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聽別人說的成語是什麼成語
㈠ 形容別人說話不聽是什麼成語
【閉目塞聽】:閉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聽。形容對外界事物不聞不問。
【蔽明塞聰】:蔽:遮;聰:聽覺靈敏;明:看得清楚。蒙住眼睛不看,堵塞耳朵不聽。指對外界事物不聞不問。
【不伏燒埋】:伏:屈服;燒埋:燒埋銀錢,舊時官府向殺人犯追繳賠給死者家屬的埋葬費。比喻不伏罪或不聽勸解。
【不聞不問】:聞:聽。人家說的不聽,也不主動去問。形容對事情不關心。
【不問不聞】:聞:聽。人家說的不聽,也不主動去問。形容對事情不關心。
【吃硬不吃軟】:好言好語不聽從,態度一強硬,反使屈從了。形容人的外強中干,欺軟怕硬。
【充耳不聞】:充:塞住。塞住耳朵不聽。形容有意不聽別人的意見。
【德音莫違】:德音:善言;莫違:不要違背。別人的好話不要不聽。
【惡言不入於耳】:不聽壞話。形容對於壞話、誹謗的話根本不予理睬。
【反聽收視】:不聽不視。指不為外物所驚擾。
【孤行一意】:一意孤行。不聽勸告,全憑自己的意願行事。
【堅執不從】:堅持自己的主張,不聽從別人的意見。
【空費詞說】:說的話別人不聽,等於白說。
【收視反聽】:不視不聽。指不為外物所驚擾。
【收視返聽】:收:停止;返:還。不視不聽。指人對事物的看法不為外物所驚擾。
【以規為瑱】:規:規勸;瑱:古人冠冕上垂在兩側以塞耳的玉。把規勸的話當作塞耳的瑱。比喻不聽別人的規勸。
【玉馬朝周】:玉馬:指商賢臣微子啟。紂王昏亂,啟數諫不聽,啟乃去殷而朝周。比喻賢臣另事明主。
【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想要別人不聽見,不如自己不講出口。
【針插不進,水潑不進】:比喻一個集團非常排外,不容易打進去,也比喻一個人堅持已見,不聽別人的任何意見。
㈡ 怎麼用成語描述聽別人說的多了就成了真的了
眾口鑠金:【基本解釋】:形容輿論力量大,連金屬都能熔化。比喻眾口一詞可以混淆是非。專
【拼音讀法】屬:zhòng
kǒu
shuò
jīn
【近義片語】:積毀銷骨、人言可畏
【使用方法】:主謂式;作謂語、分句;常與「積毀銷骨」連用
【成語出處】:《國語·周語下》:「眾心成城,眾口鑠金。」
三人成虎:【基本解釋】:三個人謊報城市裡有老虎,聽的人就信以為真。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
【拼音讀法】:sān
rén
chéng
hǔ
【近義片語】:眾口鑠金、道聽途說
【反義片語】:眼見為實
【使用方法】:復句式;作分句;含貶義
【成語出處】:《戰國策·魏策二》:「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㈢ 形容「對什麼人說什麼話」的成語是什麼
1.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拼音】: jiàn rén shuō rén huà,jiàn guǐ shuō guǐ huà
【解釋】: 指看人說話與處事。形容人善於說話。
【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8回:「第二要嘴巴會說,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見了官場說官場上的話,見了生意人說生意場中的話。」
2.見風使舵
【拼音】: jiàn fēng shǐ ò
【解釋】: 看風向轉發動舵柄。比喻看勢頭或看別人的眼色行事。
【出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看風使舵,正是隨波逐流。」
【舉例造句】: 他們也就見風使舵,凡事一混了之。 ★朱自清《聞一多全集編後記》
3.陽奉陰違
【拼音】: yáng fèng yīn wéi
