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字的成語典故有
1. 卧字的成語典故,
卧冰求鯉來:即王祥卧冰,是古老的漢自族民間傳說故事。王祥卧冰求魚以奉母。比喻子女孝順父母。
最早出自干寶的《搜神記》,講述晉人王祥冬天為繼母在冰上捕魚的事情,被後世奉為奉行孝道的經典故事。房玄齡等編撰《晉書》亦收錄此事,元代郭居敬則將其列入《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鯉也是山東省民間文學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卧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自己的床鋪邊,怎麼能讓別人呼呼睡大覺?比喻自己的勢力范圍或利益不容許別人侵佔。
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宋朝,他採取各個擊破的戰略,先後攻滅了荊南、湖南、後蜀等國。974年,他召南唐後主李煜到汴京朝見。李煜擔心自己被扣押,就派徐鉉到汴京求和。宋太祖直截了當地說:「卧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
卧薪嘗膽:用來形容人刻苦自勵,發憤圖強。
出 處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路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2. 橫躺豎卧成語故事
詞目】橫躺豎卧
【讀音】héng tǎng shù wò
【釋義】躺卧凌亂的樣子。
【出處】《兒女英雄傳》第六回:「兩個和尚反倒橫躺豎卧血流滿面的倒在地下喪了殘生。」
3. 卧薪嘗膽的成語典故
卧薪嘗膽
[wò xīn cháng dǎn]
[釋義]
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出處]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故事]
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發生了戰爭。越國被吳國打敗,越國勾踐被夫差俘虜。後來,吳王夫差釋放了勾踐,讓他回到了越國國都會稽。勾踐在坐卧的地方吊了個苦膽,夜裡躺在柴草上,面對苦膽。每天吃飯時都嘗嘗苦膽。總捫心自責:"你忘了會稽大敗之辱嗎?"就這樣勾踐跟同甘共苦共同命運,經過十年發展生產,積聚力量,又經過十年練兵,終於在公元前473年打敗夫差,滅掉了吳國。
4. 王祥卧冰成語典故
卧冰求鯉 [wò bī qiú lǐ]
基本釋義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十一:「﹝ 王祥 ﹞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冰凍, 祥 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事亦見《晉書·王祥傳》。又記 王延 為繼母叩凌求魚, 楚僚 為繼母卧冰求魚,故事略同。後遂以「卧冰求鯉」為孝親的典實。亦省作「 卧冰 」。《敦煌變文集·父母恩重經講經文》:「泣竹卧冰也不及,百年侍養莫交虧。」 宋 梅堯臣 《胡夫人輓歌》:「誰復向寒月,卧冰求鯉魚?」 明 沈受先 《三元記·及第》:「憶昔卧冰求鯉,泣竹筍生,第恐難成。」 聶紺弩 《談魯迅先生的<二十四孝圖>》:「至於專門講些繁文縟節,如所謂昏定晨省,冬溫夏凊之類,或作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如卧冰埋兒之類的,正和挖空心事來虐待父母的人一樣,連一個也沒有。」 峻青 《海嘯》第三章:「我一定對你老人家克盡孝道,即使卧冰求鯉,割股事親也決不在話下。」
古時候,有一個叫王祥的小孩子,他的生母去世了,父親再娶了一個妻子,就是王祥的後母。後母不喜歡王祥,可是,王祥很聽後母的話,後母叫他做的事,他都盡力做好。
一個寒冷的冬日,後母生了病,想吃活魚,要王祥到河捉魚。天下著大雪,北風呼呼地吹著,河水早已結冰,哪有魚呢?
王祥想:我可以用體溫使冰塊溶化啊!他脫掉衣服,卧在冰上,刺骨的寒冰冷得他牙關打顫,全身顫抖,但他仍然強忍著、忍著……突然間,他身體下的冰塊裂開了,兩條鯉魚跳了上來。王祥大喜,抱著鯉魚飛奔回家,煮魚湯給後母吃。
5. 袁安高卧的成語典故
【出處】: 《後復漢書·袁安傳》唐制·李賢注引《汝南先賢傳》載:漢時袁安未達時,洛陽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獨僵卧不起,洛陽令按行至安門,見而賢之,舉為孝廉,除陰平長、任城令。
【舉例造句】:袁安高卧太寒酸,黨尉羊膏未書歡。 ★柳亞子《消寒一絕》
6. 卧冰求鯉的典故成語卧冰求鯉講了誰的故事
王祥復,晉朝琅琊(今山東臨制沂)人,性至孝。卧冰求鯉其母早亡,繼母朱氏,生子王覽。朱氏偏愛親生兒子,常令王祥乾重活、吃糙飯。但王祥對父母孝敬,從不懈怠。父母生病,王祥衣不解帶,日夜照顧,湯葯必先嘗後進。繼母要吃鮮魚,天寒冰凍,無處購買。王祥冒著凜冽寒風,在河上脫衣卧冰,冰被暖化了,冰下竟躍出兩條鯉魚,他高興地拿回家孝敬繼母。這件事,深深地感動了繼母。繼母死後,王祥悲痛,依禮安葬。王祥對其弟王覽,十分愛護,王覽對兄長特別尊敬,兄友弟恭,遠近聞名,時人把他們的居處稱作"孝悌里"。臨沂"孝悌里"至今猶存。
