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2026回成語
㈠ 三國演義中每回出現的成語歸納
每回都歸納出一個成語不可能的
就算能也不是成語
㈡ 三國演義50回成語
望梅止渴 桃園結義 一手包辦 一舉兩得 一臂之力 一親芳澤 七步成詩 三顧茅廬 下筆成章 不出所料 不由分說 不知所雲 不容偏廢 乘虛而入 五內如焚 人生如寄 仰人鼻息 伯仲之間 位極人臣 作姦犯科 偃旗息鼓 出言不遜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廬 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危急存亡之秋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虛傳 同符合契 吳下阿蒙 敝帚千金 廊廟之器 才高八斗 手不釋卷 指日可待 探囊取物 文思泉湧 旦夕之危 明眸善睞 月明星稀 土崩魚爛 如入無人之境 如魚得水 妄自菲薄 孑然一生 對酒當歌 屈指可數 周郎顧曲 呼風喚雨 品頭論足 回腸盪氣 三顧茅廬 初出茅廬 舌戰群雄 羽扇綸巾 隔岸觀火 上房抽梯 七擒七縱 恩威並重 樂不思蜀 得隴望蜀 三讓徐州 三顧茅廬
三足鼎立 三國歸晉 三氣周瑜 過關斬將 望梅止渴 桃園結義
錦囊妙計 舌戰群儒 孔融讓梨 木牛流馬 割須棄袍 火燒連營
草船借箭 器宇軒昂 轅門射戟 單刀赴會 暗渡陳倉 志大才疏
㈢ 三國演義每回成語
第一回
朋比為奸
呼風喚雨
措手不及
第二回
飛沙走石
秋毫無犯
斬草除根
易如反掌
第三回版
名正言順
三寸不爛之舌權
探囊取物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賞罰分明
第四回
好謀無斷
粉骨碎身
第五回
皇天後土
高枕無憂
涕泗橫流
探囊取物
耀武揚威
里應外合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日行千里
第七回
不計其數
屍橫遍野
屢戰屢勝
第八回
談笑自若
無計可施
眉來眼去
如雷貫耳
曲意逢迎
第十回
死無葬身之地
絕處逢生
報仇雪恨
招賢納士
孤陋寡聞
㈣ 三國演義第26回的好詞好句。
一手包辦,一舉兩得、一臂之力、一親芳澤、七步成詩、三顧茅廬、下筆成章、不出所料
不由分說、不知所雲、不容偏廢、乘虛而入、五內如焚、人生如寄、仰人鼻息、伯仲之間
位極人臣、作姦犯科、偃旗息鼓、出言不遜、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初出茅廬、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危急存亡之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同符合契、吳下阿蒙、敝帚千金
廊廟之器、才高八斗、手不釋卷、指日可待、探囊取物、文思泉湧、旦夕之危、明眸善睞
月明星稀、土崩魚爛、如入無人之境、如魚得水、妄自菲薄、孑然一生、對酒當歌、 屈指可數
好句摘抄:
1、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2、大丈夫處世,不能立功建業,幾與草木同腐乎?
3、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
4、大丈夫願臨陣斗死,豈可入牆而望活乎。
5、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
6、吾弟張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
7、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
8、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9、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10、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父子,豚犬耳。
11、汝視我之劍不利否?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
12、強中自有強中手,用詐還逢識詐人。
13、寧教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
14、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方今春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
15、令我永生難忘的還是姜維的一句話:人生如白駒過隙!
16、良禽擇木而犧,賢臣擇主而事。
17、寬以待人,柔能克刖,英雄莫敵。
18、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19、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20、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21、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2、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於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於琴書兮,以待天時。
23、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
24、鷦鷯尚存一枝,狡兔猶藏三窟。
25、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
26、古者擇賢者而讓之。
27、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28、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29、父精母血,不可棄也。
30、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也。
31、吾露父母之形,以顯清白之體耳。
32、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
33、勇將不怯死以苟免,壯士不毀節而求生。
34、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35、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
36、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37、吾手中寶刀卻不老!
