖: 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唐·王維: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唐·韓愈: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唐·李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山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松。
唐·張錫: 山之妙在峰迴路轉,水之妙在風起波生。
唐·李白: 泰山嵯峨夏雲在,疑是白波漲東海。
元·張養浩: 雲來山更佳,雲去山如畫,山因雲晦明,雲共山高下
I. 贊美山的四字詞語和詩句
高聳入雲
聳入雲霄
詩中山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6.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關山月》)
7.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8.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9.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
1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J. 贊美山的四字詞語和詩句
高聳入雲
聳入雲霄
詩中山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版)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權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6.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關山月》)
7.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8.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9.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
1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