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代貪圖錢財的成語故事
見利忘義
jiàn lì wàng yì
【解釋】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
【出處】《漢書·樊酈滕灌傅靳周傳》:「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
【結構】連動式。
【用法】常常用於批評人貪戀錢財、品德敗壞。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正音】見;不能讀作「xiàn」。
【辨形】利;不能寫作「力」;忘;不能寫作「妄」。
【近義詞】見錢眼開、唯利是圖
【反義詞】見利思義、捨生取義
【辨析】~和「利令智昏」;都含有「為私利而做壞事」的意思。有時可通用。不同在於:①~的「利」;一般指錢財或其他物質上的好處;「利令智昏」的「利」;一般指私利;范圍廣。②~有「忘義」;忘記正義的意思;「利令智昏」的「智昏」即頭腦糊塗的意思。
【例句】
(1)這樣一來;一些喪盡天良的資本家;就~;躍躍欲試。
(2)他是個~的小人。
【英譯】forgetfriendshipforprofit
【成語故事】漢高祖死後,呂後專權,對娘家的人封王封侯,排斥異己,誅殺功臣。不久,呂後也死了,她在遺詔中指定內侄呂產為相國,呂祿統領京都禁衛軍。呂氏家族掌權,激起一批功臣不滿,太尉周勃與丞相陳平密議對策。他們巧使妙計,把呂黨要人酈寄爭取過來,由他去說服呂祿,把兵權還給周勃。
這時,大將軍灌嬰聯合齊王劉襄等劉家軍,回京師欲誅呂氏家族。酈寄與呂祿本是知交,呂祿聽了酈寄的話,終於把北軍歸周勃指揮。前相國曹參的兒子曹??(zhu)又配合朱虛侯劉章控制了南軍,在未央宮殺死了呂產。其餘呂氏大官,也都被周勃派人抓獲,一一斬首。呂氏勢力全被消滅後,周勃、陳平等大臣迎立代王劉恆為帝,就是漢文帝。在誅呂這場斗爭中,酈寄也出了力,所以襲父爵為曲周侯,但輿論說他出賣朋友。
《漢書》記載說:「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作者班固認為酈寄不屬於「見利忘義」。
B. 貪小失大的成語故事
成語】: 貪小失大
【拼音】: tān xiǎo shī dà
【解釋】: 因為貪圖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專利益。比喻只謀求眼前的屬好處而不顧長遠的利益。
【成語故事】:
戰國時,秦國想並吞近鄰的蜀國,但由於秦蜀之間的秦嶺山高路險,攻取不便。有人給秦王出了條妙計,秦王聽後非常高興,立刻派人用石頭鑿刻了一條石牛,在後面放了許多金銀財寶,說是石牛拉出來的糞便。然後把石牛放在秦蜀之間的路上,作為禮物送給蜀王。蜀王聽說後,馬上令人開山修路。路修好後,秦兵以護送石牛為由,開始進攻蜀國,蜀國因此而滅亡。這個成語比喻因貪圖小利而造成重大損失。
C. 貪得無厭的成語故事
春秋末期,周朝的統治分崩離析,各諸侯紛紛獨立,割據一方。晉國是其中實力較強的一個諸侯國。晉國有趙襄子、魏桓子、韓康子、范氏、智伯、中行氏六個上卿。其中,智伯野心勃勃,千方百計地想擴展自己的勢力范圍。他先聯合韓、趙、魏三家攻打中行氏,強佔了中行氏的土地。過了幾年,他又強迫韓康子割讓了一塊有一萬戶人家的封地。接著,他又威逼魏桓子。魏桓子迫不得已,也只好割地求和。獲得這三位上卿的土地後,智伯得意忘形,以為天下所有人都害怕自己,便又要求趙襄子割讓蔡和皋狼這兩個地方。趙襄子堅決不肯答應。智伯惱羞成怒,脅迫韓康子和魏桓子一同討伐趙襄子,雙方在晉陽對峙了三年。趙襄子採納謀士張孟談的計策,說服韓康子和魏桓子與自己聯合起來,乘夜出兵偷襲智伯,將他殺死。智伯因為十分貪心,永遠得不到滿足,終於落了個亡命的下場。

D. 貪求無厭的故事,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是我國歷史的一部分,成語是歷史的積淀,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版含義深遠的故事。經過時間的打權磨,千萬人的口口叮傳,每一句成語又是那麼深刻雋永、言簡意賅。閱讀成語故事,可以了解歷史、通達事理、學習知識、積累優美的語言素材。所以,學習成語是青少年學習中國文化的必經之路。成語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講述一些道理。成語就是有道理的詞語,它奠基著我國的文化之熙。後來被編譯成《成語故事》系列圖書。
E. 還有哪些成語故事跟貪婪而又一無所獲的成語故事
因小失大抄yīnxiǎoshī襲dà
[釋義] 因貪圖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
[語出] 漢·劉晝《新論》:「滅國亡身為天下笑;以貪小利失其大利也。」
[正音] 大;不能讀作「dài」。
[辨形] 失;不能寫作「濕」。
[近義] 捨本逐末
[反義] 一舉兩得
[用法] 含貶義。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構] 偏正式。
F. 貪天之功 的成語故事
貪天之功
[ tān tiān zhī gōng ]
【解釋】:貪:貪圖。把天所成就的功績說成是自己的力量。現指抹殺群眾或領導的力量,把功勞歸於自己。
【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
成語故事
貪天之功
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經過一番顛沛流離,終於回到晉國當了國君。為了報答有功之臣,他將跟隨自己流亡的人列為一等功,給過幫助的為二等功,迎接歸來的為三等功。趙衰、狐偃等因跟隨流亡有功,無采地的封采地,有采地的加封。其他幫助的、迎歸的一一有賞,連一般的小臣奴僕也賞錢幣,皆大歡喜。 晉侯又貼出詔令:「如果有誰被遺漏了,請自己來報。」有個叫介子推的被遺漏了。 他的鄰居看見詔令,便來找介子推。見他正在家裡編草鞋,便說:「你以後不用再干這一行了,晉侯出了詔令找有功之人。你只要一露面,晉侯就想到你的好處,按功行賞。」介子推笑著沒有回答。 他的母親說:「你跟著晉侯流亡十九年,晉侯飢不擇食時,你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給他熬湯喝,沒有功勞還有苦勞,你為什麼不去見一見呢?」,子推說:「孩兒沒有什麼要求晉侯的,為什麼要去呢?」鄰居說:「你去見一見,封個一官半職,也領一些布和米,省得天天打草鞋了。」,子推說:「晉獻公有九個兒子,只有主公最賢能。晉國屬於主公,這是天意,有些人卻誤以為是自己的功勞。」「偷盜別人財產的人,被人叫盜賊。到晉侯那兒居功求賞等於貪天之功為己有,更加可恥。我願意終生編草鞋,不願意去爭這份功勞。」,鄰居走後,他的母親說:「你是廉潔的人,我是廉潔的人的母親,我們為什麼不去隱居呢?」,當晚,介子推背著母親躲到綿山裡去了。
