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平常用的成語都是什麼不同

平常用的成語都是什麼不同

發布時間: 2020-12-13 06:08:07

㈠ 和平常人生活起居不同成語怎麼說

特立獨行
tè lì dú xíng
【解釋】特:獨特;立:立身。形容人的志行高潔版,不同流俗。

【出處】《權禮記·儒行》:「其特立獨行,有如此者。」

【結構】聯合式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指人品行

【例句】士之~,適於義而已。(唐·韓愈《伯夷頌》)

㈡ 形容跟平時一樣的成語有什麼

  1. 一如既往(yì rú jì wǎng):指態度或做法沒有任何變化,還是像從前一樣。

    造句:清末以來,到海外求學的中國人何止千百,在學業上有成就的也大有人在,可是,中國又窮又弱的現狀一如既往,絲毫無所改變。

  2. 一成不變(yīchéng bù biàn):指守舊不變或固守陳法。形容連一點變化都沒有。

    造句: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

  3. 千篇一律(qiān piān yī lǜ):原指一千篇文章都一個樣。現指文章公式化。也比喻辦事按一個格式,非常機械。也泛指事物形式陳舊呆板、呆滯的意思。

    造句:卷中今程試文字,千人一律,考官亦厭之。

  4. 終始若一([zhōng shǐ ruò yī):自始至終都不改變。

    造句:故君子敬始而慎終,終始若一,是君子之道。

  5. 終始如一(zhōng shǐ rú yī):終:結束;始:開始。自始自終一個樣子。自始至終,一直不變。

    造句:慮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終如始,終始如一。

  6. 司空見慣(sī kōng jiàn guàn):指某事常見,不足為奇。

    造句: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

㈢ 平時用的成語

就這個吧!^-^
1 曾幾何時:表示「過去沒有多久」。常誤用為「曾經」「不知何時」。
2 不學無術:指「沒有學問才能」。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飾詞語。「學」為名詞,常誤作動詞。
3 不可理喻:指「無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誤用為「不可思議」。
4 不以為然:指「不認為是正確的」。常誤用為「不以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無所謂」。
5 守株待兔:貶義詞,指「不主動努力,心存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常誤來形容公安幹警的機智。
6 耳提面命:褒義詞,形容師長殷切教導。常誤用為貶義詞。
7 不忍卒讀:「不忍心讀完」,形容文章的「悲」。常誤用為形容文章寫得不好。
8 鼎力相助;敬詞,指對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常誤用為表示自己對他人的幫助。
9 蹉跎歲月:指虛度光陰。常誤用來形容「歲月艱難、艱苦」。
10 名噪一時:指在當時很有名聲。常誤用為貶義詞。
11 始作俑者:指某種壞風氣的創始者。常誤用為貶指。
12 不勝其煩:貶義詞,指不能忍受其煩瑣。常誤用為「不厭其煩」。
13 腦無城府:指為人坦率,褒義詞。常誤用來形容「貶義詞」,貶義詞。
14 身無長物:指人貧困。常誤用來形容沒有特長。
15 目無全牛:指人的技藝高超,得心應手,易誤作缺乏整體觀念。
16 鬼斧神工:形容人的製作技藝高超,常誤用為形容自然景觀。相類似的還有「巧奪天工」。
17 求全責備:指對人苛求完善,後面不能帶賓語,與此類似的還有「漠不關心」。
18 充耳不聞:塞住耳朵不聽,形容不願聽取別人的意見。易誤用為形容人專心,沒有聽到。
19 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誤用為形容田園生活。
20 卓爾不群:形容非常優秀,超出常人。易誤用為形容人的性格。
21 出神入化:形容技藝高超。易誤用為形容聽得出神。
22 登堂入室:比喻學問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更高的水平。易誤用為「進入」。
23 如坐春風: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與「景物」無關。
24 對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審問。易誤解為「爭論,明辨是非」。
25 相敬如賓:特指夫妻相敬相愛。另有「舉案齊眉」。
26 走馬觀花:比喻粗略地觀察事物,強調過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後者指印象不深刻,強調結果。
27 師心自用:形容固執已見,自以為是。易誤用為「善於學習借鑒,為我所用」。
28 安土重遷:安居故土,不願隨便遷往別處。易理解相反。
29 罪不容誅:形容罪大惡極,與「死有餘辜」同義。易誤解為罪行還沒有達到被殺的程度。
30 屢試不爽:屢次試驗都沒有差錯。易誤解為「沒有成功」。
31 無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於壞事)。與此相類似的還有「無所不為」。
32 安之若泰:指身上逆境,遇到困難或遭受挫折時能泰然處之,跟平常一樣。與此類似的還有「泰然自若」。
33 侃侃而談:形容說話理直氣壯,從容不迫。易和「娓娓而談(形容談論不倦或說話動聽)相混。
34 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易誤指吞吞吐吐。
35 首鼠兩端:形容遲遲疑不決或動搖不定。易誤解為行為前後不一致。
36 處心積慮:千方百計盤算,貶義詞。常誤解為「殫精竭慮「(用心精力,費盡心力)。
37 側目而視:形容畏懼而又憤恨,易誤解為尊敬。
38 望塵莫及:比喻遠遠落後。易和「鞭長莫及」(指力量達不到)混用。
39 改弦更張:比喻改革制度或變更方針、政策。易和「改弦易轍(比喻改變方向或做法)混用。
40 不知所雲:不知說的是什麼,指語言紊亂或空洞,它指的是說話人。易誤解為「聽者沒有理解」。

