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有畫和字的成語有哪些成語故事

有畫和字的成語有哪些成語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17 02:31:27

① 有哪些關於藝術的成語故事

一、濫竽充數:

戰國時期,齊宣王非常喜歡聽人吹竽,而且喜歡許多人一起合奏給他聽,所以齊宣王派人到處搜羅能吹善奏的樂工,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樂隊。而那些被挑選入宮的樂師,受到了特別優厚的待遇。

當時,有一個游手好閑、不務正業的浪盪子弟,名叫南郭。他聽說齊宣王有這種嗜好,就一心想混進那個樂隊,便設法求見宣王,向他吹噓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樂師,博得了宣王的歡心,把他編入了吹竽的樂師班裡。可笑的是,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會吹竽。

每當樂隊給齊宣王吹奏的時候,他就混在隊伍里,學著別的樂工的樣子,搖頭晃腦,東搖西擺,裝模做樣地在那兒吹奏。

因為他學得維妙維肖,又由於是幾百人在一起吹奏,齊宣王也聽不出誰會誰不會。就這樣,南郭混了好幾年,不但沒有露出一絲破綻,而且還和別的樂工一樣領到一份優厚的賞賜,過著舒適的生活。

後來,齊宣王死了,他兒子齊潛王繼位,潛王同樣愛聽吹竽。只有一點不同,他不喜歡合奏,而喜歡樂師門一個個單獨吹給他聽。

南郭先生聽到這個消息後,嚇得渾身冒汗,整天提心吊膽的。心想,這回要露出馬腳來了,丟飯碗是小事,要是落個欺君犯上的罪名,連腦袋也保不住了。所以,趁潛王還沒叫他演奏,就趕緊溜走了。

二、畫蛇添足:

戰國時,楚國一位祠廟的主人,送給看守廟宇的幾個人一壺酒。人多酒少,很難分配。於是有人提議來畫個蛇比賽。誰先畫好,誰就先喝這壺酒。於是,大家在地上畫蛇。

第一個把蛇畫好的人,看見其他人都還在畫,便左手拿過酒壺,右手提著畫筆,替蛇畫上了幾只腳。正當他畫蛇腳的時候,另一個人已經畫好了蛇,奪過他手中的酒壺說:「蛇是沒有腳的,你添上腳畫的就不是蛇了。」說罷,張口就喝酒。

三、胸有成竹:

宋朝有個畫家叫文興可,善於畫竹子。他在自己的住房周圍,栽了許多竹子,一年四季,常去觀察竹子的不同姿態與變化。

因而對竹子的形象非常 熟悉,所以 他畫出的竹子生動逼真。《宋史·文同傳》里說:「當時人們紛紛請他畫竹子,送去的絹,堆了一大堆,他有時厭煩地把它們扔在地上。」

當時,文興可的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兆補之寫了一首詩贊揚他的繪竹藝術,其中 有兩句:「 興可畫竹時,胸有成竹。

四、按圖索驥:

春秋時期相馬專家孫陽(伯樂)根據自己的相馬經驗寫了《相馬經》,他的兒子很想把相馬的絕技學到手,熟讀《相馬經》,根據經書上的標准選出的「千里馬」——一隻癩蛤蟆回家向其父報喜,伯樂看後哭笑不得。

五、愛毛反裘:

魏國國君魏文侯外出遊玩,看見有個人反穿著皮襖而又背著柴草,就好奇地問他:「你為什麼讓毛朝里而皮朝外呢?」背柴草的人回答:「我這是因為愛惜毛。」魏文侯說:「你難道不知道,如果皮磨損破了,毛也就無處附依了嗎?」成語「愛毛反裘」由此故事引申而來。

② 有沒有畫龍點睛的成語故事

畫龍點睛成語故事:
南北朝時,有個畫家叫張僧繇。一天,他在金陵安樂專寺的牆壁上畫了四條龍。屬這四條龍張牙舞爪,形像逼真,但奇怪的是都沒有畫上眼睛。遊客看了,覺得缺少神韻,很是惋惜,就請張僧繇把龍的眼睛補上去。張僧繇推辭說,畫上眼睛,龍就會飛走。遊客不信,都以為張僧繇在嚇唬人。大家一再要求,張僧繇只好提起筆來,輕輕一點。霎時間,只見烏雲密布,電閃雷鳴,被點上眼睛的龍騰空飛去。遊客們驚嘆不已,無不佩服張僧繇神奇的點睛之筆。
【成語】: 畫龍點睛
【拼音】: huà lóng diǎn jīng
【解釋】: 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出處】: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近義詞】: 錦上添花、點石成金
【反義詞】: 弄巧成拙、畫蛇添足、點金成鐵
【用法】: 作主語、謂語、定語、狀語;用於寫文章等。
【舉例造句】:最後的這段話十分精彩,在文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③ 成語故事兒童畫