38、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39、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㈤ 出自三國演義1至15回的成語,及其成語故事。
呼風來喚雨
【出處】三國演義源第一回:「角得此書,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危在旦夕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與閹宦共飲耶?」
初出茅廬
【出處】據三國演義所載,諸葛亮初出茅廬,佐劉備用兵,觀與張飛不服,行事諸多困難。
如入無人之境
【出處】三國演義第七回:「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
不由分說
【出處】三國演義第十三回:「李傕隨後掩殺,郭汜兵退,車駕冒險出城,不由分說,竟擁到李傕營中。」
1至15隻有這么多了,絕對對,希望對你有用
㈥ 三國演義每回四字成語
桃園結義,大意失荊州,火燒連營,草船借箭,三顧茅廬,畫餅內充飢,望梅止渴容,妄自菲薄,智取陳倉,七擒七縱,舌戰群儒,六齣祁山,如嚼雞肋,三英戰呂布,單刀赴會,得隴望蜀,樂不思蜀,負重致遠,出言不遜,兵貴神速,斷頭將軍,車載斗量,勢如破竹,老牛舐犢,堅壁清野,七步之才,才佔八斗,七步成詩,骨肉相殘,巢毀卵破,一身是膽,顧曲周郎,超群絕倫,如魚得水,如飲醇醪,髀肉復生,步步為營,偃旗息鼓,空城計,苦肉計,連環計,欲擒故縱,吳下阿蒙,刮骨療毒,計收姜維,江東赴會,呂布戲貂禪,擊鼓罵曹,蔣干盜書,走馬薦諸葛,願打願挨,張飛賠罪,義放曹操,水淹七軍,過五關斬六將,初出茅廬,萬事具備,只欠東風,單騎救主,橫槊賦詩,馬躍檀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身在曹營心在漢,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㈦ 求《三國演義》中31-60回的所有成語。
一共145個。 恣意妄為 隨心所欲 胡作非為 執鞭隨鐙 知遇之恩 張燈結綵 有機可乘 隱介藏形 以卵擊石 衣架飯囊 一面之詞 搖搖欲墜 養精蓄銳 佯輸詐敗 揚幡招魂 血流成河 揎拳裸袖 虛虛實實 虛廢詞說 心術不正 心懷叵測 心膽俱裂 笑容可掬 笑傲風月 閑雜人等 無名小卒 卧床不起 圍魏救趙 為虎添翼 望風而逃 萬死不辭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土雞瓦犬 童顏鶴發天崩地塌 四海飄零 手無寸鐵 誓不兩立 拭目以待 屍橫遍野 聲威大震 神鬼難測 色厲膽薄 〖解釋〗色:神色。厲:嚴厲、兇猛。薄:脆弱。外表強硬而內心怯懦。 肉顫心驚 〖解釋〗形容擔心禍事臨頭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驚」。 柔能克剛 〖解釋〗指以柔弱的手段能夠制服剛強的人。同「柔能制剛」。 仁義之兵 〖解釋〗兵:軍隊。伸張仁愛正義討伐邪惡的軍隊。同「仁義之師」。 情同骨肉 形容關系密切如一家人。 切齒痛恨 形容憤恨到極點。 強詞奪理 強詞:強辯;奪:爭。指無理強辯,明明沒理硬說有理。 器宇軒昂 軒昂:精神飽滿。形容人精神飽滿,風度不凡。 器宇不凡 〖解釋〗器宇:指儀表,氣度。不凡:不平凡,不尋常。形容儀表、風度很不平常。 棄暗投明 離開黑暗,投向光明。比喻在政治上脫離反動陣營,投向進步方面。 凄然淚下 〖解釋〗凄然:寒涼。形容凄涼悲傷。 剖肝瀝膽 比喻開誠相待。 潑油救火 救火時用油澆灑。比喻事情處理不得法,反而使事態更嚴重。 賠了夫人又折兵 比喻想佔便宜,反而受到雙重損失。 爬山越嶺 越:過;嶺:山嶺。爬過高山,越過峻嶺。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 怒氣填胸 〖解釋〗胸中充滿了憤怒。形容憤怒到了極點。 目不邪視 邪:通「斜」。眼睛不偷看旁邊。比喻為人行止端方。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舊諺。意思是自己已經盡力而為,至於能否達到目的,那就要看時運如何了。 謀事在人 謀:謀劃,安排。根據個人的能力策劃事情 命若懸絲 比喻生命垂危 鳴金收軍 古時作戰用敲鑼等方式發出信號撤軍回營 滅虢取虞 比喻攻擊甲國時先穩住乙國,等滅掉甲國後再滅乙國。 悶悶不樂 悶悶:心情不舒暢,心煩。形容心事放不下,心裡不快活。 毛骨悚然 悚然:害怕的樣子。汗毛豎起,脊樑骨發冷。形容十分恐懼。 漫山遍野 山上和田野里到處都是。形容很多。 落荒而走 〖解釋〗指離開戰場,向荒野逃命。形容戰敗逃命。 落荒而逃 形容吃了敗仗慌張逃跑。 略無忌憚 〖解釋〗毫無畏懼。形容非常放肆。 淚流滿面 眼淚流了一臉。形容極度悲傷。 老弱殘兵 比喻因年老體弱以及其他原因而工作能力較差的人。 