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形容古代成語

形容古代成語

發布時間: 2021-01-14 14:04:40

A. 形容古代戰爭場面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古代戰爭場面的成語有:

戰鼓雷鳴 千軍萬馬 浩浩盪盪 白刃相接 槍林彈雨

金鼓連天 勢如破竹 腥風血雨 硝煙彌漫 赤膊上陣

B. 形容古代愛情的成語有哪些

1、碧海青天 原是形容嫦娥在廣寒宮夜夜看著空闊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涼。後比喻女子對愛情的堅貞。

2、連枝共冢 比喻愛情堅貞不渝

3、至死靡它 之死靡它 雲心水性 一見鍾情 英雄氣短 一見鍾情 喜新厭舊 無冬無夏 桃花流水 天長地久 山盟海誓 如影隨形 棄舊迎新 倩女離魂 情竇初開 暮翠朝紅 眉目傳情 離魂倩女 流水桃花 戀新忘舊 連枝共冢 佳人才子 紅豆相思 好事多磨 海誓山盟 風花雪月 耳聞目染 兒女情長 篤新怠舊 醋海翻波 碧海青天

4、情竇初開 指剛剛懂得愛情(多指少女)。

5、流水桃花 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愛情。

6、戀新忘舊 戀慕新的,忘卻舊的;對愛情不專一。

7、佳人才子 年輕貌美的女子和才華橫溢的男子。泛指年貌相當,有婚姻或愛情關系的青年男女。

8、紅豆相思 紅豆:植物名,又叫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徵愛情。比喻男女相思。 海誓山盟 指男女相愛時立下的誓言,愛情要象山和海一樣永恆不變。

9、風花雪月 原指舊時詩文里經常描寫的自然景物。後比喻堆砌詞藻、內容貧乏空洞的詩文。也指愛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10、兒女情長 指過分看重愛情。

11、醋海翻波 醋:比喻嫉妒。比喻男女間因愛情而引起的糾葛。

C. 關於古代的成語

關於古代的成語有帶河厲山、遺恨千古、風流千古、古今中外、千秋萬載等。
1、帶河厲山
【拼音】:dài hé lì shān
【解釋】黃河細得像條衣帶,泰山小得像塊磨刀石。比喻國基久遠,國祚長久。
2、遺恨千古
【解釋】:千古:時間久遠。遺留的怨恨永遠存在下去。
【出自】:清·徐瑤《太恨生傳》:「且生與女相愛憐若此,而卒不相遇,真堪遺恨千古。」
【譯文】:且生與女相愛如此,但最終沒有相遇,真值得遺憾千古。
【近義詞】:生離死別
【反義詞】:遺臭萬年
3、風流千古
【解釋】:指風雅之事久遠流傳。
【出自】:宋·李流謙《青玉案》詞:「風流千古,一時人物,好記尊前語。」
【譯文】:風流千古,一個時代的人們,好記尊前說話。
【示例】:帝子之閣,~,有子之文,使吾等今日雅會。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
4、古今中外
【解釋】:指從古代到現代,從國內到國外。泛指時間久遠,空間廣闊。
【出自】:茅盾《子夜》九:「翻遍了古今中外的歷史,沒有一個國家曾經用這種所謂示威運動而變成了既富且強。」
【譯文】:翻遍了古今中外的歷史,沒有一個國家曾經用這種所謂示威運動而變成了既富且強。
5、千秋萬載
【拼音】:qiān qiū wàn zǎi
【解釋】:千秋:千年。形容經歷的時間極為久遠。
【近義詞】:積年累月
【反義詞】:一朝一夕

D. 形容古代美女的成語

1、珠光寶氣 [ zhū guāng bǎo qì ]
形容服飾、陳設等非常華麗。

出 處
清·漱六山房《九尾龜》:「簪飾雖是不多幾件;而珠光寶氣;曄曄照人。」
例 句
那大概像古墓里的貴婦人似的,滿身都是~了。
2、小家碧玉 [ xiǎo jiā bì yù ]

