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搶先成語
⑴ 形容「搶先一步佔有了機會」的成語有哪些
近水樓台、先聲奪人
⑵ 形容別人搶先說了你要說的話的成語
英雄略見所同
⑶ 形容害怕落後的成語
爭先恐後 [zhēng xiān kǒng hòu]
生詞本
基本釋義
搶著向前,唯恐落後。
出 處
明·屠勛回《屠康僖公集·答重建陡門橋記》:「匪公帑而樂施者爭先恐後。」
例 句
1. 在學校舉行的體育比賽中,各班同學~,奮力拚搏。
典 故
春秋時代,趙襄子向王子期學習駕車。學了不久,與王子期比賽。他同王子期換了三次馬,每次都落在了王子期的後面。
趙襄王責備王子期,說:「你教我駕車,為什麼不將真本領教給我呢?」王子期說:「駕車的技術,我已經都教給你了,只是你運用上有毛病。駕車最重要的是,協調好你的馬和車,才能跑得快、跑得遠。」,「你在比賽中,只要落後,你就使勁鞭打馬,拚命想超過我;一旦超過,又時時回頭看我,怕我趕上你(爭先恐後)。其實,在比賽中,有時會在前,有時會落後,都是很自然的;可是,不論領先還是落後,你的心思都在我身上,你又怎麼可能去協調好車和馬呢?這就是你落後的原因。」
⑷ 比喻做事搶先一步的成語有哪些
捷足先登【jié zú xiān dēng 】:登:方言「得來」的合音.腳步快的先得到.比喻行動敏捷的人優先達到目的。【出 處】:清·葉稚斐《吉慶圖傳奇·會赴》:「所謂秦人失鹿;捷足先登.」造句:捷足先登的英雄總是少數;大多數人則是做了攀登的梯子.
先發制人【xiān fā zhì rén】發:開始行動;制:控制,制服。原指戰爭中雙方,先發動的處於主動地位,可以控制對方。後也泛指爭取主動,指先下手為強。【出處】:《漢書·項籍傳》:「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造句:劍波沒等這位警長開口,便理直氣壯地來個~。◎曲波《林海雪原》三
近水樓台【xiān shēng ó rén】水邊的樓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優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種地位或關系。出處:宋·俞文豹《清夜錄》:「範文正公鎮錢塘,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詩雲:『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造句:蕭乾《一本褪色的相冊》:「他在清華大學圖書館工作,近水樓台,可以看到最新的書刊。」
先聲奪人【xiān shēng ó rén】先張揚自己的聲勢以壓倒對方。也比喻做事搶先一步。這則成語就是從《軍志》里的話轉化而來的,表示先造成聲勢,以破壞敵人的士氣。造句:這電影上映第一周就先聲奪人,得到入圍奧斯卡的口碑。
當機立決【dāng jī lì jué】:抓住時機,立刻判決。
見幾而作【(jiàn jī ér zuò】(指抓住有利時機及時採取行動)幾:苗頭;作:行動。指發現一點苗頭就立刻採取措施。出處:《周易·系辭下》:「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造句:富春子見似道舉動非常,懼禍而逃,可謂~者矣,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二十二
⑸ 形容壞人馬上就要成功但被好人搶先一步的成語
捷足先登
jié zú xiān dēng
【解釋】比喻行動快的人先達到目的或先得到所求的東西。
【出處】《史記版·淮陰侯列傳權》:「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結構】主謂式
【用法】多指雷厲風行的人或事。一般作謂語、定語。
【正音】足;不能讀作「zhú」。
【近義詞】捷足先得
【反義詞】姍姍來遲
【例句】~的英雄總是少數;大多數人則是做了攀登的梯子。
【英譯】victorytotheswiftfooted
⑹ 比喻做事搶先一步的成語是什麼
捷足先登_金山詞霸
【拼 音】:
jié zú xiān dēng
【解 釋】:
登:方言「得來」的合音.腳步快專的先得到.比喻行動敏捷的屬人優先達到目的.
【出 處】:
清·葉稚斐《吉慶圖傳奇·會赴》:「所謂秦人失鹿;捷足先登.」
【示 例】:
~的英雄總是少數;大多數人則是做了攀登的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