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和狗成語
『壹』 成語玩命猜 一隻鳥和一隻狗各自在雲上 打一成語 排除雞犬升天
淮南雞犬
huái nán jī quǎn
【解釋】淮南王的雞和狗。比喻投靠別人而得勢的人。
【出處】漢·專王充《論屬衡·道虛》:「淮南王劉安坐反而死,天下並聞,當時並見,儒書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雞犬升天者。」
【結構】偏正式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投靠別人而得勢的人
【近義詞】淮王雞狗、雞犬升天
【例句】逐臭吞膻事可憐,~早成仙。 ◎柳亞子《題〈飲冰室集〉》
『貳』 帶狗和鳥的成語
兔死狗烹,讀音tù sǐ gǒu pēng,是漢語成語,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兔子死了,獵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給統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後被拋棄或殺掉,作謂語、定語;諷刺用語。
『叄』 一個人,上面一隻鳥,下面一個狗。打一成語
飛鷹走狗:【基本來解釋自】:放出鷹狗去追捕野獸。指打獵游盪的生活。
【拼音讀法】:fēi yīng zǒu gǒu
【近義片語】:飛鷹走犬
【使用方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指打獵
【成語出處】:《後漢書·袁術傳》:「少以俠氣聞,數與諸公子飛鷹走狗。」
『肆』 帶有的成語貓、狗、鳥
狗盜雞鳴:
①比喻具有微末技能。②比喻偷偷摸摸
狗盜鼠竊:
像鼠狗那樣的盜賊。比喻成不了氣候的反叛者
狗吠非主:
狗見到不是自己主人的人便吠叫。亦以喻臣奴事奉其主而拒事非其主者。語出《戰國策·齊策六》:「跖之狗吠堯,非貴跖而賤堯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狗吠之驚:
謂小驚憂
狗苟蠅營:
像狗那樣苟且求活,像蒼蠅那樣營營往來。比喻不顧廉恥,到處鑽營
狗急跳牆:
比喻走投無路時不顧後果地行動。語出《敦煌變文集·燕子賦》:「人急燒香,狗急驀牆。」
狗口裡吐不出象牙:
比喻壞人說不出好話
狗馬聲色:
良犬、駿馬、音樂、女色。借指窮奢極侈的享樂
狗拿耗子:
比喻做外行事或多管閑事
狗皮膏葯:
①中醫外用膏葯。將葯膏塗在小塊狗皮上製成,能消痞止痛。②舊時走江湖的人常假造狗皮膏葯來騙取錢財,因用以比喻騙人的貨色
狗屁不通:
形容話或文章極不通順
狗頭軍師:
對專在背後出謀劃策的人的蔑稱
狗頭鼠腦:
喻奴才相
狗尾續貂:
亦作「狗續貂尾」。亦作「狗尾貂續」。①古代近侍官員以貂尾為冠飾,任官太濫,貂尾不足,用狗尾代之。後以「狗尾續貂」諷刺封爵太濫。《晉書·趙王倫傳》:「奴卒廝役亦加以爵位。每朝會,貂蟬盈坐,時人為之諺曰:『貂不足,狗尾續。』」②比喻以壞續好,前後不相稱。多指文學藝術作品。宋周必大《楊廷秀送牛尾狸侑以長句次韻》:「公詩如貂不煩削,我續狗尾句空著。」
狗心狗行:
比喻歹毒的心腸、行為
狗行狼心:
比喻行為兇狠,心腸毒辣
狗續侯冠:
猶狗續金貂
狗續金貂:
比喻濫封的官吏
狗血噴頭:
形容罵得很厲害
狗咬呂洞賓:
喻不識好歹。呂洞賓,傳說中八仙之一
狗仗官勢:
比喻壞人倚仗官府勢力欺壓他人
狗仗人勢:
比喻奴才、走狗倚仗主子的勢力
狗彘不若:
猶言豬狗不如。形容品行極端卑劣。語出《荀子·榮辱》:「乳彘不觸虎,乳狗不遠游,不忘其親也。人也,下忘其身,內忘其親,上忘其君,則是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
狗走狐淫:
比喻卑劣淫亂
白衣蒼狗:
唐杜甫《可嘆》詩:「天上浮雲如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後以「白衣蒼狗」比喻世事變化無常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比喻女子出嫁後,不管丈夫如何,都要隨從一輩子
