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組成語
A. 如不磐俎安庖兵安刃之組成語
越俎代庖來
yuè zǔ dài páo
越:超源過。俎:音組,指樽俎,古代祭祀時盛牛羊祭品的器具。庖:音袍,廚師。《莊子·逍遙游》:「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也。」(屍:古代
代表死者受祭的人。祝:主祭祀的人。)意思是即使廚師不在廚房做飯,司祭也不能放下祭品去替他下廚房。比喻超出自己職務范圍去處理別人所管的事。〔注意〕
「庖」不能讀作bāo。
B. 庖成語有哪些成語大全
庖鳳烹龍
代越庖俎
烹龍庖鳳
庖丁解牛
越俎代庖
逾庖而宴
C. 跟庖有關的成語
庖丁解牛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páo dīng xiè niú,意思是比喻經過反復實踐,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律,做事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D. 庖俎代越組成的成語
越俎代庖
【解釋】:越:跨過;俎:古代祭祀時擺祭品的禮器;庖:廚師。主祭的人跨過禮器去代替廚師辦席。比喻超出自己業務范圍去處理別人所管的事。
E. 牛丁解庖四個字能組什麼成語
【庖丁解牛】 【解釋】:庖丁:廚工;肢解分割.比喻經過反復實踐,掌握了事內物的客觀容規律,做事得心應手,運用自如.【出自】:《莊子·養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語法】:主謂式;作賓語、定語;含褒義,常與「游刃有餘」連用
F. 代俎越庖的成語解釋
越:超過。俎:古代祭祀時盛牛羊祭品的器具。代:代替。庖:廚版師。
解 釋:比喻權超出自己職務范圍去處理別人所管的事。
出 處:《莊子·逍遙游》:「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治:從事。祝:主持祭祀的人。樽:盛酒的器具。
用 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示 例:1、孩子能做的事,父母不要越俎代庖。 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只要學生自己能乾的事,就不要越俎代庖。
近義詞:包辦代替
反義詞:各司其職
英 文
:1、put words into somebody's mouth
2、take sb's job into one's own hand
3、exceed one's ties and meddle in others' affairs
圖片出處:國際政治漫畫:越俎代庖
G. 一個俎一個庖打一成語
越俎代庖
【拼音】: yuè zǔ dài páo
【解釋】: 越:跨過;俎:古代祭祀時擺祭品的禮器;庖:版廚師。主祭權的人跨過禮器去代替廚師辦席。比喻超出自己業務范圍去處理別人所管的事。
【出處】: 《莊子·逍遙游》:「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舉例造句】: 孩子能做的事,父母不要越俎代庖。
【拼音代碼】: yzdp
【近義詞】: 包辦代替
【反義詞】: 自力更生
【燈謎】: 最急於表現的人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包辦
【英文】: put words into somebody's mouth
H. 代庖子成語
越殂代庖。。
I. 帶庖的成語
結構: 全部
越俎代庖
[yuè zǔ dài páo]
越:跨過;俎:古代祭祀時擺祭品的禮器;庖:廚師。內 主祭的人跨過禮容器去代替廚師辦席。比喻超出自己業務范圍去處理別人所管的事。
庖丁解牛
[páo dīng jiě niú]
庖丁:廚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經過反復實踐,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律,做事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庖鳳烹龍
[páo fèng pēng lóng]
烹:煮。
J. 木,魚,越,緣,求,俎,代,鱗,比,櫛,次,庖組成成語
越俎代庖
yuè zǔ dài páo
[釋義] 越:跨過;俎:古代祭祀時擺祭品的禮器;庖:廚師。主祭的人跨過禮器去代替廚師辦席。比喻超出自己業務范圍去處理別人所管的事。
[語出] 先秦·莊周《莊子·逍遙游》:「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近義] 包辦代替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例句] 孩子能做的事,父母不要~。
[成語故事]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傳說中,有一位傑出的領袖叫唐堯。在唐堯的領導下,人民安居樂業。可是唐堯很謙虛,當他聽說隱士許由很有才能的時候,就想把領導權讓給許由。唐堯對許由說:「日月出來之後還不熄滅燭火,它和日月比起光亮來,不是太沒有意義了嗎?及時雨普降之後還去灌溉,對於潤澤禾苗不是徒勞嗎?您如果擔任領袖,一定會把天下治理得更好,我占著這個位置還有什麼意思呢?我覺得很慚愧,請允許我把天下交給您來治理。」
許由說:「您治理天下,已經治理得很好了。我如果再來代替你,不是沽名釣譽嗎?我現在自食其力,要那些虛名干什麼?鷦鷯在森林裡築巢,也不過佔一棵樹枝;鼴鼠喝黃河裡的水,不過喝飽自己的肚皮。天下對我又有什麼用呢?算了吧,廚師就是不做祭祀用的飯菜,管祭祀的人也不能越位來代替他下廚房做菜。」
鱗次櫛比
líncìzhìbǐ
[釋義] 鱗次:像魚鱗那樣挨著。櫛比:像篦子齒那樣並排著。形容像魚鱗或梳篦的齒那樣緊密的排列著。多用以形容房屋或船隻密集。
[語出] 明·陳貞慧《秋園雜佩·蘭》:「自長橋以至大街;鱗次櫛比;春光皆馥也。」
[正音] 櫛;不能讀作「jié」。
[辨形] 鱗;不能寫作「磷」。
[近義] 密密麻麻 密密層層
[反義] 參差不齊 雜亂無章
[用法] 多用於形容建築物多而集中;排列整齊。有時也用於其他事物。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和「星羅棋布」;都形容數量多、分布密。但~強調「次」、「比」;排列有序;多用於房屋等整齊的東西;語氣較重;而「星羅棋布」強調「羅」、「布」;散布的范圍廣;形狀整齊的或不整齊的(如大小島嶼、庫、塘、壩等)都能用。
[例句] 大街上的商店~;非常熱鬧。
[英譯] acontinuousrowofhouses
緣木求魚
yuánmùqiúyú
[釋義] 緣:順著;木:樹。沿著樹干爬上樹去捉魚。比喻方法不對;徒勞無功。
[語出]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有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正音] 求;不能讀作「qǔ」。
[辨形] 魚;不能寫作「漁」。
[近義] 水中撈月 緣山求魚 竹籃打水
[反義] 探囊取物 瓮中捉鱉
[用法] 含貶義。一般作謂語、賓語。
[結構] 連動式。
[例句] 想不用功而取得好成績;就像~;那是不可能的。
[英譯] dothingsbythewrongmethod
[成語故事]
戰國時候,齊國國君齊宣王想用武力征服天下,孟子勸他放棄武力,採用仁慈的政治措施。孟子對齊宣王說:「大王如果想用武力征服天下,就好比『緣木求魚』,結果肯定是徒勞無功,不但達不到目的,還可能造成禍害。」
齊宣王覺得孟子的話很有道理,便聽從了他的勸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