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托物言志的成語有哪些

托物言志的成語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0-12-29 10:16:21

A. 托物言志這個成語是什麼意思

托物言志復,即將個人之「志」制依託在某個具體之「物」上.於是,這個「物」便具有了某種象徵意義,成為作者的志趣、意願或理想的寄託者.作者的個人之「志」,藉助於這個具體之「物」,表達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歲寒三友,常用於表示高潔的志向;「泥土」常用於抒發謙遜的情懷;「蠟燭」常用於頌揚無私奉獻的精神.
「托」借、假託的意思,可以從志向、情趣、理想、追求、來描述物表現志.通過描繪具體事物的形象來表達思想感情(多用於詩歌、散文創作).

B. 誰有托物言志的句子或詞語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駱賓王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內來。--容- 梅花 王安石

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青松 陳毅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竹石 鄭板橋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石灰吟 於謙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畫菊》 鄭思肖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菊花》黃巢

C. 關於托物言志的詩句有那些

石灰吟
[明] 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譯文: 石頭是經過千萬次錘打才從深山裡開采出來 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就算粉身碎骨都不怕 因為要一身清白留在人間 簡單的意思:石灰石經過千錘萬鑿才從深山中開采出來,用烈火焚燒也是件平常普通的事。粉骨碎身都不怕,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間。 [簡析]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發自己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品質和不同流合污與惡勢力斗爭到底的思想感情
石灰吟
[明] 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譯文: 石頭是經過千萬次錘打才從深山裡開采出來 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就算粉身碎骨都不怕 因為要一身清白留在人間 簡單的意思:石灰石經過千錘萬鑿才從深山中開采出來,用烈火焚燒也是件平常普通的事。粉骨碎身都不怕,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間。 [簡析]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發自己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品質和不同流合污與惡勢力斗爭到底的思想感情 [古詩今譯] 經過千萬次錘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燒也視平常事一樣。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懼,只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頭的顏色那樣青白分明,現在多用「清白」)長留人間。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於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採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烈火焚燒」,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徵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骨碎身全不怕」。「粉骨碎身」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至於最後一句「要留青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此句中的青白是拿石頭的顏色作比,也就是現在的「清白」的意思
早梅
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 體裁:【五律】 類別:【靜物】 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 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早梅 年代:【唐】 作者:【張謂】 體裁:【七絕】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林村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注釋 【詩文解釋】 有一樹梅花凌寒早開,枝條潔白如玉。它遠離人來車往的村路,臨近溪水橋邊。人們不知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早發,以為那是經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詞語解釋】 迥:遠。 傍:靠。 發:開放。 經冬:過冬。 銷:這里指冰雪融化。 【詩文賞析】 全詩即在於寫一個「早」字。寒冬剛過,百花未開,在冰雪尚未消融之際,為世界帶來生機和希望的只有一束寒梅,因此無數文人墨客踏雪尋訪,尋覓這凌寒獨放的早梅。在遠離道路的溪水橋邊,詩人終於看到了似玉如雪的早梅。早梅的形象被刻畫得惟妙惟肖,韻味十足,與詩人的精神心有靈犀。 自古詩人以梅花入詩者不乏佳篇,有人詠梅的風姿,有人頌梅的神韻;這首詠梅詩,則側重寫一個「早」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潔白如玉,又照應了「寒」字。寫出了早梅凌寒獨開的豐姿。第二句寫這一樹梅花遠離人來車往的村路,臨近溪水橋邊。一個「迥」字,一個「傍」字,寫出了「一樹寒梅」獨開的環境。這一句承上啟下,是全詩發展必要的過渡,「溪橋」二字引出下句。第三句,說一樹寒梅早發的原因是由於「近水」;第四句回應首句,是詩人把寒梅疑做是經冬而未消的白雪。一個「不知」加上一個「疑是」,寫出詩人遠望似雪非雪的迷離恍惚之境。最後定睛望去,才發現原來這是一樹近水先發的寒梅,詩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點出了。 梅與雪常常在詩人筆下結成不解之緣,如許渾《早梅》詩雲:「素艷雪凝樹」,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張謂的詩句則是疑梅為雪,著意點是不同的。對寒梅花發,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詩人也都產生過類似的疑真的錯覺。宋代王安石有詩雲:「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也是先疑為雪,只因暗香襲來,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本篇意境可謂異曲同工。而張謂此詩,從似玉非雪、近水先發的梅花著筆,寫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時也寫出了詩人探索錄覓的認識過程。並且透過表面,寫出了詩人與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讀者透過轉折交錯、首尾照應的筆法,自可領略到詩中悠然的韻味和不盡的意蘊。 早梅 年代:【唐】 作者:【齊已】 體裁:【五律】 類別:【靜物】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樹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去,禽窺素艷來。 明年獨自律,先發映春台。 注釋 【詩文解釋】 萬木經受不住嚴寒的侵襲,枝幹將被摧折。梅樹的孤根卻吸取地下的暖氣,恢復了生氣。在前村的深雪裡,昨夜有一枝梅花凌寒獨開。它的幽香隨風飄散,一隻鳥兒驚異地看著這枝素艷的早梅。我想寄語梅花,如果明年按時開花,請先開到望春台來。 【詞語解釋】 望春台:指京城,也有望春的含義。 【詩文賞析】 齊已是鄉下貧苦人家的孩子,從小一邊放牛一邊讀書,學習非常刻苦。幾年後,能夠吟詩作賦,被寺院長老發現,收進寺里作和尚。一年冬天,剛剛下過一場大雪,清晨齊已出去,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突然前方的幾只報春的蠟梅花引來了報春鳥圍著梅花唱歌,齊已被這景色驚呆了,回寺後,馬上寫下了《早梅》這首詩。 這是一首詠物詩。全詩語言輕潤平淡毫無浮艷之氣,以含蘊的筆觸刻畫了梅花傲寒的品性及素艷的風韻,創作了一種高遠的境界寄託了自己的理想,意蘊深刻。
望梅花
年代:【唐】 作者:【和凝】 體裁:【詞】 春草全無消息, 臘雪猶餘蹤跡。 越嶺寒枝香自拆, 冷艷奇芳堪惜。 何事壽陽無處覓, 吹入誰家橫笛?