[成語知識二]:易混淆的成語
1、不三不四:在形容人時多指人的品行不正派。
不倫不類:在形容人時多指人的著裝不得體。
2、魚目混珠:比喻拿假的東西冒充真的東西。
魚龍混雜:比喻壞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3、洋洋大觀:形容事物繁多、豐富多彩。
洋洋灑灑:形容文章或談話內容豐富、連續不斷。
4、春風化雨:適宜於草木生長的風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滿城風雨:非指自然界的風雨,而是比喻消息一經傳出,到處議論紛紛。
5、蹉跎歲月:虛度光陰與歲月。
崢嶸歲月:不平凡的歲月。
6、侃侃而談:形容說話理直氣壯,從容不迫。褒義。
振振有詞: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說個不休。貶義。
7、學富五車:形容人讀書多,學問大。
汗牛充棟:形容書籍多,不能形容人。
8、不動聲色:不說話,不流露感情。形容態度鎮定。
無動於衷:心裡一點也不受感動,一點也不動心。
9、望其項背:表示趕得上或比得上。(多用於否定式)
望塵莫及:比喻遠遠落後,趕不上。
10、息息相關:比喻關系密切。
休戚相關:比喻關系密切,利害相同。
11、揚湯止沸:比喻辦法不徹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釜底抽薪: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12、一發而不可收:一旦開始便不能停止。
一發而不可收拾:事情糟糕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成語知識三]:近義成語辨析
1 聳人聽聞 駭人聽聞:前者指「故意誇大或捏造事實使者震驚」,後者則指「事件本身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害怕」。
2 如虎添翼 為虎添翼:前者指「使強的更強」,一般用於人或組織,帶褒義。後者比喻「給惡人做幫凶,助長惡人的勢力」,帶貶義。
3 養癰遺患 養虎遺患:二者都可以比喻「姑息壞人而使自己受害」,但前者還可以指人的錯誤或錯誤思想等。
4 無所不能 無所不為:前者是褒義詞,指「什麼事情都會做」;後者是貶義詞,形容「什麼壞事都幹得出」。
5 無微不至 無所不至:前者是褒義詞,指「待人細致周到,體貼入微」;後者是貶義詞,形容「做事無法無天」。
6 迫不及待 刻不容緩:二者都形容「緊迫、不能等待」。但前者用來形容心情十分迫切,而後者則形容事情緊迫,必須立即去做。
7 因勢利導 順水推舟:二者都有「順應趨勢辦事」之意。但前者用於褒義,偏重於「加以引導,使其走上正路」;後者為中性或貶義詞,偏重於「靈活改變原來的主張」。
