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什麼不什麼帶成語有哪些成語故事

什麼不什麼帶成語有哪些成語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02 03:43:49

成語故事有哪些

成語故事有:

1、濫竽充數成語故事:這則成語的濫是失實,與真實不符,引申為矇混的意思;竽是一種簧管樂器;充數是湊數。指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裡充數,或是以次充好,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辭。

這個成語來源於《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竿,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潛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戰國時期,齊宣王非常喜歡聽人吹竽,而且喜歡許多人一起合奏給他聽,所以齊宣王派人到處搜羅能吹善奏的樂工,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樂隊。而那些被挑選入宮的樂師,受到了特別優厚的待遇。

當時,有一個游手好閑、不務正業的浪盪子弟,名叫南郭。他聽說齊宣王有這種嗜好,就一心想混進那個樂隊,便設法求見宣王,向他吹噓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樂師,博得了宣王的歡心,把他編入了吹竽的樂師班裡。可笑的是,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會吹竽。

每當樂隊給齊宣王吹奏的時候,他就混在隊伍里,學著別的樂工的樣子,搖頭晃腦,東搖西擺,裝模做樣地在那兒吹奏。

因為他學得維妙維肖,又由於是幾百人在一起吹奏,齊宣王也聽不出誰會誰不會。就這樣,南郭混了好幾年,不但沒有露出一絲破綻,而且還和別的樂工一樣領到一份優厚的賞賜,過著舒適的生活。

後來,齊宣王死了,他兒子齊潛王繼位,潛王同樣愛聽吹竽。只有一點不同,他不喜歡合奏,而喜歡樂師門一個個單獨吹給他聽。

南郭先生聽到這個消息後,嚇得渾身冒汗,整天提心吊膽的。心想,這回要露出馬腳來了,丟飯碗是小事,要是落個欺君犯上的罪名,連腦袋也保不住了。所以,趁潛王還沒叫他演奏,就趕緊溜走了。

5、紙上談兵成語故事:趙括從小學習兵法,自以為天下沒有人能夠與其匹敵。他的父親趙奢曾經評論說:「打仗是非常危險的事情,而趙括把它說得太容易了,假使將來趙國不任命他為將軍,那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拜他為將軍,導致趙軍大敗的人必定是趙括無疑。」

後來趙括果然代替廉頗做了大將軍,長平一戰被秦將白起打敗,四十萬趙軍全部被消滅,趙括自己也戰死了。

Ⅱ 成語故事大全有哪些

1.【成語】棄之可惜

【拼音】wáng yáng bǔ láo

【釋義】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後,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

【典故】戰國時期,楚國的楚襄王即位後,重用奸臣,政治腐敗,國家一天天衰亡下去。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庄辛,看到這樣情況非常著急,總想好好勸勸他,但是楚襄王只顧享樂,根本聽不進別人說的話。有一天,庄辛實在忍不住了。對楚襄王說:「你在宮里和一些人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國家遲早有一天會滅亡啊!」 楚襄王聽了大怒,罵道:「你老糊塗了吧,竟敢這樣詛咒楚國,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麼不幸。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就這樣,庄辛見楚襄王不納忠言,只好躲到了趙國。 庄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攻打楚國,楚國幾乎沒有什麼抵擋就讓秦國攻陷了楚國的都城郢城。楚襄王惶惶如喪家之犬,逃到城陽城(今河南信陽市一帶)。到這時,他想到庄辛的忠告,才覺得庄辛的話不錯,於是,又悔又恨,便派人把庄辛迎請回來,說:「過去因為我沒聽你的話,所以才會弄到這種地步,現在,你看還有辦法挽救嗎?」 庄辛說:「主公果真有悔改之意嗎?」 楚襄王說:「我現在太後悔了,不知道現在還遲不遲?」 庄辛說:「那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於是,庄辛就講道:從前,有人養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發現少了一隻羊,仔細一查,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鑽進來,把羊叼走了一隻。鄰居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個人不肯接受勸告,回答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麼?」第二天早上,他發現羊又少了一隻。原來,狼又從窟窿中鑽進來,叼走了一隻羊。他很後悔自己沒有聽從鄰居的勸告,便趕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從此,狼再也不能鑽進羊圈叼羊了。 楚襄王一聽到這個故事就明白了庄辛的意思,於是他接著對庄辛說:「庄愛卿,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於是,庄辛給楚襄王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認為楚國都城雖被攻陷,但只要振作起來,改正過錯,秦國是滅不了楚國的。楚襄王聽了,便遵照庄辛的話去做,果真度過了危機,振興了楚國。 「亡羊補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上面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後,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

