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詞不當成語
Ⅰ 用詞不當的成語
【成語】:張冠李戴
【拼音】: zhāng guān lǐ dài
【解釋】: 把姓張的帽子戴到姓李的頭上;比喻認錯了對象,弄錯了事實。
Ⅱ 招牌上的成語用詞不當的小練筆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專皆為戮沒。今聞購將軍屬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於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荊軻曰:「願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
太子聞之,馳往,伏屍而哭,極哀。既已,無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於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葯淬之。乃為裝遣荊軻。
燕國有勇士秦武陽,年十二殺人,人不敢與忤視。乃令秦武陽為副。
荊軻有所待,欲與俱,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
頃之未發,太子遲之。疑其有改悔,乃復請之曰:「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丹請先遣秦武陽!」荊軻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遂發。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Ⅲ 成語用詞不當趨之若鶩
趨之若鶩
qūzhīruòwù
[釋義] 趨:奔赴;舊附快走。鶩:鴨子。像鴨子一樣成群跑過去。比喻很多人急著趕去。
[語出] 清·袁枚《隨園詩話》第十一:「畢尚書弘獎風流;一時學士文人趨之若鶩。」
[正音] 之;不能讀作「zī」。
[辨形] 鶩;不能寫作「物」。
[近義] 如蠅逐臭 如蟻附膻
[反義] 敬而遠之 無人問津
[用法] 用作貶義。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補充式。
[辨析] ~和「如蠅逐臭」有別:~所「趨」的不一定是不好的事物;而且總是多數人;「如蠅逐臭」所「逐」的全是不好的事物;可以是多數人;也可以是一個人。
[例句]
①個體攤販的收入較多;許多人~;棄工經商。
②上海龍華一帶;舊有桃樹極盛;每逢春光好時;遊人~。
Ⅳ 有哪些成語由於用詞不當導致成為病句
【教目標】 慣用詞類病句修改 【教程】 、導入 歡迎進入病句醫訓練營回第(六)講本節微課答我慣用詞類病句修改 二、新授 ()認識用詞類病句 用詞句某詞語用恰影響句意表達種病句類病句主要幾種: 依、褒貶 例:我勾結終於戰勝重重困難 貳、詞義范圍 例:搶奪陣戰爭打響 三、用錯近義詞 例:紅軍征期非辛苦 四、用錯關聯詞 例:我刻苦習能取績 (二)習治療(修改) 用詞類病句需用錯詞更即 依、褒貶 例:我勾結終於戰勝重重困難 句勾結詞貶義詞用錯應改褒義詞團結 貳、詞義范圍 例:搶奪陣戰爭打響 句戰爭詞表示範圍更用錯應改表示範圍更戰斗詞 三、用錯近義詞 例:紅軍征期非辛苦 句辛苦詞改艱苦更恰 四、用錯關聯詞 例:黃繼光雖犧牲且永遠我 病句關聯詞雖與且相搭配根據句意轉折關系句故應表遞進關系且換表轉折關系即 處:用詞——更詞語 治療符號:改號 (三)練習醫治用詞類病句 依、父親看足球習氣像所改變 貳、幼刻閱讀 三、霞知道自錯情繁重 四、敬師關我習所關我身體 5、工馬路協助交警保持交通秩序 三、結束語 本節微課我慣用詞類病句進行醫治針病用改句意思表達准確、清楚節微課我習搭配類病句修
Ⅳ 形容用詞不當的成語
張冠李戴
[zhāng guān lǐ dài]
[釋義]
把姓張的帽子戴到姓李的頭上。比喻認錯了版對象,權弄錯了事實。
[示例]
但老船夫卻作錯了一件事情,把昨晚唱歌人「~」了。沈從文《邊城》十四
[出處]
明·田藝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二《張公帽賦》:「諺雲:『張公帽掇在李公頭上。』有人作賦雲:『物各有主,貌貴相宜。竊張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Ⅵ 成語上行下效用詞不當改為
成語上行下效用詞不當改為如法炮製、鸚鵡學舌。
上行下效
shàng xíng xià xiào
【解釋專】效:仿效屬,跟著學。上面的人怎麼做,下面的人就跟著怎麼干。
【出處】漢·班固《白虎通·三教》:「教者,效也,上為之,下效之。」《舊唐書·賈曾傳》:「上行下效,淫俗將成。」
【結構】聯合式。
【用法】用作貶義。說明上下之間的影響重大。一般作主語、謂語、賓語。
【正音】行;不能讀作「hánɡ」。
【辨形】效;不能寫作「笑」。
【近義詞】如法炮製、鸚鵡學舌
【反義詞】源清流潔
【辨析】~與「步入後塵」有別:~側重於形容上下級之間仿效;「步入後塵」側重於形容一般人之間的仿效。
【例句】領導不論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中都要以身作則;這樣~;就能帶動大家一同進步。
Ⅶ 為什麼成語用詞不當
義憤填膺:發於正義的憤懣充滿胸中;胸中充滿了正義的憤恨。
駭人聽聞:指使人聽了非常驚訝害怕,事件多指社會上發生的不良風氣。
Ⅷ 形容「用詞不當」的成語有哪些
1.張冠李戴[ zhāng guān lǐ dài ]
解釋:把姓張的帽子戴到姓李的頭上。比喻認錯了對象,弄錯了事實。
出自:明·田藝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二《張公帽賦》:「諺雲:『張公帽掇在李公頭上。』有人作賦雲:『物各有主,貌貴相宜。竊張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示例:但老船夫卻作錯了一件事情,把昨晚唱歌人「張冠李戴」了。
◎沈從文《邊城》十四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狀語;含貶義。
2.指鹿為馬[ zhǐ lù wéi mǎ ]
解釋: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
示例:東床已招佳婿,何似以羊易牛;西鄰縱有責言,終難指鹿為馬。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七
語法:兼語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3.以白為黑[ yǐ bái wéi hēi ]
解釋:指顛倒是非。
出自:《呂氏春秋·應同》:「故君雖尊,以白為黑,臣不能聽。」
示例:王鳳擅權,谷永比之申伯;王商忠議,張匡謂之左道:此皆以白為黑,欺天罔君者也。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
4.識龜成鱉[ shí guī chéng biē ]
解釋:鬼:即烏龜;鱉:即甲魚。 將烏龜說成甲魚,比喻蓄意歪曲,顛倒是非。
5.顛倒是非[ diān dǎo shì fēi ]
解釋:是:對;非:錯。把錯的說成對的,對的說成錯的。把是非弄顛倒了。
出自:唐·韓愈《施先生墓銘》:「古聖人言,其旨密微,箋注紛羅,顛倒是非。」
示例:我們希望這種顛倒是非的時代快些過去。
◎毛澤東《論聯合政府》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Ⅸ 修改病句:(成語用詞不當)我認為這條建議很有價值,便隨聲附和,表示贊成。
我認為這條建議很有價值,便隨聲附和,表示贊成。
隨聲附和:【通俗一點就是跟著別人的意見或話語,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沒有主見的一種表達方式。】使用不當
Ⅹ 說話考慮再三,小心奕奕,害怕用詞不當的成語什麼
再三再四,考慮周到,患得患失,心存僥幸,再三考慮,畏首畏尾,畏畏縮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