8 披肝瀝膽 肝膽相照:二者都有「坦誠」意。但前者用於表示個人對集體、對祖國、對黨、對人民忠誠,後者用於表示同志、朋友之間或組織之間的真心相見、坦誠相處。
9 貌合神離 同床異夢:二者都表示「表面關系不錯,實際有兩條心」之意。但前者可用於表示人或事物,用於人時偏重於「離心離德」;後者僅用於人,偏重於「各有打算」。
10 另眼相看 刮目相看:二者都有「特別看待:之意。但前者是作橫向比較,表示看待某個人不同於一般;後者是縱向比較,表示去掉老印象,用新眼光看待。
11 望梅止渴 畫餅充飢:二者都指「用空想安慰自己」;但前者表示雖有空想但無行動,後者表示雖有行動但不能解決問題。
12 色厲內茬 外強中干:二者都指「外表強大而實質空虛」;但前者用於書面語,指精神狀態。後者常用於口語,指力量。
13 濫竽充數 魚目混珠:二者都有「以假充真」之意。但前者還可以表示以次充好,用於人或物,也可表自謙。後者一般用於物,不表自謙。
14 川流不息 絡繹不絕:二者都可以表示「行人、車馬、船隻來往頻繁」。但前者表示往同一方向,後者能表示往不同的方向。
15 渙然冰釋 煙消雲散 化為烏有 化為泡影:四個成語都表示「消失」,但它們適用的對象不同,依次為「嫌隙或誤會」、「事情或情緒」、「具體事物或念頭」、「希望與打算以及諾言」等。
16 視而不見 熟視無睹:兩詞均指「看見就像沒有看到一樣」。但前者偏重於「不注意,不用心,看見就像沒有看見,或裝作沒看見」;後者偏重於「漫不經心,不重視」,並有「經常看見」之意,程度較深。
17 參差不齊 良莠不齊:二者都指「不整齊」。用於人,前者指水平不一,後者指好人壞人本質有別。用於物,前者指高低長短不一,後者指好事壞事混在一起。
18 不脛而走 不翼而飛:二者都有可指「不經推廣宣傳就迅速傳播」,後者還可能指東西突然無故丟失。
19 步履維艱 寸步難行:二者都有可指「行走十分困難」。便前者一般只用於有病的人或老年人,而後者還可以比喻處境困難。
20 飽經滄桑 飽經風霜:二者都可指閱歷深。但前者側重於「經歷許多世事變化」,後者側重於「經歷長期艱難困苦生活的磨煉」。
21 耳聞目睹 耳濡目染:二者都有「耳聽眼看」的意思。但前者強調親自看到親自聽到,突出其真實性。後者則強調經常看到聽到並不知不覺地受到深刻的影響。
22 背道而馳 南轅北轍:二者都有「彼此相反」之意。但前者指彼此方向不同,目的相反;後者指人的行為和目的相反。
23 不堪設想 不可思議:二者都有「不能想像」之意。但前者適用於嚴重的、不良的後果,後者一般適用於奇妙深奧的或不可理解的事情、道理。
24 信口雌黃 信口開河:二者都指隨口亂說。但前者語意較重,指妄加評論、誣蔑和捏造事實;後者語意較輕,指說話不假思索或漫無邊際。
25 大海撈針 海底撈月:二者都指白花力氣。但前者比喻目的雖很難達到但仍有達到的可能性;後者指目的完全達不到,只是白費力氣。