G. 貪小失大成語故事
貪小失大
【拼音】:tān xiǎo shī dà
【解釋】:因為貪圖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只謀求眼前的好內處而不容顧長遠的利益。
【出處】:《呂氏春秋·權勛》:「達子……使人請金於齊王,齊王怒曰:『若殘豎子之類,惡能給若金?』與燕人戰,大敗,達子死,齊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國,相與爭金於美唐甚多。此貪於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示例】:這叫做「~」,所以為人切不可做那討便宜苟且之事!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六
【近義詞】:得不償失
【反義詞】:乞漿得酒
【歇後語】:拾芝麻丟西瓜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人不懂算計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秦惠文王想吞並物產豐富的蜀國,有人獻計造能下金糞的石牛送給蜀侯。蜀侯中計,下令民工開山填谷,鋪築道路迎接石牛,秦惠文王讓大軍跟在運送石牛的隊伍後滅了蜀國。人們嘲笑蜀侯是貪小利而失大利。
H. 關於貪婪的成語故事
http://www.61baobao.com/jianggushi/7970/
守株待兔一位老農一天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樁上死了,就撿回了家。他想以後如果內每天這樣多好,於容是第二天開始天天去等。結果,兔子不再來了,田地卻荒蕪了。
I. 與不貪為寶類似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大公無私
dà gōng wú sī
【解釋】指辦事公正,沒有私心。現多指從集體利益出發,毫無個人打算。
【出處】漢·馬融《忠經·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無私。」
【結構】聯合式。
【用法】多歌頌人的優良品質和秉公處理事情。一般作賓語、定語、狀語。
【近義詞】舍己為公、鐵面無私
【反義詞】假公濟私、自私自利、利慾熏心、見利忘義
【辨析】(一)~和「鐵面無私」;都含有「沒有私心」的意思;不同在於:①「鐵面無私」一般用在處理問題等方面;~可用來表示「一心為公;沒有私心」的意思;②同樣用於處理問題的場合;~側重在「公正」;指一點也不偏私;「鐵面無私」側重在「鐵面」;指不畏權勢;不講情面。(二)~和「舍己為公」;都有「為大家利益;不惜犧牲個人利益」的意思。但~側重在「不為個人謀利益』;「舍己為公」側重在「為公眾利益而犧牲個人利益。」
【例句】共產黨員要襟懷坦白;~。
【成語故事】春秋時,晉平公有一次問祁黃羊說:「南陽縣缺個縣長,你看,應該派誰去當比較合適呢?」祁黃羊毫不遲疑地回答說:「叫解狐去,最合適了。他一定能夠勝任的!」平公驚奇地又問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麼還要推薦他呢!」祁黃羊說:「你只問我什麼人能夠勝任,誰最合適,你並沒有問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於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陽縣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後,替那裡的人辦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稱頌他。
過了一些日子,平公又問祁黃羊說:「現在朝廷里缺少一個法官。你看,誰能勝任這個職位呢?」祁黃羊說:「祁午能夠勝任的。」平公又奇怪起來了,問道:「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你怎麼推薦你的兒子,不怕別人講閑話嗎?」祁黃羊說:「你只問我誰可以勝任,所以我推薦了他,你並沒問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呀!」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當上了法官,替人們辦了許多好事,很受人們的歡迎與愛戴。
孔子聽到這兩件事,十分稱贊祁黃羊。孔子說:「祁黃羊說得太好了!他推薦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標准,不因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見,便不推薦他;也不因為他是自己的兒子,怕人議論,便不推薦。像黃祁羊這樣的人,才夠得上說『大公無私』啦!」
J. 關於貪婪的成語故事
人心不足蛇吞象人抄,《山海經·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戰國楚·屈原《天問》:「一蛇吞象,厥大何如?比喻人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樣。
拔苗助長。《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
餓虎擒羊:像飢餓的老虎捕食羔羊一樣。比喻迅猛貪婪。
【垂涎三尺】:涎:口水。口水掛下三尺長。形容極其貪婪的樣子。也形容非常眼熱。
【愛錢如命】:某些人貪愛錢財就像吝嗇生命一樣。形容十分貪婪、刻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