【解釋】: 陽:表面上;奉:遵守,聽從;陰:暗地裡。指玩弄兩面派手法,表面上遵從,暗地裡違背。
【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七回:「亦曾當面勸過他,無如卜知府陽奉陰違,也就奈何他不得。」
㈣ 形容聆聽的成語有哪些
洗耳恭聽、耳不旁聽 、耳聽八方、側目傾聽、屏息諦聽
一、洗耳恭聽 [ xǐ ěr gōng tīng ]
【解釋】:洗干凈耳朵恭恭敬敬聽別人講話。請人講話時的客氣話。指專心地聽。
【出自】:元·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請大王試說一遍,容小官洗耳恭聽。」
【譯文】:請您試著解釋一遍,讓小官我洗干凈耳朵恭恭敬敬聽別人講話。
二、耳不旁聽 [ ěr bù páng tīng ]
【解釋】:兩耳不往旁邊聽。形容神情十分專注的樣子。
【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8回:「因見他姐妹們說笑,便自己走到階下竹前,挖心搜膽的耳不旁聽,目不斜視。」
三、耳聽八方 [ ěr tīng bā fāng ]
【解釋】:耳朵同時察聽各方面來的聲音。形容人很機警。
【出自】: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十六回:「為將之道,須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譯文】:做為一個好的將領,需要眼睛看到四方,耳朵聽到各方面來的聲音。
四、側目傾聽 [ cè mù qīng tīng ]
【解釋】:側轉頭部,使一耳略前略高。形容恭敬地聽。
【出自】:漢 司馬遷《史記·張丞相列傳》:「 呂後側耳於東箱聽,見周昌 ,為跪謝曰:『微君,太子幾廢。』」
【譯文】:呂後在東廂側耳聽,見到周昌,為跪謝說:『不是你,太子幾乎廢棄。』
五、屏息諦聽 [ bǐng xī dì tīng ]
【解釋】:屏息:暫時抑制呼吸。形容不出聲音,精神集中。諦[dì ]聽:注意地聽,仔細聽。(諦:仔細聽或看。)屏住呼吸仔細的聽。
【出自】:近代 曹禺《日出》:...屋內三人男女屏息諦聽足步聲漸遠。 陳白露走了么? 王福升 (啊出一口氣)走了,大概是到那邊去了。 陳白露 (忽然打開門)那麼,讓我看看。
㈤ 形容「經常聽到說到」的成語有哪些
1、喜聞樂見[ xǐ wén lè jiàn ]
釋義:喜歡聽,樂意看。指很受歡迎。
2、耳熟能詳[ ěr shú néng xiáng ]
釋義:指版聽得多了,權能夠說得很清楚、很詳細。
出 處:宋·歐陽修《瀧(shuāng)岡阡表》:「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語。吾耳熟焉;故能詳也。」
3、耳濡目染[ ěr rú mù rǎn ]
釋義:濡:沾濕;染:沾染。 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出 處:唐·韓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公胚胎前光;生長食息;不離典訓之內;目濡耳染;不學以能。」
4、耳聞目睹[ ěr wén mù dǔ ]
釋義:聞:聽見;睹:看見。 親耳聽到,親眼看見。
出 處:漢·劉向《說苑·政理》:「夫耳聞之;不如目見之。」
5、耳聞則誦[ ěr wén zé sòng ]
釋義:聽過就能背出來。 形容記憶力強。
出 處:《晉書·苻融載記》:「融聰辯明慧,下筆成章,至於談玄論道,雖道安無以出之。耳聞則誦,過目不忘,時人擬之王粲。」
㈥ 一個成語:表達的意思是別人說什麼就做什麼,很順從
言聽計從 [yá抄n tīng jì襲 cóng]
言聽計從是一個漢語成語,
拼音是yán tīng jì cóng,
意思是說的話和出的主意都採納照辦,形容對某人十分信任。
中文名
言聽計從
外文名
One's words are obeyed, and one's plans ar...