孝梯里中頌王祥
卧冰求鯉傳四方
一片孝心感繼母
王覽效法敬兄長
7. 成語 卧冰求鯉的故事
西晉時期有個叫王祥的人,在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父親娶了繼母朱氏,然而朱氏不慈愛,對王祥非常的刻薄,還屢屢在他父親面前添油加醋地說他的壞話,因此也逐漸失去了父親的疼愛。
一年冬天,繼母朱氏生病想吃新鮮鯉魚。但當時天寒地凍,河水結冰,無法捕捉魚。王祥就脫去上衣,赤身躺在冰上,想靠體溫暖熱融化冰面,以便捕到。等了一會兒,冰化開,從冰洞里躍出兩條鯉魚。王祥非常欣喜,趕緊拿著魚回家供奉繼母。
繼母又想吃烤黃雀,但是黃雀很難抓,在王祥擔心之時,忽然有數十隻黃雀飛進他捕鳥的網中,他大喜,旋即又用來供奉繼母。漸漸地繼母的病也好了。鄰居都驚嘆這是王祥的孝道感動上天。
從此,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卧冰求鯉是古老的民間傳說故事。最早出自干寶的《搜神記》,講述晉人王祥冬天為繼母在冰上捕魚的事情,被後世奉為孝道經典故事。2006年12月入選山東省民間文學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王祥(184-268),字休徵,琅琊臨沂人,西晉大臣。王祥因孝名和功績被加官晉爵,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壽終八十四歲,其孝名為歷代所傳唱。
(7)卧字的成語典故有擴展閱讀:
孝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只要有人就一定要有孝。當初想要重建孝友祠,主要就是想起到教育警示後人的作用,弘揚孝文化。
中國正在提前進入老齡化社會,社會保障制度和體系尚未完善,絕大多數老人仍靠子女晚輩贍養,提倡孝道、尊敬老人仍然是個現實問題。弘揚孝文化對於精神文明建設和和諧社會建設,都有著重要作用。
二十四孝中有七孝出自臨沂,王祥卧冰求鯉的故事被推為二十四孝之首,影響最為深遠。王祥以孝事親的行為,規范了幾千年來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成為歷史上的一段佳話。為了弘揚孝文化,白沙埠鎮每年春秋期間,都會組織全鎮中小學生接受傳統孝文化教育,講孝事、讀孝書、聽孝課、揚孝風,使孝道教育根深蒂固,深入人心。
8. 卧字的成語典故是什麼
典故:
春秋時期,吳越兩鄰國,經常打仗,有次吳王領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的大將砍中了右腳,最後傷重而亡。吳王死後,他的兒子夫差繼位。三年以後,夫差帶兵前去攻打越國,以報殺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兩國在夫椒交戰,吳國大獲全勝,越王勾踐被迫退居到會稽。吳王派兵追擊,把勾踐圍困在會稽山上,情況非常危急。此時,勾踐聽從了大夫文種的計策,准備了一些金銀財寶和幾個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給吳國太宰,並通過太宰向吳王求情,吳王沒聽伍子胥的告誡答應了越國的投降,把軍隊撤回了吳國。
吳國撤兵後,勾踐帶著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吳國伺候吳王,放牛牧羊,終於贏得了吳王的歡心和信任。三年後,他們被釋放回國了。
越王勾踐他回國以後,立志要報仇雪恨。為了不忘國恥,他睡覺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掛著苦膽,表示不忘國恥,不忘艱苦。經過十年的積聚,越國終於由弱國變成強國。最後一次夫差求和不成,後悔沒有聽伍子胥的忠告,羞愧自殺了。
9. 帶有卧字的成語故事
高枕而卧 墊高枕頭安心地睡覺。形容無憂無慮。平安無事。
虎卧龍跳 形容字勢雄渾超逸。
和衣而卧 和:連著;卧:躺下。穿著衣服躺下睡覺。
盤龍卧虎 盤:盤旋,彎曲。盤曲的龍,卧居的虎。比喻隱藏的人才
安枕而卧 放好枕頭睡大覺。比喻太平無事,不必擔憂。
藏龍卧虎 指隱藏著未被發現的人才,也指隱藏不露的人才。
嘗膽卧薪 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卧虎藏龍 指隱藏著未被發現的人才,也指隱藏不露的人才。
卧薪嘗膽 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卧不安席 睡不安寧。形容心事、憂慮重重。
行動坐卧 泛指人的舉止和風度。
坐卧不安 坐著躺著都不安寧。形容因憂愁恐懼而不安的樣子。
高枕安卧 墊高枕頭安心地睡覺。形容無憂無慮。平安無事。
睡卧不寧 睡:睡覺。卧:躺下,睡覺或躺下都不安寧。形容心緒煩亂,不能安定。
一卧不起 謂一病不愈。
坐卧不離 謂時刻相隨。
10. "卧"字的成語典故是什麼,這個典故的主人公是誰
卧薪嘗膽,越王勾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