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水果的成語ppt
A. 關於水果的成語有哪些
南橘北枳、投桃報李、望梅止渴、避瓜防李、瓜熟蒂落、梨園弟子瓜李之嫌、桃李滿天下、瓜田李下、梨花帶雨
1、投桃報李
【解釋】:意思是他送給我桃兒,我以李子回贈他。比喻友好往來或互相贈送東西。
【出自】:《詩經·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示例】:既戒以修德之事,而又言為德而人法之,猶~之必然也。 ◎宋·朱熹《詩集傳》卷十八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2、望梅止渴
【解釋】: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示例】:鸞拆書看了,雖然不曾定個來期,也當畫餅充飢,~。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四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3、瓜熟蒂落
【解釋】:蒂:花或瓜果跟枝莖相連的部分。瓜熟了,瓜蒂自然脫落。指時機一旦成熟,事情自然成功。
【出自】:宋·張君房《雲笈七簽》卷五十六:「體地法天,負陰抱陽,喻瓜熟蒂落,啐啄同時。」
【示例】:況吉人天相,自然~,何須過慮。 ◎清·禇人獲《隋唐演義》第十一回
【語法】:緊縮式;作謂語、賓語;指時機一旦成熟,事情自然成功
4、瓜田李下
【解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場合。
【出自】:古樂府《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示例】:但~,嫌疑難辯,萬一已拘者畏法混供,也甚怕堂訊之下,玉石不分。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五十一回
【語法】:聯合式;作主語、定語;同「瓜李之嫌」
5、梨花帶雨
【解釋】:象沾著雨點的梨花一樣。原形容楊貴妃哭泣時的姿態。後用以形容女子的嬌美。
【出自】:唐·白居易《長恨歌》:「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示例】:紂王定睛觀看,見妲己烏雲疊鬢,杏臉桃腮,淺淡春山,嬌柔柳腰,真似海棠醉日,~。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四回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
B. 關於水果的成語大全
碩果累累、滿載而歸、垂涎欲滴、垂涎三尺、津津有味
一、碩果累累
【解釋】:本義是指秋天豐收時樹上的果實茂盛的樣子。現在常引申為某人的作品很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出處】:霍達《補天裂》第十三章:七百年來,子孫不息,人才輩出,歷代科舉,碩果累累。
二、滿載而歸
【解釋】:載:裝載;歸:回來。裝得滿滿地回來。形容收獲很大。
【出自】:明·李贄《焚書·又焦弱侯》:「然林汝寧向者三任,彼無一任不往,往必滿載而歸。」
【譯文】:然而汝寧林知府剛才三任,他沒有一任不去,去了一定會滿載而歸
三、垂涎欲滴
【解釋】:涎:口水。饞得連口水都要滴下來了。形容十分貪婪的樣子。
【出自】:鄒韜奮《經歷·貧民窟里的報館》:「但是在我這樣的一個窮小子看來,確覺得這是一個不小的數目,而且老實說,確也有些垂涎欲滴!」
四、垂涎三尺
【解釋】:涎:口水。口水掛下三尺長。形容極其貪婪的樣子。也形容非常眼熱。
【出自】:現代老舍《趙子曰》第三章:「對面坐著一個垂涎三尺的小黑白花狗,擠眉弄眼的希望吃些白薯須子和皮。」
五、津津有味
【解釋】:津津:興趣濃厚的樣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談得很有興趣。
【出自】: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二章:「話是這樣說,可是談起理論,許寧還是一套套地向道靜談得津津有味,頭頭是道。」
C. 關於水果的成語有哪些
成語:
1.望梅止渴
2. 倒吃甘蔗
3.瓜果飄香
4.鮮脆欲滴
5.清脆爽口
7. 質嫩爽口齒
8.夾留香甜
9.可口甘甜
10.可口香脆
11. 口齒留香
12. 回味無窮
13.垂涎欲滴
14. 芳香四溢
15.芳香滿溢
16.鮮美多汁
17.質嫩爽口
18.芳香滿溢
19. 果甜瓜香
20.果肥汁甜
21.明黃酸甜
22.汁甜肉脆
23.瓜果飄香
24.翠綠欲滴
25..晶瑩剔透
26.青翠油亮
27..綠皮紅瓤
28..白里透紅
D. 形容水果的成語
1.禍棗災梨
舊時印書,多用棗木、梨木雕版,因謂濫刻無用的書為「禍棗災梨」。參見「梨棗」
2.梨花帶雨
語本唐白居易《長恨歌》:「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梨花帶雨」原為形容楊貴妃泣下如雨時的姿容。後用以形容女子的嬌艷
3.梨眉艾發
眉發俱白。形容年高
4.梨園弟子
亦稱「梨園子弟」。①唐玄宗時梨園宮廷歌舞藝人的統稱。②唐以後泛指戲曲演員
5.避李嫌瓜
三國魏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後以「避李嫌瓜」表示避免嫌疑.
