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塵光成語
㈠ 成語和光同塵是什麼意思
【發音】hécopy guāng tóng chén
【釋義】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種光彩;同塵:與塵俗相同。指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消極處世態度。也比喻同流合污。
【出處】《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塵。」
【示例】休要欺三瞞四,我趙某不是與你和光同塵的。(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二十一)
㈡ 與光同塵這個成語是何意
和光同塵: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種光彩;同塵:與塵俗相同。指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消極處世態度。也比喻同流合污。
㈢ 同和塵光四個字的成語
和光同塵,指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平和處世方法
㈣ 成語:和光同塵是什麼意思啊
和光同塵 [ hé guāng tóng chén ]
【解釋】: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種光彩;同塵:與塵內俗相同。指不露鋒芒,與世無爭容的消極處世態度。也比喻同流合污。
【出自】:《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塵。」
㈤ 成語"和光同塵"出自《道德經》多少章
和光同塵,指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平和處世方法。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種光彩;同塵:與塵世相同。本意是道家無為而治思想的體現。出處《道德經》第四章和第五十六章:「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㈥ 類似和光同塵的詞語
和光同塵,出自《老子》:「塞其兌,閉其門,和其光,同其塵」,「光」與「塵」相對,大概內就是光彩、容光明一類的意思.就是讓光彩和塵埃一樣看待,無貴無賤的意思.《老子》這里是當做自己的學術觀點提出的,當然沒有貶義.後人或許有人用這個成語形容和稀泥的老好人,賦予了它貶義色彩吧?就跟昨天 我回答的這個問題 一樣,很多詞語根本不能一概而論地說它是褒義還是貶義.這種從哲學論述中出來的詞語更是這樣的.就比如「唯心主義」,這是褒義還是貶義?我會充滿鄙視地拿這個詞否定別人的論點,而如果在教會,這個詞卻有可能是聰明的象徵.這就是觀點不同,對詞的理解也不一樣.
㈦ 同、光、和的成語
和光同塵
[hé guāng tóng chén]
解釋
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種光彩;同塵:與塵俗相同。指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消極處世態度。也比喻同流合污。
出處
《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塵。」
㈧ 同和塵光成語
和光同塵
[ hé guāng tóng chén ]
1. 【解釋】: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種光彩;同塵回:與塵俗相同答。指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消極處世態度。也比喻同流合污。
2. 【出自】:《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塵。」
3. 【示例】:休要欺三瞞四,我趙某不是與你~的。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二十一
4.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㈨ 和光同塵。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平和處世方法。
是一種處世態度,入世之法,並非同流合污,褒義詞。是有「和其光,同其塵」之心靈;對別人要有寬恕之量,對謗語要有忍辱之量,對忠言要有虛受之量,對事物要有容納之量。
出處:春秋 老子《道德經五十六章》
原文節選: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譯文:
解釋為有智慧的人不會誇誇其談,誇誇其談的人沒有智慧;堵塞溝通知識的穴竅,關閉傳遞知識的門窗;挫掉自己的鋒芒,解脫自己的紛擾;蘊藏自己的光彩,混同自己於塵世之中;這就叫做高深微妙的玄同。
所以既不可能跟他親近,也不可能跟他疏遠;既不可能使他獲利,也不可能使他受害;既不可能使他尊貴,也不可能使他卑賤,因此,就為天下人所重視。
(9)和同塵光成語擴展閱讀
《道德經》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
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先秦諸子、中國人的文化思想等沒有不受老子影響的,被華夏先輩譽為萬經之王 。
《道德經》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學、宗教等等方面。據元朝時的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時就超過三千餘種,具有代表性的不少於一千種,從側面說明了《道德經》的巨大影響。
㈩ 成語解釋大全和光同塵
和光同塵
發音héguāngtóngchén
釋義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種光彩;同塵:與塵俗相同。指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消極處世態度。也比喻同流合污。
出處《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塵。」
示例休要欺三瞞四,我趙某不是與你~的。(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二十一)《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塵。」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
渾俗和光
與世無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