老成練達 練達:指閱歷多而通達人情。形容人穩重老練,通達事理。 曠世逸才 〖解釋〗曠世:絕代;空前。逸才:超人的才智。當代少見的出眾的才能。 孔孟之道 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學說。 開基創業 指開創帝業 軍令如山 軍事命令像山一樣不可動搖,必須貫徹執行 舉止失措 措:安放,放置。舉動失常,不知如何辦才好。 錦囊妙計 舊小說里描寫足智多謀的人把對付敵方的計策寫在紙條上,放在錦囊里,以便當事人在緊急時拆閱。比喻有準備的巧妙辦法。 將功贖罪 拿功勞補償過失。 假途滅虢 泛指用借路的名義而滅亡這個國家。 急於求成 不顧一切地想馬上取得成效。 極天際地 形容十分高大。 惶惶不安 惶惶:恐懼不安。指心中驚慌害怕,心神不安定 黃口孺子 黃口:兒童;孺子:小孩子。常用以譏諷別人年幼無知。 緩兵之計 延緩對方進攻的計策。指拖延時間,然後再想辦法。 虎入羊群 老虎跑進羊群。比喻強大者沖入柔弱者中間任意砍殺。 虎踞鯨吞 〖解釋〗比喻豪強割據和相互兼並。 鬼神不測 測:猜想,估計。鬼神也預料不到。形容極其神奇奧妙。 詭計多端 詭計:狡詐的計謀;端:項目,點。形容壞主意很多。 光輝燦爛 多比喻前程的遠大或事業的偉大。 骨肉未寒 骨肉尚未冷透。指人剛死不久。 割恩斷義 舍棄恩德,斷絕道義。 割肚牽腸 形容非常牽掛,很不放心。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解釋〗指人或事物變化無常,分合無定。 放龍入海 比喻放走敵人,留下後患 犯顏苦諫 指敢於冒犯君主或尊長的威嚴當面直言規勸 反客為主 客人反過來成為主人。比喻變被動為主動。 反戈一擊 掉轉武器向自己原來所屬的陣營進行攻擊。 反覆無常 〖解釋〗指變化不定。 反敗為勝 扭轉敗局,變為勝利。 峨冠博帶 峨:高;博:闊。高帽子和闊衣帶。古代士大夫的裝束。 蠹政病民 〖解釋〗危害國家和人民。同「蠹國害民」。 東盪西除 指四處征伐。 抵足而眠 腳對著腳,同榻而睡。形容關系親密,情意深厚。 等閑之輩 等閑:尋常,一般。無足輕重的尋常人 等閑視之 等閑:尋常,一般。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預重視。 單刀赴會 單刀:一把刀,指一個人。原指蜀將關羽只帶一口刀和少數隨從赴東吳宴會。後泛指一個人冒險赴約。有贊揚赴會者的智略和膽識之意。 大雨滂沱 滂沱:雨大而多的樣子。形容寸下得很大。 大驚失色 非常害怕,臉色都變了。 初生之犢不懼虎 〖解釋〗比喻閱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說敢幹,無所畏懼。 初生牛犢不怕虎 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顧慮,敢作敢為。 初出茅廬 茅廬:草房。原比喻新露頭腳。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 躊躇不決 躊躇:猶豫,遲疑。形容猶猶疑疑地拿不定主意。 赤身裸體 赤:光著。大部分身體或全身裸露 赤膊上陣 光著膀子上陣。比喻親身上場,不加掩飾地進行活動。 成群結隊 成:成為,變成。一群群人集合在一起。 長驅直進 猶言長驅直入。 蒼生塗炭 塗:泥淖。形容老百姓像陷入泥坑、掉進火坑那樣痛苦。 殘暴不仁 兇狠毒辣,一點也沒有同情、憐憫之心。 才薄智淺 薄:淺薄。形容人的才智淺薄 步罡踏斗 道士禮拜星宿、召遣神靈的一種動作。其步行轉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 步步為營 步:古時以五尺為一步,「步步」表示距離短。軍隊每向前推進一步就設下一首營壘。形容防守嚴密,行動謹慎。 不置褒貶 置:安放,這里有「加以」之間。褒:褒獎,誇贊,表揚。貶:貶低,指責。不加以表揚或批評。 不可造次 造次:急遽,匆忙。不能匆匆忙忙地進行。意為要慎重。 不成體統 體統:格局,規矩。指言行沒有規矩,不成樣子。 撥雲霧見青天 〖解釋〗只有推開密布的雲霧才能看到湛湛藍天。比喻沖破黑暗,見到光明。 兵精糧足 兵:兵士。指兵士精銳,糧草充足。形容軍隊十分強盛 別來無恙 別:離別;恙:病。指分別以來一直都很好嗎? 倍道而進 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速度前進。 背若芒刺 〖解釋〗猶言芒刺在背。 飽學之士 飽學:學識淵博。指學識淵博的人。 寶刀不老 比喻雖然年齡已大或脫離本行已久,但功夫技術並沒減退。 百里之才 百里:方圓百里之地;才:才能。指能治理方圓百里地區的人才 把薪助火 把:握住;薪:柴火。抱著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滅禍患,不但於事無補,反而使事態擴大 懊悔無及 後悔已來不及了。 傲賢慢士 賢:有才德的人。士:讀書人和有才乾的人。用傲慢的態度對待有德有才的人。 傲睨得志 傲睨:傲慢地斜眼看。得志:願望實現。形容因實現願望而看不起一切的神情。 傲慢少禮 態度傲慢,對人不講禮節。 昂然直入 昂首挺胸地徑直走進去。形容態度傲慢 昂然而入 仰頭挺胸地走進來。形容態度傲慢 安營下寨 安:安置;營:營房;寨:防守用的柵欄。指軍隊駐紮下來。比喻建立臨時的住宿或基地 安身之地 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為建業的根基。