[對牛彈琴]
春秋時期,魯國有個著名的音樂家,名字叫公明儀。他對音樂有極深的造詣(yì),善於彈琴。他的琴聲優美動聽,人們聽到如此美妙的琴聲之後往往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天,他帶著琴來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xù)的春風將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讓他心情非常舒暢。他環顧四周,發現不遠處有一頭大公牛正在吃草。他興致勃發,突發奇想要為這頭公牛演奏一曲,於是他撥動琴弦,對著這頭公牛彈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雖然公明儀彈奏的曲子非常悅耳動聽,但是那頭吃草的牛兒卻根本不理會那高雅的曲調,仍然低著頭繼續吃草。因為公牛雖然能聽到琴弦發出的聲音,但是並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儀見美妙的琴聲並不能打動這頭不懂音樂的牛,非常無奈。過了一會兒,他又想出了一個辦法。公明儀撫動琴弦,彈出一段段奇怪雜亂的聲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蠅聲,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犢(dú)發出的叫聲。這時候這頭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麼似的,搖搖尾巴,豎起耳朵,聽了起來。
後來,人們就用「對牛彈琴」來比喻對愚蠢的人講深刻的道理,或對外行人說內行話,白白浪費時間;現在也用來譏笑人說話不看對象。

④ 古代著名詩人、畫家有關的成語故事名稱

歷史故事成語:
戰國: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 紙上談兵(趙括)一鼓作氣(曹劌)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蔡桓公)卧薪嘗膽(勾踐)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秦 :一字千金(呂不韋)指鹿為馬(趙高)焚書坑儒(秦始皇)窮圖匕見(荊軻)
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漢 :一飯千金(韓信)四面楚歌(項羽)約法三章(劉邦)孺子可教(張良)
背水一戰(韓信)破釜沉舟(項羽)手不釋卷(劉秀)金屋藏嬌(劉徹)
暗渡陳倉(韓信)十面埋伏(項羽)投筆從戎(班超)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老當益壯(馬援)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三國:鞠躬盡瘁(諸葛亮)三顧茅廬(劉備)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七步成詩(曹植)言過其實(馬謖)
七擒七縱(諸葛亮)寶刀不老(黃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膽(趙雲)
封金掛印(關羽) 單刀赴會(關羽)望梅止渴(曹操)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晉: 入木三分(王羲之)聞雞起舞(祖逖)東山再起(謝安)洛陽紙貴(左思)
草木皆兵(苻堅) 鑿壁偷光(匡衡)狗尾續貂(司馬倫)
南北朝:畫龍點睛(張僧繇)江郎才盡(江淹)
宋: 精忠報國(岳飛)東窗事發(秦檜)胸有成竹(文與可)贊同19| 評論

⑤ 畫蛇添足的成語故事

楚國有個搞祭祀活動的人,祭祀完了以後,拿出一壺酒賞給門人們喝。門客們互相商量說:「這壺酒大家都來喝則不足夠,一個人喝則有剩餘。我們各自在地上比賽畫蛇,先畫好的人就喝這壺酒。」

有一個人先把蛇畫好了,他拿起酒壺正要喝,卻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繼續畫蛇,說:「我能夠給它畫腳。」沒等他畫完,另一個人已把蛇畫成了,把壺搶過去說:「蛇本來是沒有腳的,你怎麼能給它畫腳呢!」然後他便把壺中的酒喝了下去。為蛇畫腳的人,最終失去了酒。

原文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出自西漢劉向的《戰國策·齊策二》。

(5)有畫和字的成語有哪些成語故事擴展閱讀

揭示道理

1、做事不可多此一舉,否則有時還會失去一些東西,得不償失,弄巧成拙。(多此一舉,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2、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