D. 有什麼和托物言志意思類似的成語

借景抒情

E. 關於托物言志的成語和句子

鄉下老家屋前,有一塊非常大的空地,租(ū)給人家種桃花心木的樹苗。
桃花心木是一種特別的樹,樹形優美,高大而筆直。從前老家房後山上的林場有許多這種樹,但那是高達幾丈的成林,所以當我看到桃花心木僅及膝蓋的樹苗,有點難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種桃花心木苗的是一個高大的人,他彎腰種樹的時候,感覺就像插秧(yāng)一樣,不同的是,這是旱地,不是水田。
樹苗種下以後,他總是隔幾天才來澆水。奇怪的是,他來的天數並沒有規律,澆水也沒有規律,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我住在鄉下時,每天都在桃花心木苗林的小路上散步。種樹苗的人偶爾會來家裡喝茶。他有時早上來,有時下午來,時間也不一定。
我越來越感到奇怪。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的就枯萎了,所以他來的時候總會帶幾株樹苗來補種。我起先以為他太懶,隔那麼久才為樹苗澆水。但懶的人怎麼會知道有幾棵樹苗枯萎了呢?後來我以為他太忙,才會做什麼事都不按規律。但是,忙的人怎麼可能行事那麼從容?
我忍不住問他,到底是什麼時間來?多久澆一次水?桃花心木苗應該不會這么容易就枯萎吧?
種樹的人笑了,他說:「種樹不像種菜或種稻子,幾個星期幾個月就可以收獲。種樹是百年的基業。所以,樹木自己要學會在土地里找水源。我澆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準的,它幾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無法在這種不確定中汲(jí)取水分,樹苗很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只要能在不確定中去尋找水源,拚命紮根,長成百年的大樹就不成問題了。」
種樹的人又說:「如果我每天都來澆水,每天都定時澆一定量的水,樹苗就會養成依賴的習性,根就會浮生在地表,無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澆水,樹苗會枯萎得更多。僥(jiǎo)倖存活的樹苗,遇到狂風暴雨,也是一吹就倒了。」
種樹人說的話,使我深受啟發。想到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比較經得起生命的考驗。
我聽了種樹的人關於種樹的談話之後,每天走過桃花心木苗圃時,內心總會有某些東西被觸動。
現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經長得與屋頂一般高,是那麼優雅自在,充滿旺盛的生命力。
種樹的人不再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

