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孟郊的成語故事
唐朝著名詩人孟郊,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相傳小時候家裡很窮,但他專很有才華,學習也屬非常刻苦。長大後,他的詩作得很好。可是,他考試當官的路卻走得相當坎坷,連續參加了好幾次考試,都未能考中。
功夫不負有心人。孟郊四十六歲(一說四十五歲)的時候,終於考中了進士。幾十年的讀書當官夢終於實現了,孟郊非常高興。他迅速穿上新衣,騎上馬,在當時的京城長安盡情地遊玩。玩到高興時,他不由自主地取出筆,很快就寫成了首叫《登科後》的詩。
他在詩中寫道:「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盪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意思是說,過去那種貧窮的生活實在沒有值得誇耀的,今天我中了進士,才真正感到皇恩浩盪。我很高興,馬兒也跑得飛快,一天就把長安城的美景全都看完了。
「走馬觀花」的成語由此引申而來。《登科後》中還出了另一個成語「春風得意」。
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孟郊任溧陽尉。在任時常以作詩為樂,作不出詩則不出門,因此有「詩囚」之稱,不事曹務,還被罰半俸。元和初,河南尹鄭余慶奏為河南水陸轉運從事,試協律郎,定居洛陽。60歲時,因母死去官。
——《登科後》
❷ 孟郊的《登科後》中寫道:「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後來演變成什麼成語故事。
春風得意,走馬觀花
❸ 成語故事走馬觀花
唐朝著名詩人孟郊,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相傳小時候家裡很窮,但他很有才華,學習也非常刻苦。長大後,他的詩作得很好。可是,他考試當官的路卻走得相當坎坷,連續參加了好幾次考試,都未能考中。
功夫不負有心人。孟郊四十六歲(一說四十五歲)的時候,終於考中了進士。幾十年的讀書當官夢終於實現了,孟郊非常高興。他迅速穿上新衣,騎上馬,在當時的京城長安盡情地遊玩。玩到高興時,他不由自主地取出筆,很快就寫成了首叫《登科後》的詩。
他在詩中寫道:「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盪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意思是說,過去那種貧窮的生活實在沒有值得誇耀的,今天我中了進士,才真正感到皇恩浩盪。我很高興,馬兒也跑得飛快,一天就把長安城的美景全都看完了。
「走馬觀花」的成語由此引申而來。《登科後》中還出了另一個成語「春風得意」。
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孟郊任溧陽尉。在任時常以作詩為樂,作不出詩則不出門,因此有「詩囚」之稱,不事曹務,還被罰半俸。元和初,河南尹鄭余慶奏為河南水陸轉運從事,試協律郎,定居洛陽。60歲時,因母死去官。
——《登科後》
【求解驛站】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後比喻匆忙或粗略地了解事物或不深入地參觀。
【活學活用】學習上切不可~,否則害得是自己。
【妙語點撥】孟郊數次落第,這次居然金榜題名,以往生活的困頓與思想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郁結的悶氣已消散不見,心中說不盡的暢快。這種情形好比是一下子從苦海中被超渡出來,登上了快樂之巔。眼前大道空闊,似乎只等他雙足生風了。孟郊老來進士及第,說明平日里腳踏實地准備好,等到機會來臨才能牢牢抓住。「懷才就像懷孕,時間久了才能讓人看出來。」一個人若懷才不遇,整天怨天尤人,喪失進取之心,才華也終會泯滅於人世間。
【近義】浮光掠影、蜻蜒點水
❹ 走馬看花成語故事
走馬觀花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zǒu mǎ guān huā,意思是指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內原形容事情容如意,心境愉快。後多指粗略地觀察一下。
唐朝詩人孟郊年輕時隱居嵩山,過著清貧閑淡的生活,在母親的鼓勵下,他多次進京趕考沒有考中,直到46歲時才考取進士,他用寫詩「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盪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來抒發自己的喜悅心情。
❺ 走馬觀花的成語故事
走馬觀花,指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後多指大略內地觀察一下。出自於唐·孟容郊《登科後》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用法】:作謂語、狀語、賓語;含貶義,指走過場。◎從易到難,也要注意認真對待每一道題,不能走馬觀花,有難就退,傷害解題情緒。◎具體國情構成國情整體,對具體國情進行深入研究、調查,不能走馬觀花,更重要的是這種微觀要具有典型性研究。
❻ 藕斷絲連成語故事
【藕斷絲連的成語故事】