(4)有關水果的成語ppt擴展閱讀:
其實果物貼近我們的生活是一貫的,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果物從未淡出過人類視線范圍。古代人類使用水果祭祀、贈禮、招待,甚至在詩歌創作中都要借用水果抒情、頌志。今天我們仍然耳熟能詳的一些關於水果的文字創作,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例如詩經中歌頌知遇之恩的「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再比如頌人品德高尚的諺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還有今天我們任然廣泛使用的成語「瓜田李下」等等。
在我國古代借喻文化中,水果的借用,涉及范圍最廣泛,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拿水果做比喻。什麼「投桃報李」「二桃三士」「斷袖分桃」「望梅止渴」「李代桃僵」,不管是嫉妒還是同志,或者陰謀詭計。這些含有水果的詞語都能表達他們的微妙含義。
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殊機智聰慧,能言善辯,有一次他出使楚國。楚王為了顯示自己國家強大,三番兩次想要借機侮辱晏子,都被晏子巧妙的用語言回擊,最後使得楚王自取其辱。這其中有一件事情就和水果有關系。
話說楚王羞辱晏子不成,又使一計。宴會上,楚王讓人壓接兩個囚犯從殿門口經過。故意含住押解的侍衛,問這兩個犯人是哪裡的,犯了什麼罪。侍衛回答說是齊國人,翻了偷竊罪。楚王搖頭哈哈大笑說,「嘖嘖,這就是齊國人啊」
這時候作為齊國的使者的晏子,不慌不忙的站起來對楚王說:
「我聽說呀,這橘子它生在淮南就是橘子,甘甜可口,要是移植到淮北,就不是橘子了,變得又酸又澀,雖然外形上看起來差別不大,但是本質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這是什麼原因呢,主要還是水土不一樣了,我齊國的良民到了你門出國就變成了盜賊,這都賴你們楚國的水土把他們變壞了」
楚王一聽,鬧了個大紅臉。不好意思的向晏殊告罪:「真不應該戲弄像你這樣的聖人,我這真是自取其辱」
這個故事里,晏子借用淮南北之間橘子的差別,巧妙的維護了自己和國家的尊嚴。晏子的聰明機智也因此被後人稱頌。
E. 帶有水果的成語
人面桃花 南橘北枳 投桃報李
望梅止渴 避瓜防李 抱蔓摘瓜
瓜剖豆分 瓜熟蒂落 桃之夭版夭
梨園弟子 瓜李之嫌 風花權雪月
百年好合 桃李滿天下 瓜田李下
瓜皮搭李樹 橘化為枳 避李嫌瓜
梨花帶雨 滾瓜流水
(5)有關水果的成語ppt擴展閱讀:
帶有水果的歇後語:
冬天吃山楂——寒酸
鼓槌打芝麻——敲到點子上去了
海南的椰子------果真有味
蘋果掉在籮筐里 ----樂(落)在其中
拿著黃蓮當簫吹-------苦中取樂
砍樹吃橘子 ------ 不顧根本
蟲吃沙梨 ------- 心裡肯(啃)
F. 有關水果的成語都有那些
甜美無比 甘甜適口 餘味無窮 滴滴汗水 綠肥紅瘦 果實累累 果實肥碩 果香誘內人 果實飽滿果甜瓜容香 果肥汁甜 果園飄香 碩果滿園 碩果累累 紅果滿枝藕斷絲連又苦又澀 披紅抹綠 鮮嫩水靈 肥嫩碩大 粒粒珍珠 細膩柔軟 汁甜肉脆 新鮮紅嫩 又酸又甜津津有味 清爽可口 肉質鮮美 晶瑩透明 細嫩清脆 鮮紅油亮 果汁甜蜜甜中帶酸綴滿枝頭碩果滿枝望梅止渴
瓜田李下
投桃報李
艷若桃李
禍棗災梨
梨花帶雨
孔融讓梨
李代桃僵
G. 關於水果的成語大全
瓜果梨棗
沉李浮瓜
瓜田李下
桃之夭夭
桃李春風
滿園桃李
榴花似火
橙黃橘綠
孔融讓梨
一桃殺三士
綠肥紅瘦
果實累累
果實肥碩
果香誘人
果實飽滿
果肥汁甜
果園飄香
碩果滿園
碩果累累
紅果滿枝
披紅抹綠
鮮嫩水靈
肥嫩碩大
粒粒珍珠
細膩柔軟
.
H. 有關「水果」的成語有哪些
1.滾瓜爛熟 [ gǔn guā làn shú ]:像從瓜蔓上掉下來的瓜那樣熟。 形容讀書或背書流利純熟。出自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十一二歲就講書、讀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讀的滾瓜爛熟。」
2.桃代李僵 [táo jiāng lǐ dài]: 意思是比喻兄弟友愛相助,後轉用為互相頂替或代人受過。出自 《酌中志·自序》
3.順藤摸瓜 [shùn téng mō guā]: 原意為:順著藤蔓找到瓜。順藤摸瓜比喻按照某個線索查究事情。同「順蔓摸瓜」。出自 《人民日報》1982.6.30
4.沉李浮瓜 [chén lǐ fú guā]: 是指吃在冷水裡浸過的李子和瓜。形容夏天消暑的生活。也作「浮瓜沉李」。
5.瓜田李下 [guā tián lǐ xià]: 意指正人君子要主動遠離一些有爭議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也指易引起嫌疑的地方。出自三國·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6.禍棗災梨 [huò zǎo zāi lí]:比喻濫刻無用的書
。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7.瓜熟蒂落 [guā shú dì luò]: 釋義為瓜熟了,瓜蒂自然脫落,指時機一旦成熟,事情自然成功。如:宋·張君房《雲笈七簽》卷五十六:「體地法天,負陰抱陽,喻瓜熟蒂落,啐啄同時。」
8.瓜葛相連 [guā gé xiāng lián]:輾轉攀連的社會關系。出自《獨斷》
9.孔融讓梨 [ kǒng róng ràng lí ]: 中國千百年來流傳的一個道德教育故事,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凡事應該懂得謙讓的禮儀。這些都是年幼時就應該知道的道德常識。是中國古代東漢末文學家孔融的真實故事,教育人們凡事應該懂得謙讓的禮儀。《三字經》中「融四歲,能讓梨」即出於此。
10.南橘北枳 [nán jú běi zhǐ出自]:《晏子春秋·內篇雜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意思是淮南的橘樹,移植到淮河以北就變為枳樹。比喻同一物種因環境條件不同而發生變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