蒼狗白衣:
猶白衣蒼狗。喻事物變幻無常
打雞罵狗:
比喻旁敲側擊地漫罵,以發泄對某個人的不滿
打落水狗:
比喻繼續打擊那些已經失敗了的敵人,不使死灰復燃
貂不足,狗尾續:
①謂授官太濫。②指美中不足或以次充好
貂狗相屬:
指真偽或優劣混雜在一起
斗雞走狗:
雞與雞相搏鬥,狗與狗相競走。古代的賭博游戲
飯牛屠狗:
①喻指從事低賤之事。②指從事賤業者
飛鷹走狗:
放出鷹和狗去追捕鳥獸。指打獵
掛羊頭賣狗肉:
比喻用好的名義做幌子,實際上名不符實或做壞事
狐鳴狗盜:
舊時對造反者的貶稱
狐朋狗友:
猶狐群狗黨
狐群狗黨:
喻勾結在一起的壞人
畫虎不成反類狗:
比喻好高鶩遠,終無成就,反貽笑柄。亦喻仿效失真,反而弄得不倫不類
淮王雞狗:
晉葛洪《神仙傳·劉安》:「時人傳八公、安臨去時,餘葯器置在中庭。雞犬舐啄之,盡得升天。」後因以「淮王雞狗」比喻攀附別人而得勢的人
獲兔烹狗:
猶言狡兔死,走狗烹。比喻事成後排斥以至殺害有功者
雞腸狗肚:
比喻狹窄的度量,狠毒的心腸
雞飛狗叫:
猶言雞飛狗走
雞飛狗走:
雞嚇得飛起來,狗嚇得逃跑。形容驚慌失措,亂成一團
雞零狗碎:
謂事物零零碎碎,不完整
雞鳴狗盜:
亦作「雞鳴狗盜」。①學雄雞啼明,裝狗進行偷竊。語本《史記·孟嘗君列傳》:「(秦昭王)囚孟嘗君,謀欲殺之。孟嘗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原得君狐白裘。』此時孟嘗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無雙,入秦獻之昭王,更無他裘。孟嘗君患之,徧問客,莫能對。最下坐有能為狗盜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為狗,以入秦宮藏中,取所獻狐白裘至,以獻秦王幸姬。幸姬為言昭王,昭王釋孟嘗君。孟嘗君得出,即馳去,更封傳,變名姓以出關。夜半至函谷關。秦昭王後悔出孟嘗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馳傳逐之。孟嘗君至關,關法雞鳴出客,孟嘗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為雞鳴,而雞齊鳴,遂發傳出。」後用以稱有卑微技能者。②形容行為低下卑劣。記·孟嘗君列傳》:「(秦昭王)囚孟嘗君,謀欲殺之。孟嘗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原得君狐白裘。』此時孟嘗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無雙,入秦獻之昭王,更無他裘。孟嘗君患之,徧問客,莫能對。最下坐有能為狗盜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為狗,以入秦宮藏中,取所獻狐白裘至,以獻秦王幸姬。幸姬為言昭王,昭王釋孟嘗君。孟嘗君得出,即馳去,更封傳,變名姓以出關。夜半至函谷關。秦昭王後悔出孟嘗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馳傳逐之。孟嘗君至關,關法雞鳴出客,孟嘗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為雞鳴,而雞齊鳴,遂發傳出。」後用以稱有卑微技能者。②形容行為低下卑劣
雞鳴狗吠:
亦作「雞鳴犬吠」。①形容百姓安居樂業。語出《孟子·公孫丑上》:「雞鳴狗吠相聞,而達乎四境,而齊有其民矣。」焦循正義:「此必時俗語。故《老子》亦雲:『樂其俗,安其居,鄰里相望,雞犬之聲相聞。』」②形容戰亂,變亂
狼嗥狗叫:
形容惡人狂呼亂叫
狼心狗肺:
比喻心腸狠毒、貪婪
狼心狗行:
比喻心腸狠毒貪婪,行為卑鄙無恥
傫如喪狗:
形容人失意而精神頹喪。語本《史記·孔子世家》:「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郭東門……累累若喪家之狗。」裴駰集解引王肅曰:「喪家之狗,主人哀荒,不見飲食,故累然而不得意。孔子生於亂世,道不得行,故累累然不得志之貌也。」