㈧ 三國演義每回中有哪些成語或歇後語
最佳答案 - 由投票者2008-06-02 23:36:09選出 1.女博士 24.讀書百遍而義自見 47.豎子成名 70.斗酒只雞
2.清塵濁水 25.釜中之魚 48.掩目捕雀 71.冢中枯骨
3.平視獲罪 26.升堂拜母 49.龍驤虎步 72.捉刀人
4.煮豆燃萁 27.少女風 50.闊步高談 73.太丘道廣
5.才高八斗 28.生子當如孫仲謀 51.五字客 74.難兄難弟
6.司馬昭之心 29.中聖人 52.坐談客 75.同惡相濟
7.去梯之言 30.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53.坐不窺堂 76.藍田生玉
8.窮鳥入懷 31.樑上君子 54.坐不安席 77.木 奴
9.扇火止沸 32.求田問舍 55.作姦犯科 78.枕石漱流
10.哭竹生筍 33.百里才 56.樂不思蜀 79.十鼠同穴
11.青白眼 34.長林豐草 57.弊車贏馬 80.巾 幗
12.窮途之哭 35.池中物 58.吳下阿蒙 81.心膂爪牙
13.青蠅弔客 36.倒 屣 59.髀肉復生 82.開門揖盜
14.引咎責躬 37.浮瓜沉季 60.聞雷失箸 83.方 寸
15.引虎自衛 38.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61.望梅止渴 84.不謀而同
16.牽裾而諫 39.士別三日,便當刮目相待 62.相斫書 85.車載斗量
17.迅風振秋葉 40.官渡柳 63.神 傷 86.雙 珠
18.言過其實 41.懷 橘 64.荀令香 87.日月入懷
19.輕財好施 42.枯樹生華 65.懸 棒 88.形影相弔
20.青蠅染白 43.還 鮓 66.雲中白鶴 89.秉燭夜遊
21.窮兵黷武 44.老牛舐犢 67.的盧馬 90.留 犢
22.三馬同槽 45.捋虎須 68.玉山傾倒
23.三 余 46.虱處褌中 69.衣綉晝行
·曹操下江南--來得凶,敗得慘 ·張飛扔雞毛--有勁難使 ·諸葛亮征孟獲--收收放放
·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張飛使計謀--粗中有細 ·諸葛亮彈琴--計上心來
·曹操遇蔣干--倒了大霉 ·張飛販私鹽--誰敢檢查 ·諸葛亮的鵝毛扇--神妙莫測
·曹操作事--乾乾凈凈 ·張飛賣秤錘--人強貨硬 ·諸葛亮三氣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殺華佗--諱疾忌醫 ·張飛賣肉--光說不割 ·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
·曹操用計--又奸又滑 ·張飛戰關公--忘了舊情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顧全大局
·曹操戰宛城--大敗而逃 ·張飛吃豆芽--一盤小萊 ·諸葛亮要丑妻--為事業著想
·曹操殺呂伯奢--將錯就錯 ·張飛媽媽姓吳--無事(吳氏)生非 ·諸葛亮招親--才重於貌
·曹操敗走華客道--不出所料 ·張飛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諸葛亮用兵--神出鬼沒
·曹操敗走華容道--走對了路子 ·張飛綉花--粗中有細 ·諸葛亮的錦羹--神機妙算
·曹操諸葛亮--脾氣不一樣
(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張飛穿針--粗中有細 ·諸葛亮隆中對策--有先見之明
<br>·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當皇帝--軟弱無能 ·關公開鳳眼--要殺人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董卓戲貂蟬--死在花下 ·關羽賣肉--沒人敢來 ·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貂蟬唱歌--有聲有色 ·關雲長賣豆腐--人硬貨不硬 ·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計
·對著張飛罵劉備--找氣惹 ·關帝廟求子--踏錯了門 ·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蔣干盜書--上了大當 ·關公射黃忠--手下留情 ·諸葛亮弔孝--裝模作樣