文章的一個巧妙之處,是作者由種樹想到育人,借物喻人,托物言志。「人也一樣,在不確定中,我們會養成獨立自主的心,不會依賴;在不確定中,我們深化了對環境的感受與情感的覺知;在不確定中,我們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這「不確定」,照應上文,種樹人管理樹苗的不定時。由事而理,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絲毫沒有突兀之感。

F. 成語托物言志的意思是什麼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即抄講個人之「志」依託在某個具體之「物」上。於是,這個「物」便具有了某種象徵意義,成為作者的志趣、意願或理想的寄託者。作者的個人之「志」,藉助於這個具體之「物」,表達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歲寒三友,常用於表示高潔的志向;「泥土」常用於抒發謙遜的情懷;「蠟燭」常用於頌揚無私奉獻的精神。 「托」借、假託的意思,可以從志向、情趣、理想、追求、來描述物表現志。

G. 托物言志的成語

托物言志——志在四方——方寸不亂——亂七八糟——糟糠之妻——妻離子散——散兵游勇——勇往直前——前功盡棄——棄暗投明——明察秋毫——毫不介意——意氣風發

H. 托物言志含三個成語的作文100字

做一朵曇花,只有香如故
曇花,一現。
至今不能忘卻初見曇花的驚異——月光如練,涼風如水,它就那樣輕盈地展開自己的雙臂,如精靈般超凡脫俗,不含一絲一毫的雜念,讓人窒息的美啊。
但,如此短暫。
為這美付出的代價,便是生命的短暫,沒有流淚,沒有猶豫地,凋謝,只留給人無限的慨嘆與留念。
生命,理應如此;美,理應如此。
再嬌艷的花,也會一天天老去,與其如此,倒不如像曇花一樣,生命雖短暫,但卻永留芳華
於人世,不曾讓任何的殘枝敗葉玷污了自己的清白。
曇花之所以美,就在於它所展現的生命極致的絕美——讓人驚心動魄、為之傾倒的短暫的美。由此可想,大千世界中,真正能讓人動心的美麗,莫過如曇花一現般的瞬間,極短卻定格在人們心中——深夜的一杯熱茶,撫過淚頰的一雙輕柔,面對困難的一次無畏,獨上高樓的一次超脫,絕境中的一句安慰,還有那情到深處的一淚感動……定格在人心的一瞬。
不要說它們太短暫,不要說它們不能長久,它們只是服從了自己內在的力量,在最恰當的時候,從內心掙出,展現給塵世一抹清觀,一點孤傲,一懷感傷。一次情懷的感動,可以讓它們的生命因此延長幾千年——世間上最好的保留之地便是人心的記憶,活在人們的記憶之中的美,何嘗不逾越千年呢?
肉體逝去,而精神永存。不要再駐足於花園,因為沒有不敗的花;不要沉溺於現實的享樂,因為沒有用不完的財富,不要夢想長生不死,因為沒有精神的支撐,那隻是一具行屍走肉的皮囊。倒不如做一朵曇花,在最美麗的時候,飄然而逝,只留一縷芳魂無斷絕。
做一朵曇花吧,留下你芬芳的氣息,留下你孤傲的美麗——短暫的生命,美的極致。

I. 哪些成語能體現出托物言志的表達手法

成語體現出托物言志的表達手法的話,有閉月羞花沉魚落雁。

J. 托物言志的成語

鴻鵠之志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