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孩子年齡的成語
❶ 描寫小孩子年齡的成語
豆蔻年華_成語解釋
【拼音】:dòu kòu nián huá
【釋義】: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處女。指女子十三四歲時。
【出處】:唐·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❷ 形容年齡的成語有那些
ǎo dāo bù lǎo
成語解釋:比喻雖然年齡已大或脫離本行已久,但功夫技術並沒減退。
成語出回處:明·羅貫答中《三國演義》第七十回:「忠(黃忠)怒曰:『豎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寶刀卻不老。』」
摽梅之年biào mén zhī nián
成語解釋:摽梅:梅子成熟後落下來。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齡。
成語出處:《詩經·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一日之長yī rì zhī zhǎng
成語解釋:年齡大或資格老的自謙說法。
成語出處:《論語·先進》:「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及笄年華jí jī nián huá
成語解釋:笄:古代盤頭發用的簪子。古代女子已訂婚者十五而笄;未訂婚者二十而笄。指少
❸ 形容小孩年紀小的成語
1、乳臭未乾
[成語解抄釋]臭:氣味。身上的奶腥氣還沒有退盡。對年輕人表示輕蔑的說法。
[典故出處]《漢書·高帝紀上》:「是口尚乳臭,不能當韓信。」
譯文:身上的奶腥氣還沒有退盡,不是韓信的對手。
2、口尚乳臭
[成語解釋]乳臭:奶腥氣。嘴裡還有奶腥味。表示對年輕人的輕視。
[典故出處]近現代·梁啟超《論中國人種之將來》:「吾尚在湖南,見其少年子弟,口尚乳臭,目不識蟹文
3、黃口孺子
[成語解釋]黃口:兒童;孺子:小孩子。常用以譏諷別人年幼無知。
[典故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八十四回:似你這等黃口孺子,定然不認得,吾是西歧大將軍南宮適。
4、初出茅廬
[成語解釋]茅廬:草房。原比喻新露頭腳。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
[典故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九回:「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5、少不更事
[成語解釋]少:年輕;更:經歷。年紀輕,沒有經歷過什麼事情。指經驗不多。
[典故出處]《隋書·李雄傳》:「吾兒既少,更事未多。」
譯文:我兒子還年輕,沒有經歷過什麼事情。
❹ 形容年齡的成語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弱冠之年
黃發垂髫
徐娘半老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弱冠之年
黃發垂髫
徐娘半老
❺ 形容年齡的成語
古稀之年 一日之長 鄭人爭年 頤養天年 花信年華
滄浪老人 春秋鼎內盛 知命之年 豆蔻容年華 摽梅之年
懸車之年 骨瘦如柴 及笄年華 而立之年 老態龍鍾
長生不老 年逾古稀 大展宏圖 花甲之年 殘年餘力
拓展資料:
豆蔻年華:dòu kòu nián huá
[成語解釋]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處女。指女子十三四歲時。
[典故出處]唐·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 近義詞 ]黃金時代、金色年華、黃花少年殘
[ 反義詞 ]風燭殘年、桑榆暮景、人老珠黃
[成語舉例]方方正值豆蔻年華,十分漂亮。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主語、賓語;含褒義
[成語結構]偏正式
[成語正音]蔻的下部不能寫作「冠」。
[英文翻譯]a blooming girl
❻ 形容人年齡的成語
:
風燭殘年
-
老態龍鍾
-
白發蒼蒼
-
年近古稀
-
發禿齒豁
-
鍾鳴漏盡
老態龍鍾,七老八十,年高德韶,老當益壯,老驥伏櫪,寶刀未老,白發蒼蒼,步履維艱,鶴發童顏
❼ 形容孩子年齡的詞語
襁褓:不滿周歲。
孩提:兩至三歲。
髫年:女孩七歲。
始齔、齠年:男孩八歲。
說明: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古代小孩頭發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截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❽ 描寫小孩子年齡的成語有哪些
【初生之犢】比喻有銳氣、敢作敢為的年輕人。
【黃口小兒】黃版口:雛鳥的嘴。多用於譏權諷無知的年輕人。
【驥子龍文】驥子:千里馬。龍文:駿馬名,舊時多指神童。原為佳子弟的代稱,後
多比喻英才。
【麟子鳳雛】麒麟之子,鳳凰之雛。比喻年輕的穎異俊秀之人。
【龍駒鳳雛】駒:小馬。雛:細鳥。比喻英俊秀穎的少年。常作恭維語。
【乳臭小兒】對年輕人的蔑稱。
【五尺童子】古代尺短,所以以五尺指兒童的身高。泛指兒童。
【六尺之孤】孤:死去父親的小孩。指沒有成年的孤兒。
【芝蘭玉樹】比喻德才兼備的優秀子弟。
【總角之交】古代未成年人的頭發紮成的小髻叫總角。指童年時期的好朋友。
【竹馬之交】竹馬:小孩當馬騎的竹竿。童年時代要好的朋友。
❾ 描寫小孩子年齡的成語 4222
不滿周歲----襁褓;
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❿ 形容男孩年齡的成語
形容「男子年齡」的成語有:不惑之年、而立之年、弱冠之年、年逾古專稀、弱冠之年。
1、不惑屬之年[bù
huò
zhī
nián]: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為40歲的代稱。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
2、而立之年[ér
lì
zhī
nián]:人到三十歲可以自立的年齡。後為三十歲的代稱。
[出處]《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3、弱冠之年[ruò
guàn
zhī
nián]:指男子年紀剛到成年的時候
[出處]《禮記·曲禮上》
4、年逾古稀[nián
yú
gǔ
xī]:指年齡已超過七十歲。
[出處]唐·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5、弱冠之年[ruò
guàn
zhī
nián]:指男子年紀剛到成年的時候
[出處]《禮記·曲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