㈣ 表示很平常的成語

【安之若素】:安:安然,坦然;之:代詞,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處,和往常一樣,不覺得有什麼不合適。

【昂昂自若】:昂昂:氣概昂揚,大模大樣;自若:象平常一樣。形容無所顧慮,從容自如。

【百里之才】:百里:方圓百里之地。指能治理方圓百里地區的人才。後稱才能平常的人。

【不足為奇】:足:值得。不值得奇怪。指某種事物或現象很平常,沒有什麼奇怪的。

【布帛菽粟】:帛:絲織品;菽:豆類;粟:小米,泛指糧食。指生活必需品。比喻極平常而又不可缺少的東西。

【布衣雄世】:布衣:平民。一個平常的人成為人世間的英雄。

【曾經滄海】:曾經:經歷過;滄海:大海。比喻曾經見過大世面,不把平常事物放在眼裡。

【超塵拔俗】:塵、俗:指塵世、人間;拔:超出。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塵世。後多形容才德遠遠超過平常人。

【超塵出俗】:塵、俗:指塵世、人間;出:超出。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塵世。後多形容才德遠遠超過平常人。

【超塵脫俗】:塵、俗:佛教稱塵世、人間。佛教徒修行功夫深,已超出塵世。形容遠遠超過平常人。

【超凡入聖】:凡:指凡人,普通人。超越平常人而達到聖賢的境界。形容學識修養達到了高峰。

【寸有所長】:寸比尺短,但用於更短處即顯其長。比喻平平常常的人或事物,也會有他的長處。

【等閑人物】:等閑:尋常,平常。指普通人。

【等閑視之】:等閑:尋常,一般。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預重視。

【耳目非是】:指聲色不同於平常。

【凡桃俗李】:平凡、普通的桃花和李花。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

【泛泛而談】:泛泛:平常,不深入。一般地浮泛地談談。

【泛泛之交】:泛泛:一般,平常。交情不深的朋友。

【泛泛之人】:泛泛:平常,一般。一般的人。指不是什麼有所作為有才乾的人物。

【非常之謀】:非常:不平常。不是一般的陰謀。指陰謀篡奪帝位。

【非同尋常】:尋常:平常。形容人和事物很突出,不同於一般。

【匪夷所思】: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談行動離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據常情所能想像的。

【瑰意奇行】:指高明的思想和不平常的行為。同「瑰意琦行」

【瑰意琦行】:瑰:美石,比喻珍貴;琦:美玉,比喻珍奇,美好。指高明的思想和不平常的行為。

【歡若平生】:平生:平素,平常。形容久已相識的人在特殊的情況下見面,歡樂融洽的氣氛就如往常一樣。

【家常茶飯】:家庭中的日常飲食。多用以喻極為平常的事情。

【家雞野鶩】:晉人庾翼以家雞喻自己的書法,以野雉喻王羲之的書法。比喻不同的書法風格。也比喻人喜愛新奇,而厭棄平常的事物。

【久而不聞其香】:在有香草的房子里呆久了,就聞不著香草的香味了。比喻處在某個環境中的時間長了,對周圍一切都覺得很平常。

【舊愛宿恩】:舊:已往;宿:通「夙」,平常。以往的眷愛和恩情。

【絕後空前】:從前沒有過,今後也不會再有。形容獨一無二的成就或不平常的盛況。

【筐篋中物】:比喻平常的事情。

【籬壁間物】:指家鄉所產的平常之物。

【貌不驚人】:指相貌平常,沒有什麼引人注意的地方。

【披褐懷金】:披:穿著;褐:粗布衣服。穿粗布衣服,而懷藏金玉。比喻表面平常而內里豐富。

【平淡無奇】:奇:特殊的。指事物或詩文平平常常,沒有吸引人的地方。

【平淡無味】:本指質性平和無味。後含貶義,多指平平常常,缺乏特色。

【平澹無奇】:指事物或詩文平平常常,沒有吸引人的地方。同「平淡無奇」。

【平居有思】:平居:時常,經常。指對平常的小事都想得很周到。

【平平泛泛】:平常,一般。

【普普通通】:指平常的,一般的。

【器宇不凡】:器宇:指儀表,氣度。不凡:不平凡,不尋常。形容儀表、風度很不平常。

【鉛刀一割】:鉛刀雖不鋒利,偶爾用得得當,也能割斷東西。比喻才能平常的人有時也能有點用處。多作請求任用的謙詞。

【肉眼凡夫】:肉眼:佛經中說有,天、肉慧、法佛五眼,肉眼為肉身之眼,也泛指俗眼;凡夫:指凡人。指塵世平常的人。

【肉眼凡胎】:肉眼:佛經中說有,天、肉慧、法佛五眼,肉眼為肉身之眼,也泛指俗眼;凡胎:指凡人的身體。指塵世平常的人。

【入聖超凡】:凡:指凡人,普通人。超越平常人而達到聖賢的境界。形容學識修養達到了高峰。

【視死如歸】: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樣平常。形容不怕犧牲生命。

【視死若歸】: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樣平常。形容不怕犧牲生命。同「視死如歸」。

