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有關呆雞的成語

有關呆雞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1-01-16 21:54:27

⑴ 有個成語叫呆若木雞,有木若呆雞這種說法沒有

沒有,呆是形容一個人的神情,就好像木頭雕刻的雞一樣,沒有什麼表情!而你說的木若呆雞,基本上沒有這樣的說法~~

⑵ 呆雞的成語瘋狂猜成語

呆若木雞

【解釋】:呆:傻,發愣的樣子。呆得象木頭雞一樣。形容因恐懼或驚版異而發愣的樣子。

【出自】:《庄權子·達生》:「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示例】:匪首侯殿坤,在得知這個噩耗之後,特別是知道了老妖道的落網後,當即~。

◎曲波《林海雪原》二八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狀語、補語;含貶義

出處

《莊子·達生》:「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近義詞

泥塑木雕呆頭呆腦木雞之呆目瞪口呆張口結舌

⑶ 圖,一個呆字,一隻雞,一個人猜成語

一個呆字,一隻雞,一個人猜成語答案就是「呆若木雞」。謎題中可得有一個「呆」字,一隻雞,一個人就是說形容這個人呆若木雞。

(3)有關呆雞的成語擴展閱讀:

成語解析:

【解釋】:呆:傻,發愣的樣子。呆得象木頭雞一樣。形容因恐懼或驚異而發愣的樣子。

【出自】:《莊子·達生》:「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示例】:匪首侯殿坤,在得知這個噩耗之後,特別是知道了老妖道的落網後,當即~。 ◎曲波《林海雪原》二八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狀語、補語;含貶義

【近義詞】泥塑木雕、呆頭呆腦、木雞之呆、目瞪口呆、張口結舌

【反義詞】神色自若、狡如脫兔、活潑可愛、風流倜儻、奔走相告、矯若游龍

【例句】

1、 屋內幾人被這突來的意外嚇得呆若木雞,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

2、 小明上課絲毫不聽,時不時呆若木雞,連老師也無可奈何。

3、 這突然的災難把他嚇得呆若木雞,一動也不敢動。

4、 由於語言不同,好幾次我都是跟在後,一副呆若木雞的熊樣。

5、 我走到鱷魚的水池前,鱷魚仍然呆若木雞,只有尾巴悠閑地搖來搖去。「根本就是幾個大獃瓜嘛!」我暗自嘀咕,把手給伸了過去。我摸了摸它的尾巴,又摸它的頭,再把手給伸到它面前。

⑷ 關於呆雞的成語

呆若木雞 [dāi ruò mù jī]

基本釋義
呆:傻,發愣的樣子。呆得版象木頭雞一樣。形容因權恐懼或驚異而發愣的樣子。
貶義
詳細釋義
【解釋】:呆:傻,發愣的樣子。呆得象木頭雞一樣。形容因恐懼或驚異而發愣的樣子。
【出自】:《莊子·達生》:「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示例】:匪首侯殿坤,在得知這個噩耗之後,特別是知道了老妖道的落網後,當即~。
◎曲波《林海雪原》二八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狀語、補語;含貶義

⑸ 有個成語叫呆若木雞,有木若呆雞這種說法沒有

成語呆若木雞並沒有木若呆雞這種說法。

呆若木雞的意思是:用來形容一個人有些痴回傻發愣的樣子,或因答恐懼或驚異而發愣的樣子。

出處:《莊子·達生》:「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翻譯:「差不多了。別的雞即使打鳴,它已不會有什麼變化,看上去像木雞一樣,它的德行真可說是完備了,別的雞沒有敢於應戰的,掉頭就逃跑了。」

朝代:春秋

作者:莊周

(5)有關呆雞的成語擴展閱讀:

相關故事

紀渻子為周宣王馴養斗雞。過了十天周宣王問:「雞馴好了嗎?」紀渻子回答說:「不行,正虛浮驕矜自恃意氣哩。」

十天後周宣王又問,回答說:「不行,還是聽見響聲就叫,看見影子就跳。」十天後周宣王又問,回答說:「還是那麼顧看迅疾,意氣強盛。」

又過了十天周宣王問,回答說:「差不多了。別的雞即使打鳴,它已不會有什麼變化,看上去像木雞一樣,它的德行真可說是完備了,別的雞沒有敢於應戰的,掉頭就逃跑了。」

⑹ 瘋狂成語呆雞還有一個人是什麼意思

瘋狂成語呆雞還有一個人——呆若木雞。

呆若木雞
dāi ruò mù jī
【解釋】呆:傻,發愣的樣子。呆得象木頭雞一樣。形容因恐懼或驚異而發愣的樣子。
【出處】《莊子·達生》:「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結構】偏正式。
【用法】含貶義。一般作謂語、狀語、補語。
【正音】呆;不能讀作「呆板」的「ái」。
【辨形】呆;不能寫作「待」。
【近義詞】呆頭呆腦、目瞪口呆
【反義詞】活潑可愛、神色自若
【辨析】~和「目瞪口呆」;都是從形體上來描繪吃驚發愣的樣子;但形體的部位不同;吃驚的程度也有差別。~形容全身都像木雞似地呆著;程度較重;「目瞪口呆」從眼睛不動、嘴不能說等面部表情來形容發愣的樣子。
【例句】他~地站著,久久回不過神來。
【英譯】standlikealog
【成語故事】《莊子·達生篇》中有這樣一個寓言:古時候人們很喜歡斗雞的游戲,一個叫紀渻子的人專門為國王訓練斗雞,准備參加搏鬥。過了十天,國王問紀渻子:雞已經訓練好了嗎?紀渻子回答說;還沒有,這只雞表面看起來氣勢洶洶的,其實沒有什麽底氣。又過了十天,國王再次詢問,紀渻子說還不行,因為它一看到別的雞的影子,馬上就緊張起來,說明還有好鬥的心理。又過了十天,國王去問但還是不行,因為紀渻子認為這只雞還有些目光炯炯,氣勢未消。這樣再過了十天,紀省子終於說差不多了,它雖然偶爾還叫幾聲,已經有些呆頭呆腦、不動聲色,看上去就像木頭雞一樣,說明它已經進入完美的精神境界了。國王於是把這只雞放進斗雞場,沒想到別的雞一看到這只「呆若木雞」的斗雞,還沒有交手就都掉頭逃走。

⑺ 呆雞人成語瘋狂猜成語

呆若木雞 [dāi ruò mù jī]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呆:傻,發愣的樣子。呆得象木頭雞一樣內。形容因恐懼或驚異容而發愣的樣子。
貶義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呆頭呆腦 張口結舌 泥塑木雕 目瞪口呆
反義詞
矯若游龍 奔走相告

⑻ 呆雞的成語有哪些

1、呆若木雞【dāi ruò mù jī 】呆:傻,發愣的樣子。呆得象木頭雞一樣。形容因恐懼或驚異而發愣的樣子。
出處 《莊子·達生》:「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2、斗雞走狗【dòu jī zǒu gǒu 】使公雞相鬥,使狗賽跑。指舊時剝削階級子弟游手好閑的無聊游戲。

出處 《史記·袁盎晁錯列傳》:「盎病免居家,與閶里淝枕,相隨行斗雞走狗。」

3、縛雞之力【 fù jī zhī lì 】捆雞的力量。比喻體弱無力。

出處 元·《賺蒯通》第一折:「那韓信手無縛雞之力。」

4、鶴立雞群【hè lì jī qún 】象鶴站在雞群中一樣。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里顯得很突出。

出處 晉·戴逵《竹林七賢論》:「嵇紹入洛,或謂王戎曰:『昨於稠人中始見嵇紹,昂昂然若野鶴之在雞群。』」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

5、雞飛蛋打【 jī fēi dàn dǎ 】雞飛走了,蛋打破了。比喻兩頭落空,一無所得。

出處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阿霞》:「人之無良,舍其舊而新是謀,卒之卵覆鳥亦飛,天之所報亦慘矣。」

⑼ 呆雞人打一成語瘋狂看圖說話

呆若木雞:【基本解釋】:呆得象木頭雞一樣。形容因恐懼或驚異而發愣的樣子。

【拼音讀內法】:dāi ruò mù jī

【使用舉例容】:匪首侯殿坤,在得知這個噩耗之後,特別是知道了老妖道的落網後,當即~。(曲波《林海雪原》二八)

【近義片語】:呆頭呆腦、目瞪口呆

【反義片語】:活潑可愛、神色自若

【使用方法】:偏正式;作謂語、狀語、補語;含貶義

【成語出處】:《莊子·達生》:「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⑽ 呆雞人打一成語

呆若木雞dāiruòmùjī
[釋義] 愣著不動;像只木頭雞。形容人痴或因驚恐而發愣的內神態。
[語出] 《莊子容·達生》:「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正音] 呆;不能讀作「呆板」的「ái」。
[辨形] 呆;不能寫作「待」。
[近義] 呆頭呆腦 目瞪口呆
[反義] 活潑可愛 神色自若
[用法] 含貶義。一般作謂語、狀語、補語。
[結構] 偏正式。
[辨析] ~和「目瞪口呆」;都是從形體上來描繪吃驚發愣的樣子;但形體的部位不同;吃驚的程度也有差別。~形容全身都像木雞似地呆著;程度較重;「目瞪口呆」從眼睛不動、嘴不能說等面部表情來形容發愣的樣子。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