·魯肅宴請關雲長--暗藏殺機 ·關公照鏡子--自覺臉紅 ·諸葛亮弔孝--不是真心
·呂布見貂蟬--迷上了 ·關公喝酒--不怕臉紅 ·諸葛亮用空城計--不得已
·東吳招親--弄假成真 ·關雲長走麥城--大難臨頭 ·諸葛亮唱空城計--沒辦法
·司馬懿破八卦陣--不懂裝懂 ·關帝廟夫人--慌了神 ·諸葛亮當軍師--名副其實
·周瑜討荊州--費力不討好 ·關帝廟里拜觀音--找錯了門 ·諸葛亮當軍師--辦法多
·魯肅討荊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關帝廟里掛觀音像--名不符實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
家商量,能想出好辦法來)
·吃曹操的飯,想劉備的事
--人在心不在 ·關勝戰李遣--大刀闊斧
·關雲長刮骨療毒--全無痛苦之色
·董卓進京--來者不善 ·關雲長刮骨療毒--若無其事 ·劉備三上卧龍崗--就請你這個
諸葛亮(比喻請的就是你)
·董卓進京--不懷好意 ·關雲長刮骨下棋--若無其事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關公進曹營--單刀直入 ·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
(比喻來之不易)
·周喻打黃蓋--裝樣子 ·關公赴會--單刀直入
(比喻直截了當,不繞彎子)
·周瑜打黃蓋--兩相情願
㈨ 三國演義中17回至20回的成語
如飲醇醪(周瑜):形容一個人氣量廣闊,起源於正史上周瑜對程普的諒解,形容周瑜心胸寬廣。 髀肉復生(劉備):形容長期清閑,事業毫無成就。 後患無窮(劉備):指給將來留下的禍患無窮無盡。 超群絕倫(關羽):形容高出眾人之上,沒有人能與其相比。 一身是膽(趙雲):形容膽量極大。 顧曲周郎(吳國都督周瑜):指精通音樂戲曲的人 巢毀卵破(孔融的兩個兒子):比喻國家或集體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員當然不能倖免。 堅壁清野(曹操的謀士荀彧)指餓死、困死敵人的一種作戰方法。 如嚼雞肋(楊修)比喻很乏味。 老牛舐犢(楊修的父親楊彪):比喻父母愛撫子女。 吳下阿蒙(吳國名將呂蒙):形容沒有學識的粗人。 想當然(孔融):形容沒有事實根據的主觀臆斷。 兵貴神速(魏國謀士郭嘉):指用兵貴在神奇而快速。 得隴望蜀(曹操)指甘肅一帶;蜀:指四川一帶。已經取得隴右,還想攻取西蜀。比喻貪得無厭。 曹操下江南--來得凶,敗得慘 追問: 謝謝 還有嗎 回答: 一手包辦 【出處】 三國志 魏志典韋傳:「韋一手建之」 一舉兩得 【出處】三國志魏志 臧洪 傳:「將以安社稷,一舉兩得。」 一臂之力 【出處】 三國演義 第二十回:「願助兄一臂之力,共誅國賊。」 一親芳澤 【出處】 曹植 洛神賦 :「芳澤無加,鉛華無御。」 七步成詩 【出處】 世說新語 文學:「文帝嘗令 東阿王 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三顧茅廬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下筆成章 【出處】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 不出所料 【出處】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豐在遇中聞主公兵敗,撫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說 【出處】三國演義第十三回:「李傕隨後掩殺, 郭汜 兵退,車駕冒險出城,不由分說,竟擁到李傕營中。」 不知所雲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雲。」 不容偏廢 【出處】三國志蜀志 魏延 傳:「不忍有所偏廢。」 乘虛而入 【出處】魏志袁紹傳:「將軍簡其 精銳 ,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 五內如焚 【出處】蔡琰 悲憤詩 :「奈何不顧思,見此崩五內。」 人生如寄 【出處】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憂何為?」曹植仙人篇:「俯觀五嶽間,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處】後漢書袁紹傳:「孤客窮軍,仰我 鼻息 ,譬如嬰兒在鼓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 伯仲之間 【出處】 曹丕 典論:「傅說之於 班固 ,伯仲之間耳。」 位極人臣 【出處】吳志孫綝傳:「因緣肺腑,位極人臣。」 