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傷敗組成的成語
1. 傷什麼敗什麼成語
傷風敗俗 [shāng fēng bài sú]
生詞本
基本釋義
傷、敗:敗壞。指敗壞社會風俗。多用來遣責道德敗壞的行為。
貶義
出 處
《魏書·游明根傳附肇》:「肇;儒者;動存名教;直繩所舉;莫非傷風敗俗。」
例 句
1. 他居然做出這種~的事情。
2. 帶「傷」字的成語有哪些
1,【成語】: 傷財勞眾
【拼音】: shāng cá láo zhòng
【解釋】: 傷:耗費;勞:病。既使人勞苦,又浪費錢財。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80回:「畢竟鰍船難取勝,傷財勞眾枉徒然。」
2,【成語】: 傷春悲秋
【拼音】: shāng chūn bēi qiū
【解釋】: 傷:憂思,悲傷。因季節、景物的變化而引起悲傷的情緒。多形容多愁善感。
【出處】: 清·錢謙益《李義山詩箋注》序:「綺靡濃艷,傷春悲秋,至於『春蠶到死』、『蠟燭成灰』,深情罕譬,可以涸愛河而干慾火。」
3,
【成語】: 傷風敗化
【拼音】: shāng fēng bài huà
【解釋】: 指敗壞社會風俗。多用來遣責道德敗壞的行為。同「傷風敗俗」。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一一回:「世人都把那淫慾之事當作『情』字,所以作出傷風敗化的事來,還自謂風月多情,無關緊要。」
4,【成語】: 傷風敗俗
【拼音】: shāng fēng bài sú
【解釋】: 傷、敗:敗壞。指敗壞社會風俗。多用來遣責道德敗壞的行為。
【出處】: 唐·韓愈《論佛骨表》:「傷風敗俗,傳笑四方,非細事也。」
5,【成語】: 傷弓之鳥
【拼音】: shāng gōng zhī niǎo
【解釋】: 被弓箭嚇怕了的鳥。比喻受過驚嚇,遇到一點動靜就怕的人。
【出處】: 《戰國策·楚策四》;《晉書·苻生載記》:「傷弓之鳥,落於虛發。」
3. 傷字開頭的成語
傷風敗俗 傷、敗:敗壞。指敗壞社會風俗。多用來遣責道德敗壞的行為。版
傷弓之鳥 被弓權箭嚇怕了的鳥。比喻受過驚嚇,遇到一點動靜就怕的人。
傷筋動骨 本指身受重傷。後比喻事物受到重大損害。
傷天害理 傷、害:損害;天:天道;理:倫理。形容做事凶惡殘忍,喪盡天良。
傷心慘目 傷心:使人心痛;慘目:慘不忍睹。形容非常悲慘,使人不忍心看。
傷風敗化 指敗壞社會風俗。多用來遣責道德敗壞的行為。同「傷風敗俗」。
傷化敗俗 指敗壞教化和風俗。
傷教敗俗 指敗壞教化和風俗。同「傷化敗俗」。
傷心蒿目 舊時指志士仁人對艱危時世的關切憂慮。
傷心疾首 痛心疾首,形容痛心之至。
傷言扎語 方言。指說諷刺話。
4. 第一個字是傷的成語
傷風敗俗 傷、敗:敗壞。指敗壞社會風俗。多用來遣責道德敗壞的行為。
傷弓之鳥 被弓箭嚇怕了的鳥。比喻受過驚嚇,遇到一點動靜就怕的人。
傷筋動骨 本指身受重傷。後比喻事物受到重大損害。
5. 兩敗俱傷的成語
兩敗俱傷_成語解釋
【拼音】:liǎng bài jù shāng
【釋義】:俱:都。斗爭雙方都受到損傷,誰也沒得回到好處。
【出答處】:《史記·張儀列傳》:「有頃,兩虎果斗,大者傷,小者死,莊子從傷者而刺之,一舉果有雙虎之功。」
6. 跟傷風敗俗類似的成語
世風日下 敗化傷風 有傷風化 不堪入耳 不堪入目
世風日下 [ shì fēng rì xià ]
【解釋】:指社會風氣一天不版如一天。
【出自】權:歐陽山《苦鬥》五二:「真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說世風日下,就是~!」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出 處
歐陽山《苦鬥》五二:「真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說世風日下,就是~!」
7. 敗和傷四字成語
兩敗俱傷 liǎng bài jù shāng 【解釋】俱:都。斗爭雙方都受到損傷,誰也沒得到好處。 【出處】《史記專·屬張儀列傳》:「有頃,兩虎果斗,大者傷,小者死,莊子從傷者而刺之,一舉果有雙虎之功。」 【結構】聯合式。
8. 類似傷風敗俗的成語
傷風抄敗俗_成語解釋襲
【拼音】:shāng fēng bài sú
【釋義】:傷、敗:敗壞。指敗壞社會風俗。多用來遣責道德敗壞的行為。
【出處】:唐·韓愈《論佛骨表》:「傷風敗俗,傳笑四方,非細事也。」
【例句】:紂王以為妲己好意,豈知內藏~之情,大壞綱常禮義之防
9. 帶「敗」字的成語有哪些
傷風敗俗、氣急敗壞、殘兵敗將、身敗名裂
兩敗俱傷、反敗為勝、敗者為寇、手下敗將
敗兵折將、一敗塗地、成王敗寇、百敗不折
10. 兩敗俱傷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叫陳軫(zhěn)的人。他非常聰明,遇事總是能想出很多好辦法。有一次,他受到楚王的派遣,出使到秦國去。當時,韓、魏兩國互相攻打,打了一年多,仍然沒有分出勝負。秦惠王打算出兵干涉,可一時也拿不定主意。秦惠王知道陳軫很有見識,便向他請教。
於是,陳軫講了卞(biàn)莊子刺虎的故事。從前,有一個叫卞莊子的人看見兩只老虎正要咬一頭牛,卞莊子見了,馬上拔出劍來,想沖過去與老虎搏鬥。旁邊的人勸他說:「這兩只老虎正在爭吃一頭牛,爭著爭著就會互相撕咬,結果一定是小的被咬死,大的也會受傷。到那時,你再去刺殺那隻受了傷的,一下子就把兩只老虎都解決了。」卞莊子覺得這個人講得很有道理,就遠遠地看著那兩只老虎。不一會兒,兩只老虎果然互相打鬥起來,小老虎被咬死了,大老虎也受了很重的傷。這時,卞莊子沖上去,刺死了受傷的大老虎,一下子就把兩只老虎都消滅了。
陳軫講完了這個故事,然後對秦惠王說:「現在韓、魏兩國長期戰爭,最後必然是弱國滅亡,強國受到很大的打擊。到時候如果您乘機把遭到削弱的強國打垮,不就一下子滅掉了兩國嗎?」秦惠王聽從了陳軫的意見,果然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根據這個故事,後人便以「兩敗俱傷」作為成語,比喻斗爭的雙方都受到了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