指小戶人家的年輕美貌的女子。

出 處
晉·孫綽《情人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感郎意氣重;遂得結金蘭。」
例 句
阿連原來就不大有~的味道,這一戴上首飾,越覺她那張鵝蛋臉雍容華貴,決不像搖船人家的女兒。
3、金枝玉葉 [ jīn zhī yù yè ]
舊指皇族,也指出身高貴的公子小姐。

出 處
宋·釋普濟《景德傳燈錄·了宗大師》:「師曰:『金枝玉葉不相似是作么生?』」
例 句
讓一個~的公主來干這重活兒,你是故意為難她呀!
4、窈窕淑女 [ yǎo tiǎo shū nǚ ]
窈窕:美好的樣子。美好的女子。

出 處
《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例 句
自古以來,~都是眾多男士追求的對象。
5、國色天香 [ guó sè tiān xiāng ]
形容牡丹花的香色可貴,不同於一般花卉。唐李正封《詠牡丹花》詩:「天香夜染衣,國色朝酣酒。」 後也用以形容女子的美麗。

出 處
唐·李浚《摭異記》:「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例 句
由女演員組成的排球隊出場了,只見個個精神抖擻,雖不能說人人都是~,卻是從娉婷嫵媚之中,帶著一種豪邁之氣。

E. 形容古代男子儒雅的成語

1、文質彬彬

  • [拼音]

  • wén zhì bīn bīn

  • [釋義]

  • 文:文采;質:實質;彬彬:形容配合適當。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實,後形容人文雅有禮貌。

  • [出處]

  • 《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 [例句]

  • 他文質彬彬的儀表,確實迷倒不少追求者。

2、溫文爾雅

  • [拼音]

  • wēn wén ěr yǎ

  • [釋義]

  • 溫文:態度溫和,有禮貌;爾雅:文雅。形容人態度溫和,舉動斯文。現有時也指缺乏斗爭性,做事不大膽潑辣,沒有闖勁。

  • [出處]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陳錫九》:「此名士之子,溫文爾雅,烏能作賊?」

  • [例句]

  • 穿上古裝衣服姐姐,雖然顯得溫文爾雅,看起來卻又儀態大方。

3、風流倜儻

  • [拼音]

  • fēng liú tì tǎng

  • [釋義]

  • 風流:有才學而不拘禮法;倜儻:卓異,灑脫不拘。形容人有才華而言行不受世俗禮節的拘束。

  • [出處]

  • 明·許三階《節俠記·私仰》:「羨英年壯節堪多,似冰心在玉壺,散財結客,俠比三河,風流倜儻,名傾六輔。」

  • [例句]

  • 你不覺得我形貌昳麗,風流倜儻。

4、玉樹臨風

  • [拼音]

  • yù shù lín fēng

  • [釋義]

  • 形容人風度瀟灑,秀美多姿。亦作「臨風玉樹」。

  • [例句]

  • 可謂是品貌非凡,玉樹臨風,更給人一種飄逸灑脫之感。

5、彬彬有禮

  • [拼音]

  • bīn bīn yǒu lǐ

  • [釋義]

  • 彬彬:原意為文質兼備的樣子,後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禮貌的樣子。

  • [出處]

  • 《史記·太史公自序》:「叔孫通定禮儀,則文學彬彬稍進。」

  • [例句]

  • 這小夥子穿著考究,又這么彬彬有禮,他以後準是個多情種子!