作姦犯科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偃旗息鼓 【出處】三國志蜀志 趙雲傳 註:「偃旗息鼓,曹軍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遜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遜,何不殺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 話說天下 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廬 【出處】據三國演義所載,諸葛亮初出茅廬,佐劉備用兵,觀與張飛不服,行事諸多困難。 刮目相待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 江表傳 :「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與閹宦共飲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馬昭之心 ,路人皆知 【出處】 司馬昭 在 曹髦 在位時,為大將軍,專管國政,自封為 相國 ,不久封為晉公,昭還假裝不接受。髦很生氣地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虛傳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兵精糧足,名不虛傳。」 同符合契 【出處】三國志吳志孫傳註:「一與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吳下阿蒙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處】曹丕?典論論文:「里語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見自見之患也。」 廊廟之器 【出處】三國志蜀志 許靖 傳:「雖行事舉動,未悉允當,蔣濟以為大較有廊廟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處】南史 謝靈運 傳:「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釋卷 【出處】曹丕自敘:「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 指日可待 【出處】諸葛亮 出師表 :「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我向 曾文 雲長言,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湧 【出處】文選曹植 王仲 宣誄:「文若春華,思若湧泉。」 旦夕之危 【出處】三國志蜀志孟光傳:「旦夕之危,倒懸之急。」 月明星稀 【出處】文選魏武帝 短歌行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魚爛 【出處】 陳琳 ?與魏文帝書:「焉肯土崩魚爛哉!」 如入無人之境 【出處】三國演義第七回:「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 如魚得水 【出處】三國志諸葛亮傳:「先主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處】諸葛亮?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諫之路也。」 孑然 一生 【出處】三國志吳志陸瑁傳:「孑然無所憑賴。」 對酒當歌 【出處】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屈指可數 【出處】三國志魏志 張合 傳:「屈指計亮糧,不至十日。」 周郎顧曲 【出處】三國志吳志周瑜傳:「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顧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呼風喚雨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角得此書,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 品頭論足 【出處】三國志魏志 何晏 傳註:「晏方用事,自以為一時才俊,常為名士品目。」 回腸盪氣 【出處】魏文帝大牆上蒿行:「感心動耳,盪氣回腸。」
㈩ 三國演義第二十至第三十回成語
錦袍玉帶,揮刀縱馬,箭下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