Ⅲ 帶有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帶有故事的成語有:

一、黔驢技窮

黔地這個地方本來沒有驢,有一個喜歡多事的人用船運來一頭驢進入這個地方。運到後卻沒有什麼用處,就把它放置在山腳下。老虎看到它是個龐然大物,把它作為神來對待,躲藏在樹林里偷偷看它。老虎漸漸小心地出來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麼東西。

有一天,驢叫了一聲,老虎十分害怕,遠遠地逃走,認為驢要咬自己,非常害怕。但是老虎來來回回地觀察它,覺得它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本領。老虎漸漸地熟悉了驢的叫聲,又前前後後地靠近它,但始終不與它搏鬥。

老虎漸漸地靠近驢子,態度更加親切而不莊重,碰倚靠撞冒犯它。驢非常生氣,用蹄子踢老虎。老虎於是很高興,盤算這件事說:「驢的技藝僅僅只是這樣罷了!」於是跳起來大吼了一聲,咬斷了驢的喉嚨,吃光了它的肉,才離開。

二、刻舟求劍

戰國時期有一個楚國人做事很死板,書上怎麼寫的他就怎麼做,甚至遇到事情別人怎麼做的,他也學著怎麼做,從沒想過變通一下。有一次,他經過山林,看見一樵夫在砍柴。忽然,樵夫一不小心.斧頭從手上飛脫,掉進山谷里去了。

樵夫不慌不忙地在斧頭落下的地方做了一個顯眼的記號,然後從旁邊的小路繞下山去,對照著山上的標記,很快在草叢里找到了斧頭。這位楚國人對樵夫仰慕不已。這位楚國人喜愛劍術,總是隨身佩帶一把寶劍。一天,他搭乘一條渡船過江。他立在船舷邊,江兩岸景色令人目不暇接。

船行至江中,陶醉於美景的他不小心,讓那把寶劍滑落到江里去了。只見他緊盯著劍掉下去的地方發呆。旁人勸他趕緊跳下江去打撈,這位楚國人卻笑著搖搖頭.他眼前浮現出樵夫刻記號的一幕。接著便鎮定地說:「別慌張!我自有妙法。」

只見他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劍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道深深的記號,並且自言自語道:「我的劍就是從這兒掉下去的!」船繼續前行,待船家停船時,這位楚人站起身,面對驚訝的目光,從容不迫地脫了衣服,從船舷邊所刻記號處跳人水中。

他在水中撈來撈去,怎麼也撈不到那把劍,於是浮出水面撫摸著船邊的記號,如夢游般喃喃著:「我的劍明明是從這兒掉下去的,怎麼找不到了呢?」

三、胸有成竹

北宋時候,有一個著名的畫家,名叫文同,他是當時畫竹子的高手。文同為了畫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風下雨,他都常年不斷地在竹林子里頭鑽來鑽去。三伏天氣,太陽像一團火,烤得地面發燙。可是,文同照樣跑到竹林里對著太陽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陽光下,全神貫注地觀察竹子的變化。

他一會兒用手指頭量一量竹子的節把有多長,一會兒又記一記竹葉子有多密。汗水濕透了他的衣衫,滿臉都流著汗,可他就跟沒事兒似的。有一回,天空颳起了一陣狂風。接著,電閃雷鳴,眼看著一場暴雨就要來臨,人們都紛紛往家跑。