【視死猶歸】: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樣平常。形容不怕犧牲生命。同「視死如歸」。

【素位而行】:素位:安於平常所處的地位。指安於現在所處的地位,並努力做好應當做的事情。

【泰然自若】:自若:象平常一樣。不以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緊急情況下沉著鎮定,不慌不亂。

【談笑自如】:和平常一樣有說有笑。形容態度自然。

【談笑自若】:自若:跟平常一樣。指能平靜地對待所發生的情況,說說笑笑,不改常態。

【談噱自若】:噱:大笑;自若:跟平常一樣。指和平常一樣有說有笑。形容態度自然。

【微服私訪】:微服:平常服裝。指封建帝王或官吏穿平常服裝秘密出行,探訪民情或案情。

【無毀無譽】:既無毀謗,也無稱譽。形容很平常。

【無譽無咎】:既無稱譽,也無毀謗。形容很平常。

【習以為常】:習:習慣。指某種事情經常去做,或某種現象經常看到,也就覺得很平常了。

【言談自若】:自若:跟平常一樣。指能平靜地對待所發生的情況,不改常態。

【一般見識】:平常的見識。表示不要跟知識低、修養差的人爭論,說「不要跟他一般見識。」

【夷然自若】:指神態鎮定,與平常一樣。

【異乎尋常】:異:不同;乎:於;尋常:平常。跟平常的情況很不一樣。

【庸言庸行】:指平平常常的言行。

【庸中佼佼】:庸:平庸;佼佼:美好。指平常人中特別出眾的。

【庸中皎皎】:庸:平庸;皎皎:美好。指平常人中特別出眾的。

【志趣不常】:志趣:志向和興趣;常:平常。志向和興趣很不平凡。

【轉凡為聖】:將平常人轉化為聖人。

㈤ 不同於平常是什麼成語

異乎尋常

非同尋常

超凡脫俗

出類拔萃

與眾不同 等等

㈥ 哪個成語的意思是不同於平常

異乎尋常
不同凡響
獨出心裁
獨樹一幟
另闢蹊徑

㈦ 形容很平常的成語

平淡無奇:指事物或詩文平平常常,沒有吸引人的地方

㈧ 形容「跟平常不一樣,有些不習慣」的成語

截然不同、迥乎不同、大相徑庭、異乎尋常、判然不同
1、截然不同
讀音:jié rán bù tóng
解釋:截然:很分明地、斷然分開的樣子。形容兩件事物毫無共同之處。
出處:宋·陸九淵《與王順伯》:「公私義利之別,判斷截然。」
白話釋義:公義和利的區別,兩件事物毫無共同之處。
2、迥乎不同
讀音:jiǒng hū bù tóng
解釋:形容差別很大,完全不一樣。
出處: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十回:「我們所彈的曲子,一人彈與兩人彈,迥乎不同。」
3、大相徑庭
讀音:dà xiāng jìng tíng
解釋:徑:小路;庭:院子;徑庭:懸殊,偏激。比喻相差很遠,大不相同。
出處:魯迅《集外集拾遺·田園思想》:雖然結果一樣,其「因」卻大相徑庭。
4、異乎尋常
讀音:yì hū xún cháng
解釋:異:不同;乎:於;尋常:平常。跟平常的情況很不一樣。
出處:茹志娟《在社會主義的軌道上》:「我跨上列車,心情是異乎尋常的,彷彿這緊張生動的生活節奏,將我全身的『螺絲』也擰緊了。」
5、判然不同
讀音:pàn rán bù tóng
解釋:判:顯然的區別。區分的清清楚楚,完全不一樣。
出處:《朱子語類》卷二十:「與事物上言仁,判然不同了。」
白話釋義:與事物上說仁愛,分明不一樣了。

㈨ 和平時一樣應該用什麼成語

詞目 一如既往
發音 yī rú jì wǎng
釋義 指態度沒有變化,完全象從前一樣。
出處
示例
近義詞 始終如一 自始自終
反義詞 一反常態 改頭換面

㈩ 形容「平常」的成語有哪些

常鱗凡介、凡桃俗李、碌碌無為、平淡無奇、比比皆是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