賣狗懸羊:
猶言掛羊頭賣狗肉。意謂名不副實
泥豬疥狗:
比喻卑賤或粗鄙的人
牛黃狗寶:
牛黃,牛膽囊中的結石;狗寶,狗臟器中的凝結物。兩者都是內臟病變的產物,因以喻壞透了的心腸
烹狗藏弓:
語出《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文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後以「烹狗藏弓」比喻事成之後把效勞出力的人拋棄以至殺害
人面狗心:
①《晉書·苻朗載記》:「朗曰:『吏部為誰,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國寶美貌而才劣於弟,故朗雲然。」後因以「人面狗心」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學低下的人。②猶言人面獸心
喪家之狗: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郭東門。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後因以比喻失去依靠、無處投奔或驚慌失措的人
聲色狗馬:
歌舞、女色、玩狗、跑馬。泛指舊時統治階級的淫樂方式
鼠竄狗盜:
像鼠狗那樣奔竄偷盜
鼠竊狗盜:
①比喻小偷小盜或小規模的搶掠騷擾。②指小股盜賊
鼠竊狗偷:
①同「鼠竊狗盜」。②指男女之間不正當的行為。③比喻鬼祟卑鄙。④指委瑣低劣
偷雞摸狗:
亦作「偷雞盜狗」。①指偷竊。②指背著自己的配偶和他人搞男女關系
土龍芻狗:
土做的龍,草扎的狗。比喻名實不相副
兔死狗烹:
兔子死後,獵狗被烹食。多比喻統治者殺害功臣。語出《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蛙鳴狗吠:
青蛙與狗的鳴叫。比喻拙劣的詩文
行若狗彘:
行為象豬狗。謂不齒人類。語本《墨子·耕柱》:「子夏之徒問於子墨子曰:『君子有斗乎?』子墨子曰:『君子無斗。』子夏之徒曰:『狗豨猶有斗,惡有士而無斗矣?』子墨子曰:『傷矣哉!言則稱於湯文,行則譬於狗豨,傷矣哉!』」
羊頭狗肉:
喻表裡不一,明一套暗一套
引狗入寨:
猶言引狼入室
蠅營狗苟:
①像蒼蠅一樣到處鑽營,像狗一樣苟且求活。比喻為追求名利,不顧廉恥,不擇手段。②借指無恥之徒
跖狗吠堯:
意謂各為其主
指豬罵狗:
猶指桑罵槐
豬朋狗友:
比喻好吃懶做、不務正業的壞朋友
椎埋狗竊:
謂搶殺偷盜,不務正業
椎埋屠狗:
殺人宰狗。指為非作歹和從事低賤的職業
捉雞罵狗:
猶指桑罵槐
都是關於狗的
『伍』 關於鳥狗的成語
雞鳴狗盜 [jī míng gǒu dào]
基本釋義
鳴:叫;盜:偷東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領。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為。
貶義
出 處
《史記·孟嘗君列傳》記載;戰國時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被扣留在秦國;他的一個門客裝狗夜入秦宮;偷盜出已經獻給秦王的狐裘;送給秦王的一個愛妾;孟嘗君才獲得釋放。又靠一個門客裝雞叫;騙開了函谷關的城門;才逃回齊國。《漢書·游俠傳》:「繇(由)是列國公子;魏有信陵;趙有平原;齊有孟嘗;楚有春甲;皆藉王公之勢;競為游俠;雞鳴狗盜;無不賓補。」宋·王安石《王文公文集·卷三十三·讀孟嘗君傳》:「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
例 句
1. ~,雖然只是微不足道的技能,但是在特定的情況下它卻起了巨大的作用。
近反義詞
近義詞
旁門左道
典 故