3、凡做一件事情,必須有具體的要求和明確的目標,要以清醒堅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勝利沖昏頭腦。被勝利沖昏頭腦的人,往往為盲目樂觀所蔽,而招致失敗。

4、凡事都要遵循自然規律,不要多此一舉,否則會弄巧成拙。

⑥ 關於畫畫的成語故事

畫蛇添足
戰國時期,楚國有一個貴族准備祭祀祖先。他准備了很多的祭祀物品,有牛有羊,有酒有肉,還請了很多人來幫忙。祭祀完成後,為了感謝來給他幫忙的人,他就把一壺祭祀用的好酒賞賜給了這些為他服務(serve)的人。這幾個人看著這壺酒,打開酒壺蓋,一股醇香撲鼻而來。但是,他們發現貴族只是賞了他們幾個這一壺酒,而他們卻有好幾個人。這壺美酒雖然是佳釀,但還是太少了,不方便分著喝。於是其中一個人就提議說:「這只有一壺酒,的確是不可多得的美酒,只是太少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喝的話,大概一人只能喝一口,誰也不能喝得過癮,誰也品不出這酒的味道來。我看還不如只讓一個人喝個痛快,不如我們大家來個比賽,誰贏了這壺酒就歸誰。我們就比賽畫蛇吧,看誰先畫好,誰就痛快的喝掉這壺酒,行不行?」
大家聽了這個主意,都想自己快點把蛇畫好,可以獨享這壺美酒,於是就齊聲答應了。比賽一開始,這幾個人就趕緊蹲在地上,拿起事先准備好的筆,急急忙忙地畫起蛇來。其中有一個人很擅長畫蛇,不一會他就把蛇畫好了。於是他得意洋洋地放下畫筆,從桌上拿起了酒壺(flagon)准備品嘗美酒一飲而盡。這時,他忽然看見其他幾個人仍然手忙腳亂地蹲在地上畫著蛇。為了顯示自己畫得又好又快,他便自作聰明起來。左手端著酒壺,右手又拿起了畫筆,准備給已經畫好的蛇添上些東西。他心裡得意地想著:「你們看,我畫得多好,我還可以給蛇添上腳呢。」可是,當他正在得意洋洋給蛇畫腳的時候,另一個人已經把蛇畫好了。那個人立刻把酒壺搶過來毫不客氣地說:「你先畫好了蛇,但是又給蛇添上了腳,蛇是沒有腳的,那麼你畫的也就不是蛇了,又怎麼能說是你先畫好的呢?」說完後,端起酒壺,將酒一飲而盡。

⑦ 自己做的成語故事繪本有圖也有畫

【成語】: 蜂狂蝶亂

【拼音】: fēng kuáng dié luàn

【解釋】: 舊指男女間行為放盪或歡愛之事。

【出處】: 明·王玉峰《焚香記·允諧》:「那淫奔塢,多少蜂狂蝶亂,畢竟傍誰虛度。」

【拼音代碼】: fkdl

【近義詞】:蜂迷蝶戀

【用法】: 作謂語、定語、賓語、狀語;用於比喻句

⑧ 兒童畫成語故事

「不知四體正困憊。」 【結構】偏正式成語 【用法】偏正式,常用作自謙之詞回 【反義詞】工工整答整 【例句】清·李漁《意中緣·先訂》:隨意書寫。形容字寫得很潦草。 【出處】唐·盧仝《示添丁》詩:「僻處蠻鄉,泥人啼哭聲呀呀,不過信筆塗鴉;作謂語;塗鴉,塗抹詩書如老鴉;信筆,隨便亂塗亂畫,無師講究信筆塗鴉 xìn bǐ tú yā 【解釋】信:聽憑,隨意、定語:比喻字寫得很拙劣。忽來案上翻墨汁。也常用作自謙之詞;含貶義

⑨ 有關畫餅充飢的成語故事

畫餅充飢
畫個餅來解除飢抄餓。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拼音]
huà bǐng chōng jī
[出處]
宋·李清照《李清照集·打馬賦》:「說梅止渴;稍蘇奔競之心;畫餅充飢;少謝騰驥之志。」
[例句]
如果基礎不好,想考個好成績也只能是畫餅充飢而已。
[近義]
望梅止渴 紙上談兵 聊以自慰 充飢畫餅 ...
[反義]
名副其實 卓有成效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