藕是一種常見可食的植物,它是蓮的根狀莖,橫生在水回底的泥土中,肥大有節答,中空有孔。因為切開來中間有細絲相連,常被用來比喻兩者表面斷絕關系,實際上卻仍有牽連。唐代詩人孟郊的〈去婦〉詩中,描寫棄婦內心的惆悵與哀怨。前四句:「君心匣中鏡,一破不復全。妾心藕中絲,雖斷猶牽連。」意思是說:夫君的心有如鏡子,破了就難以復原;而自己的心有如藕絲,藕雖然斷了,但絲仍相連。詩里用「匣鏡」與「藕絲」作對比,表示郎心如鐵及自己的不舍。後來「藕斷絲連」這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比喻沒有完全斷絕關系
藕斷絲連
[ǒu
àn
sī
lián]
基本釋義
藕已折斷,但還有許多絲連接著未斷開。比喻沒有徹底斷絕關系。多指男女之間情思難斷。
出
處
唐·孟郊《去婦》詩:「妾心藕中絲;雖斷猶牽連。」
❼ 走馬看花是什麼成語啊
走馬看花
【拼音】
zǒu mǎ kàn huā
【解釋】
走馬:騎著馬跑。
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
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
後多指大略地觀察一下。
【出處】
唐·孟郊《登科後》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結構】
連動式成語。
【用法】
作謂語、狀語、賓語。
含貶義。
【近義詞】
走馬觀花、
浮光掠影、
蜻蜓點水。
【反義詞】
鞭辟入裡
【例句】
毛 澤 東《我們黨的一些歷史經驗》:「一種是走馬看花,一種是下馬看花。」
【英譯】
gain a superficial understanding through cursory observation
【成語故事】唐朝中期,有位著名的詩人孟郊。他出身貧苦,從小勤奮好學,很有才華。但是,他的仕途卻一直很不順利,從青年到壯年,好幾次參加進士考試都落了第。他雖然窮困潦倒,甚至連自己的家屬都養不起,但他性情耿直,不肯走權貴之門。他決心刻苦攻讀,用自己的真才實學,叩開仕途的大門。唐德宗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孟郊又赴京參加了一次進士考試,這次,他進士及第了,孟郊高興極了。他穿上嶄新的衣服,紮上綵帶紅花,騎著高頭大馬,在長安城裡盡情地游覽。京城美麗的景色使他贊嘆,高中進士的喜悅又使他萬分得意,於是,他寫下了這首著名的《登科後》詩:
昔日齷齪不足誇,
今朝放盪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
這首詩把詩人中了進士後的喜悅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其中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成為千古名句。
❽ 孟郊的《登科後》中寫道:「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後來演變成什麼成語故事.
走馬觀花.
❾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什麼意思
這兩抄句詩的意思是:有誰敢說,子襲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言:說。
寸草:小草。這里比喻子女。
心:語義雙關,既指草木的莖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報得:報答。三春暉:春天燦爛的陽光,指慈母之恩。
這兩句詩出自唐代孟效的詩《遊子吟》。
遊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白話譯文: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
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9)有關孟郊的成語故事擴展閱讀:
《遊子吟》創作背景
唐代詩人孟郊,早年漂泊無依,一生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孟郊於是將母親接來同住,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詩人仕途失意,飽嘗了世態炎涼,此時愈覺親情之可貴,於是寫出這首發於肺腑、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
❿ 用表示看的成語故事
走馬觀花 望眼欲穿 東張西望 左顧右盼 瞻前顧後 極目遠眺 望穿秋水
唐朝著名詩人孟郊版,出身很貧寒權,他從小聰穎好學 ,很有才華.長大後,他的詩做得非常好.可是,多次上京考進士.都沒考中,一直與功名無緣.
孟郊為人正直.雖然考不中,但他不拉關系走後門,只想通過自己的實際本領,走上當官的道路.
功夫不負有心人,40歲時,孟郊終於考中進士.幾十年的讀書考中當官的夢,終於實現了.孟郊非常高興.他穿上新衣服,騎著馬,在當時的京城長安盡情地遊玩.玩到高興時,寫了首名叫《登科後》的詩.他在詩中寫道:「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曠盪恩天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意思是說,過去那種貧窮的生活沒有什麼值得誇耀的.我中了進士,才感到皇恩浩盪.我很高興,馬兒也跑得快,一天就把長安的美景看完了.
後人根據這首詩的「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歸納了「走馬觀花」和春風得意「這兩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