可就在這時候,坐在家裡的文同,急急忙忙抓過一頂草帽,往頭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剛走出大門,大雨就跟用臉盆潑水似地下開了。文同一心要看風雨當中的竹子,哪裡還顧得上雨急路滑!他撩起衣服,爬上山坡,奔向竹林。

他上氣不接下氣地跑進竹林,顧不得抹流到臉上的雨水,就兩眼一眨不眨地觀察起竹子來了。只見竹子在風雨的吹打下,彎腰點頭,搖來晃去。文同細心地把竹子受風吹雨打的姿勢記在心頭。由於文同長年累月地對竹子作了細微地觀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狀有什麼變化;

在陰晴雨雪天,竹子的顏色、姿勢又有什麼兩樣;在強烈的陽光照耀下和在明凈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麼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樣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畫起竹子來,根本用不著畫草圖。有個名叫晁(cháo)補之的人,稱贊文同說:「文同畫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四、聞雞起舞

東晉范陽遒縣(今河北淶水)人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

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後來,「祖逖……與習空劉琨俱為司州主簿,情好綢繆,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因起舞(劍)。

逖琨並有英氣,每語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謂曰:『若四海鼎沸,豪傑並起,吾與足下當相避於中原。』」是說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同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你聽見雞叫了嗎?」劉琨說:「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祖逖說:「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

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征北中郎將,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五、亡羊補牢

這故事出自「戰國策」。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 「你在宮裡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興,生氣罵道:「你老糊塗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麼不幸。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庄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
北)。這才覺得庄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庄辛找回來,問他有什麼辦法;庄辛很誠懇地說:「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黔驢技窮

網路—刻舟求劍

網路—胸有成竹

網路—聞雞起舞

網路—亡羊補牢

Ⅳ 不什麼過什麼成語故事

沒有「什麼不什麼干」的成語,「()()()干」的成語如下:

非意相干版 非意:意料之外;干:冒權犯。意外的無故冒犯。
共枝別干 比喻一個教師傳授下來的但又各人自成一派。
河落海乾 比喻一點不剩。
精明強干 機靈聰明,辦事能力強。
口血未乾 古時訂立盟約,要在嘴上塗上牲口的血。指訂約不久就毀約。
口燥唇乾 口腔和嘴唇都幹了。形容話說得很多或費盡口舌。
埋頭苦幹 專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Ⅳ 有哪些成語故事不常見的

無法無天wúfǎwútiān
[釋義] 法:法紀;天:天理。舊指不顧國法和天理;任意干壞事。現多形容違法亂紀;不受管束。
[語出] 清·曹雪芹《紅樓夢》:「珍大奶奶是個老實頭;個個人都叫他養得無法無天的。」
[近義] 胡作非為 為非作歹
[反義] 安分守己 循規蹈矩
[用法] 用作貶義。一般作謂語、定語、補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和「胡作非為」都指肆無忌憚地做壞事;有時可以通用。但「胡作非為」程度略輕一些;只形容肆無忌憚的干壞事。
[例句]

Ⅵ 自什麼不什麼的四字成語故事

1、自認不諱
zì rèn bù huì
【解釋】諱:隱諱。直截了當地承認,一點也不迴避隱瞞
【出處】清·無名氏《六部成語·刑部》:「自認不諱。」
【結構】補充式成語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2、自視不明
zì shì bù míng
【解釋】自視:單靠自己眼睛看事物;不明:看不清楚。指單靠自己眼睛看事物則看不清楚
【出處】春秋·楚·李耳《老子·道經》第24章:「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結構】緊縮式成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3、自是不彰
zì shì bù zhāng
【解釋】自是:自以為是;彰:明晰。自以為是的人則是非不明
【出處】春秋·楚·李耳《老子·道經》第24章:「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結構】緊縮式成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4、自強不息
zì qiáng bù xī
【解釋】自強: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覺地努力向上,永不鬆懈。
【出處】《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結構】偏正式。
【用法】含褒義。一般作謂語、賓語、狀語。