F. 形容古代足跡很多的成語

【比肩迭跡】:肩膀相靠,足跡相迭。形容人多。

【比肩疊跡】:肩膀相靠內,足跡相疊。形容容人多。

【比肩接跡】:肩膀相靠,足跡相接。形容人多或接連不斷。

【處靜息跡】:息:停止;跡:足跡。靜處不動就不會留下痕跡。引申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東郭之跡】:指鞋破底漏,足跡印地。形容非常窮困、窘迫。

【浮蹤浪跡】:浮:飄浮;浪:流浪。飄浮不定的蹤影,到處流浪的足跡。比喻四處飄泊,不安定的人或生活。

【高躅大年】:躅:足跡,引申為行為,品行。品德高尚而年紀高邁。

【繼踵接武】:踵:腳後跟;武:足跡。腳後跟接腳後跟,足跡挨足跡。形容人數眾多而擁擠不堪或接連不斷。

【浪跡天下】:浪跡:到處流浪。到處流浪,足跡遍天下。

【浪跡天涯】:浪跡:到處流浪。到處流浪,足跡遍天下。

【駢肩累足】:駢:兩物並列;累:重迭;足:足跡。肩並肩,腳印合腳印。形容人多擁擠。

【飄萍浪跡】:飄:飄浮;浪:流浪。飄浮不定的蹤影,到處流浪的足跡。形容蹤跡漂泊不定,就象流水和浮萍一樣。

G. 形容古代女性的成語

不是詠雪之才,是詠絮之才
"堪憐詠絮才」,《紅樓夢》中的這句詩可能大家都很熟悉。「詠絮之才」,成為後世人們形容才女的專用詞。
據《世說新語》記載,謝安一家皆能詩,一日大雪,謝安首先吟詠道,「白雪紛紛何所似?」其侄兒謝朗接著吟詠道,「撒鹽空中差可擬。」這時謝道韞詠道:「未若柳絮因風起。」這個故事在當時就傳為美談,詠絮也成為形容才女的典故。
冰雪聰明
(bīng
xuě
cōng
míng)
解釋:比喻人聰明非凡。
現多用來形容女子
出處:唐·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漢中判官》詩:「冰雪凈聰明,雷霆走精銳。」
才華馥郁
蘭心蕙質
秀外慧中
清雅卓絕

H. 描寫古代歷史的四字成語

1、約法三章

公元前207年,劉邦率領大軍攻入關中,到達離秦都咸陽只有幾十里路的霸上。子嬰在僅當了46天的秦王後,向劉邦投降。

劉邦進咸陽後,本想住在豪華的王宮里,但他的心腹樊噲和張 良告誡他別這樣做,免得失掉人心。

劉邦接受他們的意見,下令封閉王宮,並留下少數士兵保護王宮和藏有大量財寶的庫房,隨即還軍 霸上。

為了取得民心,劉邦把關中各縣父老、豪傑召集起來,鄭重地向 他們宣佈道:「秦朝的嚴刑苛法,把眾位害苦了,應該全部廢除。並眾位約定,不論是誰,都要遵守三條法律。

這三條是: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要抵罪,盜竊者也要判罪!」父老、豪傑們都表示擁護約 法三章。接著,劉邦又派出大批人員,到各縣各鄉去宣傳約法三章。

百姓們聽了,都熱烈擁護,紛紛取了牛羊酒食來慰勞劉邦的軍隊。 由於堅決執行約法三章,劉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擁護和支持,最後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漢王朝。

2、卧薪嘗膽

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打得大敗,闔閭也受了重傷,臨死前,囑咐兒子夫差要替他報仇。夫差牢記父親的話,日夜加緊練兵,准備攻打越國。

過了兩年,夫差率兵把勾踐打得大敗,勾踐被包圍,無路可走,准備自殺。這時謀臣文種勸住了他,說:「吳國大臣伯嚭貪財好色,可以派人去賄賂他。」勾踐聽從了文種的建議,就派他帶著珍寶賄賂伯嚭,伯嚭答應和文種去見吳王。

文種見了吳王,獻上珍寶,說:「越王願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請您能饒恕他。」伯嚭也在一旁幫文種說話。