拼音
yán tīng jì cóng
解釋
說的話和出的主意都採納照辦
近義詞
百依百順、深信不疑、言聽計用
㈦ 形容一個人總是聽別人說,而沒有自己的主見,用什麼成語
別人說什麼,自己跟著說什麼.形容沒有主見.
成語是:人雲亦雲回,
人雲亦雲 : [rén yún yì yún] ,
[解釋] : 雲:答說;亦:也。人家怎麼說,自己也跟著怎麼說。指沒有主見,只會隨聲附和。
㈧ 凡事都不要聽別人說用什麼成語
形容什麼事情一定要親自去做的成語:
身體力行、必躬必親、事必躬親、躬體力行、躬行實踐
1、身體力行
【解釋】:身:親身;體:體驗。親身體驗,努力實行。
【出自】:西漢劉安《淮南子·氾論訓》:「聖人以身體之。」
譯文:聖人以身體的。
【示例】:先生以致知格物為基阯(址),以~為堂奧。 ◎清·張惠言《承拙齋空傳》
【近義詞】事必躬親、躬體力行、躬行實踐、以身作則
【反義詞】不管不顧、紙上談兵、坐而論道
2、必躬必親
【解釋】:指凡事都要自己經手。
【出自】:無名,無名氏《詩·小雅·節南山》:「弗躬弗親,庶民弗信。」後轉為「必躬必親」。
譯文:處事不誠心不親自辦理,百姓對你們就不相信。」後轉為「必須具有一定關系。
【示例】:那位伍大令初到任時,便發誓每事~,絕不假手書吏、家丁,大門以內的事,無論公私,都有要自己經手。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六回
【近義詞】事必躬親
【反義詞】置之不理、游手好閑
3、事必躬親
【解釋】:躬親:親自。不論什麼事一定要親自去做,親自過問。形容辦事認真,毫不懈怠。
【出自】:無名氏《詩·小雅·節南山》:「弗躬弗親,庶民弗信。」
譯文:處事不誠心不親自辦理,百姓對你們就不相信。」後轉為「必須具有一定關系。
【示例】:於舅太爺卻勤勤懇懇,~,於這位外甥的事格外當心。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九回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事無巨細、必躬必親、身體力行、一本正經、親力親為
【反義詞】好逸惡勞、坐而論道、好吃懶做、無所用心、游手好閑
4、躬體力行
【解釋】:躬體:親身體驗;力行:努力實行。親身體驗,努力實行。
【出自】:郭沫若《文化人當前的急務》:「更應該以身作則,躬體力行,加倍的奮勉,然後才能夠完成自己的任務。」
【近義詞】身體力行
5、躬行實踐
【解釋】:親身實行或體驗。
【近義詞】身體力行
【出處】元·王惲《秋澗全集·紫山先生易直解序》:「欲見諸用者,不於先覺躬行踐履之實跡而取法焉,未見能造其窔奧也。」
譯文:想見到那些用的,不在發現行為實踐的實際行動而取法呢,沒有看到能夠製造它只是個小角落的。
㈨ 喜歡聽別人說話用什麼成語表達
阿諛奉承ēyúfèngchéng
[釋義] 阿諛:用好聽的話討好人;奉承:恭維版;權討好。巴結拍馬;說恭維人的話;向人討好。
[語出] 明·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卻小器易盈。況且是個小人;在人前不過一味阿諛奉承。」
[正音] 阿;不能讀成「ā」。
[辨形] 奉;不能寫作「逢」。
[近義] 阿諛逢迎 阿其所好
[反義] 剛正不阿
[用法] 多用於下對上;也用於平輩間。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和「阿諛逢迎」都有「迎合別人心意說好聽的話」的意思;常通用。但阿諛奉承宜用於強調「曲意迎合別人的心思」。
[例句] 自古以來;凡小人隱君子都會用~的話去討好、迎合別人。
㈩ 形容某些人聽到人家說什麼就信什麼的成語是什麼
聽風就是雨 [tīng fēng jiù shì yǔ]
基本釋義
比喻聽到一點點不確切的消息就信以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