5、自命不凡
zì mìng bù fán
【解釋】自命:自認為;凡:平凡。自以為不平凡,比別人高明。
【出處】清·淮陰百一居士《壺天錄》:「婁縣沈童者,年甫冠,習帖括,自命不凡,有太阿出匣遽化長虹之概。」
【結構】主謂式。
【用法】含貶義。用於自以為不平凡而實際上平凡的人。一般作謂語、定語。

6、自救不暇
zì jiù bù xiá
【解釋】解救自己都來不及。指無力再幫助他人。
【出處】唐·杜甫《為華州郭使君進滅殘寇形勢圖狀》:「今殘孽雖窮蹙日甚,自救不暇,尚慮其逆帥望秋高馬肥之便,蓄突圍拒轍之謀。」
【結構】補充式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人的處境

7、自信不疑
zì xìn bù yí
【解釋】相信自己,絕不懷疑。
【出處】宋·蘇軾《司馬溫公行狀》:「為政之日,自信而不疑。」
【結構】聯合式成語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十分自信

8、自負不凡
zì fù bù fán
【解釋】自恃高明,不同尋常。
【出處】宋·趙令畤《侯鯖錄》卷四:「曾子固曰:『王平甫熙寧癸丑歲直宿崇文院……夢覺時禁中已鳴鍾,平甫頗自負不凡,為詩記之。』」
【結構】偏正式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清高

Ⅶ 帶一和不兩個字的四字成語故事

說一不二,一言不發
很高興為你解答本題,沒問題的話,請及時點擊右上角的採納滿意哈~

Ⅷ 什麼不如什麼成語故事

【糞來土不如】還比不上糞便源和泥土。形容極無價值的東西。
【狗彘不如】彘:豬。形容品行卑劣到連豬狗都不如的程度。同「狗彘不若」。
【禽獸不如】連禽獸不如。形容人格低下,品行極壞。
【豬狗不如】連豬狗都不如。形容人格低下,品行極壞。
【自愧不如】弗:不。自己慚愧不如別人。

Ⅸ 什麼不什麼干成語故事

沒有「什麼不什麼干」的成語,「()()()干」的成語如下:

非意相干 非意:意料之外;干:冒犯。意外的無故冒犯。
共枝別干 比喻一個教師傳授下來的但又各人自成一派。
河落海乾 比喻一點不剩。
精明強干 機靈聰明,辦事能力強。
口血未乾 古時訂立盟約,要在嘴上塗上牲口的血。指訂約不久就毀約。
口燥唇乾 口腔和嘴唇都幹了。形容話說得很多或費盡口舌。
埋頭苦幹 專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墨跡未乾 寫字的墨跡還沒有干。比喻協定或盟約剛剛簽訂不久(多用於指責對方違背諾言)。
墨汁未乾 寫字的墨汁還沒有干。比喻協定或盟約剛剛簽訂不久(多用於指責對方違背諾言)。
乳臭未乾 臭:氣味。身上的奶腥氣還沒有退盡。對年輕人表示輕蔑的說法。
搜岩采干 比喻想方設法羅致閑散的人才。
唾面自乾 別人往自己臉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讓它自干。形容受了污辱,極度容忍,不加反抗。
外強中干 干:枯竭。形容外表強壯,內里空虛。
瓮盡杯乾 原指酒已喝盡。比喻錢已用完。
蟬喘雷干 蟬:昆蟲名,知了;干:空。蟬喘息,雷聲凈。形容酷熱乾旱。
燈盡油干 燈光盡滅,燈油耗干。比喻人的精力或財力都消耗一空。
鴻漸於干 以次而進,漸至高處。後指始入仕途。
河涸海乾 河流乾涸,大海枯竭。比喻窮盡、徹底,不留餘地。
兢兢乾乾 指敬慎自強。
精明能幹 機靈聰明,辦事能力強。
寢苫枕干 指古時父母被人所殺,子女卧草枕盾,表示時刻不忘報仇。
水米無干 比喻彼此經濟上沒有往來。舊時指官吏清廉。同「水米無交」。
洗手不幹 把手洗干凈休息了。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