伍子胥站出來大聲反對道:「人常說『治病要除根』,勾踐深謀遠慮,文種、范蠡精明強干,這次放了他們,他們回去後就會想辦法報仇的!」

這時的夫差以為越國已經不足為患,就不聽伍子胥的勸告,答應了越國的投降,把軍隊撤回了吳國。

吳國撤兵後,勾踐帶著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吳國伺候吳王,放牛牧羊,終於贏得了吳王的歡心和信任。三年後,他們被釋放回國了。

勾踐回國後,立志發憤圖強,准備復仇。他怕自己貪圖舒適的生活,消磨了報仇的志氣,晚上就枕著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還在房子里掛上一隻苦膽,每天早上起來後就嘗嘗苦膽,門外的士兵問他:「你忘了三年的恥辱了嗎?」

他派文種管理國家政事,范蠡管理軍事,他親自到田裡與農夫一起幹活,妻子也紡線織布。勾踐的這些舉動感動了越國上下官民,經過十年的艱苦奮斗,越國終於兵精糧足,轉弱為強。

而吳王夫差盲目力圖爭霸,絲毫不考慮民生疾苦。他還聽信伯嚭的壞話,殺了忠臣伍子胥。最終夫差爭霸成功,稱霸於諸侯。但是這時的吳國,貌似強大,實際上已經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親自帶領大軍北上,與晉國爭奪諸侯盟主,越王勾踐趁吳國精兵在外,突然襲擊,一舉打敗吳兵,殺了太子友。

夫差聽到這個消息後,急忙帶兵回國,並派人向勾踐求和。勾踐估計一下子滅不了吳國,就同意了。公元前478年,勾踐第二次親自帶兵攻打吳國。

這時的吳國已經是強弩之末,根本抵擋不住越國軍隊的強勢猛攻,屢戰屢敗。最後,夫差又派人向勾踐求和,范蠡堅決主張要滅掉吳國。夫差見求和不成,才後悔沒有聽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劍自殺了。

3、背水一戰

秦朝滅亡後,項羽和劉邦又展開了一場戰爭,這就是歷史上的楚漢相爭。

劉邦手下有一員大將,名叫韓信。韓信本來是淮陰人,項梁起兵以後,路過淮陰,韓信去投奔他,在楚營里當個小兵。項梁死後,韓信又跟了項羽,項羽見他比一般兵士強,就讓他做個小軍官。

韓信有好幾次向項羽獻計策,項羽都沒有採用。韓信感到十分失望。等到漢王劉邦到南鄭去的時候,韓信就投奔了漢王,被劉邦拜為大將。

為了打敗項羽,奪取天下,他向漢王詳詳細細分析了楚(項羽)漢雙方的條件,認為漢王發兵東征,一定能戰勝項羽。

漢王越聽越高興,只後悔沒早點發現這個人才。打那以後,韓信就指揮將士,操練兵馬,東征項羽的條件漸漸成熟了。

公元前205年,韓信偷襲魏王豹,滅掉魏國。10月,劉邦又派他與張耳率幾萬軍隊向東繼續挺進,攻擊趙國。韓信的部隊要通過一道極狹的山口,叫井陘口。趙王趙歇和趙軍統帥陳余立刻在井陘口聚集20萬重兵,嚴密防守。

趙王手下的謀士李左車對大將陳余說:韓信這次出兵,一路上打了很多勝仗,可謂是一路威風,現在他又乘勝遠征,企圖攻下趙國,其勢銳不可擋。

不過,他們運送糧食需經過千里之遙,長途跋涉。現在我們井陘山路狹窄,車馬不能並進,漢軍的糧草隊必定落在後面。

這樣你暫時給我3萬人,從小道出擊,攔截他們的武器糧草,斷絕他們的供給,漢軍不戰死也會餓得半死。你在這里堅守要塞,不與他們交戰,他們前不能戰,後不能退,用不了幾天我們就可活捉韓信。