戰國時候,齊國的孟嘗君喜歡招納各種人做門客,號稱賓客三千。他對賓客是來者不拒,有才能的讓他們各盡其能,沒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有一次,孟嘗君率領眾賓客出使秦國。秦昭王將他留下,想讓他當相國。孟嘗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來。不久,大臣們勸秦王說:「留下孟嘗君對秦國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齊國有封地,有家人,怎麼會真心為秦國辦事呢?」秦昭王覺得有理,便改變了主意,把孟嘗君和他的手下人軟禁起來,只等找個借口殺掉。泰昭王有個最受寵愛的妃子,只要妃子說一,昭王絕不說二。孟嘗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應了,條件是拿齊國那一件天下無雙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報酬。這可叫孟嘗君作難了,因為剛到秦國,他便把這件狐白裘獻給了秦昭王。就在這時候,有一個門說:「我能把狐白裘找來!」說完就走了。原來這個門客最善於鑽狗洞偷東西。他先摸清情況,知道昭王特別喜愛那件狐裘,一時捨不得穿,放在宮中的精品貯藏室里。他便借著月光,逃過巡邏人的眼睛,輕易地鑽進貯藏室把狐裘偷出來。妃子見到狐白裘高興極了,想方設法說服秦昭王放棄了殺孟嘗君的念頭,並准備過兩天為他餞行,送他回齊國。孟嘗君可不敢再等過兩天,立即率領手下人連夜偷偷騎馬向東快奔。到了函谷關(在現在河南省靈寶縣,當時是秦國的東大門)正是半夜。按秦國法規,函谷關每天雞叫才開門,半夜時候,雞可怎麼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時,只聽見幾聲「喔,喔,喔」的雄雞啼鳴,接著,城關外的雄雞都打鳴了。原來,孟嘗君的另一個門客會學雞叫,而雞是只要聽到第一聲啼叫就立刻會跟著叫起來的。怎麼還沒睡蹭實雞就叫了呢?守關的士兵雖然覺得奇怪,但也只得起來打開關門,放他們出去。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嘗君一行已經逃走,立刻派出人馬追趕。追到函谷關,人家已經出關多時了。孟嘗君靠著雞鳴狗盜之士逃回了齊國。故事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成語「雞嗚狗盜」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這種技能的人。
『陸』 有鳥有狗是什麼成語
雞飛狗跳 飛鷹走狗
『柒』 鳥和貓的成語有哪些
狗盜雞鳴:
①比喻具有微末技能.②比喻偷偷摸摸
狗盜鼠竊:
像鼠狗那樣的盜賊.比喻成不了氣候的反叛者
狗吠非主:
狗見到不是自己主人的人便吠叫.亦以喻臣奴事奉其主而拒事非其主者.語出《戰國策·齊策六》:「跖之狗吠堯,非貴跖而賤堯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狗吠之驚:
謂小驚憂
狗苟蠅營:
像狗那樣苟且求活,像蒼蠅那樣營營往來.比喻不顧廉恥,到處鑽營
狗急跳牆:
比喻走投無路時不顧後果地行動.語出《敦煌變文集·燕子賦》:「人急燒香,狗急驀牆.」
狗口裡吐不出象牙:
比喻壞人說不出好話
狗馬聲色:
良犬、駿馬、音樂、女色.借指窮奢極侈的享樂
狗拿耗子:
比喻做外行事或多管閑事
狗皮膏葯:
①中醫外用膏葯.將葯膏塗在小塊狗皮上製成,能消痞止痛.②舊時走江湖的人常假造狗皮膏葯來騙取錢財,因用以比喻騙人的貨色
狗屁不通:
形容話或文章極不通順
狗頭軍師:
對專在背後出謀劃策的人的蔑稱
狗頭鼠腦:
喻奴才相
狗尾續貂:
亦作「狗續貂尾」.亦作「狗尾貂續」.①古代近侍官員以貂尾為冠飾,任官太濫,貂尾不足,用狗尾代之.後以「狗尾續貂」諷刺封爵太濫.《晉書·趙王倫傳》:「奴卒廝役亦加以爵位.每朝會,貂蟬盈坐,時人為之諺曰:『貂不足,狗尾續.』」②比喻以壞續好,前後不相稱.多指文學藝術作品.宋周必大《楊廷秀送牛尾狸侑以長句次韻》:「公詩如貂不煩削,我續狗尾句空著.」
狗心狗行:
比喻歹毒的心腸、行為
狗行狼心:
比喻行為兇狠,心腸毒辣
狗續侯冠:
猶狗續金貂
狗續金貂:
比喻濫封的官吏
狗血噴頭:
形容罵得很厲害
狗咬呂洞賓:
喻不識好歹.呂洞賓,傳說中八仙之一
狗仗官勢:
比喻壞人倚仗官府勢力欺壓他人
狗仗人勢:
比喻奴才、走狗倚仗主子的勢力
狗彘不若:
猶言豬狗不如.形容品行極端卑劣.語出《荀子·榮辱》:「乳彘不觸虎,乳狗不遠游,不忘其親也.人也,下忘其身,內忘其親,上忘其君,則是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
狗走狐淫:
比喻卑劣淫亂
白衣蒼狗:
唐杜甫《可嘆》詩:「天上浮雲如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後以「白衣蒼狗」比喻世事變化無常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比喻女子出嫁後,不管丈夫如何,都要隨從一輩子
蒼狗白衣:
猶白衣蒼狗.喻事物變幻無常
打雞罵狗:
比喻旁敲側擊地漫罵,以發泄對某個人的不滿
打落水狗:
比喻繼續打擊那些已經失敗了的敵人,不使死灰復燃
貂不足,狗尾續:
①謂授官太濫.②指美中不足或以次充好
貂狗相屬:
指真偽或優劣混雜在一起
斗雞走狗:
雞與雞相搏鬥,狗與狗相競走.古代的賭博游戲
飯牛屠狗:
①喻指從事低賤之事.②指從事賤業者
飛鷹走狗:
放出鷹和狗去追捕鳥獸.指打獵
掛羊頭賣狗肉:
比喻用好的名義做幌子,實際上名不符實或做壞事
狐鳴狗盜:
舊時對造反者的貶稱
狐朋狗友:
猶狐群狗黨
狐群狗黨:
喻勾結在一起的壞人
畫虎不成反類狗:
比喻好高鶩遠,終無成就,反貽笑柄.亦喻仿效失真,反而弄得不倫不類
淮王雞狗:
晉葛洪《神仙傳·劉安》:「時人傳八公、安臨去時,餘葯器置在中庭.雞犬舐啄之,盡得升天.」後因以「淮王雞狗」比喻攀附別人而得勢的人
獲兔烹狗:
猶言狡兔死,走狗烹.比喻事成後排斥以至殺害有功者
雞腸狗肚:
比喻狹窄的度量,狠毒的心腸
雞飛狗叫:
猶言雞飛狗走
雞飛狗走:
雞嚇得飛起來,狗嚇得逃跑.形容驚慌失措,亂成一團
雞零狗碎:
謂事物零零碎碎,不完整
『捌』 瘋狂猜成語2里有一隻狗追鳥的是什麼
飛鷹走狗
fēi yīng zǒu gǒu
【解釋】放出鷹狗去追捕野獸。指打獵游盪的生專活。
【屬出處】《東觀漢記·耿恭傳》:「將兵不憂,軍士肆心放縱欲,飛鷹走狗,游戲道上。」《後漢書·袁術傳》:「少以俠氣聞,數與諸公子飛鷹走狗。」
【結構】聯合式成語
【用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指打獵
【近義詞】飛鷹走犬
【例句】古者帝王端居九重之上,日與大臣宿儒講求治道,至於~,非其事也。 ◎《元史·脫脫傳》
【英譯】fly ones falcons and course ones hounds
【成語故事】東漢末年,權臣袁術年輕時不務正業,經常飛鷹走狗,恣意享樂。他當南陽太守時,生活十分奢侈浪費,經常到民間哄搶財物。建安二年,他不顧部下的反對在壽春稱帝,整天是山珍海味,而下屬都處於飢餓貧困之中,百姓對他恨之入骨。
『玖』 有鳥有狗的成語
雞飛狗跳
飛鷹走狗
雞飛狗跳 [jī fēi gǒu tiào]
生詞本
基本釋義
把雞嚇得飛起來,把狗嚇得到版處亂跳。形容驚慌得權亂成一團。
貶義
出 處
茅盾《鍛煉》:「然而陳克明卻在這里想像,一方面疑神疑鬼,又一方面畏懼怨恨所造成的雞飛狗跳、人人自危的情形。」
近反義詞
近義詞
雞飛狗叫 雞飛狗竄 雞飛狗走
反義詞
鶯歌燕舞 魚躍鳶飛
『拾』 成語玩命猜一隻鳥和一隻狗各自在雲上
雞犬升天
jī quǎn shēng tiān
【解釋】傳說漢朝淮南王劉安修煉成仙後,把剩下的專葯撒在院子屬里,雞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後比喻一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關的人也跟著得勢。
【出處】漢·王充《論衡·道虛》:「淮南王劉安坐反而死,天下並聞,當時並見,儒書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雞犬升天者。」
【結構】主謂式。
【用法】含貶義。常和「一人得勢」連用。一般作賓語。
【正音】升;不能讀作「shàn」或「kāi」。
【辨形】升;不能寫作「開」。
【近義詞】淮南雞犬
【例句】他當了縣長以後;他全家都神氣活現起來;大有一人得道;~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