但大將陳余不聽,仗著兵力優勢,堅持要與漢軍正面作戰。

韓信了解到這一情況,非常高興。他命令部隊在離井陘三十里的地方安營,到了半夜,讓將士們吃些點心,告訴他們打了勝仗再吃飽飯。隨後,他派出兩千輕騎從小路隱蔽前進,要他們在趙軍離開營地後迅速沖入趙軍營地,換上漢軍旗號。

然後韓信又派出1萬人沿著河岸背水擺開陣勢。背水歷來是兵家絕地,一旦背水,非死不可。陳余得知消息,大笑韓信不懂兵法,不留退路,自取滅亡。

到了天明,韓信率軍發動進攻,雙方展開激戰。不一會,韓信、張耳假裝敗退,向河岸陣地靠攏。陳余則指揮趙軍拚命追擊。

這時,韓信命令主力部隊出擊,背水結陣的士兵因為沒有退路,也回身猛撲敵軍。這時韓信埋伏的2000輕騎兵,見趙軍傾巢出擊,立即飛賓士入趙營,拔掉趙國的全部軍旗,換上漢軍的紅旗。

趙軍無法取勝,正要回營,忽然營中已插遍了漢軍旗幟,於是四散奔逃。這時漢軍兩面夾擊,趙軍大敗。

士兵們殺死了陳余,抓獲了趙王在慶祝勝利的時候,將領們問韓信:「兵法上說,列陣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臨水澤,現在您讓我們背靠水排陣,還說打敗趙軍再飽飽地吃一頓,我們當時不相信,然而竟然取勝了,這是一種什麼策略呢?」

韓信笑著說:「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們沒有注意到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麼能讓他們拚命呢!」

這就是成語「背水一戰」的來歷,這個成語多用於軍事行動,也可用於比喻有「決戰」性質的行動,表示在沒有退路的情況下與敵人決一死戰。

4、破釜沉舟

公元前209年,我國歷史上爆發了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犧牲後,劉邦和項羽率領的兩支軍隊逐漸壯大起來。

公元前207年,項羽的起義軍與秦將章邯率領的秦軍主力部隊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開大戰;項羽不畏強敵,引兵渡漳水(由巨鹿東北流向東南的一條河)。

渡河後,項羽命令全軍:「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巨鹿一戰,大破秦軍,項兵威震諸侯。

5、草木皆兵

東晉時代,秦王苻堅控制了北部中國。公元383年,苻堅率領步兵、騎兵90萬,攻打江南的晉朝。晉軍大將謝石、謝玄領兵8萬前去抵抗。苻堅得知晉軍兵力不足,就想以多勝少,抓住機會,迅速出擊。

誰料,苻堅的先鋒部隊25萬在壽春一帶被晉軍出奇擊敗,損失慘重,大將被殺,士兵死傷萬余。秦軍的銳氣大挫,軍心動搖,士兵驚恐萬狀,紛紛逃跑。

此時,苻堅在壽春城上望見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見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晉軍的士兵一樣。苻堅回過頭對弟弟說:「這是多麼強大的敵人啊!怎麼能說晉軍兵力不足呢?」他後悔自己過於輕敵了。

出師不利給苻堅心頭蒙上了不祥的陰影,他令部隊靠淝水北岸布陣,企圖憑借地理優勢扭轉戰局。這時晉軍將領謝玄提出要求,要秦軍稍往後退,讓出一點地方,以便渡河作戰。

苻堅暗笑晉軍將領不懂作戰常識,想利用晉軍忙於渡河難於作戰之機,給它來個突然襲擊,於是欣然接受了晉軍的請求。

誰知,後退的軍令一下,秦軍如潮水一般潰不成軍,而晉軍則趁勢渡河追擊,把秦軍殺得丟盔棄甲,屍橫遍地。苻堅中箭而逃。這就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淝水之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草木皆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卧薪嘗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破釜沉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背水一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約法三章

I. 形容古代四大美女的成語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
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
落雁講的是昭君出塞
閉月講的是貂蟬拜月
羞花講的是楊玉環醉酒觀花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